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50個耳穴及定位(11月)課件_第1頁
常見50個耳穴及定位(11月)課件_第2頁
常見50個耳穴及定位(11月)課件_第3頁
常見50個耳穴及定位(11月)課件_第4頁
常見50個耳穴及定位(11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見50個耳穴及定位武岡市中醫(yī)醫(yī)院針灸科張敏2018年11月常見50個耳穴及定位武岡市中醫(yī)醫(yī)院針灸科1耳廓解剖名稱耳輪:耳廓最外緣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耳腔內的橫行突起部分稱“耳輪腳”對耳輪:與耳輪相對的隆起部,其上方有兩個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對耳輪上角”,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對耳輪下角”。耳舟耳甲艇耳甲腔耳廓解剖名稱耳輪:耳廓最外緣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耳腔內的橫行突2耳廓解剖名稱耳廓解剖名稱3耳廓解剖名稱耳廓解剖名稱4耳廓解剖名稱耳舟:耳輪與對耳輪之間的側溝耳輪結節(jié):耳輪外上方稍肥厚的結狀突起,即達爾文結節(jié)三角窩:對耳輪上角與下角之間的三角形凹窩。耳輪結節(jié)屛上切跡耳廓解剖名稱耳舟:耳輪與對耳輪之間的側溝耳輪結節(jié)屛上切跡5耳廓解剖名稱耳屛:耳廓前面瓣狀突起部,又叫耳珠對耳屏:對耳輪下方與耳屏相對的隆起部耳甲:分耳甲腔與耳甲艇,耳輪腳以上的部分稱耳甲艇,耳輪腳以下的部分稱耳甲腔。屛上切跡耳輪結節(jié)耳廓解剖名稱耳屛:耳廓前面瓣狀突起部,又叫耳珠屛上切跡耳輪結6耳廓解剖名稱耳廓解剖名稱7屏上切跡:耳屏上緣和耳屏之間的凹陷;屛間切跡:耳屏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輪屏切跡:對耳輪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耳垂:耳廓最下部,無軟骨的皮垂耳廓解剖名稱屏上切跡:耳屏上緣和耳屏之間的凹陷;耳廓解剖名稱8耳廓解剖名稱耳廓解剖名稱9耳穴分布規(guī)律:倒置胎兒形(頭部朝下,臀部朝上)1、與頭面對應的穴位---耳垂2、與上肢對應的穴位---耳舟3、與下肢對應的穴位---對耳輪上、下腳4、與軀干對應的穴位---對耳輪耳穴分布規(guī)律:倒置胎兒形(頭部朝下,臀部朝上)1、與頭面對應10耳穴分布規(guī)律:倒置胎兒形(頭部朝下,臀部朝上)5、與胸腔臟器對應的穴位---耳甲腔6、與腹腔臟器對應的穴位---耳甲艇7、與盆腔臟器對應的穴位---三角窩8、消化道---耳輪腳周圍環(huán)形排列耳穴分布規(guī)律:倒置胎兒形(頭部朝下,臀部朝上)5、與胸腔臟器11耳部分區(qū)耳輪分十二區(qū)耳舟分六區(qū)對耳輪分十三區(qū)耳甲分十八區(qū)三角窩分五區(qū)對耳屏、耳屏各分四區(qū)耳垂分九區(qū)耳部分區(qū)耳輪分十二區(qū)12常見50個耳穴及定位(11月)課件13耳部分區(qū)1、耳輪分區(qū):分12區(qū)耳輪腳為耳輪1區(qū);耳輪腳切跡到對耳輪下腳上緣之間的耳輪分為3等份:自下而上依次為耳輪2區(qū)、3區(qū)、4區(qū);耳部分區(qū)1、耳輪分區(qū):分12區(qū)14耳部分區(qū)1、耳輪分區(qū):分12區(qū)對耳輪下腳上緣到對耳輪上腳前緣之間的耳輪為耳輪5區(qū);對耳輪上腳前緣到耳尖之間的耳輪為耳輪6區(qū);耳尖到耳輪結節(jié)上緣為耳輪7區(qū);耳部分區(qū)1、耳輪分區(qū):分12區(qū)15耳部分區(qū)1、耳輪分區(qū):分12區(qū)耳輪結節(jié)上緣到耳輪結節(jié)下緣為耳輪8區(qū);耳輪結節(jié)下緣至輪垂切跡之間的耳輪分為4等份,自上而下依次為耳輪9區(qū)、10區(qū)、11區(qū)、12區(qū)。耳部分區(qū)1、耳輪分區(qū):分12區(qū)16耳部分區(qū)2、耳舟分區(qū):分6區(qū)將耳舟分為6等份,自上而下依次為耳舟1區(qū)、2區(qū)、3區(qū)、4區(qū)、5區(qū)、6區(qū)。耳部分區(qū)2、耳舟分區(qū):分6區(qū)17耳部分區(qū)3、對耳輪分區(qū):分13區(qū)對耳輪上腳分為上、中、下3等份,下1/3為對耳輪5區(qū),中1/3為對耳輪4區(qū);再將上1/3分為上、下2等份,下1/2為對耳輪3區(qū),再將上1/2分為前后2等份,后1/2為對耳輪2區(qū),前1/2為對耳輪1區(qū)。耳部分區(qū)3、對耳輪分區(qū):分13區(qū)18耳部分區(qū)3、對耳輪分區(qū):分13區(qū)對耳輪下腳分為前、中、后3等份:中、前2/3為對耳輪6區(qū),后1/3為對耳輪7區(qū)。