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一教案及板書設計_第1頁
歸園田居其一教案及板書設計_第2頁
歸園田居其一教案及板書設計_第3頁
歸園田居其一教案及板書設計_第4頁
歸園田居其一教案及板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歸園田居其一教案及板書設計這是歸園田居其一教案及板書設計,是優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歸園田居其一教案及板書設計第1篇教學目標1.學會在詩意的想象中詩意的朗讀詩歌。2.學習描寫景物的藝術手法。3.體味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之情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4.學習作者詩意的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教學重點 觸摸詩人隱藏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后的詩心。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體味情感來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2分鐘)教師導入:“假如同學們高中苦讀三年,大學苦讀四年,畢業后只

2、有兩個選擇,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當農民,平平淡淡,你會怎么選擇?(幾乎所有學生都會選擇做官)是啊,做官的話,且不說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和人生價值,單是物質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農民要高出很多。我們上學不就是不想再當農民,要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嗎?古代貧寒人家的學子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條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但是做官有很多種,有為報效祖國而為官,有為滿足私利爭做官,前者官難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罵。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實際十三年)的仕途以后歸隱了,這是為什么?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歸園田居尋找答案。自由回答 適當引導 檢查預習二、鑒賞步驟(一)知

3、人論世(3分鐘)活動一:造句:陶淵明是 人?(從思想、性格、朝代、愛好等方面來介紹)并檢查預習情況。教師適當補充:陶淵明29歲(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新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劉裕、劉敬宣幕下做僚佐,時間都不長。至義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澤縣令,在任八士余天,辭官歸田,時年41歲。直至他63歲時去世,再沒有出任。據此可發現,是出任還是退隱,青壯年時期的陶淵明在這個問題上多次反復。他之所以三出謀求官職,一是因為家境不好,負擔重;二是從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會上有所作為。但他天性熱愛田園生活,喜歡讀書,不喜歡在俗世雜務上費心思,加上當時朝廷權臣當道,權豪們一心

4、爭權奪利,鏟除異已,無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作者在奔波勞累的官場生活中倍感不適與厭倦,強烈渴望閑居的鄉村田園生活。從彭澤縣令任上的辭官,是他與仕途徹底決裂的開始。辭賦歸去來兮和詩歌歸園田居正是創作于轉折時期。陶淵明是田園詩派的開創者,風格平淡自然,語言質樸清新。(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公布答案)適當補充(二)誦讀感知(5分鐘)活動二:1.指名學生朗讀、點評(以肯定為主)(指導:字準句清,音正腔圓,把握節奏,語調得體。)2.聽錄音,感受名家配樂誦讀3.齊讀詩歌(三)眉目傳情(3分鐘)活動三: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好似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能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歸園田居”的意思告

5、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它的題眼是什么?這個明示信息下還潛藏著的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明確:“歸”, 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四)情境復原(25分鐘)活動四:自由誦讀,思考上面四個問題,從詩中分別找到這四個問題的答案。1.從何而歸?(2分鐘)誤落塵網中,久在樊籠里。 塵網、樊籠:喻官場生活。追問: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對官場生活的厭惡、悔恨。誤落塵網:足見詩人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厭惡。“三十年”實為“十三年”(29歲-41歲)實際夸大了數字,說明時間之長,痛苦之深。除此之外,還能明顯表達詩人這種厭惡情感的詩句有哪些?“羈鳥戀舊林

6、,池魚思故淵。” “羈鳥、池魚”:喻自己。它們均失去最適合自己的生長環境,被束縛失去自由,暗示作者在官場失去自由。鳥在空中飛,魚在水中游,最易喚起人們對于自由的向往。“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兩個詞讓人感受到詩人在官場中的種種束縛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機的形象。本性難變,鳥要回到山林中,魚要回到江河中,詩人要回到田園中。2.為何而歸?(8分鐘)明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韻:氣質,本性。丘山:田園為何要出仕?明確:養家糊口;從小受儒家思想影響,大濟蒼生。而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實現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于追名逐利

7、,陶淵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這樣看來,“少無適俗韻”也許是陶淵明歸隱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不是最關鍵的原因。請同學們繼續尋找文中的信息。(提示:點題的是哪句?)“守拙歸園田”,如何理解?言外之意:不歸園就不能守拙。“守拙”:守住愚拙,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的不良影響而迷失本心。所以“歸園田”是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獨立和自由。前八句讓我們看到了詩人在出入、進退選擇上的一段經歷: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官場) 思歸(歸隱田園)教師范讀“少無適俗韻、守拙歸園田”八句。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讀并思考每個句子所包含的情感。讀前做朗讀指導,注意語速、重音、節

