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課時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
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去豆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
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
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有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不: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兒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
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
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
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
秒)
(4)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第3頁右邊方框圖片)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歸方法。
③課件出示。(第3頁左邊方框圖片)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
57秒)
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5)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
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兒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1.2.3.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教學反思:
2.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1時是60分,2時就是2個60分,也就是60
+60=120分。
3.同學間相互說一說。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練一練:3分=()秒600分=()時
你是怎么想的?你乂是怎么算的?
先獨立思考,然后與你的同學交流交流。
【設計意圖:不斷地追問,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斷地復述思維
的過程,使學生思維過程具體化,形成計算過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
力?!?/p>
(二)時間計算
I.9月IR,小明背著書包上學去了!
課件出示:(第5頁例2)
2.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有意義的數學信息?(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
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3.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
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4.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信息。
5.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1)直接數一數,7:30到7:45分針走了15分鐘。
(2)7:30到7:45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3)都是7時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鐘。
6.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對嗎?你是怎么想的?(7:30過15分鐘就
是7:45,15分鐘是對的。)
7.寫上答語。(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
8.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9.整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誰來說說?師
整理板書:閱讀與理解一分析與解答一回顧與反恚。
三、鞏固新知
1.練習一第4題。
2.做一做。(第5頁)
升導: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需要利用的信息有哪些?哪些信息是多余信息?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9:00怎么減8:40呢?9時相當于8時兒分?8時60分減8
時40分你會計算嗎?結果正確嗎?答語寫完整了嗎?
3.課本第7頁第8題。
4.課本第8頁第9題。
“晚點”是什么意思?這題怎么解決?你是怎想的?
終點時間一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終點時間
四、課堂總結
1.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我們今天是怎樣學習新知識的?
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及根據情況選擇恰當方法的意識,感受口
克方法背后隱藏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3.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點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加法計算與生活
的聯系。
教學重點: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新課
(一)情境創設:
1.課件呈現:賞“上海世博會”的有關圖片讓學生欣賞。教師介紹:這是
在我國上海舉行的第53屆世博會中的一些照片。
2.師:有一所學校的學生也正要乘汽車去世博會參觀,大家請看大屏幕(呈
現主題圖)。
3.請大家仔細觀察,并說一說你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自由匯
報,教師給予引導或肯定。
(二)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從這個畫面中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看來,
數學在生活中真的是無處不在啊。
2.師:今天啊,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學校的同學在參觀世博會中遇到的數學
問題之-----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引導發現,自主探究
(一)引導發現:
1.提出問題:課件演示:大客車慢慢開來了,小朋友們馬上就要出發了,
但需要持票上車,請問: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引導分析:讓學生說說“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是什么意思?引
是導學生得出: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讓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教師根據匯報板
書出算式:35+34=o
(二)初次探究:
1.教師質疑:今天咱們用口算的方法來計算,請大家想一想:35+34應該
怎樣口算呢?
2.獨立思考,交流匯報:
(1)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與同桌交流,教師巡
視,進行個別指導。
(2)匯報展示:教師有選擇性的請兒個代表說一說,完整的表述出每種算
法,教師板書,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學生在匯報算法時,教師再將學生的口算方法的過程用思路圖形式板
書出來,如例題中所示。如果有學生是用想筆算的方法來口算的,教師也要給予
H定。
3.觀察比較:
(1)你們看看這三種方法,哪兩種方法比較相似?引導學生發現:第一、
三兩種方法比較相似:都是將一個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讓它
們分別與另一個兩位數相加,不同之處在于:第一種方法是拆分第二個加數,而
第三種方法是拆分第一個加數。(在歸納時,利用課件逐步演示)
(2)那你們能看出笫二種方法與其他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嗎?引導學生發
現:第二種方法是將兩個數現時拆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分別相加之后
再將兩個結果相加。
4.反思小結:
(1)反思:我們看這三種口算方法,說明我們在口算這道題時,都自覺地
把這兩個數或其中的一個數進行拆分,這是為什么呢?難道不拆分我們就不能口
算了嗎?讓學生發現:這樣拆分之后就把新的問題變成可以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
解決了,難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這樣的拆分、變化的一個過程,我們在
數學上稱之為轉化。
(2)小結:這三種方法都是先通過轉化,再利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兩位數加
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知識,進行口算。
(3)學了這些方法之后,你再來評價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歡哪種
方法?
