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始知識框架構建(知識梳理+練習)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始知識框架構建(知識梳理+練習)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始知識框架構建(知識梳理+練習)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始知識框架構建(知識梳理+練習)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始知識框架構建(知識梳理+練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43文言文閱讀始一知識框架構建(原卷版)

【考點解讀】

《新課標》對文言文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這意味著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自

主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夠運用注釋、工具書等輔助手段,把握文言文的大意。

2、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學生要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基礎知

識,通過閱讀和思考,感悟文言文的內(nèi)涵和韻味,并能夠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3、背誦優(yōu)秀詩文一定的篇目。中考通常會考查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文言文背誦篇目,以檢驗學生的記憶和理

解程度。

4、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能體會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能分析文章的表達技巧。這要求學生能夠深入理

解文言文所表達的主題、情感,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篇章結(jié)構等。

5、能閱讀課外淺易文言文,大致理解其內(nèi)容。中考文言文閱讀不僅局限于課本內(nèi)容,還會涉及課外的

淺易文言文,考查學生遷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總之,課程標準對文言文的要求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在中考中準確理解、分

析和解答與文言文相關的題目。

一、考綱中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體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

1、基礎知識積累

實詞理解:要求考生能準確掌握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像“之”“其”“而”“以”等一詞多

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形容詞作名詞等)的情況要能辨析并理解其在具體語境中的意思。

虛詞運用:熟悉常見文言虛詞(如“之”“于”“為”“則”等)的基本用法,能夠結(jié)合具體語句分

析虛詞在表意、語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2、文言文語句理解

斷句:具備給文言文句子準確斷句的能力,能依據(jù)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語氣詞、文意表達等來劃分正確

的停頓之處。

翻譯:可以將文言語句準確、通順地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遵循“信(準確)、達(通順)、雅(有文采,

初中階段重點在前兩者)”的原則,忠實反映原文的意思,并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

3、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

文意把握:通讀文言文篇章后,能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文段的大意,

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等。

人物形象分析:對于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形象,能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事件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

總結(jié)人物的性格特點、品德風貌等。

主題探究:深入挖掘文章所蘊含的主題思想,如蘊含的道理、情感寄托、文化內(nèi)涵等,并能聯(lián)系現(xiàn)實

生活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文言文閱讀拓展

比較閱讀:能對兩篇或多篇主題、體裁等相關的文言文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異同點,包括內(nèi)容、寫法、

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異同。

文化常識了解: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如古代的官職名稱、紀年法、禮儀制度、稱謂等,知曉其

在文中的體現(xiàn)及意義。

二、中考中涉及的文言文閱讀考察點解讀:

1、實詞考點解讀

一詞多義:同一個實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例如“之”字,在“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在“水陸草木之花”中則是結(jié)構助詞“的”的意思。考生

需要積累常見實詞不同義項,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準確判斷。

古今異義:文言文中有些字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意思差別較大。如“走”在古文中常表示“跑”,“兩股

戰(zhàn)戰(zhàn)”中的“股”指“大腿”,而不是現(xiàn)代意義的“屁股”等。平時學習時要特別留意這類古今含義變化

大的字詞。

詞類活用:包括名詞作動詞、形容詞作名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情況。比如“狼不敢前”中的“前”

本是方位名詞,在這里活用為動詞“上前”;“漁人甚異之”的“異”是意動用法,意為“對……感到詫

異”。要掌握各類詞類活用的規(guī)律以及識別方法,通過分析字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和表意來判斷是否活用

及具體用法。

2、虛詞考點解讀

常見虛詞用法辨析:不同的虛詞有其各自常見的用法。例如“以”,可以作介詞,有“用、拿、把”

等意思(如“以刀劈狼首”),也可以作連詞,表目的“來”(如“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等。考生要

牢記各虛詞常見用法,并通過多做練習、分析例句來強化理解運用。

虛詞在語境中的作用:虛詞往往對語句的語氣、表意、語法結(jié)構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像“也”常常

用在句末,表判斷、陳述、感嘆等語氣。理解虛詞在具體語境中的作用有助于更準確地把握文意。

3、斷句考點解讀

依據(jù)語法結(jié)構斷句:主謂賓等句子成分完整的地方往往可以斷開,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陳勝”

是主語,“者”在這里提示停頓,后面是對陳勝籍貫的陳述。

憑借語氣詞斷句:像“也”“矣”“乎”“哉”等語氣詞常常是斷句的標志,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焉",“焉”字處可適當停頓。