8、奏和情感。尤其是注意語速,讓學生學會拖音朗讀。要求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讀詩要如出己口,如出己心。3.歸向何處?(13分鐘)明確:“守拙歸園田” 歸向園田提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象有何特點?找出描寫田園景色的詩句。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讓學生自由朗讀“方宅十余畝、雞鳴桑樹巔”八句,對陶淵明筆下田園風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賞析這幾句詩,看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如何來描繪的?景語:意象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以動襯靜)意境 優美、空曠、恬靜、祥和、清新情語:回歸田園的喜悅、輕松、怡然自得

9、。(一)切景語皆情語)熱愛田園生活分析:(前四句為近景)雖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對于掙脫“塵網”的人來說,卻是另一個天地。土地、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優美、清新喜人的圖畫,正是作者筆下的世外桃源的光景。這些描寫看似自然平淡,其實構思奇妙。“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顯示出主人生活的簡樸,但開闊、自由。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富麗,卻有郁郁蔥蔥的榆樹柳樹的綠限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于堂前競相斗艷,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語句間流露出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前四句為近景,后四句為遠景。“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給人以平靜祥和的感覺,不受外界力量的干擾

10、。從近景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逐漸拉開,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進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很淡很淡,味道卻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則是以動映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鄉間的寧靜、和平。在這里,詩人流露出對田園風光的由衷喜愛,這純樸幽靜的田園景色與虛偽欺詐,互相傾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陶淵明筆下田園風光充滿了生活氣息,請同學們根據作者寫景的順序和手法,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用散文的筆法,加入適當的想象,注意描寫的順序,運用動靜結合的藝術手法,也可結合陶其他的詩句。)4.歸去如何?(2分鐘)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詞語。(學生找出后齊讀,思考作者歸隱

11、后心情如何?)“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回歸田園的自由、安逸、喜悅從詩歌中可以看出陶淵明是怎樣一個人。厭惡官場,保持自己高尚的節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熱愛田園生活。三、朗讀比賽(5分鐘)活動五:讓學生自由朗讀一遍詩歌后,找幾個學生賽讀,教師進行評價。(這一步驟必不可少,既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這也是整合。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的過程,應該是先整體感知,然后分析,分析后沒有及時整合容易給學生造成支離破碎的印象。)四、拓展延伸(2分鐘)活動六: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農耕生活那么貧窮落后,可是在作者的眼中卻那么的美好?在學生從文

12、本中找出原因的基礎上,教師可進行必要的補充,那就是作者心中有詩意。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怎么樣才算是詩意的面對生活?教師可根據自身的教學生活進行啟發,引導學生去發現自己高中學習生活的詩意,學會詩意的面對自己的生活。五、作業布置1.背誦全詩2. 寫一篇300500字的小作文,描寫高中生活的詩意。下節后進行展示。【板書設計】歸園田居五首(其一)景語:意象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以動襯靜)意境 優美、空曠、恬靜、祥和、清新情語:回歸田園的喜悅、輕松、怡然自得。(一切景語皆情語)熱愛田園生活歸園田居其一教案及板書設計第2篇教學目標:1.訓練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來鑒賞古典詩歌情

13、景交融意境的能力。2.討論陶淵明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與探究能力。教學步驟:一、 導入課題二、 知識回顧桃花源記: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五柳先生傳:不慕榮利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小結陶淵明特點:志趣高尚 厭惡官場 樂于歸隱三、 研讀全詩(一) 朗讀全詩,讀出詩情(全班讀、教師范讀)(二) 研讀詩歌,品味真情以“歸”字為核心研讀全詩1、 為何而歸?性本愛丘山守拙歸園田2、 從何而歸?(塵網、樊籠)3、 歸向何處?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是怎樣的?你最喜歡的詩句是什么?發揮

14、想象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要求:要素齊全,想象合理,描繪生動4、 歸去如何?鑒賞“復得返自然”,體會重回大自然的自在、自得、自樂之情。(三)小結詩歌,回味歸情四、 討論我們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歸隱?(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即可)五、 布置作業從歸園田居五首和歸去來兮辭看陶淵明的精神世界。(不少于1000字)六、 結語:構建自己的心靈家園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教學反思廣雅中學 魏虹歸園田居是陶淵明的名篇,對了解陶淵明的精神世界來說是很重要的篇目。 根據詩歌本身的特點和高一學生的實際,我在上課時緊扣一個“歸”字展開,如為何歸、從何歸、歸向何、歸去何,從“歸”來鑒賞詩人的情感,體會他的精神

