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三次仿真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1頁
湖北省部分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三次仿真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2頁
湖北省部分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三次仿真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3頁
湖北省部分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三次仿真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4頁
湖北省部分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三次仿真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部分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三次仿真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列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美國的白皮書,選擇在司徒雷登業已離開南京、快到華盛頓、但是尚未到達的日子—八月五日發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是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個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在馬歇爾系統看來,他只有一個缺點,就是在他代表馬歇爾系統的政策在中國當大使的整個時期,恰恰就是這個政策徹底地被中國人民打敗了的時期,這個責任可不小。以脫卸責任為目的的白皮書,當然應該在司徒雷登將到未到的日子發表為適宜。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唐朝的韓愈寫過《伯夷頌》,頌的是一個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開小差逃跑、又反對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爭、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那是頌錯了。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多少一點困難怕什么。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老子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反動派,對于我們,不“以死懼之”,而且實行叫我們死。聞一多等人之外,還在過去的三年內,用美國的卡賓槍、機關槍、迫擊炮、火箭炮、榴彈炮、坦克和飛機炸彈,殺死了數百萬中國人。現在這種情況已近尾聲了,他們打了敗仗了,不是他們殺過來而是我們殺過去了,他們快要完蛋了。留給我們多少一點困難,封鎖、失業、災荒、通貨膨脹、物價上升之類,確實是困難,但是,比起過去三年來已經松了一口氣了。過去三年的一關也闖過了,難道不能克服現在這點困難嗎沒有美國就不能活命嗎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司徒雷登看見了什么呢除了看見人民解放軍一隊一隊地走過,工人、農民、學生一群一群地起來之外,他看見了一種現象,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也大群地和工農兵學生等人一道喊口號,講革命。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沒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抉起皮包走路。中國還有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對美國存有幻想,因此應當對他們進行說服、爭取、教育和團結的工作,使他們站到人民方面來,不上帝國主義的當。但是整個美帝國主義在中國人民中的威信已經破產了,美國的白皮書,就是一部破產的記錄。先進的人們,應當很好地利用白皮書對中國人民進行教育工作。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摘自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材料二:《別了,司徒雷登》是毛澤東于1949年8月18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抨擊艾奇遜發表的《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和美國扶持國民黨發動內戰的政策,向美帝國主義告別,表達了無限的豪邁和樂觀。