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U綜合癥的相關因素及護理ICU綜合癥指病人因為在ICU監護過程中沒有家屬陪護,加上病情危重,有的病人因氣管插管不能語言交流而出現的以精神障礙為主,兼具其他表現的一組綜合癥。患者臨床表現主要是以精神障礙為主。近年來,隨著ICU病房的普及,ICU綜合癥越來越明顯的反應到臨床醫療、護理工作中來,由于新監護室的使用,醫療設備更先進的同時,也更封閉。ICU綜合癥的發生明顯增加,給醫護人員的工作帶來不少的困擾,而從事監護室護理工作的護士,80%是80后的年輕護士,為了認識ICU綜合癥產生的原因、臨床表現,實施相應、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和減少其發生,保證患者順利康復。1、ICU綜合癥概念ICU綜合癥是指在ICU監護過程中出現的以精神障礙為主,兼有其他表現的一組臨床綜合癥。也稱之為ICU精神障礙,ICU譫妄等。首先由Mckegney于1966年提出,后日本學者黑澤于1982年對其作出如下定義:入住ICU后,經2-3d的意識清醒期(這時可出現失眠)后,出現以譫妄為主的癥狀,后者持續3-4d或直至轉出ICU;癥狀消失后不留后遺癥。后又修訂為:ICU綜合癥是“在綜合治療時因患者、治療、環境等諸多因素造成的精神癥狀”,其前驅癥狀是失眠,癥狀是譫妄與焦慮。近年來,大部分學者認為,ICU綜合癥主要以譫妄狀態為本質特點的精神病性癥候群。2、ICU綜合癥的發生率ICU綜合癥的發病率較高,報道不一。有道說:非機械通氣患者發生率為20%%~50%,而機械通氣患者的發生率高達60%~80%。一般以心臟手術術后為多見,Eisendrath認為約有10%~20%會出現此癥,且除非強調預防措施,否則在監護室停留時間越長,發病率越高;他還發現此癥罕見于16歲下兒童。!3、ICU綜合癥產生的原因ICU綜合癥是在ICU環境應激以及可以改變腦功能的因素等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出現的臨床綜合癥,其病因較為復雜。年齡、環境、藥物、原發病等因素與ICU綜合征的發生密切相關;合并糖尿病、突發事故、睡眠功能紊亂的患者入ICU后其ICU綜合征發生率也明顯增高;其他因素如缺乏語言交流、圍手術期低氧、低血壓、離子紊亂等均可增加此癥發生。1)個體因素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疾病情況等均是影響ICU綜合癥發生的因素。本癥男性發生率明顯高于女性,尤其是性格內向的男性更易發生,老年患者在ICU監護中更易發生。(1)疾病本身的因素:任何引起腦功能改變的因素均可導致譫妄的發生,冠心病患者可同時合并腦血管硬化和頸動脈狹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中(或后)易造成腦梗塞;心臟手術時因心輸出量減少,腦供血受影響等均參與了ICU綜合癥的發病過程,手術時間越長,越復雜,也越易發生。也與血清點解質紊亂有關,發生譫妄時約80%的患者出現血清電解質異常。術后持續低氧血癥、低血壓、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營養不良也可誘發本癥。(2)對疾病認識不足:患者不良心理反應的嚴重程度與病情輕重并不一定成正相關,而主要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有關。大部分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患者,由于對突發的病情缺乏心理準備,認為自己病情嚴重會危及生命,產生明顯的恐懼感和威脅感。(3)老年患者(尤其是行冠狀動脈搭橋的患者)生理機能減退,尤其是腎上腺皮質機能低下,使患者承受手術打擊的應激反應能力下降,可能出現腦細胞能量代謝障礙,高血糖對神經細胞有直接損害作用,而精神障礙也可以引起高血糖癥。(4)激素分泌:美國學者Shilo等發現,ICU睡眠形態紊亂的患者,體內退黑素的分泌顯著降低,故認為該綜合癥與人體內褪黑素的分泌有關,進一步實驗表明,給與患者褪黑素可明顯改善其睡眠質量,減少ICU綜合癥的發生。2)環境因素(1)視、聽覺紊亂:ICU醫護人員工作繁忙,病室嘈雜,患者終日看到的是密集的監護與治療設備,監護光信號,晝夜不滅的燈光及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特別是目擊了同室患者的死亡,更易產生很強的精神心理壓力,這些緊張的氛圍造成了患者的視覺超負荷。環境保護條例推薦,醫院夜間噪音低35分貝才能使人入睡,ICU白天噪音水平不得超過45分貝,而ICU內的噪音通常在45~87.5分貝。Kahn等認為,噪音主要來自談話,監護報警,呼吸機等,這3類噪音聲分別占噪音總量的26%、20%、8%。噪音超過60分貝就會導致病人煩躁不安,刺激病人的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壓力感和焦慮感加重,疼痛感加劇,使病人感到抑郁、頭痛、幻覺、入睡困難、晝夜睡眠節律倒轉。實驗證明,睡眠被剝奪2~5天后,會出現焦慮、多疑、定向力障礙,錯覺、譫妄等精神癥狀。(2)限制探視:監護病房需控制感染,因而謝絕探視,患者與親友隔離,易產生分離性焦慮。