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編版八年級初二上冊語文《短文二篇》公開課導學案(定稿)_第1頁
初中部編版八年級初二上冊語文《短文二篇》公開課導學案(定稿)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短文二篇導學案班級: 姓名: 學號: 等第: 【學習目標】1、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文章的韻味。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讀成誦。3、進一步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課前預習】1給加點字注音。兩岸石壁 夕日欲頹 懷民亦未寢 水中藻荇交橫2注意句子的朗讀停頓,劃分朗讀節奏。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3.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四時倶備 曉霧將歇 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 能與其奇者 月色入戶 欣然起行 念無與樂者 遂至承天寺 相與步于中庭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4.試著翻譯下列

2、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其奇者。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課堂探究】5.答謝中書書這篇文章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作者在文中用哪一個字來概括它的特點?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怎樣寫這些景物的? 6文章結尾句“自康樂以來與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7.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試賞析。 8文章的結尾句“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3、? 【課堂反饋】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0-12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 (東坡志林記游松風亭)【注】木末:樹梢。死敵:死于敵手。死法:死于軍法。恁么:這樣。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懷民

4、亦未寢 ( )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 ) (4)思欲就亭止息 ( )10.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11,甲乙兩文分別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請寫出來。 參考答案:10、(3)曾經(4)靠近11、(2)因此我如同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既解脫。12、樂觀、豁達(或豁達灑脫);隨緣自適(或隨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余嘗寓居 HYPERLINK /view/77258.htm t _blank 惠州 HYPERLINK /view/1484685.htm t _blank 嘉佑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