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行業分析與展望:壽險筑底反彈重塑韌性產險延續高景氣度_第1頁
保險行業分析與展望:壽險筑底反彈重塑韌性產險延續高景氣度_第2頁
保險行業分析與展望:壽險筑底反彈重塑韌性產險延續高景氣度_第3頁
保險行業分析與展望:壽險筑底反彈重塑韌性產險延續高景氣度_第4頁
保險行業分析與展望:壽險筑底反彈重塑韌性產險延續高景氣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保險行業分析與展望:壽險筑底反彈重塑韌性,產險延續高景氣度1、保險板塊行情復盤受疫情反復沖擊、權益市場波動影響,2022年保險資負兩端承受下行壓力。主要上市險企壽險“開門紅”較2021年相比有所延后,國內疫情多點爆發抑制保險需求釋放及代理人展業,疊加投資端業績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拖累保險板塊整體走勢,貝塔系數持續低位震蕩。個股表現頹勢,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其中人保、國壽表現相對較好。1.1、貝塔指數低位震蕩,保險板塊承壓下行2022年受疫情多點復發、俄烏地緣沖突等因素的影響,權益市場大幅波動。截至6月30日,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以及深證成指分別較年初變動-6.43%、-8.80%、-12.24%和-12.81%。多重沖擊下1-4月市場震蕩下行,5-6月迎來一波上漲行情,累計漲跌幅大概回升至3月水平。由于保險板塊與權益市場具有高相關性,與市場“同漲同跌”

現象明顯。數據顯示,從2022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滬深300指數年初累計漲跌幅由-6.43%下跌至-18.99%,下跌幅度達12.56pct,保險指數年初累計漲跌幅從7.88%下跌24.83pct至-16.95%,跑輸滬深300指數12.27pct;4月中旬到5月中旬滬深300指數年初累計漲跌幅由-14.82%下跌至-19.55%,下跌幅度達4.72pct,保險指數年初累計漲跌幅從-6.85%下跌至-16.48,下跌幅度達到9.63pct,跑輸滬深300指數4.91pct;6月當月滬深300指數年初累計漲跌幅上漲8.17pct達到-8.80%,保險指數年初累計漲跌幅則上漲6.72pct達到-8.47%,跑輸滬深300指數1.45pct。原因在于:1)險企的新業務價值中利差占比較高,業績依賴投資端表現;2)近年來險資配置中“股+基”占比的提升一定程度增加了保險板塊對權益市場的敏感性。Q1各大險企投資收益呈現不同程度下滑,資產端承壓下行。Q2多家上市險企緊抓市場反彈機遇,實現投資收益率一定程度拉升,但投資收益率均較上年同期下滑1-3pct。受此影響,2022H1保險板塊整體呈下行趨勢,貝塔指數位于1.15-1.22區間低位震蕩,2021年同期由年初的1.4下行至1.17。1.2、長期利率影響資負兩端,疊加權益市場催化行情2022年1-6月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企穩,但仍在小幅度振蕩波動,目前已震蕩下跌至2.61%水平。長期利率波動會影響險企的資負兩端,并疊加權益市場表現催化行情,同時保險指數的變動會放大長期利率的變動對其本身的影響。具體來說:1)當利率下行周期疊加弱市場的作用,會助跌保險指數。如2022年年初至1月下旬,10年期國債收益率-11BP,滬深300指數-7.20%,保險股-2.92%;3月初至中旬,10年期國債收益率-7BP,滬深300指數-8.28%,保險股-10.05%;2)當利率處于低位并拐點向上時,將有助于保險股的估值修復,實現超額收益。如2022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回升約+14BP,保險股年初累計上漲+10.8%;6月,10年期國債收益率+8BP達到2.83%,滬深300指數+9.84%,保險股+7.92%。1.3、個股走勢整體下跌,人保、國壽表現相對較好2022年1-6月保險個股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并于5月中下旬觸底反彈。截至6月30日,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年初累計漲跌幅分別為+7.20%、+2.54%、-8.45%、-13.68%和-17.57%。相較而言,人保受益于產險景氣度回升,壽險在長險躉交助力下增速行業領先,業績表現突出,股價表現相對較好,上漲幅度最大,達到7.20%;國壽具有較強韌性,上半年業績逐步改善,純壽險標的對權益市場及利率變化彈性較大,股價從5月末的24.2元觸底反彈至6月末的31.08元,漲幅達28.43%。1.4、公募基金持倉:保險板塊配置處于歷史低位,平安仍是重倉首選我們以申萬一級行業和二級行業為分類標準,以全部公募基金為統計口徑,基于同花順

