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閱讀——比較鑒賞題古詩文閱讀對比鑒賞是就形象、語言、情感三個考點的綜合性考查,以比較閱讀的形式呈現。古代詩歌比較鑒賞題的設題角度和單一詩歌鑒賞的設題角度基本相同,都從詩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情感方面設置題目,不同的是比較鑒賞題需要考生針對兩首或者三首詩歌進行比較鑒賞解答,或對同一首詩歌從不同角度進行比較鑒賞解答。從大方面看,比較鑒賞題一般從“求同”“求異”兩個方面來設計問題。因此,古代詩歌的比較鑒賞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整體把握,知同辨異”。“知同”就是發現兩首詩歌中相同、相似的東西,“辨異”就是分辨兩首詩歌中不同乃至相對的東西。“知同”也好,“辨異”也好,重點都要落實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對比點上,都要從詩作中找到具體依據。從小方面看,可以從詩歌的體裁、題材、形象、語言、感情、思想內容、表達技巧等方面設題。從設題來看,不外乎以下幾方面:不同詩歌對相同意象的比較或不同詩歌對同一對象描寫優劣的比較,不同詩歌中同一“煉字”的比較和同一詩歌不同版本用語的比較,不同詩歌對描寫相同對象的表現手法的比較,同一詩人抒寫相似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比較等等。一、比較鑒賞設題形式(一)同一詩人,不同詩作對比閱讀下面這兩首詩詞,完成下面小題。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蘇軾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撚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有人評論說蘇軾《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紅”一句與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見江心秋月白”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請試作簡要分析。【答案】①這兩句都從側面表現出琵琶聲的妙絕入神。寫了演奏結束后,演奏者和聽眾還沉浸在音樂的回味中,此刻出現了剎那的寧靜。曲有盡而韻無窮,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②兩句都運用了以景結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紅”,只看見夕陽斜照在江面,水天映著殘陽的一道紅光,流露詩人的落寞的傷感。“唯見江心秋月白”,四周靜悄悄的,只看見江心倒映著一輪皎潔的秋月,表達了詩人的內心的凄寂。【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分析能力。解答時,要從詩句的結構特色、藝術風格,以及詩詞中景與情、事與理的關系等方面綜合分析。“斜照江天一抹紅”句意為:更有那一抹斜陽脈脈相輝映,江天一色晚霞紅。“唯見江心秋月白”句意為:只看見江水中心倒映著一輪白白的秋月。內容上,這兩句都寫了演奏結束后,眾人還沉浸在音樂的回味中,因而出現了剎那的寧靜,從側面表現出樂聲的優美,演奏者技藝的高超,曲有盡而韻無窮。手法上,兩句都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過江天一色的晚霞和江心中的秋月,渲染了寧靜的氛圍,以無聲的環境展現聽者情感的投入,傳達當時詩人或落寞或凄寂的情緒。(二)不同詩人,不同詩作對比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初冬夜飲①杜牧淮陽多病偶求歡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桿?聞梨花發贈劉師命韓愈桃溪惆悵不能過,紅艷紛紛落地多。聞道郭西千樹雪,欲將君去醉如何?【注】①本詩寫于842年,當時作者受排擠被外放。②淮陽:指東漢汲黯,他因剛直敢言,屢次切諫,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陽。“偶求歡”的“歡”,指代酒。兩首詩都分別寫到“雪”與“梨花”,但二者在詩中的關系卻不相同,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兩位詩人這樣處理的意圖所在。答案:(1)杜詩中的雪是本體,梨花是喻體,詩人將積雪比作梨花,形象地寫出冬夜積雪之厚之白,其目的是從側面烘托出環境的清冷。(2)韓詩中梨花是本體,雪是喻體,詩人將梨花比作積雪,寫出梨花盛開時的潔白、繁盛之貌,其目的是形象地表現春天千樹梨花怒放的美麗景象。(三)同一詩人一首詩中不同詩句對比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后面的問題。內宴奉詔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學六韜②,英名嘗得預時髦③。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風起,羞見盤花舊戰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將。②六韜:古代兵書。③時髦:指當代俊杰。④陣云:戰爭中的云氣,這里有戰陣之意。詩的頸聯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軟,眼昏猶識陣云高”,你認為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觀點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認自己年老體衰的客觀事實,但強調即使如此,也還是能夠去沖鋒陷陣;②更強烈地表現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殺敵報國的剛毅精神。(觀點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認為雖然歲月流逝,但身體依然強健,當然還可以沖鋒陷陣,為國驅馳;②表現出作者心存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堅定信念,而忘記自己老之將至。【解析】比對語句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云高臂弱尚嫌弓力軟,眼昏猶識陣云高關鍵點健→軟,明→識;正襯手法弱→軟,昏→識;反襯手法理由“臂健”“眼明”寫出了作者認為雖然歲月流逝,但身體依然強健,當然還可以沖鋒陷陣,為國驅馳的意思;表現出作者心存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堅定信念,而忘記自己老之將至。