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12/171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影像學診斷——許軍2022/12/161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影像學診斷概述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的使用,腫瘤放化療,造血干細胞移植,超廣譜抗生素和多種抗生素聯合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應用以及各種導管介入治療等,侵襲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又以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pulmonaryfungalinfection,IPFI)最常見,大約占50%~60%。更由于肺部真菌感染臨床表現常無特異性,早期診斷困難,病情易被原發病掩蓋,造成誤診、漏診,而延誤治療;未經及時治療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可高達30%~80%。因此正確而及時的判斷肺部真菌感染是當前臨床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CT是目前肺部疾病診斷最常用的手段,具有高的密度分辨率并且能消除肺部組織的重疊,能很好的顯示病灶與周邊組織的關系,在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可以更好的顯示病灶和肺部血管及氣管之間的關系,對肺部真菌感染的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有暈征、枝果征及空氣新月征等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特征性征象。2概述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的使用,腫肺部真菌感染2022/12/173肺部真菌感染2022/12/1634一個簡單問題您認為下列哪種真菌是肺部真菌感染最主要病原菌?A念珠菌B隱球菌C曲霉菌D毛霉菌E其他4一個簡單問題您認為下列哪種真菌是肺部真菌感染最主要病原菌?5中文文獻的答案地區 時間 人群 診斷標準 病原譜 念珠菌 曲霉菌 隱球菌 毛霉菌重慶一院 00.1-03.6 COPD 3次痰 95.45% 2.3% 0 2.3%重慶中山 00.1-04.12 住院 2次痰 97% 3% 0 0PUMCH 86-96 住院 *3次痰/血/肺 79.5% 11.8% 0.78% 3.9%長春 01.1-04.6 腦卒中 3次痰 90.7% 3.11% 6.13% 0鄭州 98.2-03.2 住院 3次痰 86.3% 6.8% 0 6.8%湖北 96.10-00.12 肺癌 3次痰 100%海口 02.8-03.8 住院 3次痰 97.5% 2.5%*符合上述條件者共127例(血培養陽性3例,肺部組織學檢查陽性6例,BALF陽性1例,痰菌絲孢子陽性者42例次,痰培養3次陽性者94例次)5中文文獻的答案地區 時間 人群 診斷標準 病原譜*符合上2022/12/176中文文獻解讀多以3次痰培養陽性作為肺部真菌感染的判定標準。按照這樣標準,念珠菌第一位,其次是曲霉菌。但是,如果把血培養/肺組織作為診斷標準的補充(PUMCH),念珠菌比例下降(100%-78.9%%),曲霉菌比例上升(0-11.8%)。2022/12/166中文文獻解讀多以3次痰培養陽性作為肺部2022/12/177英文文獻(SCI文獻)的答案1988年-1997年,回顧性研究肺部真菌感染(140例)診斷標準:胸部影像學+下列任一條1.肺組織病理或培養陽性2.胸水或血培養陽性,無肺外感染證據肺部真菌感染種類:曲霉菌57%,隱球菌21%,念珠菌14%。Chen,etal.Chest2001,1202022/12/167英文文獻(SCI文獻)的答案1988年2022/12/178不同研究結論不同:差異在哪兒?采用的肺部真菌感染診斷標準不同中文:痰培養(3次)SCI文獻:肺組織病理或培養陽性2022/12/168不同研究結論不同:差異在哪兒?采用的肺2022/12/179國內有病理證據的文獻結果北京協和醫院:1953年-1993年3447例尸檢85例深部真菌感染,其中70%(60/85)為肺部真菌感染,霉菌(毛霉菌+曲霉菌)占85%,類酵母菌(念珠菌+隱球菌)占15%。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1954年-1991年2780例尸檢深部真菌感染75例曲霉菌感染率最高53.49%,其次是念珠菌33.27%,新型隱球菌和毛霉菌各占6.98%和5.81%。杜斌等。中華醫學雜志1996,76(5):352-354;曾木英等。北京醫學1994,16(1):47-48
2022/12/169國內有病理證據的文獻結果北京協和醫院2022/12/1710有沒有肺部真菌感染的統一診斷標準?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侵襲性真菌感染協作組(EORTC)以及美國變態反應和感染性疾病協會真菌病研究組(MSG)在2002年頒布了深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ClinInfectDis2004;34:7-142005年版在首頁下載2007年版正在修訂中(Dr.Donnelly教授演講)中華內科雜志2005年也發表了“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中華內科雜志。2005,44(7):554-556
)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草案)(中華內科雜志。2006,45(8):697)中華醫學會結核和呼吸分會正在擬定“肺部真菌感染標準”2022/12/1610有沒有肺部真菌感染的統一診斷標準?歐2022/12/1711侵襲性真菌感染(IFI)定義2002年,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侵襲性真菌感染協作組(EORTC)和美國真菌病研究組(MSG)對癌癥及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IFIs定義達成共識。2008年5月5日CID在線發表,EORTC/MSG對IFD定義的修訂。ClinInfectDis,2002,34:7-14ClinInfectDis,2008,46online2022/12/1611侵襲性真菌感染(IFI)定義20022022/12/1712目前肺部真菌感染診斷標準的共同點確診定義:肺組織組織病理和/或組織培養如無法確診,則采取分級診斷確診(proven)
臨床診斷(probable)擬診(possible)2022/12/1612目前肺部真菌感染診斷標準的共同點確診2022/12/1713確診
(proven)
