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練習)解析版-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_第1頁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練習)解析版-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_第2頁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練習)解析版-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_第3頁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練習)解析版-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_第4頁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練習)解析版-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題一物質的化學變化

專題01物質的變化及性質

01模擬基礎練

【題型一】物質的變化

【題型二】物質的性質

【題型三】化學反應類型

【題型四】催化劑

02重難創新練

03真題實戰練

模擬基礎練

題型一物質的變化

1.【原創題】童童在家里使用紫甘藍自制酸堿指示劑,操作過程如圖所示,發生化學變化的步驟是

A.①將紫甘藍葉片切碎

B.②放入保鮮袋,加少許水擠壓3分鐘

C.③扎破袋底,讓汁液流入玻璃杯

D.④將紫甘藍汁液分別倒入盛有白醋和純堿溶液的玻璃杯中,觀察變色情況

【答案】D

【詳解】A、將紫甘藍葉片切碎,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加水擠壓紫甘藍,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讓汁液流入玻璃杯,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將紫甘藍水分別倒入盛有白醋和純堿溶液中,此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D。

2.(2023-2024福建福州?模擬預測)《天工開物》中記載了用爐甘石(含ZnCC>3)煉鋅的方法:“……其底

鋪薪發火煨紅,罐中爐甘石熔化成團……冷定毀罐取出。”下列對鋅的冶煉敘述不正確的是

A.“爐甘石熔化成團”屬于物理變化B.“鋪薪發火”涉及氧化反應

C.爐甘石煉鋅的過程中,有二氧化碳產生D.“冷定毀罐”屬于化學變化

【答案】D

【詳解】A、“爐甘石熔化成團”過程中爐甘石狀態、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A選

項正確;

B、“鋪薪發火”過程中,可燃物燃燒,而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氧化反應,所以該過程涉及氧化反應,

B選項正確;

C、“薪”主要成分是碳單質,爐甘石煉鋅的過程中,ZnCCh在高溫條件下分解生成ZnO、CO2,ZnO與碳單

質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Zn、CO2,所以該過程有二氧化碳產生,C選項正確;

D、“冷定毀罐”過程中,物質溫度降低,罐子破碎,沒有新物質生成,不屬于化學變化,D選項錯誤。

故選:D。

3.【新情境】(2024?河南周口?三模)2024年3月,“王婆說媒”走紅網絡,王婆所在的開封萬歲山武俠城

有許多節目都出自名著《水滸傳》,下列有關《水滸傳》中的橋段一定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景陽岡武松打虎B.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C.陸虞侯火燒草料場D.濟陽樓宋江吟反詩

【答案】C

【詳解】A、景陽岡武松打虎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陸虞侯火燒草料場,涉及物質的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D、沼陽樓宋江吟反詩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4.【新考向】(2024-2025九年級上?廣西南寧?階段檢測)2024年5月3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

六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中國探月之旅再啟新程。在火箭發射準備與發射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組裝火箭B.點火發射C.火箭轉場D.加入燃料

【答案】B

【分析】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詳解】A、組長火箭,是火箭中各種元件的空間位置發生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A選

項錯誤;

B、點火發射,需要燃燒燃料,燃燒會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B選項正確;

C、火箭轉場,是火箭的空間位置發生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C選項錯誤;

D、加入燃料,是燃料的空間位置發生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D選項錯誤。

故選:Bo

5.(2024?福建南平?二模)科學家研究發現,除常見的和外,還有。4。兩個。2分子可以作用形成一

個。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表示4個氧原子

B.。2、。3、。4的性質完全相同

C.形成。4是化學變化

D.。2、。3、。4中氧原子的質子數不同

【答案】C

【詳解】A、。4表示1個。4分子由4個氧原子構成。A不正確;

B、由于。2、。3、。4的分子構成不同,所以。2、。3、。4的化學性質不同。B不正確;

C、。2、。4是兩種不同的物質,。2形成。4過程中有不同。2的新物質。4生成,所以。2形成。4是化學變化。

C正確;

D、。2、。3、。4都是由氧元素組成,所以。2、。3、。4中氧原子的質子數相同。D不正確。

綜上所述:選擇C。

題型二物質的性質

6?【新考法】(2024?山西晉城?三模)敦煌壁畫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珍貴的藝術結晶,所采用的顏料主要來自