(三)再次探究:
1.呈現情境圖:提出問題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1)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老師巡視指導。
(2)獨立口算,小組內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過程,深層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自己的口算過程在草稿紙上表示出來。
(2)展示過程:將學生列出的分步算式與過程的思路圖結合在一起展示。
方法一:39+40=79、79+4二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
如果有學生是利用想豎式來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師也要給予肯定。
(3)完整呈現,觀察比較:
①這三種方法中,哪兩種方法可視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兩種方法)
②誰來說一說,第二種方法與這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第一、三兩種方法
是拆分一個數,而第二種方法是拆分兩個數)
③你更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言。
④這道題與第一道題有不同之處嗎?讓學生發現:這題需要進位。
3.小結反思:
(1)今天我們學習的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其實都是運用了我們以前學過
的知識來解決的。
(2)你覺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種方法更適合自己,你就選用哪種方
法。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課件分步呈現第(1)(2)兩上題,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匯報時,著
重讓學生說出口算的過程。
2.學生根據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
(1)讓學生分組合作,先提出問題,再列式計算,最后在組內交流匯也。
(2)集中匯報,有名說出口算的過程。并反饋訂正。
(二)口算比賽。
1.看誰能算全對:練習二的第1題。
(1)學生獨十完成,比一比,看誰能算全快,教師巡視,注意對速度慢的
學生進行指導。
(2)集體匯報:匯報時,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饋:請全做對的同學舉手,教師給予表揚,同時對有錯的學生給予
鼓勵。
2.看哪一小組全做對:練習二的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看看哪一個小組能做全
對。
(2)全部完成后,請同桌學生互相檢查正誤。對全對的小組給予表揚。
3.錯例分析:教師選取幾道有代表性的錯題板書進行展示(不要說出出錯
孩子的名字)。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分別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錯了。
4.我是小小營業員:課件演示練習二的第3題:
(1)情境創設:課件呈現笫3題的情境圖,先出現問題一:一位阿姨要買
一個地球儀和一個小鬧鐘,一共需要多少元?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說出計算
過程。
(2)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
5.我是勞動小能手:課件呈現練習二的第3題的主題圖。
(1)同學們請仔細觀察圖,誰來說一說這幅圖畫的是一個什么場景?
(2)你能根據圖上的內容,完整地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3)學牛.敘述問題,教師加以引導或表揚。
(4)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說一說自己是圳何計算的?
四、全課小結,促進內化
(一)學生談體會: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二)師生共同回顧:本節我們學習了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如何把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轉化成若干道連續的、已經掌握的、比較
容易的口算。(同時點擊課件,進行演示)這種數學思想,我們以前也經常用,
以后還要經常用。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好這的學習數學的金鑰匙!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兩位數減兩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及根據情況選擇恰當方法的意識;
3.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點體會減法的意義,感受減法計算與生活
的聯系。
教學重點:掌握100以內減法式題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減法式題口算方法熟練應用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復習舊知:課件呈現口算復習題C
1.4+53=47+25=24+21=32+29=
2.43—7=32—5=53—30=65-20=
指名匯報口算結果,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樣的。
(")引入新課
1.師:對學生的表現加以肯定:看來啊,同學們不僅對上節課所學的兩位
數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對以前學習的減法也是汜憶深刻啊。
2.師:今天啊,我們就來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板書課題:兩位數
減兩位數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創設,導入新知
師:上節課我們利用所學知識,幫助某學校同學解決了購買車票的問題,全
校師生都順利地坐上開往上海世博會的大巴了,我們來看看大家在車上都談論些
什么?
1.課件動態呈現情境圖:從圖中,你了解了哪些數學信息?
2.學生匯報發現的數學信息。
3.那你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一個用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
(1)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加以引導,提醒學生注意敘述的完整性。同時教
師利用課件顯示出學生提出的不同數學問題。
(2)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數學問題,那我們就先來解決其中的
一-個問題吧?
(二)動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現問題:教科書P11例2的第(1)題: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
元?
