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邢臺市第八中學20182019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卷高一生物、選擇題1.采用以下哪一組方法,可以依次解決一中的遺傳學問題()鑒定一只白羊是否純種在一對相對性狀中區分顯隱性不斷提高小麥抗病品種純合度檢驗雜種F1的遺傳因子組成A.雜交、自交、測交、測交自交、測交、測交B.雜交、雜交、雜交、測交C.測交、測交、雜交、自交測交、雜交、自交據題文描述可知,該題考查學生對基因的分離定律應用的相關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詳解】鑒定一只白羊(顯性性狀)說明該個體是雜合子,如果測交后代就只有一種表現型,相對性狀中區分顯隱性,應采用雜交的方法,現型是顯性,另外的就是隱性;不斷提高小麥抗病品種的純合度,以淘汰雜合
2、子;檢驗雜種F1的基區測交法應用的前提條件是已知生物性狀的顯隱性,成的檢測;植物常用自交法,也可用?D.測交、雜交、自交、測交在一對明該種表t的方式,物性狀的顯隱此方法常用于動物遺傳因子組法,但自交法更簡便。法,離定律應用的為純種用測交有一種表現型若后代局小麥抗病品常用測交的知識白3己和理解能力。果測量后代有兩種表現型川說明本是純合子見型只有親本種,宜采用連續自交的方式,D。2. 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A. 染色體自我復制開C. 著絲點不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開【答案】BB.著絲點分裂為二、兩條染色單體分D.染色體恢復成染色質細絲減數分裂的過程:I、間期:染色體復制n、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
3、: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體單體發生交叉互換。中期:成對的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成對的同源染色體分離,分別移向細胞兩極。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末期:細胞質分裂,形成2個子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半。出、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體散亂分布在細胞中。中期:染色體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著絲粒分裂、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末期:細胞質分裂,形成2個子細胞。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詳解】A染色體自我復制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A錯誤;日著絲點分裂為二、兩條染色單體分開發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辰期,屬于減數第二次分裂
4、B 正確;C著絲點不分裂,同源染色彳D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和減婁故選 B。【點睛】熟記減數分裂各個時3. 一條復制過的染色體,其染色體、染色單體數和A. 1 、 2、 2解答2、 4二次分裂末期勺變化過程及隼、染色單體婁次分裂色體都復成染色質細DNA數依次為(1 、 4、 4D 錯誤。2、 2、 21)一般情況下,染色體的條數等于著絲粒數,有幾個著絲粒就有幾條染色體。(2)染色體復制后,一個著絲粒連接著兩條相同的染色單體。【詳解】染色體在未復制之前,每條染色體含有1條染色體、1個DNA分子,不含染色單體。染色體復制后,著絲粒的數目不變,即染色體的數目不變,但DNAa目加倍,且出現染色單體,染色單
5、體數目等于DNA數目。所以,一條復制過的染色體含有1條染色體、2個DNA子、2條染色單體。故選A。【點睛】理清染色體、DN府口染色單體三者之間的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4.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雙球菌的方法關鍵是(A.單獨直接觀察不同成分的作用B.同位素標記法C.病毒侵染法D.雜交實驗法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如下噬菌體是DNAW毒,由蛋白質外殼和DNAm成。JIIA活的S型細藺LXA?眄蛋門質加入DNA-DN A % f【詳解】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雙球菌的方法是:將S型細菌中DNA蛋白質、多糖等物質分離,再單獨、直接研究它們各自的效應,從而證明了DNA遺傳物質。故選A。【點睛】明確
6、弗里體外轉化實驗的設計思路便可解答本題。5.噬菌體在增殖過程中利用的原料是(A.細菌的核甘酸和自己的氨基酸C.自己的核甘酸和細菌的氨基酸【答案】B【解析】B.細菌的脫氧核甘酸和氨基酸D.自己的氨基酸和細菌的核甘酸【詳解】當噬菌體侵染細菌時,DNA注入細菌細胞內,然后以噬菌體的DNW模板,利用細菌內的核甘酸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體的核酸,并以細菌細胞內的氨基酸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噬菌體的DNAW蛋白質外殼組裝成新的噬菌體,當噬菌體達到一定數量時,細菌裂解而釋放出子代噬菌體。因此,噬菌體在增殖過程中利用的脫氧核甘酸和氨基酸全部來自細菌。故選B。【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以下兩點:(
