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談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 親社會行為是指一切符合社會行為規范且對社會交際或人際關系有積極作用的行為,它包括分享、同情、合作、幫助等內容,幼兒期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心理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幼兒社會性發展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方面。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比較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而忽視了其親社會行為的發展,致使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水平偏低,普遍存在著自私、任性、缺少同情等問題,那么如何來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呢?首先重視感情教育,萌發幼兒的情感,引導幼兒了解他人的心情,體驗當自己處于他人的情境的情感、愿望,從而培養幼兒的同情心及愛心。激發幼兒情感的同時還
2、教幼兒學會表達對他人的愛,親社會行為能力的培養,不是通過說教就能形成的。它只能在幼兒自己參與的活動中,尤其是交往活動中,不斷實踐、感受、體驗,日益積累直接經驗和情緒體驗,過程中逐步形成發展的。根據幼兒的認識水平、心理特點,我精心安排各種活動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導培養幼兒分享行為、助人為樂行為、合作行為等,并取得家長的密切配合,達到家園一致。 21世紀的中國,是一個充滿獨生子女的國度。現在的獨生子女被稱為“小皇帝”、“小太陽”在家里除了父母之愛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之愛,這很容易使許多小孩只懂得接受愛卻不懂得去愛別人。曾經有個男孩理直氣壯的說:“要是媽媽生個弟弟我就把他捏死,不讓他把我的財產
3、和游戲機搶走?!笨鋸埖谋砬槿堑美蠋焸儾唤l笑,而笑聲背后又有多少值得深思的問題。幼兒自私、沒人情味固然有年幼無知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家長對孩子的一味寵愛,忽略了感情教育。愛是一切積極情感的源泉,現在一些孩子存在的諸如任性、自私、攻擊性強、缺乏愛心和責任感等問題,溯其根源在于這些孩子不懂得愛,也不知如何去愛。成人往往把這些問題存在的責任歸咎于孩子,總愛用抱怨、批評的語氣來談現在的孩子,卻常常忽視這樣一個教育學上的道理:"人是環境與教育的產物。"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教育應為今日孩子所存在的這些問題負責。今天的幼兒是21世紀的建設者,如果不懂得愛與關心,不懂得交
4、往與合作,那么將來他們如何同與他們相同背景的人共存、共事、共榮呢?教孩子學會愛與關心已日益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 幼兒期,是親社會行為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親社會行為是指一切符合社會行為規范且對社會交際或人際關系有積極作用的行為,它包括分享、同情、合作、幫助等內容,幼兒期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心理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幼兒社會性發展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方面。親社會行為的心理基礎是社會的情感。其中包括三個不同的層次“移情”、“同情”和“愛”這是幼兒形成親社會行為的內部心理動機。決大多數的大班幼兒再被問及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應該合作、分享、幫助、謙讓時、都能做出肯定回答,
5、而且對是否可以有推打、罵人、搶奪等回答也都是否定的。但在實際情景中只有極少數的孩子有真正的語言或行為上的幫助和撫慰。如何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我對幼兒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一、傾注愛心,萌發幼兒親社會性的情感 1 對幼兒進行“移情”訓練。 所謂移情,指一個人看到他人忍受痛苦或得到好運時所產生的不安和愉快的情感以使其在日后生活中對他人類似的體驗會主動地產生理解和分享。根據幼兒的特點我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引導幼兒辨別認識他人情感。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引導幼兒觀察什么情況會讓別人難過,什么時候會讓人高興。例如,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很難受,他希望別的小朋友能關心他;有小朋友摔倒了,別的小朋友不應該站在旁