耳部分區(qū)3、對耳輪分區(qū):分13區(qū)19耳部分區(qū)3、對耳輪分區(qū):分13區(qū)將對耳輪體從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至輪屏切跡分為5等份,再沿對耳輪耳甲緣將對耳輪體分為前1/4和后3/4兩部分,前上2/5為對耳輪8區(qū),后上2/5為對耳輪9區(qū),前中2/5為對耳輪10區(qū),后中2/5為對耳輪11區(qū),前下1/5為對耳輪12區(qū),后下1/5為對耳輪13區(qū)。⑧⑨11區(qū)13區(qū)12區(qū)10區(qū)8區(qū)9區(qū)耳部分區(qū)3、對耳輪分區(qū):分13區(qū)⑧⑨11區(qū)13區(qū)12區(qū)10區(qū)20耳部分區(qū)4、三角窩分區(qū):分5區(qū)三角窩由耳輪內緣至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分為前、中、后3等份,中1/3為三角窩3區(qū);再將前1/3分為上、中、下3等份,上1/3為三角窩1區(qū),中、下2/3為三角窩2區(qū);再將后1/3分為上、下2等份,上1/2為三角窩4區(qū),下1/2為三角窩5區(qū)。耳部分區(qū)4、三角窩分區(qū):分5區(qū)再將前1/3分為上、中、下3等21耳部分區(qū)5、耳屏分區(qū):分4區(qū)耳屏外側面分為上、下2等份,上部為耳屏1區(qū),下部為耳屏2區(qū)。將耳屏內側面分上下兩等份,上部為耳屏3區(qū),下部為耳屏4區(qū)。耳部分區(qū)5、耳屏分區(qū):分4區(qū)22耳部分區(qū)6、對耳屏分區(qū):分4區(qū)由對屏尖及對屏尖至輪屛切跡之中點,分別向耳垂上線作兩條垂線,將對耳屏外側面及其后部分成前、中、后3區(qū),前為對耳屏1區(qū),中為對耳屏2區(qū),后為對耳屏3區(qū)。對耳屏內側面為對耳屏4區(qū)。耳部分區(qū)6、對耳屏分區(qū):分4區(qū)23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耳甲標志點A、B、C、D及線的設定: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耳甲標志24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25耳部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耳部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26耳部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耳部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27耳部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耳部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28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將BC線前段與耳輪腳下緣間分成3等份,前1/3為耳甲1區(qū),中1/3為2區(qū),后1/3為耳甲3區(qū)。ABC線前方,耳輪腳消失處為耳甲4區(qū)。將AB線前段與耳輪腳上緣及部分耳輪內緣間分成3等份,后1/3為5區(qū),中1/3為6區(qū),前1/3為7區(qū)。①②③④⑥⑤⑦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①②③④29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將對耳輪下腳下緣前、中1/3交界處與A點連線,該線前方耳甲艇部分為耳甲8區(qū)。耳甲8區(qū)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耳甲8區(qū)30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將AB線前段與對耳輪下腳下緣間耳甲8區(qū)以后的部分,分為前、后2等份,前1/2為耳甲9區(qū),后1/2為耳甲10區(qū)。耳甲9區(qū)耳甲10區(qū)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9區(qū)耳甲10區(qū)31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在AB線后段上方的耳甲艇部,將耳甲10區(qū)后緣與BD線之間分成上、下2等份,上1/2為耳甲11區(qū),下1/2為耳甲12區(qū);由輪屛切跡至B點作連線,該線后方、BD線下方的耳甲腔部為耳甲13區(qū)。