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要略試題_第1頁
中國文化要略試題_第2頁
中國文化要略試題_第3頁
中國文化要略試題_第4頁
中國文化要略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一章 簡論1:意思是:統治者通過觀察天象,可以了解時序的變化;通過觀察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來治理天下。2漢代向指武: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誅。晉人也說:文化輯,武功外悠。這里的文化指。 3中國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狹義的的東西,即人類社會的文化主要是指。4西方的文化一詞,來源于,意思是耕種、居住、練習、注意等。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種植之意,但又引申為。這就包含了從人的到兩個領域,比中國古代文化的含義廣泛。5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給文化下的定義是:。 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將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文化指;狹義的文化指。文化

2、的核心是。一般把文化分為四個層次:,指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實在的事物,如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指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規自身行為和調節相互關系的準則;,指人在長期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習慣和風俗,它是一種社會的、集體的行為,不是個人的隨心所欲;,指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的意識形態,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心態文化層是文化的核心局部,也是文化的精華局部。8英國科學家在著名科學家的指導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國發現和創造的國度。9著有丑陋的中國人。10中國文化的外在特點有、。中國文化的在特點有友蘭的哲學特性說、任繼愈的特性說、澤

3、厚的美學特性說、梁漱溟的倫理特性說。11.中國文化的特點:1外在特點A.:中國文化在其歷史開展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一個以華夏文化為中心,同時聚集了國各民族文化的統一體。B.:中國文化在歷史開展中沒有中斷過,它是一環扣一環地連續開展的。C.:中國文化能夠兼收并蓄。D.:中國文化雖然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但因中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所以部的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差異。2在特點A.中國文化突出,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樣依附于神學獨斷。中國雖然也有,但它并沒有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相反,在中國人的生活里,才是維系整個社會的根本紐帶。B.中國文化注重。C.中國文化富于的情趣。地理狀況中國文化所

4、處的地域環境有三個特點,第一是,為民族的生存、開展與創造,提供了盤旋的舞臺,是造成中國文化亙古獨立、長生不滅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國文化帶有特點的環境因素;第二是,為中國文化的豐富涵和多元特點提供了有利的開展條件;第三是,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審美趣味產生了深刻影響。2我國四大高原是。被稱為世界屋脊,、都發源于此。 、 、 和號稱四大盆地。四大平原指。3黃河是中國的第大河,全長公里,發源地在下的,河流從這里開場,將冰雪的融水和雨水匯入兩個高原湖泊:,然后流于青藏高原之上,至展開一彎弓狀,穿過晉兩省的黃土高原,出入平原,匯入大海。4黃河中游的新石器文化區以為中心,西至,北至,南達。黃河下游的新石器文

5、化區則以為中心,南至,東至,北達。流經是我國最長的河流,發源于省主峰西南側,全長六千三百多公里,流經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流域面積達一百八十余萬平方公里。在長江流域發現的新舊時代的文化遺址僅次于,且主要集中在、和。長江下游以為中心,長江中游則以為中心。7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位于省北部的。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是,海拔4588米。8我國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最東端位于與 的交匯口,向西一直伸入亞洲大陸的腹地,東西時差達多小時;最南端位于南海中的,最北止于東北的江心,南北縱長5500公里。9禹貢:。10元滅南宋,統一中國,建立了沿襲至今的,其中新設立蒙古、東北、 、 四行省。在正式劃入中國的幅員

6、。11明代除設置13布政使司管轄,還設立來管理整個流域和烏里江流域。12漢到隋代,大體實行。漢襲制,但郡國并存。為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于將全國的郡國分為十三刺史部也稱,是中國行政區劃史上設州的開端,十三州即。這十三刺史部州屬于監察性質,還不是。形成州、郡、縣三級政區。隋朝建立后,逐步改成。13唐宋到遼金主要實行。唐代設有和西域。唐貞觀時將全國分為關、隴右、河東、山南、劍南、江南、嶺南十道,開元二十一年由十道增為十五道,形成三級制,并確立了。北宋改道為,一個路常常分屬幾個機構管轄,既有監察的性質,又有行政的功能。路以下為 。軍是有軍隊戍守的政區,監是管理礦產、畜牧的政區。軍監有的與府州同級,隸屬

7、于路;有的與縣同級,隸屬于府州。唐代將一些比擬地位特殊的州改為,在其它一些比擬重要的地方設,在邊疆地區設。14元明清三代根本實行。元代初年,以為中央政府,直轄京師附近地區,如、等地,然后將其他地區分為十個行中書省,即嶺北、江浙、湖廣,簡稱。行省之下,設置 。明朝改稱行中書省為,并將元代的軍政合一改為只管民政。明代直轄和,有、湖廣、*、等十三布政使司。15辛亥革命后,大體上實行三級制。北洋軍閥時,除清代原有23個省外,又設了等四個特別區,另外還轄有、和 三個地方。1932年后,國民黨陸續在省下設立假設干專區,由行政督察專員領導,其機構稱為,作為省政府的派出機關,管理假設干縣。16.朝疆域:唐朝疆

8、域:元代疆域:清代疆域:現代疆域:17.明代設管理整個流域和烏里江流域。陸上鄰國:個 海上鄰國:個 少數民族最多的省是,有多個20.經濟特區:第三章 歷史開展一、填空11965年5月在發現,距今170萬年,是在我國境最早活動的人類。接下來,有1963至1964年間在發現的 ,生活在大約八十萬年以前。1927年首次在發現的猿人,距今也有六十萬年左右。已經懂得人工取火。2的、的大荔人、的長陽人、的丁村人、的、*的柳江人、的和的,距今約二十萬到一萬年左右,都屬于。這是由原始人群進入初期氏族公社的階段。3仰韶文化是,以市的最為著名,出土的器多為,又被稱為。最早發現于。而 的龍山文化出土的器制作精巧,黝