根據(jù)文意斷句:要從整體上理解文章意思,按照表達的邏輯和層次來斷句,比如敘述事件發(fā)展過程時,

不同階段、不同場景之間可合理斷開。

4、翻譯考點解讀

逐字對譯:先將文言字詞逐個對應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情況的準確處理。如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率”翻譯為“率領”,“妻子”古義要翻譯成“妻子兒女”。

調(diào)整語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裝句等特殊句式,翻譯時要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正常語序。例如“何陋之有”

是賓語前置句,翻譯時要調(diào)整為“有何陋”,即“有什么簡陋的呢”。

補充成分:為使譯文更通順完整,有時需要補充省略的成分,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

而竭”,括號里補充的就是省略的謂語動詞“鼓”。

5、文意理解考點解讀

內(nèi)容概括:讀完文章后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事件經(jīng)過、文章主要內(nèi)容等。比如《桃花源記》,要能概

括出漁人發(fā)現(xiàn)、進入、離開桃花源以及再尋桃花源不得的主要情節(jié)。

人物形象分析: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以及相關事件中提煉人物特點。像分析《鄒忌諷齊王

納諫》中鄒忌的形象,可從他通過自身比美之事類比諷諫齊王看出他善于思考、有勇有謀、敢于進諫等特

點。

主題探究:通過對文章整體的解讀挖掘深層次的主題,《出師表》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忠誠和對后主的殷

切期望以及興復漢室的決心等主題思想,考生要能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并表達自己對這類主題的理解和感悟。

6、比較閱讀考點解讀

內(nèi)容異同分析:對比兩篇文言文,找出所寫內(nèi)容上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例如比較《陋室銘》和《愛蓮

說》,在內(nèi)容上都表達了作者的一種志趣和情懷,但《陋室銘》側(cè)重于表現(xiàn)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愛蓮

說》更著重凸顯潔身自好的高潔品格。

寫法異同對比:分析兩篇文章在寫作手法上的差別與共性,像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但《陋室銘》用

陋室來寄托志向,通過描寫陋室環(huán)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等來體現(xiàn)陋室不陋;《愛蓮說》則以蓮為依托,

通過菊、牡丹等對比襯托蓮的品質(zhì),進而表明自己的志向。

7、文化常識考點解讀

官職文化:了解古代常見官職的名稱、職責等,像“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刺史”最初是

監(jiān)察官員等,以便理解文中人物的身份和相關情節(jié)。

紀年、紀時法: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歲”就是年的意思,古代還有干支紀年、帝王

年號紀年等多種紀年方式;紀時方面有十二時辰等知識,這些在閱讀文言文涉及時間表述時需要知曉。

稱謂禮儀:古人的稱謂很講究,有自稱、敬稱等區(qū)別,像“君”是對對方的敬稱,“寡人”是古代君

主的自稱等,準確把握這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意和人物之間的關系。

總之,中考文言文閱讀考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需要平時扎實積累文言基礎知識,多讀多練文言文篇

章,提升文言文閱讀素養(yǎng)和解題能力。

三、出題趨勢

1、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題型、內(nèi)容和難度等向高考靠攏,重視語法學習,逐步和高考接軌。

2、課內(nèi)外比較閱讀近年來考查的越來越多。

3、客觀性試題越來越少,主觀性試題越來越多,難度加大了。

4、此外,文學文化常識也悄悄地進入試題,不少地方還將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難點內(nèi)容列為考點進

行考查,應該引起重視。

5、文言文閱讀與詩歌閱讀合并出題。目前許多地區(qū)把文言文閱讀與詩歌閱讀合并出題,分為以下幾種

情況:一是兩篇作者相同,二是兩篇涉及的人物相同,三是兩篇的題材、主題相同、相近;

【考點點撥】

一、選文類型

1.課內(nèi)單篇閱讀。

2.課內(nèi)比較閱讀。

3.課內(nèi)外比較閱讀。

4.課外單篇閱讀。

5.課外比較閱讀。

二、題型介紹

L文學常識;

2.詞語理解(實詞、虛詞);

3.斷句、劃分節(jié)奏;

4.翻譯句子;

5.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節(jié)、思路等);

6.簡要分析兩文在寫作手法上的相同之處及其作用;

7.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

8.領會文言文作者的思想感情;

9.領悟文言文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10.寫法探究、比較辨析、延伸拓展(開放性試題)等;

三、文言文簡介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fā)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

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是相對現(xiàn)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來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駢

