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05-2021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基層技術規范_第1頁
DB63-T 2005-2021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基層技術規范_第2頁
DB63-T 2005-2021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基層技術規范_第3頁
DB63-T 2005-2021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基層技術規范_第4頁
DB63-T 2005-2021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基層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3.080.20CCS

P

66DB63 DB

63/T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基層技術規范 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

布DB63/T

2005—2021前言

............................................................................

II1

范圍

..............................................................................

1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13

術語和定義

........................................................................

14

一般規定

..........................................................................

15

舊路調查與分析

....................................................................

26

再生利用設計

......................................................................

37

集中破碎再生

......................................................................

38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

..................................................................

49

再生級配碎石

......................................................................

710

質量控制及驗收

...................................................................

9附錄

A (資料性) 再生集料生產工藝.................................................

11附錄

B (資料性)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材料組成設計方法.............................

13附錄

C (資料性)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施工工藝.........................................

14附錄

D (資料性) 再生級配碎石基層材料組成設計方法.................................

13附錄

E (資料性) 再生級配碎石施工工藝.............................................

14DB63/T

2005—2021 本文件按照GB/T

—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運輸標準化委員會提出。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運輸廳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青海省公路局、青海明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乾、慈東、吳豫萍、魏劼、解立坤、程永紅。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監督實施。IIDB63/T

2005—20211 范圍再生利用設計、集中破碎再生、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再生級配碎石、質量控制及驗收。本文件適用于新建或改建二級及以下公路的基層和底基層。2 規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1346 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JTG

3430 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JTG

5210 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JTG

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

公路工程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試驗規程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

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JTG/T

F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術細則JTG

F80/1

第一冊

土建工程JTG

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J

073.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采用機械設備將舊水泥路面破碎成不小于50

cm的塊狀,再轉運至加工點,經破碎、篩分處理后,形成循環再生集料(簡稱“再生集料”)的利用技術。4 一般規定4.1 應對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路段開展有針對性地調查分析。4.2 挖除舊路面前應按設計要求修復或增設排水設施,挖除后應及時做好基層防排水。DB63/T

2005—20214.3

挖除舊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后,應及時進行后續施工。4.4

現場施工時交通組織應符合

JTG

H30

規定,挖除路段未加鋪結構層前不應開放交通。4.5

集中破碎場地應進行硬化處置,并進行防排水處理。4.6

應對再生集料進行配合比設計、性能試驗分析與吸水率試驗,確定再生集料的利用率。4.7

再生集料應根據設計要求分級篩分、分級堆放。5 舊路調查與分析5.1 舊路資料收集5.1.1

收集舊路面設計文件及竣工資料等。5.1.2

收集舊路面通車運營期間的養護、路面檢測及技術狀況評定資料。5.1.3

收集沿線橋梁、涵洞及構造物等相關資料。5.1.4

收集舊路面排水、積水等相關資料。5.1.5

收集路段歷史交通量、交通組成及軸載資料。5.1.6

收集路段氣象、水文、地質等相關資料。5.2 舊路現狀調查5.2.1 調查內容包括斷板率、脫空率、舊路面修補面積、面板強度、換板情況、基層結構類型、基層病害處置情況、路基軟弱路段、路基

CBR

值等。5.2.2 斷板率、脫空率的調查與計算應按

073.1

規定執行,斷板率、脫空率相近路段應歸并為一個統計段落。5.2.3 調查路段的路基強度不足、出現軟弱、過濕、沉陷等病害時,應對具體段落的檢測內容進行記錄,做好影像資料,并存檔。5.2.4 應按

3450

規定測定路基

CBR

值。取樣個數每公里不少于

3

個,取樣總數應滿足計算要求。按公式(1)、公式(2)、公式(3)計算各評定段落的

值小于

5

的段落進行記錄和做好影像資料,并存檔。CBR

n11n

CBRi

..................................

(1)iS

i

n

1

(CBRi

CBR)2n

1

...............................

(2)CBR

CBR

ZaS

...................................

