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壓強 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學期_第1頁
大氣壓強 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學期_第2頁
大氣壓強 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學期_第3頁
大氣壓強 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學期_第4頁
大氣壓強 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學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3大氣壓強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是由于液體能夠流動。大氣也能流動,大氣對我們周圍的物體也有壓強嗎?生活中有很多現象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大氣壓強的存在,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大氣壓強的存在如圖9.3-1甲所示,擠壓出空氣的吸盤能吸附在光滑的墻面上并能承載重物,這是因為大氣把吸盤壓在墻面上。怎樣證明這個想法呢?甲如果吸盤與墻面之間與大氣連通,吸盤內外的大氣壓強相等,吸盤就不可能吸附在墻面上。我們可以在吸盤上扎一個小孔,這時就會發現,無論怎樣用力壓吸盤,松開手后它都不會吸附在墻面上。甲如圖9.3-1乙所示,把一端封閉的塑料管裝滿水用硬紙片蓋住管口,管口朝下水也不會流出來,這是大氣向上壓著紙片造成的。你能證明這個想法嗎?乙大量實驗證明,大氣壓強確實是存在的。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atmosphericpressure)。大氣壓的測量在鐵桶內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熱。水沸騰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澆上冷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鐵桶被壓扁了(圖9.3-2)。圖9.3-2被壓扁的鐵桶大氣壓究竟有多大?在圖9.3-1乙中大氣壓可以把紙片上的液柱托住。根據大氣壓所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我們就能精確地測出大氣壓的數值。大氣壓的測量(錄像)如圖9.3-3所示,在長約為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用手指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圖9.3-3托里拆利實驗放開手指,管內水銀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時就不再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約為760mm。把玻璃管傾斜,高度差不發生變化。圖9.3-3托里拆利實驗實驗中玻璃管內水銀面的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銀面的上方是空氣,因此,是大氣壓支持管內這段水銀柱不會落下,大氣壓的數值等于這段水銀柱產生的壓強。這個實驗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做的,他測得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為760mm,通常把這樣大小的大氣壓叫作標準大氣壓,用p0

表示。圖9.3-3托里拆利實驗圖9.3-3托里拆利實驗p0=ρ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在粗略計算中,標準大氣壓可以取1×105Pa。用氣壓計可以測量大氣壓。在圖9.3-3的實驗中:如果玻璃管旁立一個刻度尺,讀出水銀柱的高度就知道當時的大氣壓了。這就是一個簡易的水銀氣壓計。水銀氣壓計要豎直懸掛水銀氣壓計比較準確,但攜帶不便,用得比較多的氣壓計是金屬盒氣壓計,又叫作無液氣壓計(圖9.3-4),它的主要部分是一個波紋狀真空金屬盒。圖9.3-4無液氣壓計大氣壓變化時,金屬盒會發生形變,傳動裝置將這種變化轉變為指針的偏轉,指示出大氣壓的大小。在玻璃瓶內裝入適量帶顏色的水,用穿有透明細塑料管的橡膠塞塞住瓶口。從細塑料管上端向瓶內吹入空氣,使細塑料管內水面上升到瓶口以上。最后,在細塑料管上標注刻度以測量水柱高度的變化(圖9.3-5)。圖9.3-5自制氣壓計圖9.3-5自制氣壓計將整個裝置放在電梯中進行實驗,觀察水柱的高度與樓層的關系。在一次實驗中電梯從2樓上升到12樓,水面升高了3cm。對此,你怎樣解釋?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壓會減小,因此從樓下到樓上,瓶外大氣壓減小,而瓶內氣壓不變所以瓶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瓶中的水會在瓶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玻璃管中,玻璃管中水柱會升高。實驗結果表明,隨著高度的增加,細塑料管中水柱的高度會逐漸升高,這表明瓶外的大氣壓在逐漸減小。在海拔3000m以內,每升高10m,大氣壓大約減小100Pa。水的沸點在標準大氣壓下是100℃,隨著大氣壓的減小,水的沸點也會降低。在我國的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水的沸點低于90℃。有的哨所海拔五千多米,水的沸點不足85℃,這樣的溫度,連面條也煮不熟。戰士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使用壓力鍋做飯(圖9.3-6)。圖9.3-6高原邊防哨所戰士用壓力鍋煮面條?在使用膠頭滴管吸取液體時,擠出膠頭滴管膠帽內的空氣,將玻璃管放入液體中,松手后液體就被“吸”入玻璃管內(圖9.3-7)。某同學猜想液體不是被“吸”上來的,而是被大氣“壓”上去的。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他的猜想。圖9.3-7如圖所示,在小瓶里裝些帶顏色的水,將膠頭滴管的膠帽去掉,將兩端開口的膠頭滴管穿過橡皮塞插入水中,從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氣體,這樣就會有一部分水進入玻璃管,用手托著這個裝置從一樓乘坐電梯到十二樓,發現水柱是上升的,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變大,原因是隨著高度的增加,外界的壓強變小,瓶內的壓強不變,在這個壓力差下,使水柱上升了,這和“吸”液體道理是一樣的。?在“大氣壓的測量”實驗中,如果換用稍微粗一些的玻璃管,或玻璃管內不小心進入了少量空氣,是否會影響實驗結果?為什么?換用稍微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實驗時,只要外界大氣壓不變,則管內水銀柱的高度不變;如果管中進入了空氣,少量的空氣產生的壓強加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等于外界大氣壓,玻璃管內的水銀柱會變短,會影響實驗結果。圖9.3-8?1654年,德國馬德堡市市長做過一個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他讓人們把兩個銅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氣,然后讓兩支馬隊向相反的方向拉這兩個半球。當兩側的馬達到16匹時,才將半球拉開,并發出巨大的響聲。圖9.3-8為同學們利用直徑26cm的壓力鍋代替空心銅半球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的情形。他們將壓力鍋拉開需要的力是多少?實際用力大小與計算的結果是否相同?請說出你的理由。圖9.3-8圖9.3-8

?屋頂的面積是45m2,大氣對屋頂的壓力是多少?這么大的壓力為什么沒有把屋頂壓塌呢?大氣對屋頂的壓力F=S=1.013×105Pa×45m2=4.5585×106N。由于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屋頂受到大氣向下的壓力,同樣,屋內大氣對屋頂有向上的壓力,這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合力為0,因而不會把屋頂壓塌,1.(2024·福建中考)如圖所示的生產生活實例,利用大氣壓強的是()A2.(德州期末)如圖所示是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完成的托里拆利實驗,原來玻璃管豎直,后來讓玻璃管傾斜,水銀充滿全管,有關尺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玻璃管傾斜后,水銀對玻璃管上端有壓強B.外界大氣壓強等于76c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C.正確操作前提下,玻璃管豎直時,上端無水銀的部分是真空D.玻璃管傾斜后,若不慎將上端碰出一小孔,則水銀會向上噴出D3.(多選)將燒瓶內的水加熱至沸騰后移去火焰,水會停止沸騰。迅速塞上瓶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