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1講生物進化理論考綱考情——知考向核心素養——提考能最新考綱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Ⅱ)2.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Ⅱ)生命觀念生物是不斷進化的,并與環境相適應科學思維歸納演繹進化學說的提出,基因頻率的相關計算近三年考情2018·全國卷Ⅰ(29)、2016·全國卷Ⅱ(6)社會責任正確使用抗生素,關注人體健康1.拉馬克的進化學說 (1)內容:
和
是生物進化的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的。 (2)意義:否定了
和
。 (3)局限:考點一拉馬克的進化理論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物種不變論
長頸鹿
天天使勁地將頸伸長吃樹葉,伸多了,終于形成了現在的長頸鹿。
用拉馬克進化學說解釋長頸鹿為什么脖子長?神創論變異是定向的,環境和動物意愿決定變異的方向,進化方向自身決定
拉馬克過于強調環境的變化直接導致物種的改變,實際上環境的變化如果未引起遺傳物質的改變,就不會使生物產生可遺傳的變異;用進廢退而獲得的性狀都是可以遺傳的,不一定完全正確。(1)長頸鹿的祖先由于
而產生大量后代。(2)長頸鹿的數量超過環境承受能力,它們都要吃樹葉而樹葉不夠吃會產生
。(3)由于
使長頸鹿有頸長和頸短的差異。(4)頸短的長頸鹿因吃不到樹葉而最終餓死,頸長的能吃到樹葉生存下來,也就是
。(5)有利的變異逐代積累,導致了長頸鹿的脖子越來越長。2.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生物進化遺傳變異個體水平隔離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用拉馬克進化學說解釋長頸鹿為什么脖子長?、統一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變異是不定向的,環境和動物意愿不決定變異的方向,進化方向自然選擇決定如圖表示長期使用一種農藥后,害蟲種群密度的變化情況,用達爾文觀點解釋(1)生物變異是________的,生物繁殖產生的大量變異類型是自然選擇的______;在使用農藥____,害蟲存在多種變異類型,有抗藥性強的個體,也有抗藥性弱的個體。(2)自然選擇是________的,自然選擇使________的變異類型保留下來:(3)圖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部分害蟲________________,從而被淘汰;BC段上升的原因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在生存斗爭中_______________。沒有抗藥性或抗藥性弱
不定向原材料定向前適應環境存活并大量繁殖變異在環境變化之前已經產生且是不定向的,環境只是起“選擇”作用。(1)基因庫:一個種群中
個體所含有的
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每個種群都有它獨特的
。全部全部基因庫種群的基因頻率(1)概念: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
基因數的比率。(2)計算公式等位a+AP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PAA+PAa____12X染色體上基因的基因頻率的計算Xb=
;XB=
(不涉及Y染色體,XB+Xb=1)。三.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親代基因型的頻率AA(30%)Aa(60%)aa(10%)配子的比率子一代基因型頻率子一代基因頻率子二代基因型頻率子二代基因頻率達到遺傳平衡
某種群的所有個體隨機交配,若沒有進行選擇,則后代的基因頻率
。后代的基因型頻率是否改變有以下兩種情況:如果沒有達到遺傳平衡,則后代的基因型頻率會
并達到遺傳平衡;如果已達到遺傳平衡,則后代的基因型頻率
。
用數學方法討論基因頻率的變化:假設上述昆蟲種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個體間都能自由交配并產生后代,沒有遷入和遷出,自然選擇對翅色這一相對性狀沒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產生突變,根據孟德爾的分離定律計算:親代基因型的頻率AA(30%)Aa(60%)aa(10%)配子的比率A(60%)a(40%)子一代基因型頻率AA(36%)Aa(48%)aa(16%)子一代基因頻率A(60%)a(40%)子二代基因型頻率AA(36%)Aa(48%)aa(16%)子二代基因頻率A(60%)a(40%)達到遺傳平衡
某種群的所有個體隨機交配,若沒有進行選擇,則后代的基因頻率
。后代的基因型頻率是否改變有以下兩種情況:如果沒有達到遺傳平衡,則后代的基因型頻率會
并達到遺傳平衡;如果已達到遺傳平衡,則后代的基因型頻率
。不變改變不會改變
用數學方法討論基因頻率的變化:假設上述昆蟲種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個體間都能自由交配并產生后代,沒有遷入和遷出,自然選擇對翅色這一相對性狀沒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產生突變,根據孟德爾的分離定律計算:
某種群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0.3、0.4、0.3(1)該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為________。(2)如果該種群滿足五個基本條件,即種群________、不發生________、不發生________、沒有遷入遷出,且種群中個體間隨機交配,則理論上該種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________;如果該種群的子一代再隨機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________(會、不會)發生改變。(3)假定該動物種群滿足上述四個基本條件,但不發生隨機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間進行交配,則理論上該種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樣只發生相同基因型之間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________(會、不會)發生改變。0.5足夠大突變自然選擇0.25不會會0.40.20.4C對某校學生進行色盲遺傳病調查研究后發現: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攜帶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該群體中色盲基因的頻率是
()A.4.4%B.5.1%C.6.8%D.10.2%基因突變基因重組
只有基因突變才能出現新基因,豐富基因庫,改變了基因頻率。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如果沒有可遺傳的變異,生物就不可能進化。可遺傳的變異是如何產生的,達爾文沒有做出正確的解釋,現代遺傳學研究表明
2.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1)基因突變產生的
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
,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基因型,從而使種群中出現大量的
,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2)由于突變和基因重組都是隨機的、
