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監測報告與現場處置2015_第1頁
手足口病監測報告與現場處置2015_第2頁
手足口病監測報告與現場處置2015_第3頁
手足口病監測報告與現場處置2015_第4頁
手足口病監測報告與現場處置201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手足口病診斷、報告與現場處置一、手足口病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EV71)多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一、手足口病概述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為腦干腦炎及神經源性肺水腫。二、臨床表現

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一)普通病例表現。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周內痊愈,預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二)重癥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于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遺癥。1.神經系統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陽性。2.呼吸系統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啰音或痰鳴音。3.循環系統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三、病例診斷:1、臨床診斷病例1.在流行季節發病,常見于學齡前兒童,嬰幼兒多見。2.發熱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無發熱。極少數重癥病例皮疹不典型,臨床診斷困難,需結合病原學或血清學檢查做出診斷。無皮疹病例,臨床不宜診斷為手足口病。2、確診病例

臨床診斷病例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即可診斷為實驗室確診病例:(1)自咽拭子、糞便、肛拭子、皰疹液、血清或腦脊液、以及腦、肺、脾、淋巴結等組織標本中分離到腸道病毒。(2)自咽拭子、糞便、肛拭子、皰疹液、血清或腦脊液以及腦、肺、脾、淋巴結等組織標本中檢測到腸道病毒的特異性核酸。(3)血清標本腸道病毒型特異性中和抗體滴度≥1∶256,或恢復期血清特異性中和抗體較急性期陽轉、有4倍或4倍以上的升高,或急性期血清腸道病毒特異性IgM陽性均可做出診斷。3、臨床分類

(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發熱。(2)重癥病例:①重型:出現神經系統受累表現。如:精神差、嗜睡、易驚、譫妄;頭痛、嘔吐;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體征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②危重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I、頻繁抽搐、昏迷、腦疝。II、呼吸困難、紫紺、血性泡沫痰、肺部羅音等。III、休克等循環功能不全表現。4.鑒別診斷其他兒童發疹性疾病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與丘疹性蕁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兒急疹、帶狀皰疹以及風疹等鑒別。可根據流行病學特點、皮疹形態、部位、出疹時間、有無淋巴結腫大以及伴隨癥狀等進行鑒別,以皮疹形態及部位最為重要。最終可依據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測進行鑒別。四、疫情概況2014年我縣共報告手足口病例1831例,重癥25例,無死亡病例。發病前三的鄉鎮為**334例,**152例,**145例。發病末位的鄉鎮為**14例,**18例,**29例。

發病數重癥數

發病數重癥數**3343**590**1520**562**1452**550**1402**460**1393**450**1362**342**1106**290**931**180**820**140**701**140**601合計183125五、疫情分類1、散發病例:病例散在發生,病例之間無流行病學關聯。凡在一周(7天)內,一所托幼機構、中小學校或者一個自然村(居民小區)發現手足口病病例5例以下即為散發病例。2、聚集性病例:

1周內,同一托幼機構、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個自然村/居委會發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級(或宿舍)、同一家庭發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為聚集性疫情。一周內,同一托幼機構、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個自然村/居委會發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發生2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為暴發疫情。或三周內出現5例以上證實病例之間或者部分病例之間有流行病學關聯;或者報告超過10例無法證實病例之間有流行病學關聯者即可認定為暴發點

3、暴發疫情(點):

六、監測與報告(1)監測

醫療機構實行首診負責制和預檢分診

按照《腸道病毒(EV71)感染診療指南(2008年版)》救治病人

各級醫療機構安排專人及時瀏覽傳染病疫情監測與報告網絡,及時審核相關信息,密切關注疫情動態,準確掌握疫情托幼機構及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健全傳染病疫情監測與報告制度監測與報告(2)責任報告單位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托幼機構及各級各類學校責任報告人

執行職務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個體開業醫生報告時限和方式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責任報告人發現手足口病病例時,要在《法定傳染病報告卡》中“丙類傳染病”一欄中選該病實行網絡直報的醫療機構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

未實行網絡直報的醫療機構應于24小時之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托幼機構及各級各類學校有關人員發現可疑手足口病時,應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監測與報告(3)醫療機構、托幼機構和學校發現聚集性病例、手足口病患者異常增多或者重癥病例、死亡病例時,要在2小時內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首起聚集性病例必須經當地專家組進行確認,確認后按上述要求報告監測與報告(4)局部地區或集體單位發生手足口病流行或暴發時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及時報告監測與報告(5)報告內容

散發報告病例分“臨床診斷病例”和“實驗室診斷病例”兩類實驗室診斷病例,在報告卡片“備注”欄內注明腸道病毒的具體型別重癥病例應在“備注”中注明“重癥”醫療機構接診醫生應詳細詢問病例的有關流行病學情況,認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填寫報告卡和網絡報告時要特別注意詳細填寫病例的居住地、學習(工作)地點、家長姓名和聯系電話,以利于開展流調和傳染源追蹤監測與報告(6)

七、流行病學調查(1)流行病學調查主要目的:一是采集相關標本,開展實驗室檢測,明確病原并進行分型鑒定;二是收集臨床資料,以了解不同型別腸道病毒的致病性、毒力、所致疾病臨床類型及救治等;三是闡明本次流行/暴發的傳播方式及感染的危險因素等,以便制定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四是評價不同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

發現手足口病報告病例數明顯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癥病例比例較大或出現死亡病例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組織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重癥病例、死亡病例和住院病例個案調查率應達100%聚集性病例或者手足口病病例數明顯增多時酌情開展個案調查詳細了解一般情況、流行病學接觸史、發病就診過程、臨床表現、實驗室檢驗結果、危險因素等情況;對臨床表現和臨床檢驗項目等內容的結果,要及時與有關醫院聯系,從病歷中提取流行病學調查(2)流行病學調查(3)個案調查要由流行病學專業人員承擔,逐一問卷調查,表格填寫要工整、仔細,不得有漏項、缺項。所有個案調查表和采樣登記表等要有專人負責。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收集的信息及時進行分析,并將分析結果逐級向上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時報告。主要分析內容是病例的分布特點,時間、空間等聚集性病例分布特點,病例就診醫院變化情況,病例就診間隔的變化情況,發病趨勢分析等。

標本采集對象暴發疫情中部分病例重癥病例市(州)報告的首例病例聚集性病例中的部分病例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為有必要采集的其他病例

八、實驗室標本采集與檢測(1)實驗室標本采集與檢測(2)標本種類用于病原學診斷的標本包括糞便、咽拭子和皰疹液,如果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癥狀,應采集腦脊液標本對于血清學診斷,需要在急性期和恢復期采集雙份血清標本九、治療(一)普通病例1.一般治療: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2.對癥治療:發熱等癥狀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二)重癥病例建議及時向上級醫院轉診!十、病例隔離和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對于傳染源要按照腸道傳染病處理原則進行隔離,隔離時間不少于7天,直到退熱,口足的潰瘍及水泡消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實施醫學觀察不少于7天,每天詢問和了解密切接觸者是否出現發熱、口腔潰瘍、手足皮疹等。按照方案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十一、院內感染控制(1)開展預檢分診,防止混合就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切實落實預檢分診制度和首診負責制,做好手足口病的診斷和甄別診斷,防止手足口病與其他常見病混合就診。候診及就診等區域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采用濕式清潔方式,避免醫源性感染。疾病流行期間,醫院應專辟門診室(臺)接診疑似手足口病人。院內感染控制

(2)做好醫院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醫院門診和病房要保持清潔衛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