7、1)噬菌體合成子代核酸的模板是自身DNA(2)合成子代噬菌體的原料來自細菌。6.有三個核酸分子,共有5種堿基、8種核甘酸、4條多核甘酸鏈,這三個核酸分子可能是()A.一個DNA兩個RNAB.2個DNA一個RNAC.三個DNAD.三個RNA【答案】A【解析】【分析】DN用口RNA勺比較:英義縮寫基本組成單位五碳糖含氮堿基存在場所結構DNA脫氧核糖核甘酸脫氧核糖A、CGT主要在細胞核中,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中中少量存在一般是雙鏈結構RNA核糖核昔酸核糖A、CGU主要存在細胞質中一般是單鏈結構【詳解】(1)組成DNA分子的含氮堿基為A、C、GT,基本單位是四種脫氧核甘酸;組成RNA子的含氮堿基為A、C、
8、GU,基本單位是四種核糖核甘酸。已知三個核酸分子共有5種堿基、8種核甘酸,說明三個核酸分子中既有DNAtk有RNA(2)DN6子一般是雙鏈結構,RNA分子一般是單鏈結構。這三個核酸分子共有4條多核昔酸鏈,則這三個核酸分子可能是一個DNA子和兩個RNA分子。【點睛】掌握DNA分子和RN酚子結構組成的異同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7.在DNA7R解酶的作用下,徹底水解DNA子可以獲得()A.4種核苷酸B.4種脫氧核苷酸C.磷酸、核糖和四種堿基D.磷酸、脫氧核糖和四種堿基【答案】D【解析】【分析】DN后子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甘酸。一分子的脫氧核甘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脫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 TOC
9、o 1-5 h z 【詳解】在DNAK解酶的彳用下,DN肪子初步水解生成脫氧核甘酸,而脫氧核甘酸還可以繼續水解生成磷酸、脫氧核糖和含氮堿基。故DNA分子徹底水解生成磷酸、脫氧核糖和4種含氮堿基。故選D。【點睛】易錯點:審題時要注意是“初步水解”,還是“徹底水解”。核酸初步水解的產物是核苷酸,徹底水解的產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堿基。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遺傳物質主要存在部位依次是()A.DNA、細胞核、細胞質B.核酸、染色體、細胞核C.DNA、染色體、細胞質D.DNA、染色體、細胞核【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1)DN蝠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2)染色體主要由蛋白質和DNA組成
10、,因此染色體是遺傳物質(DNA的主要載體;(3)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此外在細胞質中也存在少量的DNA。考點:DN蝠主要遺傳物質的實驗;核酸的種類及主要存【名師點睛】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核酸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中DNA是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而RNAR是少數病毒的遺傳物質。2、DNAi要分布在細胞核中,此外在細胞質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含有少量DNARNAi要分布在細胞質中。.在DNA分子的一條脫氧核甘酸鏈中,相鄰的堿基A與T之間的連接結構是()A.氫鍵B.一磷酸一脫氧核糖一磷酸C.肽鍵D.一脫氧核糖一磷酸一脫氧核糖【答案】D【解析】【分析】DNA子結
11、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甘酸長鏈盤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在內側。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起來,形成堿基對且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詳解】A雙鏈DN后子之間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A錯誤;B-磷酸-脫氧核糖-磷酸交替連接構成DNA勺基本骨架,B錯誤;C肽鍵是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C錯誤;D一條單鏈中相鄰的堿基A與T是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連接的,D正確。故選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審清題意,扣住關鍵詞“單鏈”答題,明確單鏈中相鄰的堿基A與T是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連接的,若審題不清,誤認為是“雙鏈
12、間”則會誤選A選項。.從某一生物的組織中提取DNA進行分析,其中C+G=46%又知該DNA分子的一條鏈中A為28%問另一條鏈中A占該鏈全部堿基的()A.14%B.24%C.26%D.11%【解析】【分析】雙鏈DNA分子中堿基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即A與T配對、G與C配對,故A=T,G=C【詳解】由題意知,該DNA分子中,G+C=46%則A+T=1-46%=54%因此雙鏈DNA中A=T=54%/2=27%又知該DNA子的一條鏈中A為28%則該鏈中A占雙鏈的28%/2=14%所以另一條鏈中A占雙鏈的比例是27%-14%=13%故另一條鏈中A占該鏈全部堿基的比例是13%RNA蛋白質(性狀);RNA
13、病毒的基因控制性狀的途徑有兩類:含有逆轉錄酶的病毒:RNADNARNA蛋白質(性狀);含有RNA復制酶的病毒:RNA蛋白質(性狀)。綜上所述,基因控制性狀表現的主要途徑是DNARNA蛋白質(性狀)。故選B。【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在掌握基因控制性狀的兩種途徑和中心法則的基礎上,認真審題,注意題干中的“主要途徑”,弄清楚主次之分。下列變異中,不屬于基因突變的是()B. 人類的白化病A.人類的色盲C. 無籽西瓜D.玉米的白化苗【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2、基因突變的特點: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低頻性、隨機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詳解】A人類的色盲屬
