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96/96中醫傷科學教案(72學時)(供中醫學專業使用)中醫系骨傷教研室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七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一章 中醫傷科發展簡史;第二章、損傷的分類與病因病機:第一節、損傷的分類;第二節、損傷的病因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中醫各家學說骨傷各家學說實用骨科學教學目的:1、熟悉中醫傷科發展過程。 3、掌握損傷的分類和引起傷科疾病的內因外因教學重點:1、中醫傷科學的源流、發展。2、歷代傷科學的主要成就。3按皮膚、粘膜有無破損分為閉合性損傷和
2、開放性損傷。4按受傷程度分為輕傷、重傷。5按受傷的部位可分外傷、內傷。6按受傷的時間可分為新鮮損傷、陳舊性損傷。7、外因:包括直接暴力、間接暴力、,肌肉收縮力和積累作用力等。8、內因:包括身體因素、生理特點和病理因素等。教學難點:1、清代鴉片戰爭以后,由于帝國主義對我國的文化侵略,使祖國醫學傷科學受到歧視和摧殘,瀕于奄奄一息的境地。2、復合損傷的分類。發展與研究: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和播放錄象。課時安排:2學時課后思考(作業):1、在中醫骨傷科學的發展過程中,有哪些著名的理論和治療方法仍然對現代臨床具有指導意義?2、按損傷的性質和特點,其主要有哪些分類方法?3、損傷的病因有哪些?后記:按教學
3、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教案(續頁)時間分配教學重點、內容和步驟板書提要、課堂提問、舉例要點教學方法與手段2分鐘23分鐘前言:介紹本課程在骨傷科學中的地位,與講授和學習的方法。一、本課先講第一章:中醫傷科發展簡史(一)中醫傷科學學的概念:1、定義:講授傷、傷科學定義2、中醫學對傷科的解剖、生理、病理的認識 :簡述中醫學歷代文獻對傷科認識的發展。舉有代表性的文獻說明。傷科學與筋傷學、骨病學、創傷急救學、內傷學的關系。(二)中醫傷科學的發展:1.中醫傷科
4、學的源流、發展。2歷代傷科學的主要成就。春秋戰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內徑。三國時期:著名醫家華佗,創“五禽戲”。魏、晉、南北朝:代表作:葛洪:肘后救卒方。隋唐時期:諸病源侯論;備急千金要方;仙授理傷續斷秘方:現存最早的骨傷科專著。宋金元時期:危亦林世醫得效方;李仲南永類鈐方。明清時期:明:“正體科”、“跌傷科”;清:正骨科,代表作:明:朱棣普濟方,李時珍本草綱目,薛己正體類要;清:吳謙醫宗金鑒。3清代鴉片戰爭以后,由于帝國主義對我國的文化侵略,使祖國醫學傷科學受到歧視和摧殘,瀕于奄奄一息的境地。4解放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確地貫徹黨的中醫政策,使傷科學得到了新生和發展。1956年,各省市
5、中醫院校成立。并請各地著名骨科專家到學院講課。5、80年代:對傷科學的研究,由臨床資料的觀察、總結走向科技手段。成立學術團體、學 會。86年成立中華全國中醫學會骨傷科學會。6、90年代:現代檢查技術:CT、MRI、關節鏡的應用。二、第二章 損傷分類與病因病機 第一節 損傷的分類(一)損傷的定義。(二)按損傷的性質和特點主要有下列分類方法:1、按皮膚、粘膜有無破損分為閉合性損傷和開放性損傷。2、按受傷程度分為輕傷、重傷。3、按受傷的部位可分外傷、內傷。4、按受傷的時間可分為新鮮損傷、陳舊性損傷。5、按損傷性質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6、按照傷者的職業特點可分為生活、工業、農業、交通和運動損傷。
6、7、按照致傷因素的理化性質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損傷等。第二節 損傷的病因(一)損傷的病因的定義。(二)外因1、外力傷害直接暴力:損傷發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間接暴力:損傷發生在遠離外力作用的部位。肌肉過度強烈收縮:如擲手榴彈時所致肱骨干骨折。持續勞損:單一姿勢的長期彎腰負重致慢性腰肌勞損。2、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3、邪毒感染:如開放性骨折處理不當可引起化膿性骨髓炎。(三)內因1、年齡2、體質3、解剖結構4、先天因素5、病理因素6、職業工種7、七情內傷三、出復習思考題。課堂講授,利用板書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
7、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七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二章 損傷分類與病因病機 :第三節、損傷的病機; 第三章 臨床診查:第一節、損傷的癥狀體征,第二節、骨病的癥狀體征。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實用骨科學教學目的: 1、熟悉氣血病機和臟腑病機。 2、了解筋骨病機和津液病機。 3、熟悉損傷后全身癥狀。4、掌握損傷后局部一般癥狀與特殊癥狀。5、了解各種骨病所出現的全身癥狀。6、掌握骨病局部的一般癥狀與特殊癥狀教學重點: 1、概述人體氣血、津液、經張臟腑的生理功能與皮肉筋骨的關系與與損傷發生、發展和預后的關系。 2、損傷部分:1)、全身癥狀:發熱、口渴、口若、心煩、便秘、夜
8、寐不安、脈浮數或弦緊、舌質紅、苔黃厚膩等。如合并外傷性休克,還有相應表現。2)、局部一般癥狀:疼擠、腫脹、瘀斑、功能障礙等。3、骨病部分:1)、全身癥狀:介紹骨癰疽、骨癆、痹證、痿證惡性骨腫瘤的臨床表現。2)、局部一般癥狀: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等。教學難點:病因病機。局部特殊癥狀:包括筋骨損傷特征(畸形、骨擦音、異常活動、關節盂空虛、彈性固定等)與臟腑損傷的特殊癥狀和骨病特征:(畸形、肌萎縮、筋肉孿縮、腫塊、瘡口與竇道等。)發展與研究: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和播放錄象。課時安排:2學時課后思考(作業):1、主要要從哪幾方面分析損傷的病機?2、損傷的癥狀體征主要有哪些?3、骨病的癥狀體征主要內容
