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10月階段考試_第1頁
廣東省汕頭市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10月階段考試_第2頁
廣東省汕頭市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10月階段考試_第3頁
廣東省汕頭市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10月階段考試_第4頁
廣東省汕頭市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10月階段考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級高二第一學期階段考試歷史試卷本卷共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一、選擇題(本部分共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列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西周時期姬姓諸侯國多數處于交通要沖地帶,不僅擔當限制四方的任務,而且空間上與非姬姓封國形成分割之勢。這一措施A.適應了周王限制地方的須要 B.便于對諸侯的干脆管轄C.加劇了周天子與諸侯的沖突 D.擴大了周朝的統治范圍2.商周時期“藏禮于器”。到春秋晚期,在今太原金勝村晉國趙卿墓中出土了25鼎、14豆等,經過考古學家分析該墓陪葬的青銅禮器應為比較完整的一套太牢九鼎和一套大牢七鼎。考古發掘的這一現象可用于探討,當時A.宗法等級制的瓦解趨勢 B.民營手工業的發展進步C.封建政治體制初步建立 D.人民生活水平相應提高3.商鞅變法規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意為禁止父子兄弟在同一家庭中起居休息),“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空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為其男女之別”,“有父子兄弟之禮,夫婦妃匹之合”。其目的是A.增加國家賦稅收入 B.促進漢族和戎翟的融合C.推動小農經濟發展 D.建立儒家的倫理秩序4.“直訴”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溝通訴求的一種特殊方式。秦代“直訴”文書由御史長官代理審核,漢代內廷的尚書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幫助天子處理“直訴”文書。這一變更的實質是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 B.中樞權力機構的異化C.原始民主遺風的復蘇 D.君主專制權力的加強5.《北史·西域傳》載:“(高昌)文字亦同華夏,兼用胡書。有《毛詩》《論語》《孝經》,置學官弟子,以相教授。”1972年吐魯番出土開元四年(716年)唐寫本《論語鄭氏注》殘片,說明白A.南北經濟文化的溝通親密 B.民族交融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內涵C.族際流淌與文化整合加強 D.西城少數民族受到中原文化影響6.唐宋科舉考試中,在禮部貢院南門標示出須要回避的親族名單,名單上記錄的士子不再與一般士子一同參與由禮部實行的科舉考試,而是參與由吏部考功員外郎單獨為其主持的考試,稱為“別頭試”。這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權 B.提高了參與科考的門檻C.確立了科舉考試的權威 D.凸顯了人才選拔的公正7.宋太祖鑒于五代樞密院權力過大的教訓,將樞密院干脆統兵權劃給三衙,樞密院掌兵籍、虎符,有發兵之權,而不統兵。三衙有統兵之權,而不能發兵。兵部仍作為中心軍事機構留存,但權力有所減弱。這表明,宋代A.官員任免隨意性強 B.建立嚴密規范的監察體系C.武將政治地位低下 D.防范君權面臨的潛在危急8.宋代實行訴災制度,災情發生后,受災百姓可以向官府報災,逐級上報核實,由朝廷制定賑濟之策;官員假如沒有剛好處理訴災文書,按違法處理;災民除了要上報受災的具體狀況,還需供應具體個人信息,并承諾如有作假,自愿服罪。這些措施表明宋代A.儒家民本思想的落實 B.防災制度體系的完善C.政府管理職能的增加 D.社會階級沖突的緩和9.西夏黑水城遺址出土的西夏文醫方主要源于《太平圣惠方》、《圣濟總錄》等中醫典籍。《太平圣惠方》為宋朝官修方書,《圣濟總錄》是北宋太醫院編纂的醫學全書。這表明當時A.中醫藥在西北邊疆普遍流行 B.西夏社會全面接受了中原文化C.西夏實現了本民族的封建化 D.西北地區與內地溝通較為深化10.忽必烈認為,若出產銅鐵的地區都有權自行采礦鑄銅、鐵錢,可能造成割據,所以應當禁用金銀,發行國家掌控的紙幣。由此可知,元朝發行的紙幣A.起先成為法定的流通貨幣 B.使金銀丟失了貨幣的功能C.出于維護中心集權的考慮 D.緩解了貨幣需求劇增沖突11.明初在里甲制度中設立了里甲老人。里甲老人專司教化工作,凡一里之戶婚、田土、斗毆、相爭等民間小事,皆由里甲老人負責進行調解,不得越級上訴。明初的這一做法A.保證了國家的賦稅征收 B.推動了司法儒家化興起C.消退了官民之間的沖突 D.促進了基層社會的治理12.一條鞭法簡化了賦役項目和征收手續,以銀代役,賦役合一,但帶有深厚東南地域色調。