14、于基因突變,A錯誤;日人類的白化病屬于基因突變,B錯誤;C無籽西瓜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C正確;D玉米的白化苗屬于基因突變,D錯誤。故選C。【點睛】識記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實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是基因突變,這是因為基因突變()突變率很低B.能產生新的基因導致有害突變較多D.能產生新的基因型【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突變:DN6子中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2、基因突變的特點:a、普遍性;b、隨機性;c、低頻性;d、多數有害性;e、不定向性。3、生物變異來源于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詳解】A基因突變的突變率很低屬于基因突變的特征,不
15、能說明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A錯誤;以基因突變能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進而產生新的基因型,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B正確;C基因突變具有多害少利性屬于基因突變的特征,不能說明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C正確; TOC o 1-5 h z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均能產生新的基因型,不能說明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D錯誤。故選B。【點睛】掌握基因突變的主要特征及其意義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基因突變包括自然突變和誘發突變B.由于DNAg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C.由于內外因素干擾,使DNA復制發生差錯D.基因突變雖然能產生新基因型,但不能產生新基因【答案】
16、D【解析】【分析】1、基因突變:DN6子中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2、基因突變的原因:物理因素:X射線、紫外線、r射線等;化學因素:亞硝酸鹽,堿基類似物等;生物因素:病毒、細菌等。3、基因突變的特點:a、普遍性;b、隨機性;c、低頻性;d、多數有害性;e、不定向性。4、意義:它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詳解】A基因突變包括自然突變和人工誘發突變。自然突變是指自然條件(如溫度、光照、干濕度等)劇烈變化引起的基因突變。人工誘發突變是指通過人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學或生物因素等誘發生物發生基因突變,并顯著提高突變頻率,A正確;日基
17、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B正確;C基因突變是由于內外因素的干擾使DNA復制發生差錯導致的,C正確;D基因突變能產生新基因,也能產生新的基因型,D錯誤。故選D。【點睛】掌握基因突變的概念和原因便可準確判斷各個選項。19.對單倍體的正確敘述是(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生殖細胞中一組染色體【答案】C【解析】【分析】1、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2、單倍體是指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
18、體。單倍體是由配子發育而來的個體。數目,體細胞可能含有1故選C。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于單倍體的概念的理解,可能含有1 個或多個染色體組。20. 用秋水仙素處理植物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可以得到多倍體,A. 干擾減數分裂的進行C. 抑制著絲點的分裂%態和功能上各不相&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種的個體2 個或多個染色體組。解,直接發育而來的,明到多倍體,B.使細胞連續進行染色體復制D.物種配子染色體勺一組染色體,叫彳卜染色體組。來的個體。色體組、也口單倍體的概念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體的體細胞中含II體是勺作用原理是勺形成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可以抑制紡錘體的形成,進而使后期分開的染色體不能移向
19、兩極,致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所以本題答案為B。【考點定位】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用二倍體植物的配子與同源四倍體植物的配子結合,產生的新個體()A.二倍體B.三倍體C.四倍體D.六倍體【答案】B【分析】由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如含兩個染色體組就叫二倍體,含三個染色體組就叫三倍體,以此類推。體細胞中含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叫多倍體。【詳解】二倍體植物的配子含有1個染色體組,四倍體植物的配子含有2個染色體組,這兩種配子結合形成的新個體含有3個染色體組,叫做三倍體。故選B。【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的概念。.某植株基因型是Rr,若將其花藥離體培