天然礦物,歷經千年依然光彩如新,原因是該礦物顏料

A.來源較多B.制作簡單C.價格便宜D.化學性質穩定

【答案】D

【詳解】所采用的顏料主要來自天然礦物,歷經千年依然光彩如新,原因是該礦物顏料化學性質穩定,即

使受日光照射或與氧氣接觸,也不易起變化,與來源較多,制作簡單,價格便宜無關。

故選D。

7.【新考法】(2023?四川綿陽?模擬預測)今年7月,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將在成都舉行。主會場東安湖體育

場是一座巨大的鋼結構建筑,其上有彩釉玻璃組成的放大270萬倍的商周時期金飾太陽神鳥圖案,是古代

文明和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下列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O

A.鋼的強度高B.彩釉硬度大

C.玻璃透光好D.黃金耐腐蝕

【答案】D

【詳解】A、鋼的強度高,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選項錯誤;

B、彩釉硬度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選項錯誤;

C、玻璃透光好,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選項錯誤;

D、黃金耐腐蝕,不易于其他物質反應,化學性質穩定,選項正確。

故選D。

8.物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用途中,由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A.氫氣用作燃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金剛石用于裁玻璃D.稀有氣體可用于制作霓虹燈

【答案】A

【詳解】A、氫氣具有可燃性,所以氫氣用作燃料,可燃性是化學性質。A符合題意;

B、干冰升華制冷,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華制冷是物理性質。B不符合題意;

C、金剛石硬度大,所以用于裁玻璃,金剛石硬度大是物理性質。C不符合題意;

D、稀有氣體通電能發出有顏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燈,稀有氣體通電能發出有顏色的光是物理性質。D

不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選擇A。

9.性質決定其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其化學性質無關的是

A.煤氣可做燃料B.玉米可用于釀酒

C.木炭粉可用作黑火藥原料D.生鐵用做炒菜鍋

【答案】D

【詳解】A、煤氣具有可燃性,所以煤氣可做燃料;A不符合題意;

B、玉米發酵釀酒,發生化學變化,所以玉米可用于釀酒與其化學性質相關;B不符合題意;

C、木炭粉可用作黑火藥原料利用了木炭的可燃性;C不符合題意;

D、生鐵用做炒菜鍋是利用鐵的導熱性,導熱性是物理性質。D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選擇D。

題型三化學反應類型

10.(2024?重慶?三模)歷史文化知識彰顯民族自信。《本草綱目》中記有“水銀乃至陰之毒物,因火煨丹砂

A

而出”,所涉及的反應為HgS+O2=Hg+SC>2。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2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B.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置換反應

C.反應產生的氣體會造成酸雨D.HgS讀作硫化汞

【答案】A

【詳解】A、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氧氣中氧元素化合價為0價,該選項說法錯誤;

B、該反應中,HgS、SO2均屬于化合物,。2和Hg均屬于單質,則為單質和化合物反應生成單質和化合物,

屬于置換反應,該選項說法正確;

C、二氧化硫會引起酸雨,該選項說法正確;

D、化學式的讀法:從右往左讀,則HgS讀作硫化汞,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o

11.(23-24九年級下?黑龍江大慶?期末)我國古代詩句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詩句中涉及的化學反

應、化學方程式、反應類型均正確的是

A.西漢《淮南萬畢術》中“曾青得鐵則化為銅”: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

B.明朝《石灰吟》中“烈火焚燒若等閑”:CaCO3=CaO+CO2分解反應

C.宋朝《鶴林玉露?一錢斬吏》中“水滴石穿”:CaCO3+CO2+H2O=CaHCO3化合反應

D.唐朝《秋浦歌》中“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C+2CUO=2CU+CO2置換反應

【答案】A

【詳解】A、“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指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CuSO4=FeSO4+Cu,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屬于置換反應,符合題意;

B、“烈火焚燒若等閑”是指碳酸鈣高溫燃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該反應方程式中缺少反應條件和氣體符

高溫小

號,正確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CaO+CO2t,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的反應,屬

于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C、“水滴石穿”,是碳酸鈣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鈣,該反應方程式中碳酸氫鈣的化學式錯誤,正

確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aCO3+C02+H20=Ca(HCO3)2,該反應是由三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屬

于化合反應,不符合題意;

D、“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描寫的是冶煉的場景,碳和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該