9、黑而光亮,稱為 ,龍山文化又被稱為。4歷代王朝所崇祀的三皇五帝是:三皇為;時代已經進入血緣群婚時代,時代已經母系氏族社會的后期。是中國的人文始祖。五帝是。5歷史上的三王指。6中國人的遠祖,大體可分為西北的、的和南方的。7華夏集團由 兩大部落組成,起于陜甘地區,主要活動在黃河流域,即 和 的分布區。炎黃二帝和五帝中的顓頊、帝嚳、堯舜禹都屬于這個集團。8的活動區域在今、東部及中部一帶,即 、龍山文化的分布區,屬于這個集團。9主要活動在今、一帶,、是該集團的歷史表現,是該集團的代表。 關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區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體地點:1黃河流域文化區:是中國文明起源的主要區域。 、 2長江流

10、域文化區: 、 3珠江流域文化區: 4遼河、地區文化區北方和東北草原文化區: 炎帝 六世侄 10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是,其建立者是禹的兒子,共傳十七君,其最后一個君主是。已將全國領土分為九州,在每個州設立地方官,稱為。此時中國進入了奴隸制社會。遺址為文化。11滅夏,建立商朝,定都于。當時被任用為相的,曾以治大國假設烹小鮮講解治國道理。公元前1384年遷都于殷,故商朝又稱,至帝辛為周武王所滅。殷墟王陵出土的代表了商代青銅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清末還于發現了商代甲骨文。12記錄商代社會情況的文字,主要是。這些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記錄,因而也稱。13商湯的先祖名,周王朝的始祖為,即

11、禹舜時的農官后稷,姬姓。周文王姬昌建都,其子武王姬發伐商滅紂,建立周朝,傳12王,至東遷,歷時二百五十余年,史稱。14從西周元年即開場,中國歷史有了準確的紀年。西周通過來維系其政治統治,與之相輔的是,其統治者還制訂了禮樂刑罰,禮樂用于貴族部,以區別尊卑等級;刑罰用于鎮壓人民,以迫使人民服從其統治。著名的西周青銅器有和。農業已有之稱15公元前770年,在和聯軍的攻打下兵敗被殺,西周滅亡。其子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場。16春秋無義戰。春秋六強指。春秋五霸一般指,或有。17公元前594年,首先實行制度,不管公田、私田,一律按田畝的多少征稅。其后各國仿效,土地賦稅制登上了歷史舞臺,封建制的生產關系產生

12、。18以為起點,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代,封建制度根本確立。許多諸侯國都被大國吞并,形成七國,稱為戰國七雄。19通過,國實力變強。,始皇贏政滅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帝國。他創立了;廢除分封諸侯的制度,實行,郡縣長官由朝廷任免;實行,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加強思想統治;制訂嚴苛刑法。20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指邦和項羽爭天下,最后邦獲勝,于年建立漢朝,定都。西漢建立后實行的政策,后來出現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聽取了的建議。21王莽篡漢,改國號為。王莽為了緩和社會危機,實行所謂托古改制,結果引起農民起義,主要分為兩支,一支是的,由等領導;一支為的,由等人領導。22于公元

13、25年建立東漢,定都。東漢末年,于公元184年爆發了由太平道首領三兄弟領導的大起義。有紅巾軍大起義。23三國時建,都;建吳,都;建蜀,都。不是三國時代的人。取建晉。權派人到達。24是與東晉同時存在的北方政權。五胡指等少數民族;十六國則指他們建立的前、后、前涼、后涼、南涼、北涼、西涼、夏、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成漢、前、后等。十六國中也有漢族建立的,十六國之外,還有等。強大起來,統一北方。苻堅在中被東晉軍隊擊敗,的典故即出自此戰役。 消滅 25在南方,東晉之后為,均以為都,史稱南朝。北方則由東北南下的于公元439年建立北政權,初都平城,后都。公元534年,北分裂為東和西,東都,西都長安,后

14、來東為所代,西為所代。公元577年,滅,北方統一,史稱北朝。北遷都,推行漢化政策。隋文帝堅,唐太宗世民,唐玄宗隆基。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中有、的安史之亂,唐末有。 六部:官員的任免 :土地、戶口、賦稅、財政 :學校、科舉、祭禮 :工程、屯田、水利 :全國軍政 :刑法、獄訟27唐以后為時期。五代指所建的后梁,所建的后唐,所建的后晉,所建的后漢和所建的后周,都城分別在汴梁和。于此同時,先后尚有十個割據政權,稱為十國:北漢都、吳都金陵、南唐都金陵、吳越都、楚都、閩都、南漢都、前蜀都、后蜀都、都荊州。這一時期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中國的經濟重心進一步向南方轉移。28從成吉思

15、汗到窩闊臺到蒙哥,至統一中國,建立元朝,取之義,定都。元朝政府實行殘酷的民族政策,將全國人民劃分為四等,歧視和壓迫漢人,造成鋒利的民族矛盾。元末爆發全國性的。打敗殖民者收復,皇帝時期回歸。 各朝代名稱:三國 隋 元 明奠定了以后中國疆域的根底,奠定了今日中國的幅員。291851年,在*的發動了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建立了太平天國農民政權,公布了,謀現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領導的小刀會、洛行領導的也分別起義,與太平軍相照應。1898年的義和團起義,以為口號。年辛亥革命。三義: 、 、 30條約割讓,開放等五個通商口岸,并向英國賠償軍費,開場了中國

16、近代的屈辱史。31中,中國向俄國割讓了的土地。32同四國分別簽訂的,其主要容是增開通商口岸,允許各國自由傳教,繼續賠款等。331860年,清政府被迫與英法兩國簽訂了,除割讓給英國外,又增加賠款,允許外國享有權和。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割讓等。341898年,光緒皇帝召見主變革的、等人,決定實施新法,史稱,又稱,但僅維持了103天。結果,光緒皇帝被囚,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處死。35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自稱皇帝,改元,僅83天即亡;1917年又發生了復辟清室的事件,只維持了五個月。七大古都: 37.與新中國最早建交的西方國家是,最早的非洲國家、阿拉伯國家是。第四章 姓氏與名、字、號1傳