9、?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教案(續頁)時間分配教學重點、內容和步驟板書提要、課堂提問、舉例要點教學方法與手段25分鐘50分鐘25分鐘本課接著講第二章第三節 損傷的病機(一)人體各臟腑的生理功能聯系。(二)皮肉筋骨病機1、皮肉筋骨的生理功能2、損傷與皮肉筋骨的關系傷皮肉傷筋傷骨(三)氣血津液病機1、氣血病機氣血的生理功能損傷與氣血的關系2、津液病機津液的生理功能損傷與津液的關系3、臟腑經絡病機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損傷與臟腑、經絡的關系下面講
10、第三章、臨床診查第一節 損傷的癥狀體征(一)臨床診查:概論臨床診查的內容。(二)全身情況:1、脈搏、血壓、呼吸、體溫。2、神志、面色等(三)局部癥狀體征1、一般癥狀體征疼痛腫脹青紫功能障礙2、特殊癥狀體征畸形骨擦音異常活動關節盂空虛彈性固定第二節 骨病的癥狀體征(一)骨病的定義。(二)全身癥狀體征:1、脈搏、血壓、呼吸、體溫。2、神志、面色等。3、中醫的四診辯證。(三)局部癥狀體征1、一般癥狀體征疼痛腫脹青紫功能障礙2、特殊癥狀體征畸形肌萎縮筋肉攣縮腫塊瘡口與竇道最后出復習思考題。課堂講授,利用板書、錄像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
11、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七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三章 臨床診查 第三節 四診;第四節、骨與關節檢查法:測量檢查、肌力檢查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 實用骨科學教學目的:1、熟悉望、聞、問、切四診方法。2、掌握望、聞、問、切四診在骨傷科運用要點。3、掌握摸診的主要用途和常用手法。 4、掌握測量檢查、肌力檢查方法與臨床應用。教學重點:1、問診:一般情況、發病情況、全身情況、其他情況。2、望診:望全身、望局部。3、聞診:一般聞診、局部聞診。4、切診:切脈、摸診。 5、測量檢查:角度、長度、周徑測量與人體各關節功能活動范圍。 6、肌力檢查:測定標準、各部位肌
12、肉肌力測定方法與其臨床意義。教學難點:1、問診:發病情況。2、望診:望局部。3、聞診:局部聞診。4、肌力檢查:肌力測定。 5、測量檢查:角度、長度。 發展與研究: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和播放錄象。課時安排:2學時課后思考(作業):1、四診在傷科中的具體應用?2、肢體長度和周徑的測量方法 ?3、肌力測定標準是什么? 肌力檢查內容有哪些?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教案(續頁)時間分配教學重點、內容和步驟板書提要、課堂提問、舉例要點教學方法與手段
13、50分鐘50分鐘本課講第三章 臨床診查 第三節 四診(一)四診的大體概述。(二)1、問診:主訴:問受傷的原因:問受傷時的姿勢和部位:問受傷時間問疼痛問肢體功能情況:問寒熱:問昏迷:望診: (1)、望全身:望神色:望形態: (2)、望局部:望膚色:望畸形:望腫脹: (3)、望舌:自學3、聞珍:包括聽受傷部位的聲響和聞排出物的氣味(1)、關節彈響聲:(2)、肌腱與腱鞘的摩擦音:(3)、關節摩擦音:4、切診:(1)、脈診:自學(2)、摸診:、摸診的內容:壓痛處、畸形、膚溫、異常活動、腫塊。、摸診的方法:叩擊法、觸摸法、擠壓法、旋轉法、屈伸法。第四節 骨與關節檢查法一、檢查方法和次序: 骨與關節局部檢
14、查一般可按以下次序進行:望診-觸診-叩診-聽診-關節活動-測定肌力-測量-特殊檢查-神經功能-血管檢查。二、測量檢查 (一)、肢體長度的測量: 1、上肢:肩峰至橈骨莖突尖(或中指尖)。 2、上臂: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3、前臂:肱骨外上髁至橈骨莖突,或尺骨鷹嘴至尺骨莖突。 4、下肢:髂前上棘至內踝下緣,或臍至內踝下緣。 5、大腿:髂前上棘至膝關節內緣。 6、小腿:膝關節內緣至內踝,或腓骨頭至外踝下緣。 (二)、肢體周徑的測量:兩下肢取同一水平測量。 1、大腿:髕上10-15cm處。 2、小腿:最粗處。 意義:1、粗于健側:有畸形:多屬骨折、關節脫位 無畸形:多系傷筋腫脹。 2、細于健側:陳傷誤治
15、或神經疾患。 (三)、肢體關節活動范圍測量法: 關節活動范圍測量:中立位00法。 (四)、測量注意事項:1、測量前應注意有無先天、后天畸形,防止混淆。2、患肢與健肢應放在完全對稱的位置。3、定位要準確。三、肌力檢查: (一)、檢查內容 1、肌容量:測量肢體周徑。 2、肌張力:靜止狀態時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緊張度稱為。 (二)、肌力:指肌肉主動運動時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1、肌力檢查 2、肌力測定標準:分6級。 0級:肌肉無收縮(完全癱瘓) 1級:肌肉有輕微收縮,但不能移動關節(接近完全癱瘓) 2級:肌肉收縮可帶動關節水平方向運動,但不能對抗地心引力(重度癱瘓)。 3級:能對抗地心引力移動關節,但
16、不能抵抗阻力(輕度癱瘓)。 4級:能抗地心引力運動肢體,且能抵抗一定強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5級:能抵抗強大的阻力運動肢體(正常)。最后出復習思考題。課堂講授,利用板書、錄像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七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三章 臨床診查 第四節 骨與關節檢查法:臨床檢查法(摸法、特殊檢查法:頸、腰背、骨盆、肩、肘腕)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中醫骨傷基礎教學目的:掌握各種常用臨床檢查法。教學重點:1摸法:主要用途。2、特殊檢查:頸部、腰背部、骨盆、肩部、肘腕部