不考慮宿主因素及臨床表現病理發現侵襲性真菌感染證據自感染部位(無菌部位)分離出致病真菌。2022/12/1613確診(proven)不考慮宿主因2022/12/1714臨床診斷(probable)臨床診斷宿主因素臨床特征病原學2022/12/1614臨床診斷(probable)臨床診斷2022/12/1715宿主因素(2002年)1.中性粒細胞減少:計數<0.5x109/L,≥10天;2.高危患者廣譜抗生素治療超過96h,仍持續發熱;3.體溫>38℃或<36℃,且存在下列任何一種易感因素:60天內出現過長期中性粒細胞減少(≥10天)30天內,曾使用過或正在使用強效免疫抑制劑IFI病史患者同時患有艾滋病4.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癥狀和體征;5.60天內使用類固醇激素(≥3周)。2022/12/1615宿主因素(2002年)1.中性粒2022/12/1716宿主因素(2008年)中性粒細胞減少:計數<0.5x109/L,≥10天;接受異基因干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激素(相當于強的松0.3mg/kg/d)>3周;90d內接受其他T細胞免疫抑制劑治療(例如:環孢菌素A、TNF-α阻滯劑、特異性單克隆抗體、核苷類似物)先天性嚴重免疫缺陷2022/12/1616宿主因素(2008年)中性粒細胞減少2022/12/1717臨床特征(2002年)-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標準:CT-光暈征、新月體征、肺實變區域內空洞影次要標準:下呼吸道感染癥狀(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難);胸膜摩擦音;不符合主要標準的肺部陰影;胸腔積液。2022/12/1617臨床特征(2002年)-下呼吸道感染2022/12/1718臨床特征(2008年)1.刪除“次要標準”2.肺部真菌病:CT-結節影伴/不伴光暈征新月體征空洞影3.增加了“氣管支氣管真菌感染”的定義:支氣管鏡下發現潰瘍、結節、偽膜、色斑或血痂。2022/12/1618臨床特征(2008年)1.刪除“2022/12/1719病原學(2002年)痰或BALF絲狀真菌培養陽性;鼻竇吸出物絲狀真菌鏡檢或培養陽性;痰或BALF絲狀真菌、隱球菌鏡檢陽性;血或CSF中隱球菌乳膠凝集試驗陽性;BALF、CSF1次或至少2次外周血半乳甘露聚糖抗原(+)。2022/12/1619病原學(2002年)痰或BALF絲狀2022/12/1720病原學(2008年)直接證據:病理、鏡檢或培養間接證據:真菌抗原(GM,β-D-葡聚糖檢測)。強調檢測方法的標準化,推薦FDA推薦的試劑盒。2022/12/1620病原學(2008年)直接證據:病理、2022/12/1721擬診(possible)擬診宿主因素臨床特征病原學2022/12/1621擬診(possible)擬診宿主臨床2022/12/1722“臨床診斷”范圍增加“擬診”范圍縮小“臨床特征”更加嚴格“病原學”內容增加2002年和2008年定義比較
2022/12/1622“臨床診斷”范圍增加“臨床特征”
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影像學表現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同影異病、同病異影”在胸部十分常見“影像診斷”從經驗醫學步入循證醫學“基本征象”是構成胸部疾病重要的元素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影像學表現“同影異病、同病異影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一:樹芽征由終末細支氣管和肺泡腔內病變形成的小結節影與分支細線影構成的酷似春天的樹枝發芽狀,稱“樹芽征”(tree-in-bud)CT表現—多在肺外圍支氣管末梢呈2-4mm大小結節與樹枝狀的高密度影。意義:多表明有小氣道病變如:細支氣管炎癥、彌漫泛發性細支氣管炎及肺結核病灶或播散等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
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一:樹芽征由終末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一:
樹芽征末梢細支氣管擴張形成粘液栓——酷似“樹芽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一:樹芽征末梢細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一:樹芽征末梢細支氣管與肺泡結核灶及播散——酷似“樹芽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一:樹芽征末梢細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一:樹芽征彌漫性肺小葉中心炎癥——HE小葉間隔及小葉支氣管周圍浸潤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一:樹芽征彌漫性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一:樹芽征末梢細支氣管感染——HRCT與HE病理切片圖顯示“樹芽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一:樹芽征末梢細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一:樹芽征“樹芽征”:活動性肺結核支氣管播散;泛細支氣管炎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一:樹芽征“樹芽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1、“軌道征”:擴張支氣管走行與CT掃描平面平行時2、“印戒征”:擴張支氣管與CT掃描層面垂直時
(正常同級別的肺動脈直徑稍大于伴行的支氣管內徑)CT表現—在肺野內顯示為平行的線樣高密度影或環形低密度影伴周圍點狀高密度影(直徑小于前者)意義:表明有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伴發的細支氣管擴張等。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1、“軌道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柱狀支氣管擴張(可逆問題)——“軌道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柱狀支氣管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慢性支氣管炎繼發柱狀支氣管擴張——“軌道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慢性支氣管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柱狀支氣管擴張與掃描層面垂直——“印戒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
背側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柱狀支氣管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柱狀支氣管擴張與掃描層面垂直——“印戒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柱狀支氣管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密度影(GGO)
CT表現為肺野低密度背景上略高密度影,邊界可清晰也可不清晰,透過其中可顯示肺紋理影,有時可見空氣支氣管征;GGO即可發生在肺間質,也可發生在肺實質病變;預示可能為病變早期。完全型GGO:惡性占71.4%
(其他可能為腺瘤樣增生等)混合型GGO:惡性占93.3%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密度影(GGO)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反映了肺氣腔不完全充盈或輕度肺間質的增厚等改變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反映了肺氣腔不完全充盈或輕度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
完全型GGO混合型GGO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完全型GGO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
完全型(pGGO)——肺腺癌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完全型(pGGO)——肺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完全型(pGGO)