(1)分析解答:我們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獨立計算:學生嘗試獨立口算,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3)交流匯報: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內交流每個人的算法,而后教師指名回
答,引導學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二61,再算61—50二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學生在匯報方法小:,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簡單加以概
括或提煉。如:方法一,先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方法二,先減一位數,再減
整十數;方法三,找一個整十數做中間數;方法四,相同數位相減,既列豎式計
算??赡苡行┩瑢W還會說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確的,教師都應給予肯
定。
2.比較反思:
(1)同學們真厲害,想出來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這么多口算方法之
中,每種方法都各有特點,你覺得哪種方法更適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讓你口算一題,你會采用什么方法來口算?
3.重點呈現:
(1)我們來看看書上向我們介紹了哪種方法?是第一種方法。
(2)教師引領板演前第一種口算方法計算過程的思路圖,再利用課件展示
第二種計算方法計算過程的思路圖。
(3)誰來說一說:為什么要把減數54分成50和4兩個數來分別減呢?因
為這也是降低口算難度,同時利用轉化和遷移的數學思想,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三)再度探究,建構方法
1.課件呈現問題(2):世博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學生獨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計算出結果,
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2)交流匯報: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學生匯報方法的同時,教師選擇先減整卜數,再減一位數的方法板書,
并畫出計算過程的思路圖。
2.觀察比較:
(1)本題與上一題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發現:
①本題是有退位的減法,上一題不用退位。
②第一題中前三種方法都能適用于第二題,但如果要用第四種方法因為5
減8不夠減,就得到十位去借1當十再減。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
7+10=17。
(2)比較相同點:都是利用轉化與遷移的數學思想方法,將復雜問題簡單
化。
3.反思小結:
(1)同柬議一議:經過這兩次嘗試,你最喜歡哪種口算方法呢?你覺得哪
種方法更適合你自己?哪種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饋練習:
(1)課件再次呈現前面學生提出的其他數學問題,師:你能從剛才我們提
出這些問題中。選擇一個來解決嗎?
(2)學生獨立完成。
(3)反饋:請一學生匯報結果與算法,其他學生匯報自己的對錯情況,對
于出錯的學生,師生共同幫助其分析原因。
(四)鞏固練習:我是保齡球高手!
課件呈現:P11的“做一做”,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而后集體核對,注意
讓學生說出口算方法。
三、鞏固提高
(一)基本練習
1.接力賽:課件呈現:P13的練習二第6題:請四位學生來進行游戲,一
組完成后,再換一組題目,換一組學生來比賽。
2.我會變:P13的第5題,教師可以制作類似的數條,也可以用課件進行
動態演示。讓學生快速說出兩個數的和與差。
3.今天我當家:課件呈現情境圖,讓學生直接把結果填在書上。完成后,
集體核對正誤,教師要注意學生反饋的信息。
(二)綜合應用
I.我是小小計分員,P413的第7題.
(1)課件呈現第7題的左邊的情境圖,讓學生獨立解決。完成后集體核對
正誤。
(2)再呈現右邊的情境圖。
①分析問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結果。
③檢查正誤:
四、總結歸納
(一)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二)歸納
1.引導學生整理,最后課件呈現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兩種主要方法:
①兩位數加(或減)整「數再加(或減)一位數;
①兩位數加(或減)一位數再加(或減)整十數。
2.小組討論: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3.根據學生匯報,師生共同歸納:
(1)兩者都運用了:轉化、遷移、湊整等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
(2)加法是將其中的一個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連續加,
而減是將減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連續減。
4.師:當然,除了這兩種方法之外,我們還有一些別的方法,但不論我們
用什么方法,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還要注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方法,不
能生搬硬套。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擇優的意識和遷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和
能力。
3.使學生感悟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進位加和退位減。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新課
I.師:課件直接呈現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問:同學們,你們認識
她嗎?對,她就是我們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一海寶。
2.課件呈現:世博園里的一個紀念品商店,商品琳瑯滿目,吉祥物海寶擺
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1)師:你們看,同學們來到了世博園紀念品商店。這里面的商品可真多
??!其中吉祥物海寶最受游客的歡迎。
(2)課件出示:上午賣出380個“海寶”,下午賣出550個“海寶”。
3.提出問題:你能根據圖中的內容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來嗎?
(1)可能會有學生提出:
①上午和下午一共賣出多少個“海寶”?