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經(jīng)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

大文學家韓愈等發(fā)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xiàn)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于閱讀理解,一般

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三千多年來,漢語有了很大的變化。根據(jù)漢語語法、詞匯和語音變化的情形,學者將古代漢語分為三

個發(fā)展時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紀以前,即歷史上商、周、秦和兩漢時期;

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紀到西元12世紀,即歷史上的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兩宋、遼、金時期;近

代期是指西元13世紀到19世紀,即歷史上的元、明、清時期。

特點: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xiàn)在語法與詞匯兩方面。

四、文言現(xiàn)象

文言文現(xiàn)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現(xiàn)的特殊句式、實詞虛詞的用法、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現(xiàn)象。

學生和相關研究者通過對文言現(xiàn)象學習可以提高文言文學習的效率,以及對文章的整體感知,也可以迅速

提高學習成績。而文言現(xiàn)象也是中高考必考考點。

(一)古今異義

1、基本詞:這類詞古今詞義沒有什么變化,容易理解。如人、馬、日、月、山、水等。

2、一般詞(這是記憶的重點)

(1)變詞。這類詞字形不同,讀音不同,意思相同。如:古文叫“冠”,當下叫“帽子”;古時叫“牖”,

當下叫“窗”。

(2)半變詞。這類詞字形相同,字音相同,詞義不同或古今詞義有細微差別。另一種情況是單音詞變成

了雙音詞。

①古今詞義不同的。如“走”“勸”等。

②古今詞義有細微差別的。如“購”“沐”“浴”等。

③單音節(jié)詞變?yōu)殡p音節(jié)詞的。如“克一一克服”“固一一堅固”“衣一一衣服”等。

(-)一詞多義:

一個詞有本意、引申義、比喻義這就造成了一詞多義現(xiàn)象。如“兵”的本意是“兵器”,引申為“士兵”,

再引申為“軍隊”,又引申為“兵權”,進一步引申為“戰(zhàn)爭”,還引申為“戰(zhàn)略戰(zhàn)術”。有時一個詞的

幾個意思并存于一篇文章中,給我們閱讀造成了困難。

(三)假借義(通假字)

1、音同形似。如“直一值”“禽一擒”等。

2、音不同,但有相同的聲母或韻母。如“內(nèi)一納”“見一現(xiàn)”等。

3、音同形不同。如“要一邀”“裁一才”“有一又”等。

注意:通假字是單向通,不是雙向通。如“要通邀,邀不通要”。

(四)詞類活用

1、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如“周亞夫軍細柳”中的“軍”,“互相軒邈”的“軒邈”等。

2、名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的“王”等。

3、意動用法。如“漁人甚異之”的“異”等。

4、名詞作狀語。如“橫柯上蔽”的“上”等。

5、動詞、形容詞用作名詞。如“吾與汝畢力平險”的“險”等。

6、其它。“用心一也”的“一”用作形容詞“專一”,“以乘為先”的“乘”用作數(shù)詞“四”,”弩馬

十駕”的“駕”用作量詞等。

(五)虛詞

分清虛實

文言虛詞除了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還包括代詞。某個詞既可以是虛詞,又可以是實詞。如“三

顧臣于草廬之中”的“顧”是動詞“探望”的意思,是實詞;“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的“顧”是“難道”

的意思,是虛詞中的副詞。

辨明詞義

虛詞很多是多義的,要看它在句子里的作用確定它的詞義。如“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

第一個“之”是助詞“的”,第二個“之”是代詞“他”,代蘇邁。“誰為大王為此計者”第一個“為”

是介詞“給”“替”的意思,第二個“為”是動詞“出”“作”的意思。

通曉古今詞義變化

1、有些文言詞語已經(jīng)完全消失。如“夫”蓋”等。

2、有的意義和用法發(fā)生了變化。如“所以”,在文言里表示原因,當下表示結(jié)果了。

3、有些改用了別的詞。如“于”在文言里能起多種介紹作用,當下分別用“在”“向”“到”“對”“從”

“同”“給”“比”“被,,等介詞代替了;結(jié)構助詞“之”,改用“的”等。

(六)特殊句式

【判斷句】

文言文主謂語之間一般不用判斷動詞“是”。

1、……者,……也。如"亞父者,范增也。”

2、........也。如“我,子瑜友也。”

3、……者,……。如"博雞者,袁人。”

4、……,……者也。如“牡丹,花之高貴者也。

5、主語,謂語。如“劉備天下梟雄。”

