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與酶相關的實驗設計和探究試題的答題技巧
一、命題角度
高考中與酶相關的實驗設計和探究題的呈現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已知實驗目的,讓考
生設計驗證性實驗或探究性實驗;二是利用題干設計好的表格、坐標曲線、新科技材料的文
字敘述等手段給出有效信息,讓同學們完成相關問題。
二、應對策略
①針對第一種類型的試題,要根據實驗目的,設置好實驗組和對照組,準確找到實驗設
計中的實驗變量和無關變量。正確的方案應是各實驗組和對照組只有實驗變量不同,無關變
量都相同。②針對第二種類型的試題,仔細審題,獲取有用解題信息最為重要;審題時要關
注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什么量不同,這個量就是實驗變量,可根據實驗變量推測出實驗目的。
此外,與酶相關的實驗設計與探究,還可設置為對實驗結果的預測,需根據酶的作用機理,
溫度、PH、激活劑和抑制劑對酶的影響原理和影響程度等做出有關的判斷。同學們一定要
熟悉教材實驗,遷移應用是突破實驗類試題的通用法寶。
三、典題例證
例蔗糖酶能專一催化1mol蔗糖分解為1mol葡萄糖和1mol果糖。某科研小組在最
適溫度(40℃)、最適pH的條件下,對該酶的催化反應過程進行研究,結果如圖所示.
請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在物質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圖中畫出最適狀態下,反應過程中葡萄糖濃度隨時間變化
的曲線(請用“1”標注)。在反應速率隨酶濃度變化圖中畫出最適狀態下,一開始時將混合
物中蔗糖的濃度增加50%,反應過程中反應速率隨酶濃度變化的曲線(請用“7”標注。)
(2)在物質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圖中分別畫出,一開始時將混合物中酶的濃度增加50%、反
應溫度降低10C,反應溫度升高10℃、反應溫度升高20℃蔗糖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請
用“2”標注酶濃度增加后的變化曲線,用“3”標注溫度降低10℃后的變化曲線、用“4”
標注溫度升高10°C后的變化曲線、用“5”標注溫度升高20c后的變化曲線)。
(3)拜糖平與蔗糖酶的親和力較蔗糖大15000倍,故能競爭性抑制蔗糖與蔗糖酶的結合。
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拜糖平后,請在反應速率隨酶濃度變化圖中畫出反應速率隨酶
濃度變化的曲線(請用“6”標注)。
[解題思路]解本題的關鍵是根據醐的催化作用機理和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對酶促反應
的反應程度進行推測。在物質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圖中,只有表示反應物濃度的曲線才會下降,
可見圖中的物質濃度是蔗糖濃度(反應物的濃度)。從反應關系看,1mol蔗糖分解為1mol
葡萄糖和Imol果糖,當蔗糖濃度為。時,反應完成,葡萄糖達到和蔗糖起始濃度相同的濃
度水平,所以表示反應過程中葡萄糖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的起點是0,終點的濃度和反應
物的起始濃度相同。增加酶只能使反應提前到達終點,所以用曲線2表示,其下降速度快;
降低反應溫度使反應延遲到達終點,用曲線3表示,其下降速度慢;溫度升得越高,酶失活
得越快,酶失活前仍能催化蔗糖分解,所以分別表示反應溫度升高10、和反應溫度升高20℃
的曲線是4和5。競爭性抑制是可逆的,酶越多,酶和底物結合的概率越高。加競爭性抑制
劑后,反應速率隨酶濃度變化如曲線6所示。在酶濃度相同時,反應物濃度高,反應速率快,
所以?開始時將混合物中蔗糖的濃度增加50%時,反應速率的變化應如曲線7所示。
[答案]如圖所示
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綜合題的答題技巧
一、命題角度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綜合題是最重要的高考壓軸題之一。光合作用用和呼吸作用的試題
綜合性強、靈活性大,且與農業生產聯系緊密。主要的命題角度:①多以坐標曲線、生理過
程圖解為背景切入,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關知識;②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為核心
的實驗設計題;③相關計算題。
二、應對策略
對于曲線、圖解試題,首先,要對光合作用和呼里作用的過程有徹底、全面的掌握,要以
光反應和暗反應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為主線,以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葉綠體中色素
的種類及吸收光譜等為主要內容,特別注意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等的聯系。其次,要強化高
考熱點題型的訓練,提升解題能力。
相關實驗設計試題的類型:①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產生或釋放的氣體等的定性驗證、定
量測定和呼吸商的定量測定;②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發生場所的驗證等。其解題策略:首
先,要明確定性驗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產生或釋放的氣體、定量測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強度、呼吸商(呼吸作用放出的C02量/呼吸作用吸收的02量)測定的方法(酸堿指示劑法和