17、。教學難點:頸部、腰背部、骨盆、肩部、肘腕部特殊檢查方法的操作。發展與研究:介紹最新臨床有價值的檢查手段。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和播放錄象。課時安排:2學時課后思考(作業):骨與關節檢查法在傷科中的應用范圍與意義是什么?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教案(續頁)時間分配教學重點、內容和步驟板書提要、課堂提問、舉例要點教學方法與手段5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本課講第三章 臨床診查 第四節 骨與關節檢查法:四、臨床檢查方法。 (一)、摸法:又稱
18、摸診。1、主要用途: 1)、摸壓痛2)、摸畸形3)、摸膚溫4)、摸異常活動 5)、摸彈性固定6)、摸腫塊2、常用手法:觸摸法、擠壓法、叩擊法、旋轉法、屈伸法、搖晃法。(二)、特殊檢查法:1、頸部: 1)、分離實驗 2)、頸椎間孔擠壓實驗 3)、臂叢牽拉實驗2、腰背部; 1)、直腿抬高試驗 2)、拾物實驗 3)、仰臥挺腹試驗 4)、背伸試驗3、骨盆: 1)、骨盆擠壓試驗 2)、骨盆分離試驗 3)、骨盆縱向擠壓試驗 4)、屈膝屈髖試驗 5)、梨狀肌緊張試驗 6)、髖外展外旋試驗 7)、斜扳試驗 4、肩部 1)、搭肩試驗 2)、肱二頭肌抗阻力試驗 3)、直尺試驗 4)、疼痛弧試驗 5)、岡上肌肌腱斷
19、裂試驗。5、肘部 1)、腕背伸緊張試驗 2)、叩診試驗6、腕手部 1)、握拳試驗 2)、腕三角軟骨擠壓試驗 3)、舟狀骨叩擊試驗 4)、指淺屈肌試驗 5、指深屈肌試驗最后出復習思考題。課堂講授,利用板書、錄像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七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三章 臨床診查 第四節、特殊檢查法(髖部、膝部);第五節 影像學檢查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中醫骨傷基礎教學目的:1、掌握髖、膝部特殊檢查方法。2、熟悉X線、CT、MRI檢查的原理與其在傷科疾病中的應用。3、
20、了解放射性核素檢查的原理與其在傷科疾病中的應用。教學重點:1、髖、膝部特殊檢查方法。 2、X線檢查的位置選擇。3、X線片的閱讀技能。4、CT、MRI在傷科的應用。教學難點:1、CT、MRI下骨關節的正常解剖結構與其在傷科疾病中的價值。2、放射性核素在具體應用。發展與研究:影像學的最新進展概述。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和播放錄象。課時安排:2學時課后思考(作業): 1、髖、膝部各特殊檢查方法的臨床意義? 2、傷科臨床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有哪些?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
21、。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教案(續頁)時間分配教學重點、內容和步驟板書提要、課堂提問、舉例要點教學方法與手段50分鐘50分鐘本課講第三章 臨床診查 ,髖、膝部特殊檢查7、髖部 1)、髖關節屈曲攣縮試驗2)、髖關節過伸試驗3)、望遠鏡試驗4)、蛙式試驗5)、下肢短縮試驗8、膝部1)、回旋擠壓試驗2)、擠壓研磨試驗3)、抽屜試驗4)、側方擠壓試驗5)、浮髕試驗9、踝部1)踝關節背伸試驗2)、伸踝試驗。第五節 影像學檢查(一)影像學檢查的應用原理。(二)筋傷的現代診斷檢查方法:主要講X線片檢查、CT、MRI、放射性核素骨與關節掃描、肌電圖檢查、關節鏡檢查。1、X線檢查:主要指出軟組織腫脹、軟組織鈣化、
22、軟組織腫瘤、關節異常的X線表現。2、CT:指出CT的工作原理和其適用于哪些筋傷疾病。3、MRI:指出其工作原理和其適用于哪些筋傷疾病。4、放射性核素骨與關節掃描:指出其工作原理和其適用于哪些筋傷疾病。5、肌電圖檢查:指出其工作原理和臨床應用價值。6、關節鏡檢查:指出其既是一種診斷方法,又是一種治療方法,指出其操作方法和并發癥。(三)出復習思考題。課堂講授,利用板書、錄像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七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四章 治療方法 第一節 藥物;第二節、手法基本教材
23、: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中醫骨傷基礎教學目的:1、掌握傷科辯證施用各種內治法的原則,各種內治法的功效、適應癥、禁忌癥。2、掌握傷科辯證施用各種外治法的原則,并了解傷科外治各法在臨床的應用。3、了解手法應用原則。4、熟悉運用手法的適應證、禁忌證與注意事項。5、掌握手法的訓練方法、效能與分類。教學重點:1、損傷三期辯證初期:攻下逐瘀法、行氣消瘀法、清熱涼血法。中期:和營止痛法、接骨續筋法、舒筋活血法。后期:補氣養血法、補養脾胃法、補益肝腎法、溫經通絡法。 2、手法的注意事項、手法的操作要領。教學難點:1、損傷三期辯證法,2、手法的操作。 發展與研究: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和播放錄象。課時安排:2學時
24、課后思考(作業):1、傷科中常用的藥物治療原則與方法是什么?2、正骨手法有哪些?各自的適應癥是什么? 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教案(續頁)時間分配教學重點、內容和步驟板書提要、課堂提問、舉例要點教學方法與手段50分鐘10分鐘50分鐘本課講第四章 治療方法 第一節 藥物(一)介紹藥物治療的機制。(二)藥物治療概述:指出傷科病同內科病一樣,藥物治療法則是在辯證的基礎產生的,八綱、氣血、臟腑、經絡以與衛氣營血的辯證,都是治療的依據。并指出藥物治