《別了,“不列顛尼亞”》是新華社記者于1997年7月1日合寫的一篇短新聞,向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告別,表達了民族強盛的自豪感。“別了”一詞被當代中國人民普遍理解和使用,與《別了,司徒雷登》這篇文章緊密相關。這篇文章寫在新中國誕生前夕,是中華民族向帝國主義列強欺凌史的告別宣言。不說“再見”,只道“永別”,“別了”一詞被賦予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別了,司徒雷登”,別了,帝國主義欺凌史。1945年2月,美國在雅爾塔會議上與蘇聯達成分割遠東的秘密協定,意圖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后,美蘇以中國長城為界南北劃分勢力范圍。1945年4月,羅斯福逝世,落實雅爾塔秘密協定的任務轉到馬歇爾身上,他相中了司徒雷登,1946年的7月,司徒雷登被正式任命為美國駐華大使。1949年5月,解放軍橫渡長江,為避免中國倒向蘇聯,司徒雷登向美國國內提出承認中共新政權的建議,遭到拒絕,無奈回國。此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采用種種策略,企圖扼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甚至不惜發動朝鮮戰爭,中國人民歷經血與火的考驗,將帝國主義的欺凌史掃進了垃圾桶。別了,“不列顛尼亞”,別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史。別了,“不列顛尼亞”,既是向不列顛尼亞號郵輪告別,也是向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告別。英國、美國等國家在之后也始終沒有停止攪亂香港的圖謀,1997年掀起金融危機沖擊香港金融市場、2013年挑動“占領中環”非法集會、2019年煽動香港暴亂,均被祖國一一化解。中國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帝國主義的殖民史、欺壓史都將一“別”不復返。(摘編自王洪濤《從<別了,司徒雷登>到(別了,“不列顛尼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美國與中國的關系》一文選擇在八月五日發表,與司徒雷登制定的美國侵略中國政策徹底失敗直接相關。B.毛澤東認為伯夷不應當與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聞一多、朱自清等人一起受到人民的贊頌。C.材料一中提到“白皮書來了”“值得慶祝”,與毛澤東認為可利用這件事教育一部分心存幻想的知識分子有關。D.為了執行雅爾塔會議有關犧牲中國來謀取美帝國主義利益的秘密協定,司徒雷登被任命為駐華大使。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兩則材料都提及了司徒雷登被迫離開中國的原因,但兩位作者對原因的表述有所不同。B.《別了,司徒雷登》與《別了,不列顛尼亞》寫作對象有所不同,但表達的情感有相同之處。C.“別了”一詞被當代中國人民普遍理解和使用,與《別了,不列顛尼亞》這篇文章關系不大。D.“司徒雷登”與“不列顛尼亞”的離開,宜告了中國人民從此將帝國主義凌辱史掃進垃圾桶。3.下列選項中最符合材料一第二段“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一項是(3分)A.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B.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陶淵明《擬挽歌辭其三》)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D.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4.材料一在論證上兼具說服力和感染力,請結合文本分析這一效果是如何實現的。(4分)5.材料二中提到“中國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這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任務一脈相承,請結合兩則材料綜合分析材料二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潮汐周曉楓并攏手指,拱起手背,當我們用手模仿貝殼形狀捂住自己的耳朵時,很快就能聽到低沉而熟悉的沖刷聲。那是血液流過頭部微血管的聲音;那是潮汐,儲存在記憶里的聲音。血,有海水的咸度。所有生命都起源于海洋,我們的祖先也置身其中。因此能夠解釋,為什么酸甜苦辣成,人生諸味中,我們的肌體唯一離不開的是鹽。味蕾上的威,帶來大海之味,讓我們得以返回古老的家園。食鹽,已經成為日常化儀式,它不僅決定人體的酸堿平衡,更用于不斷鞏固我們關于海洋的回憶……蛙魚一樣,溯流而上,我們憑借味道的指引游向故鄉。我沿著潮汐變幻的曲線向前走,海水有些涼。潮汐,使海擁有自己的心跳,于是海不再是簡單的地理概念,而是具有生物學特征的活體:藍皮膚的海巨人有著古老而飽滿的生命,我們能從潮汐里感受到原始情緒般不息的律動。