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課《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1頁
第26課《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2頁
第26課《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3頁
第26課《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4頁
第26課《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千古第一女詞人才女賭博高手懟過蘇軾收藏家愛酒少女家暴男終結者李清照漁家傲宋李清照預習檢測李清照(1084-1155)號

代杰出女詞人(婉約派),章丘人(今屬山東濟南)。以詞著名,語言清麗雅潔,明白如話,人稱“易安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代表作:《一剪梅》《聲聲慢》《武陵春》《如夢令》易安居士宋預習檢測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

”或“

”,分兩段的最為常見。詞按篇幅長短可分為

三種。按風格來劃分,大致可分為

。《漁家傲》是片闋小令中調長調婉約派豪放派詞牌名初步感知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初步感知全詞翻譯情況試一試:用散文化的語言翻譯出“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水天相接,晨霧蒙蒙籠云濤。銀河轉動,江面無數的船只在舞動風帆。夢魂仿佛回天庭,聽見天帝在對我說話。他熱情而又有誠意的問我要到哪里去。我回報天帝路途還很漫長,現在已是黃昏卻還未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我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仙島。教師翻譯展示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豪放風格:意境雄渾,以積極向上的情感為基調婉約風格:語言清麗,情感婉轉纏綿探究:"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李清照本是凡人,天帝地位尊貴,為何向她“殷勤”發問呢?夢中所見,應是心中所求李清照,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家學淵源,父親開明,支持她寫詞作文。18歲,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婚姻生活雖然清貧,但兩人志趣相投,生活幸福。19歲,父親被列為元祐黨人,逐出京城,李清照被此事牽連,兩人面臨著婚姻危機,幾乎被迫離婚。20歲-43歲,在政治風波中伴隨著丈夫趙明誠輾轉各地,夫妻合力編著《金石錄》。44歲,金人大舉南侵,俘獲宋徽宗、欽宗父子北去,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朝廷崩潰。李清照攜帶金石書籍隨宋室只身南下。46歲,隨宋室四處輾轉,居無定所,漂泊無依,與丈夫趙明誠失散,丈夫趙明誠去世。本詞大致作于李清照南渡期間個人經歷漂泊無依孤身南下無人關懷世態炎涼現實天帝態度溫和真誠懇切夢境漂泊無依的李清照在南渡途中歷盡世態炎涼,沒人關心她的未來,沒人在意她的去留,現實中失落的她自然在夢境中期待遇到態度溫和、真誠懇切的人,遇到懇切詢問的天帝心中自然感動,也更愿意向天帝傾訴。自然引出下片作者為何嗟嘆?又為何覺得自己“謾有驚人句”?這體現了李清照此時怎樣的心境?聯系相關資料,談談你的看法。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三月,李清照44歲。金人大舉南侵,攻下北宋首都汴京。金人貴族于大肆搜刮掠奪后,立張邦昌為楚帝,驅擄徽、欽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史稱“靖康之變”。皇室都是如此境況,更有大批百姓流離失所。五月,康王趙構即位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后率眾南渡,幾經輾轉定都臨安,改元建炎,是為高宗,南宋開始。位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為高宗,南宋開始。時代背景作者為何嗟嘆?又為何覺得自己“謾有驚人句”?這體現了李清照此時怎樣的心境?聯系導學案資料一與上述材料,談談你的看法。1.南渡途中,不知歸處,所以嗟嘆2.正值戰亂,國難當頭詩詞文章無用前途迷茫、情緒郁悶請結合文本內容、身世際遇、時代背景探究這兩個話題(小組合作3min)

1.李清照心中的“三山”仙境,是怎樣的地方。2.李清照向往“三山”仙境,是選擇消極避世嗎?體現了她怎樣的生活態度。

李清照想要去往“三山”,是理想中沒有戰亂、沒有離散、沒有悲傷的仙境,與現實中的日暮途遠、孤苦無依截然相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三山的向往,正反映了她對現實的厭棄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1.李清照心中的“三山”仙境,是怎樣的地方。

并非消極避世生活態度:身處黑暗,依舊向往著象征光明前途的“三山”仙境,沒有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雖然迷茫,但從未自暴自棄,放棄理想和追求。2.李清照向往“三山”仙境,是選擇消極避世嗎?體現了她怎樣的生活態度。重讀詩歌,把握主旨詩歌主旨這首詞通過對()的描繪,抒發了詞人對現實的()表達了詞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