方程式缺少反應條件,正確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2CUOH2CU+CO2T,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

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題型四催化劑

12.二氧化鐳(MnOz),氧化銅(CuO)都是實驗室里最常見的金屬氧化物粉末,實驗證明:二氧化錦對過氧化

氫分解有催化作用。有的同學就在思考:氧化銅對過氧化氫分解有催化作用嗎?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進行

探究(提供的儀器和化學藥品有:試管、火柴、二氧化鎰、氧化銅、5%過氧化氫溶液):

(1)在探究實驗過程中,主要仔細觀察該反應的和的變化情況。

(2)寫出你設計一個探究實驗方案和分析;

【答案】(1)反應物生成物

①取1支試管,向其中加入適量的過氧化氫溶液,一會兒后,把帶火星的火柴放入試管內,觀察現象;

②另取1支試管,先向其中加入少量氧化銅粉末,再加入與步驟①等量的過氧化氫溶液,一會兒后,把帶

火星的火柴放入試管內,觀察現象;

③對比①②現象,若①中帶火星的火柴無明顯變化,②中帶火星的火柴復燃,說明氧化銅對過氧化氫分

解有催化作用

【詳解】(1)在探究實驗過程中,主要仔細觀察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變化情況,通過對比實驗現象

得出結論。

(2)沒有催化劑情況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很慢,產生的氧氣不足以使帶火星的火柴復燃,若氧化銅對過

氧化氫分解有催化作用,則在氧化銅催化作用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加快,短時間內產生大量氧氣,能使

帶火星的火柴復燃,所以方案和分析如下:

①取1支試管,向其中加入適量的過氧化氫溶液,一會兒后,把帶火星的火柴放入試管內,觀察現象;

②另取1支試管,先向其中加入少量氧化銅粉末,再加入與步驟①等量的過氧化氫溶液,一會兒后,把帶

火星的火柴放入試管內,觀察現象;

③對比①②現象,若①中帶火星的火柴無明顯變化,②中帶火星的火柴復燃,說明氧化銅對過氧化氫分

解有催化作用。

13.(2024?山西晉中?三模)通過電能驅動的電化學固氮被認為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合成氨技術。氧化

鋁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具備巨大潛力,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一氮原子

。一氧原子

?一氫原子

A.反應前后分子總數不變

B.該反應的生成物為H3N和

C.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性質不變

D.參加反應的和“a”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3,

【答案】D

氧化鋁

【詳解】A、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6氏0^—4NH3+3O2,反應前后分子的

通電

數目由8變為7,分子數目變少,故A錯誤;

B、該反應的生成物為NHj、02,故B錯誤;

C、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故C錯誤;

氧化鋁

參加反應的和“a”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

D、根據+6H,0----------4NHs+30?可知,

通電

2:6=1:3,故D正確。

故選D。

14.(23-24九年級上?福建南平?期末)查得資料:氧化鐵可以做氯酸鉀加熱分解的催化劑。為了探究氧化鐵

質量對氯酸鉀加熱分解催化效果的影響,每次用5g氯酸鉀與不同質量的氧化鐵粉末進行實驗,結果如表所

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實驗編號氯酸鉀質量(g)氧化鐵質量(g)單位時間內產生氧氣的體積(mL/s)

①512.4

②522.5

③542.8

562.5

Fe,03

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103y=2KC1+3C>2T

A

B.由表可知,氯酸鉀和氧化鐵的質量比為5:4時,催化效果最佳

C.反應前后,固體物質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不變

D.氧化鐵質量在1g?4g之間,氧化鐵的質量越大,兩種固體接觸面積越大,催化效果越好

【答案】C

【詳解】A、由題文可知,氯酸鉀在加熱和氧化鐵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2O3

2KC1O32KC1+3O2T,故說法正確;

A

B、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氯酸鉀和氧化鐵的質量比為5:4時,單位時間內產生氧氣的體積最多,催化效果

最佳,故說法正確;

Fe2O3

C、氧化鐵可以做氯酸鉀加熱分解的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根據2KCK)3^^2KC1+3O2T可知,反應

A

后固體總質量減小,固體物質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變大,故說法錯誤;