25、療分兩大類。(三)內治法:重點指出內治法的基本方法:理血法、清熱法、通絡法、補益法。1、理血法:先指出其定義和適應癥,然后分別講解其具體方法(行氣活血法、攻下注語法、和營止痛法、理傷續筋法、理血止痛法)。(1)、行氣活血法:指出本法的適應癥和常用方劑。分別指出以活血化瘀為主的代表方劑和以行氣為主的代表方劑。(2)、攻下逐瘀法:指出其適應于損傷早期血瘀癥,并指出其臨床特點和代表方劑。同時指出其禁忌癥。(3)、和營止痛法:指出其適應于筋傷中期,傷處腫痛未完全盡除。并指出代表方劑。(4)、理傷續筋法: 指出其適應于中期,筋連接未堅實。并指出代表方劑。(5)、理血止痛法:指出其適用于血溢于外的各種出血
26、癥。并分涼血止血、溫陽止血、補氣攝血法指出其代表方劑。2、清熱法:先指出其定義和適應癥,然后指出常用治療方法(清熱解毒法、清營涼血法、清熱除濕法)。 (1)、清熱解毒法:指出其適用于血瘀化熱,熱毒蘊結者,并指出代表方劑。 (2)、清熱涼血法:指出其適用于熱邪蘊結,壅聚成毒,毒陷營血者。并指出代表方劑。 (3)、清熱除濕法:指出其適用于濕熱之邪侵襲筋肉、關節。并指出代表方劑。3、通絡法:指出其定義和適應癥,然后指出常用治療方法(祛風通絡法、溫經通絡法、除濕通絡法、活血通絡法。(1)、祛風通絡法:指出其適用于腠理空虛,衛陽不固,外邪侵入筋肉、關節。指出代表方劑。(2)、溫經通絡法:指出其適用于風寒
27、之邪侵襲肌膚、關節。并指出代表方劑。(3)、除濕通絡法:指出適用于風濕之邪侵入肌肉關節。指出代表方劑。(4)活血通絡法:指出其適用于陳傷淤血,筋膜粘連,或兼風濕者。并指出代表方劑。4、補益法:指出其定義和適應癥,然后指出常用治療方法(補氣法、不學法、補陰法、補陽法)。(1)、補氣法:指出其適用于久病多虛或體質虛弱的病人。并指出其代表方劑。(2)、補血法:指出其適用于體內血液不足所引起的病癥。并指出代表方劑。同時指出臨床上常常補氣與補血同時。(3)、補陰法:指出其適用于陰虛證。指出代表方劑。(4)、補陽法:指出其適用于陽虛證。并指出代表方劑。同時指出臨床上常常補陰與補陽同時,有所偏重。(四)外治
28、法:簡單講解外治法各種方法(貼藥、敷藥、擦劑、滕洗藥、中藥電離子導入法)的功用和使用方法。第二節 手法(一)手法治療的歷史。(二)手法治療:主要講手法治療的原理和作用、手法治療的原則、手法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常用手法結合實用推拿學自學。手法治療原理和作用:先指出其治療原理是:通過外力直接作用于損傷部位,通過手的技巧和力量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變化而達到治療目的。再分析其五大治療作用:整復錯位、調整骨縫;解除痙攣、放松肌肉;松解粘連、滑利關節;散寒除痹、調和氣血。手法治療的原則:結合臨床經驗分析其八大原則。手法適應癥和禁忌癥:先指出手法適應癥和禁忌癥不必過于絕對化。然后分別指出適應癥和禁忌癥。4、手
29、法治療的注意事項。5、各種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領。(1)拔伸 是正骨手法中重要步驟,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矯正患肢的重疊移位,恢復肢體的長度。 (2)旋轉 主要矯正骨折斷端的旋轉畸形,用以恢復肢體的正常生理軸線。(3)屈伸 術者一手固定關節的近端,另一手握住遠端沿關節的冠軸擺動肢體,以整復骨折脫位。(4)提按 兩手拇指按突出的骨折一端向下,兩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5)端擠 用于內外側移位。(6)搖擺 用于橫斷型、鋸齒型骨折。(7)觸碰 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夾板,另一手輕輕叩擊骨折的遠端,使骨折斷端緊密嵌插,復位更加穩定。(8)分骨 用于矯正兩骨并列部位的骨折。(9)折頂 橫斷或鋸齒型的骨折。(
30、10)回旋 用于矯正背向移位的斜型、螺旋型骨折,或有軟組織嵌入的骨折。(11)蹬頂 通常一個人操作,常用在肩肘關節脫位以與髖關節前脫位。(12)杠桿 多用于難以整復的肩關節脫位或陳舊性脫位。(13)此外,還有椅背復位法、梯子復位法等,均屬杠桿法。最后出復習思考題。課堂講授,利用板書、錄像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七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四章 治療方法第三節 固定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 中醫骨傷基礎教學目的:1、了解石膏繃帶的制作、用法和操作方法。2、了解牽引療
31、法的分類、用具,掌握皮膚牽引與骨牽引的適應證、禁忌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3、了解外固定器的種類私適應證。4、掌握夾板固定的原理、適應證、禁忌證、制作要求、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5、了解內固定物的材料要求。6、熟悉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方式、種類與操作方法。7、掌握切開復位內因定的適應證。教學重點:1、夾板固定:作用機理、材料與制作要求、適應證、禁忌證、固定墊、扎帶、操作步驟、固定后的注意事項和解除夾板的日期。2、石膏固定,石膏繃帶的制作、操作步驟、固定體位、固定后注意事項與石膏的開窗、切開和拆除。3、牽引療法:皮膚牽引的適應證、禁忌證、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骨牽引的適應證、禁忌證、器材、操作方法、進針