無親人陪護,病人倍感孤獨,病人離開自己的親人有與世隔絕感且隨時為自己的生死而擔憂,以至于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3)信息缺如:監護室患者缺少外界信息,病室氣氛嚴肅,醫護人員忙于各種救護處置,無暇與患者充分交流,使患者得不到及時的信息;另外,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原因不能與醫護人員交流,如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行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均可因信息缺如而產生孤獨,恐懼,憂郁,厭世等消極情緒反應。(4)限制活動:為了防止導管和引流管移動或意外拔除,通常固定患者的雙手;因為病情及治療、護理的需要,患者常被迫臥位(半臥位或平臥位),若沒有向患者解釋清楚,病人會感到不適,無安全感。3)藥物因素在ICU中使用的藥物常可產生明顯的精神毒性作用如麻醉藥(丙泊酚、利多卡因);鎮痛藥(枸櫞酸芬太尼、鹽酸哌替啶、嗎啡);抗菌藥物[青霉素、頭孢菌素、大環內酯類(紅霉素)、喹諾酮類(環丙沙星)、咪唑類(甲硝唑)、碳青霉烯類(亞胺培南)]、抗膽堿能藥(阿托品)、抗高血壓藥(硝普鈉、肼苯噠嗪、地爾硫卓等)、抗心律失常藥(利多卡因、阿托品),使用利多卡因治療時,當靜脈滴注速度達到4mg/min時,大部分患者可出現譫妄等精神癥狀。H2受體阻滯劑(西米替丁,法莫替丁)、阿片類藥物、茶堿類、皮質類固醇類,也可以引起精神癥狀。抗霉菌藥物如大扶康和更西洛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精神系統的副作用,尤其是在合用了腎上腺皮質激素后,會使神經精神系統方面的副作用的發生率增加。4ICU綜合癥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程度輕重不一,主要以精神障礙為主,兼有其他伴隨癥狀。具體有以下癥狀:1)譫妄:最為常見,患者表現為煩躁不安,言語錯亂,幻聽或幻視,感覺人在空中漂浮。2)思維紊亂: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為聯想過程障礙,如思維破裂等;另一種形式是妄想等。可通過語言和行為表現出來。3)情感障礙、意識混亂、定向力障礙、判斷力障礙:除少數表現為情感高漲和欣快外,多數表現為情感抑郁,嚴重者可表現為恐懼,焦慮和罪惡感,并有自殺的念頭和行為等。4)行為動作異常:行為動作表現多種多樣,如亂喊亂叫,撕衣毀物,打人罵人等。5)智能障:老年患者在ICU監護中(或后)發生的癡呆,屬智能障礙范疇,也是本征的表現之一。6)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困難,答非所問等。7)疲倦、嗜睡、意氣消沉、害怕、被害念頭、敵意。8)其他癥狀如失眠、頭痛、便秘或腹瀉、皮膚異樣感等。5、ICU綜合癥的預防與護理1)嚴密觀察病情:早期評估精神障礙發生的危險因素,積極探查可能引起精神障礙的各種因素,盡可能發現先兆,力爭早期治療、護理干預。預防腦血管并發癥、掌握呼吸機的應用指征、控制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補充營養。2)改善環境:保持室內清潔、整齊、舒適、安靜、燈光可使用柔和光線,不要直接對著患者的眼睛,妥善安排治療操作時間,盡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患者之間用屏風或窗簾隔開,處置和搶救時也不要忽視ICU中的其他患者,減輕患者的應激;房間應設有窗戶和鐘表并置于患者視野范圍,以保持時間概念,改善患者的感覺缺失;醫務人員盡量避免在患者床邊討論病情、大聲喧嘩,呼吸機、監護儀等儀器設備發出的聲音調至合適大小。3)提高操作技能:熟練掌握儀器的性能、操作規程、注意事項,并能對有關數據、圖像、檢驗結果做出正確分析與處理,對患者說明使用儀器必要性和安全性,以防患者不安。當監護儀報警時,要沉著鎮定,反應迅速,避免造成緊張氣氛。4)做好入室前的訪視:患者與醫務人員建立強有力的信任關系,可以明顯降低術后并發癥。護士在術前應訪視患者,介紹入ICU的環境,必要時讓患者接觸病房,介紹各種監護儀器、導管及插管的作用及重要性,使患者事先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避免緊張、焦慮、恐懼心理的發生,Granberg認為,護理人員在幫助患者防治ICU綜合征中起關鍵作用,術前讓患者熟悉一下有關的護理人員,使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依賴是很有意義的。對老年、性格內向、既往病史中有過腦外傷、精神失常等患者,更要做好此項工作;對緊急進入ICU患者,要爭取時間進行心理護理,要講解重癥監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減輕心理負擔。