(3)式中:n——測點數,個;CBRi——各測點的CBR值,%;S——標準差;CBR

——所有測點的CBR平均值,%;Za——保證率系數,二級及以下公路取1.282;CBR——評定段落的CBR代表值,%。5.3 沿線構造物及施工環境調查DB63/T

2005—20215.3.1 調查沿線橋梁、涵洞、地下管線情況,記錄樁號、結構形式,必要時實測結構尺寸。5.3.2 調查擋墻、邊溝及沿線其他構造物的具體位置、結構形式及技術狀況。5.3.3 調查其他對施工有影響或限制的因素。5.4 舊路面狀況分析5.4.1 分析氣象、水文、地質情況,沿線構造物及施工環境等資料。5.4.2 分析面板強度、基層結構類型及交通量等資料。5.4.3 分析斷板率、脫空率、路基含水率等資料。5.4.4 分析舊路面修補面積、換板情況、基層病害處置情況、路基

值、路基軟弱路段及排水設施等資料。5.4.5 按

JTG

5210

規定分析路面病害類型及成因。6 再生利用設計6.1 設計原則6.1.1應遵循“充分利用舊路面材料”原則,綜合考慮路面狀況、路基條件、構造物、凈空要求、施工限制條件、當地材料供應情況等因素,結合技術、環保、經濟比較,合理選擇再生利用技術。6.1.2 根據舊路狀況,再生利用設計應分段進行,分段長度宜不小于

l.0

km。6.1.3 再生利用設計包括方案選擇、舊路面處置等。6.1.4 病害嚴重路段應進行特殊設計。6.1.5 再生利用技術方案選擇宜滿足以下條件之一:a) 錯臺、翻漿、角隅破壞等大于總接縫長度的

20%;b) 斷板、開裂、下沉的修補面積大于路面總面積的

6.2舊路處置6.2.1

軟弱路基宜采用換填方式處理,并滿足以下要求:a)

舊路面結構應逐層開挖至設計的深度要求;b)

換填材料宜采用透水性較好的材料;粉黏粒含量應小于

5%。6.2.2

路基回填時宜采用與原路基相同的材料,回填層的頂面當量回彈模量應滿足設計要求。7 集中破碎再生7.1 設備要求7.1.1 應采用對路面基層強度和結構無影響的設備挖除舊水泥混凝土路面。7.1.2 集中破碎機械應具備兩級破碎功能,并配備除塵和鋼筋剔除裝置,鋼筋剔除率應大于

95%。7.1.3 篩分設備應配備除塵裝置。7.2 破碎工藝7.2.1 路面破碎:采用機械破碎方式,將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成粒徑不小于

50

的塊狀,其大小滿足破碎機要求,并運往加工場進行再加工處理。7.2.2 集料加工:將破碎塊在加工場經二次破碎、剔除鋼筋、篩分處理等。7.2.3 再生集料破碎工藝流程見附錄

篩孔尺寸/mm通過質量百分率/%篩孔尺寸/mm通過質量百分率/%37.51004.7550~

3031.5100~

2.3636

1926.594~811.1826

1219.083

0.619

16.078

610.314

13.273

0.1510~

9.564~

450.075

篩孔尺寸/mm通過質量百分率/%篩孔尺寸/mm通過質量百分率/%53.010013.237.54.7550~

31.52.3626.51.1819.00.617~

16.00.0.750~

509.5DB63/T

2005—20218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8.1 再生集料試驗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層施工前,應在料場取代表性的樣品按JTG

3430、JTG

E42規定進行以下試驗:a) 顆粒分析;b) 表觀相對密度;c) 壓碎值;d) 有機質含量;e) 硫酸鹽含量。8.2 再生集料性能8.2.1 再生集料的質量應符合

規定。8.2.2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的集料應滿足以下要求:a) 作基層時,單個顆粒的最大粒徑應不大于

37.5mm,顆粒組成應符合表

1

規定;表1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基層)顆粒組成范圍b) 作底基層時,單個顆粒的最大粒徑應不大于

2表1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基層)顆粒組成范圍表2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顆粒組成范圍8.2.3表2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顆粒組成范圍8.2.3再生水泥穩定碎石的壓碎值:作基層時應不大于

40%。8.3 配合比組成設計8.3.1

配合比組成設計符合以下規定:a)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的試驗應符合

JTG

E51

規定;b)

中、輕交通荷載等級時,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

7

d

3

規定;c)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的組成設計應按表

3

混合料物理力學性質時,應確定新集料摻配比例。

d無側限抗壓強度/MPa

2.0

1.0

6

6注1:設計累計標準軸次小于2.0×10

路應取高限值。某一具體公路應采用一個值,而不是某一范圍。注2:二級以下公路可取低限值,當行駛重載車輛時應取較高值;二級公路可取中值,當行駛重載車輛時應取高限值。某一具體公路應采用一個值,而不用某一范圍。<10%10%

15%

試件數量/個1313DB63/T

2005—2021表3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

7d表3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

7d

無側限抗壓強度8.3.2

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應滿足以下要求:b)

根據壓實度標準分別計算水泥不同摻量的試件干密度;c)

應不少于表

4

4

數,則應增加試件數量;表4 最少試件數量d) 試件按

GB/T

1346

規定,在溫度

6

d,浸水

24

h

JTG

表4 最少試件數量行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e) 計算試驗結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數;f) 根據表

3

R

應符合公式(4)的要求:R

Rd

/(

ZaCv

..................................