②下午比上午多賣出多少個“海寶”?
(2)分析比較:
①這兩個問題分別用什么方法計算?你會列出算式嗎?
②學生列出算式后,師:這兩道加、減法的計算與我們前面學習的加、減法
有什么不同?
4.點明課題: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兒百兒十加、減兒百兒十,教師板書課
題。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探究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1)課件呈現問題①上午和下午一共賣出多少個“海寶”?和算式
M380+550=wo
師:剛才我們已經列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算式:對于這個算式,你會計算嗎?
(2)嘗試練習:學生獨立思考,計算380+550=;
(3)計算完成后,請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算法。
(4)匯報展示
①如果學生是用口算的方法來計算的,就讓學生完整的表述出自己的思考過
程。如:因為38+55=93,所以380+550=930;也可以把380看成38個十,550
看成55個十,55個十加上38個十就是93個十,也就是930等。
②如果學生是用豎式計算的,請學生將自己的豎式利用多媒體展示平臺進行
展示,并讓其簡單地敘述自己的計算過程.特別要引導學生說出:相同數位要對
齊,從個位加起。
(5)互動交流
①師:剛才同學們想到了兩種方法來計算這道題,其中第一個同學是將幾百
兒十看成兒十幾個十,得用上節課我們學習的口算兩位數加數來解決,但是一定
要注意最后結果中別漏掉最后的0o
②那我們再來看一看第二個同學列展式計算的方法,請大家在小組中討論一
下:在列豎式計算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學生討論后全班交流,教師從中
提煉出計算法則,適時板書。
③質疑:課件呈現小精靈的問題:為什么百位上不是8呢?讓學生討論,而
后師生共同概括:那是因為十位相加已經滿十了,需要向百位進1(課件閃爍進
位的1),在列豎式時,我們要將十位往百位進的1寫在豎式中,千萬不能漏掉。
(6)方法小結:
①課件顯示口算方法的過程。
②學生邊小結列豎式的計算方法,教師邊板演豎式,進行完整的示范。
③師生共同小結:相同數位上的數要對齊,要從個位加起。如果哪一位上相
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在學生匯報時,教師利用課件按步驟的演示計算過
程。
2.探究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1)課件呈現算式:550-380=
(2)獨立完成計算。
(3)小組中交流算法和計算結果。
(4)全班反餓,交流方法。學生匯報一種方法時,教師利用課件顯示出來。
如:
①因為55—38=17,所以550—380=170;
②把550看成55個十,380看成38個十,55個十減去38個十就等于17
個十,也就是170;
③請?位列式計算的同學板演,并讓其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④課件呈現小精靈的問題:為什么百位上是4減3?
(5)臼主梳理筆算方法(課件分步驟出示):
①相同數位對齊;
②從個位減起;
③哪一位上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減。(課件演示:在
百位5的上面點上一個退位的點,并寫上一個字體小一點的4,同時在十位寫上
字體小一點的15。)
三、練習反饋,鞏固提高
1.比一比,看哪組能全算對:P14的“做一做”。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并將結果直接填在書上。
(2)集體匯報,匯報時說出自己選擇的計算方法。
(3)請做全對的同學舉手,評出最佳小組。
2.筆算我最棒:P16練習三的第一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直接在書上計算。
(2)完成后,選擇一個學生的答題結果用多媒體展示。
(3)涉及進位加或退位減時,教師做出適當的強調。
(4)同桌同學互相核對結果,請做全對的同學舉手。
3.桃子熟了:P16練習三的第2題。
(1)學生在答題卡上獨立完成,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解題的格式。先列算式,
再用豎式筆算,不要忘記單位與答語。
(2)學生完成后,同桌互相檢查核對,看看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結果是否
正確。
4.開火車:P16練習三的第3題。
(1)課件呈現題目,分步出題??梢赃m當增加題目,延長火車的長度。
(2)指定某名學生直接報出答案;其他同學筆算驗證。
5.保護視力:P16練習三的第4題。
(1)課件呈現第一幅圖:讓學生說一說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①引導學生發現:時間是2012年;明明寫字的姿勢不對,眼睛近視是300
度等等。
②讓學生再聯系實際說一說,如何保護視力.
(2)課件呈現第二幅圖:
①讓學生說一說:從這幅圖上你又獲得哪些信息?
