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示范教案_第1頁
第三節《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示范教案_第2頁
第三節《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示范教案_第3頁
第三節《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示范教案_第4頁
第三節《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示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編碼 : CH2J6I10O6P1 HH3V7G9X10M2 ZW8F8U7T9M10學習好資料 歡迎下載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教案設計教案設計思想:本節內容屬于大氣在地理環境形成與進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材把理論系 統提升到了現實設計層面, 以人類在生產生活環境中的所感所悟來應驗同學的認 知規律;因而在教學時應突出理論與現實緊密結合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擬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激發同學發覺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并依據內容需要,教學方法上仍可以接受觀看學習法、材料學習法和思辨學習法;一、基本情形分析(一)對同學的分析 基于高一同學已初具地理思維才能,在老師指導下,有確定的學問遷移能 力

2、,可以用同學所把握的中學地理學問及觀看到的地理現象遷移到本節內容,進 行探究學習;(二)對教材的分析 1、本節內容抽象、空間思維才能要求較高,同學不簡潔懂得;教學中要明 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重點:北半球冬、夏大氣活動中心的分布與成因 季風環流成因與特點 利用和處理信息的才能 教學難點:大氣活動中心怎樣影響天氣和氣候 影響我國天氣和氣候的大氣活動中心 2、本節教材的位置與作用前后呼應學習好資料 歡迎下載本節教材前應大氣熱力和動力兩個因素,后呼天氣和氣候,步步深化 二、教學目標分析(一)學問目標 1、明白海陸熱力差異導致大氣活動中心的形成 2、明白大氣活動中心的實際分布是氣壓帶、風帶移動并疊加海

3、陸位置和下 墊面等因素的結果 . 3、明白大氣活動中心的南北移動對世界各地天氣和氣候有著重大影響;4、明白海陸分布和氣壓帶移動是形成季風環流的重要因素 5、明白季風環流的概念與地區分布(二)才能目標1、運用大氣活動中心南北移動原理,分析南北緯 氣候的不同30o40o大陸東西兩岸2、分析亞洲冬、夏季風示意圖,說明季風環流在亞洲的分布 3、學會分析東亞與南亞季風環流的成因和特點(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明白身邊氣候的變化;應用學問分析氣候的多 樣性、復雜性,從而培養同學利用學問為生產生活服務的思想2、通過學習,熟識祖國、家鄉的一些氣象學問 進行唯物辯證法的訓練 四過程與方法

4、;懂得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依據建構主義理論,把爭辯性學習的方法引入課堂;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重新整合教材,創設情形,發覺問題探究式的解決問題拓展問題;學習好資料 歡迎下載三、 組織課堂教學(一)導入發覺問題1、從身邊的感受導入:夏季游泳時感覺水體比較涼快,而冬季在水里就感覺比大陸溫和;為什么?2、從已學過的地理學問導入: 氣壓帶風帶北移時,副熱帶高氣壓帶在海陸輪廓圖上如何分不?氣壓帶風帶南移時,副極地低壓帶南移到什么地區? 我國廣大地區為什么夏季風來自海洋,冬季風就來自西北內陸?(二)新課探究式解決問題1、解決查找本節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核心問題:大氣活動中心分布和季風環流(確定核心問題的方法:同學

5、速讀發表個人看法師生互動達成基本共識)教學過程:從不同季節和地區看大氣活動中心分布及東亞、南亞大氣運動狀況;教學方法:播放月、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指導同學看書、讀圖,提出問題切入角度,充分調動同學積極性;問題一:北半球月和月歐亞大陸及北太平洋大氣活動中心如何分布?(在同學看書歸納的基礎上指導同學進行比較分析)從亞洲及北太平洋看:亞洲大陸一月七月亞洲高壓 西伯利亞、蒙古高壓 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壓夏威夷高壓學習好資料 歡迎下載從南半球看:氣壓基本呈帶狀分布 問題二:季風是什么?全球季風最典型地區在哪?教學方法:切入問題,指導同學看書;反之亦可,發揮同學自主 性;問題三:東亞、南亞