最初只是緩梯形的波浪,漸漸,海面現出猛虎的條紋……張潮時的大海暗蓄風需。近礁的遲釣者會因為一時貪心釀成大錯,僅僅是晚于收竿,潮位就已發生變化,海水迅速吞沒折返的路;他回不去了,拳擊般迎面而來的浪頭將把他帶到與歸途相反的方向。當波濤如戰鼓,當默默積聚的浪就像鯨魚涌起的背,大海以令人震撼的席卷之力傳達著它的憤怒。它似乎渴望著某種破壞和審判。巨浪澎湃,組成巴洛克式的白色塔尖——海洋,這座可以深到黑暗、深到絕望的深藍教堂里,我猜測其中存在著怎樣的宗教。既有云水襟懷,吐納,承受,創造,海洋養育眾生;同時,也根本不屑于為殘暴尋找任何借口,血淋淋的即時殺戮進行得如此干凈和純粹,大海坦然執行它的法則——它的世界里,沒有形容詞的修飾,沒有定語的位置。海就像初嬰或者成熟到疲倦的神那樣,不必支配話語,它不必依靠交流來獲取能量和援助,海的世界根本不需要坐標系的校正。這是一種任性的強大,或者強大至此,才能擁有任性所象征的自由。海之所以令人敬畏,還在于,它的暴力同樣可以漠然地作用于自身。風暴來臨之前饑餓的海面,天空翻滾末日般的烏云,海水呈現出墓碑般的巖灰色。暴風雨只有開始的幾分鐘像打擊樂,此后很快變成混濁的交響。為了鍛煉勇氣,我曾經嘗試體驗風浪,但大海那自毀般的無畏令人落荒而逃。到處是破碎的被強力撕扯的波浪,那時,連大海本身都像是殘骸。我想起尤瑟納爾提到過一句話:“尊敬”這種純金,如果不摻雜一定的恐懼成分。可能會太軟。幸好,海還有它的消沉、它的倦怠,還有它的無能為力,否則,海只是不受道德拘禁的獸王,讓人類這種陸地生命難以親近。正如醉酒的不斷翻騰的胃囊,海嘔吐著它尚未消化的東西:貝殼、死魚、沉船上的遺骸。有時,累極了的海幾乎無力掀動波浪,光線陰沉,我們看到的是水銀般的、波動得異常緩慢、晦暗而凝滯的大海——那因龐大自重而不能挪移的巨物,慢慢喪失它的掙扎。尤其退潮時分,浪涌越來越弱,泡沫散碎,像垂危者逐漸松開的拳頭……這是彌留之際的大海。日復一日,海,重復這樣的節奏,從雷霆萬鈞到筋疲力盡,它一次次復活,再度浪涌,隆起蝶泳者那有弧度的背肌。海在潮汐中不斷復習,仿佛這是循環的歷法,仿佛是在重復中鞏固自制的律令。每當凝望大海——那喘息的胸膛,我總能感覺某種極端的激情:像追逐真理那樣因無望而無限的激情。這種激情,甚至能表現出至為節制的力量。有時候的海水萬般柔情,波浪就像動物被撫觸的皮毛那樣掠過一陣陣既迷醉又緊張的戰粟——什么樣的手,使大海這樣的巨獸也為之顫抖,并在永不止息的劇烈渴望中自我折磨謎樣的月亮,想象力之外的魔法。當首次得知潮汐主要來自月亮的牽引,我驚異不已,相當于聽說蝴蝶用翅膀吊起了桶里的井水。月亮如此皎潔、寧靜,它只是一小片虛幻的光。即使用調焦后的望遠鏡窺視,像把花瓣放在顯微鏡下的載玻片那樣,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它內部的荒涼:堿性的月壤,注定只能種植一株落盡葉子的樹;樹下,旋轉著清涼寂寞的舞者。氣質孤楚,月亮帶了一點病態的溫柔。縹緲、微涼、靜若處子,紙薄的月亮卻能攪動遙遠之外的海洋暴力。這奇怪的對稱,也許反倒是通約的法則:唯輕盈之物才能制衡最大的重器。比如燈塔之光指引萬噸巨輪。比如理想,僅憑它動聽的發音,可以讓幾代人甘愿付出喉嚨里的血。比如死,為了抵償它的安靜,我們動用了一生的喧囂。在更大的意義上,對諸如輕重大小的理解似乎是與日常遠遠不同的。所以最后的伊向園未必存在于浩茫天際,也許是藏在小孩子的瞳孔里。所以,當月亮里的占卜者起舞,能夠召喚史詩般洶涌的海水,召喚眼線狹長的信天翁展翼遷徙,召喚鯊魚露出齒鋒,召喚錨狀海星,漸漸變成寂靜的標本……月亮月亮,無比安寧,這金黃斑駁的魚鱗是大海所敬拜的圖騰。一漲一落,巨大的藍心臟為它而跳動、激蕩。(摘自《巨鯨歌唱》,有改動)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多次強調海的強大力量,暗示人類在海面前是無比渺小和脆弱的。B.文中描繪海的各種狀態,是為了呼吁人類要尊重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C.文中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表達了對海洋之偉力的贊美。D.文中在描寫海時,融入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使文章更具深度。7.關于文中對潮汐的描繪及其所蘊含情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將潮汐描繪成海的心跳,賦予其生物學特征,借此表達對海洋生命力和原始情緒的深刻感受。B.作者通過漲潮時迅猛的浪濤和可能的危險,展示了海洋的強大力量及其背后不容違抗的自然法則。C.在描述退潮時分的景象時,作者將大海比作垂危者,表現了其對于大海無法自我救贖的深深優慮。D.文章通過對潮汐從雷霆萬鈞到筋疲力盡的反復描繪,表現了海洋生命力的頑強和不可預測的神秘。8.在對待“海”的情感態度上,本文與《老人與海》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9.有評論認為本文用“小說的結構”“電影的畫面”“詩歌的語言”“哲學的思考”打破傳統寫作藩籬,拓展了散文文體邊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題。材料一:民者,在上①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內而無饑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饑寒至。