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緒論-課件_第1頁
中醫(yī)學緒論-課件_第2頁
中醫(yī)學緒論-課件_第3頁
中醫(yī)學緒論-課件_第4頁
中醫(yī)學緒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鍵性問題

1.了解什么是中醫(yī)學?中醫(yī)學的學科屬性?2.

了解中醫(yī)理論體系的發(fā)展簡史。3.

掌握中醫(y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緒論

Introduction

關鍵性問題緒論

Introduction1

一、中醫(yī)的基本概念和學科屬性

中醫(yī)學是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特點的醫(yī)學理論體系。 一、中醫(yī)的基本概念和學科屬性中醫(yī)學是以整體2

中醫(yī)學的學科屬性中醫(yī)學屬于自然科學范疇中醫(yī)學具有社會科學特性中醫(yī)學受到古代哲學的深刻影響中醫(yī)學是多學科交互滲透的產物中醫(yī)學的學科屬性中醫(yī)學屬于自然科學范疇3二、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一)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概念是包括理、法、方、藥在內的整體,是關于中醫(y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學知識體系。二、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一)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概念4主導思想:整體觀念哲學基礎和思維方法:陰陽、五行學說生理病理學基礎:臟腑經絡及精氣血津液診治特點:辨證論治主導思想:整體觀念5(一)春秋以前——中醫(yī)學理論的萌芽時期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殷商時期周代(一)春秋以前6(二)戰(zhàn)國、秦漢時期—中醫(yī)學理論體系初步形成形成的基礎和條件:醫(yī)藥知識的積累古代自然科學的滲透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二)戰(zhàn)國、秦漢時期7

1.

《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yī)學理論體系成書年代:戰(zhàn)國至秦漢。作者:并非一人一時之手筆。1.《黃帝內經》8《黃帝內經》十八卷《黃帝外經》三十七卷《扁鵲內經》九卷《扁鵲外經》十二卷《白氏內經》三十八卷《白氏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黃帝內經》十八卷9《黃帝內經》的基本內容·整體觀念·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學說·強調精神與社會因素《黃帝內經》的基本內容·整體觀念102.《難經》

成書于漢之前,秦越人(扁鵲)所著。又稱《黃帝八十一難經》。解釋了內經中的難點。補充了《內經》的不足,尤其在脈診(獨取寸口)與針灸(虛實補瀉)方面。2.《難經》113.《傷寒雜病論》名稱:張仲景,張機時代:東漢末年籍貫:河南南陽人。《傷寒論》《金匱要略》3.《傷寒雜病論》名稱:張仲景,張機12《傷寒論》:

以六經論傷寒,將外感熱病分為六種類型進行辨證論治。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傷寒論》:13《金匱要略》

以臟腑辨證論述雜病。提出三因致病說。《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原則。《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原則。144.《神農本草經》

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

名稱:《本草經》、《本經》。成書:東漢時期。作者:并非一人一時之手筆。4.《神農本草經》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15載藥:365種。分類:上、中、下三品分類。藥物學理論:君、臣、佐、使,四氣五味,七情合和。價值:奠定了中藥學理論基礎。載藥:365種。16《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標志中醫(yī)學理論體系基本確立。《黃帝內經》17(三)晉、隋、唐時期(豐富實踐時期)1.《針灸甲乙經》作者:皇甫謐。朝代:晉朝。

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三)晉、隋、唐時期(豐富實踐時期)1.《針灸甲乙經》182.《脈經》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作者:晉·王叔和內容:確立寸口脈法,歸納24種脈象,脈、證、治結合。2.《脈經》19

3.《諸病源候論》現存最早的病因證候學專著。作者:隋·巢元方。性質:詳細論述各種疾病的病因和癥狀表現的專著。如:疥瘡由疥蟲所致,寸白蟲(絳蟲)是吃不熟牛肉引起的。3.《諸病源候論》204.《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

作者:唐代·孫思邈(581?~682)性質:大型綜合性醫(yī)著。

《大醫(yī)精誠》

4.《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21(四)宋、金、元時期(爭鳴突破時期)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作者:宋·陳言(陳無擇)。繼張仲景提出三因致病之后,進一步闡述了三因致病說。(四)宋、金、元時期(爭鳴突破時期)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22(三)宋、金、元時期宋·王惟一

主持鑄造“針灸銅人”2具。編寫《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宋、金、元時期宋·王惟一23

