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及實踐:《有的人》文本教學解讀與學習活動設計_第1頁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及實踐:《有的人》文本教學解讀與學習活動設計_第2頁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及實踐:《有的人》文本教學解讀與學習活動設計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及實踐:《有的人》文本教學解讀與學習活動設計文本教學解讀本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結合單元內容和語文要素,學生在單元學習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偉大的作家和作品,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人物特點通過具體的事情表現出來。單元核心學習任務是舉辦“魯迅先生展”。本文作為單元內的一篇略讀課文,重點是要讓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通過問題驅動,深入探究,參照閱讀相關資料,通過第三人稱的視角,更好地了解魯迅的形象氣質,讓學生能夠初步了解其文學成就,感知其性格特點,體會其精神境界。這首詩的作者是臧克家,創作于1949年10月,那一年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他。詩人臧克家親子參加了首都人民的紀念活動,瞻仰了魯迅故居,心里感慨頗深,便于11月1日寫下了此詩。臧克家和我們一樣,并未見過魯迅,但他卻能寫出如此意蘊深刻的現代詩,可見魯迅先生在中國文壇的影響是深遠的。這首詩的第一小節提到了兩種不同的人,一種是“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另一種是“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后者是像魯迅這樣的人,而前者則是站在魯迅這類人對立面的一類人。詩歌的第二小節就具體寫了這是兩種怎樣的人:“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后者是寫魯迅,單獨來看,學生有可能認為詩人將魯迅比喻成牛馬,贊揚其甘愿為勞苦大眾服務的精神,事實上,牛馬形象源于魯迅自己創作的一首古體詩,即“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這首古體詩出自魯迅的作品《自嘲》,也就是說,并非臧克家把魯迅比作牛馬,而是魯迅的自喻。詩歌的第三小節具體寫了這兩種人的人生價值觀:“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后者也是寫魯迅,這里同樣不是作者把魯迅比作野草,而是魯迅的自喻,出自魯迅的作品《野草》,這部作品的題辭中寫道:“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詩歌的第四小節具體寫了這兩種人對人民的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讀到這里,自然會聯想到周曄對魯迅先生的評價“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借助前面學過的課文,以及其他人對魯迅的評價來理解,感受魯迅關心勞苦大眾的高貴品質。詩歌的第5-7小節寫了人民對這兩種人的不同態度:“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對魯迅的態度,既可以借助前面學過的課文及隨文補充的資料,結合其逝世當天的情景來理解,也可以結合相關資料,如,毛澤東、葉圣陶等人等人對魯迅的評價,進一步體會“人民永遠記住他”這句話包含的情感。根據上述文本教學解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設計如下: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2.通過借助前面學過的課文,結合相關資料,感受魯迅的人物形象和偉大精神。學習活動設計板塊一

自讀自悟,整體感知1.結合提示,借助資料展開學習。學習活動:結合本單元的課文和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的與魯迅有關的資料,朗讀詩歌,思考并交流: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1)借助表格,整理資料。我找到的資料我對魯迅的了解

學過的課文及相關資料《少年閏土》及補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好的故事》及補充的《故鄉》《祝福》《孔乙己》、“閱讀鏈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及社會背景、巴金《悼魯迅先生》

其他資料《野草》魯迅名言......(2)組織交流,談談我對魯迅的了解。2.朗讀課文,初步體會情感。(1)自主練習朗讀。(2)指名朗讀,相機指導。注意標點的停頓,關注詩行及詩節之間的停頓,讀出詩歌語言的節奏感。【設計意圖:結合學習提示,聯系單元語文要素,引導學生結合本單元的課文和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的與魯迅有關的資料,讀懂詩歌,感受魯迅形象,并借助表格,回顧閱讀時可以借助的資料類型及指向,作好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我對魯迅的了解”一欄旨在引導學生結合前期學習和所查資料,自主梳理相關信息。】板塊二

任務驅動,深入探究學習活動:詩歌寫了哪兩種人?這兩種人的人生觀有什么不同?魯迅屬于哪一種人?從哪里讀出來的?1.補充資料,了解創作背景。(1)出示《有的人》創作背景(節選)我和魯迅并沒有見過面,也沒有通過信,這首詩是參觀他的故居歸來有感而寫的,這豈不是“即興”之作?是的,它是“即興”之作,但是我寫它確是有著深厚的生活基礎和深刻的思想感受的。所以,它的思想內容是深厚的,耐人尋思回味的。兩種人、兩種人生觀的鮮明對比,使它有著永恒的意義,所以受到讀者歡迎,反應強烈。(2)根據資料,梳理詩歌。第1

節寫了有哪兩種人,第2-4節寫了這兩種人的不同人生觀,第5-7節寫出了這兩種人的不同結局。2.借助資料,感受魯迅形象。(1)批注閱讀,自讀自悟。(2)合作探究,匯報成果。①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句話可以借助魯迅《自嘲》一詩中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及其名言“我好想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來理解,感受魯迅一心為民、甘愿為民犧牲的精神。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這句話可以借助魯迅創作的散文詩集名字——《野草》來理解,其中“題辭”中寫道:“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③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這句話可以借助《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救助車夫”“關心女傭”等故事情節來說明。④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這句話可以借助前面學過的課文及隨文補充的資料來理解,結合其逝世當天的情景,體會情感。板塊三

設計魯迅展覽的相關板塊1.設計魯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