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北京大學醫學部獨立申報19個二三級學科基本情況分析_第1頁
2001年北京大學醫學部獨立申報19個二三級學科基本情況分析_第2頁
2001年北京大學醫學部獨立申報19個二三級學科基本情況分析_第3頁
2001年北京大學醫學部獨立申報19個二三級學科基本情況分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1年北京大學醫學部獨立申報19個二三級學科基本情況分析

學科建設,尤其是注重學科建設,是學校的中心任務之一。這也是國家“211工程”和“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的重點,重點支持一些大學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計劃(“985計劃”)。1989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科大學,以下簡稱北醫)有11個二級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經過“九五”期間的全面建設,尤其是“九五”“211工程”的順利實施和完成,以及“北京大學985計劃”于2000年在北醫的啟動實施,2001年北醫獨立申報的19個二、三級學科通過國家重點學科評審。為做好國家重點學科建設發展的動態評估和管理,我們總結和分析了上述19個二、三級學科基本情況,并探討了今后重點學科建設發展思路和管理措施。1學科研究流程數據2001年北醫獨立申報且通過國家重點學科評審的19個二、三級學科申報材料,主要內容包括學科研究方向、學術梯隊和學術帶頭人、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條件建設、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申報材料中數據截止到2001年1月31日,學術梯隊人員統計到中級職稱,部分為1996年至2000年五年的數據。根據上述資料建立基本情況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2結果2.1學術帶頭人的年齡分布19個學科的學術梯隊人數從18人(神經生物學)到312人(腫瘤學),總人數為1315人,其中,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10人,占0.8%,正高職稱316人,占24%,副高職稱410人,占31.2%,中級職稱579人,占44%;學術梯隊人員中,包括10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83人(29.1%)具有博士學位。學術梯隊人員年齡分布為35歲以下354人,占26.9%,36~45歲547人,占41.6%,46~55歲226人,占17.2%,56~60歲85人,占6.5%,61歲以上103人,占7.8%。19個學科共確立了79個代表本學科發展趨勢并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研究方向,其中血液內科學三個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由同一人擔任。對77名各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的年齡、職稱和學術影響(知名度)進行了分析。學術帶頭人年齡最小的38歲,最大的79歲,其中45歲以下18人,占23.4%,46~60歲33人,占42.8%,61歲以上26人,占33.8%;正高職稱73人(教授66人、研究員3人、主任醫師4人),占94.8%,副高職稱4人(副教授3人、副主任醫師1人)占5.2%;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國家或部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在國內外學術團體或組織、學術雜志擔任重要職務(理事、常委或副主編以上)的48人,占總人數的62.3%。2.2國資企業重大科研成果轉化獎勵2001年申報當時正在承擔的各類科研項目505項,總經費2.07億元。按照項目來源統計,計委、科技部、教育部116項,4152.6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1項,2874.6萬元;其他部委59項,1913萬元;地方政府(北京市)76項,2832萬元;企業委托95項,3895.1萬元;國際合作48項,5000萬元。在各學科承擔的代表性科研項目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占33.4%;國家“863”計劃、攻關計劃、“973”項目及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占12.6%。1996—2000年共獲得各類科研成果獎勵128項,其中國家級11項,占8.6%;省部級76項,占59.3%;國家級獎勵全部為二、三等獎;省部級的獎勵中,一等獎9項,占11.8%。此外,2人獲得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人獲得茅以升青年獎,1人獲得陳嘉庚醫藥科技獎。2.3研究生的就業與學術期刊1996—2000年,出版主要教材128部,其中主編95部;獲得各類教學、教材成果獎39項,其中國家、部委級獎勵23項。五年期間,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1328人,授予學位945人;研究生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982篇,其中SCI、EI收錄雜志論文362篇,占18.2%。部分畢業博士生已成為本單位相關專業的學術帶頭人或科室負責人,有的在國外取得了很好的學術成就。2.4儀器設備數量截止到重點學科申報時,19個學科共有專業實驗室163個,總面積24820平方米,實驗室技術人員704人。儀器設備5677臺(件),其中萬元以上的1584臺(件),占27.9%;教學實驗室55個,儀器設備2641臺(件),其中萬元以上的686臺(件),占25.9%。9個學科為國家或部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7個學科有直接相關的國家或部級開放實驗室或基地作為教學科研的支撐。2.5國內、國際研究項目情況1996—2000年,各學科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一些著名大學,以及WHO、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開展了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其中合作研究項目88項;主辦國內、國際重要學術會議113次,參加會議人數47427人,其中海外參加者4786人;有196人次參加重要國際學術會議或應邀到國外大學做學術報告。3從研究層面來看,對學科進一步提升了整體質量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在2001年國家重點學科評審中,北醫獨立申報的19個二、三級學科通過了評審,除了這些學科的基礎和實力外,與學校領導的重視和管理部門的積極組織協調是分不開的。當時學校特別強調要積極利用和北京大學合并后的學科齊全的綜合優勢,鼓勵醫學部和北大校本部相關學科的融合交叉及資源整合,醫學部內部的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相結合,以及三個附屬綜合醫院的相同臨床學科聯合申報。因此,此次申報的學科情況體現了醫學部,甚至整個北京大學相關學科的綜合實力和水平。在申報過程中,管理部門主動到各單位的有關學科進行調研,組織相關學科的專家進行研討和共同申報,協助確定申報學科牽頭人,最后組織申報前的統一答辯和對申請書的修改,提高了申報質量。