20、養并用秋水仙素處理,所得植株基因型可能是A.RRrrB.RR和rrC.RrD.Rr和rr()【答案】B【解析】某植株基因型是Rr,若將其花藥離體培養并用秋水仙素處理,所得植株基因型可能是RR和rr。【考點定位】單倍體育種.導致人類發生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最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紅蛋白的基因中一個堿基發生改變血紅蛋白的結構發生改變合成血紅蛋白的一個氨基酸發生改變缺氧時,紅細胞呈鐮刀型【答案】A【解析】【分析】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產生的圖解如下:叫性狀LI TOC o 1-5 h z t1r血組蜿正常異常t1ttt信使RMAqaAGUAiS#E,1CTTm制CATDNA:愛相.基因GAA至變GTA眼用型如
21、跑步上痕病因的國解【詳解】A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紅蛋白的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生了改變,即A/T-T/A,A正確;日血紅蛋白的結構發生改變是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產生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B錯誤;不是根本原因,CC合成血紅蛋白的一個氨基酸發生改變是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直接原因,錯誤;D缺氧時,紅細胞呈鐮刀型,這是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癥狀,不是其產生的原因,D錯誤。故選A。【點睛】明確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形成的原因,分清其產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再根據題F要求準確判斷各個選項便可。普通小麥是六倍體,體細胞中有42條染色體,它的單倍體植株細胞中含有染色體()A.7條B.14
22、條C.21條D.42條【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了單倍體的相關知識。單倍體是指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中染色體組的個體。單倍體的特點一般是植株矮小瘦弱,一般高度不育。普通小麥是六倍體,體細胞中有42條染色體,它的配子中染色體經減數分裂減半,數目為21條。故選Co由于雜交而產生的變異屬于()A.基因突變B.不遺傳變異C.基因重組D.染色體變異【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比較項目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生物種類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發生,具有普遍性自然狀態只發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細胞核遺傳真核生物細胞增殖過程均可發生產生結果產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型、新的性
23、狀。產生新的基因型,但/、可以產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狀。不產生新的基因,但會引起基因數目或順序變化鏡檢光鏡F無法檢出,可根據是否有新性狀或新性狀組合確定光鏡卜可檢出【詳解】雜交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個體之間的相互交配。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屬于基因重組。故選Co【點睛】掌握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的實質是解題的關鍵。生物體產生新的基因是由于()A.基因重組B.基因突變C.染色體變異D.等位基因的分離【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比較項目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生物種類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發生,具有普遍性自然狀態只
24、發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細胞核遺傳真核生物細胞增殖過程均可發生產生結果產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型、新的性狀。產生新的基因型,但/、可以產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狀。不產生新的基因,但會引起基因數目或順序變化鏡檢光鏡F無法檢出,可根據是否有新性狀或新性狀組合確定光鏡卜可檢出【詳解】A基因重組能產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產生新基因,A錯誤;日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能產生新基因,B正確;C染色體結構變異會導致基因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但不會產生新基因,C錯誤;D等位基因的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不產生新的基因,D錯誤。故選Bo【點睛】掌握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的實質是解題的關鍵。對