17、說中的遠古帝王,其姓都帶字旁,反映了關系,如炎帝姓,黃帝姓,少昊姓,虞舜姓,夏禹姓。2男子稱以別,女子稱以別。中國姓氏制度的特點:(1)(2)(3)姓:母系氏族社會中,人們按分成假設干氏族,每個氏族都以圖騰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區別的族號,這個族號就是姓。氏:同一母系血統的子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為假設干支族遷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個支族都要有一個區別于其他支族的稱號,這個稱號就是氏。姓氏最初的區別:(1) 姓代表,氏代表;(2) 姓是變的,氏是變的;(3) 姓區別,氏區別。進入夏商周三代,氏都是由而來的,這時氏已是的標志3姓與氏混合為一,大約在。排行一般為4左傳隱公八年將姓氏來源歸納為種。

18、東漢的氏族篇將姓氏來源歸納為9種: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或氏于。第十種為。第十一種。宋代的通志氏族略詳細分為32種。5中國的姓起于,盛于。6漢以來,盛行,姓氏有了上下貴賤之分。東漢時,除皇帝姓為第一大姓外,還有所謂四姓小侯,即外戚四姓。東晉時,原中原地區的一些豪門家族,隨晉元帝司馬睿到了江南,稱為當地的,這主要有王、袁、蕭等;而當地還有朱、顧、陸等高門,稱為。7北朝政權也以名門大姓為依托,在有,王、盧、為大;關中也稱,韋、裴、柳、薛、杜為首;代北則有,元、長、宇文、于、陸、源、竇為首。宰相公卿大都出于這些姓氏。8唐太宗世民下令編修大唐氏族志。姓以今省市

19、為貴,姓以今省蠡縣為貴,盧姓以今市一帶為貴,姓以今屬省為貴,王姓則以為貴。五姓之外,還有河東今二姓,與五姓并稱七家。唐代的宰相及其他高級官員大都出身于這些高門。9城流芳姓,穎川流芳姓,流芳姓。這些牌匾都表示所在。10姓氏的產生和變化是社會開展的結果,姓氏的混雜則是社會變動的反映。由于宗法制度的統治和影響,一姓一族常用或記載他們的變遷始末及家族承襲關系。因此,或就稱為我們研究歷史變遷和歷史人物的重要資料。11姓氏混雜和家族變遷的原因主要有、等。12宋代初年,錢塘的一位讀書人編過一本,收當時常見的單姓408個,復姓76個。據1987年的調查報告,全國漢族姓氏中以姓最多,其次為姓和姓,再次為、黃、周

20、、吳、*、胡、朱、高、林、何、郭、馬。這19個姓占了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 13商代三十幾個商王幾乎全以為名,其他人則以為名。14:名有五:。即以出生時的情況命名為,以道德品行命名為,以*一物的形象命名為,借用*一物體的名稱為,取嬰兒與其父一樣之處命名為。此外還規定以、等六種事物命名。以后,社會禮制急劇變化,其命名現象多反映樂社會下層的風貌,以賤、丑命名,這時的人們還喜歡在姓和名之間加一毫無意義的,如燭之武、申不害、介之推、呂不韋等。國力強盛,祈求長生不老,人們取名多為安國、延年、千秋、去病等。西漢末年,禁取復名,人們多取單名。直到東漢、三國,單名依舊盛行。晉南北朝時,因單名重名太多,復名又興盛

21、起來,受的影響,人們取名喜歡用字,如顧愷之、祖沖之、顏延之等;其時又因佛教盛行,命名又多取,如王僧辯、柳僧習、僧佑等。以后數代,取名均受時代影響。16.名與字意義、取自、17.號流行于以后,為盛第五章 漢字1人類文明的進化過程,是先有而后才有,這是因為口頭的語言已經無法滿足人們交往和記事的需要,于是產生了一種信息符號體系,用以記錄口頭語言的容。2的產生標志著社會文明有了劃時代的進步,標志著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累積為精神財富。3從一般的規律看,文字的開展變化總是,。4漢字的起源,最早應當是原始社會的和。我國現存最早的文字是和。傳說有三個人造字:5甲骨文包括和。甲骨文最早是由首先發現的。甲骨文

22、之后是,又叫,是商周時代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其中以周代金文為多。到了戰國末年,字體逐漸接近。6漢字的演變是和。篆書又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以為代表。7人們對漢字的研究,早在先時代就開場了,當時的研究成果有,已失傳。代有的 、的、胡毋敬的等。到漢代,將代的三書合一,仍稱,此外,又有的。這些著作主要是給兒童識字用的,因而統稱為。8東漢的一書,系統分析了漢字的六種構造,學術上稱為。六書一詞最早見于,但并未指出六書是什么,后世文字學家采用的名稱,的次序。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者,比類合誼,以見指衤日n,武、信是也。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者

23、,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其中,造字法是,用字法是。10從清末以來就有許多熱心的學者探索漢字改革方案,如采用簡筆,采用拉丁字母,采用數碼式符號等。五四運動后,有的學者大力主漢字拉丁化,曾提出漢字改革分兩步走:第一步采用;第二步采用。后來,有人還制定了,把漢字拉丁化付諸實施。11的安子介先生,以全新的角度分析漢字構造,著揭開漢字之謎英文版,預言21世紀將是漢字發揮威力的時代。12.漢字構造的根本精神:1 2 3 第六章 學術思想1儒家的學者有、。孔子名,字,春秋時期魯國人,后世有人貶稱為,除中年一度做過魯國的司寇和周游列國外,主要是授徒講學,號稱有。他

24、的一些見解和談話,由弟子們記錄和整理成。后世常把儒家學說稱為或。2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其教育思想是。3漢代的,以家思想為核心,雜糅陰陽五行,道、法諸家學說,將天事與人事相比附,建立起一個為中心的唯心主義思想體系,成為封建統治秩序的理論支柱。東漢著85篇予以批駁。 4是影響中國文化開展的第二大學說。先時期的代表人物是,字,一字,所著,主和莊子名,主。講的是。5在戰國時代與儒學并稱兩大顯學的是,其創始人是名。墨家思想更多地代表了的利益和要求。思想理論方面:墨子提出了等十大主。形式邏輯方面:提出了以為思維的三種根本形式。自然科學方面:方面都有突出成就。6經學從研究六經開場,一直開展到。六經一詞,早在一