D、對比實驗①②③可知,氧化鐵質量在1g?4g之間,氧化鐵的質量越大,兩種固體接觸面積越大,催化

效果越好,故說法正確。

故選C。

重難創新練

1.據報道,近期中國科研團隊在“人造太陽”國際科研合作項目研發中取得實質性工程突破,為該項目提供

了重要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人造太陽”的工作原理是2H+3Hf4He+4i,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2H+3H-4He+'n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B.3國,He的中子數相同

C.2H2與3H2化學性質基本相同

D.2H+3H->4He+'n屬于化學變化

【答案】D

【分析】元素符號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的質量數,質量數=原子的質子數+中子數。

【詳解】A、由“人造太陽”可得到熱量,則說明該反應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該選項說法正確;

B、3H的質子數為1,則中子數為3-1=2,"He的質子數為2,則中子數為4-2=2,兩者的中子數相同,該選

項說法正確;

C、2H2和3H2都是由氫分子構成,則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該選項說法正確;

D、該反應為核反應方程式,反應中質子數發生變化,不屬于化學反應研究范疇,該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2.傳統鎏金工藝是將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著在器物表面。下

列說法錯誤的是

A.鎏金工藝利用了汞的揮發性

B.鎏金工藝中金發生了化學反應

C.鎏金工藝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

D.金汞漆是一種溶液,溶質是金,溶劑是汞

【答案】B

【詳解】A、鎏金工藝是將金粉溶進液態的汞中,制成“金汞漆”,再利用了汞的揮發性,加熱將其除去,故

說法正確;

B、鎏金工藝中金粉溶進液態的汞中,加熱除汞,金附著于器物等,都屬于物理變化,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故說法錯誤;

C、鎏金工藝的原理是將金粉溶進液態的汞中,制成“金汞漆”,再利用了汞的揮發性,加熱將其除去,可用

于金的富集,故說法正確;

D、金汞漆是一種溶液,溶質是金,溶劑是汞,故說法正確。

故選B。

3.某口罩中使用了MOP催化過濾材料,在潮濕空氣中臭氧去除率可達100%,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OO/QO?氫原子

00X00

氧原子

oocoO

MOF催化過濾層

A.該過程發生了化學變化B.臭氧全部轉化生成了氧氣

C.氧元素化合價沒有改變D.經上述過濾后的氣體屬于純凈物

【答案】D

【詳解】A、該過程有新物質氧氣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正確;

B、根據圖示,臭氧在M0F催化過濾材料作用下全部轉化生成了氧氣,故B正確;

C、根據圖示,臭氧、氧氣都是氧元素組成的單質,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氧元素化合價沒有發生改變,

故C正確;

D、根據圖示,水分子經過過濾層沒有改變,則過濾后含有氧分子、水分子,是混合物,故D錯誤。

故選D。

4.把金加工到納米級顆粒可制得納米金。納米金對很多物質的拉曼光譜具有很強的放大作用,常用于檢驗

一些微小物質的存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納米金是金的氧化物B.納米金是一種新元素

C.物質的化學性質是由顆粒大小決定的D.納米金是金元素的一種物質形態

【答案】D

【詳解】A、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納米金即指金的微小顆粒。納米

金不是金的氧化物。A不正確;

B、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納米金即指金的微小顆粒。屬于金

元素。納米金不是一種新元素。B不正確;

C、物質的化學性質是由其組成和結構決定的,與顆粒大小無關。C不正確;

D、納米金即指金的微小顆粒。是金元素的一種物質形態。D正確。

綜上所述:選擇D。

5.如圖是人類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過程中的三個階段。

湯姆升發現了電子,

拉瓦錫推翻“燃素說.科賽爾和路易斯建立

建立“氧化學說”了成鍵電子理論

弗蘭克蘭提出

貝歇爾和施塔爾

化合價概念

提出“燃素說”

【階段I】得失氧說: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奪取的反應叫還原反應。

【階段II】化合價升降說:凡是出現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價升高的反應叫氧

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叫還原反應。

【階段皿】電子轉移說:化合價升降的原因是電子的轉移。凡有電子轉移發生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

應。失電子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得電子的反應叫還原反應。

A

(1)根據得失氧說,在H2+CuO=Cu+H2。化學變化中,生發生了反應。

(2)電子轉移是元素化合價改變的本質原因。失電子后,元素的化合價會(選填“升高”或“降低”)。

(3)根據化合價升降說,化學反應的四種基本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其中乙是反應。