——非典型腺瘤樣增生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完全型(pGGO)——非典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GGO-炎癥GGO-SARS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胸部常見疾病CT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
GGO—外傷;GGO—肺間質纖維化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GGO—外傷;
CT征象四:肺實變影肺實變(consolidation):是指肺泡腔內的氣體被病理性液體或細胞替代的狀態。CT表現為:形態與大小不一的很高密度影,邊界多不清,累及大葉時葉間裂處清晰;透過其中不能見到肺紋理影;有時可見空氣支氣管征。可見于:普通肺炎性疾病、肺結核、肺創傷、肺不張、肺腫瘤等。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四:肺實變影肺實變(consolidat
CT征象四:肺實變影小葉性肺實變與節段性肺實變-均為肺結核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四:肺實變影小葉性肺實變與節段性肺實變-
CT征象四:肺實變影大葉性肺實變與支氣管氣像—大葉肺炎VS干酪肺炎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四:肺實變影大葉性肺實變與支氣管氣像—大
CT征象四:肺實變影大葉性肺實變:肺結核—大葉干酪肺炎-蟲蝕空洞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四:肺實變影大葉性肺實變:肺結核—大葉干
CT征象四:肺實變影大葉性肺實變:大葉性肺炎與干酪肺炎混合的鑒別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四:肺實變影大葉性肺實變:大葉性肺炎與干
CT征象四:肺實變影支氣管肺泡癌-“肺炎型”肺癌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四:肺實變影支氣管肺泡癌-“肺炎型”肺癌
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肺孤立結節(SPN)是:肺實質內一個不伴有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腫大、肺不張或肺炎的圓形或卵圓形致密影,直徑3.0cm,有足以測量其直徑的、有一定銳利度的邊緣,病變內可有鈣化或空洞。直徑>3.0cm者稱為腫塊。
肺結節/腫塊——單發或多發;良性與惡性。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肺孤立結節(SPN)是:肺
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
直徑<5mm稱微結節
(2~3mm粟粒結節)
直徑5~10mm稱小結節
>10mm者統稱結節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直徑<5mm稱微結節
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小結節良性可能性大,較大結節則傾向惡性直徑<5mm結節僅1%為惡性(動態觀察)(有一項研究表明,沒有一例小于5mm的結節是惡性的)
直徑5~10mm者25%~30%為惡性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
肺CT發現小結節一定要測量大小,很有意義!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小結節良性可能性大,較大1、直徑<5mm肺微結節隨訪間隔6~12個月2、直徑5~10mm肺小結節3個月、6個月分別進行
CT復查(最好LDCT),若無生長,則每年復查CT即可3、直徑≥10mm肺結節,應行肺活檢或手術治療4、多發肺結節(2~6個)處理原則同孤立結節5、隨訪中若肺結節增長較塊,應活檢或手術切除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掃描檢出肺內小結節處理建議原則1、直徑<5mm肺微結節隨訪間隔6~12個月胸部
隨訪時關注肺結節生長速度很重要,但不能教條倍增時間:結節容積軟件;或結節直徑或半徑每增加26%(或直徑增加1.25倍),相當體積增加一倍一般,倍增時間在20~450天之間者常為惡性病變,而倍增時間少于20天或大于450天者常表明為良性
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1997年12月2001年5月2001年6月-腺癌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隨訪時關注肺結節生長速度很重要,但不能教條一般,倍增時間在
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注意:結節良、惡性的普遍規律與特殊情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注意:結節良、惡性的普遍規
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空洞(cavity)是肺內病變壞死液化,經引流支氣管排除及氣體進入而形成的透亮區。空腔(aircontainingspace)是肺內正常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擴大。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空洞(cavity)是肺內
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空洞(cavity)分型
蟲蝕樣空洞(無壁空洞)薄壁空洞(≤3mm)厚壁空洞(>3mm)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空洞(cavity)分型
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疾病:大葉干酪性肺炎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胸部常見疾病C
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疾病:繼發型肺結核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胸部常見疾病C
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結核球厚壁空洞肺膿腫厚壁空洞肺鱗癌厚壁空洞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結核球厚壁空洞肺膿腫厚壁空
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空腔病變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空腔病變胸部常
CT征象七:碎石路征碎石路征(Crazypavingappearance)
在HRCT上,表現為地圖狀分布的、重疊有網狀的光滑細線影的磨玻璃影;最常見于肺泡蛋白沉著征。細線影為小葉間隔水腫增厚,或蛋白樣物質沉積于鄰近小葉間隔的氣腔內所致。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七:碎石路征碎石路征(Crazypa碎石路征(Crazypavingappearance)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
CT征象七:碎石路征碎石路征(Crazypavingappearance)碎石路征:肺泡蛋白沉著癥(PAP)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
CT征象七:碎石路征碎石路征:肺泡蛋白沉著癥(PAP)胸部常見疾病C碎石路征:肺泡蛋白沉著癥(PAP)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