6、用“乃”“即”“為”“皆”“則”等表示判斷。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我為趙將。”“環(huán)村居民皆獵戶。”“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7、用“是”表示判斷(文言文中很少用)。如“斯是陋室。

【省略句】

文言文有些句子往往省略某些成分。

1、省略主語。“(武陵人)便舍船,從口入。

2、省略賓語。“權起更衣,肅追(之)于宇下。

3、省略謂語。“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4、省略介詞。“亮躬耕(于)隴畝。”

【倒裝句】

1、賓語前置

(1)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要放在動詞或介詞前面。,如“大王來何操”的“何”。

(2)在否定句中,帶有否定詞“不”“未”“莫”時作賓語的代詞要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的“余”。

“臣未之聞也”的“之”。

2、定語后置

如“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人馬燒死者甚眾。”

3、狀語后置

“狀語后置”也叫“介詞結(jié)構后置”,通常有三種情況:

①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仍作補語外,

大多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分析:此句中的“于藍”介賓短語,前者應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后者“于藍”介賓短語應該移

到“青”的前面做狀語,即譯為“比藍青”。

②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例: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紀》)

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賓短語做“告”的狀語。

③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于”;“乎吾前”應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

【被動句】

1、形式上有表被動的標志(介詞“于”,動詞前用“受”“見”“被”“為”“為……所”)。如“信

而見疑,忠而被謗”、“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受制于人”,“身死人手為天下笑”等。

2、形式上沒有被動的標志,只能從意念上去理解。如“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可以被鏤刻空。)“兵

挫地削,亡其六郡。”(兵受挫,地被削。)

五、文言文閱讀意識

1、逐字理解

閱讀文言文時,要逐字進行翻譯閱讀(人名、地名、物品名、年號、官爵等除外),不能連著翻譯,

注意古今異義。

2、聯(lián)系課內(nèi)

即使考查的是課外的文言文,我們沒有接觸過,但要相信,這些文言文字詞,我們在課內(nèi)一定都學習

過,要回顧一下這些字詞在課內(nèi)有什么用法,是什么意思。

3、重視注釋

注釋會對一些生僻的字詞進行注解,有時還會涉及到作者相關信息,如創(chuàng)作背景、人物生平等。對我

們整體把握文言文會很有幫助。

4,掌握結(jié)構

了解傳記的行文風格,文言文選材大多是正史人物傳記,其寫作有基本的規(guī)范:

開頭對傳主基本信息做簡單介紹,如傳主姓名、字號、籍貫等,有時還交代其祖上的情況;

中間是人物生平履歷和主要事跡,一般從其讀書、習武、進入仕途寫起,圍繞官職變遷介紹其相應

的功業(yè)事跡,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質(zhì);

結(jié)尾交代人物的結(jié)局,有的還介紹其死后的影響。

5、把握人物

了解人物的基本情況、主要事跡、性格作風等,注意文中評價。

六、文言文閱讀答題步驟

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

瀏覽題目,有助于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

速瀏覽文段后的題目。

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

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三步:結(jié)合注釋速讀全文

注釋有助于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

第四步:“對癥下藥”解答問題。

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nèi)容理解題。

對于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

這類題目多數(shù)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nèi)文言文中

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lián)系上下文檢驗,經(jīng)檢驗意思通順,則為

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

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后,

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

把握“留、冊I、換、調(diào)、補、貫”六字翻譯方法。

留:①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

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

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冊U: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

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

換:古今異義詞翻譯時要更換。如“湯”古義指“熱水”,今義泛指菜湯、藥湯等。

調(diào):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

翻譯時要作適當?shù)恼{(diào)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

嚴重了。

補: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

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貫:將句子翻譯通順,字字落實。

【考點典例】

一、【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古詩文閱讀(24分)

參加校文學社組織的“蘭”主題詩文共讀活動。

【甲】

(明)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xiāng)。

雖承愛護力,f養(yǎng)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①。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選自明?簟溪子《蘭史》,中國林業(yè)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

【注】①雕傷:花木枯萎。雕,通“凋”,凋落,衰敗。

【乙】

跋①盆蘭

(明)李流芳

①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還。一—苦丕森建處惘惘韭對友生流連澧肆即無必遣日。二月二日,與