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32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以耳甲腔中央為圓心,圓心與BC線間距離的1/2為半徑作圓,該圓形區(qū)域為耳甲15區(qū);過15區(qū)最高點及最低點分別向外耳門后壁作兩條切線,切線間為耳甲16區(qū);15、16區(qū)周圍為耳甲14區(qū)。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33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將外耳門的最低點與對耳屏耳甲緣中點相連,再將該線下的耳甲腔部分為上、下2等份:上1/2為耳甲17區(qū),下1/2為耳甲18區(qū)。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348、耳垂分區(qū):分9區(qū)。在耳垂上線至耳垂下緣最低點之間劃兩條等距離平行線,于該平行線上引出兩條垂直等分線,將耳垂分為9個區(qū):上部由前到后依次為耳垂1區(qū)、2區(qū)、3區(qū);中部由前到后依次為耳垂4區(qū)、5區(qū)、6區(qū);下部由前到后依次為耳垂7區(qū)、8區(qū)、9區(qū)。耳部分區(qū)8、耳垂分區(qū):分9區(qū)。耳部分區(qū)359、耳背分區(qū):分5區(qū)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耳背對應點和輪屛切跡耳背對應點作兩條水平線,將耳背分為上、中、下3部:上部為耳背1區(qū);下部為耳背5區(qū);耳部分區(qū)再將中部分為內、中、外3等份,內1/3為耳背2區(qū),中1/3為耳背3區(qū),外1/3為耳背4區(qū)。9、耳背分區(qū):分5區(qū)耳部分區(qū)再將中部分為內、中、外3等份,內36一、耳垂1、扁桃體:【定位】耳垂正面下部,第8區(qū)中點。【主治】扁桃體炎、咽炎。扁桃體常用耳穴定位及主治一、耳垂1、扁桃體:扁桃體常用耳穴定位及主治37一、耳垂2、垂前:【定位】耳垂第4區(qū)。【主治】神經(jīng)衰弱、牙痛。垂前一、耳垂2、垂前:垂前38一、耳垂3、內耳:【定位】耳垂第6區(qū)。【主治】耳鳴、內耳眩暈癥、聽力減退。內耳一、耳垂3、內耳:內耳39一、耳垂4、牙

:【定位】耳垂第1區(qū)。【主治】牙痛、牙周炎、低血壓等。牙一、耳垂4、牙:牙40一、耳垂5、眼

:【定位】耳垂第5區(qū)。【主治】調節(jié)眼的機能,主治各種眼病。一、耳垂5、眼:41二、耳屏1、內鼻

:【定位】耳屏內側面的下1/2處,即耳屏4區(qū)。【主治】鼻炎、感冒、鼻出血、副鼻竇炎。。內鼻二、耳屏1、內鼻:內鼻42二、耳屏2、腎上腺:【定位】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即耳屏2區(qū)后緣處。【主治】低血壓、風濕性關節(jié)炎、腮腺炎等。二、耳屏2、腎上腺:43二、耳屏3、外鼻:【定位】耳屏外側面正中稍前,即耳屏1、2區(qū)之間。【主治】鼻前庭炎、鼻炎等。外鼻二、耳屏3、外鼻:外鼻44二、耳屏4、咽喉:【定位】耳屏內側面的上1/2處,即耳屏3區(qū)。【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聲音嘶啞等。咽喉二、耳屏4、咽喉:咽喉45三、對耳屏1、對屏尖:【定位】對耳屏的尖端,即對耳屏1、2、4區(qū)交點處。【主治】哮喘、腮腺炎、神經(jīng)性皮炎、皮膚瘙癢癥。對屏尖三、對耳屏1、對屏尖:對屏尖46三、對耳屏2、額:【定位】對耳屏外側面的前下方,即對耳屏1區(qū)。【主治】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嗜睡、眩暈等。額三、對耳屏2、額:額47三、對耳屏3、卵巢:【定位】屏間切跡外緣與對耳屏內側緣之間。【主治】月經(jīng)不調、閉經(jīng)、功血、內分泌紊亂、更年期綜合癥。三、對耳屏3、卵巢:48三、對耳屏4、顳:【定位】對耳屏外側面的中部,即對耳屏2區(qū)。【主治】偏頭痛等。顳三、對耳屏4、顳:顳49三、對耳屏5、皮質下:【定位】對耳屏的內側面,即對耳屏4區(qū)。【主治】神經(jīng)衰弱、失眠多夢、假性近視、消化、心血管系統(tǒng)疾患。三、對耳屏5、皮質下:50三、對耳屏6、丘腦:【定位】對耳屏內側面中線下方。【主治】肥胖、嗜睡、水腫、內分泌紊亂。三、對耳屏6、丘腦:51三、對耳屏7、枕:【定位】對耳屏外側面的后上方,即對耳屏3區(qū)。【主治】頭暈、頭痛、哮喘、癲癇、神經(jīng)衰弱等。枕三、對耳屏7、枕:枕52四、耳甲腔1、口:【定位】耳輪腳下方前1/3處,即耳甲1區(qū)。【主治】面癱,口腔炎,牙周炎,膽囊炎,膽石癥,戒斷綜合癥。口四、耳甲腔1、口:口53四、耳甲腔2、肺:【定位】在耳甲腔心的周圍,即耳甲14區(qū)。【主治】呼吸系統(tǒng)疾病、感冒、皮膚瘙癢癥、蕁麻疹、便秘、鼻炎、盜汗、自汗、哮喘,水腫及皮膚病等。