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_第1頁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_第2頁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_第3頁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_第4頁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脂質沉積性肌病外周血白細胞脂滴沉積的超微結構研究 王 檸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 脂質沉積性肌病( lipid storage myopathy, LSM )是由于肉毒堿(carnitine)或作用于脂質代謝的一些酶等缺乏,直接或間接地干擾了肌肉細胞內的脂質代謝,導致脂滴在肌纖維中的異常積聚而引起的肌病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LSM有許多不典型的臨床表現,其診斷必須依靠肌肉病理檢查。但肌肉活組織檢查,具有損傷性,不易重復,病人較難接受,不適于隨訪病人。因此探討LSM的其他輔助性診斷手段,配合肌肉活組織病理檢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研究現況國外陸續有學者報道LSM患者的

2、周圍血液白細胞脂肪染色可觀察到脂滴存在。但文獻中未見進一步系統研究的報道。國內在這一研究領域尚為空白。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研究目的利用電鏡檢查較為深入地研究周圍血液白細胞超微結構特征探討白細胞胞漿脂滴檢測在LSM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研究對象 LSM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齡:10-41歲,平均年齡20.99.7歲;病程2-12年。全部病例均經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電鏡和病理組化等檢查綜合確診。健康對照者5名,男性2名,女性3名,年齡:23-44歲,平均年齡30.68.3歲。5位自愿者血清CPK、LDH、ALT、AST、Mb均正常,無遺傳性疾病家族史。 脂質沉積性肌

3、病白細胞脂滴臨床資料全部LSM病例均呈亞急性或慢性病程,復發者4例。均以肌無力為首發癥狀,雙側對稱性,近端肌肉受累嚴重,遠端肌肉受累較輕。各部位肌肉受累情況:下肢8例,上肢7例,肩胛帶及骨盆帶肌各7例,頸肌7例,咀嚼肌5例,吞咽肌2例,呼吸肌2例。肌萎縮6例,肌痛及肌壓痛5例,有家族史5例。實驗室檢查:CPK:241-3297 IU/L,LDH:303-3080IU/L,ALT:52-418IU/L,AST:31-717IU/L,3例Mb110g/L。肌電圖均為肌源性損害。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研究方法 標本取材及制作:采血離心吸去上清液加入3%戊二醛-1.5%多聚甲

4、醛-0.1M磷酸鹽緩沖液4固定半小時細切成長條狀標本 4固定2小時以上 0.1M PBS漂洗三次 1%鋨酸-1.5%亞鐵氰化鉀溶液4固定2小時系列梯度酒精、丙酮脫水定向包埋超薄切片電子染色。電鏡觀察及細胞計數:Hu-12A型透射電鏡觀察并攝片。每份標本均按固定方向統一順序計數50個中性粒細胞,統計沉積的脂滴總數和含有脂滴的陽性細胞數。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統計學分析 兩組中性粒細胞含脂滴總數及含脂滴的中性粒細胞陽性率比較,若方差齊性采用t檢驗,若方差不齊采用t檢驗,并用SPSS10.0軟件包統計。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結 果 LSM患者:周圍血液白細胞胞漿中可見到脂滴存在,多圓形或橢圓形

5、,內容物接近透明,有的電子密度較高,體積大小不等,直徑約0.1-1.1m,同一個細胞中脂滴常為2-3個,有的細胞脂滴多達5個,脂滴沉積以中性粒細胞明顯,淋巴細胞及紅細胞胞漿中未見脂滴。健康對照者:周圍血液白細胞中脂滴極為罕見,細胞中脂滴多為1個,體積細小,直徑約0.1-0.2m。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表1兩組中性粒細胞中沉積的脂滴數LSM組 健康對照組 序號 細胞總數(個) 脂滴數(個) 序 號 細胞總數(個) 脂滴數(個) 150291 507250672 509350

6、413 50 13450494 508550215 505650637502485052平均值* 43.2517.47* 8.402.97 *平均值為同組數據的均值, *P0.01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表2 兩組周圍血含脂滴的中性粒細胞陽性率LSM組 健康對照組 序號 細胞總數(個) 陽性細胞數(個) 陽性率(%) 序號 細胞總數(個) 陽性細胞數(個) 陽性率(%) 150183615071425027542509183501938350132645023464508165501530550510650265275017348502346平均值* 42.008.75* 16.805.93

7、*平均值為同組數據的均值, *P0.001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討 論本文研究結果顯示:LSM患者周圍血液白細胞胞漿中可觀察到脂滴沉積,以中性粒細胞明顯,紅細胞及淋巴細胞未見脂滴存在。健康對照組只在個別白細胞胞漿中觀察到細小脂滴,極為罕見。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白細胞胞漿中出現脂滴沉積,其機制可能為:白細胞膜存在肉毒堿攝取功能減弱,導致長鏈脂肪酸代謝異常;全身型患者肝臟合成肉毒堿功能缺陷,血清肉毒堿水平降低。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紅細胞中未出現脂滴沉積,其原因可能為:紅細胞的能量供應,95%來源于糖原酵解,脂肪氧化代謝障礙時對其影響小,不導致脂滴沉積。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國外有多位學者對其他神經肌肉病的周圍血液白細胞進行研究:發現除了LSM外,其他神經肌肉疾病均未見到類似的脂滴沉積說明周圍血液白細胞脂滴沉積僅見于LSM因而周圍血液白細胞脂滴沉積的電鏡檢查,對LSM的的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 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Hart等4報道1例23個月的LSM患兒在發病初期周圍血液白細胞未出現脂滴沉積。病情加重時,很快出現脂滴,油紅O染色陽性。說明周圍血液白細胞脂滴沉積,隨病情加重而變化。國內也有文獻報道5,2例LSM患者白細胞內脂滴隨病情好轉而減少,作者認為白細胞內脂質沉積與病情輕重有關。脂質沉積性肌病白細胞脂滴結 論周圍血液白細胞脂滴沉積的電鏡檢查,可作為本病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