觀葉片沉浮法、半葉法和黑白瓶法等)。其次,要仔細審題,確定試題類型。再次,要了解
相關方法容易產生的誤區及原因。最后,多練習同類試題,開拓思路,掌握解題規律,提高
解題能力。
對于相關計算題,解題的關鍵是理清凈光合作用量、總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這三個量
的關系,此類題的解題程序可歸納如下:確定是凈光合作用量還是總光合作用量一列方程求
出第三個量一根據需要求出其他物質的量一根據需要求出有關物質的質量或體積。要明確:
①光下直接測得的數值都是凈光合作用量(凈產量),②不進行光合作用時可直接測出呼吸作
用量,③上述三個變量的關系式:凈光合作用量=總光合作用量一呼吸作用量。
復習時,要選擇一些關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方面的典型題目進行訓練分析,掌握解題方
法、技巧,培養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要總結解題模
型,多做變式習題。研究高考試題對生物復習具有指導作用,分析近年高考試題,可以得出
解題的思路,平時復習題應以追求質量為先,要在過去的高考試題中尋找規律,多做貼近高
考試題的變式習題或模擬題.以提高復習效率。
三、典題例證
例為了驗證葉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氣體的產生和消耗,請用所提供的實
驗材料與用具,在給出的實驗步驟和預測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繼續完成實驗步驟的設計和預
測實驗結果,并對你的預測結果進行分析。
實驗材料與用具:煙草幼苗、試管兩支、蒸儲水、嗅麝香草酚藍、NaHC03稀溶液(為
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C02充氣機、暗培養箱、日光燈(實驗過程中光照和溫度等條
件適宜,空氣中。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無氧呼吸忽略不計)。
實驗步驟和預測實驗結果:
(1)剪取兩小塊相同的煙草葉片,分別放入盛有等量蒸儲水、嗅麝香草酚藍NaHCCh稀
溶液、漠麝香草酚藍的兩支試管中。此時,葉片均浮在液面上,溶液呈現藍色。
(2)用真空泵抽去兩支試管內液體中和葉肉細胞間隙中的氣體后,敞開試管口,可觀察
到葉片均下沉到試管底部,溶液呈現藍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
分析預測的結果: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了怎樣用酸堿指示劑定性證明光合作用吸收C02、呼吸作用放
出C02,怎樣用葉片沉浮法定性證明光合作用產生02、呼吸作用消耗02。澳麝香草酚藍是
酸堿指示劑。一開始溶液呈現藍色,說明溶液已是堿性,所以先使溶液呈酸性,才能檢測出
光合作用吸收C02使溶液呈堿性。本題的關鍵是空氣中02和C0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無氧呼
吸忽略不計,由此得出:蒸儲水的試管無氣體的產生和消耗,所以溶液始終呈現藍色,葉片
始終在試管底部。
【答案】(3)向NaHCCh稀溶液試管充入C02,使溶液呈現黃綠色,另一試管不充C02
(4)將這兩支試管放在日光燈下,光照一段時間。結果:NaHCCh稀溶液中的葉片上浮,溶液
呈現藍色,蒸儲水中的葉片仍在試管底部,溶液呈現藍色(5)再將這兩支試管放在暗培養
箱中一段時間。結果:NaHCCh稀溶液中的葉片下沉,溶液呈現黃綠色,蒸儲水中的葉片仍
在試管底部,溶液呈現藍色分析預測的結果:(1)光照下,NaHCCh稀溶液中的葉片進行光
合作用,吸收的CO2多于呼吸作用放出的C02,pH上升,溶液呈現藍色,并且光合作用放
出的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2,葉肉細胞間隙中的。2增加,葉片上浮。而蒸儲水中缺乏
C02和02,葉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pH不變,溶液呈現藍色,葉肉細胞間隙缺
乏氣體,因此葉片仍位于試管底部。(2)黑暗中,NaHCCh稀溶液中的葉片進行呼吸作用,放
出的CO2溶于NaHCCh稀溶液中,使pH下降,溶液呈現黃綠色,并消耗了葉肉細胞間隙中
的02,葉肉細胞間隙缺乏氣體,葉片下沉。蒸儲水中缺乏。2,葉片不能進行有氧呼吸,葉
肉細胞間隙仍缺乏氣體,因此葉片仍位于試管底部,溶液呈現藍色
【試題點評】本題是高考改編題,原題只能驗證光合作用產生。2,呼吸作用消耗02。
本題的精巧之處在于還能同時驗證光合作用吸收C02,呼吸作用放出C02。
1.定性驗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產生或釋放氣體的方法,主要有酸堿指示劑法和觀葉
片沉浮法。酸堿指示劑法定性驗證的原理是光合作用吸收C02使pH升高,呼吸作用產生
CO2使pH降低;觀葉片沉浮法定性驗證的原理是光合作用產生02使葉片上浮,呼吸作用
消耗02使葉片下沉。
2.定量測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的方法,主要有半葉法、黑白瓶法,或先光下后
暗中處理、先暗中后光下處理等。它們都可以轉化為測定光處理前后的增量(此值是凈光合
作用量,可以是正值或負值)和暗處理前后的增量(此值是呼吸作用量,是負值),所以都可以
再求出光合作用。
3.呼吸商的(呼吸作用放出的C02量/呼吸作用吸收的。2量)測定:加NaOH的裝置所
測的氣體的減少量,就是吸收的02量(體積),加蒸儲水的裝置所測的氣體的減少量,就是
吸收的量(體積)和放出的C02量(體積)的差,加蒸儲水的裝置所測的氣體的增加量,就是
放出的C02量(體枳)和吸收的02量(體積)的差。據此列出方程就可求出放出的C02量(體積),
進而求出呼吸商。
三?與遺傳規律的應用相關試題的答題技巧
遺傳規律的應用是高考永恒的話題。其基本題型可分為由因求果型型(從親代推子代)和
由果求因型(從子代推親代)兩大類。