iFinD數據分析公募基金在2022Q2的資產配置和重倉持股情況??梢钥吹奖kU板塊持股市值上升,但配置比例略有下降的態勢。2022Q2保險板塊持股市值280.36億元,同比變動+5.12pct,板塊配置比例0.79%,較Q1變化-0.04pct。從非銀金融行業內部配置來看,保險板塊2022Q2占比18.44%,較Q1變化-0.67pct,保險板塊自2019Q4以來一直處于低配。在2022Q2公募基金重倉個股中,中國平安(601318.SH)仍是保險板塊重倉的首選,并且股票較上季度有所增持,Q2增持股票660.43萬股,持股總市值186.60億元,環比-2.07%,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資市值比為4.71%,較Q1變化-0.37pct。此外,重倉排名第二、三的中國太保(601601.SH)和中國人壽(601628.SH)第二季度持倉數量分別變動0.41億股、0.075億股,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資市值比分別為6.55%和5.95%,較Q1分別變動-0.30pct、-1.84pct。2022Q2保險板塊的港股個股配置有所提升,持倉前三名的友邦保險(1299.HK)、中國平安(2318.HK)、中國財險(2328.HK)較Q1分別出現0.007億股、-0.010億股和0.306億股的增持。2、受權益市場波動影響,投資收益下滑顯著拖累凈利潤2.1、歸母凈利潤普遍大幅下滑,人保、平安逆勢正增長2022H1,A股五家上市險企總資產為20.66萬億元,同比+9.87%;凈資產合計2.24萬億元,同比+5.55%。受權益市場波動、壽險深度轉型及疫情持續蔓延等因素影響,上市險企投資收益率普遍出現顯著下降,歸母凈利潤大幅下滑。A股五家上市險企歸母凈利潤合計1220.27億元,同比-15.09%,僅人保、平安歸母凈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按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排序,中國人保(+5.72%)>中國平安(+3.91%)>中國太保(-23.13%)>

中國人壽(-37.97%)>中國太平(-47.02%)>新華保險(-50.82%)。其中,人保受益于業務結構的積極調整、保費收入的增長與綜合成本率的下降,實現歸母凈利潤178.5億元,同比+5.72%,位居行業第一;平安受華夏幸福相關投資資產減值計提調整、應稅利潤減少的因素影響,歸母凈利潤增速實現正增長,優于同業。通過進一步對上市險企利潤表各項指標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得到影響其歸母凈利潤的主要因素。1)手續費與傭金支出普遍減少,助力凈利潤增長;2)免稅投資帶來的實際稅率下降;3)投資收益大幅下滑導致凈利潤縮減;4)準備金普遍增加,拖累凈利潤增長。2.2、投資收益下滑拖累凈利潤增長2022H1,在地緣沖突、疫情反復和美聯儲加息等因素的多重壓力下,國內權益市場震蕩調整。受此影響,A股五家上市險企投資收益水平出現較大波動,均對本期歸母凈利潤產生負向影響,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和中國人保貢獻率分別為-47.7%、-72.2%、-86.1%、-58.7%和-20.5%。其中人保和國壽投資收益表現相對較好,2022H1總投資收益率分別達到5.50%和4.21%;新華保險投資收益對歸母凈利潤形成較大拖累,受投資資產買賣價差損益同比-114.0%影響,其投資收益同比大幅減少27.3%。從投資策略上看,投資收益對凈利潤貢獻最大的兩家險企分別采取不同的投資策略。人保加大固收類資產的配置,而國壽則提高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1)中國人保堅定遵循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審慎投資的理念,以債券投資較好把握了市場利率節奏,加大波段操作力度,配置比例較2021年年末+0.80pct至41.5%;權益投資把握市場超跌反彈,積極挖掘結構性機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較2021年年末+0.50pct至41.9%;2)中國人壽靈活調整資產配置,加大另類投資模式創新,債券投資配置比例從2021年末的48.20%下降至47.00%;權益性資產配置比例較2021年末+2.38pct至17.21%。2.3、免稅投資帶來的實際稅率下降2022H1,若扣除所得稅影響,五家上市險企(除中國太平)稅前利潤總額達到1522.09億元,同比-18.23%。按照上市險企稅前凈利潤同比增速排序:中國人保(+6.55%)>中國平安(+5.46%)>中國太保(-23.40%)>中國人壽(-37.28%)、中國太平(-43.23%)和新華保險(-50.81%)。我們根據六家險企公布的所得稅費用和稅前利潤總額計算了2022H1各險企實際所得稅稅率:中國人保(17.18%)>

