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如文檔對你有用,請下載支持!4柳永詞兩首知識與能力:1.了解宋詞的常識,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2.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寫景的妙處;感受詞中凄涼孤寂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飄零凄苦的形象,培養詩詞鑒賞能力。過程與方法:1.合作學習,把握詞的內容和寫作思路,詞畫結合,揣摩詞中的意象,體會詞的意境。3. 探究與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賞析詩詞的語言,體會這兩首詞藝術上的妙處和作者惆悵傷感、真切誠摯的情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古人離別時幽怨傷感之情,傷離別,重真情。教學重點1.體會望海潮如何通過特定的意象組合展現杭州人物之盛和風光之美的。4. 分析雨霖鈴如何做到融情于景,景情交
2、融的。教學難點:以畫入詞,把握詞的意象,品味詞的語言,體會詞的意境。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望海潮一、導入新課:我們常說,一代有一代的文學。宋詞,作為一代之文學,和唐詩、元曲一樣,代表著一種難于企及的高度和不可再現的輝煌。可有多少人知道,詞曾經只是一種邊緣文學,被稱為“詩余”,即詩的陪襯和補充,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不被正統文壇所重視,僅僅活躍在民間,難登文學大雅之堂。它能在宋代興盛并最終成為一代之文學,靠的是廣大文人的大力推動和參與。可以這么說,沒有文人的參與就沒有宋詞的輝煌,而反過來宋詞的輝煌也成就了一大批文人,使他們因寫詞而揚名。在那個時代的詞壇,俊杰輩出,星
3、光璀璨,有很多名字,穿越了千年的時空,仍然光芒四射,深入人心。那么,你對那個朝代的詞人又了解多少呢?你能說出幾個宋代詞人的名字來嗎?二、推進新課1) 、【創設氛圍,合作學習】如: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姜夔、柳永、秦觀、張先、歐陽修、晏殊、賀鑄、岳飛、范仲淹、周邦彥。問:在宋代這么多詞作家中誰是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明確:柳永。2、簡介作者(多媒體課件展示):柳永(約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變,字景莊,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又世稱柳屯田。柳永為人放蕩不羈,仕途更為坎坷。時人將其舉薦于仁宗,卻只
4、得四字批語:“且去填詞”。仕途無涯,便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流連于歌樓舞榭,沉迷于聲色詞曲,潦倒終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經歷,以及他的博學多才,妙解音律,使這位“淺斟低唱”“怪膽狂情”的浪子,成為致力于詞作的“才子詞人”。由于柳永對社會生活有相當廣泛的接觸,特別是對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階層相當熟悉。都市生活的繁華,妓女們的悲歡、愿望及男女戀情,自己的憤恨與頹放、離情別緒和羈旅行役的感受,都是其詞的重要內容。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勞動者悲苦生活、詠物、詠史、游仙等作品,大大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他接受民間樂曲和民間詞的影響,大量制作慢詞,使慢詞發展成熟,并取得了與小令并
5、駕齊驅的地位。在詞的表現手法上,他以白描見長;長于鋪敘,描寫盡致;善于點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強烈;語言淺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詞自成一格,廣為流傳。柳永在詞的內容和表現手法方面都有新的開拓,標志著宋詞的重大變化,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其詞音律諧婉,平易輕約,更善情景之融。葉夢得避暑錄話中言稱“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足見其靡盛,而紀昀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詩當學杜詩,詞當學柳詞。”著有樂章集,其詞中名篇有雨霖鈴鳳棲梧八聲甘州望海潮等。柳永生平散見張宗木肅詞林紀事和丁傳靖宋人軼事匯編等。3、了解詞牌及相關背景。(多媒體課件展示):望海潮詞調始見于樂章集,為柳永所創的新聲。這首
