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東省中考歷史試卷試題真題及答案(精校打印版)_第1頁
2024年廣東省中考歷史試卷試題真題及答案(精校打印版)_第2頁
2024年廣東省中考歷史試卷試題真題及答案(精校打印版)_第3頁
2024年廣東省中考歷史試卷試題真題及答案(精校打印版)_第4頁
2024年廣東省中考歷史試卷試題真題及答案(精校打印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廣東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本試卷共8頁,33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8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表是廣東、浙江兩地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相關圖片。據此推知,當時()遺址玉鉞玉琮龍首玉環石峽遺址良渚遺址A.青銅冶煉技術成熟 B.南北經濟差算明顯C.農業生產工具先進 D.兩地存在文化交流2.下圖是甲骨文“男”字的構形及釋文。據此推測,古代“男”字的出版可能源于()A.勞動生產 B.分封制度 C.兼并戰爭 D.祭祀禮儀3.《秦律·田律》規定,地方官員應及時上報農田開墾面積、農作物生長、干旱、水澇、蝗災等情況。這反映了秦朝()A.推行輕徭薄賦政策 B.重視農業生產C.實施休養生息政策 D.注重興修水利4.漢武帝時期,人們常用“勇”“雄”“猛”“安漢”“廣武”等字取名,文人、學士也多練習騎射、擊劍等。與該風氣的出現可能有關的是()A.北擊匈奴 B.光武中興 C.楚漢之爭 D.文景之治5.魏晉時期,朝鮮半島的高句麗大量引進《論語》《史記》《漢書》等儒家經典和史學名著,當地人不僅能誦讀漢文著作,還能使用漢文寫作。這體現了()A.儒家學說的包容性 B.鑒真東渡的影響力C.中華文化的吸引力 D.中華文明的創新性6.唐朝在建立后,“增損隋律”,制定唐律,盡削前朝“煩峻之法”,“用法務在寬簡”。這反映了唐朝()A.加強吏治整頓 B.吸取隋亡的教訓 C.注重經濟發展 D.開創三省六部制7.宋仁宗時期,北宋政府在南方駐扎禁軍195營,在北方的河北、河東、陜西三地駐扎禁軍743營。這種部署意在()A.強化中央集權 B.削弱武將兵權 C.節約軍費開支 D.應對邊防壓力8.考古工作者在甘肅、陜西、內蒙古、遼寧等地陸續發掘出多枚元朝前期的驛站官印。據此可知,元政府()A.推行行省制度 B.改進運輸工具 C.重視交通管理 D.促進江南開發9.明朝中后期,以萬里海疆為對象,明人繪制了《全海圖注》《沿海山沙圖》《萬里海圖》等眾多海防圖,流傳至今的就有十多種。這表明,當時()A.造船技術發達 B.海防意識增強 C.海外貿易興盛 D.遠洋航行開啟10.1856年英國炮轟廣州城,廣州群眾自發組織起來把上岸的侵略者趕跑。1858年廣州牛欄岡一帶群眾協力迫使英法聯軍狼狽逃回城里。據此可知,當時()A.群眾有反侵略的意識 B.義和團運動開始興起C.清政府堅決抵抗英軍 D.廣州城尚未開埠通商11.下表為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翻譯的部分物理教科書的信息。這些翻譯硒動()書名原著者編譯者《格致小引》(英)赫施賚(英)羅亨利、瞿昂來《通物電光》(美)莫耳登(英)傅蘭雅、王季烈《物體遇熱改易記》(英)瓦特斯(英)傅蘭雅、徐壽A.宣揚了革命思想 B.傳播了西方科學知識C.動搖了清朝統治 D.鞏固了儒學正統地位12.1895年,康有為上書痛陳,值此千年變局,“病癥已變而猶用舊方”,未有不危者。為此,康有為開出的“新方”是()A.師夷長技 B.民主科學 C.變法圖強 D.實業救國13.1908年,滬寧鐵路開通,蘇州民眾上午即可看到當日的上海報刊,使得“民智日開,風氣自變”。據此可知,當時()A.上海成為文化中心 B.普通百姓支持民主革命C.報刊推動文藝繁榮 D.新式交通促進思想傳播14.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初,入同盟會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數千”,趨炎附勢之徒也競相加入,借以獲得進身之階。這反映了()A.民主革命任務完成 B.辛亥革命潛藏危機C.民生主義初步實現 D.軍閥割據局面形成15.某歷史興趣小組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搜集了一些有關上海的資料。下表中“____________”處應填的是()搜集的資料探究主題1.中國工人階級的主要集中地;2.俄僑較多,便于掩護蘇聯使者;3.陳獨秀開展活動的中心;4.共產國際在華聯絡點;5.政治活動十分活躍。____________于上海的條件A.護法運動開始 B.護國戰爭發生 C.五四運動爆發 D.中共一大召開16.下圖是中華民國十五年廣東陸豐縣農民協會減租證。該史料可用于研究()A.國民革命運動 B.秋收起義 C.人民解放戰爭 D.南昌起義17.“紅軍草,紅軍草,風吹葉兒輕輕搖;黃花開像五角星,葉兒閃閃亮,花兒放金光,遠遠望著就像紅軍笑。”與這首20世紀30年代云南彝族地區的歌謠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井岡山勝利會師 B.百團大戰的勝利 C.二萬五千里長征 D.中共七大的召開18.以下展示的是《漫畫》雜志第八期部分作品的名稱。這反映的是()《昨天多么狂妄,要打過鴨綠江。