四、耳甲腔2、肺:54四、耳甲腔3、賁門:【定位】耳輪腳下方后1/3處,即耳甲3區(qū)。【主治】賁門痙攣,神經(jīng)性嘔吐。賁門四、耳甲腔3、賁門:賁門55四、耳甲腔4、內分泌:【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的外1/2處,即耳甲18區(qū)。【主治】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更年期綜合癥,痤瘡。四、耳甲腔4、內分泌:56四、耳甲腔5、脾:【定位】耳甲腔的后上方,耳甲13區(qū)。【主治】腹脹、腹瀉、便秘、食欲不振、功血、白帶過多、內耳眩暈癥等。四、耳甲腔5、脾:57四、耳甲腔6、三焦:【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的上1/2處,即耳甲17區(qū)。【主治】便秘、腹脹、上肢外側疼痛等。四、耳甲腔6、三焦:58四、耳甲腔7、心:【定位】耳甲腔凹陷最深處,即耳甲15區(qū)。【主治】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心絞痛、神經(jīng)衰弱、口舌生瘡等。四、耳甲腔7、心:59五、耳甲艇1、大腸:【定位】耳輪腳上方前部,即耳甲7區(qū)。【主治】腹瀉、便秘、咳嗽。大腸五、耳甲艇1、大腸:大腸60五、耳甲艇2、肝:【定位】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區(qū)。【主治】眩暈、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更年期綜合癥、眼疾等。五、耳甲艇2、肝:61五、耳甲艇3、膀胱:【定位】對耳輪下腳的下方中1/3處,即耳甲9區(qū)。【主治】膀胱炎、遺尿癥、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經(jīng)痛、后頭痛。膀胱五、耳甲艇3、膀胱:膀胱62五、耳甲艇4、腎:【定位】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下方,即耳甲10區(qū)。【主治】腰痛、耳鳴、神經(jīng)衰弱、腎盂腎炎、哮喘、遺尿癥、月經(jīng)不調、遺精早泄等。五、耳甲艇4、腎:63五、耳甲艇5、胃:【定位】耳輪腳消失處,即耳甲4區(qū)。【主治】胃痙攣、胃炎、胃潰瘍、失眠、牙痛、消化不良等。五、耳甲艇5、胃:64五、耳甲艇6、十二指腸:【定位】耳輪腳下方后部,即耳甲5區(qū)。【主治】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石癥、幽門痙攣等。十二指腸五、耳甲艇6、十二指腸:十二指腸65五、耳甲艇7、艇角:【定位】耳甲艇的前上角,即耳甲8區(qū)。【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等。艇角五、耳甲艇7、艇角:艇角66六、三角窩1、角窩上:【定位】在三角窩的外上角,即三角窩1區(qū)。【主治】高血壓。角窩上六、三角窩1、角窩上:角窩上67六、三角窩2、盆腔:【定位】三角窩的后1/3的下1/2處,即三角窩5區(qū)。【主治】盆腔炎等。盆腔六、三角窩2、盆腔:盆腔68六、三角窩3、神門:【定位】三角窩的后1/3的上1/2處,即三角窩4區(qū)。【主治】失眠、各種痛癥、高血壓、精神病、過敏性疾病、眩暈、癲癇、神經(jīng)、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統(tǒng)疾患。六、三角窩3、神門:69六、三角窩4、內生殖器:【定位】三角窩的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窩2區(qū)。【主治】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白帶過多、功血、遺精、早泄等。內生殖器六、三角窩4、內生殖器:內生殖器70七、耳輪1、耳尖:【定位】耳輪頂端,將耳廓折疊最上方,即耳輪6、7區(qū)交界處。【主治】發(fā)熱、高血壓、頭暈、眼疾、目赤腫痛,放血可退熱、降壓、消炎,還有較強鎮(zhèn)靜止痛的作用。七、耳輪1、耳尖:71七、耳輪2、肛門:【定位】對耳輪上角下緣與下角的上緣相對的耳輪處,即耳輪5區(qū)。【主治】肛裂、脫肛、肛門周圍炎,痔瘡。肛門七、耳輪2、肛門:肛門72七、耳輪3、輪1-輪4:【定位】耳輪結節(jié)下方的區(qū)域,一共有4等份,自上而下依次為輪1-輪4;即耳輪9、10、11、12區(qū)。【主治】發(fā)熱、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壓。放血可退熱、消腫、降壓。七、耳輪3、輪1-輪4:73七、耳輪4、尿道:【定位】與膀胱同水平的耳輪處,即耳輪3區(qū)。【主治】尿頻、尿急、尿痛、尿潴留等。尿道七、耳輪4、尿道:尿道74七、耳輪5、直腸:【定位】耳輪上與大腸同水平,即耳輪2區(qū)。