子薪、嘏父、爾凝、家伯季從子,泛舟南郊,聽江君長弦歌。值雨,子薪偕爾凝、君長宿余家。盆蘭正開,

出以共賞。子薪故有花癖,燒燭照之,嘖嘖不已。

②花雖數(shù)莖,然參差掩映,態(tài)變頗具。其葩或黃或紫,或碧或素。其狀或含或吐,或離或合,或高或

下,或正或鼓;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②,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來而如就③,或往而如奔。或相

顧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抑而如羞,或偃蹇④而如傲,或挺而如莊,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語,或

獨立而如思。蓋子薪為余言如此,非有詩腸畫筆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詩記之,欲作數(shù)

筆寫生,而亦復不去。然是夜與子薪對花劇⑤談甚歡,胸中落落一無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曉,從此病頓減。

此花與愛花人皆我良藥,不可忘也。

(選自《檀園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刪改)

【注】①跋:寫在書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來評價內(nèi)容或說明寫作經(jīng)過。②承:捧著。③就:前往。④偃

蹇(jian):高聳的樣子。⑤劇:流暢,此處指暢快。

4.甲詩“長養(yǎng)非其方”中的“長”字,有同學認為應該讀“chWng”,有同學認為應該讀“zhAng”。你贊

同哪種讀法?談談你的理解。

5.乙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超出三處不

得分)。

夜則苦A不寐B獨處C惘惘D非對友生E流連F酒肆G即無以H遣日

6.根據(jù)方法提示解釋乙文中加點的詞。

文中詞句方法解釋

或相顧而如笑【查工具書】顧:①看;②考慮;③拜訪;④反而(1)_____(填序號)

或倚而如國【結(jié)合語境】或挺而如莊,或倚而如國,或群向而如語(2)_____

而亦復不泰【課內(nèi)關聯(lián)】未累,尋病終(《桃花源記》)(3)_____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子薪故有花癖,燒燭照之,嘖嘖不已。

8.朱自清在《經(jīng)典常談》中說,好詩往往“自然達意,委婉盡情”,甲詩也有這樣的特點。請結(jié)合詩句,

簡要分析。

9.請梳理乙文中“蘭”能讓作者“從此病頓減”的原因。

10.有感于“蘭”的品質(zhì),你想制作一枚蘭花書簽,勉勵自己做“蘭”一樣的人。請結(jié)合對詩文的感悟,撰

寫書簽上的文字。(不超過50字)

二、【2024年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

古詩文閱讀課,圍繞“問天”這一主題,老師選取了下面三篇詩文,請完成下面小題。

【甲】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選自《李清照集箋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乙】

《齊諧》者,有怪者也。《諧》之言日:“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

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節(jié)選自《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

【丙】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

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

兒日:.“且初出滄滄碇速及甚且史如探海此丕為近置熱而遠著速乎?“孔子不能去也。兩小兒笑日:“孰

謂汝多爭乎?”

(節(jié)選自《列子集注?湯問篇》中華書局2018年版)

7.下列對甲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主要寫實景,開頭寫天、云、霧、星河、千帆,展現(xiàn)出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

境界開闊,氣勢磅礴。

B.“路長嗟日暮”化用《離騷》詩意,感嘆人生之路漫長修遠,但是自己已至暮年。表達詞人珍惜學習

時光的緊迫感。

C.“九萬里風鵬正舉”借用莊子《逍遙游》中大鵬的形象,希望大鵬送自己去往海上仙山,體現(xiàn)詞人消

極避世的思想。

D.全詞以人神對話為內(nèi)容,將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xiàn)實有機結(jié)合起來,充分顯示了詞人性情中豪放不

羈的一面。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本怪者也______(2)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

(3)孔子不能生也______(4)孰謂汝多細乎

9.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11.丙文中,兩小兒辯的是怎樣的問題?從他們的辯論和“孔子不能決”,你讀出了什么?

12.古人叩問蒼天,尋找萬物發(fā)展的情理,探索精神本原。這三篇詩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現(xiàn)了古人的哲思和

情懷,請分享你的閱讀收獲。

三、【2024吉林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北冥有魚,其名為置昆。鰥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

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材料二:

故鳥有鳳而魚有鰥。鳳凰上擊九千里,絕①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②,夫藩籬之晏官

③,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栽!鯉魚朝發(fā)昆侖之墟④,暴鬟⑤于碣石,暮宿于孟諸⑥,夫尺澤之鯨⑦,豈能與

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魚昆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⑧,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節(jié)選自《古文觀止卷四?楚辭》)

【注釋】①絕:超越。②足亂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腳踏浮云,翱翔在極高遠的天空。③藩籬:籬笆。