6、邊看,而應該把他扶起來,并幫助他拍拍身上的土;今天是他的生日,他的心情很好總是在笑;并給幼兒講述故事,表演情境以了解他人的情感,引起幼兒的共鳴。其次,我設計“有趣的表情”“當親戚來訪相聚時”的教育活動,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他人的表情,了解他人的心情,運用角色轉換、移情等方法,引導幼兒體驗當自己處于他人的情境的情感、愿望,如他現在什么表情,他為什么笑了,他為什么哭了,他為什么生氣了,幼兒都能紛紛說出了他們的情感體驗。久而久之,大部分幼兒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能為同伴的愉快而高興,為別人的焦慮而著急。記得有一次,我班一位生病的小朋友在進餐時嘔吐了,鄰桌的同伴有的焦急地來告訴我:“老師,愷楠他吐了。
7、”我轉身一看有的小朋友停下碗快,去取來了掃把、畚斗還有拖把,雖然大家忙成混亂的一片,但我感到欣慰,孩子不在是象以往見到類似的問題是捂著鼻子躲開。他們會主動的理解他人,“移情”也就得到發展。 2 對幼兒進行“同情心”的培養 同情心是一種對他人的處境、遭遇在情感上能激起共鳴,能分擔他人的苦難憂愁,并發自內心地在行動上給予應有的慰籍、關心和幫助的道德情感。這是一個適應社會和群體合作的道德基礎。為了幫助孩子學會關心別人,富有同情心,我對幼兒進行“幫助弱者”培養同情心的道德教育。第一,借題發揮,平時給幼兒講一些灰姑娘、白雪公主、瘸腿的大黃牛等故事,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啟發幼兒思考,應該怎樣對待那些弱小的值
8、得同情的人。第二,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孩子幫助小朋友脫衣服、系鞋帶、搬椅子等,老師發現后給予肯定,并強化。第三,言傳身教并重,平時我們以身作則,對需要關心的幼兒給予安慰和關懷,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多給幼兒講“要幫助有困難的朋友”“不能嘲笑有缺點的小朋友”“要愛護小動物” 使幼兒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應幫助他。 3、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懂得施愛 愛的內容豐富有廣泛,如培養幼兒愛父母、愛幼兒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常言道:“知之深,則愛之切”。了解是產生感情的認識基礎。在培養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教育中,我通過多種方法來讓幼兒認識家鄉,了解我們偉大的祖國。如開展“我愛祖
9、國”的年段活動。首先,老師和幼兒一同收集有關反映我們祖國山河,四大發明,家鄉建筑成就的圖片圖書和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的圖片及服飾等實物,再將其布置成一個“美麗的祖國”的展覽館,讓幼兒了解我國遼闊的土地,壯麗的河山,豐富的。物產資源了解部分少數民族的服裝特點,物產及家鄉近幾年的變化,萌發幼兒的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然后讓幼兒通過歌曲,舞蹈,詩歌等形式表達他們對祖國,對家鄉的愛。激發幼兒情感的同時要教幼兒學會表達對他人的愛。這是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成人還可通過身教和言傳兩種形式教給他如何向他人表達愛。所謂身教就是給幼兒樹立愛的榜樣。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具體的行為是最容易被幼兒所接受、
10、學習的。父母對長輩尊敬體貼、關心倍至,幼兒也就會學著將好吃的東西留給爸爸媽媽,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教師對摔倒受傷的小朋友和生病的小朋友溫柔撫慰、細心照顧,幼兒也就學會了對有病痛的人主動扶助、溫柔詢問、送藥送水。成人對為自己服務的人是尊重而感謝的,幼兒也就學會了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并對他人心存謝意。所謂言傳,就是成人直接告訴幼兒一些向他人表達愛與關心的方法,如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端一杯水,捶一捶背,在別人睡覺的時候放低聲音說話等等。最后要給幼兒提供愛和關心他人的機會。我曾見過許多次這樣的情景,父母將孩子送到嘴邊的糖果、餅干推開,讓孩子自己留著吃,我也曾聽過孩子這樣跟我抱怨,"我
11、想給媽媽捶捶背,可媽媽說不用了。"成人好意的拒絕使孩子失去了實踐愛心的機會,從而使幼兒的愛心表達流于一種禮貌或不再出現。理解了什么才是愛并懂得了如何去愛,還要有機會去實踐,否則幼兒習得的良好行為就會逐漸消退,不能形成品德習慣。亞里士多德認為品德形成的途徑是"習慣成自然"。的確如此,只有給幼兒多提供表達愛的機會,使他們習慣于對他人表達愛心,愛才會成為他們自然擁有的良好品質。 二、注重活動,培養幼兒親社會的行為能力 親社會行為能力的培養,不是通過說教就能形成的。它只能在幼兒自己參與的活動中,尤其是交往活動中,不斷實踐、感受、體驗,日益積累直接經驗和情緒體驗,過程中逐步
12、形成發展的。根據幼兒的認識水平、心理特點,我認為培養的主要內容為分享行為、助人為樂行為、合作行為等。 1、分享行為的培養 分享行為是指把自己的快樂和需要與他人聯系在一起,克服自我中心,學會把自己的快樂分給別人,與他人共同享用屬于自己的東西。幼兒剛入園,我先采用“平均制”,即生活中,事物平均分配,學具、用品每人一份,游戲中玩具人人都有,不獨占,并及時評價,使良好的行為在班上產生正效應。然后進行“分享”教育。使幼兒在集體活動和生活活動中認識到他人的需要,學會關心他人,逐步理解、表現分享行為,并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贊賞。在“大家玩”的活動中,我請小朋友把自己家里最好的玩具帶來,并在同伴面前當眾介紹和表演