A.氧化和還原是相互對立又辯證統一的關系

B.電子轉移說是從微觀視角來探析和建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C.自然界中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都是有利的

D.人類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過程是一個逐步發展、延伸和完善的過程

【答案】⑴氧化

(2)升高

⑶置換

(4)ABD

A

【詳解】(1)根據得失氧說,在H2+C“O=C"+H2O化學變化中,氏跟氧氣發生的反應,發生了氧化反應。

(2)失電子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化合價升高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可見,元素的原子失去電子后,其化合價

會升高。

(3)因為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前后有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置換反應有單質參與和單質生成,所以一定有

化合價變化。

(4)A、失電子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得電子的反應叫還原反應,可見,氧化和還原是相互對立又辯證統一

的關系,故選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電子轉移說是從電子得失(微觀)視角來探析和建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選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自然界中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不一定是有利的,例如金屬的銹蝕等,選項說法錯誤,

不符合題意;

D、由題干信息可知:人類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過程是一個逐步發展、延伸和完善的過程延伸和完善的過

程,選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ABDo

真題實戰練

1.(2024?甘肅臨夏?中考真題)讓非遺文化“動”起來、“火”起來,為擴大非遺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響,臨夏

縣積極組織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下列非遺文化作品制作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酸河州黃酒B.刻河州磚雕C.繪河州彩陶D.捏河州泥塑

【答案】A

【詳解】刻河州磚雕、繪河州彩陶、捏河州泥塑的制作過程中,均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酸

河州黃酒在釀制的過程中有新物質酒精的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A。

2.(2024?山東濟寧?中考真題)下列變化中,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石蠟熔化糧食釀醋B.食物腐敗木材燃燒

C.酒精揮發蔗糖溶解D.水通電電解鐵杵磨成針

【答案】A

【詳解】A、石蠟熔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糧食釀醋過程中有新物質醋酸生成,屬于化

學變化,選項符合題意;

B、食物腐敗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木材燃燒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選

項不符合題意;

C、酒精揮發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蔗糖溶解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選

項不符合題意;

D、水通電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鐵杵磨成針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

理變化,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3.(2024?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下列過程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氧氣變為液氧

B.硫在空氣里燃燒

C.白色的硫酸銅粉末放在潮濕空氣中,固體變藍

D.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藍

【答案】A

【詳解】A、氧氣變為液氧過程中只是物質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只涉及物理變化,選項正確;

B、硫在空氣里燃燒生成了新物質二氧化硫,涉及了化學變化,選項錯誤;

C、白色的硫酸銅粉末放在潮濕空氣中,固體變藍,變化過程中生成了新物質,涉及了化學變化,選項錯誤;

D、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藍,變化過程中生成了新物質,涉及了化學變化,選項錯

誤;

故選A。

4.(2024?河南?中考真題)我國的古代發明及應用所包含的下列物質變化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糧食釀酒B.陶瓷燒制C.活字印刷D.火藥爆炸

【答案】C

【詳解】A、糧食釀酒,有酒精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B、燒制陶瓷,發生了燃燒,一定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活字印刷,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火藥爆炸,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Co

5.(2024?云南?中考真題)下列敘述中,屬于C60化學性質的是

A.常溫下為固體B.密度為1.68g/cm3

C.熔點高于280OCD.能與鉀等金屬反應

【答案】D

【分析】物質的物理性質是物質不需要發生物理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包括顏色、狀態、氣味、熔點、

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導電性、導熱性、溶解性等,物質的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

的性質,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毒性、腐蝕性等。

【詳解】A.常溫下為固體,描述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B,密度為1.68g/cm3,描述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C.熔點高于280。。描述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D.能與鉀等金屬反應描述的是物質的化學性質,此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6.(2024?河北?中考真題)下列物質在生活中的用途體現其化學性質的是

A.鹽水用于選種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氫氧化鋁用于治療胃酸過多D.水銀用作體溫計的測溫物質

【答案】C

【詳解】A、鹽水用于選種,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現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及異味,可用于冰箱除味,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現的性質,

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C、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氫氧化鋁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需要通過化學變

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符合題意;

D、水銀用作體溫計的測溫物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現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7.(2024?山東威海?中考真題)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應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劑B.銅絲作導線

C.稀有氣體用于制作霓虹燈D.氮氣作保護氣

【答案】D

【詳解】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劑,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

性質,不符合題意;

B、銅絲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