應對策略:(1)熟悉基因分離定律、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基本特點,熟練掌握基因
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分析、解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及相互之間的聯
系;(2)清晰記準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和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學實驗、測交實驗
過程及各種結論;(3)認真分析題干,獲取有用信息,遷移到相對熟悉的實驗中,
找到相關結論,并應用它進行解題。
此外,要注意對有關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互作)的考查的由果推因型
試題。這種類型的試題,多是由F2的表現型推F1,再由F1反推親代。當考慮基因互
作時,由于F2的9:3:3:1可演變為9:7、9:6:k12:3:1、9:3:4、3:6:7、1:
4:6:4:1等。所以,若F2為9:7或9:6:1或12:3:1或9:3:4或3:6:7,F1就
是AaBb,親代都是純合體。
還要注意伴性遺傳的由果推因型試題。這種類型的試題,可先確定伴性遺傳,再確定非
伴性遺傳。對于其中的某對基因控制的表現型而言,確定伴性遺傳的方法是:若相同親本的
雜交后代,雄性有某表現型,雌性卻不表現,可認為該表現型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親
本可表示為XDXd和XDY;若相同親本的雜交后代,雌性有某表現型,雄性卻不表現,可
認為該表現型為伴X和Y染色體遺傳,親本是XDXd和XdYDo
例已知小家鼠中,黃毛與灰毛為一對相對性狀(顯性基因用B表示,隱性基因用b表
示):尾形的彎曲與正常為一對相對性狀(顯性基因用F表示,隱性基因用f表示)。兩只親代
小家鼠雜交得到以下子代類型和比仞:
項目黃毛尾彎曲黃毛尾正常灰毛尾彎曲灰毛尾正常
雌鼠2010
雄鼠2211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控制毛色的基因在—染色體上,不能完成胚胎發育的合子基因型是。
(2)小家鼠尾形性狀中,顯性性狀是,控制該性狀的基因在染色體上。
(3)親代雌鼠、雄鼠的基因型分別是、o子代中灰毛尾正常小家鼠的基因
型是一。
(4)若不考慮毛色性狀的遺傳,讓子一代中全部的尾彎曲雌鼠與尾彎曲雄鼠交配,后代的表
現型和比例是—o
(5)子代表現型為灰毛尾彎曲的雌鼠中,純合體與雜合體的比例為—o
[解題思路]本題是伴性遺傳的由果推因型試題。解題程序:確定后代中雌性未表現性
狀的尾正常是伴性遺傳f確定尾正常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一確定親本的有關基因一確定
親本的另一對基因。詳解如下:由后代中無雌性黃毛尾正常和灰毛尾正常,即后代雌鼠沒有
尾正常,推知尾正常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狀。雄性后代有尾正常和尾彎曲,所以它們
的母本為XFXL再得出它們的父本為XFY。由于無論是雄性后代還是雌性后代,黃毛:灰
毛都是2:1,可知黃毛與灰毛是常染色體遺傳性狀,黃毛是顯性性狀,雙親都是雜合體。
再根據雙親都是雜合體,后代的表現型應是3:1,而現在是2:1,推出基因型為BB的個
體致死。最后得出,雙親為BbXFX「和BbXFY,Fi中成活的雌性是(2Bb:lbb)(lXFXF:XFXf),
雄性是(2Bb:lbb)(lXFY:IX'Y);F|中尾彎曲雌鼠1/2是XFX。尾彎曲雄鼠是XFy,它們
生出的后代尾正常占1/2X1/4=1/8,尾彎曲占7/8:表現型為灰毛(bb)尾彎曲(1/2是
XFxF)的雌鼠中,純合體占1X1/2=1/2.
[答案]⑴常BB(2)尾彎曲X(3)BbXFXfBbXFYbbX'Y(4)尾彎曲:尾正常
=7:1(5)1:1
四?與遺傳系譜圖及相關計算累試題的答題技巧
一、命題角度
人類的遺傳病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
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伴Y染色體遺傳病。給出遺傳系普圖及相關條件,要求確定
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或推測后代的患病率,是此類試題的主要呈現形式。
二、應對策略
(1)熟悉各種人類遺傳病的遺傳特點;(2)具備分析遺傳系譜圖的基本能力和方法;(3)從
隱性個體人手分析,以點破面;(4)使用正確的解題順序,先理解決此類題的最常用方法是
假設法(實質就是假設演繹法)。解題時應先作出否定的判斷,不能作出否定判斷的才能作出
肯定的判斷。以一對基因控制的完全顯性性狀為例(有多對基因控制的可分別考慮每一對),
先否定再肯定的解題思路如下:
對于發生性狀分離的系譜圖,判斷的程序:否定顯性確定是隱性一否定伴X染色體隱
性確定是常染色體隱性,或否定常染色體隱性確定是伴X染色體隱性。
對于未發生性狀分離的系譜圖,可分別假設患病和正常性狀為隱性。判斷程序:假設病
是隱性(正常是隱性)一否定病(正常)是伴X染色體隱性,確定是常染色體隱性,或否定病(正
常)是常染色體隱性,確定是伴X染色體隱性。
三、典題例證
如圖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遺傳系譜圖(IL—3不含等位基因),請回答
下列問題
□正常男
o正常女
~~@■甲病男
678?甲病女
<5Si因乙病男
121314@乙病女
(1)甲病屬于—,乙病屬于
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B.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伴X染色體顯性遺
傳病
D.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E.伴Y染色體遺傳病