中國平安(8.21%)>中國太保(6.87%)>中國人壽(-4.73%)>新華保險(-14.22%)>中國太平(-81.99%)。得益于免稅投資帶來的所得稅減免,除中國人保所得稅稅率+1.15pct外,其余五家險企的所得稅稅率均有所下降。其中,中國太平實際稅率降幅最大,同比-90.43pct;新華保險實際稅率大幅下降26.95pct至-14.22%,實現對公司歸母凈利潤貢獻由負轉正。稅優政策使得險企所得稅下降對凈利潤產生了積極的貢獻,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和中國太保所得稅對歸母凈利潤增速的貢獻率分別為+13.6%、+7.7%、+20.7%和+15.0%;中國人保由于保費規模大幅增加,所得稅同比+1.15%,導致對歸母凈利潤產生-4.2%的貢獻。2.4、準備金、退保金普遍增加,拖累凈利潤增長2022年年初,中債國債750移動平均收益率為3.05%,年中收益率-6.89BP至2.98%。長端利率下行背景下,大部分險企保險責任準備金計提明顯增長,對歸母凈利潤增速產生負作用。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對凈利潤增速的貢獻率分別為-94.3%、-63.3%、-27.3%和-4.6%;受新業務規模下降及退保支出、賠付支出增加的影響,中國平安

2022H1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同比-1.98%,對歸母凈利潤產生了+5.6%的貢獻。2022H1,除中國人壽外,其余險企退保金均對歸母凈利潤產生負貢獻。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退保金對歸母凈利潤增速的貢獻率分別為-34.8%、-9.5%、-3.9%和-2.6%;得益于壽險業務結構不斷優化,中國人壽2022H1退保金同比-14.84%,對歸母凈利潤產生+8.1%的貢獻。3、壽險低增速邊際回暖,NBV持續承壓2022H1受疫情、人力規模下降、需求不足等影響,壽險保費增速依然較低,部分險企出現負增長。從壽險保費規模來看:中國人壽(4399.69億元)>中國平安(2822.47億元)>

中國太保(1490.54億元)>新華保險(1025.86億元)>中國人保(1024.24億元)>中國太平(933.50億元);從壽險保費增速來看,中國人保(+14.2%)>中國太保(+5.4%)>新華保險(+2.0%)>中國太平(+0.3%)>中國人壽(-0.5%)>中國平安(-2.3%),其中中國人保保費高增速得益于業務模式創新和管理模式變革。3.1、EV增速放緩至個位數,NBV對其增長貢獻持續下滑2022H1,上市險企壽險內含價值保持增長,但增速放緩。從絕對值來看,國壽和平安依舊保持領先,內含價值分別為12508.77億元、9066.19億元,與其他險企相比仍然具備規模優勢;從增速來看,除太平保持兩位數增速外,其他險企增速均為個位數水平,中國太平(+12.35%)>中國人壽(+9.46%)>中國太保(+8.68%)>中國平安(+4.98%)>中國人保(+3.75%)>新華保險(+3.23%),分別較去年同期變動-14.88pct、-3.04pct、-3.39pct、-2.24pct、-6.85pct和-8.34pct。2022H1,受渠道和產品結構變化等影響,各險企新業務價值增長持續承壓,EV增長動能主要來自內含價值預期回報,但其價值貢獻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和中國太平EV增值貢獻占比分別變動-2.61pct、-1.29pct、-4.20pct、-1.57pct、-8.30pct和-6.22pct達到3.98%、3.44%、0.02%、2.55%、-1.67%和1.20%;

中國太保與中國平安EV預期回報分別為4.27%、4.04%,領跑行業;中國人壽與新華保險EV預期回報分別為3.67%、3.87%,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變動-0.19pct、-0.20pct;新業務價值貢獻持續下滑,其中中國太保和中國平安下滑幅度最大,分別較去年同期-1.51pct和-1.26pct至1.49%和2.53%,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貢獻最小,僅為0.82%,同比-0.88pct。3.2、NBV延續負增長、環比改善,太平、國壽增速領先2022H1,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延續負增長,較去年同期顯著下滑,但較2022Q1降幅收窄、環比改善。