25、用六倍體普通小麥的花粉培育出的植株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此植株為六倍體B.此植株高度不育C.此植株為單倍體D.植株細胞內含三個染色體組【答案】A【解析】六倍體普通小麥的花粉培育出的植株是單倍體植株,A錯誤;單倍體植株高度不育,不能用于雜交育種,B正確;此植株是單倍體植株,C正確;體細胞中有六個染色體組,所以配子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D正確。【考點定位】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名師點睛】本題考查單倍體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單倍體與染色體組的關系,掌握單倍體是由配子發育而來。實施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種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從供體細胞內分離出來,這要利用限制性內切酶。從大腸桿菌中提取的一種限制性內切酶E
26、corl,能識別DNA分子中的GAATTCC?列,切點在G與A之間。這是應用了酶的()A.高效性B.專一性C.多樣性D.催化活性受外界條件影響【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限制酶能夠專一性識別某段DNA在特定切點切割DNA為酶專一性,B正確。酶比較無機催化劑效率高,為酶高效性,A錯。細胞代謝需要多種酶,為酶的多樣性,C錯。酶的活性受溫度、PH等因素影響,D錯。考點:本題考查基因工程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能力。下列關于拉馬克進化學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拉馬克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生物的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進
27、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器官廢而不用,就會造成形態上的退化用進廢退獲得的性狀不可以遺傳給后代【答案】D【解析】試題解析:考查拉馬克的進化學說的掌握。選項D不是拉馬克的觀點,拉馬克認為用進廢退獲得的性狀可以遺傳給后代,現代科學認為,僅由環境因素引起的變異是不能遺傳給后代的。考點:拉馬克的進化學說的掌握點評:本題較簡單,屬于識記水平。對生物進化的方向起決定作用的是()A.基因重組B.染色體變異C.自然選擇D.基因突變【答案】C【解析】【分析】現代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導致物種形成。【詳
28、解】A基因重組是可遺傳變異的來源之一,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A錯誤;日染色體變異是可遺傳變異的來源之一,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錯誤;C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正確;D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錯誤。【點睛】識記現代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解答本題的關鍵。達爾文認為生物出現生存斗爭的原因是()生物個體間有強有弱生物同時存在著遺傳和變異的矛盾生物過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條件之間的矛盾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答案】C【解析】【分析】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詳解】達爾文認為生物過度繁殖導致個體數增加,但環境資源是有限的,生
29、物個體間為了有限的資源而展開生存斗爭,由于遺傳變異導致個體間普遍存在差異,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機會多,有利變異逐代積累,生物不斷進化出新的類型。綜上所述,達爾文認為生物過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條件之間的矛盾是生物出現生存斗爭的原因。 TOC o 1-5 h z 故選C。【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記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來的個體一般是()A.具有親本遺傳性狀的個體B.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C.體型較大的個體D.結構較為復雜的個體【答案】B【解析】【分析】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詳解】達爾文認為生物過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條件
30、之間的矛盾導致生物出現生存斗爭。個體之間存在著變異,有些變異有利于生物在環境中生存,為有利變異;有些變異不利于生物在環境中生存,為不利變異。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來,并留下后代的機會更多。【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記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馬(2N=64)和驢(2N=62)雜交能產生后代稱為騾子,能夠正常發育,但不能生育,這種情 TOC o 1-5 h z 況稱之為()A.雜交育種B.人工誘變C.基因重組D.生殖隔離【答案】D【解析】馬和驢雜交形成的騾子是高度不育的,這是因為馬和驢是不同的物種,二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故選D。遺傳咨詢的內容不包括()A.分析遺傳病的傳遞方式B.