【主治】便秘、腹瀉、脫肛、痔瘡等。直腸七、耳輪5、直腸:直腸75八、對耳輪1、踝:【定位】對耳輪上角前1/3的后1/2處,即對耳輪3區(qū)。【主治】踝關節(jié)扭傷、踝關節(jié)炎。踝八、對耳輪1、踝:踝76八、對耳輪2、交感:【定位】對耳輪下角與耳輪內側交界處,即對耳輪6區(qū)前端。【主治】胃腸痙攣癥、膽絞痛、輸尿管結石、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心絞痛、哮喘、痛經(jīng)。八、對耳輪2、交感:77八、對耳輪3、膝:【定位】對耳輪上角的中1/3處,即對耳輪4區(qū)。【主治】膝關節(jié)腫痛。膝八、對耳輪3、膝:膝78八、對耳輪4、坐骨神經(jīng):【定位】對耳輪下腳的前2/3處,即對耳輪6區(qū)。【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坐骨神經(jīng)八、對耳輪4、坐骨神經(jīng):坐骨神經(jīng)79八、對耳輪5、腰骶椎:【定位】對耳輪體的上2/5處,即對耳輪9區(qū)。【主治】腰骶部疼痛等。腰骶椎八、對耳輪5、腰骶椎:腰骶椎80八、對耳輪6、趾:【定位】對耳輪上角前1/3的上1/2處;即對耳輪2區(qū)。【主治】甲溝炎、趾部疼痛。趾八、對耳輪6、趾:趾81八、對耳輪7、頸椎:【定位】在對耳輪體下1/5處,靠近耳腔緣處;即對耳輪13區(qū)。【主治】落枕、頸椎病、甲狀腺機能亢進、頸部扭傷。頸椎八、對耳輪7、頸椎:頸椎82九、耳周1、風溪:【定位】指腕兩等份之間;即耳舟1、2區(qū)交界處。【主治】蕁麻疹、皮膚瘙癢、過敏性鼻炎。九、耳周1、風溪:83九、耳周2、肩:【定位】耳舟一共6區(qū),肩為第4、5區(qū)。【主治】肩周炎、肩部疼痛,上肢癱瘓、功能障礙等。肩九、耳周2、肩:肩84九、耳周3、肘:【定位】耳舟一共6區(qū),肘為第3區(qū)。【主治】肘部疼痛、減肥等。肘九、耳周3、肘:肘85九、耳周4、指:【定位】指為耳舟第1區(qū)。【主治】甲溝炎、手指疼痛和麻木等。指九、耳周4、指:指86謝謝!謝謝!87常見50個耳穴及定位武岡市中醫(yī)醫(yī)院針灸科張敏2018年11月常見50個耳穴及定位武岡市中醫(yī)醫(yī)院針灸科88耳廓解剖名稱耳輪:耳廓最外緣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耳腔內的橫行突起部分稱“耳輪腳”對耳輪:與耳輪相對的隆起部,其上方有兩個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對耳輪上角”,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對耳輪下角”。耳舟耳甲艇耳甲腔耳廓解剖名稱耳輪:耳廓最外緣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耳腔內的橫行突89耳廓解剖名稱耳廓解剖名稱90耳廓解剖名稱耳廓解剖名稱91耳廓解剖名稱耳舟:耳輪與對耳輪之間的側溝耳輪結節(jié):耳輪外上方稍肥厚的結狀突起,即達爾文結節(jié)三角窩:對耳輪上角與下角之間的三角形凹窩。耳輪結節(jié)屛上切跡耳廓解剖名稱耳舟:耳輪與對耳輪之間的側溝耳輪結節(jié)屛上切跡92耳廓解剖名稱耳屛:耳廓前面瓣狀突起部,又叫耳珠對耳屏:對耳輪下方與耳屏相對的隆起部耳甲:分耳甲腔與耳甲艇,耳輪腳以上的部分稱耳甲艇,耳輪腳以下的部分稱耳甲腔。屛上切跡耳輪結節(jié)耳廓解剖名稱耳屛:耳廓前面瓣狀突起部,又叫耳珠屛上切跡耳輪結93耳廓解剖名稱耳廓解剖名稱94屏上切跡:耳屏上緣和耳屏之間的凹陷;屛間切跡:耳屏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輪屏切跡:對耳輪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耳垂:耳廓最下部,無軟骨的皮垂耳廓解剖名稱屏上切跡:耳屏上緣和耳屏之間的凹陷;耳廓解剖名稱95耳廓解剖名稱耳廓解剖名稱96耳穴分布規(guī)律:倒置胎兒形(頭部朝下,臀部朝上)1、與頭面對應的穴位---耳垂2、與上肢對應的穴位---耳舟3、與下肢對應的穴位---對耳輪上、下腳4、與軀干對應的穴位---對耳輪耳穴分布規(guī)律:倒置胎兒形(頭部朝下,臀部朝上)1、與頭面對應97耳穴分布規(guī)律:倒置胎兒形(頭部朝下,臀部朝上)5、與胸腔臟器對應的穴位---耳甲腔6、與腹腔臟器對應的穴位---耳甲艇7、與盆腔臟器對應的穴位---三角窩8、消化道---耳輪腳周圍環(huán)形排列耳穴分布規(guī)律:倒置胎兒形(頭部朝下,臀部朝上)5、與胸腔臟器98耳部分區(qū)耳輪分十二區(qū)耳舟分六區(qū)對耳輪分十三區(qū)耳甲分十八區(qū)三角窩分五區(qū)對耳屏、耳屏各分四區(qū)耳垂分九區(qū)耳部分區(qū)耳輪分十二區(qū)99常見50個耳穴及定位(11月)課件100耳部分區(qū)1、耳輪分區(qū):分12區(qū)耳輪腳為耳輪1區(qū);耳輪腳切跡到對耳輪下腳上緣之間的耳輪分為3等份:自下而上依次為耳輪2區(qū)、3區(qū)、4區(qū);耳部分區(qū)1、耳輪分區(qū):分12區(qū)101耳部分區(qū)1、耳輪分區(qū):分12區(qū)對耳輪下腳上緣到對耳輪上腳前緣之間的耳輪為耳輪5區(qū);對耳輪上腳前緣到耳尖之間的耳輪為耳輪6區(qū);耳尖到耳輪結節(jié)上緣為耳輪7區(qū);耳部分區(qū)1、耳輪分區(qū):分12區(qū)102耳部分區(qū)1、耳輪分區(qū):分12區(qū)耳輪結節(jié)上緣到耳輪結節(jié)下緣為耳輪8區(qū);耳輪結節(jié)下緣至輪垂切跡之間的耳輪分為4等份,自上而下依次為耳輪9區(qū)、10區(qū)、11區(qū)、12區(qū)。