的,因此它們只是提供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
。等位基因基因重組可遺傳變異不定向方向
突變的頻率雖然很低,但一個種群往往由許多個體組成,而且每一個個體的每一個細胞內都有成千上萬個基因,所以在種群中每一代都會產生大量的突變。生物變異是否有利,取決于它們的生存環境,微小有利的變異不斷積累也能導致生物進化。
突變具有低頻性,突變大多數對生物體是不利的,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嗎?①在樹干變黑之前,
色的樺尺蠖具有保護色,
色個體的比例高,淺色基因是有利基因頻率高。在樹干變黑之后,黑色的樺尺蠖具有保護色,
色個體的比例高,黑色基因是有利基因,基因頻率高。環境的變化導致
定向改變。環境直接選擇的是樺尺蠖的
型,最終選擇的是
。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更易產生后代,相應的基因頻率會
,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很難產生后代,相應的基因頻率會
,因此,自然選擇使種群的
,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淺淺黑基因頻率表現基因不斷提高不斷下降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自然選擇對象:直接選擇的是生物的表現型,最終選擇的是生物的基因(型)自然選擇實質:使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生物進化的標志)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1)一種來自南美大陸的地雀來到這13個島嶼后,形成了13個種群,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會出現不同的
。由于不同的島嶼被海洋隔開,因此不同島嶼的地雀種群間存在著
,相互之間不能進行
。不同的島嶼之間環境有較大差別,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
改變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別。經過長期的進化,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的
有了明顯的差別,即使再相遇也不能交配產生可育后代了,即出現了
,它們形成了13個不同的地雀物種。由此可見,隔離是物種形成的
條件,其中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
。(2)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是:_______________、
和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突變和基因重組地理隔離基因交流基因頻率基因庫生殖隔離必要標志自然選擇突變和基因重組隔離(1)一種來自南美大陸的地雀來到這13個島嶼后,形成了13個種群,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會出現不同的
。由于不同的島嶼被海洋隔開,因此不同島嶼的地雀種群間存在著
,相互之間不能進行
。不同的島嶼之間環境有較大差別,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
改變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別。經過長期的進化,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的
有了明顯的差別,即使再相遇也不能交配產生可育后代了,即出現了
,它們形成了13個不同的地雀物種。由此可見,隔離是物種形成的
條件,其中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
。(2)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是:_______________、
和
。隔離是特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突變和基因重組地理隔離基因交流基因頻率基因庫生殖隔離必要標志自然選擇突變和基因重組隔離項目物種形成生物進化標志生殖隔離出現基因頻率改變變化后生物與原生物的關系新物種形成,出現生殖隔離,質變生物進化,基因頻率改變,量變二者聯系①只有不同種群的基因庫產生了明顯差異,出現生殖隔離才形成新物種;②進化不一定產生新物種,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共同進化類型包含類型實例__________之間種間互助一種蛾與蘭花種間斗爭捕食獵豹和斑馬寄生黏液瘤病毒和兔子競爭作物與雜草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生物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地球早期無氧環境→______生物→光合生物出現→空氣中有______→出現好氧生物不同物種厭氧氧氣1.共同進化 (1)概念:不同
之間、
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2)原因: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選擇和生物與
之間的相互影響。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物種生物與無機環境無機環境2.生物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2)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分析①從分子水平看:②從進化角度看: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變異與定向選擇在進化過程中共同作用的結果。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1)內容 ①
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
。 ②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③
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④
導致物種的形成,
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自然選擇達爾文進化論共同點現代生物進化理論a.進化局限于“個體”水平;b.自然選擇源于過度繁殖和生存斗爭;c.未就遺傳變異本質做出科學解釋以及自然選擇的作用機理a._____是進化的原材料;b.__________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解釋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a.進化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b.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____________的改變;c._________________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_____導致新物種的形成變異自然選擇多樣性適應性種群基因頻率突變和基因重組隔離________________隔離共同進化種群1.(人教版必修2P116“探究”拓展)自然選擇的實質是什么?自然選擇作用的直接對象、根本對象分別是什么?