32、途徑與牽引重量;布托牽引的適應證、操作方法、牽引重量和注意事項。 4、外固定器固定:沿革和進展、外固定器的類型、適應證與燥作方法。教學難點:1、切開復位與內固定的適應證:手法復位失敗、關節內骨折不能達到滿意的閉合復位、合并血管或神經損傷等。2、切開復位與內固定的缺點: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手術創傷和失血、神經或血管損傷、組織粘連等。 3、內固定物的材料要求:抗酸抗堿、不起電解作用、有較高的機械強度等。4、內固定的方式、種類與操作方法:鋼絲、螺絲釘、接骨板、髓內針等。發展與研究:介紹各內固定學派的觀點,擴展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習積極性。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和播放錄象。課時安排:3學時(包括實驗)。課
33、后思考(作業):傷科中固定方法的種類?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必要時,實驗室參觀固定器械。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教案(續頁)時間分配教學重點、內容和步驟板書提要、課堂提問、舉例要點教學方法與手段5分鐘30分鐘30分鐘20分鐘15分鐘本課講第四章 治療方法 第三節 固定(一)固定的定義。(二)良好固定的標準。(三)外固定1、夾板固定夾板固定的作用機理夾板固定定的適用癥和禁忌癥夾板的材料與制作要求固定墊扎帶夾板固定的操作步驟夾板固定后注意事項解除夾板固定的日期2、
34、石膏固定石膏繃帶的用法石膏繃帶內的襯墊石膏繃帶操作步驟石膏固定后注意事項3、牽引療法皮膚牽引骨牽引布托牽引注意事項4、外固定器固定類型適用癥操作方法(四)內固定1、切開復位內固定的適用癥2、切開復位內固定的缺點3、內固物的材料要求4、內固定的器材和種類(五)出復習思考題。(六)安排2學時實驗課。課堂講授,利用板書、錄像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七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四章 治療方法 第四節 練功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中醫骨傷基礎教學目的:1、了解練功療法發展簡
35、史。2、掌握練功療法的分類、作用、動作要領與注意事項。3、熟悉全身各部功法姿式。教學重點:1、練功療法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2、練功療法分類:按鍛煉部位(局部、全身)與有無輔助器械分類。3、練功療法作用:活血化瘀、消腫定痛;濡養患肢關節筋絡;促進骨折迅速愈合;防治筋肉萎縮;避免關節粘連和骨質疏松;扶正祛邪等。4、練功注意事項:包括內容和運動強度、動作要領、循序漸進與隨訪等。教學難點:全身各部功法訓練:頸項功(與項爭力、往后觀瞧、頸項側彎、前身探海、回頭望月、頸椎環轉);肩臂功(上提下按、左右開弓、按胸搖肩、雙手托天、雙手舉鼎、彎肱拔刀、單臂摘果、輪轉轆轤、背手抬拉、屈軸胯籃、旋肘拗腕);腕部功(
36、抓空增力、擰拳反掌、上翹下鉤、青龍擺尾);腰背功(按摩腰眼、風擺荷葉、轉腰推碑、弓步插掌、雙手攀足、前俯分掌、擰腰后舉、云手轉體、俯臥背伸、仰臥架橋);腿功(左右下伏、半蹲轉膝、屈膝下蹲、四面擺踢、虛實換步、仰臥舉腿、蹬空增力、側臥外擺、搓滾舒筋、蹬車活動)。發展與研究:教學方法:自學課時安排:課后思考(作業):練功療法的作用機理是什么?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
37、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一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五章 創傷急救 第一節 急救技術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創傷急救學教學目的:1、熟悉急救救護的原則與其意義。2、了解嚴重創傷心跳呼吸驟停的搶救方法。3、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四項急救基本技術。教學重點:急救救護的原則與創傷救護的步驟。教學難點:1、嚴重創傷心跳呼吸驟停的臨床表現、診斷與搶救方法。2、創傷救護的四項基本技術:止血、包扎、固定、搬運。3、創傷傷口與處理。發展與研究: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和播放錄象。課時安排:2學時課后思考(作業):創傷救護的步驟原則是什么?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
38、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教案(續頁)時間分配教學重點、內容和步驟板書提要、課堂提問、舉例要點教學方法與手段5分鐘10分鐘45分鐘40分鐘本課講第五章 創傷急救 第一節 急救技術(一)急救原則。(二)創傷救護的步驟。(三)現場急救五項技術1、保持呼吸道通暢2、止血一般止血法指壓止血法加壓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屈指加墊止血法3、包扎繃帶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多頭帶包扎法急救包包扎法其他包扎法4、固定5、搬運(四)創傷的處理1、傷口2、清創術準備清創修復創口3、術后處理適當固
39、定適當抬高患肢和更換敷料密切觀察患肢遠端血循環和神經功能正確使用抗生素術后感染的處理4、內治法預防傷口感染傷口瘀腫疼痛傷口感染防治休克、并發癥和繼發癥(五)出復習思考題。課堂講授,利用板書、錄像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七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五章 創傷急救 第二節 周圍血管損傷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創傷急救學教學目的:1、熟悉周圍血管損傷的定義與病因病機。2、掌握周圍血管損傷的辨證診斷與治療方法教學重點:1、周圍血管損傷的定義2、病因病機: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