25、書中已出現,指,這些著作經過孔子刪定,成為向弟子講授的教材,所以又稱。至漢武帝設太學時,樂經已失傳,只立了。此時的經書,大都沒有先時的舊本,而是由戰國時代的學者師徒之間口頭傳授,到漢代才用當時流行的文字書寫而成,因此稱為;用寫成的先舊本被稱為。由于二者不但文字有差異,而且篇章、容和解釋、評價也不同,這就使研究者們各有所依,逐漸形成經學研究的兩大學派:和。后者的代表人物有西漢的,尊為經學之祖,注重闡述經文的。古文經學家尊崇,認為六經不過是孔子整理過的古籍史料,真正的古意還有待研究,注重。孔穎達等人合編,對漢代以來的經學做了一次系統性的整理。7北宋理學四大家:。四學:之學,之學,之學,之學號學派主

26、要思想、著述、特點 先生開理學先河,精神 先生 先生 學為天地立心, 先生 學無極而 兩宋理學 先生 學在天 , 先生 先生 學集理學之大成 先生心 先生學派,習轉 先生 先生知行 續 續 反映了階段的社會意識 宗 宗、宗宗中國有戰國時的、漢代、晉、宋明和清代。年代人物名稱9第一部研究中國哲學斷代史的著作是的。10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其所著是中國第一部有系統的兵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即出自該書。11辯論名實問題,強調名實相符,開展古代邏輯學,代表人物和,后者的是古代最重要的一個辯題。12家的陰陽五行學說有。13縱橫家有、,其中曾掛六國相印。14農家的代表人物是,他研究農業政策和生產技術。14雜家

27、雜糅各家學說,主統一中國,有的門客編寫的。的典故即出于此。15.學說:戰國時代后起的學派,代表人物將合為一體,集法家之大成。思想實際上是后世封建統治者維護集權統治的理論基石。代表人物即君主的法令,君主治國必須有明確的法令,賞罰必須嚴明;即君主駕馭群臣的心術和權術,君主應知人用人,聽言察實;即君主的權勢地位,君主必須牢牢掌握權柄不放。16.玄學:是時期流行的一種哲學思潮,它是以思想為主旨,又糅合經義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學說。玄就是老子所說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指深奧難測而又無法用語言明確的*種狀態、關系或道理,研究這種深奧難測的狀態關系或道理的學問,就可稱為玄學。 晉玄學及其思辨方法,如、等對中國文

28、學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貴無,、貴有。17. 、 先生是清代儒林第一人,他的兩部著作被認為無一字無來歷。黃宗羲先生的是第一部研究中國哲學斷代史的著作,為考古論今之作,突出表達了他的進步思想。后人把王夫之先生的作品集結為,總結和開展了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到達了中國古代哲學的頂峰。四存之學:先生是一位專講實學的思想家,因反對書本上的學問,所以著述很少,一生只寫了四篇文章,即。稱為四存之學。派:惠棟、江永、,稽考漢代學者的經書舊注派:、王念、王引之,宗古,超越漢學者而有所突破派:全祖望、,注重史學研究清代早期和乾嘉時期的樸學推崇,而晚清的樸學則重視,其代表人物有。清代早期和乾嘉時期的樸學推崇,

29、而晚清的樸學則重視,其代表人物有。構成中國文化核心的東西是歷代哲人們的和。墨家 道家 儒家 法家 陰陽家 名家 兵家 農家 雜家 縱橫家信仰1中國人崇尚,對、的崇拜尤其突出。2和都曾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可知天地是人的生存環境,先祖是人的生理紐帶,而君師則是引導社會前進的人物。這三者失去一者,人就不可能平安的生活在世上,所以崇拜這三者是很自然的事。3在中國古代信仰中,天神稱為,地神稱為,合稱。是大的意思,是厚的意思。中國古代祭祀天地的禮儀以最為隆重。4

30、始皇封禪時遇雨而于泰山封。漢武帝因首次封禪而改元。曾三往封禪,耗資無數。武則天即位后改封,禪,是年改年號為,改陽城縣為,以駐蹕地為。唐代最后一個封禪的帝王是,由中書令主持封禪禮儀,管妻父稱或據傳即由此次封禪引發的小故事而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禪的皇帝是。七個封禪的皇帝: 、 、 、 次、 、 、 5由于天陽地陰的緣故,后土神被塑造為女人像。歷史上首次將祭祀后土列為大典的是。6古代帝王除了往泰山封禪,往祭后土之外,祭祀天地的儀式還有和兩種。這兩種儀式都始于。春秋戰國以后,由于五行學說滲入信仰,天地的數目變多了,名稱也混亂了,認為天神中最尊貴的是或泰一,它有五個輔助神分別管理天的一方,分別為木,

31、金,火,水,土。則是在京城的郊外舉行祭祀天地的儀式,史書上也稱為。據禮記載,周代已規定在到祭天,到祭地。由于古人有天圓地方的觀念,周代已經實行的制度,其后歷代相沿成制。封建帝王祭祀山川有事天地而禮山川,保天下而護江河的用意在。古時祭祀以五岳、五鎮、四瀆、四海最為重要,因為它們代表了帝王統治的江山社稷。五岳為,代表了五方最高的山。五鎮為今省臨朐縣、今省隴縣、今省市一帶、今省北鎮市、今省霍州市,古人認為它們是五方僅次于五岳的大山。四瀆為,是古代中國境直接流入大海的四條大河。四海是。古人認為中國居四海之,故又稱,而把國外稱為。周代規定,祭祖祖廟,天子,諸侯,大夫,士只有。后,只準皇帝擁有宗廟,百姓不