(2)11-5為純合體的概率是.H—6的基因型為一
(3)假如HI—10和HI—13結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患乙病的概率
是,生只患一種病的男孩的概率,生不患病的孩子的概率是o
【解題思路】(1)對于甲病有關的表現型:9號表現正常,和父母都不同,可知甲病是
由顯性基因控制的,9號的父親3號不含等位基因,可推知甲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對于乙病有關的表現型:6號患病而父母都正常,可知該病是隱性遺傳病,8號的兒子14
號正常,故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2)對于控制甲病(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有關的
基因,1號和2號的后代發生了性狀分離,則1號和2號分別為XAxa和XAY,5號為XAXA
的概率為1/2,6號為XaY;對于控制乙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有關的基因,1和2的后
代發生了性狀分離,1和2分另I」為Bb和Bb,生的5號為1/3BB,6號為bb。綜上,5號
為純合體BBXAXA的概率為(1/3)X(1/2)=1/6,6號的基因型為bbX^Y。(3)按上述思路,
可確定13號為bbxay,因9號為xay,故4號為XAxa,因3號不含等位基因,為XAY,
故10號為1/2XAX,;同理:4號為2/3Bb,而3號為BB,故10號為1/3Bb。10號和
13號結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為(1/2)X(1/2)=1/4;生育的孩子患乙病(患乙病的
孩子是1/3Bb和bb生的)的概率為(1/3)X(l/2)=l/6,生育只患一種病孩子的概率=1
/4+1/6-1/4X1/6X2=1/3,故生只患一種病的男孩的概率=1/3X1/2=1/6,不患病
孩子的概率=1-1/4-1/6+1/4X1/6=5/8。
【答案】(1)CB⑵1/6bbXaY(3)1/41/61/65/8
【點評】按常規方法解題,對于顯性遺傳病,要否定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或否
定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對于隱性遺傳病,要否定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或否定是常
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本題的解法是先確定隱性性狀,再看能否否定該隱性性狀是伴X染色
體隱性或否定是常染色體隱性,這樣解的好處是不需要再考慮否定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
病或否定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從而降低了識記難度,也簡化了解題程序。按常規方法解
題,當求后代是顯性遺傳病概率時,對于患病的親代,既要考慮是顯性純合體的概率,又要
考慮是雜合體的概率。本題的解法是先轉化為求后代是隱性的概率,這樣只需考慮患病的親
代是雜合體的概率,從而簡化了解題程序。
五?遺傳學實驗設計與探究類試題的答題技巧
一、命題角度
假設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遺傳類實驗設計及探究題常涉及這種方
法。高考命題中有關遺傳學實驗的考查常集中于此。命題角度有:①驗證某個個體是否為純
合體;②驗證某個性狀是否為顯性性狀;③驗證基因的顯隱性;④驗證某種基因位于何種染
色體上;⑤培育特定基因型的個體的方法設計與驗證;⑥相關遺傳理論的驗證,如驗證基因
分離定律的方法等。可以預見,確定親本是哪些非等位基因控制的基因互作題,確定某對基
因位于X染色體上、常染色體上、X和Y染色體上等綜合題將成為高考的壓軸題。
二、應對策略
對于遺傳類實驗設計及探究題,主要的解題方法是假設演繹法。即從假定的后代的表
現型等是否出現,推測所假設的遺傳方式是否成立,由果推因。解此類題時:需要設計自交
或雜交實驗,建立因和果的一一對應關系后,才能由果推因。具體方法如下:
(1)確定是否是自由組合的方法:只有后代的基因型(表現型)種類和比例都符合自由組合
定律應出現的比例時,才能認為是自由組合。
(2)確定顯性性狀的方法:對于純合體,具有相對性狀的個體的雜交后代的性狀就是顯
性性狀:對于雜合體,同一相對性狀的個體自交或雜交,后代出現的不同于親本的性狀就是
隱性性狀;當不知是否是純合體時,看同一相對性狀的個體自交或雜交的后代,若出現了不
同于親本的后代,則該后代表現的性狀就是隱性性狀,若未出現不同于親本的后代,則親本
都是純合體。
(3)確定純合體、雜合體的方法:具有相對性狀的個體雜交,若后代只有一種表現型,
則雙親都是純合體;同一表現型的個體自交或雜交,若后代出現了不同于親本的表現型,則
雙親都是雜合體。
(4)確定控制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X和Y染色體上、常染色體上(以D和d基因控
制相對性狀而言):表現為隱性的雌性和表現為顯性的雄性雜交,若后代中拘雌性都是顯性,
雄性都是隱性,則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雙親是Xdxd和XDY;若后代中的雌性都是隱性,
后代中的雄性都是顯性,則基因位于X和Y染色體上,雙親是XdX」和XdYD;同一表現型
的個體雜交,若后代中表現型不同于親本的都是雄性,則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雙親是XdXd
和Xi,Y:同一表現型的個體雜交,若后代中表型不同于親本的都是雌性,則基因位于X和
Y染色體上.雙親是XDXd和XdYD?
三、典題例證
由基因D和d控制的A和B兩種表現型是一對相對性狀,它們可能是常染色體的從性