15、追求,教學思路較清晰,重點比較突出,流程也很順暢。但這節公開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處理引發了我的一些反思,歸納如下:反思一:關于教學目標的設立這節課的預設教學目標有兩個:一是初步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二是探究陶淵明的精神世界。歸園田居是一首學生較為容易理解的詩歌,對于高一學生的學生來說,他們具備一定的詩歌感受能力,但缺乏系統的詩歌鑒賞常識,所以高一詩歌教學不能像高二高三那樣規范系統,必須根據高一學生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基于這些考慮,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來鑒賞古典詩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就教學效果來說,這個教學目標的設立還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它對于學生今后規范地鑒

16、賞詩歌架起了一座橋梁。陶淵明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詩人,初中已學過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和飲酒、歸園田居其三等篇目,學生對陶淵明的性格、詩歌風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了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設置了討論環節,讓他們就“陶淵明的歸隱”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到網上查找相關資料,繼續探究陶淵明的精神世界。反思二:關于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歸園田居上課時間為一課時,主要訓練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間穿插知識回顧和對詩歌的反復朗讀。在上課的過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預設的教學思路進行講授,知識回顧、朗讀、討論等環節都能較好地進行,但課堂的重點在鑒賞陶淵明筆下的田園風光,鑒賞詩句和描繪整體畫面對學生

17、來說是有相當的難度的。如學生不一定能鑒賞出田園風光的美,描繪畫面可能順序不當、想象不足或流于翻譯詩句等,這些都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調整的。教師雖然預設了學生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但具體的點撥要很到位,這點,我在上課時的處理是有待提高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適當預設,及時點撥,注重教學的生成過程。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每一種不同的教法可能都有得有失,感謝這次能有這樣的機會反復思考自己的教學,希望今后能不斷探索各種教學問題。歸園田居其一教案及板書設計第3篇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本詩的相關的寫作背景以及陶淵明的語言風格,理解詞意,熟讀成誦。【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合作交流的過程,學習表達技巧,提高

18、詩詞語言的鑒賞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者對官場的厭惡及羨慕田園生活,同時保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節。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感受陶淵明的“厭惡官場、向往田園”的情感態度。【教學難點】感受陶淵明的語言風格。三、教學方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四、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同學們,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那么回憶我們曾經學過的陶淵明詩歌,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同學們積極發言)那么關于陶淵明我們也已經不陌生了,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陶淵明的詩歌,感受陶淵明田園詩歌的美麗和他深刻的情感。讓我們走進歸園田居這首詩歌。(板書標題)(二)整體感知(1)初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解決閱讀障礙。(2)教師朗讀,

19、學生注意詩歌的節奏、停頓,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3)然后提問“陶淵明從那幾個方面寫作本首詩歌的?”明確:第一層:表作者個性思想,渴望歸田。第二層:繪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園生活。第三層:寫田園樂之因。(三)深入研讀問1:詩歌開篇兩句寫出了作者“愛丘山、憎世俗”的情感。作者想要表達什么,通過什么方式表達出來的?明確:作者以比喻、對偶的手法,生動地展示了自己為官13年的“羈鳥”“池魚”的仕途生活,表現了對仕途的厭惡,對自由田園生活的強烈渴望。問2:第二個層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嗎?明確:方宅以下四句,以簡淡的筆墨,勾畫出自己居所的樸素美好;曖曖以下四句,視線轉向遠處,使整個畫面顯

20、出悠邈、虛淡、靜穆、平和的韻味。然后用舒緩的語氣朗讀描寫田園風光之一部分,體味淡然的平凡。問3:作者為何花這么多筆墨來描寫這樣一幅田園風景圖?(同學自主發言描繪)明確:在這里,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小組討論分享,教師指導)問4:最后作者發出了“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吶喊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樣的?明確:對社會的虛偽的批判,對可疑返回田園的快樂的最直接表達。試著朗讀最后一句,讀出感情。然后聽朗讀音頻,加深對情感的品味。(四)拓展延伸問1:“千古平淡之宗”是對陶淵明語言風格的整體評價,你認為陶淵明的語言風格是怎么樣的?(同