“臂弱”“眼昏”寫出了作者承認自己已年老體衰的客觀現實,但強調即便如此,也還是能夠沖鋒陷陣的意思;更強烈地表現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殺敵報國的剛毅精神。(四)課外一首,課內一首對比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長安秋望趙嘏云霧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鱸魚正美不歸去[注],空戴南冠學楚囚。[注]典出《晉書·張翰傳》,秋風起時,張翰(字季鷹)思念故鄉的鱸魚,便辭官回家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與本詩“鱸魚正美”化用同一典故,但表達的志趣又有所差異,試比較異同。【答案】1、同:化用張翰典故都含有對家鄉的思念之情。2、異:趙詩用典故還表達出歸隱之心。辛詞反其意而用之,既表達出恥于辭官歸隱,一心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又抒發了對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憤之情。【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要求比較“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與本詩“鱸魚正美”化用同一典故志趣上的“異同”,然后分析涉及的典故,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兩篇中借此表達出的志趣。從注釋來看,這兩處都使用張翰的典故,這一典故的內容是“秋風起時,張翰(字季鷹)思念故鄉的鱸魚,便辭官回家”,后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稱為莼鱸之思;然后看《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是說“別提家鄉的鱸魚肉精細味美,盡管秋風吹不會像季鷹不歸”,“休說”意思是“不要說”“別提”,這是說詞人不學為吃鱸魚膾而還鄉的張季鷹,懷念家鄉但卻絕不是像張翰一樣,表現出詞人恥于辭官歸隱,想要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此處還有想要歸鄉卻不能之意,因為他的家鄉如今還在金人統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他想回到故鄉,談何容易,所以“盡西風、季鷹歸未?”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思,還抒發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再看《長安晚秋》,“鱸魚正美不歸去”意思是“可惜鱸魚正美回也回不去”,這里流露出詩人想要歸去的決心,“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經過分析可以發現,兩處作品中都有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但不同的是,《長安晚秋》中有歸隱之意,而《水龍吟》中卻是恥于歸隱,想要報效國家。二、比較鑒賞設題角度(一)語言角度語言比較鑒賞主要分微觀語言比較題和整體風格比較題兩類。其中對“字詞句”型的微觀語言比較題主要通過“煉字題”在單首詩歌內進行比較。但對于不同詩歌語言風格的比較卻屢有考查。風格類試題主要是就詩歌、詩人的整體風貌而言。四方面鑒賞詞語比較賞析題詞語比較賞析題與一般的詞語賞析題一樣,看該詞語是否造境、寫景、表情,是否傳神等。1.一定要選好比較點。如聯系描寫的情景進行比較,看誰更符合語境。2.從表現作者情感上比較。看誰更能準確表達詩人當時的情感。3.從表達特點上進行比較。看誰更生動形象。4.從結構特點上進行比較。看誰更能使結構渾然一體、更能起照應等作用。語言風格類解題方法參照前面章節關于語言風格講解。【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答案“雁引愁心去”更妙。因為:①“引”在文中是“帶走”的意思,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與后面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而“雁別秋江去”則無此效果。②“引愁心”運用擬人手法,更能表達出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興心情。而“別秋江”則只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夠生動活潑。解析這道題屬開放性比較題目。古詩在流傳過程中,同一首詩不同的版本有時有不同的用語,不同用語在該詩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鑒賞的角度不同,答案就會有所不同。這首詩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別秋江”,兩種用語都表達了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但“引愁心”用擬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與“別秋江”相比更勝一籌。【強化訓練】1、閱讀下面兩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江寧夾口(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字,一用“猶”字,哪個更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答案(示例一)“應”字更好,“應”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字則無此意趣。(示例二)“猶”字更好,“猶”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字卻不能道出此意。(也可以認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處)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插田歌(節選)劉禹錫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農婦白纻裙,農父綠蓑衣。