5)加強入住后交流(1)加強護患溝通:語言交流是護理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提高護士語言交流的技巧,根據不同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由于每位患者的社會地位、文化層次及宗教信仰不同,對疾病的態度及對治療中的文化需求也不同,盡可能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滿意的環境,做好解釋,按醫療護理常規進行治療和護理。要鼓勵患者及時告訴醫護人員他感覺到的奇怪現象,如幻覺,可讓患者感到更輕松。這個過程能夠減少患者的焦慮和憂郁的發生。(2)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對進入ICU患者,護士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有關的醫學知識,幫助患者客觀的看待自己的病情,使其懂得進入ICU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治療、護理,身邊的各種儀器是為了幫助監測心率、血壓、呼吸、體溫等變化,使患者在對ICU的了解中自然地減輕心理壓力,對自己的病情有正確認識。(.3)加強非語言溝通:心理學家指出信息交流=7%言語+38%語調+55%面部表情。ICU部分患者因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原因失去語言表達能力,護士要掌握一些非語言溝通技巧,通過手勢語言、書面、口形與病人溝通。以掌握其生理及心理動態,增強患者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促進腦功能的恢復。(4)鼓勵家屬參與心理護理:可定時允許家屬探視,降低患者及家屬的焦慮程度,增加患者的信息,減輕患者的孤獨感和對遺棄和分離的恐懼。探視前與家屬溝通好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家屬不僅僅是單獨的探視者,而逐漸成為醫護人員的合作伙伴,因此,根據治療護理的具體情況,適度地開放ICU探視,讓家屬、親友多親近患者,給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6)舒適護理(1)及時有效地鎮痛:據報道,54%術后患者的疼痛比護士想象的嚴重的多,92%的病人迫切需要術后鎮痛。Mortimer等研究顯示,護士通報給患者的安全而有效的疼痛處理信息將增加治療的順應性,幫助患者使其感到疼痛得到控制,改進了臨床效果,減少了焦慮,增加了滿意度。(2)保持體位的舒適:給予合適的臥位,適當的墊襯,必要的翻身按摩并肢體活動,減少病人的不適、煩躁。(3)盡量減少約束帶的使用:對危重患者限制活動的措施被稱為“保護措施”,但在實際使用中存在不自覺的傷害。其結果使病人產生明顯的心理反應,如激動、逆反、喪失尊嚴、恐懼及其他相關的復雜變化。對于精神狀態異常的患者禁忌使用約束性治療,可酌情使用藥物治療。(4)保證患者的睡眠:盡量維持患者的正常生物鐘,加強治療的計劃性,減少侵襲性操作或集中操作,使病人至少有70—90分鐘的持續睡眠時間,讓患者保持正常的睡眠節律,在操作過程中動作要敏捷、輕柔,并做好解釋工作。7)避免暴露隱私:盡量減少ICU患者全身裸露的次數和時間,在為患者擦浴、導尿、灌腸等處置及患者大小便時,隨時給予遮擋,使病人感到被尊重,防止不安、抑郁的產生。8)暗示治療指用語言使病人不經邏輯判斷直接接受灌注給他的觀念,從而消除其癥狀。通過積極的語言強化病人治療的信心、減輕疼痛。積極的暗示性語言和鼓勵性語言可以提高病人大腦皮層的興奮度和整個機體的正性反應,使病人在提示和鼓勵下精神振作、充滿信心,有利于康復。9)音樂療法: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悠揚適宜的旋律可使人放松、產生其他交流所達不到的效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演出經紀人資格證應試技巧與建議:試題及答案
- 飲食營養與生理健康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房地產稅法實務考核試題及答案
- 營養師資格考試的規律分析試題與答案
- 演出經紀人資格證考試動態與試題及答案
- 演出經紀人資格考試難點突破:試題及答案
- 2024營養師資格證考試內容及試題
- 實戰演出經紀人考試試題及答案
- 演出經紀人考試考點總結:試題及答案
- 備戰2024年營養師試題及答案
- 2024年中考物理作圖題專練:杠桿作圖 強化訓練題(含解析)
- 2024年全國英語競賽《B類英語專業》初賽試題真題及答案
- 二年級體育下冊 小足球:腳內側傳球教學實錄
- 2025年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有答案
- 2025年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完整
- 穴位埋線治療
- 2025年中考英語閱讀訓練:熱點-電影《哪吒》(含答案)
- 課件:DeepSeek爆火現象中的思政課知識及考點分析
- 2025年中考英語時文閱讀 6篇有關電影哪吒2和 DeepSeek的英語閱讀(含答案)
- 客戶溝通技巧與客戶投訴處理培訓課件
- 老年口腔衰弱評估和干預的研究進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