21、桌之間相互談談,請同學起來回答)明確: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真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讀來十分親切,還富有意境。問2:多媒體呈現鐘嶸的評價,然后結合鐘嶸對陶淵明的評價,談談自己的看法。(同學們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明確:每個人的評價代表一個時代,片面的,我們應該吸收學習。(五)小結作業小結:教師總結,在配樂朗讀中結束本課。作業:查找“魏晉風流”的相應資料,下節課“品賞魏晉風流”探討。然后熟讀成誦本首詩歌。五、板書設計歸園田居(其一)晉陶淵明愛田園個性、思想田園美虛淡、靜穆超俗不羈的品質平和、淳樸閑適愉悅的心境對官場生活的厭惡之情六、教學

22、反思整個教案的設計,把握住了詩歌的最主要的核心部分,一個朗讀,一個是情感的賞析。在最開始的時候通過朗讀,直接把握了詩歌的語氣和大致的情感走向,其次是整個過程中有穿插著多次的朗讀,這樣能讓同學們在朗讀的過程中把握住陶淵明的詩歌情感,雖然在之前同學有接觸過陶淵明的其他詩歌的情感,但是在這首詩歌的教學上,我把情感具體細化。另外就是語言風格,高中的學生,應該注重語言風格等文學素養的提高,所以在整個拓展延伸,圍繞陶淵明的語言風格提出了兩個探討的問題,可以方便學生感受陶淵明的語言風格,所以這兩個方面的知識成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整個教案在整個教學中,并沒有完全實現最開始設置的教學目標,尤其是

23、理解詩歌的表達方式,所以在以后會改進和提高。歸園田居其一教案及板書設計第4篇教學目標1.學會在詩意的想象中詩意的朗讀詩歌。2.學習描寫景物的藝術手法。3.體味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之情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4.學習作者詩意的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教學重難點觸摸詩人隱藏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后的詩心。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培養學生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體味情感來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幻燈1)師: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向往祥和安寧、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有這樣一位隱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種;有這樣一位耕者,他一生種菊、愛菊,活得像菊

24、花一樣高潔、飄逸。千年已過,我們還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讀那高潔的靈魂。同學們,我剛才說的是誰呢?(學生答:陶淵明。)初中時咱們學過了他的桃花源記。(幻燈2)今天,咱們要學習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詩歸園田居(其一),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二、簡介作者、背景:陶淵明背景東晉最杰出的詩人“田園詩人”“隱逸詩人”“靖節先生”“五柳先生”后世稱譽 :“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義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擔任彭澤縣令的陶淵明聽說郡里派了督郵(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員)來縣巡視。縣吏勸他穿戴整齊的官服去迎見督郵。陶淵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郵為名敲詐勒索的官員,氣憤地說:“我

25、決不能為五斗米(指俸祿)折腰,去迎奉伺候這種鄉里小人。”當天,他就推說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喪;就這樣,只當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就掛冠解綬,辭官歸田了。后終老田園,不再出仕。師:那么陶淵明為什么棄官歸田,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沒有關系呢?2、補充東晉時代背景。東晉朝廷:政治腐敗、爭權奪利、門閥森嚴、結黨營私官場現實: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鉆營取巧、阿諛逢迎陶淵明早年:“大濟蒼生”中年:“誤入歧途”晚年:“歸隱田園”師:了解了陶淵明的經歷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歸園田居(其一),感受那靜謐優美的田園風光,領略詩人閑適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請一同學來朗讀。三、整體感知:(幻燈6)四

26、、解題,明確層次思路,把握結構美:1、師:(幻燈7)我們常常說文章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認為歸園田居(其一)這個標題最重要的是哪一個字呢?學生明確:歸字師:也就是說“歸”字是文章的題眼。那么我們就圍繞“歸”字來解讀這首詩歌。2、提問:請問詩人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請大家仔細看課文,回答我的問題,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用原文回答:討論交流后明確:(1)、(幻燈8)從何而歸?明確: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思考:塵網、樊籠比喻什么?明確:官場生活思考: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明確:對官場生活的鄙棄和厭惡 。思考:還有哪一個字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厭惡?明確:“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誤”字,既寫出了自己對官場的厭惡,又寫出自己久居官場的悔恨之情。(2)、(幻燈9)為何歸來?明確: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思考:“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說明陶淵明的本性怎樣?明確: 熱愛田園生活,對于世俗官場的周旋逢迎、爾虞我詐難以適應。思考:“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