耳部分區(qū)1、耳輪分區(qū):分12區(qū)103耳部分區(qū)2、耳舟分區(qū):分6區(qū)將耳舟分為6等份,自上而下依次為耳舟1區(qū)、2區(qū)、3區(qū)、4區(qū)、5區(qū)、6區(qū)。耳部分區(qū)2、耳舟分區(qū):分6區(qū)104耳部分區(qū)3、對耳輪分區(qū):分13區(qū)對耳輪上腳分為上、中、下3等份,下1/3為對耳輪5區(qū),中1/3為對耳輪4區(qū);再將上1/3分為上、下2等份,下1/2為對耳輪3區(qū),再將上1/2分為前后2等份,后1/2為對耳輪2區(qū),前1/2為對耳輪1區(qū)。耳部分區(qū)3、對耳輪分區(qū):分13區(qū)105耳部分區(qū)3、對耳輪分區(qū):分13區(qū)對耳輪下腳分為前、中、后3等份:中、前2/3為對耳輪6區(qū),后1/3為對耳輪7區(qū)。耳部分區(qū)3、對耳輪分區(qū):分13區(qū)106耳部分區(qū)3、對耳輪分區(qū):分13區(qū)將對耳輪體從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至輪屏切跡分為5等份,再沿對耳輪耳甲緣將對耳輪體分為前1/4和后3/4兩部分,前上2/5為對耳輪8區(qū),后上2/5為對耳輪9區(qū),前中2/5為對耳輪10區(qū),后中2/5為對耳輪11區(qū),前下1/5為對耳輪12區(qū),后下1/5為對耳輪13區(qū)。⑧⑨11區(qū)13區(qū)12區(qū)10區(qū)8區(qū)9區(qū)耳部分區(qū)3、對耳輪分區(qū):分13區(qū)⑧⑨11區(qū)13區(qū)12區(qū)10區(qū)107耳部分區(qū)4、三角窩分區(qū):分5區(qū)三角窩由耳輪內緣至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分為前、中、后3等份,中1/3為三角窩3區(qū);再將前1/3分為上、中、下3等份,上1/3為三角窩1區(qū),中、下2/3為三角窩2區(qū);再將后1/3分為上、下2等份,上1/2為三角窩4區(qū),下1/2為三角窩5區(qū)。耳部分區(qū)4、三角窩分區(qū):分5區(qū)再將前1/3分為上、中、下3等108耳部分區(qū)5、耳屏分區(qū):分4區(qū)耳屏外側面分為上、下2等份,上部為耳屏1區(qū),下部為耳屏2區(qū)。將耳屏內側面分上下兩等份,上部為耳屏3區(qū),下部為耳屏4區(qū)。耳部分區(qū)5、耳屏分區(qū):分4區(qū)109耳部分區(qū)6、對耳屏分區(qū):分4區(qū)由對屏尖及對屏尖至輪屛切跡之中點,分別向耳垂上線作兩條垂線,將對耳屏外側面及其后部分成前、中、后3區(qū),前為對耳屏1區(qū),中為對耳屏2區(qū),后為對耳屏3區(qū)。對耳屏內側面為對耳屏4區(qū)。耳部分區(qū)6、對耳屏分區(qū):分4區(qū)110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耳甲標志點A、B、C、D及線的設定: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耳甲標志111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112耳部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耳部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113耳部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耳部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114耳部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耳部分區(qū)耳部分區(qū)