一種小鳥。④墟:山腳。⑤暴(piD:暴露在陽光之下。髻(qi):魚脊鰭。⑥孟諸:澤名。⑦鰥(m):

一種小魚。⑧瑰意琦行:卓越不凡的思想行為。

材料三: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6.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7.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警而飛陰風考號B.事怪者也處處本之

C.鯨魚朝界:昆侖之墟野芳彥而幽香D.詈宿于孟諸等投石壕村

8.把下面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鯨也,士亦有之。

9.朗讀有助于了解文意,體悟感情。材料二結(jié)尾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應該用下列哪種語

氣來讀?請說明理由。

A.平淡B.祈使C.反問D.遲疑

10.大鵬形象的塑造,是莊子對中國古代文學一個了不起的貢獻。請結(jié)合材料,分析這一形象對后世產(chǎn)生深

遠影響的原因。

11.上述三則材料都運用了想象這一寫作手法,請從中任選一例分析其妙處。

四、【2024安徽中考真題】

【甲】

臣本布冬,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尊臣于

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進攻威遠、靖遠諸臺。守者嬴兵數(shù)百,公②遣將慟哭請師,無應者。初,公之以

海運入都也,時從故人飲酒肆中……已而嘆曰:“丈夫樊國思有急死耳!_終不為妻子邛。”公老母年八十

余,長子奎龍,吳淞參將,前卒。幼子先遣歸。及是,乃緘一匣寄家人,堅不可開。公死后啟視,則墮齒

數(shù)枚,舊衣數(shù)襲而已。公既自虐眾寡不敵而援絕,乃決自為計,住靖遠臺,晝夜督戰(zhàn)。已而夷大粽③奄至,

公率游擊麥廷章奮勇登臺大呼,督厲士卒,士卒呼聲撼山。海水沸揚,杳冥晝晦,自卯至未,所殺傷過當,

而身亦受數(shù)十創(chuàng),血淋漓,衣甲盡濕。

(節(jié)選自魯一同《關忠節(jié)公家傳》)

[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②公:關天培,清末將領。③蹤:艦隊。

13.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

(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顧:

(3)終不為妻子葉計:

(4)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度:

14.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位置用“/”標出。

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

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將慟哭請師,無應者。

16.諸葛亮和關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質(zhì)?請結(jié)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簡要分析。

五、【2024福建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慎東美生值約秋夜待潮于錢塘正沙上露坐談大迺梗及一杯對月獨飲,意象傲逸,吟嘯自芾。顧子敦聿

遇之,亦呼一杯,就其樽對酌。伯筠不問,子敦亦不與之語。酒盡,各散去。

(節(jié)選自陸游《老學庵筆記》)

材料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擁羹衣爐火,

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節(jié)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

6.下列對材料一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慎東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一杯/

B.慎東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一杯/

C.慎東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一杯/

D.慎東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一杯/

7.根據(jù)“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加點字詞方法提示釋義

聯(lián)系成語解釋詞義。

吟嘯自若(1)自若:______

神色自若

查閱詞典選擇義項。

顧子敦道遇之

適:①適合;②滿足;③正好。(《漢語大詞(2)適:______

典》)

根據(jù)形旁推斷字義。

亦懷一杯(3)懷:______

從心,裹聲。(《說文解字》)

8.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酒盡,各散去。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9.兩則材料在內(nèi)容上多有相同之處,請列舉。

六、【2024貴州中考真題】

古代詩文閱讀

譽汝道?

《元史》

誓汝道,德州齊河人。…母高氏治家嚴,汝道承順甚恭。母嘗寢疾,晝夜不去側(cè)。一日,母屏人授以

金珠若干曰:“汝素孝,室無私蓄,我一旦不諱,此物非汝有矣,可善藏之,毋令他兄弟知也。”汝道泣

拜日:“吾父母起艱難,成家業(yè),今田宅牛羊已多,汝道恨無以報大恩,尚敢受此,以重不孝之罪乎!”