金·劉完素金·張從正金·李杲元·朱震亨金元四大家金·劉完素金元四大家24金元四大家---劉完素劉完素、劉河間。著作:《素問玄機原病式》、《宣明論方》學術特點:火熱致病論,倡用寒涼藥。學派:寒涼派。金元四大家---劉完素劉完素、劉河間。25金元四大家---張從正稱呼:張從正、張子和。著作:《儒門事親》。學術特點:攻邪論,善用汗、吐、下三法。學派:攻下派金元四大家---張從正稱呼:張從正、張子和。26金元四大家---李杲稱呼:李杲、李東垣。著作:《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學術特點: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調補脾胃,升舉清陽。學派:補土派。金元四大家---李杲稱呼:李杲、李東垣。27金元四大家---朱震亨稱呼:朱震亨、朱丹溪。著作:《格致余論》、《局方發(fā)揮》。學術特點: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滋陰降火。學派:滋陰派。金元四大家---朱震亨28(五)明清時期(集大成時期)(五)明清時期(集大成時期)29

張介賓(張景岳)《景岳全書》

提出“陽非有余”“真陰不足”的見解,主張補養(yǎng)腎陽與腎陰。張介賓(張景岳)《景岳全書》30葉桂、葉天士著作:《溫熱論》溫病學派的開山人,創(chuàng)立了衛(wèi)、氣、營、血辨證施治方法。吳鞠通《溫病條辨》薛生白《溫熱病篇》王孟英《溫熱經緯》葉桂、葉天士31

《本草綱目》

著者:明·李時珍(1518-1593)歷時27年著成。達爾文:“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本草綱目》達爾文:“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32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藥學成果。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藥1892種,附方11000多首,附圖一千多幅。按自然屬性與生態(tài)條件分類,分為16綱,60類。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藥學成果。33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

被譯成日、朝、拉丁、德、英、法、俄諸種文字,流行全世界。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34(五)近代和現代中西醫(yī)匯通派

清末民初唐容川朱沛文惲鐵樵張錫純(五)近代和現代中西醫(yī)匯通派

唐容川35三、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三、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36(一)整體觀念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人體的各個部分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的溝通,將人體各臟腑、孔竅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組織緊密地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整體觀念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37人體的整體性可分為三個層次:?⑴生理的整體性:五臟一體觀形神一體觀⑵病理的整體性:病臟及他臟病臟及系統⑶診治的整體性:揣外知內上病下取人體的整體性可分為三個層次:?38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認識疾病

不局限在一個局部充分考慮整體的相互關系

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39認識疾病

咽炎胃炎胃潰瘍出血嘔吐

認識疾病40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

診斷疾病

以局部診查整體狀態(tài),以整體推斷局部。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41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治療疾病整體與局部相結合

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42治療疾病

咽炎胃炎胃潰瘍出血嘔吐肝炎

治療疾病432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天人相應”

晝夜對人體的影響季節(jié)對人體的影響地域對人體的影響

2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443人和社會環(huán)境的的統一性

生活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家庭3人和社會環(huán)境的的統一性45(二)辨證論治1證的概念證----又稱證型。是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變部位、原因和性質,以及正邪斗爭的情況等。

證反映了疾病的本質。(二)辨證論治1證的概念46證包括:①疾病的原因(如風寒、風熱、瘀血、痰飲等)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臟、某腑、某條經絡等)③疾病的性質(如寒、熱等)④邪正關系(如虛、實等)

證包括:472證候與疾病、癥狀的關系

病----疾病的名稱,如感冒病、水腫病、頭痛病、咳嗽病。

癥----癥狀,是具體的疾病表現。如頭痛、惡寒、咳嗽、胸痛。2證候與疾病、癥狀的關系48

3辨證論治的含義辨證:將四診所收集的資料,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和邪正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證。

論治: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3辨證論治的含義49

辨證----論治的前提、依據。論治----辨證的目的,辨證的檢驗。

50咳嗽病---可分為:

風寒犯肺證痰濕阻肺證痰熱壅肺證風熱犯肺證痰瘀阻肺證燥邪犯肺證

肺陰虛證肺氣虛證肺陽虛證肺脾氣虛證肺脾腎氣虛證

4辨證與辨病的關系咳嗽病---可分為:4辨證與辨病的關系515病治異同同病異治異病同治5病治異同52同病異治:

在同一種疾病當中,由于疾病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病理變化不同,既證不相同,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采取不同的治法。

同病異證同病異治:53

外感風寒證--風寒感冒

----疏風散寒----麻黃湯感冒外感風熱證--風熱感冒

----疏風清熱----銀翹散

外感暑濕證--暑濕感冒

----清暑化濕----藿香正氣散外感風寒證--風寒感冒54異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現了相同的或相近似的病理變化,既出現了相同的或相近似的證,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采取相同的治法。異病同證