CT征象七:碎石路征碎石路征:肺泡蛋白沉著癥(PAP)胸部常見疾病C
CT征象八:肺間質征與蜂窩肺胸膜下線表現為:在胸膜下1cm之內,與胸膜走行平行,厚約幾mm,長約數cm的弧形細線影,多見于肺間質纖維化等病變中。小葉間隔線……蜂窩肺表現為:兩肺內大小數mm~數cm,壁菲薄的多發呈蜂窩狀的透亮影,多見于肺間質纖維化病變的晚期。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八:肺間質征與蜂窩肺胸膜下線表現為:在
CT征象八:肺間質征與蜂窩肺間質性肺水腫——肺小葉間隔增厚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八:肺間質征與蜂窩肺間質性肺水腫——肺小
CT征象八:肺間質征與蜂窩肺
肺癌性淋巴管炎HRCT表現及鏡下病理所見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八:肺間質征與蜂窩肺肺癌性淋巴
CT征象八:肺間質征與蜂窩肺
肺間質纖維化——胸膜下弧線影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八:肺間質征與蜂窩肺肺間質纖維
CT征象八:肺間質征與蜂窩肺
肺間質纖維化晚期——兩肺蜂窩影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八:肺間質征與蜂窩肺肺間質纖維
CT征象八:肺間質征與蜂窩肺
兩肺彌漫蜂窩影-肺淋巴管肌瘤病,均為女性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八:肺間質征與蜂窩肺兩肺彌漫蜂窩
CT征象九:空氣新月征肺內空洞或空腔內的球形病灶與洞壁之間形成的新月形透亮影稱為“空氣新月征”。空氣新月征曾認為是曲霉菌球的特異征象,特點是隨著體位的變動,空洞或空腔內的霉菌球可移動,但始終位于近地位。也可見于其他疾病(其內球形病灶可能不移動)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九:空氣新月征肺內空洞或空腔內的球形病
CT征象九:空氣新月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九:空氣新月征胸部常見疾病
CT征象九:空氣新月征仰臥與俯臥位CT掃描,霉菌球始終處于近低位,空氣新月征位于上方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九:空氣新月征仰臥與俯臥位CT掃描,霉
CT征象九:空氣新月征“空氣新月征”也可見于肺結核病例,常伴有鈣化,多不隨體位而變動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
同影異病:案例CT征象九:空氣新月征“空氣新月征”也可見于肺
CT征象十:暈輪征暈輪征(halosign):是指結節周圍環繞的類環形的磨玻璃樣密度影。通常代表肺出血與水腫。一般是侵襲性真菌病的早期征象;也可見于炎癥、腫瘤與結核病等疾病中。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十:暈輪征暈輪征(halosig
CT征象十:暈輪征
霉菌球周圍暈征
肺泡癌周圍暈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十:暈輪征霉菌球周圍暈征
CT征象十:暈輪征
霉菌球周圍暈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
侵襲性肺曲霉菌病CT征象十:暈輪征霉菌球周圍暈征侵襲性肺曲霉菌感染侵襲性肺曲霉菌感染(Invasivepulmonaryaspergillosis,IPA)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粒細胞性白血病、移植術后和長期使用激素的患者,預后差,病死率達50%以上。IPA的常見表現形式為多發或單發結節,多發為主要表現形式,且常為不同類型的結節混合存在。病理基礎為真菌菌絲浸潤和阻塞小和/或中等大小的肺動脈,導致肺組織梗死。實變代表著肺葉、肺段或亞段范圍的梗死。77侵襲性肺曲霉菌感染侵襲性肺曲霉菌感染(Invasivepu侵襲性肺曲霉菌感染侵襲性肺曲霉菌感染CT征象
IPA病變早期(7d)較為特征的表現是結節周圍伴有的暈征,病變多發為常見形式;當肺的壞死組織被出血或炎癥組織包繞可出現病變內低密度征。IPA病變晚期表現為較為特征性空氣半月征和空洞。2022/12/1778侵襲性肺曲霉菌感染侵襲性肺曲霉菌感染CT征象2022/12男,61歲,粒細胞性白血病,侵襲性曲霉菌感染2022/12/1779圖4.雙肺上葉可見多發大小不等的類三角形實變影和小結節影,周圍肺野內可見磨玻璃密度改變。圖5.顯示更多的病變周圍磨玻璃密度改變,左肺上葉前段的病灶內可見半弧形空氣半月征。圖6,7左肺上葉病灶內可見類圓形低密度改變,其外上方可見半弧形空氣半月征,增強掃描后低密度改變顯示更加清晰.男,61歲,粒細胞性白血病,侵襲性曲霉菌感染2022/122022/12/17802022/12/16802022/12/17812022/12/16812022/12/17822022/12/1682肺隱球菌感染肺隱球菌病(pulmonarycryptococcosis)是由新生隱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亞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近年來,由于廣譜抗生素的大量使用、HIV感染、腫瘤的放療和化療、器官移植、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使用的增加等使得真菌感染呈上升趨勢。其中隱球菌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近年國內外研究顯示肺隱球菌感染僅次于曲霉菌感染。在國外己成為AIDS最常見并發癥之一,也是AIDS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臨床表現:肺隱球菌病屬于散發病,無明顯地區和種族差異,成年男性發病率較女性略高,兒童很少發病。肺隱球菌病的高危人群有:(1)AIDS患者(6%~10%);(2)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者;(3)器官移植者;(4)惡性腫瘤患者;(5)糖尿病患者;(6)結節病患者;(7)慢性肺部疾病者,如肺泡蛋白沉積癥患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83肺隱球菌感染肺隱球菌病(pulmonarycrypto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緩急可以分為下列3種情況:(1)無癥狀:對于正常宿主,絕大多數的病例是在接受胸部X線透視時偶然發現的,這些患者中大部分沒有任何的臨床癥狀。(2)慢性型:常為隱匿性起病,表現為咳嗽、咳痰、胸痛、發熱、夜間盜汗、氣急、體重減輕、全身乏力和咯血。查體一般無陽性發現。(3)急性型:隱球菌性肺炎偶爾可表現為急性的嚴重下呼吸道感染,導致急性呼吸衰竭(ARF),這種情況尤其多見于AIDS患者,臨床上表現為高熱、顯著的氣促和低氧血癥。與肺孢子菌性肺炎(PCP)十分相似。肺隱球菌病CT征象:肺隱球菌病患者影像學表現多樣,主要表現為:(1)單發或多發性結節;(2)肺實質浸潤;(3)空洞改變;(4)彌漫混合性病變;(5)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彌漫性粟粒狀陰影.84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緩急可以分為下列3種情況:(1)無癥91例PC患者肺部影像學病灶類型
2022/12/178591例PC患者肺部影像學病灶類型
2022/12/168591例PC患者在胸部CT上的伴隨征象情況
2022/12/178691例PC患者在胸部CT上的伴隨征象情況