13、,還配以教師生動、有趣的小品表演。最后啟發幼兒把玩具交換著玩或幾個人玩一件玩具,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興奮地全神貫注地看著同伴的玩具表演和積極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體驗著“大家玩”的樂趣,學習著怎樣一起玩的行為方式。從而順利地使“有玩具大家玩”的要求在活動中轉化為孩子“希望同伴分享自己玩具”的自我需要。平時,故意設置障礙,“圖書不夠怎么辦?”“新玩具太少了怎么辦?”讓幼兒討論后再進行活動。以后,就有許多幼兒把自己最喜愛的玩具、物品帶到幼兒園來,與小朋友一起玩,促進了分享行為的保持、延續和發展。 2、助人為樂行為的培養 助人為樂行為就是指培養孩子以幫助別人做事作為自己很快樂的事情的行為。獨生子
14、女在家中大多數事事由成人做,而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許多事則由自己動手,同時,幼兒與他人之間有著頻繁的接觸,需要他們建立良好的互助互愛關系。可是我們卻常??吹揭巫拥沽藳]有人扶,為了自己要玩的玩具打人、搶玩具的事屢見不鮮。由此,我們要運用形象的教育手段幫助幼兒盡快確立良好互助思想。其培養應貫穿于幼兒一日活動及幼兒發展規律的始終。首先幫助幼兒樹立正確思想。我們結合故事雷鋒的故事、兒歌共傘、看圖講述小雞和小鴨等富有感染力的教材的教學。這樣,幼兒會漸漸明白,幫助別人是一種良好的行為,你可以為別人排憂解難,別人會因為有你的幫助而高興,當你遇到困難時,別人也能幫助你。我還精心設計“大帶小”、“找快樂”、“小助
15、手”、“小小值日生”等活動,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行為。其次及時表揚,積極誘導。心理學認為,一種行為無論好壞,只要它產生后受到鼓勵,那么這種行為就容易再現。因此,對于孩子助人為樂的行為,我們應及時地表揚,哪怕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也應如此。如我班來了插班生,我鼓勵大家多關心、幫助新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鼓勵表揚,我發現班上涌現出許多好人好事,有的小朋友主動地帶新朋友上廁所,幫助他找水彩筆、系鞋帶。長期下來,幼兒就形成了助人為樂行為?,F在幫助同伴穿衣,扣鈕扣、梳頭、系鞋帶、為班集體服務,拾到手帕找還丟失者等已成為習慣。 3、合作行為培養 合作行為是指為了共同的目的,共同努力完成某項任務。從而體會合作的快
16、樂與效率。在現代社會里,人們之間的協作非常重要。為適應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培養幼兒的合作行為,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具體目標。多給幼兒提供合作的機會,讓幼兒立即合作、學會合作、主動合作、體驗合作的樂趣與效率。如通過談話“如果合作不好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孩子們說:“會做不好事情”、“會浪費時間”于是,我們有意識地組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起合作動機的各類游戲,引導孩子們來嘗試進行合作,如在手工操作活動中,讓幼兒合作畫畫、合作完成作品;在體育活動中分組進行比賽;讓幼兒一同洗刷墻壁等。通過一些游戲中,日?;顒觿撛O合作的機會、情景,培養幼兒互相,互相合作的精神。孩子們在合作中又遇到了新問題: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都要做同一件事時,該怎么辦?我們又帶領孩子們去參觀了“麥當勞”快餐店,在快餐店里,做漢堡的叔叔阿姨們也是分工協作的。他們有的負責切面包,有的負責炸雞腿、有的負責包裝,孩子們請工作人員來談談,他們是怎樣分工合作的,工作人員中的位“麥當勞”姐姐對孩子們說:“不管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是為了完成一項工作,如果都想做同樣一件事情的話,可以進行協商,先你做,過一會兒再交換,這樣大家就都有機會做了?!?一番話使孩子們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在這種環境中,通過眼見為實的參觀,又出孩子們所喜愛的、新鮮的形象說出這些道理遠比我們在課堂上苦口婆心地反復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建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網站開發合作合同書
- 2025年土地增值合同范本
- 2025外貿代理合同范本
- 2025資金信托合同(B)信托合同
- 2025高空作業車租賃合同協議
- 2025房產贈與合同范本
- 2025年版個人借款合同范本
- 2025普通班的店面租賃合同書
- 電池成品采購合同協議
- 現場調試合同協議書模板
- 高教社馬工程倫理學(第二版)教學課件11
- 2025年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50套復習題庫及答案
- 破釜沉舟成語故事課件全
- 能源行業碳排放監測與減排系統設計方案
- 《實驗室生物安全》課件
- 攝影師經紀人合作合同
- 手術室手衛生PDCA
- DB31∕T 1038-2017 生態公益林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
- 【培訓課件】跨境服務免稅政策及管理解讀
- 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期末復習- 一字多義專項選擇題(含答案)
- 學校墻面彩繪施工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