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李英杰從脾胃論治五居中央
李英杰出生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原北京中醫院),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多年。診斷和治療的特點是四種診斷,注意診斷,注意病因,注意傷害,辨證注重腸道,治療注重脾胃,選擇合適的藥物,注重晉升。他認為“地球就是萬物之母,脾臟就是五臟之根”。臨床不但擅長脾胃病的治療,而且對于其他系統疾病也推崇從脾胃論治,治病多獲良效,先后被推舉為河北省第一批和全國第三、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并獲“河北省首屆名中醫”稱號。脾胃不但是氣血生化之源,而且是全身氣機升降之樞,運化之中軸,對人的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李英杰老師認為,任何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向愈與惡化,都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所以,李英杰老師臨證辨別證候,多從脾胃著手;治療疾病多從脾胃論治;病后調理、養生之道,亦認為其要在脾。1環中以應發揮其作用中國古代描述宇宙運動過程的《河圖》、《洛書》及《周易》均強調“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而二,二而三,三生萬物。兩儀成,四象分,五行以出。五居中央,臨制四方。開闔鼓蕩而聚散消息,升降出入而生克制化。宇宙以中央為中心,按照一定的“大德”(天地萬物生生不息之能)規律無限運動。莊子《逍遙游》云“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意思是說,環者,圓也,環中即中央五。能夠掌握中央象數五,就可以應變無窮。故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李英杰老師認為中醫之道,也本于天韻之理,通于性靈之門,內存天道、地道、人道乃至萬物之道,易,道也,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醫易相通,理無二致。陰陽五行源于《內經》,《內經》謂“脾者土也,治中央”,《素問·六微旨大論》謂“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按照《周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之則,長養萬物功能的事物均歸為土性。就宇宙言,土為中央—五居中央,臨制四方;就人體言,土為脾臟—脾主中央,以應四維。此脾之功能,即脾胃之氣—生化之能、升降之性、運化之功、四維之用,非人所能使之,器所能易之,此乃天地之道,正如《內經》所言“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萬不能違之,應崇之、舉之、適之、應之。2氣血多源于胃《素問·靈蘭秘典論》謂“脾胃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胃為腑,主收納,脾為臟,主運化,二者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食物和水液的受納、消化、吸收,化生成人體所需要的精微物質敷布到全身,以供養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體內的糟粕和水液之余也通過脾的運化作用被排出體外。正如《素問·經脈別論》指出“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行氣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臟”,故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精氣均源于脾胃。《素問·經脈別論》指出“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水飲入胃,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滋于肺,肺為水之上源,通調水道,濁者下輸腎與膀胱,由之分清泌濁,清升濁降,達到水精四布于肢體,五經并行于全身機體的正常狀態。故《素問·玉機真臟論》指出“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傍者也”。因此李英杰老師認為,脾胃是氣血精微物質化生的源泉,并且通過脾胃之氣才能將其灌溉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所以,五臟六腑之中皆有脾胃之氣,換言之,脾胃之氣,在人體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對生命起著主宰作用。3胃虛則病,則認為胃虛,則營血不穩,則則因病而治人體所病,不外乎外感和內傷。《素問·調經論》指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陰,或生于陽。其生于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于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風雨寒暑即是外感,飲食喜怒即是內傷。李英杰老師非常推崇“四季脾旺不受邪”這一理論。蓋春夏秋冬四季,主肝心肺腎四臟,脾不主時而分旺四季,脾胃不虛則肝心肺腎氣旺,不為外淫所侮,所以不會造成外感病變。李東垣指出:“脾全借胃土平和,則有所受而生榮,周身四臟皆旺,十二神守職,皮毛固密,筋骨柔和,九竅通利,外邪不能侮也。”說明脾胃功能強健,則心肝肺腎四臟氣旺,腠理固密,筋骨和柔,外邪無以侵犯,若脾胃不足,形氣俱虛,無氣以護其營衛,則不任風寒外邪而生病。且脾之氣陰兩虛,易兼濕邪留戀。脾胃不足,也是內傷疾病的主要成因。飲食不節則胃病,形體勞役則脾病。脾胃一病,生化無源,則內傷諸恙而生。總之不論外感內傷,皆與脾胃之氣的充盛與否有關,如脾胃氣衰,營血大虧,則發生心病;脾胃虛弱,不能散精于肝,或土壅木郁,可致肝病;脾胃虛弱,土不生金,肺氣無所養,則可致肺病;脾胃虛弱,土不制水則水泛而可致腎病。