40、均可導致血管損傷。教學難點:周圍血管損傷的辨證診斷與治療方法。發展與研究:顯微外科的發展概況。教學方法:自學課時安排:課后思考(作業):周圍血管損傷的定義、病因病機與治療方法是什么?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一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五章 創傷急救 第三節 周圍神經損傷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創傷急救學教學
41、目的:1、熟悉周圍神經損傷的定義與病因病機。2、掌握周圍神經損傷的辨證診斷與治療方法教學重點:1、周圍神經損傷的定義2、病因病機:一般多見于開放性與閉合性損傷,戰時多為火器傷。 教學難點:周圍神經損傷的辨證診斷與治療方法。發展與研究:教學方法:自學課時安排:課后思考(作業):周圍血管損傷的定義、病因病機與治療方法是什么?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
42、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一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五章 創傷急救 第四節 創傷性休克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創傷急救學教學目的:1、熟悉創傷性休克的病因病機與辨證診斷方法。2、掌握創傷性休克的治療方法。教學重點:1、創傷性休克的定義。2、病因病機:失血、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組織破壞、細菌毒素作用。 3、辨證與診斷:診斷要點,辨證分型(氣脫、血脫、亡陰、亡陰)。教學難點:治療方法:一般處理、有效止血和補充血容量、中醫療法(中藥、針灸)、糾正酸中毒、血管活生藥物的應用與急性腎功能衰竭處理等。發展與研究:教學方法:自學課時安排:課后思考(作業):1、創傷性休克的定義。2、病因病機。3、
43、辨證與診斷。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教案(續頁)時間分配教學重點、內容和步驟板書提要、課堂提問、舉例要點教學方法與手段5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本課講第五章 創傷急救 第四節 創傷性休克(一)創傷性休克的定義。(二)病因病機:1、失血2、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3、組織破壞(三)診查要點1、診斷要點病史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心電圖對胸腹腔出血等,要穿刺以明確診斷,指導治療2、辯證分型氣脫血脫亡陰亡陽(四)治療1、積極搶救生命2、消除病因3、處理
44、創傷4、補充與恢復血容量5、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6、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度的紊亂7、防治并發癥8、中藥療法9、其他治療(五)出復習思考題。課堂講授,利用板書、錄像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一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五章 創傷急救 第五節 筋膜間隔區綜合征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創傷急救學教學目的:1、熟悉筋膜間隔區綜合征的定義與病因病機。2、掌握筋膜間隔區綜合征的辨證診斷與治療方法。教學重點:1、筋膜間隔區綜合征的定義。2、病因病機:肢體外部受壓,肢體內部組織腫脹,大血
45、管受阻,終致肌肉壞死。教學難點:1、辨證與診斷:診斷要點(病史,臨床表現與各部位發病特征),辨證分型(瘀阻脈絡,肝腎虧虛)。2、治療方法:解除外來壓追,早期切開減壓與中醫治療等。發展與研究: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和播放錄象。課時安排:2學時課后思考(作業):筋膜間隔區綜合征的定義和病因病機。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教案(續頁)時間分配教學重點、內容和步驟板書提要、課堂提問、舉例要點教學方法與手段5分鐘30分鐘40分鐘25分鐘本課講第五章
46、創傷急救 第五節 筋膜間隔區綜合征(一)筋膜間隔區綜合征的定義。(二)病因病機:1、肢體外部壓力2、肢體內部組織腫脹3、血管受損(三)診查要點1、診斷要點病史癥狀體征壓力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各部筋膜間隔區綜合征特征2、辯證分型瘀滯經絡肝腎虧虛(四)治療1、改善微循環2、切開減壓切開位置切開范圍切開后的處理與注意事項3、防治感染與其他并發癥4、中醫治療中藥治療理筋手法練功療法(五)出復習思考題。課堂講授,利用板書、錄像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七學期授課題目(章節):
47、第五章 創傷急救 第六節 擠壓綜合征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創傷急救學教學目的:1、熟悉擠壓綜合征的定義與病因病機。 2、掌握擠壓綜合征的辨證診斷與治療方法。教學重點:1、擠壓綜合征的定義。2、病因病機:軀干或肢體嚴重受壓,筋膜間隔區內壓力不斷上升,肌肉發生缺血性壞死,肌紅蛋白、鉀離子、酸性代謝產物等大量進入血流,造成腎臟損害,終致腎功能衰竭。教學難點:1、辨證與診斷:診斷要點(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辨證分型(瘀阻下焦、水濕潴留、氣陰兩虛、氣血不足)。2、治療方法:包括現場急救處理,傷肢早期切開減壓,急性腎功能衰竭與高血鉀處理,中藥治療等。發展與研究:病理產物的研究。教學方法:
48、自學課時安排:課后思考(作業):筋膜間隔區綜合征的定義和病因病機。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七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六章 骨折 第一節 骨折概論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實用骨科學中醫正骨學教學目的:1、掌握骨折的定義、原因與分類。2掌握骨折的臨床辯證與其并發癥,以與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3掌握骨折的治療(包
49、括急救、手法復位、夾板固定、練功活動、藥物治療)原則。4了解骨折愈合時間、骨折療效標準。教學重點:1骨折的定義、病因與分類。2骨折的愈合機理:去瘀、生新、骨合。3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4骨折的辯證:全身癥狀、一般癥狀、骨折特殊癥狀、X線檢查。教學難點:1骨折的并發癥:早期與晚期并發癥。2治療方法:骨折的治療原則:急救的處理、手法復位、夾縛固定、練功活動、藥物治療、開放骨折的處理。 手法復位:復位的時間、復位前的準備、復位的要求、整復的基本手法,手法復位的注意事項,扼要介紹手術復位的指征。 夾縛固定: 夾板固定:夾板、壓力墊和各種固定器材的制作和臨床應用、適應癥、禁忌癥以與注意
50、事項。強調夾板在四肢骨折固定中的優點。 夾板固定加牽引:介紹其適應癥、術前準備和技術操作方法、牽引重量等。 其他固定方法:石膏固定、骨牽引、切開復位內固定。 練功活動:練功原則、適應癥。 藥物治療:三期辯證用藥的原則。 幾種陳舊性骨折的處理:畸形愈合、遲緩愈合、不愈合。發展與研究: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和播放錄象。課時安排:2學時課后思考(作業):1、骨折的定義、病因與分類。2骨折的愈合機理。3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4骨折的辯證:全身癥狀、一般癥狀、骨折特殊癥狀、X線檢查。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
51、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教案(續頁)時間分配教學重點、內容和步驟板書提要、課堂提問、舉例要點教學方法與手段5分鐘25分鐘10分鐘20分鐘10分鐘10分鐘10分鐘10分鐘本課講第六章 骨折 第一節 骨折概論定義一、病因病機:1)、外因:直接暴力、間接暴力、肌肉牽拉力、疲勞骨折。2)、2)、內因:年齡和健康狀況、骨的解剖位置和結構狀況、骨 骼病變。3)、骨折移位:成角、側方、縮短、分離、旋轉。二、分類:1)、根據骨折處是否與外界相通分類:開放、閉合。2)、根據骨折的損傷程度分類:單純、復雜、不完全、完全。3)、根據骨折線的形態分類:九類。4)、
52、根據骨折整復后的穩定程度分類:穩定、不穩定。5)、根據骨折后就診時間分類:新鮮、陳舊。6)、根據受傷前骨質是否正常分類:外傷、病理。三、診查要點1、外傷史2、臨床表現1)、全身情況2)、局部情況:A、一般情況:疼痛、腫脹、功能障礙。B、骨折特征:畸形、骨擦音、異常活動。3、X線檢查:四、骨折的并發癥:外傷性休克、感染、內臟損傷、重要血管損傷、缺血性肌攣縮、脊髓損傷、周圍神經損傷、脂肪栓塞、墜積性肺炎、褥瘡、尿路感染與結石、損傷性骨化、創傷性關節炎、關節僵硬、缺血性骨壞死、遲發性畸形。五、骨折的愈合過程:1、骨折愈合過程1)、血腫機化期2)、原始骨痂形成期3)、骨痂改造塑形期2、骨折的臨床愈合標
53、準和骨性愈合標準1)、骨折的臨床愈合標準2)、骨折的骨性愈合標準3、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1)、全身因素:年齡、健康情況。2)、局部因素:斷面的接觸、斷端的血供、損傷的程度、感染的影響、固定和運動。五、骨折的治療1、復位1)、手法復位:A、復位標準:解剖復位、功能復位:(對線、對位、長度)B、復位前準備:麻醉、摸診。C、復位基本手法:2)、切開復位。2、固定:夾板、石膏、牽引、外固定架、內固定。3、練功1)、骨折早期:傷后1-2周,肌肉收縮鍛煉。2)、中期:逐步練關節活動。3)、后期:加強各關節活動。4、藥物:(同前)。5、骨折畸形愈合、遲緩愈合、不愈合的處理原則。 1)、骨折畸形愈合2)、骨折遲
54、緩愈合3)、不愈合(七)出復習思考題。課堂講授,利用板書、錄像中醫傷科學課程教案課程名稱:中醫傷科學 任課教師:楊利學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所在系部:中醫系 教研室:中醫骨傷教研室授課對象:中醫學專業 授課時間:第七學期授課題目(章節):第六章 骨折 第二節 上肢骨折基本教材:中醫傷科學參考書目:實用骨科學中醫正骨學教學目的:1、掌握鎖骨、肱骨外科頸、肱骨干、尺橈骨干雙骨折、橈骨遠端骨折、掌骨骨折等的診斷、復位方法與夾板固定方法。2、掌握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并發癥與預后。3、了解其他上肢骨折的診斷與治療方法。教學重點:掌握上肢各骨的解剖結構與生理功能,掌握上肢各種常見骨折的癥狀、辯證、整復方法