提示自然選擇的實質是對控制某特定性狀的基因的選擇。自然選擇作用的直接對象是生物個體的變異性狀(表現型);根本對象是與生物個體變異性狀相對應的基因。2.(人教版必修2P114“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拓展)為什么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而不是個體?
提示因為在生物繁衍過程中,個體有新老交替,基因卻代代相傳,因此,研究生物的進化時僅僅研究個體是否與環境相適應是不夠的,還必須研究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3.(人教版必修2P121“拓展題”)如何判斷兩個種群是否屬于同一物種?物種形成的三個環節是什么?
提示
判斷兩個種群是否屬于同一物種的標準,就是看它們之間是否存在生殖隔離,若存在生殖隔離,則一定是兩個物種。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如圖表示某物種進化的基本過程,請思考(1)圖中X、Y、Z分別指什么?(2)與原種相比,圖中“新種”產生是否一定經歷過地理隔離?提示(1)圖中X、Y、Z分別表示的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2)一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考查科學思維能力1.(2018·經典高考,4)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群體中近親繁殖可提高純合體的比例B.有害突變不能成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C.某種生物產生新基因并穩定遺傳后,則形成了新物種D.若沒有其他因素影響,一個隨機交配小群體的基因頻率在各代保持不變解析群體中近親個體基因相似度高,近親繁殖會提高純合體的比例,A正確;基因突變中的有害和有利突變都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錯誤;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生殖隔離,C錯誤;基因頻率保持不變的一個前提是群體足夠大,一個隨機交配小群體的基因頻率在各代不一定保持不變,D錯誤。答案
A2.(2019·原創題)某山地的蝸牛被突然隆起的山丘分隔成兩個種群,若干年后,兩個種群發生了明顯的進化,而后山丘障礙消失,進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b1和c1間出現了地理隔離,二者之間也一定出現了生殖隔離B.c1和c2的過程中種群的基因頻率一定發生了改變C.d1和d2形態差別較大,所以二者之間一定出現了生殖隔離D.生物圈中物種的形成都必須經歷這種長期的地理隔離解析山丘的形成將蝸牛分成了兩個種群,b1和c1之間出現了地理隔離,但不一定形成生殖隔離,A錯誤;c1到c2的過程中種群發生了進化,進化的實質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B正確;生殖隔離出現的標準是兩種生物之間無法交配或交配后不能產生可育的后代,而形態差別大的生物之間不一定出現了生殖隔離,C錯誤;不經過地理隔離也可以形成新物種,如四倍體西瓜,D錯誤。答案
B(1)突變≠基因突變。“突變”不是基因突變的簡稱,而是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2)變異先于環境選擇。農田噴施農藥殺滅害蟲,在噴施農藥之前,害蟲中就存在抗農藥的突變個體,噴施農藥僅殺滅了不抗藥的個體,抗藥的個體存活下來。農藥不能使害蟲產生抗藥性變異,只是對具有抗藥性個體進行了選擇。(3)生物進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種,但是新物種的形成一定要經過生物進化。圍繞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考查進化與適應觀3.(2019·湖南株洲模擬)澳洲某小島上生活著兩種棕櫚科植物。研究認為在200萬年前,它們的共同祖先遷移到該島時,一部分生活在pH較高的石灰巖上,開花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較低的火山灰上,開花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經過長期演變,最終形成兩個不同的物種。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B.生物的性狀受到環境的影響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與環境相關D.現將兩種植物雜交,能產生可育后代解析題中的兩種棕櫚科植物的祖先遷到該島時存在地理隔離;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經過長期演變,形成生殖隔離,最終形成兩個不同的物種,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A正確;土壤酸堿度會改變棕櫚科植物的性狀,因此生物的性狀受到環境的影響,B正確;酸堿度不同導致花期不同,兩種棕櫚科植物不能相互授粉,經過長期演變,最終形成兩個不同的物種,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與環境相關,C正確;兩種植物存在生殖隔離,即使把它們種在相同環境中,也不會產生可育后代,D錯誤。答案
D4.(2018·河南洛陽第一次質量預測)下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的三種植物,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a、c、f沒有地理隔離,也不會產生生殖隔離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稱為種群基因庫C.f~j在一段時期內沒有產生新的基因,但該種群基因頻率有可能發生變化D.該生態系統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圍的無機環境之和稱為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解析