(4)式中:Rd

——Cv

——試驗結果的偏差系數(以小數計);Za

——標準正態分布表中隨保證率(或置信度a)而變的系數。8.3.3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材料組成設計方法見附錄

8.4 施工工藝8.4.1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應按

JTG/T

F20、

JTG/T

F30

JTG/T

相關規定進行,施工工藝流程見附錄

8.4.2 施工前應鋪筑長度不小于

200

m

的試驗段,并確定以下參數:a) 驗證現場材料的級配、生產配合比;b)混合料的松鋪系數;c) 混合料的含水率;d) 工序、速度和遍數。

CBR值≥160%(振動成型)≥100%(重型擊實)驗算固體體積率:≥86%(振動成型)≥0.4CBR值≥160%(振動成型)≥100%(重型擊實)驗算固體體積率:≥86%(振動成型)CBR值≥110%(振動成型)≥80%(重型擊實)驗算固體體積率:≥84%(振動成型)

通過質量百分率/%篩孔尺寸/mm37.510031.590~10019.073~889.549~694.7529~54

壓碎值/%

≤30≤35≤35≤45DB63/T

2005—20218.4.3

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技術要點應符合以下規定:c)

廠拌法施工時水泥劑量應比室內試驗確定的劑量增加

0.5

%;d)

每層攤鋪厚度宜為

mm~200

mm;e)

0.5

%~1.5

f) 應安排專人負責指揮碾壓,避免出現漏壓和產生輪跡現象;g) 養生期應不少于

7

9 再生級配碎石9.1 再生集料試驗再生集料試驗同本文件8.1。9.2 再生集料性能9.2.1再生集料質量同本文件

9.2.2再生級配碎石的壓碎值應滿足表

5

要求。表5 再生級配碎石的壓碎值指標9.2.3再生級配碎石強度指標應符合表表5 再生級配碎石的壓碎值指標9.2.3再生級配碎石強度指標應符合表

6

規定。表6 再生級配碎石結構強度指標9.2.4 再生級配碎石顆粒組成和塑性指數應滿足表

7

中級配的要求,級配曲線宜為圓滑曲線。表7 再生級配碎石的顆粒組成范圍2.3617~370.608~200.0750~7液限/%<28對于無塑性的混合料,<0.075mm的顆粒含量應接近高限。DB63/T

2005—20219.3配合比設計9.3.1配合比設計應滿足以下要求:a) 再生粗集料可單獨或摻入新集料后使用,通過配合比試驗,確定混合料級配滿足設計要求;b) 再生級配碎石中針片狀顆粒含量應不超過

20%,不應含有土塊、植物等雜質;c)

37.5

.0mm~9.5mm、9.5

mm~4.75

4.75

mm

以下的石屑組配而成;d) 顆粒組成為順滑曲線。9.3.2再生級配碎石基層材料組成設計方法見附錄

9.4 施工工藝9.4.1

再生級配碎石層施工應按

JTG/T

F20

規定進行,施工工藝流程見附錄

9.4.2

再生級配碎石施工技術要點應符合以下規定:a)

下承層質量檢測合格,并清除表面雜物后,方可攤鋪;h)

用平地機或其他機具將混合料攤鋪均勻,表面平整,并滿足設計路拱要求;i)

層,灑水使碎石濕潤后,再行攤鋪石屑;j) 檢查松鋪厚度,必要時應適當減料或補料;k) 采用

t

以上的三輪壓路機進行碾壓,每層壓實厚度為

cm~20cm;l) 應安排專人負責指揮碾壓,避免出現漏壓和產生輪跡現象;m) 級配碎石基層未做透層瀝青或鋪設封層前,不準許開放交通。9.4.3 鋪筑寬度為

11

m~12

m

時,每一流水作業段長度宜為

500

m;當鋪筑寬度大于

12

m

時,可相應縮短作業段長度。每天作業段的長度應綜合以下因素合理確定:a) 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的生產效率和數量;n) 施工人員數量及操作熟練程度;o) 施工季節和氣候條件;p) 水泥的初凝時間和延遲時間;q) 減少施工接縫的數量。10 質量控制及驗收10.1 一般規定10.1.1 符合以下規定:a) 按本文件的相關要求備料,嚴把質量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