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欲民務農,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深②。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余、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順于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今令民有車騎馬⑧一匹者,復卒@三人。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復卒。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竊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深天下粟。邊食足以支五歲,可令入粟郡縣矣;足支一歲以上,可時赦,勿收農民租。如此,德澤加于萬民,民俞勤農。時有軍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寧;歲孰且美,則民大富樂矣。(節選自晁錯《論貴粟疏》,有刪改)材料二: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故其蓄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節選自賈誼《論積貯疏》,有刪改)【注】①上:這里指君主。②深(xiè):流通。③車騎馬:戰馬。④復卒:免除兵役。復,免除。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可以周海A內而無饑寒之惠B此C令臣輕D背其主E而民易去F其鄉G盜賊有所勸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所以,用來……,與《答司馬諫議書》“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中的“所以”意思相同。B.擇,選擇,與《諫逐客書》“河海不擇細流”中的“擇”意思不同。C.而,表承接,與《種樹郭橐駝傳》“旦視而暮撫”中的“而”用法不同。D.賊,禍害,與《兼愛》“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中的“賊”意思相同。12.下列對有關材料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晁錯認為,人們之所以普遍重視金銀珠寶這類餓了不能當飯吃、冷了不能當衣服穿的物品,原因是人主對它們有需求并喜歡使用它們。B.晁錯提出要實行一經頒布就能使老百姓獲利的法令,如直接減損貧苦百姓應當繳納的那部分賦稅,用富人的錢財來補充國庫不足的部分。C.賈誼認為,生產東西本來就有時節的限制,但如果人們使用的時候不知道節制,沒有絲毫限度,那么社會財富必定會因此出現匱乏。D.賈誼指出,棄農經商和過度奢侈的風氣會導致從事生產的人減少而進行消費的人增多,其結果必然是國家財富會因此而逐漸變得枯竭。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2)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14.晁錯和賈誼都提到了糧食對于國家的重要性,但他們所提出的有關糧食的政策卻有所不同,試結合材料簡要概括。(5分)(二)古代詩欲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西河·金陵懷古周邦彥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智聚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格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全。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酒族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篇發問,將金陵昔日的繁華與如今被人們遺忘的寂寞景象對比,以此來引發讀者深思。B.“髻裝對起”以擬人手法描繪山川形勝,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金陵的地理特色和歷史韻味。C.詞人通過描繪波濤拍打孤城和遠處船帆的景象,表達了內心的孤獨與對世事變遷的無奈。D.“王謝鄰里”“燕子”等意象融合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感慨,展現了詩人深沉的人文情懷。16.有人認為“相對如說興亡”一句中“相對”的對象是“燕子”,也有人認為是“我”與“燕子”,你怎么看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論語>十二章》中,顏淵曾向孔子請教何為“仁”,孔子以“”來。解答他的疑惑,同時表示若能做到這一點就能達到“”的效果(2)“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與《賀新郎(國脈微如縷)》中“,”一句表達的情感有相通之處。