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異病同治55久瀉、脫肛胃下垂中氣下陷證子宮下垂

---升提中氣---補中益氣湯久瀉、脫肛56病、證、癥三者的區(qū)別與聯系

1.病與證,雖然都是對疾病本質的認識,但病的重點是全過程,而證的重點在現階段。癥狀和體征是病和證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證候都由癥狀和體征構成。病、證、癥三者的區(qū)別與聯系1.病與證,雖然都是對疾病572、有內在聯系的癥狀和體征組合在一起即構成證候,反映疾病某一階段或某一類型的病變本質;各階段或類型的證候貫串并疊合起來,便是疾病的全過程。2、有內在聯系的癥狀和體征組合在一起即構成證候,反映疾583、一種疾病由不同的證候組成,而同一證候又可見于不同的疾病過程中。3、一種疾病由不同的證候組成,而同一證候又可見于不同59中醫(y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統一性證是說明整體處于什么狀態(tài)中醫(y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證是60四、中醫(yī)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中醫(yī)對正常人體的認識中醫(yī)對疾病的認識中醫(yī)養(yǎng)生診療疾病的原則中醫(yī)基礎理論四、中醫(yī)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中醫(yī)基礎理論61緒論復習內容1.中醫(yī)理論體系形成時期的重要典籍和人物。2.掌握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3掌握證、辨證論治的含義。緒論復習內容62關鍵性問題

1.了解什么是中醫(yī)學?中醫(yī)學的學科屬性?2.

了解中醫(yī)理論體系的發(fā)展簡史。3.

掌握中醫(y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緒論

Introduction

關鍵性問題緒論

Introduction63

一、中醫(yī)的基本概念和學科屬性

中醫(yī)學是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特點的醫(yī)學理論體系。 一、中醫(yī)的基本概念和學科屬性中醫(yī)學是以整體64

中醫(yī)學的學科屬性中醫(yī)學屬于自然科學范疇中醫(yī)學具有社會科學特性中醫(yī)學受到古代哲學的深刻影響中醫(yī)學是多學科交互滲透的產物中醫(yī)學的學科屬性中醫(yī)學屬于自然科學范疇65二、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一)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概念是包括理、法、方、藥在內的整體,是關于中醫(y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學知識體系。二、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一)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概念66主導思想:整體觀念哲學基礎和思維方法:陰陽、五行學說生理病理學基礎:臟腑經絡及精氣血津液診治特點:辨證論治主導思想:整體觀念67(一)春秋以前——中醫(yī)學理論的萌芽時期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殷商時期周代(一)春秋以前68(二)戰(zhàn)國、秦漢時期—中醫(yī)學理論體系初步形成形成的基礎和條件:醫(yī)藥知識的積累古代自然科學的滲透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二)戰(zhàn)國、秦漢時期69

1.

《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yī)學理論體系成書年代:戰(zhàn)國至秦漢。作者:并非一人一時之手筆。1.《黃帝內經》70《黃帝內經》十八卷《黃帝外經》三十七卷《扁鵲內經》九卷《扁鵲外經》十二卷《白氏內經》三十八卷《白氏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黃帝內經》十八卷71《黃帝內經》的基本內容·整體觀念·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學說·強調精神與社會因素《黃帝內經》的基本內容·整體觀念722.《難經》

成書于漢之前,秦越人(扁鵲)所著。又稱《黃帝八十一難經》。解釋了內經中的難點。補充了《內經》的不足,尤其在脈診(獨取寸口)與針灸(虛實補瀉)方面。2.《難經》733.《傷寒雜病論》名稱:張仲景,張機時代:東漢末年籍貫:河南南陽人。《傷寒論》《金匱要略》3.《傷寒雜病論》名稱:張仲景,張機74《傷寒論》:

以六經論傷寒,將外感熱病分為六種類型進行辨證論治。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傷寒論》:75《金匱要略》

以臟腑辨證論述雜病。提出三因致病說。《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原則。《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原則。764.《神農本草經》

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

名稱:《本草經》、《本經》。成書:東漢時期。作者:并非一人一時之手筆。4.《神農本草經》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77載藥:365種。分類:上、中、下三品分類。藥物學理論:君、臣、佐、使,四氣五味,七情合和。價值:奠定了中藥學理論基礎。載藥:365種。78《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標志中醫(yī)學理論體系基本確立。《黃帝內經》79(三)晉、隋、唐時期(豐富實踐時期)1.《針灸甲乙經》作者:皇甫謐。朝代:晉朝。

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三)晉、隋、唐時期(豐富實踐時期)1.《針灸甲乙經》802.《脈經》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作者:晉·王叔和內容:確立寸口脈法,歸納24種脈象,脈、證、治結合。2.《脈經》81

3.《諸病源候論》現存最早的病因證候學專著。作者:隋·巢元方。性質:詳細論述各種疾病的病因和癥狀表現的專著。如:疥瘡由疥蟲所致,寸白蟲(絳蟲)是吃不熟牛肉引起的。3.《諸病源候論》824.《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