6、詞寫的是杭州的富庶與美麗。柳永在杭州生活過一段時間,對杭州的山水名勝、風土人情不僅有親身的觀賞和體會,而且對杭州還懷有極其深厚的熱愛之情。柳永寫此詞是獻給杭州地方長官的,在藝術構思上匠心獨運,上片寫杭州,下片寫西湖,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其寫景之壯偉。聲調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在藝術上幾乎超過了前人所有歌頌杭州的詩詞。相傳金主完顏亮聽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對杭州垂涎三尺,因而更加膨脹起他侵吞南宋的野心。宋謝驛有一首詩寫道:“莫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豈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這雖是傳說,并不一定可信,但杭州的優美迷人及柳永的深厚功力由此可見一斑。三
7、、賞析詩歌(一)、學生齊讀望海潮,(幻燈片展示誦讀節奏)望海潮柳永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二)思考:1、這首詞描寫的是杭州,那么作者筆下的杭州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城市?它具有怎樣的特點?明確:一個太平盛世下的繁華大都市,富庶、美麗;人民生活安定、祥和。2) 作者是通過哪些角度去描寫、去表現杭州的富
8、庶、美麗、安定、祥和的?(學生討論)預設:1)上闋重點寫杭州環境的美麗和經濟的繁榮;下闋重點寫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景象。(用精練的語言對整首詞的內容作了一個準確的概括。但太過精練的概括很難讓我們深入地品味作者文字的精妙。)3) 上闋中“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是總說,寫杭州自古以來就是東南一邊的繁華都會。然后開始詳細地描繪。“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風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致,家家懸掛風簾,戶戶張設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一句,“參差”寫出了樓閣房舍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十萬極言人口之多,這一句表現出整個杭州的規模和城市風貌。4) “云樹繞
9、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寫的是杭州風景。“云樹繞堤沙”寫在錢塘江堤上,綠樹環抱,遠遠望去,郁郁蒼蒼,猶如云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勢。“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二句,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蕩。“怒濤”寫江潮來勢之猛。“卷霜雪”可媲美蘇軾的“卷起千堆雪”,“霜雪”二字,不僅寫出了怒濤如雪的白色,也寫出了江潮之森森寒氣。“天塹無涯”寫出了江面的寬闊,也表現了江潮的氣勢。5)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一句極寫杭州的繁華。“市列珠璣”寫市場上商品豐富,商業繁榮;“戶盈羅綺”寫市民家家披羅著錦。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
10、,又皆為婦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州城聲色之盛。“競豪奢”三個字明寫肆間商品琳瑯滿目,暗寫杭州富民比夸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都市極度繁華和窮奢極欲的一面。師點評:上面的幾種分析把上闋作了個詳盡的分析。讓我們對這部分的內容有了一個清晰準確的把握:上闋從“煙柳畫橋”到“競豪奢”三句,分別對杭州的規模、市貌,杭州的風景以及杭州的繁華這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描繪。但他們對第一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分析得不夠透徹。這一句雖是總說,才寥寥十三個字,但還是從不同角度對杭州進行了高度概括,大家能不能也詳細分析一下?明確:第一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是對杭州的總體介紹,“東南形勝”之“東南”