a、c、f生活在同一個區域內,沒有地理隔離,但它們屬于三種植物,所以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基因庫是一個種群中所有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而圖中a~j不是一個種群,B錯誤;f~j在一段時期內沒有產生新的基因,但也有可能因為自然選擇,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C正確;該生態系統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圍的無機環境之和稱為生態系統,D錯誤。答案
C判斷兩種生物是否為同一物種①“新物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與原物種之間已形成生殖隔離和物種必須是可育的。如三倍體無子西瓜、騾子均不可稱為“物種”,因為它們均是“不育”的,而四倍體西瓜相對于二倍體西瓜則是“新物種”,因為它與二倍體西瓜雜交產生的子代(三倍體西瓜)不育,意味著二者間已產生生殖隔離,故已成為新物種。②判斷方法若可以自然交配,并且后代為可育后代,那么就是同一物種;若不能進行自然交配,或者交配繁殖出的后代為不可育后代,就為不同物種。5.(2015·全國卷Ⅰ)假設某果蠅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相等,且對于A和a這對等位基因來說只有Aa一種基因型。回答下列問題: (1)若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則該果蠅種群中A基因頻率∶a基因頻率為________。理論上,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數量比為________,A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種群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2)若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的實驗結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且比例為2∶1,則對該結果最合理的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這一解釋,第一代再隨機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個體數量的比例應為________。答案(1)1∶1
1∶2∶1
0.5
(2)A基因純合致死1∶16.某種群產生了一個突變基因F,其基因頻率在種群中的變化如圖所示。以下推斷正確的是(
)A.該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因為環境改變使之產生了定向變異B.F基因決定的性狀在生存斗爭中占有優勢C.基因型為FF的幼體存活率一定高于雜合子D.該種群中F基因頻率發生了定向變化表明產生了新物種解析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A錯誤;據圖可知,F的基因頻率不斷增加,說明F基因控制的性狀更適應環境,B正確;根據題干及圖示信息不能判斷基因型為FF和Ff的幼體存活率的高低,C錯誤;新物種產生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錯誤。答案
B1.計算常染色體遺傳和伴性遺傳的基因頻率
用NAA、NXAY分別表示該基因型的個體數,用PAA、PXAY表示該基因型的頻率,用p、q表示A、a的基因頻率。 (1)常染色體遺傳方式2.利用遺傳平衡定律進行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計算 (1)已知A的基因頻率是A%,a的基因頻率是a%,則該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A%×A%,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a%×a%,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A%×a%×2。3.自交和自由交配對種群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的影響 (1)自交:基因型頻率發生變化,純合子比例逐漸增大,雜合子比例逐漸減小,但基因頻率不變。 (2)自由交配: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都不變。
注:男性人群中XbY的基因型頻率=整個人群中Xb的基因頻率。共同進化類型包含類型實例__________之間種間互助一種蛾與蘭花種間斗爭捕食獵豹和斑馬寄生黏液瘤病毒和兔子競爭作物與雜草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生物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地球早期無氧環境→______生物→光合生物出現→空氣中有______→出現好氧生物不同物種厭氧氧氣1.共同進化 (1)概念:不同
之間、
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2)原因: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選擇和生物與
之間的相互影響。考點二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物種生物與無機環境無機環境2.生物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各層次間的關系
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如圖的形式描述:(2)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分析①從分子水平看:②從進化角度看: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變異與定向選擇在進化過程中共同作用的結果。3.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 (1)中性學說: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
的逐漸積累,而不是
。 (2)生物進化理論不會停滯不前,而是在不斷發展。中性突變自然選擇1.深挖教材 (人教版必修2P124“思考與討論”拓展)(1)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病毒,還是細胞生物?其生活環境是陸地,還是海洋? (2)就植物和動物而言,誰最早登陸?為什么? (3)恐龍于何時絕滅的?物種絕滅對生物多樣性有何影響?