32、得擅建,宗廟由此稱為帝王祭祀祖先的專用場所,后世稱為,建于京城,并且按照禮制建于皇宮左側。神位擺放。9帝王祭祀自己的祖先用,官員百姓拜祭祖先用。一姓一族聚于一地,為敬奉祖先或本族出色人物立祠以祭。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宗祠是的,建于公元629年。裴氏名人有晉代地圖學家裴秀、南朝歷史學家裴松之、隋代主管互市的裴矩、唐高宗時的禮部尚書裴行儉及其子、唐玄宗的宰相裴光庭、唐憲宗的宰相裴度等等。10阜成門現存的,是國僅存的一座帝王廟,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仿帝王廟建。明清兩代都不祭祀,大約認為他是暴君的緣故。11君師圣賢崇拜中,君指歷代帝王。師指那些可為萬世師表的圣人,傳統上指和兩人。這一文一武表達了中國治

33、國的兩大機制,是封建國家賴以長存的兩大支柱。但對此二人的祭祀在涵上有明顯的區別。祭孔,實質上是封建國家尊崇教育的一種表達,是漢代以來獨尊儒術并以儒學作為統治思想的必然結果。祭關,雖然有宣揚其忠義勇武的一面,但色彩比擬濃厚。孔子的最高封號是,關羽的最高封號是,二者有著人與神的分別;從形式上看,祭孔的儀式比祭關的儀式要隆重的多,但關公在民間的心理影響大大超過了孔子。歷史上祭孔始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死后第二年,為了悼念孔子而改建其舊居,供孔子牌位,歲時祭祀。封建帝王祭孔則始于。漢元始元年公元1年,追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這是孔子受封的開場。東漢光武帝秀規定在學校中祭孔。貞觀四年則詔令進展全國性的祭

34、孔。開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封孔子為文宣王;宋大中祥符元年,加封孔子為元圣文宣王,后又改為至圣文宣王;至和二年,宋仁宗封孔子后裔為衍圣公,后又封為世襲衍圣公;明嘉靖九年封孔子為至圣先師;清朝加封孔子為,把孔子的地位推上頂峰。清代皇帝曾四次祭孔。關公的顯赫跟后期的開展聯系在一起。公元206年,其死后41年,被后主禪追封為,并不見祭祀。此后直到開皇九年,其故土的人們才建了座小廟來奉祭他。到了,關羽突然顯赫起來。信奉道教的認為關羽以忠義為綱,追封為,并視其為道教天師手下的一員神將;六年后,加封,配享于周武王和太公。此后道士傳關羽曾屢次顯靈于荊州地面,引起佛道二教爭相網羅關羽為本教護法神。關羽立時身價百倍

35、。元天歷元年加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萬歷三十三年,崇信道教的皇帝加封關羽為三屆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圣大帝,正式列入道教神祗系統。清順治九年,清政府出于籠絡漢族臣民的考慮,封關羽為,以后又下詔天下,大小群邑立廟祭祀,開場全國規模的祭關。)14在海峽兩岸,尤其是,極其盛行。,也稱、天后,天后娘娘,其時是初年的一位女性。15一般認為,佛教是由于公元前6世紀到前5世紀在古印度境創立的,因此在我國又叫,管和尚又叫。迦葉摩騰、竺法蘭翻譯的,據說是中國最早的佛經。佛教在之間傳入中國。可能是第一個信奉佛教的皇帝。翻譯的中論、百論、十二門論、金剛經及妙法蓮花經對中國佛學理論的開展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國最早

36、到西域去求法取經的僧人是三國時的,他也是中國第一個西行求法的人。是佛教中國化最典型的產物。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1) 佛教對中國的影響;(2) 佛教對中國的影響;(3) 佛教對中國的影響;(4) 佛教對中國的影響。16禪宗六祖是。主,為南禪;主,為北禪。后來北禪衰落,南禪成為禪宗主流,并分成五家七宗,流傳很廣。17藏傳佛教:藏傳佛教主要以印度傳入的經典為主,吸收了的*種的儀式和神持,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后流傳于、等地。又稱,是藏傳佛教中最早采用活佛轉世制度的。為政教合一的宗派。用活佛轉世制度解決法位傳承問題。和是黃教兩大活佛轉世系統的稱號。和是黃教兩大活佛轉世系統的稱號。達賴的稱號始于明朝時的

37、三世達賴喇嘛,當時蒙古族土默特部首領為了感他教化眾生的恩德,尊他為圣識一切瓦齊爾達賴喇嘛,前兩世都是后來追認的,但是他當時并未經過中央政府的正式冊封。清順治九年,五世達賴入京覲見皇帝,朝廷為他興建黃寺,并正式冊封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達賴喇嘛,此后歷代達賴喇嘛都要經過中央冊封,才算合法。18班禪的稱號略晚于達賴。清順治二年,領兵在藏的蒙古族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為了削弱和分散達賴五世的政教權力,尊的寺主為,是班禪稱號的正式開場。事實上,羅桑卻吉堅贊算四世班禪,前三世為追認。清康熙二十五年,清政府正式冊封五世班禪為,規定其同達賴一樣,須經中央政府批準。19圣識一切瓦齊爾達賴喇嘛意

38、為對佛學無所不知的、堅不可摧的、像大海一樣的偉大的和尚,其中圣識一切是語,瓦齊爾是文,達賴是語,喇嘛是語。班禪額爾德尼意為學問高深、如同珍寶一樣的大學者,其中班是語班弟達的簡稱,禪是語大的譯音,額爾德尼是語。20佛教的根本思想是否認客觀物質世界的實體存在,否認人對主觀世界的改造能力;在變化紛繁的現實和充滿矛盾的人生面前,人只能采取消極躲避的方法,盡力求得精神上的解脫。其根本教義是把現實的人生斷為、和。是說人生變化無常,人無法主宰人生;是說世間萬物都沒有獨立的實體,連人的本身也是各種感覺和精神的暫時聚合。這兩點是佛教思想的根本出發點。有。造成這種種痛苦的原因,既不在于神靈,也不在于社會環境,而在

