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_第1頁
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_第2頁
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_第3頁
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_第4頁
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頁位于肝臟面膽囊窩長梨形囊袋結構濃縮和儲存膽汁膽囊分底、體、頸、管膽囊壁由粘膜、肌層和漿膜三層組成內容物CT值-5Hu至15Hu正常膽囊長約8~12cm,寬3~5cm,壁厚約1~3mm(輕度增厚:3-7mm中度增厚:8-10mm重度增厚:11-16mm)膽囊解剖: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2頁檢驗方法:超聲造影CTMRI平片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3頁概述:膽囊壁增厚在影像診療中較常見。有不足增厚及彌漫性增厚,很多疾病在影像表現上相互重合,不易判別,既往,增厚膽囊壁被認為是原發性膽囊疾病表現,而且別認為是急性膽囊炎特征。然而,這個表現本身沒有特異性,能夠在很多膽囊病變和膽囊外病變中發覺。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4頁膽囊壁增厚常見原因:原發性1、膽囊炎(急慢性膽囊炎、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2、膽囊息肉樣病變:a膽固醇息肉b炎性息肉c腺瘤樣息肉(腺瘤)d腺肌增生癥e混合性息肉3、膽囊癌繼發性1、肝炎2、肝硬化3、胰腺炎4、腎盂腎炎5、心功效不全6、腎功效衰竭7、低蛋白血癥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5頁膽囊壁增厚程度依賴于膽囊膨脹程度吃過飯以后,膽囊收縮,膽囊壁比空腹時候顯著增厚。(檢驗前一天少脂飲食,檢驗當日空腹)

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6頁原發性膽囊疾病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7頁急性膽囊炎膽汁密度增高>20HU膽囊增大,寬>3.5cm膽囊壁增厚,厚>3mm膽囊周圍炎性水腫帶,個別累及肝實質形成肝內膿腫膽囊壁顯著強化,90%膽囊窩周圍肝實質出現動脈期一過性強化帶膽囊頸、管區結石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8頁膽囊結石并急性膽囊炎增厚膽囊壁三層結構:內層(粘膜層)和外層(漿膜層)因充血而顯著強化;中間層為水腫區強化不顯著呈低密度。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9頁膽石癥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膽囊窩周圍肝實質出現動脈期一過性強化帶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0頁慢性膽囊炎

膽囊壁增厚,充盈很好情況下厚度大于3mm與急性不一樣,增厚膽囊壁密度較高膽囊壁鈣化膽囊增大或縮小(增大代表膽囊積液縮小代表膽囊纖維化萎縮)膽囊內多發結石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1頁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2頁瓷膽囊指膽囊長久慢性炎癥引發膽囊壁鈣化,膽囊縮小。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3頁膽囊炎與膽囊癌判別(1)膽囊癌囊壁常呈不均勻增厚,內壁不光整,呈結節樣改變,囊壁多僵硬;慢性膽囊炎囊壁多呈均勻一致增厚,囊腔內面光整。(2)膽囊癌常伴有肝臟侵犯、肝轉移、膽管梗阻等間接征象。(3)膽囊黏膜線完整性。癌組織侵犯膽囊壁各層,破壞固有層內毛細血管,增強掃描時膽囊黏膜線中止或不顯示;慢性膽囊炎等良性病變不破壞固有層,增強時膽囊黏膜線完整。(4)膽囊癌常造成膽囊輪廓含糊或與肝臟分界不清;慢性膽囊炎周圍境界清楚,肝膽界面常存在。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4頁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

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XGC)是一個少見特殊類型膽囊炎性疾病,在膽囊壁內形成黃色斑塊或蠟樣質性肉芽腫為本病特征。膽囊增大,壁增厚以彌漫性增厚為主,膽囊底部更為突出,增厚膽囊壁內可見低密度區,膽囊黏膜線(多發肉芽腫存在,將薄層肌層連同粘膜層推向膽囊腔,CT顯示為密度較高線狀影,稱之為粘膜線。此粘膜線可完整地顯示,也可局部顯示,類似膽囊局個別隔)。彌漫性增厚病例增強掃描經典者表現為“夾心餅干”征,即增厚膽囊壁內外環強化。門靜脈期連續強化,可見低密度多發結節。延時期間見延時強化。增厚膽囊壁內低密度結節是XGC特異性CT表現。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5頁增厚膽囊壁內低密度結節是XGC特異性CT表現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6頁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7頁動脈期增強掃描示膽囊壁彌漫性增厚呈“夾心餅干”征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8頁術前診療膽囊癌!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19頁解剖表現:XGC粘連重,囊壁廣泛增厚,結節位于囊壁內,切面為黃色或淡黃色,質軟;膽囊癌常為局部包塊,突向腔內,切面灰白質脆,常伴出血壞死。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20頁