6、不同季節風向如何變化?各有什么特點?教學方法:引導同學閱讀分析教材亞洲冬、夏季風示意圖,探究后發表各自的看法;然后師生達成共識;夏季:東南風 東亞 冬季風勢力強 冬季:西北風 夏季:西南風 南亞 夏季風勢力強 冬季:東北風 2、解決本節核心問題形成的緣由問題為什么 教學方法:引導同學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對圖文進行觀看、思辨;問題一:北半球冬夏季節海陸大氣活動中心為什么不同?教學方法:播放投影1 月和 7 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學生分組爭辯發表看法;(1)7 月份,氣壓帶、風帶北移;7 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上,大陸氣溫高,亞洲大陸形成熱低壓,把副熱帶高壓帶切斷;從而在 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

7、在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南 半球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布;學習好資料 歡迎下載(2)1 月份,氣壓帶、風帶南移;在1 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上,大陸降溫快,氣溫低,亞洲大陸形成冷高壓,把副極地低氣壓帶 切斷,從而在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 申低壓,南半球氣壓基本上呈帶狀分布;問題二:東亞、南亞不同季節風向為什么不同?這與大氣活動中心分布 不同有哪些聯系?教學方法:讓同學對圖文進行觀看、思辨、自主探究獵取學問;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緣由 氣壓帶、風帶季節性移動 3、解決大氣活動中心分布和季風環流形成后的影響怎么樣 教學方法:同學依據以往所學學問和把握的規律及課堂供應的資料大膽 設想

8、,看書驗證,舉例說明對本課所闡述原理內容的懂得用科學的理論對人類在生產生活環境中所感所悟進行正確 的說明;從而加深對學問的認知,據此設計以下拓展問題爭辯:問題一:北緯 30o40o地區從理論上說應當是同一氣壓帶風帶把握,但 該地區大陸東西兩岸氣候就天壤之別,為什么會如此?(此題設計目的是讓同學在已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前因后果,為今后氣候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閱讀以下兩就補充材料:(投影播放)材料一:副熱帶高壓帶與我國的洚水和旱澇學習好資料 歡迎下載副熱帶高壓帶是全球性的大氣環流系統;它經常活動在較 低緯度上空,夏季最強,冬季最弱,對一些地區的天氣、氣候 產生巨大的影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中心有時只

9、有一個,位于 夏威夷鄰近:有時分裂成兩個,分別位于東、西太平洋上;西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對我國天氣、氣候影響最為直接;它的強弱、進退,幾乎準備著我國東部地區主要雨帶的分布以 及水旱災難的發生;夏半年,隨著副高位置的季節性北移和加 強,夏季風暖濕氣流隨之逐步減弱,冷暖氣流在副高北側交鋒 形成的降水帶也隨之北上;就平均狀況而言,春末副高位置大 約在北緯 15 o20o,雨帶常位于華南;夏初,副高西伸北進到 北緯 20o左右,雨帶也北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直至日本南部,形 成長達 1 個月之久的梅雨季節; 78 月副高進一步北進到北緯 25o30o,雨帶隨之被推到華北、東北地區;9 月,副高南退,雨帶也隨之南移,北方雨季終止;副高的位置和強弱一旦反常, 就會引起我國不同地區的水旱 災難;當有的年份夏季副高進展強大西伸至我國大陸、位置持 續偏南時,雨帶就長時間滯留在江、淮地區,易造成江淮地區 洪澇災難,而北方地區就會發生干旱;相反,當副高季節性北 躍時間提前、位置較常年偏北時,我國北方地區就簡潔顯現洪 澇災難,南方就易顯現干旱;材料二:學習好資料 歡迎下載 今年入春以來,內蒙古地區又一次氣溫普降,茫茫 草原變為一片“ 銀色草原” ;據農業部統計, 全區可利用草場 90% 以上受災,有 3100 萬公頃草場未能按時返青,3200 萬頭牧畜 面臨“ 缺衣少食而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