在南方推行較為順當,在北方推廣時卻遭到劇烈抵制。這種差異出現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兼并程度 B.經濟發展水平C.白銀流入數量 D.民戶數量多寡13.陜甘寧邊區在其次次普選時,中國共產黨把自已的代表嚴格限制在三分之一,創建條件讓其它黨派、階層等當選,使他們得到參政議政的充分權利。這個舉措A.適應了民族斗爭新形勢的須要 B.鞏固了代表工農兵的蘇維埃政權C.擴大了國民大革命的社會基礎 D.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14.李慕白于1958年所作的《邊收邊種》(如圖所示)將女性作為主要描繪對象,畫面中挽起褲腳的女子站在水田中,長期勞作使女子小腿和手臂呈現出肌肉線條美,齊耳短發也為女子增加了靈動感。這一繪畫

A.彰顯了健康向上的審美趨向 B.反映了土地改革運動的進程C.折射出當時浮夸現象的盛行 D.表明女性是農村勞動的主體15.1258年,英國貴族發動了對王權的武裝反叛,并聲稱要“讓法律凌駕于國王尊嚴之上”。國王必需依據封建習慣“靠自己過活”,以“固有的法律”來確保臣民“合法”權益。據此可知,當時英國A.法律至上觀念得到了弘揚 B.有限王權理念得到肯定傳播C.民眾要求確立君主立憲制 D.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地位同等16.16世紀初,英國學問分子在身份上仍屬于教會體系,高校手中仍駕馭著教會所授予的特權。1545年,議會通過法令規定高校中的學院都必需宣誓對國王效忠,否則將被解散和改組。1571年,議會又通過了高校一切行為都必需遵守議會的法令。議會的這些法令A.標記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 B.促成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興起C.適應了世俗政治體系的發展 D.推動英國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二、材料分析題(本部分共有4題,都為必考題。第17題16分,第18題10分,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共計52分。)17.(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分封制度下,各諸侯和大夫在其采邑內都自行其是。秦統一前,宰相的權力只局限在他所處的宮廷內部,極為有限。但在中心集權建立以后,各地官吏統歸皇帝任命及宰相干脆管理,皇帝與宰相之間的互動就對整個國家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君權與相權就成了中國古代兩千年來政治生活的中心所在。秦朝是中心集權的草創時期,關于君權與相權如何平衡、各管什么,沒有明確的規章條文。到了漢初,宰相往往都可任職到離世,臨終前皇帝還會征求宰相對皇位接替者的看法。而漢武帝即位后,宰相就像走馬燈一樣,破壞宰相終身制無疑加強了皇帝對宰相的支配權,等于宣示相權來自皇權。宰相漸漸降格為執行皇帝旨意的幕僚長,很難發揮對皇權的牽制和約束作用。為了進一步侵奪相權、強化皇權,漢武帝還起先設立內朝來與外廷對抗。——摘編自夏凡《鏡子里的中國:三千七百年中華文明的歷史與現實》材料二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后,認為單個宰相也好,集體宰相也好,再怎么制約,相權也都會對皇權形成制約。因此,朱元璋實行的做法是廢相。廢相以后,朱元璋干脆指揮六部,自己決策,自己監督,自己搜集反饋。假如朱元璋和他的子孫們始終這么干下去,或許政治制度史上皇權和相權的沖突就永久解決了。缺憾的是,皇帝不行能干脆指揮整個政治體制。朱元璋在實踐中也不得不借助自己的顧問班子,即后來的“內閣”。早期“內閣”的工作局限在提煉奏章內容和簡潔地處理文字方面,但朱元璋的后代沒有他那樣的精力和工作熱忱,甚至連奏章都懶得看,越來越依靠內閣。——摘編自張程《制度與人情:中國古代政治文化》(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秦漢時期君相關系的變更并分析其成因。(8分)(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君權與相權長期博弈的影響因素,并評價朱元璋廢相舉措的利弊得失。(8分)(10分)中國古代的政制設計以加強君主專制為中心,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嘉慶皇帝)軍機處為辦理樞務承寫密旨之地,首以嚴密為要,軍機大臣傳述朕旨,令章京繕寫均不應稍有泄滿。自去年正月以后,軍機處頗覺整飭肅穆,閑雜人等亦覺稀有。近日又覺廢弛,軍機處階臺上下,窗外廊邊,擁擠多人,借回事畫稿為名,探聽消息。折稿未達于宮廷,析聞早傳于街市,廣為談說,信口指責,實非政體。——《樞垣記略》卷一四材料二作為清朝中心決策特色機構,軍機處的出現絕非針對內閣,而是試圖將已經形成的皇帝“乾綱獨斷”局面制度化和規范化,然而,決策制度化在便利皇帝獨裁的同時,在另一方面又因其變更了順康以來侍統統治方式和權力結構,漸漸給皇權帶來了一些新的異己因素,這是其創始者始料不及的。這里須要特殊指出的是:清朝專制皇權的形成與加強,絕非軍機處或內閣一兩個官僚機構所能促成,它是歷史傳統、思想文化和制度改革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皇帝的個人素養(主要是其統治思想),尤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在很大程度上確定了清朝政治的演化方向。