遺傳(雄果蠅的A表現型為顯性,雌雄個體只是雜合體的表現型不同)、伴X染色體遺傳、
伴Y染色體遺傳。為了確定其遺傳方式,某同學用A表現型的雄果蠅(不含等位基因)和B
表現型的雌果蠅(不含等位基因)雜交,結果發現雄性后代都是A表現型,雌性后代都是B
表現型:
(1)該同學的實驗可以說明該性狀不是遺傳。
(2)利用該同學的材料,參考該同學的實驗,在下一步實驗中你應該如何改進,才能達
到本實驗的目的?(雜交實驗的雌蠅需用處女蠅)
實驗步驟和預期結果:。
[解題思路]解本題時需根據有關的遺傳特點進行假設推理。獲取和利用題中的信息,是
正確解題的關鍵。推理如下:若為常染色體的從性遺傳(雄果蠅的A表現型為顯性,雌雄個
體只是雜合體的表現型不同),則A表現型的純合雄果蠅為DD,B表現型的純合雌果蠅為
dd,Fi為Dd,雄性后代都是A表現型,雌性后代都是B表現型,符合題意;若為伴X染
色體遺傳,則親本為XdX11(雌性、B表現型)和X°Y(雄性、A表現型),后代為XdXd(雌性、
A表現型)、XdY(雄性、B表現型),和雄性后代都是A表現型、雌性后代都是B表現型不
符,不符合題意;若為伴Y染色體遺傳,則A表現型的純合雄果蛆為XYD,B表現型的純
合雌果蠅為XX,B為XX和XYD,雄性后代都是A表現型,雌性后代都是B表現型,符
合題意。綜上,利用該同學的材料已證明該性狀不是伴X染色體遺傳,很可能是常染色體
的從性遺傳或伴Y染色體的遺傳。若想進一步證明是常染色體的從性遺傳還是伴Y染色體
遺傳,讓Fi果蠅交配得F2即可。若為常染色體的從性遺傳,則F2為DD:Dd:dd=l:2:L
F2的雄果蠅中的A表現型:B表現型=3:1,雌果蠅中的A表現型:B表現型=1:3;若為
伴Y染色體的遺傳,則F2的雄果蠅都是A表現型,雌果蠅都是B表現型。
[答案](1)伴X染色體(2)使該同學的B果蠅交配得F2,若F2的雄果蠅中的A表現
型:B表現型=3:1,雌果蠅中的A表現型:B表現型=1:3,則為從性遺傳;若F2的雄果
蠅都是A表現型,雌果蠅都是B表現型,則為伴Y染色體遺傳
六?免疫類綜合題的答題技巧
一、命題角度
對于免疫部分的考查主要涉及特異性免疫的過程及相關免疫疾病的發病機理等內容。主要的
命題角度有:①以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免疫疾病的發病機理等過程圖解為背景形式出現;
②以文字背景信息形式出現;③以曲線圖、結構圖為切入點等形式考查免疫的相關基礎知識。
二、應對策略
首先要綜合分析題干中體現出來的內容;其次要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用準確的專業術語表
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1)對于過程圖解題:①熟悉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過敏反應、淋巴
細胞產生等過程圖解;②具備分析“變形”圖解的能力,能夠遷移應用。(2)對于文字背景
信息題:①熟悉免疫的基礎知識,關注吞噬細胞的功能、淋巴因子的作用、抗體的產生等細
節知識;②具備較強的文字分析能力,能夠仔細審題,挖掘出有用的解題信息。(3)曲線圖、
結構圖題:分析相關曲線、結構圖是突破的關鍵。
三、典題例證
例請回答免疫的相關問題。
I.人體免疫系統只會攻擊入侵的細菌和病毒,利用抗體和各種白細胞來識別和殺死這
些入侵者。但在自身免疫疾病中,一部分人體免疫系統卻誤將某些自身組織作為攻擊目標。
常見的自身免疫疾病有I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rhcumatoarthritis)、風
濕性心臟病等。研究顯示,在自身免疫疾病出現明顯癥狀的數年前,人體就會產生一些自身
抗體(autoatibody),它們會慢慢侵蝕自身組織。自身抗體的發現意味著有朝一日,醫生可以
通過檢測健康人的血液,看其中是否含有某種自身抗體來預測這個人在今后會不會患上某種
疾病。有了這種準確的疾病預測方法,病人就能利用藥物和現有的干預手段,預防或延遲病
癥的出現。請就題干中的信息回答相關問題:
(1)自身免疫病是一種因人體免疫能力過強,而引起的誤傷的一種疾病,在治療這種
疾病時,通常要使用一劑,以降低自身的免疫能力;而AIDS則是一種因—引起的疾病,
是的簡稱。
(2)1型糖尿病是一種因細胞受傷而產生的(填激素名稱)過少引起的依賴型
疾病,這種激素與胰島A細胞分泌的—的作用是—的,并由此相互作用共同維持人體
血糖濃度的相對穩定。
(3)如圖所示,能正確表示正常人A與糖尿病人B(水平虛線表示正常值)在進食后一段時
間內血糖濃度變化的是。
由幡儂度
II.如圖為吞噬細胞殺滅病菌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吞噬細胞對病菌的這種吞噬作用與細胞膜的—有密切關系,該過程屬于—免疫。
(2)在體液免疫中,吞噬細胞在吞噬病菌后,還能對其進行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
特有的抗原(抗原決定簇),呈遞給一和—,使后者分化為—和一。病菌進入細胞內
部時,則會被攻擊。
[解題思路]本題第1題是材料信息題;第n題是過程圖示題。總的特點都需要從所給
材料、過程示意圖中獲取有效的解題信息,這也是解題的關鍵。i.(1)掌握自身免疫疾病
的定義就能輕松解答本小題;(2)1型糖尿病是一種胰島素依賴型疾病,是由胰島B細胞受損,
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的;胰島素與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關系為拮抗,
共同調節著人體的血糖濃度。(3)人體進食后的一段時間內,正常人血糖濃度漸漸升高并達
到最高值,隨后漸漸下降,恢復到正常值的范圍,而糖尿病人血糖濃度雖然后來下降了,但
還是維持在較高的水平。H.本題考查吞噬細胞的相關知識,分析圖示過程是解題的關鍵。
吞噬細胞吞噬異物是內吞作用,是通過細胞膜的流動性來完成的。直接吞噬外來的病菌是非
特異性免疫過程,在特異性免疫過程中,吞噬細胞也能發揮作用,首先,它能夠暴露出病原
體所特有的抗原決定簇,呈遞給T細胞和B細胞,使后者分化為效應B細胞和記憶細胞。
病菌進入細胞內部時,則會被效應T細胞攻擊.