7、耳甲分區(qū)115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將BC線前段與耳輪腳下緣間分成3等份,前1/3為耳甲1區(qū),中1/3為2區(qū),后1/3為耳甲3區(qū)。ABC線前方,耳輪腳消失處為耳甲4區(qū)。將AB線前段與耳輪腳上緣及部分耳輪內緣間分成3等份,后1/3為5區(qū),中1/3為6區(qū),前1/3為7區(qū)。①②③④⑥⑤⑦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①②③④116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將對耳輪下腳下緣前、中1/3交界處與A點連線,該線前方耳甲艇部分為耳甲8區(qū)。耳甲8區(qū)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用標志點、線分為18個區(qū):耳甲8區(qū)117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將AB線前段與對耳輪下腳下緣間耳甲8區(qū)以后的部分,分為前、后2等份,前1/2為耳甲9區(qū),后1/2為耳甲10區(qū)。耳甲9區(qū)耳甲10區(qū)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耳甲9區(qū)耳甲10區(qū)118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在AB線后段上方的耳甲艇部,將耳甲10區(qū)后緣與BD線之間分成上、下2等份,上1/2為耳甲11區(qū),下1/2為耳甲12區(qū);由輪屛切跡至B點作連線,該線后方、BD線下方的耳甲腔部為耳甲13區(qū)。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119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以耳甲腔中央為圓心,圓心與BC線間距離的1/2為半徑作圓,該圓形區(qū)域為耳甲15區(qū);過15區(qū)最高點及最低點分別向外耳門后壁作兩條切線,切線間為耳甲16區(qū);15、16區(qū)周圍為耳甲14區(qū)。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120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將外耳門的最低點與對耳屏耳甲緣中點相連,再將該線下的耳甲腔部分為上、下2等份:上1/2為耳甲17區(qū),下1/2為耳甲18區(qū)。耳部分區(qū)7、耳甲分區(qū):1218、耳垂分區(qū):分9區(qū)。在耳垂上線至耳垂下緣最低點之間劃兩條等距離平行線,于該平行線上引出兩條垂直等分線,將耳垂分為9個區(qū):上部由前到后依次為耳垂1區(qū)、2區(qū)、3區(qū);中部由前到后依次為耳垂4區(qū)、5區(qū)、6區(qū);下部由前到后依次為耳垂7區(qū)、8區(qū)、9區(qū)。耳部分區(qū)8、耳垂分區(qū):分9區(qū)。耳部分區(qū)1229、耳背分區(qū):分5區(qū)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耳背對應點和輪屛切跡耳背對應點作兩條水平線,將耳背分為上、中、下3部:上部為耳背1區(qū);下部為耳背5區(qū);耳部分區(qū)再將中部分為內、中、外3等份,內1/3為耳背2區(qū),中1/3為耳背3區(qū),外1/3為耳背4區(qū)。9、耳背分區(qū):分5區(qū)耳部分區(qū)再將中部分為內、中、外3等份,內123一、耳垂1、扁桃體:【定位】耳垂正面下部,第8區(qū)中點。【主治】扁桃體炎、咽炎。扁桃體常用耳穴定位及主治一、耳垂1、扁桃體:扁桃體常用耳穴定位及主治124一、耳垂2、垂前:【定位】耳垂第4區(qū)。【主治】神經(jīng)衰弱、牙痛。垂前一、耳垂2、垂前:垂前125一、耳垂3、內耳:【定位】耳垂第6區(qū)。【主治】耳鳴、內耳眩暈癥、聽力減退。內耳一、耳垂3、內耳:內耳126一、耳垂4、牙

:【定位】耳垂第1區(qū)。【主治】牙痛、牙周炎、低血壓等。牙一、耳垂4、牙:牙127一、耳垂5、眼

:【定位】耳垂第5區(qū)。【主治】調節(jié)眼的機能,主治各種眼病。一、耳垂5、眼:128二、耳屏1、內鼻

:【定位】耳屏內側面的下1/2處,即耳屏4區(qū)。【主治】鼻炎、感冒、鼻出血、副鼻竇炎。。內鼻二、耳屏1、內鼻:內鼻129二、耳屏2、腎上腺:【定位】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即耳屏2區(qū)后緣處。【主治】低血壓、風濕性關節(jié)炎、腮腺炎等。二、耳屏2、腎上腺:130二、耳屏3、外鼻:【定位】耳屏外側面正中稍前,即耳屏1、2區(qū)之間。【主治】鼻前庭炎、鼻炎等。外鼻二、耳屏3、外鼻:外鼻131二、耳屏4、咽喉:【定位】耳屏內側面的上1/2處,即耳屏3區(qū)。【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聲音嘶啞等。