作者:唐代·孫思邈(581?~682)性質:大型綜合性醫(yī)著。

《大醫(yī)精誠》

4.《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83(四)宋、金、元時期(爭鳴突破時期)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作者:宋·陳言(陳無擇)。繼張仲景提出三因致病之后,進一步闡述了三因致病說。(四)宋、金、元時期(爭鳴突破時期)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84(三)宋、金、元時期宋·王惟一

主持鑄造“針灸銅人”2具。編寫《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宋、金、元時期宋·王惟一85

金·劉完素金·張從正金·李杲元·朱震亨金元四大家金·劉完素金元四大家86金元四大家---劉完素劉完素、劉河間。著作:《素問玄機原病式》、《宣明論方》學術特點:火熱致病論,倡用寒涼藥。學派:寒涼派。金元四大家---劉完素劉完素、劉河間。87金元四大家---張從正稱呼:張從正、張子和。著作:《儒門事親》。學術特點:攻邪論,善用汗、吐、下三法。學派:攻下派金元四大家---張從正稱呼:張從正、張子和。88金元四大家---李杲稱呼:李杲、李東垣。著作:《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學術特點: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調補脾胃,升舉清陽。學派:補土派。金元四大家---李杲稱呼:李杲、李東垣。89金元四大家---朱震亨稱呼:朱震亨、朱丹溪。著作:《格致余論》、《局方發(fā)揮》。學術特點: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滋陰降火。學派:滋陰派。金元四大家---朱震亨90(五)明清時期(集大成時期)(五)明清時期(集大成時期)91

張介賓(張景岳)《景岳全書》

提出“陽非有余”“真陰不足”的見解,主張補養(yǎng)腎陽與腎陰。張介賓(張景岳)《景岳全書》92葉桂、葉天士著作:《溫熱論》溫病學派的開山人,創(chuàng)立了衛(wèi)、氣、營、血辨證施治方法。吳鞠通《溫病條辨》薛生白《溫熱病篇》王孟英《溫熱經緯》葉桂、葉天士93

《本草綱目》

著者:明·李時珍(1518-1593)歷時27年著成。達爾文:“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本草綱目》達爾文:“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94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藥學成果。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藥1892種,附方11000多首,附圖一千多幅。按自然屬性與生態(tài)條件分類,分為16綱,60類。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藥學成果。95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

被譯成日、朝、拉丁、德、英、法、俄諸種文字,流行全世界。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96(五)近代和現代中西醫(yī)匯通派

清末民初唐容川朱沛文惲鐵樵張錫純(五)近代和現代中西醫(yī)匯通派

唐容川97三、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三、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98(一)整體觀念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人體的各個部分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的溝通,將人體各臟腑、孔竅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組織緊密地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整體觀念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99人體的整體性可分為三個層次:?⑴生理的整體性:五臟一體觀形神一體觀⑵病理的整體性:病臟及他臟病臟及系統⑶診治的整體性:揣外知內上病下取人體的整體性可分為三個層次:?100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認識疾病

不局限在一個局部充分考慮整體的相互關系

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101認識疾病

咽炎胃炎胃潰瘍出血嘔吐

認識疾病102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

診斷疾病

以局部診查整體狀態(tài),以整體推斷局部。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103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治療疾病整體與局部相結合

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104治療疾病

咽炎胃炎胃潰瘍出血嘔吐肝炎

治療疾病1052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天人相應”

晝夜對人體的影響季節(jié)對人體的影響地域對人體的影響

2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1063人和社會環(huán)境的的統一性

生活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家庭3人和社會環(huán)境的的統一性107(二)辨證論治1證的概念證----又稱證型。是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變部位、原因和性質,以及正邪斗爭的情況等。

證反映了疾病的本質。(二)辨證論治1證的概念108證包括:①疾病的原因(如風寒、風熱、瘀血、痰飲等)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臟、某腑、某條經絡等)③疾病的性質(如寒、熱等)④邪正關系(如虛、實等)

證包括:1092證候與疾病、癥狀的關系

病----疾病的名稱,如感冒病、水腫病、頭痛病、咳嗽病。

癥----癥狀,是具體的疾病表現。如頭痛、惡寒、咳嗽、胸痛。2證候與疾病、癥狀的關系110

3辨證論治的含義辨證:將四診所收集的資料,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和邪正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證。

論治: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3辨證論治的含義111

辨證----論治的前提、依據。論治----辨證的目的,辨證的檢驗。

112咳嗽病---可分為:

風寒犯肺證痰濕阻肺證痰熱壅肺證風熱犯肺證痰瘀阻肺證燥邪犯肺證

肺陰虛證肺氣虛證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