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答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對仗工穩,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②這幾句詩則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現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二)技巧角度表達技巧的比較主要從三個角度:常見修辭,表達方式(其中對抒情和描寫的考查居多),表現手法(包括對比、襯托、托物言志、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等)。在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中,對表現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沒有點明表現手法,需要辨別相關手法;有的點明了表現手法,但要求結合作品分析、比較。總的來說,表達技巧的比較分值較大,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詩歌表達技巧比較三步驟第1步:要熟悉各種表達技巧的術語與內涵。第2步:審清題干要求比較的方向、角度,比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術語還是兼有效果的分析。第3步:鑒于表達技巧的復雜性,要立足于對原詩準確的判斷,尤其注意甄別那些易混淆的表達技巧。【示例】閱讀下面的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華清宮吳融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過華清宮李約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并作簡要說明。答案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詩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解析吳融的《華清宮》以小顯大,通過華清宮中的細枝末節來揭露荒淫無道的唐玄宗和楊玉環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難。這首詩意境新穎,諷意含蓄,以宮內宮外冷暖的迥異形成鮮明對比,造成結構的錯落、詩情的跌宕。李約《過華清宮》抒寫昔日君主追求淫逸,將國計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輕。結果,兵變作亂,帝后升天,唯有千年長生樹仍直直地長在那里,感嘆王朝的興廢。【強化訓練】1、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夢微之(白居易)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酬樂天頻夢微之(元稹)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兩首詞都寫到“夢”,但寫法不同,試做分析。答案:兩詩都寫夢,但寫法截然相反。(1)白詩用記夢以抒念舊之情,元詩一反其意,以不曾入夢寫凄苦心境。(2)白詩用入夢寫苦思,是事所常有,寫人之常情;元詩用不曾入夢寫心境,是事所罕有,寫人之至情。2、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北來人二首[宋]劉克莊試說東都①事,添人白發多。寢園殘石馬,廢殿泣銅駝。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②。十口同離仳,今成獨雁飛!饑鋤荒寺菜,貧著陷蕃衣。甲第歌鐘沸,沙場探騎稀。老身閩地死,不見翠鑾歸!注①東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號。這兩首詩在敘事上有何特色?試簡要分析。(6分)答案①以對比加強敘事的抒情效果。用權貴歌舞宴飲、不問軍情與百姓心系故國作對比,表達憂國憂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國前后境況的對比,表現百姓游離之苦。②以“北來人”的口吻敘事,表達情感顯得更真實、自然。③敘事中流露出個人的情感。如“今成獨雁飛”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涼與孤寂。【解析】第1步:讀文本,知大意。這兩首詩題作《北來人》,所謂“北來”,即從金朝回來的人。第一首側重回憶靖康年間那段不堪回首的悲慘往事,企望“胡運難久”,表達思歸之情。第二首側重寫自己國破家亡后流亡閩地的悲慘生活,表達北歸無望的凄涼心境。第2步:審題干,明角度。(1)“在敘事上有何特色”,明確對比的角度;(2)“簡要分析”,明確答題的方式。第3步:列要點,找對應第一首第二首敘事手法直接敘述了自己為國事擔憂,白發漸增,多次打探戰況的現狀和“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的普通百姓的愛國情結。用權貴歌舞宴飲、不問軍情與百姓心系故國作對比,表達憂國憂民之情;以自己一家亡國前后境況的對比,表現百姓流離之苦。敘事視角兩首詩都以北來人的口吻敘事,親見親歷,真實感人。(三)情感角度本題型往往考查不同詩歌描寫相同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和同一詩人抒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方法:①讀詩的題目,題目往往點明了詩的主要內容,定下了感情基調。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處的朝代,即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詩人境遇、心情的不同,會蘊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注意詩中的意象,詩歌要借助意象來表情達意。④注意詩的最后兩句,古人寫詩常常卒章顯志,點明主旨。兩點巧答情感比較鑒賞題1.同一詩人描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1)要熟悉課本詩句,并能準確鑒賞。(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結合全詩的感情基調分析。(3)分析思想感情時,用語要準確恰當,不能胡亂套用。(4)分層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異,先整體再局部,準確把握思想感情。2.不同詩人描寫同一景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比較。(1)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2)根據詩歌的類型,分析詩人所表達的感情。