31、向社會公布咨詢對象的遺傳病類型C.向咨詢對象提出防治對策D.推算后代再發風險【答案】B【解析】【分析】遺傳咨詢的內容和步驟:1、醫生對咨詢對象進行身體檢查,了解家庭病史,對是否患某種遺傳病作出診斷。2、分析遺傳病的傳遞方式。3、推算出后代的再發風險率。4、向咨詢對象提出防治對策和建議,如終止妊娠、進行產前診斷等。【詳解】分析遺傳病的傳遞方式、推算后代再發風險、向咨詢對象提出防治對策均屬于遺傳咨詢的內容,向社會公布咨詢對象的遺傳病類型不屬于遺傳咨詢的內容,且侵犯了咨詢對象的合法權益。故選B。【點睛】識記遺傳咨詢的內容和步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下列關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人類基因組計
32、劃的目的是測定人類基因組全部DNA序列2003年,人類基因組的測序任務已圓滿完成HGP表明基因之間確實存在人種的差異HGP表明人的體細胞中約有基因3.0-3.5萬個【答案】D【解析】【分析】1、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目的: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解讀其中包含的遺傳信息。2、參加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法國和中國,中國承擔1%的測序任務。3、人類基因組計劃:1990年啟動-2001年2月公開發表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2003年人類基因組測序任務完成。4、測序結果:人類基因組由大約31.6億個堿基對組成,已發現的基因約為2.0萬-2.5萬個。5、意義:對于人類疾病的診斷和預防
33、等具有重要意義。【詳解】A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目的是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解讀其中包含的遺傳信息,A正確;B、2003年,人類基因組的測序任務已圓滿完成,B正確;CHG%明人種之間基因雖相差不到千分之一,但確實存在差異,C正確;D類基因組由大約31.6億個堿基對組成,已發現的基因約為2.0萬2.5萬個,D錯誤。 TOC o 1-5 h z 故選D。【點睛】識記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目的、測序結果及其影響等便可解答本題。在遺傳學上,把雜種后代中顯現不同性狀的現象叫做()A.顯性和隱性B.相對性狀C.性狀分離D.遺傳規律【答案】C【解析】性狀分離是指雜種自交后代中顯現不同性狀的現象,【考點定位】性
34、狀分離的概念。C正確。下列有關基因型與表現型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表現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相同環境下,表現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一定相同相同環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具有顯性作用,在相同的環境下,顯性純合子(如DD和雜合子(如Dd)的表現型相同,但基因型卻不同,AB項正確,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基因型相同,若所處的環境不同,則表現型不一定相同,C項錯誤;在相同環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一定相同,D項正確。考點:基因型和表現型關系 TOC o 1-5 h z 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與aaBb個體雜交,
35、F1的表現型比例是()A.9:3:3:1B.1:1:1:1C.3:1:3:1D.3:1【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本題用逐對分析法,即首先將自由組合定律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其次根據基因的分離定律計算出每一對相對性狀的分離比,將每一對結果相乘,據此分析。【詳解】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與aaBb的個體雜交,根據自由組合定律,后代表現型之比為(1:1)X(3:1)=3:1:3:1,C正確。下列屬于等位基因的是()A.D和DB.D和dC.d和dD.Dd和Dd【答案】B【解析】由等位基因的概念可知,D和d屬于等位基因;D和Dd和d都不是等位基因;Dd和Dd是相同的基因型,不是等位基因【考點定
36、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及基因型、表現型【名師點睛】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的基因,如A和a.40.基因型為Ttgg和TtGg(兩對基因獨立遺傳)雜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的種數分別是A.5和3B.6和4C.8和6D.9和4【答案】B【解析】【分析】T/t和G/g這兩對基因獨立遺傳,說明遵循自由組合定律,據此答題便可。【詳解】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先分開單獨分析(即TtXTt和ggXGg),再進行組合。TtXTtfTT、Tt、tt,3種基因型,2種表現型。ggXGggg、Gg2種基因型、2種表現型。因此,Ttgg和TtGg雜交后代基因型的種數為3X2=6,表現型的種數是2X2=4。 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濼口實驗學校2024-2025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地理試題(含答案)
- 沙漠地區土地治理承包合同
- 物業臨聘人員勞動合同
- Unit1 starting out 教案2024-2025學年外研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小學科學鄂教版五年級上冊9蛙教學設計及反思
- 幼兒表演性舞蹈創編實例
- 電工清包承包合同書
-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 第3單元 角的初步認識 教案
- 紙漿采購合同范本
- 股權投資合作協議書
- T-ZMDS 10019-2024 經顱電刺激儀基本技術規范
-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
- 2024福建中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江西省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外科補液原則》課件
- 《墨家思想》課件
- 浙江省2025年1月首考高考英語試卷試題真題(含答案)
- 川教版(2024)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跨學科主題活動-在線健康小達人》教學實錄
- 機械專業英語
- 高空作業車(剪叉式、曲臂式)驗收表
- 廣東省廣州市2024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 政治 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