——高翔《略論清朝中心權力安排體制》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軍機處發展到清中期以后出現的問題。(2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歸納清朝封建專制強化的多種因素,分析軍機處與皇權變更的關系。(6分)(3)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談談你對古代中國封建社會的政制設計的相識。(2分)19.(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糧食平安是國家平安的重要基礎,歷代政府均把糧食平安擺在治國安邦的重要地位……漢代賈誼主動主見發展糧食生產,重視糧食儲備,認為糧食儲備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時期,形成了體系健全的救荒救災的倉儲制度,以保障國家糧食平安。歷代政府一方面發揮政府在糧食流通中的干預作用;另一方面,還發揮自由貿易在調整糧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對建立全國統一糧食市場的必要性就有著醒悟的相識,并給糧食市場的建立與發展供應政策支持。——摘編自吳賓等《試論中國古代的糧食平安觀》材料二

農業倉庫是一種起源于西方國家的現代農業金融制度,于20世紀20年頭傳入中國。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通過“各縣必須要有由農夫銀行設立的農業倉庫”的決議,大力推行新型農倉建設,這是中國糧食儲備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利用信貨資金建設倉儲設施為指導各地農倉建設,國民政府接連頒布《農倉法》《農倉業法》等法規,確立了農業倉庫的法律地位。農倉也從局限于貯存糧食,擴展到協助農業生產的功能,加之金融資本的進入使得新農倉在當時獲得了較快發展。肯定時期內,全國倉儲容量大幅增加,對保障糧食供應發揮了作用。然而,農業倉庫終歸屬于新生事物,無現成閱歷可借鑒,在推廣過程中出現政府財力匱乏、經營思路單一、農戶受益不大缺乏熱忱、倉儲農產品不足、存儲設備簡陋糧食發霉、不能有效防蟲、交通運輸障礙等問題,于1937年最終陷入低谷。——摘編自白麗萍《民國時期關于“農業倉庫”的探討和探討》(1)依據材料一,概括我國古代重視糧食平安的主要表現。(6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南京國民政府的農倉建設特點。(4分)(3)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南京國民政府農倉建設的影響。(4分)20.(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倫敦竹枝詞手把花枝唱竹枝,竹枝新譜夜郎詞。故人萬里如相憶,夜夜中華夢到時。十丈寬衢百尺樓,并無城廓鞏金甌。但知地上繁華甚,更有飛車地底游。黃霧迷漫雜黑煙,滿城難得見青天。最憐九月重陽后,始終昏昏到過年。五十年前一美人,盡然在位號魁陰①。教堂高坐稱朝賀,贏得編氓②跪唪經。健兒負弩為前驅,八馬朱輪被繡襦。夷狄不知尊體統,萬民夾道盡歡呼。古來印度號西天,佛法于今亦可憐。慚愧稱王數十載,尚叨女主賜華筵。國政全憑議院施,君王行事不便宜③。黨分工保相攻擊,絕似紛爭蜀洛時。短衣脫帽謁朝中,無復山呼但鞠躬。露膝更無臣子禮,何妨裸體入王宮。……(注:①魁陰,即“queen”,指女王;②編氓,指平民;③不便宜,指權力受約束。)——晚清一位署名為“局中門外漢”的中國人親歷英國倫敦時所寫,時值1887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50周年典儀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學問提煉材料信息,擬定一論題,并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楚。)1-5AAADD6-10DDCDC11-15DBCAB16C17.(1)變更:君相權限漸漸明確;君相地位差距凸顯;君相沖突漸漸凸顯。(答出兩點即可,每點2分)成因:中心集權體制的建立;官僚系統的漸漸完善;君主加強專制的須要。(答出兩點即可,每點2分)(2)因素:宰相輔國的政治傳統;長治久安的現實考量;君臣共治的儒家志向;君相個人的權力欲求。(答出兩點即可,每點2分)評價:加強了專制君主的權力;鞏固了明朝政權的統治;有利于明初經濟的復蘇。(“利”答出一點即可,2分);加重了君主的負擔;惡化了君臣之間的關系;埋下了皇權異化的伏筆;預示著封建制度的衰落;阻礙了中國社會的轉型。(“弊”答出一點即可,每點2分)18.(1)問題:軍機處紀律不嚴,泄密嚴峻。(2分)(2)因素:專制主義的歷史傳統;文化專制的加強;軍機處等機構的出現;清朝皇帝喜好個人獨裁的思想傾向。(答出兩點即可,每點2分)關系:軍機處為加強皇權而設立,但長期運行后又成了新的制約皇權的力氣。(2分)相識:政制設計主要圍繞鞏固封建君主專制進行;任何政制都會因人、因時而變,政制設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