(3)結合全詩內容,分析詩歌主旨,進行恰當的鑒賞。【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戲作漁父詞①辛棄疾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別浦②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閑管興亡則甚③?【注】①此詞作于《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之后。②別浦:河流入江海之處。③則甚:做什么。作者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說“休說鱸魚堪膾”,在此為何說“別浦魚肥堪膾”?答案“休說鱸魚堪膾”是為了表達詞人不愿歸隱、希望為國效力的志向。本詞說“別浦魚肥堪膾”,寫出了隱居生活的愜意,借漁父不問國家興亡之意,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意和無奈之情。解析這道題要求把同一詞人不同詩歌的課外詞句與課本所學詞句進行對比。閱讀詩歌強調“知人論世”,同一詞人在不同時期的詞作會呈現出不同的思想內容,如本題所問。《世說新語·識鑒篇》記載:張翰在洛陽做官,在秋季西風起時,想到家鄉莼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立即辭官回鄉,后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稱為莼鱸之思。《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言“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表明的是不愿歸隱、希望為國效力的志向,而在《西江月》中作者的心緒發生了變化,要注意從“千年往事已沉沉,閑管興亡則甚”中體會作者滿腔的憤懣之情。【強化訓練】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憶王孫·春詞李重元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高樓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與李重元詞一樣,都寫到了“斷魂”,它們所抒發的感情是否相同?試簡要分析。(6分)答案感情不同。①杜詩寫孤身趕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見家人,“斷魂”指思鄉之情;②李詞寫閨中少婦登樓遠眺,不見行人,徒使魂銷魄斷,“斷魂”是思夫之愁。[解題思維]第1步:讀文本,知大意。杜牧的《清明》中是因為清明時節,行人在暮雨中追思懷遠,思念親人,內心悲傷。本詞的女主人公,登樓遠望,不見自己思念的丈夫回來,內心愁悶,因而“魂銷魄斷”。第2步:審題干,明角度。(1)兩者都寫到了“斷魂”,“它們所抒發的情感是否相同”,故應分析各自“斷魂”的原因,李詞是“春詞”,思婦之詞;杜詩是“清明”,思家之事。(2)問“是否相同”,首先要明確觀點;“試簡要分析”,要結合具體內容簡要說明原因。第3步:列要點,找對應。李詞主要是寫景,通過萋萋芳草、依依拂柳、聲聲杜鵑、梨花細雨、黃昏時重門深掩等一連串帶有傷感的暮春景物來襯托相思之情,傳達出一種傷春懷人的情緒。杜詩主要寫人物細節,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人物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寫語言,如何擺脫這種心境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精彩傳神。(四)意象角度本題型往往考查不同詩歌對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寫對象的比較。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思的組合。象即詩中的形象,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比較鑒賞既可以比較相同意象表現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比較不同意象呈現的相近場景。意境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詩中描寫的情景有機融合的一種境界。意境的核心內容是情和景的關系。一方面,相似的環境可以表現有差別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用不同的環境來表現。一般來看,意象與詞句相關,意境則與全篇對應。離開意象,無以談意境。故在古典詩詞中,意象是起點,意境是終點。比較鑒賞時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形象特點比較兩注意1.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傳統內涵。如杜鵑代表著悲情,松柏象征著堅貞。2.揣摩詩中意象自身的特點。要抓住描述意象的關鍵性詞語,把握其外在與內在特點,歸納出其表層義和深層義。【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浪淘沙·疏雨洗天清鄧剡①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②。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注】①鄧剡:南宋詞人,隨文天祥抗元。南宋滅亡,被俘押赴北上。本詞為北上途經建康(今江蘇南京)時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據史料記載,西晉滅亡后南渡士人經常相邀到此。賞析本詞和李清照的《聲聲慢》中“桐”“雨”意象的異同。答案相同:兩首詞的“桐”和“雨”都寄托了作者的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不同: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地抒發了自身凄清孤獨之苦;而鄧剡則表現了寂寞飄零的無奈,抒發亡國之痛,境界更深遠。解析分析不同詩歌中相同意象,答題時要結合寫作背景和作者人生經歷以及詩詞內容加以分析,這兩首詞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一是傷國,一是傷己,分析不同點時要注意。【強化訓練】1、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參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張楷高臺秉燭看劍舞,四坐歡聲雜鳴鼓。