39、于人自身的惑貪婪和癡迷和業行為及意識活動。二者為因,造成生死不息之果,根據善惡行為,輪回報應。為此,就要念經、修行、持戒,徹底轉變自己的世俗欲望和認識,超出生死輪回的圍,到達轉變的最高目的,這就叫、。21從根本理論和主看,佛教有和之分。是指初始的、傳統的教派,后來流行于東南亞各國,稱為。指后起的、變化了的教派,指斥傳統的佛教只講自我解脫,不講普渡眾生,認為自己是能把一切眾生就出苦海運往幸福此岸的大乘,還認為,過去、現在、未來以及十方世界有無數個佛,釋迦牟尼只是其中之一。它后來流傳于等,稱為。22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四次大的滅佛事件,叫三武一宗,即:。23關于佛教,有反佛和兩種觀點。力主儒學與佛教、

40、道教與佛教互相融合,這種思潮在晉時已很明顯,認為佛的和儒的可以調和一致,有的則主三教合一。這些思想為后來的學者所繼承和發揮,到到達了頂峰,代表人物有宋代的,他認為是治皮膚病的,是治血脈病的,是治骨髓病的,三教相通,可治根本。佛教自身為了在中國的生存與開展,也竭力適應中國人的需要和傳統。到代產生和佛教流行以后,佛教的過程就根本完畢了。此后的反佛思想就很微弱了。24比擬早的反佛思想家是南北朝時的,是無神論者,著有。唐朝的曾把晉以來的反佛人士編為一本書,叫,以教育后人,后來失傳了。也是唐代著名的反佛人士之一,曾上書武則天,指出佛教消耗社會才會給封建政權造成的巨大威脅。唐中宗時又有強烈反佛。中唐時期的

41、反佛代表人物是,他是站在維護儒家傳統的立場上反佛的,曾上,觸怒了唐憲宗,被貶為刺史。25古印度的石窟藝術以和為代表,前者以著稱,后者以聞名。26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四大菩薩的道場。佛教四大禪林指。四大石窟:。云岡石窟始于年間,特點是。龍門石窟始于公元494年,特點是。敦煌石窟始鑿于公元366年,是一個,公元年,在莫高窟第窟發現了,藏從4世紀到10世紀的各種珍貴文書、文物五六萬件,是研究中國文化極珍貴的資料,但三分之二以上的敦煌遺書被外國人所掠奪。洞的這些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引起國外學者的極大興趣,由此形成了享譽世界的。十大坐佛,指單獨營造的石刻大佛。1其中中國第一大佛為,高71米,代開鑿。,高

42、約63米,環列126根石柱刻,開鑿,是中國的大佛;,高38米,開鑿;,高37米,建造年代不詳;,高36.67米,開鑿;,高27米,開鑿;,高27米,開鑿;8,高24米,時開鑿;,高23米,開鑿;10,高21米,時開鑿。十大坐佛,占其六。30四大臥佛,多為巖石開鑿,也有木胎泥塑。1,全長54米,露相36米,隱相18米,約年左右開鑿;2,長34.5米,時的作品;3,長31米,作品;4,長23米,約為時造。31兩大木佛,1是,高22.23米,是一尊像,用五種木材雕成,是我國的一尊木雕佛像;是,地上18米,地下8米,以整塊雕成,年間所雕。兩大銅佛1我國最大的一尊銅佛是市寺,1914到1916年間鑄造,

43、耗銅23萬斤。2次之為,為,鑄造。33三大古跡是:,。34是以佛教經典為主,也包括了印度、中國等佛教著述在的大型叢書。我國從宋開寶四年開場刻印,最早在刻成,是為。但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版本是在解州雕印的,稱為。35市房山區以石刻佛經聞名于世,故名。石刻佛經始于代和尚。361987年6月在省扶風縣塔基地宮發現一枚,這是迄今世界佛教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唐代帝王曾屢次從寺迎佛骨進宮供奉,愈為此曾向唐憲宗呈交。明代帝王后妃也曾到寺進香,因而產生一個戲劇曲目。宗派別名初祖經典傳入日本時期主要思想三論宗三階宗天臺宗華嚴宗法相宗律宗凈土宗密宗禪宗嵩嵩天柱山破額山茂山六世 南華寺 派紅教派白教最早采用活佛轉世

44、派并入格魯派(黃教 派花教山菩薩意義37東漢時陵創,又稱,其魯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區域性政治達三十多年。角等奉為經典,創立,以為教主,發動。三洞真經38道教的淵源:(1) 行為根底(2) 思想根底(3) 理論根底(4) 名稱來源39.道教與是不同的。道教的根本信仰是所謂的,又稱。道教認為道始于天生,道生元氣,由元始妙一之氣化生出,即道教所說的。道教的產生大體在。道教的根本特點:(1)(2)(3)(4)道教開展的原因:(1)(2)(3):由方術開展而來,以煉丹取藥、祈求長生成仙為其特點。:由巫術開展而來,以鬼神崇拜、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福禳災為特點。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1)(2)(3)(4)3

45、9晉南北朝時期道教開展:1洪2,效勞于官方的3,南天師教4被人稱為山中宰相的是南朝時的,他撰有一書,設想出一個等級森嚴而又宏大細密的神仙譜系,使道教形成一個龐大的信仰系統。40的勝跡也遍布天下,數量僅次于佛教。因道教早期不設神像,到宋代以后才普遍供奉,所以道教造像和道教石窟十分有限,藝術水平也不如佛教。道教一般把位于的當作最早的也就是第一座道觀,相傳是老子于函谷關講道德經,筑臺。,在省鹿邑縣,是老子故里,東漢桓帝時開場修建道觀,宮尚存唐玄宗所書。天師道歷代天師道場是。全真道第一叢林是的,廟為唐代始建,金代稱太極宮,元代因丘處機在此掌教,改為宮,明代改現名。另外還有省芮城縣永樂宮。42道教名山很

46、多,有洞天,福地之說。著名的道教名山有被稱為第二小洞天的、第四小洞天的、第七洞天的,還有青城山、茅山、武當山、嶗山等。武當山舊稱,山頂有全國最大的。43道教以為四方守護神。玄武又稱,即民間所供。44世界三大是:。伊斯蘭教在中國又叫、,其教徒稱為,朝拜中心是麥加的。所謂伊斯蘭,是阿拉伯文順服的意思;穆斯林是阿拉伯文順服者的意思。伊斯蘭教于公元產生于,后來流行于亞洲大陸和非洲的大片地區。尤以、和為盛。創始人為。穆罕默德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初步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大國。伊斯蘭教的教義集中在該教信奉的里,認為是唯一的神等。45伊斯蘭教的六大信仰:(1) (2) (3) (4) (5) (6) 五功:(