咽喉二、耳屏4、咽喉:咽喉132三、對耳屏1、對屏尖:【定位】對耳屏的尖端,即對耳屏1、2、4區(qū)交點處。【主治】哮喘、腮腺炎、神經(jīng)性皮炎、皮膚瘙癢癥。對屏尖三、對耳屏1、對屏尖:對屏尖133三、對耳屏2、額:【定位】對耳屏外側面的前下方,即對耳屏1區(qū)。【主治】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嗜睡、眩暈等。額三、對耳屏2、額:額134三、對耳屏3、卵巢:【定位】屏間切跡外緣與對耳屏內側緣之間。【主治】月經(jīng)不調、閉經(jīng)、功血、內分泌紊亂、更年期綜合癥。三、對耳屏3、卵巢:135三、對耳屏4、顳:【定位】對耳屏外側面的中部,即對耳屏2區(qū)。【主治】偏頭痛等。顳三、對耳屏4、顳:顳136三、對耳屏5、皮質下:【定位】對耳屏的內側面,即對耳屏4區(qū)。【主治】神經(jīng)衰弱、失眠多夢、假性近視、消化、心血管系統(tǒng)疾患。三、對耳屏5、皮質下:137三、對耳屏6、丘腦:【定位】對耳屏內側面中線下方。【主治】肥胖、嗜睡、水腫、內分泌紊亂。三、對耳屏6、丘腦:138三、對耳屏7、枕:【定位】對耳屏外側面的后上方,即對耳屏3區(qū)。【主治】頭暈、頭痛、哮喘、癲癇、神經(jīng)衰弱等。枕三、對耳屏7、枕:枕139四、耳甲腔1、口:【定位】耳輪腳下方前1/3處,即耳甲1區(qū)。【主治】面癱,口腔炎,牙周炎,膽囊炎,膽石癥,戒斷綜合癥。口四、耳甲腔1、口:口140四、耳甲腔2、肺:【定位】在耳甲腔心的周圍,即耳甲14區(qū)。【主治】呼吸系統(tǒng)疾病、感冒、皮膚瘙癢癥、蕁麻疹、便秘、鼻炎、盜汗、自汗、哮喘,水腫及皮膚病等。四、耳甲腔2、肺:141四、耳甲腔3、賁門:【定位】耳輪腳下方后1/3處,即耳甲3區(qū)。【主治】賁門痙攣,神經(jīng)性嘔吐。賁門四、耳甲腔3、賁門:賁門142四、耳甲腔4、內分泌:【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的外1/2處,即耳甲18區(qū)。【主治】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更年期綜合癥,痤瘡。四、耳甲腔4、內分泌:143四、耳甲腔5、脾:【定位】耳甲腔的后上方,耳甲13區(qū)。【主治】腹脹、腹瀉、便秘、食欲不振、功血、白帶過多、內耳眩暈癥等。四、耳甲腔5、脾:144四、耳甲腔6、三焦:【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的上1/2處,即耳甲17區(qū)。【主治】便秘、腹脹、上肢外側疼痛等。四、耳甲腔6、三焦:145四、耳甲腔7、心:【定位】耳甲腔凹陷最深處,即耳甲15區(qū)。【主治】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心絞痛、神經(jīng)衰弱、口舌生瘡等。四、耳甲腔7、心:146五、耳甲艇1、大腸:【定位】耳輪腳上方前部,即耳甲7區(qū)。【主治】腹瀉、便秘、咳嗽。大腸五、耳甲艇1、大腸:大腸147五、耳甲艇2、肝:【定位】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區(qū)。【主治】眩暈、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更年期綜合癥、眼疾等。五、耳甲艇2、肝:148五、耳甲艇3、膀胱:【定位】對耳輪下腳的下方中1/3處,即耳甲9區(qū)。【主治】膀胱炎、遺尿癥、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經(jīng)痛、后頭痛。膀胱五、耳甲艇3、膀胱:膀胱149五、耳甲艇4、腎:【定位】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下方,即耳甲10區(qū)。【主治】腰痛、耳鳴、神經(jīng)衰弱、腎盂腎炎、哮喘、遺尿癥、月經(jīng)不調、遺精早泄等。五、耳甲艇4、腎:150五、耳甲艇5、胃:【定位】耳輪腳消失處,即耳甲4區(qū)。【主治】胃痙攣、胃炎、胃潰瘍、失眠、牙痛、消化不良等。五、耳甲艇5、胃:151五、耳甲艇6、十二指腸:【定位】耳輪腳下方后部,即耳甲5區(qū)。【主治】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石癥、幽門痙攣等。十二指腸五、耳甲艇6、十二指腸:十二指腸152五、耳甲艇7、艇角:【定位】耳甲艇的前上角,即耳甲8區(qū)。【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等。艇角五、耳甲艇7、艇角:艇角153六、三角窩1、角窩上:【定位】在三角窩的外上角,即三角窩1區(qū)。【主治】高血壓。角窩上六、三角窩1、角窩上:角窩上154六、三角窩2、盆腔:【定位】三角窩的后1/3的下1/2處,即三角窩5區(qū)。【主治】盆腔炎等。盆腔六、三角窩2、盆腔:盆腔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