膽囊癌膽囊壁不均勻性尤其是結節狀增厚膽囊壁增強顯著黏膜線破壞出現膽管梗阻;直接侵犯肝臟,肝內出現結節狀轉移灶;淋巴結轉移。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膽囊壁增厚較均勻膽囊壁增強不顯著,反而周圍炎癥強化較顯著內壁較光滑,黏膜線存在無淋巴結轉移判別診療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21頁膽囊息肉樣病變膽囊壁向腔內不足隆起呈息肉狀生長一類良性病變總稱。分五類:1膽固醇息肉2炎性息肉3腺瘤樣息肉(腺瘤)4腺肌增生癥5混合性息肉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22頁膽囊膽固醇息肉局部膽固醇代謝失衡結果,黃色小顆粒,單發,多3-10mm炎性息肉炎癥刺激黏膜肉芽腫性病變,多發。二者無區分,良性,無需外科治療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23頁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24頁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25頁腺瘤樣息肉(腺瘤)單發大小約10-15mm腺瘤細胞管狀排列及乳頭狀排列有資料顯示腺瘤上皮可有非經典增生,甚至發展為原位癌,惡變率約30%。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26頁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27頁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28頁息肉與膽囊癌判別腺瘤、息肉普通直徑<1cm,邊緣光整,多數可見結節病灶與囊壁有蒂相連,分界清,有游離感,無囊壁增厚,強化程度低于癌結節;

腔內型癌結節基底部較寬,囊壁局部不規則增厚,早期即有強化,延遲期仍有強化,直徑多>1cm,表面可見淺分葉不光滑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29頁膽囊腺肌癥

①膽囊粘膜及肌層過分增生,膽囊壁增厚。②增生黏膜伸入肌層或靠近漿膜層形成許多細小竇狀結構,即羅-阿氏竇(Rokitansky-aschoffsinuse,RAS)。竇口與膽囊腔相通。位置較深或竇口出現狹窄羅-阿氏竇輕易伴有膽汁淤積、膽固醇結晶,繼發炎癥。③羅-阿氏竇周圍圍繞數量不等增生平滑肌組織,肌層顯著增厚、結構紊亂或被增生腺體分隔。為良性病變,不需要特殊治療,9%為偶然發覺于膽囊切除標本。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30頁分型:依據增生部位和范圍,分為三型:①彌漫型:

整個膽囊壁都有增生。膽囊壁增厚,膽道造影時,造影劑可進入羅-阿氏竇,可在增厚膽囊壁內出現點狀陰影。②節段型:好發于膽囊中部,膽囊壁一段發生增生,增厚膽囊壁可造成環形狹窄,膽囊成葫蘆狀。③局限型:常發生于膽囊底部,膽囊壁局部發生顯著增厚,常為單發,易被誤為腫瘤。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31頁彌漫型膽囊壁不均勻增厚,隨時間延長強化逐步顯著,并向漿膜面擴張;囊壁內可見多發擴充RAS邊緣環狀強化,MPR顯示RAS與囊腔相通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32頁節段型膽囊體底部囊壁呈條索狀增厚,膽囊腔閉塞,增強后顯著強化,隨時間延遲逐步均勻且更顯著。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33頁局限型膽囊底部不足帽狀增厚,增強后囊壁局部強化顯著,腔內面可見“臍凹征”,各期掃描均可見點狀低密度灶,延遲期更顯著。白箭頭代表擴張RAS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34頁混合型膽囊底部可見帽狀增厚并向外突出,腔內面黏膜水腫,毛糙不整,體部外側不足囊壁增厚,并見“指壓跡征”。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35頁膽囊腺肌瘤病與膽囊炎、癌判別1.RAS是膽囊腺肌瘤病特征,以膽囊底部好發。2.膽囊壁均勻增厚且腔內外光整,傾向于前者;壁不規則增厚,尤其內壁高低不平或結節狀突出提醒膽囊癌。3.膽囊壁均勻彌漫性增厚,延遲掃描膽囊壁連續均勻強化,以及周圍水腫,是膽囊炎區分膽囊腺肌瘤病征象。如合并膽囊穿孔、膽囊壁鈣化、膽囊窩積膿,相鄰肝實質一過性強化等征象,支持膽囊炎。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36頁膽囊癌:病因尚不清楚,與膽囊結石和慢性膽囊炎長久刺激相關。好發于膽囊底部或頸部,可伴有膽囊結石。70-90%為腺癌,少數為鱗癌。80%浸潤性生長,環壁增厚;20%呈乳頭狀生長,突入囊腔。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37頁分型:膽囊壁增厚型、腔內型、腫塊型3型(1)腔內型,單發或多發凸向腔內結節或腫塊,基底部囊壁不足不一樣程度增厚,膽囊形態輪廓正常,增強掃描腫物及腫物基底部囊壁顯著強化。