李英杰老師非常推崇李東垣《脾胃論》中“胃虛則臟腑經絡皆無以受氣而俱病”的精辟之論。至于四臟不調而犯脾,也是邪之所湊,脾虛使然。如肝氣犯胃,則胃脘脹痛惡嘔、吞酸;克脾則脘脹、腹痛、泄瀉久痢或便秘;心病及脾(母病及子),無論心氣不足不以助脾,或心血虧損,無以滋脾,均可影響脾之健運,導致脾虛氣弱,健運失司,而出現食少納呆、腹脹便溏;如肺氣失于宣降,或不足或壅滯,可直接影響脾之運化(子病及母),使飲食物消化吸收和輸布受到影響,而出現脘腹飽脹、嘔惡等癥;如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使脾陽不振,無陽以溫,則腹部冷痛。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水谷不化,而生泄瀉。就六腑而言,膽熱擾胃,則口苦脅痛,厭食泛惡,飧泄腸澼;大腸實熱,腑氣壅滯不通,也可影響脾之運化,而出現腹滿、腹脹、腹痛、大便干結等癥;小腸失于受盛,則見嘔吐,食后腹痛,失于化物,則出現食入腹脹,完谷不化,清濁不分,上吐下瀉,腹痛腸鳴。故五臟六腑發生疾病均可影響脾胃升降功能,除本臟疾病征象外,也會出現消化系統癥狀。臨床中無論是二臟并癥,還是三臟合病,李英杰老師首先考慮脾胃對疾病的影響,其次考慮其他臟腑的致病作用,“諸病成因均因脾胃而起,萬病罹患不離脾胃”,只要辨識清脾胃的虛實寒熱,以此便能確定病性之大概。總之,疾病無論外感內傷,是脾胃自病傷及它臟,或是它臟有疾而犯脾胃,均與脾胃之氣充盛與否有關。4辨治胃法以和胃脾胃為后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安谷者昌,絕谷者亡”。周慎齋說:“諸病不愈,必尋到脾胃之中,方無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虛,四臟皆無生氣,故疾病日久矣。萬物從土而生,亦從土而歸,補腎不如補脾,此之謂也。治病不愈,尋到脾胃而愈者頗多。”蒲輔周認為胃氣的存亡是病者生死的關鍵,而在治療中能否保住胃氣,是衡量一個醫生優劣的標準,治胃是治病求本之法。“善治脾胃者,即可以安五臟”,故李英杰老師臨床診治疾病,從整體觀念出發,以五臟辨證為中心,特別注重脾胃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以及脾胃與各臟腑之間的關系,治病崇尚調補脾胃,顧護脾胃,萬病不離脾胃,健脾益氣和胃化滯是常用之法,四君子湯、六君子湯是常用之方,由此化裁活用,以應無窮,如脾虛泄瀉之參苓白術湯,健脾養心之歸脾湯,氣血雙補之八珍湯,健脾溫中之理中湯,升陽舉陷之補中益氣湯,疏肝理脾之柴胡疏肝散,溫補脾腎之四神丸,健脾化痰之三子養親湯,都是治脾以調他臟或調脾以治四臟的具體體現。以常用之方靈活加減,效如桴鼓。李英杰老師不主張病后調理,一見邪去正虛,即峻補氣血,漫投滋補,使脾胃之氣困憊,非徒無益,反益招害。要針對病后陰陽氣血之各不足,結合脾胃進行調治,使中土得以健運,化水谷為精微,機體才能康復,正如《名醫方論》言:“蓋人之一生,以胃氣為本,胃氣旺,則五臟受陰;胃氣傷,則百病叢生,故凡病久虛不愈,諸藥不效者,惟有益胃補腎兩途,故用四君子隨證加減。無論寒熱補瀉,先培中土,使藥氣四達,則周身之機運流通,水谷之精微敷布,何患其藥之不效哉?”故疾病的向愈與惡化,與脾胃功能的恢復與否有關,李英杰老師又言“諸病向愈,均賴脾胃而復,萬病回春全仗脾胃”。5和和和以和胃李英杰老師非常重視治法的升降和施藥的溫和。因脾宜升宜運,胃宜降宜和,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胃土得陰始安,脾喜剛燥,胃喜柔潤。因脾胃喜惡相悖,過燥過柔均有所失,在治法上要注意升降,用藥上要注重溫和。因脾為太陰濕土之臟,對濕有特殊易感性,失其健運最易生濕或被濕困。其性雖喜燥惡濕,但施藥過于熱燥,濕邪未去,內熱反生,濕與熱合,膠固難解,反使病情加重。過于溫燥也可傷及胃陰,使陽土津液缺乏,不能消化水谷。過于寒涼,傷及脾陽,失其溫煦,運化無能;胃陽被遏,失其蒸化,腐熟無望。故宜“以溫和求之”。溫,非熱也,是性情平和之謂。和,非平也,是調和和解之謂。溫有溫運、溫通、溫補、溫潤、溫煦等多種作用,和有調和、和解、和緩、和順、結合等多種功能,看似一法,實百法俱焉。所以溫和之法,是脾胃之大喜,百法之宗法也,“四君、六君為司命之本也”(《名醫方論》)。觀李英杰老師醫案,治法中溫和之法十之八九,脾胃之藥每方均見。烏附之品幾盡不用,大黃之量不過錢分。健胃消食擅用焦三仙、雞內金、生姜。健脾補氣喜用太子參、黃芪、焦白術、山藥、茯苓、炒薏苡仁。處方中可幾味共有,亦有一味獨現,有用其君,有取其臣,有為佐使。蟲類藥物宜傷胃,滋膩藥物易礙胃,療痹藥物易損胃,虛弱之體宜益胃。用藥要一防藥物對胃之不良刺激,二助治療藥物發揮最大效能,三保胃氣之存旺。他認為消食之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演出經紀人資格證考試準備的試題及答案指導
- 2024年演出經紀人資格證復習指南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演出經紀人資格證復習重點歸納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導游證資格考試現場應變能力測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房地產行業人才需求試題及答案
- 深入解讀營養師考試內容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演出經紀人考試難點試題及答案
- 實戰營養師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 演出經紀人資格證細節分析與試題答案
- 演出經紀人應對行業挑戰的方法:試題及答案
- 智慧校園網招投標書范本
- 淺談幾何畫板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 論文
- 產權式酒店及酒店式公寓
- 毒麻藥品管理相關知識
- 退伍軍人個人簡歷格式
- 2023互聯網交互式服務安全管理要求 第7部分:云服務
-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經典著作選讀課件
- 玻璃體腔注射標準操作流程-秦瓊
- 機械裝配工藝作業指導書
-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動技術-1探究營養與烹飪》培優課件
- (完整word版)風電項目開發前期工作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