太平(-11.09%)和國壽(-13.80%)NBV增速行業領先,其他上市險企NBV下滑程度均大于-20%,特別是新華保險NBV下滑程度達到-48.4%;平安環比改善顯著,Q1NBV增速-33.7%,Q2單季同比-16.93%,降幅明顯收窄。上市險企NBV同比增速分別為:中國太平(-11.09%)>中國人壽(-13.80%)>中國平安(-28.53%)>中國人保(-38.10%)>中國太保(-45.30%)>新華保險(-48.36%)。中國太平NBV領先行業得益于產品結構調整。公司儲蓄型產品(分紅、年金險)占比持續下降,同比-13.50%,占比45.8%,變動-7.3pct,而保障型保險占比持續提高,抵消個險渠道NBV的下降;國壽得益于個險渠道貢獻及長險業務發力。2022H1個險渠道首年期交保費同比+0.45%,個險渠道NBV同比增速為-16.51%,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動+4.25pct,銀保長險首年業務保費同比+39.29%,續期業務保費同比+15.48%,使國壽NBV同比下滑幅度顯著收窄。從整體行業來看,NBV延續負增長的主要原因:1)代理人規模持續下滑,影響新單保費收入;2)個險渠道拖累,險企主動進行渠道轉型和業務結構調整;3)雖然銀保渠道NBV實現正增長,但占比和渠道margin較低,難以抵消個險渠道的拖累。3.2.1、個險新單同比下滑,中國太平逆勢增長2022H1,上市險企新單業務保費實現正增長,尤其是人保、太保和太平,均實現新單業務較快增長,其中人保、太保以及新華的新單業務改善甚至較快增長均得益于銀保渠道助力。具體來看,新單業務增速由高到低為:中國人保(33.16%)>中國太保(25.67%)>中國太平(10.39%)>中國人壽(4.07%)>新華保險(-1.72%)>中國平安(-7.63%)。個險新單業務方面,除太平和國壽外,其余上市險企同比增速都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國壽個險渠道較為穩定,新單保費同比+0.42%,實現正增長;太平個代渠道持續高質量發展,從而帶動新單業務,總體新單保費增速達+10.39%,個險新單保費增速+19.41%,其中首年期交保費同比+19.63%;銀保渠道同比+10.95%,其中首先期交保費同比+11.67%。3.2.2、新業務價值率持續負增長2022H1,上市險企NBVmargin均較去年同期下滑。其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和中國太平的NBVmargin分別為28.5%(個險渠道)、25.7%、12.8%(首年保費)、10.7%和13.5%,同比變動-7.7pct、-5.5pct、-8.4pct、-14.7pct和-4.1pct。中國人壽受個險渠道持續轉型及銷售人力持續下滑的影響,個險板塊按首年保費的NBVmargin下降7.7pct;中國平安主要受到了產品策略、產品結構限制以及疫情的持續影響,NBVmargin下滑至31.2%;中國太保2022H1NBV實現55.96億元,同比-45.3%;中國太平NBVmargin同比變動-4.1pct,其中個險渠道新業務價值率變動-11.7pct,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率變動+0.3pct,銀保渠道的增長難以抵消個險渠道的下降態勢。3.3、代理人加速出清,隊伍質態、績優人力產能有所提升2022H1,行業繼續加大清虛力度,除太平人力規模小幅增長外(同比+2.57%),其他五大上市險企代理人數量較去年銳減134.4萬人,下降至2014年水平;但在各險企持續推進渠道轉型及代理人結構優化下,隊伍質態及績優人力產能有所提升。2022H1各險企代理人從規模上看,中國人壽(81.0萬人)>中國平安(51.9萬人)>中國太平(39.9萬人)>新華保險(31.8萬人)>中國太保(31.2萬人)>中國人保(12.91萬人);從人力下滑數量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太平(+1.0萬人)>中國人保(-12.0萬人)>新華保險(-12.3萬人)>中國太保(-32.9萬人)>中國平安(-35.9萬人)>中國人壽(-41.3萬人)。產能方面,中國平安堅持“優+”項目,持續深化壽險渠道改革,以優增優,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6.9%,鉆石隊伍人均首年保費是整體隊伍的4.7倍;中國人壽堅持穩中固量、穩中求效發展策略,推出“眾鑫計劃”,加快推動隊伍向專業化、職業化轉型,人均產能提升60.6%,績優人群占比保持穩定;中國太平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策略,著重加強對代理人的科技賦能,月人均期繳保費較上年末變動+15.1%;中國人保以集團卓越保險戰略為指引,積極推進“大個險”計劃,“大個險”渠道營銷員達12.9萬人,月人均新單期交保費達5842元;新華保險堅持打造鐵軍隊伍,積極探索營銷隊伍轉型,月均人均綜合產能同比+23.7%;中國太保積極推進“長航行動”深化轉型落地,加快推進“三化五最”的職業營銷轉型,代理人月人均首年保險業務收入同比+33.6%,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傭金收入同比+10.8%。