(2)厚壁型,囊壁彌漫或不足不規則增厚,普通認為膽囊壁厚度>3mm即為異常,增強掃描呈連續顯著強化趨勢。(3)腫塊型,最常見,膽囊窩內不規則軟組織腫塊,不均勻斑片狀強化,膽囊腔縮小或消失。腫塊與肝臟大多分界不清,易侵犯肝臟。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38頁腔內型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39頁腫塊型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40頁厚壁型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41頁腫塊型膽囊癌侵犯肝與肝癌侵犯膽囊判別(1)膽囊癌強化特點,動脈期顯著高密度,門脈期呈等/高密度,延遲期消退不顯著;肝癌含有“速升速降,快進快出”強化特點。(2)膽囊癌引發膽管擴張較肝癌多見。(3)膽囊癌侵犯門靜脈形成癌栓顯著低于肝癌。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42頁繼發性膽囊壁增厚主要表現:膽囊壁彌漫性增厚水腫主要病因:肝硬化、肝炎和充血性右心衰竭是比較常見原因,另外胰腺炎、腎盂腎炎、低蛋白血癥、外科手術病理生理機制:造成水腫膽囊壁在這些不一樣條件是不確定,但它很可能是因為門靜脈壓力升高,全身靜脈壓力升高,降低血管內滲透壓,或這些原因結合。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43頁肝硬化

1.肝硬化造成門脈高壓,進而引發門脈屬支-膽囊靜脈回流受阻,造成膽囊壁血流淤積,膽囊壁充血水腫。2.肝硬化時如肝臟合成蛋白能力下降,低蛋白血癥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膽囊壁內液體積聚、水腫。而腹水浸泡效應和伴行低蛋白血癥更輕易造成膽囊壁增厚。3.肝膽淋巴回流障礙。腹膜包裹膽囊大個別后,在膽囊窩周緣移行為肝包膜。肝硬化時膽囊淋巴回流受阻,與個別未經吸收肝淋巴在經過肝包膜漏入腹腔前首先引發膽囊壁水腫。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44頁肝硬化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45頁肝炎

可能由肝炎病毒直接侵犯膽囊壁后引發炎癥反應造成。另外肝細胞急性充血,腫脹變性,壞死及膽囊壁漿膜下水腫出血和炎性細胞浸潤,或膽汁循環和膽汁成份改變相關。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46頁胰腺炎

淋巴回流阻塞可造成膽囊壁快速增厚,淋巴叢貫通膽囊壁全層,膽囊體左側淋巴引流終于膽囊淋巴結,膽囊體右側淋巴引流直接到膽總管淋巴結,再匯入胰前上和后上淋巴結,由此可見膽囊和胰腺個別淋巴回流須經過相同區域淋巴結,這組局部淋巴結位于膽總管外側或胰頭后方,在急性胰腺炎中胰腺增加淋巴回流可能引發對應膽囊淋巴回流瘀滯,這可能是急性胰腺炎患者發生膽囊壁增厚一個主要原因。另外,胰腺周圍水腫可能也抑制局部淋巴回流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47頁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與鑒別診斷第48頁腎盂腎炎

腎臟感染包括了與之相鄰膽囊,進而造成膽囊壁增厚,其發生機制類似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膽囊壁增厚現象產生。膽囊壁增厚產生病理生理機制包括多原因,如腎臟組織間隙水鈉潴留,全身敗血癥及繼發性低蛋白血癥等,其中低蛋白血癥與其發生是顯著相關。膽囊壁增厚性病變ct診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