2022/12/1單發結節腫塊2022/12/1787單發結節腫塊2022/12/1687斑片浸潤實變2022/12/1788斑片浸潤實變2022/12/1688混合病灶(大片滲出實變+結節)2022/12/1789混合病灶(大片滲出實變+結節)2022/12/1689多發空洞2022/12/1790多發空洞2022/12/1690鏡檢病理:肺隱球菌病可見局部肺泡結構消失,可見單核細胞、上皮樣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組成的多個肉芽腫結構,在部分單核和多核巨細胞見吞噬隱球菌的菌體,隱球菌呈淡紅色,卵圓形、球形、壁厚、莢膜不明顯,部分聚集成堆。2022/12/1791鏡檢病理:肺隱球菌病可見局部肺泡結構消失,可見單核細胞、上皮2022/12/1792肺隱球菌病:肺組織結構破壞,CT檢查右上肺近胸膜圓形實變病灶(A),HE切片(B)、PAS染色(C)和Grott銀染(D)均見巨噬細胞內和多核巨細胞內隱球菌孢子2022/12/1692肺隱球菌病:肺組織結構破壞,CT肺部念珠菌感染發病機制:肺念珠菌病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常寄生于健康人體口腔、咽喉、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白色念珠菌屬于條件致病菌,念珠菌感染與宿主免疫功能狀態有明顯相關性。正常機體具有限制和消除念珠菌感染的防御功能,而免疫缺陷、長期大量使用激素及抗腫瘤藥物導致免疫功能減退、濫用抗菌素導致菌群失調等,均可發生念珠菌感染。病理特點:。肺念珠菌感染的基本病理變化為肺實質的化膿性炎癥。病變特點初期是多核白細胞為主的炎細胞浸潤,后期則以巨噬細胞反應為主,病灶內常見組織壞死、液化。由于病原菌的擴散和繁殖因適當的炎癥反應而被局限在小葉范圍內,可累及多個小葉,故常見支氣管周圍性灶狀肺炎。部分免疫力極度低下者,由于自細胞的吞噬及游走功能抑制,肺內念珠菌生長旺盛,炎癥反應輕微,肺組織破壞嚴重。肺部念珠菌感染發病機制:肺念珠菌病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常影像學表現:根據患者的影像學表現將其分為三種類型:肺炎型,支氣管炎型和血行播散型。CT表現缺乏特異性,主要表現為肺葉或肺段的磨玻璃樣改變或實變影,多分布在兩肺,伴隨有支氣管壁增厚、“樹芽征”及兩下肺結節影等影像改變。其中磨玻璃與實變影最常見,主要病理改變是支氣管肺炎,與桿菌及病毒感染引起的改變很難鑒別。2022/12/1794影像學表現:根據患者的影像學表現將其分為三種類型:肺炎型,支圖1兩下肺紋理增多、增粗、模糊間有斑點狀影。圖2兩上肺實變影,右上肺實變灶內見多發囊樣影。圖3兩肺內均可見小片狀影,同時見肺紋理改變。圖4與圖3為同一病例,縱隔窗見肺內病變伴胸膜改變。2022/12/1795圖1兩下肺紋理增多、增粗、模糊間有斑點狀影。圖2兩上肺實變影2022/12/1796圖2男,41歲,活體原位肝移植術后10d肺部
白色念珠菌感染,CT示兩肺上葉多發斑片樣磨玻璃影(2A),兩肺下葉實變影,內見支氣管充氣征(2B)。
圖3男,49歲,原位肝移植術后3個月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CT表現為兩肺彌漫性粟粒性小結節影及散在斑片樣磨玻璃影2022/12/1696圖2男,41歲,活體原位肝移植2022/12/1797圖5小葉實變型組織學(HE×100)示肺泡內炎性液體滲出。圖6葉段實變型組織學(HE×100)示肺內大片梗死灶圖7結節型組織學(HE×100)示肉芽腫形成圖8磨玻璃型組織學(HE×100)示肺泡內炎性液體滲出,肺泡壁炎性細胞增生圖9~12依次為上述類型(PAS×400)顯示的念珠菌孢子及菌絲2022/12/1697圖5小葉實變型組織學(HE×1肺組織胞漿菌感染組織胞漿菌病(histoplasmsois,PH)是夾膜組織胞漿菌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流行于溫帶地區,經呼吸道感染,而禽類則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人通過接觸禽類的排泄物而致病。夾膜組織胞漿菌的分生抱子及菌絲體片段被吸入后,多數被機體非特異防御機制消滅;少數未能消滅,轉化為酵母型并大量繁殖致病。本病好發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W)感染者中,合并肺HP尤為多見。鏡下病理:病理常表現為多種多樣的肉芽腫性炎癥,可見肺組織內纖維組織增生其間伴淋巴細胞、漿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肺泡腔內易見組織細胞,呈泡沫樣,組織細胞胞體肥大,胞質內可見大小不一的體積較小的微小球狀物。無癥狀者常表現為孤立結節,也可為多發結節,數月后可鈣化,常伴肺門和縱隔淋巴結鈣化。98肺組織胞漿菌感染組織胞漿菌病(histoplasmsois,2022/12/179938歲男性患者右下肺腫塊周圍可見毛刺狀影(A),切除肺門淋巴結內可見壞死組織,未見多核巨細胞形成,巨噬細胞內見大量小圓形紅染組織胞漿菌孢子(B),PAS(C)與Grott銀染色(D)見巨細胞內孢子呈陽性反應2022/12/169938歲男性患者右下肺腫塊周圍可見毛HP分型較多,可分為美洲型和非洲型;也可分為無癥狀型、急性肺型、播散型和慢性肺型;或分為原發肺型、播散型、局灶型、慢性肺型、縱隔肉芽腫和纖維化型及非洲型;但通常分為局限性(原發性)和播散性兩大類。播散性系其中較危重的一型,除有急性癥狀外,尚出現口咽、鼻咽及喉部粘膜潰瘍、全身淋巴結腫大、進行性肝脾腫大、骨髓功能受抑制、胃腸道潰瘍、出血、穿孔、吸收不良等。該型以兒童多見,若治療不及時,死亡率較高。HP影像學特征:本病在胸部X線平片上多表現為兩肺多發性散在病灶,大小不一,或呈邊緣模糊的肺炎改變,或呈邊緣較清的結節狀,有時呈現團塊狀的組織胞漿菌瘤。病灶內可見斑點狀或環狀鈣化,中心壞死區可形成空洞。肺門淋巴結可累及增大。部分病人有胸腔積液。晚期可呈典型的均一粟粒性鈣化表現。CT表現:1、病灶可單發或多發,多位于兩肺的中上葉。2、病灶可呈肺炎樣或結節狀,并可混合存在。即使是結節狀病灶,其周圍有時也可見磨玻璃暈圈。產生此征的原因可能是病變仍處于活動期,肺泡內有出血。因為在鈣化灶內,組織胞漿菌酵母型可潛伏存活10年之久。所以即使是鈣化也必須隨訪半年以上。3、鈣化多見。4、增強后強化不明顯。HP分型較多,可分為美洲型和非洲型;也可分為無癥狀型女,63歲術前診斷:右下肺占位2022/12/17101A.肺窗示團塊狀高密度影,見分葉,邊緣見毛刺B.縱隔窗示稍高密度影,密度不均,內見空洞C.鏡下見肉芽腫結構,另見大量多核巨細胞,胞漿內見大小較一致,空泡狀改變(×400)女,63歲術前診斷:右下肺占位2022/12/16101A2022/12/17102圖4A-C,患者,男,47歲,術前診斷右肺肺炎,A,肺窗示團塊狀高密度影及片狀滲出影B.縱隔窗示高密度影,密度不均C.增強掃描強化不明顯。圖5A-C,患者,女,52歲,術前診斷,左下肺癌A.肺窗示團塊狀高密度影,見分葉,邊緣見毛刺B.縱隔窗示稍高密度影,密度不均,其內見空氣支氣管征C.鏡下見大量多核巨細胞等組成的肉芽腫結構(×400)2022/12/16102圖4A-C,患者,男,47歲,術前2022/12/17103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影像學診斷——許軍2022/12/161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影像學診斷概述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的使用,腫瘤放化療,造血干細胞移植,超廣譜抗生素和多種抗生素聯合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應用以及各種導管介入治療等,侵襲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又以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pulmonaryfungalinfection,IPFI)最常見,大約占50%~60%。更由于肺部真菌感染臨床表現常無特異性,早期診斷困難,病情易被原發病掩蓋,造成誤診、漏診,而延誤治療;未經及時治療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可高達30%~80%。