②你能根據這兩幅圖的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③引導學生提出:明明的眼鏡度數減少了多少度?
④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讓學生獨立解答,而后集體訂正。
(3)讓學生再聯系兩幅圖,說一說自己的感想。適時對學生進行珍惜眼睛,
保護視力的健康教育。
四、全課小結,比較概括
(一)學生自主梳理: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二)比較概括:筆算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和筆算幾百幾十減幾百幾十的方
法有什么異同?引導學生說出(同時課件出示):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的相同點是: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不同點是:筆算加法時,哪一
位上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筆算減法時,哪一位上不夠減,就要到前一位上退1,
本位上加十再減。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
教學目標:
1.根據現實的問題情境合理選擇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將三位數看
成接近的整百數或整十數進行近似計算。
2.通過估算方法的學習,使學生體會估算在生活實際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估算。
教學難點:根據現實情境,合理選擇估算策略。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問題引入
(一)復習舊知
1.課件呈現:P9的主題圖,這一所學校的學生正要乘汽車去世博會參觀,
誰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級的人數?請學生直接報出答案后,再說一說是怎么
算的。
2.學生匯報完畢,教師點擊課件:小精靈也算了一算,這個學校的一到三
年級來了221人,四到六年級來了239人。
3.點擊課件呈現本課P15的主題圖中的巨器影院:他們參觀完了世博園,
來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場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電影。
(二)引入新課
1.點擊課件,呈現P15的主題圖,出現三條數學信息。
2.引導學生閱讀與理解: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學生匯報:巨幕影院有441個座位;一到三年級有221人;四到六年
級有239人;
(2)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時,教師及時給予引導與
肯定,最后引出本課的問題是: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
(3)讓學生討論解題思路:要想解決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能不能坐得下的
問題,其實就是求什么?引導學生發現:其實就是比較六個年級的學生人數與座
位數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個年級學生的總人數,而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221+239=
3.適時引導,引入新課
(1)師:我們還沒有學習過三位數加三位數,怎么辦?可能有學生說:我
會算。教師要加以表揚。同時引導:因為這個問題是問能不能坐得下,并沒有讓
我們去求兩者之間具體的差。也就是說,不一定非得要準確算出六個年級學生的
人數,我們可以通過估算,算出六個年級學生的大概數,也能解決這個問題。
(2)師: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與上面這個問題類似的情況,其
實啊,精確的計算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用大致的估算,同樣也能解決上面
的問題。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之后,我們都能用今天學到的估算來解決
類似的問題了!
(3)點明課題并板書:用估算解決問題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學例4。
1.提出問題:我們要先算出六年級學生人數的大概有多少人。那這道題我
們應該怎么估算呢?你們想自己試試嗎?
2.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師巡視,及時到各小組中聽聽學
生們的想法。
3.學生匯報估算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巡視中了解的情況,選取有代表性的
小組匯報,教師做適當引導。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種,但重點讓學生匯報以下兩種:
(1)將221看成200,239看成200,這樣算出200+200=400,雖然我們知
道221+239>400,但無法確定是否大于441。
(2)將221看成220,239看成230,這樣算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 第2章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第一節 化學反應速率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4
- 17古詩三首《望天門山》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
- 夫妻有孩分居協議書8篇
- 2017秋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第5章同步教學設計:5.5病毒
- 《森吉德瑪》(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人音版(2012)音樂
- 《第一單元 欣賞 豐收歡樂而歸》(教案)-2023-2024學年人教版音樂四年級上冊
- 9 正確認識廣告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統編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數學 第一章 三角函數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數(5)教學教學設計 新人教A版必修4
- Chapter 3 When our grandparents were young(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新思維小學英語4A
- 2023七年級英語下冊 Module 11 Body language Unit 1 They touch noses第2課時教學設計 (新版)外研版
- 骨轉移瘤課件
- 護士注冊健康體檢表下載【可直接打印版本】
- 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專業發展課件
- 污水處理培訓課件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教案
- 中國十大階層的劃分課件
- 高中英語各種教材詞組匯總大全(超級實用)
- 內燃機機油泵轉子系列參數
- 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建設方案課件
- 四十二手眼圖(經典珍藏版)
- 通用橫版企業報價單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