從北醫國家重點學科涉及的19個二、三級學科的學術梯隊人員構成來看,副高職稱以上人員約占總人數的60%,45歲以下的中青年占總人數的68.5%,而且具有博士學位的高學歷人員約占30%。但在職稱分布上,存在不盡合理的現象,尤其基礎醫學和藥學學科,個別學科甚至存在正高職稱人數多于副高和中級職稱人數的倒置現象,而理想的職稱結構應該是三者的比例呈正三角形,這樣有利于充分發揮各層次人才的效能。學科(術)帶頭人是學科建設發展的關鍵。對77名學術帶頭人基本情況的分析表明,將近63%的學術帶頭人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如韓濟生院士擔任WHO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顧問、國際疼痛學會中國分會主席;張禮和院士為亞洲藥物化學會主席和天然藥物和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陸道培院士為國際骨髓移植登記專家委員會成員、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和血液學會主任委員。從年齡分布來看,45歲以下的學術帶頭人已經占到23%。這與近年來學校加大引進和培養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的力度,以及積極改善教學和科研環境有關。同時,部分學科存在學術帶頭人老化缺乏后繼學術骨干,以及部分年輕學術帶頭人的知名度不高等困擾學科發展的問題。因此,部分學科學術帶頭人的引進和培養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作為正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醫學部的北醫,學科的科研實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學科的整體水平。從2001年申報當時正在承擔的科研項目來看,競爭性科研課題數占總課題數的71.6%,其經費占總經費的57%;委托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也是科研經費的重要來源,其經費占到了科研經費總額的43%;科研經費超過1000萬元的學科有免疫學、心血管學、血液學、腫瘤學、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生藥學、藥物化學。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些重點學科的科研實力和競爭力。但是,各學科承擔的代表性科研課題中,國家重大課題所占比例僅為12.6%。因此,需要進一步提高重點學科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任務的能力。各學科“九五”期間獲得的科研成果獎勵中,國家級獎勵中沒有一等獎,省部級獎勵中一等獎所占比例也不到12%。所以,科研成果的水平和獲獎層次尚需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是重點學科的主要任務之一。19個重點學科的博士學科點數幾乎占到北醫全部博士點的一半,1996—2000年碩士、博士研究生授予學位人數占整個醫學部的70%,但博士后招生培養數量較少,有待進一步增加。研究生平均每人發表論文1.49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所占比例不到20%,說明論文數量,尤其論文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因為研究生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導師和學科整體的科研水平。“九五”期間開展的國際合作項目將近90項,最多的學科有10項;同時舉辦了100多次國內、國際學術會議,這些不僅擴大了各學科在本領域內的學術影響,而且對及時跟蹤和趕超國際先進水平起到了促進作用。如神經生物學學科,長期以來十分重視和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1996年以來連續多年獲得NIH基金資助,在針刺鎮痛和中樞阿片肽與抗阿片肽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方面處于國際前沿和領先地位。同時,一些長期和大型的國際合作項目也是學科建設經費的重要來源之一。例如,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的一個研究方向—“生殖健康流行病學”,通過與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合作研究,得到了大量研究經費和學科建設經費,使該研究方向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已經發展成獨立的“生育健康研究所”,并成為“衛生部生育健康開放實驗室”。北醫和北京大學合并后,于2000年底正式啟動實施了為期3年的一期“985計劃”項目,對醫學部進行了全面建設,其中用于學科建設的經費達1.4億元。2002年啟動了以重點學科建設為中心的北京大學“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醫學部確定的10個重點學科群的子項目中,約80%分布在國家重點學科。在以上項目立項和實施過程中,管理部門除協助學校領導從宏觀角度做好項目總體規劃外,還積極組織專家對項目建設內容和目標進行細化論證,并且通過項目協調和引導相關學科間的聯合,達到優勢互補。近三年來,各學科加大了優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使學術梯隊結構得到了優化,如心血管學科,僅2002年以來就從國外引進了9名優秀人才,其中6名已成為學術帶頭人。通過加強教學科研平臺建設,北醫整體,尤其是重點學科的科研實力和競爭力顯著提高。2001—2003年,每年的縱向科研基金項目保持在160項以上,經費達到6000~7700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增加明顯,從2001年的71項增加到2003年的107項;SCI收錄論文連續三年都在160篇以上,2003年達到了257篇,影響因子3以上的論文35篇(2002年14篇);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連續三年保持在大約30項以上,總數達110項。目前,二期“985計劃”項目已進入立項論證階段,“十五”“211工程”第二批建設經費也已經到位,通過“十五”期間的建設,將進一步改善重點學科及北醫整體的教學科研條件,為其進一步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4重點學科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第一,繼續加大投入,爭取建立穩定的專項經費渠道。目前,要充分利用“211工程”和“985計劃”以及其他經費,實行捆綁式投入,發揮資金的集成作用。第二,建立重點學科定期評估和動態管理機制,實行滾動發展。如每3—5年進行一次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決定后續投入。同時,積極支持一些基礎好、實力強的非重點學科的發展,爭取更多優勢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第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引進和培養一流的重點學科帶頭人,調整優化學術梯隊人員職稱和年齡結構。同時要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有利于優秀人才成長的環境。第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