47、1) (2) (3) 回歷 月)(4) (5) (回歷 月伊斯蘭教的拜功每天要禮拜五次,分別叫作 禮日出之前、 禮午后、 禮午后四時、 禮日落以前、 禮晚上。每星期五午后在清真寺作集體禮拜,稱為 禮。在禮拜前,都要沐浴凈身,以示滌罪,洗全身為,一般在參加聚禮前進展;洗身上*些部位為,一般在舉行小禮拜前進展。齋功指除了病人、孕婦、嬰兒、旅行者和作戰士兵外,都必須在每年齋月,即回歷 月,把齋一個月,從凌晨到日落戒除一切飲食和房事。朝功指身體建康和有經濟能力的教徒一生中要去朝覲一次,朝覲活動在回歷12月上旬進展,最后一天正好是宰牲節。46穆罕默德死后,伊斯蘭教的統治集團不斷運用和手段向外傳播伊斯蘭教

48、。在它的傳播和開展過程中,圍繞最高權力的繼承問題,統治集團部展開了不斷的爭權奪利的斗爭,形成不同的政治派別進而開展為派別。由于伊斯蘭教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也由于它一開場就擁有武裝,因此伊斯蘭教的宗派斗爭總是伴隨著劇烈的軍事沖突。其教派名目繁多,對立情緒相當嚴重。47伊斯蘭教一般來說分為兩大對立派,即和。伊斯蘭教把穆罕默德的繼承人稱。最初有四大哈里發,即、和。這四人中,只有阿里與穆罕默德一樣出身于。認為,四大哈里發都出身于古萊氏部落,都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因而落得歷代哈里發的支持,成為人數最多、勢力最大的一個教派,中國穆斯林也屬此派。48什葉派是在同遜尼派的斗爭中形成的,創始人為,其擁護者宣

49、稱出身于哈希姆家族的阿里才是穆罕默德的真正繼承人,并推崇阿里為永不犯錯的超人。在伊斯蘭教的歷史上,什葉派一直受到遜尼派的鎮壓和打擊,其部也因主各異而形成不同的派系,它主要在 、 、 、 、 和 等國流傳。49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大約在代。在中國,伊斯蘭有新老兩派之分,兩派并無多大差異,都遵循伊斯蘭教規,重視伊斯蘭教的習俗,只是新派強調革新,主的經堂教育。此外,在*地區曾有過 和 之分,20世紀初已湮滅。伊斯蘭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1) (2) (3) 50伊斯蘭教建筑以、和最為常見。現存伊斯蘭教勝跡有四大清真寺,分別是,寺有,始建于,傳最早為唐代初年來華傳教的阿拉伯人所建;2 ,又名,始建于,30

50、0年后,耶路撒冷人重修,寺有石刻阿拉伯文古蘭經,至今保存完好;3,傳為時來華傳教的所建,是中阿風格相結合的產物;4,又名,創立于,元代重修,現存大殿仍為元代遺物。51中國最大的清真寺是*喀什市的,是的建筑。具有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的清真寺是市的,相傳為所建,現存多為明代建筑,其建筑風格完全采用中國的宮殿式。此外,牛街清真寺、同心清真寺、松江清真寺、清真寺等都比擬古老和著名。52公元313年,羅馬軍事統治者成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肯定了基督和圣父天主的同體信仰。公元380年,羅馬皇帝宣布基督教為國教。53基督教于公元1054年分裂為兩派:以為首的,即;和以東羅馬帝國首都為中心的,即。16世紀,由于德

51、國人馬丁路德領起的改革運動和閔采爾掀起的反教會的農民斗爭,代表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應運而生,并宣布脫離羅馬公教天主教,因其對羅馬公教抱抗議態度,而稱為。基督教所依據的經典是和。前者是從繼承來的,用寫成,約成于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容主要是猶太人關于世界和人類起源的神話以及猶太教的法典和教義;后者是基督教自身的經典,用寫成,約成于公元1世紀至2世紀,容是基督教早期的活動和教義。現在通行的是4世紀的定本,是糅合猶太教和早期基督教各派主的結果。基督教的組織以最為嚴密,其最高首領為,教廷設在,采取的組織形式,統治著全世界的天主教和教徒。在有天主教的國家,還分成教省、教區,由神職人員進展管理。天主

52、教的神職人員主要有: 即 、 、 、 、 和 等。東正教教會在各國的組織是獨立的,彼此間只有松散的聯系,有一個不定期的東正教最高教會起協調作用,其主要神職人員有: 、 、 、 、 、 、 等。新教的組織更為松散,神職人員的等級也比擬簡單,只有和。56.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基督教最早傳入我國是在公元世紀。1貞觀九年,教傳入2世紀中葉,教3時期,教第八章 古代教育1中國的封建社會很重視教育,表現在:;。2教是字,意思是一手拿一根棍棒打一個孩子,孩子的頭上還有被打的兩個記號,說明其本意是以棍棒訓子,令其遵循長輩的意志。育是字,它的篆書字形是個顛倒的子字,古人認為顛倒之子即不順之子,也即不孝之子,以骨

53、肉之情感化、教誨不順之子謂之育。由此可見,教育二字的古意就是培養人的良好品德,當然,培養的手段離不開棍棒政策。3:舊時學校,在建校或開學之初,都要舉行祭祀先圣之禮,只供奉蔬菜,禮比擬輕,:除蔬菜外,又供奉牲牢布帛,禮比擬重。和是中國文化的兩大傳統特點。最早把教育連起來用的是。:。在原始社會,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統一,沒有一定的組織形式,也沒有特定的教育場所和教育制度。進入奴隸社會后,由于生產力的開展和社會分工的擴大,出現了專門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子,向奴隸主貴族子弟單獨傳授禮樂和御射,教育開場從生產勞動中別離出來,并且被奴隸主貴族所壟斷,形成了奴隸社會的教育。據文字記載顯示,我國在夏代已經有了正式