竟辭之……

性尤友愛,二弟將析居②,汝道悉以美田廬讓之;二弟早世,撫諸孤如己子。鄉(xiāng)人劉顯等貧無以為生,

汝道割己田各畀?之,使食其租終身。里中嘗大疫,有食瓜得汗而愈者,汝道即多市瓜及攜米,歷戶饋之。

或日:"痂氣能染人,勿入也。”不聽,益周行問所苦,然卒無恙。……嘗出麥粟貸人,至秋,蝗食稼,

人無以償,汝道聚其券焚之

【注釋】①選自《元史?列傳第八十四》,有刪節(jié)。WzL姓。②析居:分家。③畀bi:給予。

15.選文除了皆汝道,還提到的人物有()

A.家人與鄉(xiāng)鄰B.同窗與恩師C.友人與商販D.官員與郎中

16.《元史》中的部分列傳分為“良吏”“孝友”“隱逸”等類別。選文被列入了“孝友”一類,請結(jié)合選

文分析原因。

17.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A.汝素孝,室無私蓄天下編本(《戰(zhàn)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B.汝道根無以報大恩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諸葛亮《出師表》)

C.使管其租終身章之不能盡其材(韓愈《馬說》)

D.多市瓜及攜米百里奚舉于巾(《〈孟子〉三章》)

七、【2024河北中考真題】

學習九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誦讀”《定風波》時,小冀同學查找了一些資料。請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

面小題。

定風波①蘇軾

三月七日②,沙湖③道中遇雨,雨具先去④,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⑤且徐行。竹杖芒鞋⑥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⑦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⑧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人出游遇雨,卻不慌不忙,在雨中吟詠長嘯,聆聽雨韻,思索人生。那“穿林打葉”的風雨,可以

不去留意,把它們當作背景音樂;那料峭的春風,最多不過把酒吹醒,讓人感到微冷而已。胸懷坦蕩,可

以包容天地,聽任自然。這樣,無論是風吹雨打,還是陽光照耀,都能隨遇而安。人生何嘗不會“櫛風沐

雨”?只要堅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順境不驕,逆境不懼,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寧靜和快樂。作者以風趣幽

默的筆調(diào),寫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現(xiàn)了樂觀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

①選自《東坡樂府箋》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定風波,詞牌名。②(三月七日〕宋神宗

元豐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這時蘇軾被貶居黃州(今湖北黃岡)。③(沙湖)在黃州東南三十里處。

④〔雨具先去)有人帶雨具先走了。⑤〔吟嘯)高聲吟詠。⑥(芒鞋)草鞋。⑦(料峭)形容微寒。⑧(蕭

瑟)指風雨吹打樹木的聲音。

資料一:

[甲]

蘇子瞻以詩得罪,貶黃州。

[乙]

子瞻在黃州及嶺表①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所與游者,亦不盡擇。

[丙]

東坡在黃,即坡之下,種稻為田五十畝,自牧一牛。

(選自《蘇東坡軼事匯編》)

①(嶺表)古地區(qū)名。即嶺南、嶺外。

料資料二: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日螺師店,予買田其間。

(選自《東坡志林》)

資料三:

公幅巾①芒腐②,與田父野老相從溪谷之間,筑室于東坡。

(選自《東坡樂府箋》)

①(幅巾)裹頭用的絲巾。②[芒履)芒,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用以編織草鞋。屏,草鞋。

資料四:

嘗與孫綽①等泛海,風起浪涌,諸人并懼,安②吟嘯自若。

(選自《晉書》)

①1孫綽)東晉文學家。②〔安)即謝安,東晉政治家。死后追贈為太傅。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一蓑煙雨隹平生(《定風波》)()

(2)亦不盡殍(資料一?乙)()

(3)與田父野老相叢溪谷之間(資料三)()

(4)諸人并銀(資料四)()

5.下列對“資料一?乙”中畫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B.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C.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D.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已而遂晴,故作此詞。(《定風波》)

(2)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日螺師店,予買田其間。(資料二)

7.從小冀同學查找的資料看,蘇軾號“東坡居士”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8.“回首向來蕭瑟處”中的“回首”有兩個意思,請寫出來。

9.蘇軾在風雨中“吟嘯”,謝安在風浪中“吟嘯”。他們在困境中的做法給了你什么啟示?

八、【2024江西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為學者如山陰王雪湖①之畫梅焉,斯②可矣。雪湖畫梅,閉門端坐,內(nèi)求諸己,久之能出梅之神情風

韻于五指間。曾畫一株在倪中丞③廳壁,期年之后,墨氣尚浮,游蜂飛蝶往來采食,華蕊皆盡。若是其神也!