提示
(1)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厭氧的單細胞生物,它們生活在海洋中(病毒是專性寄生的,沒有寄主細胞,就沒有病毒)。 (2)最早登陸的生物是植物,否則動物登陸后就會餓死。 (3)恐龍是在中生代后期絕滅的。物種絕滅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復雜的。恐龍的絕滅有利于哺乳動物的繁盛。2.邊角拾遺 (人教版必修2P123“小字內容”)“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關于捕食者在進化中的作用,美國生態學家斯坦利(S.M.stanley)提出了“收割理論”: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的物種,這樣就會避免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占絕對優勢的局面,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對人類利用資源有什么啟示?
提示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可啟發人們對資源利用應做到“合理”,當某種資源過于繁盛時,應適當“收割”,這不僅有利于該資源自身發展,也必將有利于為“其他資源”騰出生存或發展空間,從而有助于人們獲得更豐富的資源。結合共同進化的實例,考查進化與適應觀1.(2014·廣東卷,3)某種蘭花有細長的花矩(如圖),花矩頂端貯存著花蜜,這種蘭花的傳粉需借助具有細長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過程中完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決定蘭花花矩變異的方向B.花矩變長是蘭花新種形成的必要條件C.口器與花矩的相互適應是共同進化的結果D.蛾的口器會因吸食花蜜而越變越長解析變異是不定向的,A錯誤;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是隔離,B錯誤;兩種生物之間的種間互助是共同進化的結果,C正確;蛾的口器變長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錯誤。答案C2.(2019·湖南懷化期中)下列有關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A.新物種的形成通常要經過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節B.自然選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人為因素和物種入侵都可能會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D.生活在神農架的野兔與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長期共同進化的結果解析新物種的形成通常要經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節,其中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A錯誤;自然選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正確;人為因素和物種入侵都可能會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確;生活在神農架的野兔與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長期共同進化的結果,D正確。答案
A圍繞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考查保護環境的責任感3.(2016·北京卷,3)豹的某個棲息地由于人類活動被分隔為F區和T區。20世紀90年代初,F區豹種群僅剩25只,且出現諸多疾病。為避免該豹種群消亡,由T區引入8只成年雌豹。經過十年,F區豹種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間F區的(
)A.豹種群遺傳(基因)多樣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別比例明顯改變C.物種豐(富)度出現大幅度下降D.豹種群的致病基因頻率不變解析B項強調的是后代性別比例,引入的T區豹會引起后代個體存活率產生差異,沒有跡象表明其子代不同性別生存狀況有差異,所以后代的性別比例并不會受影響,B錯誤;由于沒有生殖隔離,兩個區的豹仍屬于同一物種,所以并未影響物種豐富度,C錯誤;由于T區豹的引入增加了F區豹基因多樣性,所以致病基因的基因頻率一定發生了改變,D錯誤。答案A4.(2018·山東泰安期末)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統一性和生物進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不同種個體間無法交配,不能產生后代,被稱為生殖隔離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Module 10 Australia Unit 3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外研版九年級英語上冊
- 《搭配問題》(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B project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Unit 3 My School (Section A 2a~2f)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20 談創造性思維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同步教學設計(河北專版)
- 21古詩三首《出塞》《涼州詞》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 4.6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1
- 硝酸甘油護理查房
- 0 數學游戲-在教室里認一認(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2024秋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 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學設計3 新人教版
- 小班受傷了怎辦安全教育
- 2024年度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合同2篇
- 2024年設備改造更新管理制度(4篇)
- pmp-項目管理-培訓班課件
- 2×1000MW機組擴建工程E標段施工組織總設計
- 人際交往與人際溝通
- 2018年湖北宜昌中考滿分作文《別樣的長安情》
- 空調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DB11∕T 365-2016 鋼筋保護層厚度和鋼筋直徑檢測技術規程
-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23年修訂)全文1500字
- (新版)精益化管理知識應知應會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