[答案]I.(1)自身組織和器官免疫抑制自身免疫缺陷獲得性免疫缺
陷綜合癥(2)胰島B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拮抗(3)甲II.(1)流動性非
特異性(2)T細胞B細胞效應B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
七?植物激素調節相關實驗設計與分析題的答題技巧
一、命題角度
近年高考對植物激素調節的考查主要涉及實驗設計與分析,命題形式可分為:①考查實
驗目的和實驗步驟的設計;②預測實驗的結果、總結實驗結侖;③考查實驗原理和實驗假設;
④分析實驗過程、比較實驗數據、關注可能出現的誤差及原因等。
二、應對策略
(1)熟悉教材中的經典實驗:對實驗選材、實驗條件的控制、對照實驗的設計、實驗結
果的分析驗證等做深入剖析,樹立正確的科學思想并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遷移應用。(2)
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①明確實驗目的和要求:實驗目的一般都能直接從題干中讀取,也可
間接通過實驗步驟、實驗變量,總結得出。②明確設計實驗的原理:一般在題干中能找到實
驗原理,即使在題干中找不到,它也是教材中最基本的生物學知識和生物學原理。③正確選
擇材料和用具:目前,實驗所給材料和用具都必須使用,此點可作為驗證你的實驗設計是否
合理的依據之一(題目已經給出)。④合理安排實驗步驟:根據實驗目的,明確實驗設計的方
向,確定實驗變量,設計對照實驗,在遵循相關原則的基礎上理清實驗步驟;此外,要加強
訓練,提高能力。⑤對實驗結果做出預測和分析:要分清實驗類型。驗證性實驗,預測的實
驗結果應與實驗的假設相一致;探究性實驗是對未知事物進行探索,其結果往往有多種可能,
且一個結果對應一個相應的結論。⑥得出科學的結論:關鍵是找到實驗中隱藏的因果(邏輯)
關系。此外,還要多關注以識圖分析題的出現的有關植物激素的試題,此類試題多以生產、
生活為主要背景。
三、典題例證I
例許多實驗研究生長素(IAA)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模式,如用玉米胚芽鞘作為實驗材料:
實驗1:將切除的胚芽鞘尖端放于瓊脂塊上(圖1),移去尖端后,將瓊脂切成體積相等
的若干個方塊,將方塊不對稱地放在除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實驗保持在完全黑暗處進行12h,
每個胚芽鞘彎曲的角度以圖2的方法測量,并計算平均值。每次放入等面積、等體積瓊脂塊
中的胚芽鞘尖端數量不同,這樣重復上述過程。
圖1圖2
實驗2:用含有不同濃度IAA的瓊脂塊代替胚芽鞘尖端進以步實驗。
上述兩個實驗的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
實驗1實驗2
S10
另5
:468102
瓊脂塊內胚芽鞘00.20.40.60.81.01.21.41.61.8
尖端的數坦瓊脂塊內IAA濃度/"mol?5
(1)繪圖表示,如何將瓊脂塊放于胚芽鞘上,才能得到如圖3所示的結果?
(2)為什么實驗要在完全黑暗處進行?。
(3)解釋實驗2的結果:IAA從0?1.3ulmol-L1過程中,。
(4)根據圖示實驗結果,兩種實驗條件下的最大彎曲角度分別為—、―。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生長素的作用及定量實驗研究。雖然本實驗與教材中介紹的實驗
有一定的區別,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即以教材中經典實驗的設計思路為思考出發點,理解、
分析和設計實驗,這是應對此類實驗設計題的關鍵。為考查IAA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可將
含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胚芽鞘的一側,用來測定促進生長的效果,彎曲角度越大,說明促進
生長的作用越強。但生長素的促進作用是在一定濃度范圍內有效的,超過此范圍,反而有抑
制作用。通過對圖4的觀察,可知在超過1.3ulmol?Lr后,彎曲角度下降。
[答案](1)如圖所示
三廠瓊脂塊
切去尖端
的胚芽鞘
(2)防止在光下光照不均勻,或者是單角度、單方向光照影響實驗結果(3)IAA濃度低,
促進生長;IAA濃度高于1.3ulmol?L」時,彎曲角度開始下降,說明促進生長的作用降
低(4)15度18度
□八?種群增長曲線及應用相關試題的答題技巧
一、命題角度
種群增長曲線是利用曲線來形象表示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的一種手段,是生物坐標曲線題的重
要組成部分,是“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命題思路的重要體現形式。此類試題考查切
入點主要有:曲線中“K”值的應用;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種群的基本特征間的關系;
預測種群的發展趨勢等。根據種群數量變化的特點,有兩種種群增長曲線的基本形式:“J”
型曲線和“S”型曲線。
二、應對策略
針對種群增長曲線題,同學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兩種曲線的異同點:
項目“J”型曲線"S”型曲線
條件無限環境,理想條件有限環境,自然條件
原因食物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無敵害環境條件有限,受空間、食物、
天敵等制約
特點種群數量連續增長,無K值。“J”型增長的兩種情①有種群數量的最大環境容
況:①實驗條件下;②一個種群剛遷移到一個新的適納量(K值),種群數量達到K
宜環境中值時,種群將不再增長;②環
境條件對種群增長的阻滯作
用,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而逐
漸按比例增加
增長保持穩定隨種群密度上升而下降
率
差異兩種增長方式的差異主要在于環境阻力對種群數量增長的影響,即"J”型增長曲線
總結
萬境阻力,“S”型增長曲線
(2)具備分析曲線的能力,主要方法:①知道橫、縱坐標的意義,找出兩者之間的大致
關系;②明確曲線中特殊點的意義;③分析曲線的走向、變化趨勢。特別是種帶增長曲線斜
率的含義。
(3)仔細審題,運用題中曲線特征、規律來解決實際問題,最后用規范的生物學語言表
達。
三、典題例證
例請回答下列種群增長曲線的相關問題:
(1)若圖1是某池塘中鯽魚生長曲線圖,則在捕撈時,應讓池塘保持(填No、1</2或長)尾
鯽魚時能發揮最大經濟效率。圖2表示一個生物群落中甲、乙兩個種群的增長速率隨時間變
化的曲線,據圖分析可知甲、乙兩種群可能為關:匕?&時間內,甲種群的年齡組
成是—型,乙種群的年齡組成是—型。
種群增長速率
種
群
數
量
炯
時同
(2)為研究人工生態系統中大草履蟲和櫛毛蟲間捕食關系的影響因素,特設計了兩組實
驗:
實驗一:在培養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蟲和櫛毛蟲,得到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實驗二:在培養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隱蔽場所,再同時加入大草履蟲和櫛毛蟲,得到種群