3.4、增額終身壽險貢獻保費增量,銀保渠道大幅增長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影響,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居民消費趨于謹慎,疊加重疾險銷售乏力,2022H1市場主打“增額終身壽險”以及“年金+萬能”等產品,顯著貢獻保費增量?!霸鲱~終身壽險”產品兼顧保障與理財功能,預定利率在3.0%-3.5%之間,且其保額按固定利率逐年遞增,其現金價值每年會不斷增長,整體收益較為可觀,具有一定市場吸引。渠道方面,2022H1受疫情多點散發和市場環境的影響,代理人規模下滑明顯。面對渠道發展壓力,各險企公司積極探索多元化渠道,推進渠道轉型、深化銀保渠道發展,強化與渠道戰略客戶的深度合作,讓銀保渠道成為推動保費收入增長的重要力量。個險渠道方面,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和中國太平保費收入增速分別為-3.12%、-0.71%、-0.47%、-7.57%、-9.14%和-4.45%。其中,中國人保和中國太保下滑最明顯,個險占比分別變動-10.20pct、-11.22pct至43.15%、80.07%;中國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保險個險渠道保費占比分別變動-2.14pct、-3.24pct、-1.66pct至80.12%、65.54%、67.80%;中國平安占比較同期略有上升,占比變動+1.77pct至84.80%。銀保渠道方面,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和太平人壽銀保渠道保費增速分別達23.72%、20.96%、7.82%、876.34%、41.93%和11.57%。其中中國太保銀保保費收入雖然規模較小,但實現了顯著的正增長,占比提升10.67pct;中國人保、太平人壽、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銀保渠道業務規模也實現較高增速,占比分別提升11.37pct、3.11pct、1.90pct和1.65pct,達到54.52%、30.69%、9.68%和30.41%。中國平安與上一年基本持平,占比+0.99pct至5.05%。4、產險:車險回暖帶動產險增速企穩,非車把握發展新機遇2022H1,財險行業整體經營持續向好,規模和質量齊升,優于市場預期。行業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達6566.47億元,同比+8.92%。其中,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太平產險和眾安在線分別實現保費收入2766.71億元、1467.92億元、915.71億元、152.90億元、545.84億元,增速分別為+9.87%、+10.11%、+12.27%、2.92%、6.78%。其中太保、平安人保分別跑贏大市3.35pct、1.19pct和0.95pct;太平和眾安跑輸大市,保費增速分化。盈利方面,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太平產險和眾安在線COR分別為96.0%、97.3%、97.2%、98.8%、99.2%,分別同比-1.2pct、+1.4pct、-2.1pct、-5.3pct、-0.2pct,除中國平安之外,其他產險COR均優于去年同期。4.1、車險回暖帶動產險增速企穩,COR優于預期2022年初,乘用車產銷勢頭強勁,4月受疫情影響,車廠無法復工,供應鏈短缺,乘用車銷量呈現明顯下降。4月乘用車銷量為96.5萬輛,為近十年以來同期月度新低,月度同比僅為-43.37%。5-6月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車企復工復產使得乘用車銷量得到恢復性增長,月度保費增速由負轉正,6月累計同比+13.53%,當月同比+41.62%。2022H1,車險行業保費收入3976.34億元,累計同比+6.21%,較去年同期+14.5pct,車險綜合改革周期性影響逐漸消除,但相較于Q1同比+8.09%的增速有所放緩。上市險企中,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太平產險、眾安在線分別實現車險業務保費收入1288.08億元、955.02億元、481.69億元、91.45億元、53.0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6.67%、7.29%、7.90%、2.47%、41.00%,較去年同期分別+18.78pct、+14.22pct、+14.82pct、+5.59pct、+58.69pct;但整體增速較Q1有所收窄,下降3-4.5pct。