55、、夾縛固定、練功活動、藥物治療。 1鎖骨骨折 2肱骨外科頸骨折 3肱骨干骨折 4肱骨髁上骨折 5尺骨上1/3骨折合并橈骨頭脫位6橈、尺骨干雙骨折7橈骨遠端骨折8、掌骨骨折教學難點: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發展與研究: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比較。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和播放錄象。課時安排:8學時課后思考(作業):上肢各種常見骨折的癥狀、辯證、整復方法、夾縛固定、練功活動、藥物治療。后記: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講課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課后放映教學錄象,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研室意見: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教案(續頁)時間分配教學重點、內容和步驟板
56、書提要、課堂提問、舉例要點教學方法與手段45分鐘55分鐘50分鐘50分鐘50分鐘5060分鐘40分鐘本課講第六章 骨折 第二節 上肢骨折(一)鎖骨骨折1、 病因病理:多為間接暴力所致。介紹骨折發生的機理。骨折多發生在鎖骨中外1/3交界處。兒童可為青枝骨折。成人多為橫斷骨折。骨折發生后其內側段受胸鎖乳突肌牽拉一般向后上方移位,外側段受上肢重力和胸大肌牽拉向前下移位,骨折斷端發生重疊移位。2、診斷要點:外傷史、一般癥狀(腫痛、功能障礙),特殊體征、典型姿態。3、辨證論治:1)、整復手法:膝頂復位法。2)、固定方法:8字繃帶、雙圈等固定方法,時間:4周。3)、手術治療的適應癥:4)、藥物治療:三期辯
57、證。5)、練功:初期:腕、肘屈伸 中后期:逐漸練肩部活動,重點練肩外展和旋轉。(二)肱骨外科頸骨折1、病因病理:多為間接暴力所致,老年人多見。臨床常見三種類型。 1)、外展型骨折 2)、內收型骨折 3)、骨折合并間關節脫位2、診斷要點:疼痛、腫脹、瘀斑、功能障礙,骨擦音與畸形3、辨證論治:1)、整復方法:分外展型骨折和內收型骨折來講。2)、夾板固定:3)、藥物治療:三期。4)、練功:初期:握拳、屈伸肘腕,舒縮上肢肌肉。中期:肩關節個方向活動。后期:配合中藥熏洗,促進肩關節功能恢復。 最后出復習思考題本節接著講上肢骨折 (三)肱骨干骨折1、病因病理:直接或間接暴力均可造成。1)、上1/3骨折:近
58、段因胸大肌、背闊肌向前、向內,遠端因三角肌、喙肱肌牽拉向上、向外。2)、中1/3:近段因三角肌、喙肱肌牽拉向外向前,遠端因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牽拉向上。3)、下1/3:多由間接暴力引起,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關節位置而異。多為成角、內旋移位。 2、診斷要點:外傷史、一般癥狀和特殊體征(除腫痛與功能障礙外,常有明顯的骨擦音、異常活動、畸形等骨折特征)、X線檢查、檢查橈神經損傷癥狀。3、辨證論治:1)、整復方法:分上1/3、中1/3、下1/3。2)、夾板固定:A、 上1/3:超肩關節。B、下1/3:超肘關節。固定時間:成人6-8周,兒童3-5周。3)、手術治療的適應癥:4)、藥物治療:應重用接骨續筋藥
59、:土鱉蟲、自然銅、骨碎補。5)、練功活動。(四)肱骨髁上骨折1、病因病理:常為間接暴力所致,多見于兒童,1)、伸直型:近段向前下,遠端向后上。易并發肘部血管神經損傷。2)、屈曲型:近段向后,遠端向前。3)、粉碎性:2、診斷要點:外傷史,一般癥狀,(局部急劇腫脹疼痛,或出現水泡,肘關節屈伸障礙),特殊體征(明顯畸形、骨擦音)。應與肘關節后脫位相鑒別。密切注意有無循環障礙與神經損傷,X線檢查:肘關節正側位片。 3、 辨證論治:1)整復方法:伸直型(伸直尺偏型)、屈曲型。如粉碎骨折或軟組織腫脹嚴重,水泡較多,可在屈肘45-90度行尺骨鷹嘴牽引,重量1-2公斤,在3-7天后復位。 2)、固定:A、伸直
60、型:固定于肘關節屈曲90-110度,3周。B、屈曲型:固定于屈曲40-60度3周,以后逐漸屈曲至90度位置1-2周。3)、手術治療適應癥:4)、藥物治療5)、練功:粉碎骨折應于傷后1周在牽引下練習肘關節屈伸。最后出復習思考題本節接著講上肢骨折(五)尺骨上1/3骨折合并橈骨頭脫位1、病因病理:多為間接暴力造成。1)、伸直型:多見于兒童,骨折斷端向掌橈側成角, 橈骨頭向前外側脫位。2)、屈曲型:多見于成人,斷端向背橈側成角,橈骨頭向后外側脫位。3)、內收型:多見于幼兒,尺骨冠狀突下方向橈側成角,橈骨頭向外側脫位。2、診斷要點:外傷史,一般癥狀和特殊體征,X線檢查。3、辨證論治:1)、整復方法: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井維修合同標準文本
- 出差工作合同標準文本
- 農村安裝路燈用工合同標準文本
- 2025職工勞動合同期滿評審表
- 保理抵押合同樣本
- 水資源保護與生態恢復的協同發展計劃
- 職場壓力管理的技巧計劃
- 中標合同樣本字體格式
- 2025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咨詢合同
- 共同創業股東合同樣本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班會教案
- 消防應急組織架構圖
- TJSTJXH 6-2022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盾構管片預制及拼裝技術標準
- 移液器操作-臨床實踐能力訓練考核標準
- 信息技術2.0微能力: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上(第三單元)守望相助-中小學作業設計大賽獲獎優秀作品-《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三全冊知識點梳理
- 基于嵌入式系統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應用研究
- Q∕SY 08124.23-2017 石油企業現場安全檢查規范 第23部分:汽車裝卸車棧臺
- 有機化學 第十三章 有機含氮化合物
- 青島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解決問題(信息窗3)》參考課件(共12張PPT)
- 中華護理學會科研課題申請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