②吾友龍仲房聞雪湖有《梅譜》,游湖涉越④而求之,至則雪湖死已久矣。

③仲房喪志歸家,歲云⑤暮矣。悶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構崛⑥,清古簡傲,

橫斜倒側(cè)之態(tài)宛然如畫。坐臥其下,忽躍起大呼,伸紙振筆,一揮數(shù)軸,曰:“得之矣!”于是仲房之梅

遂冠江右,學謂予日:“吾學畫梅二十年矣,向者貿(mào)貿(mào)⑦焉遠而求之雪湖……愈遠愈失⑧,不知雪湖之《梅

譜》,近在庭樹間也!”

(選自《江西古文精華叢書》)

[注]①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王雪湖:明末清初畫家。②斯:連詞,乃。③中丞:官名。④游湖涉越:

游歷湖州,跋涉到越州。⑤云:語助詞,無義。⑥幽特構崛:姿態(tài)優(yōu)雅而結(jié)構奇崛,指梅的形態(tài)。⑦貿(mào)貿(mào):

輕率貌。⑧愈遠愈失:越是向遠處追求就越是迷失了追求目標。

9.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盡()(2)歲()(3)嘗()

10.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期年之后,墨氣尚浮。

(2)若是其神也!

11.本文借龍仲房學畫梅花的故事論學,啟示后人。請你把得到的啟示概括為一句話,贈送給求學道路上的

同學以共勉。

【考點精練】

一、閱讀兩則文言,完成下面小題。

孫興公①為庾公②參軍,共游白石山,衛(wèi)君長③在坐。孫曰:“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而能作文。”庾公

日:“衛(wèi)風韻雖不及卿帶人,傾倒處④亦不近。"孫遂沐浴?此言。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注釋】①孫興公:孫綽。②庾公:庾亮。③衛(wèi)君長:衛(wèi)永,字君長。④傾倒處:令人佩服的地方。

⑤沐浴:沉浸其中并反復品味。

蘇峻既至石頭?,百僚奔散,唯侍中鐘雅獨在帝側(cè)。率謂鐘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君

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隨時之宜,而坐待其弊②邪?"鐘日:“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而各

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④將執(zhí)耳而進矣!”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

【注釋】①蘇峻既至石頭:指蘇峻起兵謀反。石頭,南京城。②弊:通“斃”,死。③匡:保護。④

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以記事于史籍時不加隱諱、秉筆直書著名。

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

A.衛(wèi)風韻雖不及卿諸人(表示尊敬)/投語渤海之尾(眾多)

B.傾倒處亦不近(平凡,一般)/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

C.吸謂鐘曰(有時)/更王命急宣(有人)

D.執(zhí)簡而進矣(選拔)/簡拔以遺陛下(選拔)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

(1)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而能作文。

(2)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

3.結(jié)合甲乙兩文的中心意思分別寫一句勉勵自己的話。

結(jié)合甲文:_____________

結(jié)合乙文:_____________

4.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沐浴”一詞,表明孫興公并不認可庾亮對衛(wèi)君長的評價。

B.甲文“孫興公為/庾公參軍”與乙文“蘇峻既/至石頭”兩句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是對的。

C.乙文出自《世說新語?方正》,這里意在表明董狐是“方正”之人。

D.甲乙兩文都在敘述過程中通過對話來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品格,語言簡練傳神。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作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①行

裨將軍,仍就故任,統(tǒng)屬長沙太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zhì)②,隨從入蜀。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

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建安二十四年,于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基

精,忠推鋒④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zhàn)斬淵,淵軍大敗。遷征西將軍。是歲先主為漢中

王欲用忠為后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日:“忠之名望,素非關、馬⑤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

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日:“吾自當解之。”遂與羽等齊位,賜爵關

內(nèi)侯。追謚剛侯。

(選自《三國志?蜀書六》,有刪改)

(注)①假:臨時的,代理的。②委質(zhì):歸順,歸附。③葭萌:指葭萌關之戰(zhàn)。④推鋒:手持兵器沖

鋒。⑤關、馬:指關羽、馬超。當時關羽鎮(zhèn)守在外。

17.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后將軍

18.下列各組加點的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益州即定/雕加冠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B.索非關、馬之倫也/又留蚊于素帳中(《幼時記趣》)

C.遂與羽等齊位/單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獸》)

D.明年卒/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為學》)

19.下列有關古代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遷征西將軍”中的“遷”指“升官”,《岳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中的“遷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種用帝王年號來紀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唧打仗時用于指揮進退的軍鼓和銅鑼,“擊鼓”表示要進攻,“鳴金”表示要收兵。

D.“追謚剛侯”中“謚”是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如歐陽修謚

“文忠”。

2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⑴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

⑵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21.文中的黃忠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三、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文,完成下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