承保盈利方面,人保、平安、太保的車險COR分別為95.4%、94.4%和96.6%,分別較去年同期變化-1.3pct、-3.0pct和-2.4pct,均實現承保盈利。疫情各地蔓延影響下,Q2車險賠付率下行提振承保利潤率。由出行受抑制帶來的賠付率節省要大于疫情對新車簽單保費沖擊。疊加各險企持續優化車險業務結構和質量、推進降本增效,顯著提升利潤空間。4.2、非車險增長提速,中國太平表現不佳2022H1,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太平的非車險收入分別為1478.63億元、512.90億元、434.02億元、61.4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2.81%、+15.78%、+17.56%、+3.61%,較去年同期變化+1.43pct、+21.42pct、-11.03pct、-46.57pct;非車業務保費占比分別為53.44%、34.94%、47.40%、40.19%,較去年同期-5.49pct、+1.71pct、+2.13pct、+0.27pct。各大險企重視非車業務發展,追求良好業務品質,業務結構不斷優化。其中農險、意健險仍然作為提速引擎拉動非車業務增長,保證保險承保盈利逐漸改善。具體來說:1)人保財險以集團卓越保險戰略為指引,延伸和拓展鄉村振興、智慧交通、健康養老、綠色環保、科技創新及社會治理六大戰略服務內涵,擴大和升級保險供給,2022H1意外傷害及健康COR為100.8%,同比-0.8pct;農險COR為89.9%,同比-7.1pct。人保財險持續優化風險控制模型,著力提升新業務質量,加強過程監控和追償管理,推進降本增效,整體信用保證險賠付率29.0%,同比-32.5pct;綜合成本率63.4%,同比-26.2pct;承保利潤8.69億元,同比+185.9%。2)太保產險持續鞏固品質管控成果,強化新型創新性業務的拓展力度。2022H1非車險綜合成本率為98.4%,同比-1.5pct。主要險種中,健康險、農業險等新興領域業務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同時綜合成本率穩中有降,品質管控持續向好。3)中國平安已對主要險種風險定價模型進行優化,持續完善風險定價數據庫建設,提升精準定價能力,責任保險新單品質已有明顯優化。2022H1,平安產險責任保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24.02,意外傷害保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88.98億元,同比增長4.6%;意外傷害保險業務綜合成本率92.7%,保持優良水平。4)中國太平非車險業務在服務國家戰略、鄉村振興、社會民生保障等方面深挖潛力,加強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科技創新力度,優化產品結構;非車險占比40.2%,同比+0.3pct;

綜合成本率98.8%,同比優化5.3pct,扭虧為盈。5、投資收益率普遍下滑,權益類資產占比調整上市險企投資資產穩步增長,截至2022H1,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投資資產分別為5.0萬億元、4.27萬億元、1.94萬億元、1.14萬億元、1.23萬億元,分別較去年末+5.53pct、+9.05pct、+7.12pct、+5.30pct、+2.83pct。5.1、受權益市場波動影響,總投資收益率下滑近年來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率在3%~7%之間波動幅度較大。2022H1在地緣沖突、疫情反復和美聯儲加息等因素的劇烈擾動下,國內權益市場震蕩調整,1-4月多重沖擊拖累市場,主要指數均出現明顯回撤,5、6兩月景氣度有所回升。受此影響,Q1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率整體呈較大幅度下滑,Q2部分險企緊抓反彈機遇,實現了投資收益一定程度拉升,其中人保、國壽和新華投資收益表現相對較好。截至2022H1,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和中國太平的總投資收益率(變動幅度)分別為4.21%

(-1.48pct)、3.10%(-0.40pct)、3.90%(-1.10pct)、4.20%(-2.30pct)、5.50%(-1.20pct)和3.35%(-2.96pct);凈投資收益率(變動幅度)分別為4.15%(-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