酒闌羅袖動輕寒,門外蕭蕭杏花雨。兩首詩的結尾同是一個“雨”字,各有妙處。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答案:(1)岑詩的“雨”運用比喻手法,描繪座中人相對而泣的悲痛情狀,既側面烘托胡篩樂曲的感人力量,更與前兩句的歡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2)張詩的“雨”描繪春夜和風細雨、杏花悄然綻放的美麗景象,既渲染酒闌人散時閑適愜意的氛圍,更與前兩句的歡宴形成映襯和呼應,饒有余韻。(意思對即可)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問題。(2015·全國卷Ⅰ)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岑參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本詩描寫的邊塞風光并非作者親眼所見,而是出于想象。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尚處于前往邊塞的途中;開頭“聞說”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寫是憑聽聞所得。【解析】第1步:讀文本,知大意。《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是作者赴北庭途經臨洮時所作。全詩從“聞說”落筆,極寫通往輪臺之路的奇寒景象和邊地風物,抒發了詩人不辭路途遙遠艱苦、盡力國事的高昂豪邁的思想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描寫了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之間的真摯友誼。第2步:審題干,明角度。(1)“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明確對比的詩篇;(2)“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明確對比點和答題角度;(3)“簡要分析”,答題時先要概括,再分析。第3步:列要點,找對應。《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從題目看“將赴”,將去還沒去;“留別”,與友人告別。身在西域,送友人回京。從形象看“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漢使亦應稀”“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中軍置酒飲歸客”3、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沁園春·梅吳淵①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憑玉欄。正地連邊塞,角聲三弄,人思鄉國,愁緒千般。草草村墟,疏疏籬落,猶記花間曾卓②庵。茶甌罷,問幾回吟繞,冷淡③相看。堪憐。影落溪南。又月午無人更漏三。雖虛林幽壑,數枝偏瘦,已存鼎鼐④,一點微酸。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斷是平生不肯寒。林逋在,倩詩人此去,為語湖山。注①吳淵:南宋政治家、軍事家、詞人。②卓:建立。③冷淡:“冷澹”,清淡,不濃艷,素凈淡雅。④鼎鼐: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舊以宰相治理國事如鼎鼐之調和五味,故以喻宰相之權位。本詞下片所寫之梅與陸游《卜算子·詠梅》中梅的形象有何異同?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答案同:堅貞、高潔、孤獨。吳詞中的梅甘居虛林幽壑,愿與松竹交盟;陸詞中的梅獨自于驛外斷橋邊開放,不論環境如何惡劣,依然馨香如故。異:陸游筆下的梅只是孤芳自賞,無意爭春;吳淵筆下的梅還心存鼎鼐,有入世的情懷。詩歌比較題【強化訓練】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2014·山東卷)尋詩兩絕句陳與義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無人畫出陳居士①,亭角尋詩滿袖風。愛把山瓢②莫笑儂,愁時引睡有奇功。醒來推戶尋詩去,喬木崢嶸明月中。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園花經雨百般紅”與“喬木崢嶸明月中”兩句所描寫的景色特點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答案①“園花經雨百般紅”描寫的是雨后園林的美景,一場雨后,園中姹紫嫣紅,色彩艷麗。②“喬木崢嶸明月中”描寫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樹木高聳峭拔,意境清幽。解析本題考查詩歌意象與意境的比較鑒賞。這兩句詩描寫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詩歌所描寫的意象不同,實際上都是在為詩歌營造某種意境。“園花經雨百般紅”是寫園里的花經雨水清洗后顯得更為嬌艷,主要是表現其色彩的艷麗。“喬木崢嶸明月中”一句中,“崢嶸”暗含“深邃、深遠”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樹木中,顯得更加深邃而幽遠。2、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2014·高考浙江卷)溪行逢雨與柳中庸[唐]李端日落眾山昏,蕭蕭暮雨繁。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三峽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注。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楓林:《楚辭·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1)這兩首詩都以________來寫愁。答案猿聲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詩歌形象的能力。兩首詩表達情感的共同意象都是猿聲,通過猿聲來抒發詩人的愁懷。(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點明了愁;第二首景不顯愁,借典故寫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嘆抒情;第二首以理寫愁,辨析猿聲“不自愁”,愁在人心。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分析兩首詩中抒情手法的差異,主要從內容和手法兩方面比較。