(3)古人常用“鹿”來象征地位、仕途、長壽等祥瑞或悠然閑適的隱逸生活等,如“,”等唐宋詩文中所述。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街(18~22題。(18芬)甘肅敦煌月牙泉邊,星空演唱會激情開唱。河南安陽殷墟景區,以燈光為筆,甲骨為魂的光影秀,摹寫千年帝都無限魅力。浙江省玉環市大麥嶼街道鮮疊社區沙灘,民間藝人現場表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甲)“打鐵花”,為游客帶來一場視覺盛宴。跳出傳統賽道,遼寧沈陽興順A,在夜市中融入工業風、露營風等元素,在碩大的(乙)“水泥管”中喝灑擼串的新奇體驗吸引了不少游客……演藝、展覽等深受年輕消費者所喜歡的文旅產品紛紛開啟“夜間模式”,激發了夏日“夜經濟”消費的新潛能。通過持續開發“夜經濟”,使得我國城市超過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由此可見,夜經濟B,旅游目的地對此也下足了真功夫。月牙泉景區,施行一次購票三天內多次入園政策。博物館夜間免費開放,推出特色文創聯展。特色街區延長夜間營業時間,主動升級“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讓游客流連忘返,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業內專家表示,夜間消費新玩法、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層出不窮,不斷更新,為夜間消費市場持續賦能,進一步激發文旅消費活力。夜游聚集人氣,也對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出挑戰。從完善基礎設施,到保障食品安全,從做好垃圾處理、噪聲控制,到及時響應突發事件,都迫切需要提高標準,明確權責。把(丙)“秩序感”融入“煙火氣”,運營出新出彩,服務提質增效,定能進一步釋放夜經濟活力,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20.文中甲、乙、丙三處的引號,其用法各不相同,請任選兩處進行解釋。(4分)21.文中第一段“星空演唱會激情開唱”一句,看似存在語病,但類似句子在現代漢語卻大量存在,請簡述其合理性。(4分)22.請為自己的家鄉寫一則“夜經濟”宜傳口號,要求:體現特色、結構整齊、語言優美,不超過15個字。(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在日常生活中,信息不足往往可能導致認知偏差。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人們獲取到的信息越來越豐富。那么,我們的認知是否會因此越來越準確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A2.D3.C4.說服力:①舉例論證,通過豐富的事例增強論證的可信度。②引用論證,引用權威觀點使論點更有說服力。③對比論證,把中國人民對美幻想與美扶蔣反共、殘害人民進行對比,凸顯覺醒力量,使結論水到渠成。感染力:①運用比喻論證論述觀點,化深奧為淺顯,化平實為生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②通過反問、設問等論述技巧,強化論述語氣與情感,引起讀者關注與思考,增強文章感染力。③大量運用整句和短句,使得論證語言鏗鏘整飭、簡潔有案,公而增強文章感染力。5.①歷史進程的必然結果。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終于在新中國成立時實現了民族獨立和解放,為后續的崛起奠定了基礎。②現實發展的強勁動力。中國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取得了重大勝利,進一步提升了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③民族精神的強大支撐。中國人民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是推動國家崛起的重要力量。6.B7.C8.①《老人與海》表達了對人生信念和勇氣的贊美,突出了人可以在精神上戰勝強大敵人的主題。②本文除了表達對海的敬畏之外,還思考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生輕重的辯證關系等多種人生與哲學問題,主題更加寬泛多元。9.①“小說的結構”:文章在敘述潮汐變化的過程中,融入類似小說結構的情節起伏和轉折。②“電影的畫面”:文中對海的描寫極具畫面感,猶如電影鏡頭般生動地展現了大海的各種狀態。③“詩歌的語言”:文章語言優美,充滿詩意,營造出一種詩歌式的夢幻而又深邃的意境。④“哲學的思考”:作者在描寫海的過程中融入了人與自然、生命價值等深刻的哲學思考。10.BEG11.D12.B13.(1)幾石重的糧食,一般人拿不動它,(因而)也不會被奸邪之人貪圖。(2)百姓缺吃少穿卻可以治理得好的,從古到今,沒有聽說過這種事。14.①晁錯主張讓百姓交納糧食以獲取爵位或免除罪行,以此激勵百姓積極務農(或以此損有余而補不足)。②他還建議讓百姓把糧食送到邊疆,以此加強邊疆防御力量。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