今天多么狼狽,已被逐出平壤》《騙子馬歇爾》《華盛頓的傷病站》《為了保衛祖國!為了保衛世界和平!》A.重慶談判 B.遼沈戰役 C.渡江戰役 D.抗美援朝19.下圖顯示了1953—1960年我國財政科技撥款狀況。由此可見,當時我國()A.支持科學技術發展 B.推廣雜交水稻技術 C.實行社會主義改造 D.實施科教興國戰略20.2006—2010年間,我國加大了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2億噸,推廣節能燈3.6億只以上。這些做法()A.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理念 B.鞏固了國防建設C.推進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解決了能源問題21.下表為世界古代史上兩個早期國家的統治手段簡況。據此可知,兩者的共性是()早期國家統治手段古埃及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發揮法律作用,被認為是神意。美索不達米亞城邦制定法典;根據神諭舉行儀式以幫助統治者決策A.城邦體制成熟 B.實行民主政治 C.神權色彩濃厚 D.采用奴隸制度22.12—14世紀,西歐許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場,之后逐漸拆除舊城墻,建造新城墻,把郊區變為城區。這反映出當時西歐()A.近代科技興起 B.城市工商業發展 C.莊園經濟繁榮 D.生產效率的提高23.歐洲的海圖繪制機構早期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等地,15世紀末逐漸向新興的大西洋沿岸國家及其殖民地轉移。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開辟 B.絲綢之路開通 C.三角貿易形成 D.歐洲大學興起24.在16世紀的意大利,以第一人稱書寫的日記或日志逐漸增多。這些日記或日志主要記載家庭和個人情況,喚醒了民眾的自我意識。這種現象的出現()A.推動了啟蒙運動高漲 B.受到了文藝復興影響C.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 D.保障了平民政治地位25.與下圖描繪的情景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網球場宣誓》描繪了1789年發生在歐洲的重大事件,圖中是國民議會的召開及貴族、教士、平民三個等級代表做出合作姿勢的情景。A.英國“光榮革命” B.美國南北戰爭 C.法國大革命 D.俄國農奴制改革26.第一國際成立后不久,《共產黨宣言》從西歐傳播到俄國、北美等地,《資本論》也在19世紀70年代出現了法、英、俄文等版本。這反映出當時()A.人文主義思想產生 B.國際政治局勢的緊張C.資本主義迅速沒落 D.馬克思主義影響廣泛27.《凡爾賽條約》簽訂之初,人們稱它為“結束所有戰爭的和平條約”。但后來史學家們稱它是“結束所有和平的條約”,其依據是該條約()A.未得到國聯批準 B.穩定了歐洲局勢 C.激化了多種矛盾 D.遏制了軍備競賽28.下表是20世紀20—40年代印度拍攝的兩部電影的簡介。這兩部電影都()時間電影名稱主要內容1921年《虔誠的維杜羅》通過史詩反映甘地領導的民族解放運動。1943年《命運》“印度母親”的美麗與悲慘現狀形成對比。A.表達了民族獨立愿望 B.揭露了法西斯的殘暴C.肯定不結盟運動意義 D.歌頌了“萬隆精神”29.聯邦德國、法國等共同體六國的工業總產值在西方世界的比重從1948年的13%升至1962年的19.8%,出口貿易總額在西方世界的比重也從1947年的11.4%增至1962年的27.6%。出現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蘇聯解體 B.西歐國家的聯合 C.北約建立 D.柏林危機的解決30.1945—1993年,全球飛機航班乘客人次從900萬增至11.71億。1983—1993年,全球空運貨物總量也增加了近3倍。這一現象反映的是該時期()A.社會信息化 B.世界多極化 C.文化多樣化 D.經濟全球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32小題各14分,第33小題12分,共40分。書藏古今,傳承文明。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以下文物展示了部分承載文字的中國古代書寫材料。材料二古代書目是指圖書分類目錄,一個時代書目的多寡,與圖書事業的盛衰密切相關。——摘編自曹之《中國印刷術的起源》材料三下表是明清時期編撰的部分科技類圖書信息。書名作(譯)者簡介《天工開物》宋應星全面總結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后傳到國外,被譯為日文、英文等多種文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本草綱目拾遺》趙學敏收錄了《本草綱目》未載的多種藥物,以及當時傳入的西醫藥資料。《幾何原本》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譯自古希臘數學著作,“點”“線”“三角形”等術語就是在這個譯本里定下來的。(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書寫材料的共同局限,以及突破該局限的中國古代重大發明。