數量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
種
種
群
群
數/大草履蟲
數草履蟲
量
量
毛蟲
櫛毛蟲
OO
時問
圖甲時間
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據圖可以判斷大草履蟲為—(被捕食者/捕食者)。
②根據圖乙的曲線特點,可以判斷沉渣能夠影響大草履蟲和櫛毛蟲的—。通過圖甲和圖乙
的綜合比較可知,同一種生物對不同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同/不同)。
[解題思路]分析各個曲線所代表的生物學含義是解題的關鍵。(1)分析圖1的“S”型
曲線可知,在K/2值時種群的增長率最大,鯽魚群恢復能力最強,因此池塘中的鯽魚數量
在K/2時,能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率;分析圖2,結合題干信息,可以很容易判斷出甲、乙
兩個種群為競爭關系;分析圖2,在t3?t5時間內,甲種群增長率為負值,所以,甲種群的
年齡組成是衰退型(老年個體較多,幼年個體相對較少),乙種群在匕?t5時間內,種群增長
率都大于零,種群數量在增加,屬于增長型。(2)本小題綜合考查同學們的實驗分析能力。
根據題干信息和圖乙曲線可知,大草履蟲為被捕食者;綜合比較圖甲和圖乙可看出沉渣的作
用,大草履蟲因為得到隱蔽場所而得以生存下來,而櫛毛蟲因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而死亡。
[答案](l)K/2競爭衰退增長(2)①被捕食者②種群數量變化不同
九?發酵工程及應用相關試題的答題技巧
一、命題角度
近年高考命題集中在微生物的概念和類群,微生物的營養、代謝和生長,發酵工程及應
用方面。命題多以微生物及發酵工程為背景,且多以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實例為載體,
突出微生物和發酵工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與本專題相聯系的知識點總結如下表:
章0知識滲透點
生命的物質基礎微生物的營養(五大營養家)
細胞原核、其核細嗨的結構
斯陳代謝博特性,呼吸作用、斯陳代謝類型
生殖裂殖、胞子生殖,出芽生殖
遺傳變異進化DNA庭制、基因突變
生態學生產者、消費苫、分解者;細藤種群增長曲線
免疫抗原決定裝.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生物周颯固氮微生物
玨因工程基四I:程運載體和受體.運用基因1:程構建匚程曲
細胞工程和發群r.程運用細胞1:程構建工程前.發解條件的控制
二、應對策略
在復習中,除了知道上表的知識間的聯系外,還要注意:①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識記;②
關注高考命題的切入點和題型;③區分易混概念和生理過程;④關注發酵工程圖解;⑤多做
相關高考變形試題。
三、典題例證
例如圖1為某細菌合成某種氨基酸的代謝調節示意圖,圖2為各種生長曲線,圖3
是某種微生物體內某一物質代謝過程的示意圖。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圖I圖2圖3
(1)分析圖1,從微生物代謝調節的角度來看,酶I是—酶,判斷依據是—。氨基酸在細
胞中積累過多,會抑制酶n的活性,這種調節方式與①相比有等特點。
(2)氨基酸屬于微生物的代謝產物。
(3)該細菌的正常生長曲線是圖2中的曲線;如果想延遲曲線C的cd段表示時期
的出現,可采用培養的方法,如果想獲得大量次級代謝產物,則應使曲線保持在
段。
(4)圖2中的B、C曲線中,在c點時環境阻力開始起作用。在c點時,C曲線下降
的原因是。而B曲線能維持原狀的原因是o
(5)與其他生物比較,微生物代謝異常旺盛,其原因是;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環境
因素包括o
(6)分析圖3可知: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產物,又是醐③的反饋抑制物;通
過與酶④結合導致酶④結構變化而使其活性下降;若此代謝途徑的終產物不斷排出菌體外,
則可消除對酶①的抑制作用。
(7)要增加氨基酸的產量,下列采取的措施比較合理的是
A.誘變育種,選取不能合成酶II的菌種
B.改變菌體細胞膜的通透性,使氨基酸迅速排到細胞外
C.兩種方法均可
D.誘變育種,選取不能合成酶I的菌種
[解題思路]針對此類微生物及發酵工程的試題,熟悉基礎知識,認真分析圖解內
容是解題的關鍵,明確箭頭的含義是解題的前提。圖1中,從微生物代謝調節的角度來看,
有物質甲時,才合成酶I,因而酶I是誘導酶;氨基酸在細胞中積累過多,會抑制酶II的活
性,這種調節方式是酶活性的調節,與①即酶合成的調節相比有快速、精細等特點。圖2
中,a點之前,微生物的生長不受環境條件的制約,其種群增長曲線可以是“J”型增長。
隨著個體數目的增多,營養成分減少,環境制約了微生物種群的增長,導致a點以后種群增
長率開始降低。對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種群來說,環境可以持續為之提供食物等資源,使種
群維持一定的數量。而在培養基中,營養物質的消耗、有害代謝產物的積累等,導致競爭加
劇,菌體數目減少。由圖3可知,丙物質在酶③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丁物質,當丁物質過量時
會抑制酶③的活性;戊物質過量會與酶④結合導致酶④的結構變化而使其活性下降;若此代
謝途徑的終產物不斷排到菌體外,丙物質就不會過量,則可消除丙物質對酸①的抑制作用。
通過誘變育種,無論是酶I還是酶II失活,都會導致氨基酸不能合成,只有改變菌體細胞膜
的通透性,使氨基酸迅速排到細胞外,才能解除酶活性調節的限制。
[答案](1)誘導當環境中有甲存在時才能合成酶I快速、精細(2)初級
(3)C連續be(4)a營養物質減少、有害代謝產物積累等環境能為生物持續
提供一定量的營養物質等(5)微生物個體小,相對表面積大,物質交換速率大
溫度、pH、含氧量等(6)丁物質戊物質丙物質(7)B
十?細胞工程及應用相關試題的答題技巧
一、命題角度
細胞工程是當前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之一,本部分內容常與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基因工程等內容綜合。高考命題中多以以下類型出現:①以信息材料為背景的獲取信息題;
②以細胞工程中各種技術的過程圖解(或示意圖)為載體的圖解分析題(此類題最多);③以細
胞工程為主體的實驗設計題。這些試題考查的重點是細胞工程中不同技術手段的原理、過程、
應用等內容,難度不大。
二、應對策略
(1)掌握好細胞工程不同技術手段的概念、過程、原理、應用的基本知識;(2)采用列表比較
的方法分析不同的技術手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3)多分析細胞工程的實例,體會命題者的
考查意圖;(4)要關注各種技術手段中的特殊點,如制備單克隆抗體過程中兩次篩選的目的
等細節。
三、典題例證
例請回答下列細胞工程的相關問題。
資料1自然界中有一種含有葉綠體的原生動物一一眼蟲,這說明植物的細胞
器同樣可以在某些動物細胞中存活。某同學提出問題:“高等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之
間可以實現雜交嗎?”