11、點出它的地理位置,“勝”言其風景之美;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社會條件優越,字字鏗鏘有力;“錢塘自古繁華”中的錢塘,即杭州,這一句強調它具有長期繁華的歷史。所以這第一句就從三方面對杭州進行了概述:(1)“形勝”的地理條件;(2)“都會”的社會條件;(3)“繁華”的歷史傳統。進一步分析:后面的三句是從三方面對杭州進行了具體的描繪。第一句也從三方面對杭州進行了高度概括。那么這第一句和后面的三句到底有怎樣的聯系?明確:是總分的關系,而且一一照應。“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進行鋪展描寫;“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
12、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進行鋪展描寫,“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就“繁華”進一步地鋪展。3、分析下闋,看看在下闋作者又是怎樣表現杭州的?我們請另一個小組的同學來說一說。預設:下闋先重點描寫西湖,然后寫了杭州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師啟發點評:能不能具體一點,哪些文字是描寫西湖的?哪些文字是描寫人民安定、祥和的生活的?明確:1)“重湖疊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寫西湖之美的。“重湖”,是指西湖中的里湖和外湖。“疊崛”,是指西湖周圍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光山色之美,詞人用“清嘉”二字作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西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景物。“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兩句寫得
13、高度凝練,短短八個字就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景象概括出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2) 接下來兩句是表現杭州人民安樂、祥和的生活的。“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很工穩,情韻亦很悠揚。“泛夜”“弄晴”,說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蕩漾著優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一個“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釣叟蓮娃”,是說吹羌笛的漁翁,唱歌的采菱女娃都很快樂。“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圖卷。3)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寫達官貴人在此游樂的場景。“千騎擁高牙”點出了人物身份。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顯赫聲勢。接
14、下來從兩個方面寫官員的樂趣,“乘醉聽簫鼓”寫飲宴之樂,不僅盡興而醉,醉了還要聽音樂;“吟賞煙霞”寫山水之樂,不僅賞山玩水,賞玩之余還要吟詠詩篇。既襯出了山水之美,也寫出了官員的儒雅風流。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可見不僅百姓安居樂業,官員也雅致瀟灑。思考:這幾句先寫了西湖之美,然后寫了人民生活之樂,那寫西湖之美和寫人民生活之樂兩者間有什么聯系呢?作者為什么要按這樣的順序寫?明確:寫西湖之美是為了表現杭州人民安樂、祥和的生活,以美景映襯美好生活。4、品味名句、關注細節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明確:“三秋”即指秋天,是
15、從時間著眼的,“十里”則是從空間著眼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加上“泛夜”“弄晴”的互文見義,說明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任何天氣,西湖都是美的,在美麗的西湖之畔生活的人民,無論百姓還是官員,都是快樂、幸福的。柳永的這首詞,無論自然美景還是社會風貌,都寫得精致而傳神。思考:1、試從詩歌的藝術角度去分析作者為什么能寫得如此成功?1)用字,極其精練傳神。這首詞能用短短的幾十個字描繪出杭州的自然美景和社會風貌,最妙在它的用字,極其精練傳神。比如,“東南形勝”一個“勝”字就精練地點出了杭州地勢之美,風景之異;“參差十萬人家”一句中,一個“參差”就寫出了樓閣房舍遠近高低、錯落有
16、致的景象;“云樹繞堤沙”一個“繞”字,不僅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勢,也寫出了綠樹繁茂濃密的特點。2)結構方面很值得稱道。像上闋,先總后分,很有條理;下闋先寫景,又用美景映襯美好的生活,自然而精妙。故整首詞的結構嚴謹勻稱,情景渾然一體。實在是妙。3)數詞用的最妙: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數字組成的詞組在詞中的運用,或為實寫,或為虛指,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有的帶有夸張的語氣,有助于形成一種豪放的風格。4)豪放風格:柳永的這首詞非同一般。柳永本是婉約派代表人物,以婉約詞聞名,但這首詞大開大闔、波瀾起伏、寫景壯偉、聲調激越,開頭三句,入手擒題,以博大的氣勢籠罩