因此正確而及時的判斷肺部真菌感染是當前臨床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CT是目前肺部疾病診斷最常用的手段,具有高的密度分辨率并且能消除肺部組織的重疊,能很好的顯示病灶與周邊組織的關系,在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可以更好的顯示病灶和肺部血管及氣管之間的關系,對肺部真菌感染的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有暈征、枝果征及空氣新月征等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特征性征象。104概述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的使用,腫肺部真菌感染2022/12/17105肺部真菌感染2022/12/163106一個簡單問題您認為下列哪種真菌是肺部真菌感染最主要病原菌?A念珠菌B隱球菌C曲霉菌D毛霉菌E其他4一個簡單問題您認為下列哪種真菌是肺部真菌感染最主要病原菌?107中文文獻的答案地區 時間 人群 診斷標準 病原譜 念珠菌 曲霉菌 隱球菌 毛霉菌重慶一院 00.1-03.6 COPD 3次痰 95.45% 2.3% 0 2.3%重慶中山 00.1-04.12 住院 2次痰 97% 3% 0 0PUMCH 86-96 住院 *3次痰/血/肺 79.5% 11.8% 0.78% 3.9%長春 01.1-04.6 腦卒中 3次痰 90.7% 3.11% 6.13% 0鄭州 98.2-03.2 住院 3次痰 86.3% 6.8% 0 6.8%湖北 96.10-00.12 肺癌 3次痰 100%海口 02.8-03.8 住院 3次痰 97.5% 2.5%*符合上述條件者共127例(血培養陽性3例,肺部組織學檢查陽性6例,BALF陽性1例,痰菌絲孢子陽性者42例次,痰培養3次陽性者94例次)5中文文獻的答案地區 時間 人群 診斷標準 病原譜*符合上2022/12/17108中文文獻解讀多以3次痰培養陽性作為肺部真菌感染的判定標準。按照這樣標準,念珠菌第一位,其次是曲霉菌。但是,如果把血培養/肺組織作為診斷標準的補充(PUMCH),念珠菌比例下降(100%-78.9%%),曲霉菌比例上升(0-11.8%)。2022/12/166中文文獻解讀多以3次痰培養陽性作為肺部2022/12/17109英文文獻(SCI文獻)的答案1988年-1997年,回顧性研究肺部真菌感染(140例)診斷標準:胸部影像學+下列任一條1.肺組織病理或培養陽性2.胸水或血培養陽性,無肺外感染證據肺部真菌感染種類:曲霉菌57%,隱球菌21%,念珠菌14%。Chen,etal.Chest2001,1202022/12/167英文文獻(SCI文獻)的答案1988年2022/12/17110不同研究結論不同:差異在哪兒?采用的肺部真菌感染診斷標準不同中文:痰培養(3次)SCI文獻:肺組織病理或培養陽性2022/12/168不同研究結論不同:差異在哪兒?采用的肺2022/12/17111國內有病理證據的文獻結果北京協和醫院:1953年-1993年3447例尸檢85例深部真菌感染,其中70%(60/85)為肺部真菌感染,霉菌(毛霉菌+曲霉菌)占85%,類酵母菌(念珠菌+隱球菌)占15%。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1954年-1991年2780例尸檢深部真菌感染75例曲霉菌感染率最高53.49%,其次是念珠菌33.27%,新型隱球菌和毛霉菌各占6.98%和5.81%。杜斌等。中華醫學雜志1996,76(5):352-354;曾木英等。北京醫學1994,16(1):47-48
2022/12/169國內有病理證據的文獻結果北京協和醫院2022/12/17112有沒有肺部真菌感染的統一診斷標準?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侵襲性真菌感染協作組(EORTC)以及美國變態反應和感染性疾病協會真菌病研究組(MSG)在2002年頒布了深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ClinInfectDis2004;34:7-142005年版在首頁下載2007年版正在修訂中(Dr.Donnelly教授演講)中華內科雜志2005年也發表了“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中華內科雜志。2005,44(7):554-556
)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草案)(中華內科雜志。2006,45(8):697)中華醫學會結核和呼吸分會正在擬定“肺部真菌感染標準”2022/12/1610有沒有肺部真菌感染的統一診斷標準?歐2022/12/17113侵襲性真菌感染(IFI)定義2002年,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侵襲性真菌感染協作組(EORTC)和美國真菌病研究組(MSG)對癌癥及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IFIs定義達成共識。2008年5月5日CID在線發表,EORTC/MSG對IFD定義的修訂。ClinInfectDis,2002,34:7-14ClinInfectDis,2008,46online2022/12/1611侵襲性真菌感染(IFI)定義20022022/12/17114目前肺部真菌感染診斷標準的共同點確診定義:肺組織組織病理和/或組織培養如無法確診,則采取分級診斷確診(proven)
臨床診斷(probable)擬診(possible)2022/12/1612目前肺部真菌感染診斷標準的共同點確診2022/12/17115確診
(proven)
不考慮宿主因素及臨床表現病理發現侵襲性真菌感染證據自感染部位(無菌部位)分離出致病真菌。2022/12/1613確診(proven)不考慮宿主因2022/12/17116臨床診斷(probable)臨床診斷宿主因素臨床特征病原學2022/12/1614臨床診斷(probable)臨床診斷2022/12/17117宿主因素(2002年)1.中性粒細胞減少:計數<0.5x109/L,≥10天;2.高危患者廣譜抗生素治療超過96h,仍持續發熱;3.體溫>38℃或<36℃,且存在下列任何一種易感因素:60天內出現過長期中性粒細胞減少(≥10天)30天內,曾使用過或正在使用強效免疫抑制劑IFI病史患者同時患有艾滋病4.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癥狀和體征;5.60天內使用類固醇激素(≥3周)。2022/12/1615宿主因素(2002年)1.中性粒2022/12/17118宿主因素(2008年)中性粒細胞減少:計數<0.5x109/L,≥10天;接受異基因干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激素(相當于強的松0.3mg/kg/d)>3周;90d內接受其他T細胞免疫抑制劑治療(例如:環孢菌素A、TNF-α阻滯劑、特異性單克隆抗體、核苷類似物)先天性嚴重免疫缺陷2022/12/1616宿主因素(2008年)中性粒細胞減少2022/12/17119臨床特征(2002年)-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標準:CT-光暈征、新月體征、肺實變區域內空洞影次要標準:下呼吸道感染癥狀(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難);胸膜摩擦音;不符合主要標準的肺部陰影;胸腔積液。2022/12/1617臨床特征(2002年)-下呼吸道感染2022/12/17120臨床特征(2008年)1.刪除“次要標準”2.肺部真菌病:CT-結節影伴/不伴光暈征新月體征空洞影3.增加了“氣管支氣管真菌感染”的定義:支氣管鏡下發現潰瘍、結節、偽膜、色斑或血痂。2022/12/1618臨床特征(2008年)1.刪除“2022/12/17121病原學(2002年)痰或BALF絲狀真菌培養陽性;鼻竇吸出物絲狀真菌鏡檢或培養陽性;痰或BALF絲狀真菌、隱球菌鏡檢陽性;血或CSF中隱球菌乳膠凝集試驗陽性;BALF、CSF1次或至少2次外周血半乳甘露聚糖抗原(+)。2022/12/1619病原學(2002年)痰或BALF絲狀2022/12/17122病原學(2008年)直接證據:病理、鏡檢或培養間接證據:真菌抗原(GM,β-D-葡聚糖檢測)。強調檢測方法的標準化,推薦FDA推薦的試劑盒。2022/12/1620病原學(2008年)直接證據:病理、2022/12/17123擬診(possible)擬診宿主因素臨床特征病原學2022/12/1621擬診(possible)擬診宿主臨床2022/12/17124“臨床診斷”范圍增加“擬診”范圍縮小“臨床特征”更加嚴格“病原學”內容增加2002年和2008年定義比較