內容上,兩首詩都寫“猿聲”,都與“愁”有關,手法上,都通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點明愁情,“那堪”兩句則是直抒愁懷;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過借用典故來抒發,與第一首有所不同。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無題李商隱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與《詩經·氓》相比,本詩描寫人物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答案本詩描寫人物角度主要是側面描寫與內心獨白相結合:首聯用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層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籠罩著一片深夜的靜寂,彌漫著一層無名的幽怨。頷聯巧用典故,兩個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話傳說引起讀者的豐富想象與聯想,表現女主人公自己的愛情遭遇。頸聯運用兩個比喻,從不幸的愛情經歷轉到不幸的身世遭遇。尾聯運用內心獨白,直接表明自己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和在近乎幻滅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不渝的追求。《詩經·氓》描寫人物角度主要是直接描寫(正面描寫),全篇以女主人公的語氣,以女主人公的感情變化、身世遭遇為線索,生動地描寫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表現其可貴的思想品德。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問題。徙倚注陸游漁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月正樹無影,露濃荷有聲。崢嶸歲將晚,悄愴恨難平。坐念中原沒,男兒恐浪生。注徙倚:徘徊。詩的尾聯有什么含意?此聯與《示兒》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相比,所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①含意:因為掛念陷沒的中原,內心悵恨,擔心自己虛度一生。②不同:“坐念”兩句表達了對中原陷落的悲痛,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愿望;“王師”兩句則表達了對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解析“坐念中原沒”中“坐”是“徒”“白白”的意思;“坐念”是“白白地惦記”;“念”的對象是“中原沒”,可見詩人掛念中原陷落,自己卻又無可奈何,表達了對中原陷落的悲痛。而“男兒恐浪生”則是擔心自己此生無法建功立業,實則是有建功立業的愿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指自己看不到收復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只好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表達了對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5、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重陽后菊花二首范成大其一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其二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恰如退士垂車注后,勢利交親不到門。注垂車:又稱懸車,指懸掛車子,不再當官上朝。這兩首詩均創作于作者致仕家居石湖時,請分別從表達方式、語言風格、思想感情三方面賞析兩首詩的不同之處。答案①第一首詩先描寫菊花的美麗而寂寞,無人欣賞,再議論世人沒有超脫的情趣,不懂賞花。語言風格較含蓄,表達了對庸俗從眾的世人的諷刺之情。②第二首詩先敘述菊花尚新卻無人來賞的狀況,再議論類比退士居家后,親交故舊都不再到門拜訪的相似處境。語言直白,表達對勢利的酒徒詩客、親交故舊的諷刺之情。6、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岑參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尋河①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漁家傲·寄仲高②陸游東望山陰③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注】①尋河:史載張騫出使西域時,曾去尋找黃河源頭。②仲高:陸升之,字仲高,陸游的堂兄。③山陰:浙江紹興古縣名,陸游的家鄉。兩首詩歌表達的感情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光伏發電購銷合同標準文本
- 出售不動產房屋合同樣本
- 公積金借款合同樣本樣本
- 入學合同標準文本
- 第18講 生物的分類和生物的多樣性 2025年會考生物學專題練習(含答案)
- ups買賣合同樣本
- 2025茶葉區域銷售代理合同樣本
- 出租合租店鋪合同樣本
- 人員轉運服務合同標準文本
- 減水劑代理合同樣本
- 癱瘓病人的保養與護理
- 湖北省部分高中聯考協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卷
-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數學試題(含答案)
- (一模)2025年3月濟南市2025屆高三模擬考試英語試卷
- (高清版)DB12∕T 934-2020 公路工程資料管理技術規程
- 股權委托管理協議(2025年版)
- 企業文化-電力與能源戰略參考題庫2025版
- 7.2做中華人文精神的弘揚者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2025年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2024年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自主招聘筆試真題
- 幼兒園獲獎公開課:大班語言《遇見春天》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