(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圖書事業興盛的原因。(6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明清科技類圖書的新特點。(4分)32.一脈相承的桑梓情懷與報國理想,讓無數學子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37年,出現了中國近代留學史上規模最大、情景最為壯觀的一次回國潮。當時正值戰火紛飛,交通阻隔,留學生們不惜犧牲個人學業,輾轉千山萬水,想方設法回到祖國。為籌措旅費,有的多方借貸,甚至變賣衣服和留學用具。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摘編自王奇生《留學與救國》材料二下表為20世紀70—80年代初中國公派留學生統計概況(部分)。1972年底至1978年底1978年9月底至1981年底所學領域人數比例所學領域人數比例語言學科1451人93.7%語言學科1150人15.4%自然科學97人6.3%自然科學6039人81.0%其他267人3.6%——摘編自章開沅、余子俠《中國人留學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37年中國留學生回國潮發生的歷史背景,以及其體現的時代精神。(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70—80年代初中國公派留學生情況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產生變化的原因。(8分)33.科技改變世界面貌。某班圍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分組開展專題研究,并依據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組別素材研究角度第一組歐洲14國三大產業從業人口分布表(%)時間農業工業服務業1870年51.726.921.41913年41.432.326.3——摘編自斯蒂芬等《劍橋歐洲經濟史》勞動力結構第二組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全部人口比重的3%,整個世界被農村包圍著,1900年這一比重達到了13.6%,1920年上升到19.9%。在此過程中,既出現了倫敦、巴黎等綜合性大都會,也有曼徹斯特、舊金山等工業化城市。——摘編自劉笑盈《推動歷史進程的工業革命》城市化第三組——摘編自杰里·本特利《簡明新全球史》階級關系第四組1874年,英國衛生官員在視察過程中,發現約3000噸散發臭氣的城市固體廢棄物。另據記載,1873—1892年,在嚴重霧天后,因支氣管炎導致的死亡率比平時高出很多。——摘編自布雷恩《工業革命以來的英國環境史》環境問題(1)在第二、三、四組中任選一組,幫該小組撰寫一份簡要的研究報告。(要求:標明研究角度,結合素材信息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研究思路,結論明確)(8分)(2)除上述各小組的研究角度之外,再為他們提供兩個研究角度。(4分)研究報告示例研究角度:勞動力結構研究思路:從組內搜集素材看,自1870年至1913年,歐洲14國的工業和服務業從業人口比重上升,農業從業人口比重下降。結合相關知識并深入分析可發現,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擴展,出現了電力、汽車等新興工業,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工業和服務業。研究結論: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力結構變化,推動其成為工業化強國。

試卷類型:2024年廣東省中考卷2024年廣東中考歷史答案解析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用2B鉛筆將對應的信息點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無效。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只需將答題卡交回。歷史選擇題:每道2分,共30題12345ABAC678910BDCBA1112131415BCDBD1617181920ACDCA2122232425CBABC2627282930DCABD31.(1)(2分)共同局限:青銅器,簡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一般貴族階級使用,價格昂貴;人們使用起來受到很大限制,不便于保存(2分)重大發明:造紙術(2)(1點2分,共6分)原因:①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宋代的國家統一帶來了政治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這為圖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基礎。②文化政策的推動:宋代統治者重視文治,提倡文化事業,如收集和收藏圖書,這直接推動了圖書事業的發展。③學術研究的活躍:宋代學術研究非常活躍,新著作大量涌現,這促進了圖書的編目和分類,豐富了圖書內容。④印刷技術的進步: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