2022/12/1622“臨床診斷”范圍增加“臨床特征”
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影像學表現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同影異病、同病異影”在胸部十分常見“影像診斷”從經驗醫學步入循證醫學“基本征象”是構成胸部疾病重要的元素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影像學表現“同影異病、同病異影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一:樹芽征由終末細支氣管和肺泡腔內病變形成的小結節影與分支細線影構成的酷似春天的樹枝發芽狀,稱“樹芽征”(tree-in-bud)CT表現—多在肺外圍支氣管末梢呈2-4mm大小結節與樹枝狀的高密度影。意義:多表明有小氣道病變如:細支氣管炎癥、彌漫泛發性細支氣管炎及肺結核病灶或播散等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
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一:樹芽征由終末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一:
樹芽征末梢細支氣管擴張形成粘液栓——酷似“樹芽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一:樹芽征末梢細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一:樹芽征末梢細支氣管與肺泡結核灶及播散——酷似“樹芽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一:樹芽征末梢細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一:樹芽征彌漫性肺小葉中心炎癥——HE小葉間隔及小葉支氣管周圍浸潤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一:樹芽征彌漫性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一:樹芽征末梢細支氣管感染——HRCT與HE病理切片圖顯示“樹芽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一:樹芽征末梢細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一:樹芽征“樹芽征”:活動性肺結核支氣管播散;泛細支氣管炎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一:樹芽征“樹芽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1、“軌道征”:擴張支氣管走行與CT掃描平面平行時2、“印戒征”:擴張支氣管與CT掃描層面垂直時
(正常同級別的肺動脈直徑稍大于伴行的支氣管內徑)CT表現—在肺野內顯示為平行的線樣高密度影或環形低密度影伴周圍點狀高密度影(直徑小于前者)意義:表明有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伴發的細支氣管擴張等。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1、“軌道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柱狀支氣管擴張(可逆問題)——“軌道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柱狀支氣管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慢性支氣管炎繼發柱狀支氣管擴張——“軌道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慢性支氣管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柱狀支氣管擴張與掃描層面垂直——“印戒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
背側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柱狀支氣管
檢查方法與價值
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柱狀支氣管擴張與掃描層面垂直——“印戒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檢查方法與價值CT征象二:軌道征與印戒征柱狀支氣管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密度影(GGO)
CT表現為肺野低密度背景上略高密度影,邊界可清晰也可不清晰,透過其中可顯示肺紋理影,有時可見空氣支氣管征;GGO即可發生在肺間質,也可發生在肺實質病變;預示可能為病變早期。完全型GGO:惡性占71.4%
(其他可能為腺瘤樣增生等)混合型GGO:惡性占93.3%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密度影(GGO)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反映了肺氣腔不完全充盈或輕度肺間質的增厚等改變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反映了肺氣腔不完全充盈或輕度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
完全型GGO混合型GGO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完全型GGO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
完全型(pGGO)——肺腺癌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完全型(pGGO)——肺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完全型(pGGO)
——非典型腺瘤樣增生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完全型(pGGO)——非典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GGO-炎癥GGO-SARS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胸部常見疾病CT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
GGO—外傷;GGO—肺間質纖維化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GGO—外傷;
CT征象四:肺實變影肺實變(consolidation):是指肺泡腔內的氣體被病理性液體或細胞替代的狀態。CT表現為:形態與大小不一的很高密度影,邊界多不清,累及大葉時葉間裂處清晰;透過其中不能見到肺紋理影;有時可見空氣支氣管征。可見于:普通肺炎性疾病、肺結核、肺創傷、肺不張、肺腫瘤等。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四:肺實變影肺實變(consolidat
CT征象四:肺實變影小葉性肺實變與節段性肺實變-均為肺結核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四:肺實變影小葉性肺實變與節段性肺實變-