54、的學校, 、 、 、 都是那時學校的名稱。但有文物作證的學校,迄今所知最早的時代是在商代。殷商學校的名稱有 、 、 、 等。從文獻記載看,大約 、屬于教育平民子弟的鄉學,則屬于培養貴族子弟的國學,而則可能是學習祭禮的學校。西周的學校分為和兩種。是中央設立的學校,有和之分。設在王宮南邊左側,則設在國都的南郊。周天子的學校叫,諸侯國的大學叫。當時的教育容因國學和鄉學而有所不同。以國學而論,包括了 、 、 、四個方面,具體容則為六藝: 規章制度、 音樂舞蹈、 射箭、 騎馬駕車、 歷史、 數學等,大學以 、 、 、 為重點,小學則以 、 為重點。實施教育的目的如禮記大學所說: , , , 。即培養道德

55、高尚、熱愛人民、對人民有益的人。6兩代的學校教育,都是由國家來管理的,即古書中說的,這是因為只有奴隸主貴族及其子弟才能入學受教育。產生了私學。最早的私學創立者是。他的儒學注重詩、書、禮、樂,同時重視言、德、政、文等才能的培養。當時與儒學并稱兩大顯學的是。孔子以后,和并重,形成了中國古代教育的雙軌制。7戰國時齊宣王曾在都城設立,并設有等領導人員,就曾擔任這個職位,他所作的,稱得上是我國最早的教育學論文。8封建制度確立后,為了培養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才,國家采取的文教政策,積極興辦學校,招納士子們就讀。漢代的學校也分為官學和私學兩類,而以官學為最興旺。官學中有中央政府主辦的和,也有地方政府主辦的和、

56、等。中國歷史上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是始于時的,以為教官。是于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設立的一所專科性質的學校,在校主要學習辭賦書畫,類似今天的文化藝術學院。漢代的地方官學也有一個開展過程,漢武帝時只有,即郡與國的地方官學。直到元始三年公元3年才明確規定:郡國設,縣邑設,鄉設,聚自然村設。晉南北朝時,晉武帝于二年公元276年在太學之外,另設。只收五品以上官員弟子入學,則成為六品以下官員子弟的學校,這是晉代門閥制度的必然結果。時,改國子學為,設等訓教國子。南朝的宋文帝立四館,相當于大學下屬的四個系科。10隋唐時統一天下,加強了對學校教育的控制。為了振興學校教育,以國子寺總轄 、 、 等。隋煬帝時又改國

57、子寺為,這樣,國子監的職能便相當于后來的教育部。11唐代僅中央設立的學校就分為直系和旁系兩類,通稱為。六學屬于,由統一領導,它們是 、 、 、 、 、 ,其中 、 、屬于性質, 、 、 屬于性質。二館屬于,都是性質,即和。歸門下省管轄,直歸太子東宮管轄,二館學生資格高于國子學,僅限皇親國戚及三品以上官員子弟入學。旁系學校除二館以外,還有管轄的、管理的二館的預備學校。直系除六學外,還有管理的學習老子、莊子等。唐代的學校教育體系完備,在入學分科考試等方面,都有嚴格的制度。各學分科都按其學習容規定修業年限,同時還要對學生進展旬試、歲試及畢業考試,不及格必須重學,三次不及格者,延長學習年限九年;仍不及

58、格,則勒令退學。唐代明文規定,學生要向教師行,所謂,就是學生與教師初次見面時敬奉的禮物。禮物輕重因學校的性質而異,國子學和太學,每人送絹三匹;四門學二匹,其他學一匹,絹之外還有還有酒肉,數量不定。送禮時還要還要舉行一定的繳納儀式,目的是密切師生關系。唐代六學中有不少外國留學生就讀,如新羅、百濟、高麗、日本等國,其中以日本學生最多,對中日兩國間的文化交流起了巨大作用。最初只是管理教育的行政機關,后來在開展演變中與國子學合一,到明代已取代,成為兼有行政機關和最高學府兩種性質的東西。到清代又取代太學,成為國家唯一的最高學府,但其職權已大大縮小,不再是教育行政領導機關。國子監的最高領導人為,習慣上稱作

59、,一般都由學識淵博、聲望較高的儒家學者擔任。國子監的第一任祭酒是著名學者。國子監的副職是,協助祭酒管理全監事務,類似今天的常務副校長。以下為,坐繩愆廳辦公;,坐典簿廳辦公;,坐典籍廳辦公,類似今天的大學圖書館館長,清代著名史學家曾任此職;和,分坐博士廳和六堂工作,負責講解經義,他們就相當于今天的大學教師和講師。入國子監學習的人叫。明清國子監的學生分類:(1) 在京會試落地的舉人,由翰林院擇優選送入監就讀的叫;(2) 從各地方學校中選撥入監就讀叫;(3) 三品以上官員子弟靠父蔭入監就讀的叫;(4) 因監生缺額由普通人家捐資而特許其子弟入監就讀的叫;(5) 外國留學生在監就讀,稱為。13書院是從古

60、代的 、 、 開展而來的。最早出現的書院是唐貞觀九年人建立的書院,但只是一個私人讀書治學的機構,還不是一個講學授徒的機構。其后,見于史書記載的書院是唐開元六年的,開元十三年設立的,均設于宮中,用于整理和校勘國家藏書。大約到唐代中晚期,一些私人書院才開場教授生徒,引發了教育書院的誕生。我國書院教育的三大高潮:(1) :統治者看到民辦書院為政府解決了文化教育問題,培養的人才也有助于維護統治,所以從政策和物資兩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出現了宋初四大書院(2) :官學腐敗,州縣學校有名無實,而興盛起來的理學又需要宣講的場所。這時,理學的代表人物朱熹相繼恢復白鹿洞書院和岳麓書院的教學活動,并親自講課,各地紛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