資料2在生物科技方面,細胞融合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該技術是指兩個或
多個原先獨立的細胞合并在一起,形成一個細胞整體。細胞發生融合現象時細胞膜
會發生一系列變化,能使兩個或多個細胞膜破裂,構成膜的分子重新連接、閉合形成完整的
膜。
I.請同學們結合資料1和下面的實驗方案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原理:根據眼蟲的特點,可知高等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之間在理論上是可以實現雜
交的。實驗步驟如下:
I植物材料①I誘導出愈傷組織②I
慳?細胞一'得警生質體創胎細胞培養⑤I
\電激融5
I-W的胚胎細胞成I
I分裂形成胚胎函|
__________,
|將胚胎移植到代孕母體的子宮內⑧|-----t動植物雜交種出生⑨|
(1)①中選的植物材料細胞中,必須有的細胞器是。
(2)③過程所用的酶是。
(3)④過程除了用電激之外,還可以用等作誘導因素。
(4)⑤過程動物細胞體外培養需要滿足的條件是。
II.請結合資料1、2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資料說明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性。
(2)高等動物受精卵的產生是自然界的細胞融合現象,由受精卵發育成幼體的過程中,
細胞分裂的方式是分裂。
(3)如果一個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目為2n,則由它發育成的雄性動物成年個體內的次級精
母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o
[解題思路]本題是以生命科學中的熱點問題:體細胞雜交和細胞融合技術為主線而命
制的綜合性試題,只要認真閱讀題干資料,分析出有用信息,再結合體細胞雜交圖解和相關
基礎知識就能很快得出答案。I.本題題干提示眼蟲中含有葉綠體,那么所選用的植物細
胞應含有葉綠體,雜交后的細胞中是否含有葉綠體就成為驗證的標志了。植物細胞壁的主要
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去除細胞壁要用纖維素酶和果肢酶。II.(1)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
有一定的流動性。這樣,細胞膜才能在一定范圍內或一定條件下,做有規則的運動或彼此間
相互融合。(2)生物在個體發育的過程中,細胞的分裂方式為有絲分裂,這樣后代的細胞和
最初的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才能保持相等。(3)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有兩種,一
種是著絲點已斷裂,一種是著絲點未斷裂,兩種情況所導致的染色體數目也不一致,所以應
有兩個不同的數值。
[答案]I.(1)葉綠體(2)纖維素酶和果膠醐(3)病毒、聚乙二醇(振蕩、離心、生物、
化學因素等)(4)無菌、無毒的環境,營養、溫度、pH、氣體環境適宜
十一?變異及其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相關試題的答題技巧
一、命題角度
自然發生的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產生的是不定向變異,基因工程和細胞
工程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狀,產生定向的變異,可見從生物變異到生物工程,都滲透著變異
及其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的學習,因此是考查的重點。主要考查角度:(1)分析圖解,確定
育種方法,回答相關問題;(2)給出原材料和育種方向,請同學們設計育種過程和方法;⑶
給出生物工程育種的過程圖解,考查相關生物工程中各種技術的要點及注意事項等。
二、應對策略
(1)熟悉可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不一樣的你我他(教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
- 2024秋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三單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課 維護消費者權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教學設計 人民版
- 《第四單元10以內數加與減-小雞吃食》(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
- Unit 1 Making friends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三年級上冊
- 2024年二年級品生下冊《愛惜每一張紙》教學設計2 鄂教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 第六章 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 第1節 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教學設計2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3七年級英語上冊 Module 6 A trip to the zoo Unit 3 Language in use教學設計 (新版)外研版
- Unit 1 The secrets of happiness Presenting ideas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外研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2023六年級英語下冊 Unit 7 Shanghai Is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第1課時教學設計 陜旅版(三起)
- 2023三年級數學上冊 二 觀察物體第1課時 看一看(1)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工程項目跟蹤審計送審資料清單
- 中文產品手冊機架效果器tcelectronic-triplec manual chinese
- 新概念英語第三冊Lesson8 課件
- 人衛版內科學第九章白血病(第3節)
- 食堂設備維修記錄
- DB65∕T 4357-2021 草原資源遙感調查技術規程
- 幼兒園繪本:《閃閃的紅星》 紅色故事
- 植物生理學_第七版_潘瑞熾_答案
- FZ∕T 60021-2021 織帶產品物理機械性能試驗方法
- 云南大學研究業績認定與折算細則
- DG∕T 154-2022 熱風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