CT征象四:肺實變影大葉性肺實變與支氣管氣像—大葉肺炎VS干酪肺炎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四:肺實變影大葉性肺實變與支氣管氣像—大
CT征象四:肺實變影大葉性肺實變:肺結核—大葉干酪肺炎-蟲蝕空洞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四:肺實變影大葉性肺實變:肺結核—大葉干
CT征象四:肺實變影大葉性肺實變:大葉性肺炎與干酪肺炎混合的鑒別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四:肺實變影大葉性肺實變:大葉性肺炎與干
CT征象四:肺實變影支氣管肺泡癌-“肺炎型”肺癌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四:肺實變影支氣管肺泡癌-“肺炎型”肺癌
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肺孤立結節(SPN)是:肺實質內一個不伴有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腫大、肺不張或肺炎的圓形或卵圓形致密影,直徑3.0cm,有足以測量其直徑的、有一定銳利度的邊緣,病變內可有鈣化或空洞。直徑>3.0cm者稱為腫塊。
肺結節/腫塊——單發或多發;良性與惡性。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肺孤立結節(SPN)是:肺
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
直徑<5mm稱微結節
(2~3mm粟粒結節)
直徑5~10mm稱小結節
>10mm者統稱結節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直徑<5mm稱微結節
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小結節良性可能性大,較大結節則傾向惡性直徑<5mm結節僅1%為惡性(動態觀察)(有一項研究表明,沒有一例小于5mm的結節是惡性的)
直徑5~10mm者25%~30%為惡性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
肺CT發現小結節一定要測量大小,很有意義!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小結節良性可能性大,較大1、直徑<5mm肺微結節隨訪間隔6~12個月2、直徑5~10mm肺小結節3個月、6個月分別進行
CT復查(最好LDCT),若無生長,則每年復查CT即可3、直徑≥10mm肺結節,應行肺活檢或手術治療4、多發肺結節(2~6個)處理原則同孤立結節5、隨訪中若肺結節增長較塊,應活檢或手術切除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掃描檢出肺內小結節處理建議原則1、直徑<5mm肺微結節隨訪間隔6~12個月胸部
隨訪時關注肺結節生長速度很重要,但不能教條倍增時間:結節容積軟件;或結節直徑或半徑每增加26%(或直徑增加1.25倍),相當體積增加一倍一般,倍增時間在20~450天之間者常為惡性病變,而倍增時間少于20天或大于450天者常表明為良性
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1997年12月2001年5月2001年6月-腺癌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隨訪時關注肺結節生長速度很重要,但不能教條一般,倍增時間在
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注意:結節良、惡性的普遍規律與特殊情況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五:結節與腫塊注意:結節良、惡性的普遍規
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空洞(cavity)是肺內病變壞死液化,經引流支氣管排除及氣體進入而形成的透亮區。空腔(aircontainingspace)是肺內正常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擴大。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空洞(cavity)是肺內
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空洞(cavity)分型
蟲蝕樣空洞(無壁空洞)薄壁空洞(≤3mm)厚壁空洞(>3mm)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空洞(cavity)分型
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疾病:大葉干酪性肺炎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胸部常見疾病C
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疾病:繼發型肺結核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胸部常見疾病C
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結核球厚壁空洞肺膿腫厚壁空洞肺鱗癌厚壁空洞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結核球厚壁空洞肺膿腫厚壁空
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空腔病變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六:空洞與空腔空腔病變胸部常
CT征象七:碎石路征碎石路征(Crazypavingappearance)
在HRCT上,表現為地圖狀分布的、重疊有網狀的光滑細線影的磨玻璃影;最常見于肺泡蛋白沉著征。細線影為小葉間隔水腫增厚,或蛋白樣物質沉積于鄰近小葉間隔的氣腔內所致。
胸部常見疾病CT影像學特征CT征象七:碎石路征碎石路征(Crazypa碎石路征(Crazypavingappearance)
胸部常見疾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昌航空大學《旋律寫作基礎(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華二附中2025年高三年級下學期十月份月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上海海洋大學《普通動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通如皋市2025屆高三二模(4月)英語試題含解析
- 濮陽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生物醫用材料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水學院《ACCASBR戰略商務報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共享員工協議書合同書協議書
- 二零二五集體林地承包租賃合同
- 抵押借款合同范例范例
- 二零二五版餐飲出租簡單合同范例
- 不動產登記數據安全保密責任書
-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重點考察知識點)
- 大學文化主題辯論賽巔峰對決辯論辯答ppt模板
- 物業小區保潔清潔方案
- 雙盤摩擦壓力機的設計(全套圖紙)
- 原地面高程復測記錄表正式版
- 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本科(五年制)教育評估標準
- 品質周報表(含附屬全套EXCEL表)
- 商鋪裝修工程施工方案.
- MQ2535門座起重機安裝方案
- 一針療法高樹中著精校版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