17、全篇。其豪放之氣,甚至可與蘇軾一比,絕對是大手筆。2、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寫西湖還是寫人民生活的?此句是否游離于主題之外?明確:既不是寫西湖,也不是寫人民生活的。但沒有游離于主題之外。柳永寫這首詞是獻給杭州地方長官的,這一句應該是專門寫給這位長官的。注釋說“圖將”是指把杭州美景畫出來,“鳳池”指代朝廷,它的意思應該是說,希望長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畫出來,等日后升遷,去朝廷做官時,可以把它拿出來,獻與朝廷,并夸示于同僚。它暗含對長官日后飛黃騰達、不斷升遷的美好祝愿。所以這句是不僅沒有游離于主題之外,恰恰相反,它點明了全詞的主題和寫作目的,非常重要。因為作為一篇投贈之作,投贈的寫作目的對
18、全詞的藝術性已經造成了影響,既然柳永寫這首詞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長官的召見和賞識,那么他就必然會在詞中對長官進行夸耀和奉承,這就使本詞出現了一個格調不高的結尾,破壞了整首詞的藝術性。四、課堂小結:對于一篇作品,我們不僅要懂得品讀其妙處,還要能夠找出它的不足,這樣才能鑒別吸收,不斷進步。當然,話說回來,這首詞雖然因為要達到投贈的目的而傷害了藝術的完美性,但總的來看,又有誰能把投贈之作寫得如此精妙?其音律之協調,情致之婉轉,鋪敘之曉暢,寫景之傳神,無論從哪方面看,都無愧為絕世佳作。所以,即便白璧微瑕,無礙其千古傳世。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六、布置作業:熟讀并背誦全詞,做好對雨霖鈴的預習。第二課時雨
19、霖鈴一、導入新課:【檢查望海潮的背誦情況】俄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說過,詩人是用形象和圖畫說話的。大凡一首好的詩或詞,都是詩中有畫,具有自己獨特的意境、風格。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就是一種極高的評價。今天我們學習的柳永最負盛名的詞作雨霖鈴寒蟬凄切就是這樣一個作品,既是一首絕好的詞,又是一幅優美的畫。(板書課題、作者)二、推進新課【創設氛圍,合作學習】(一)詞牌和寫作背景簡介。(多媒體課件展示)1. 詞牌介紹:“雨霖鈴”,一作“雨淋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為悼念楊貴妃,遂制此曲。白居易長恨歌云“夜雨聞鈴腸斷聲”即指此事。2. 寫作背景:柳永
20、仕途失意,四處漂泊。這首詞就是他離開汴京、前往浙江時的作品。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云流水,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2) 聽示范朗讀,注意節奏,并發揮你的想象,感受“詞中之畫”。(多媒體播放示范朗讀)(3) 學生朗讀課文,再次感受作者的離愁別恨(多媒體課件展示朗讀節奏)三、理清思路(1) 、在聽讀的過程中,你有無發揮自己的想象?在你的想象中,你有無看到“詞中之畫”?能把你想象的畫面描述一下嗎?(學生討論,然后回答)1 、畫面1:剛下過雨的傍晚,京城門外的帳篷下,一男一女舉杯對飲,桌上擺滿
21、美酒珍饈,但兩人都郁郁寡歡,情緒低落,停杯投箸不能食,四目相對,憂傷難言。2、畫面2:岸邊,一男一女手拉著手,依依不舍,總不肯放開,而一邊船上的船夫不停地催促,說要出發了,要出發了。但兩人還是不肯松手,淚眼相看,無語凝噎。3、畫面3:深秋的夜晚,孤舟在江,曉風輕拂,酒醉剛醒的詩人在舟中悵然四顧,似乎想找回剛剛在夢里看見的情人,但他什么都沒看見,只看到天邊一輪殘月照著江面,岸邊的楊柳在凌晨的秋風中瑟瑟搖顫,詩人感慨唏噓,悲傷難已。(2) 、大家讀的都是同一首詞,為什么會看到三個不同的畫面呢?這三個畫面有什么聯系?是表達同一個中心主題還是互不相關?明確:是相互聯系的。都是表達“傷離別”這個主題。第
22、一個畫面是離別前的餞別,第二個畫面是離別時的不舍,第三個畫面是離別后的想象。這一說不僅闡釋了三幅畫之間的關系,也理清了全詞的思路:上闋寫的是離別前和離別時的情形,下闋寫的是離別后的情形。為什么說第三個畫面是離別后的想象呢?明確:1、從文字上可以看出來,“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其意是:“今晚酒醒之后我會在何處呢?也許是泊舟楊柳岸邊,晨風習習,天空掛著一鉤殘月。”此處是設問,自問自答,“今宵”還未到,“酒醒何處”誰也不知道,但作者卻自己作出了回答,可見是作者自己的想象。2、 還有一處“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也可以看出來,“此去經年”意為“這一去經年累月”,“應是”即“應該是”,顯
23、然都是對別后的推測而不是已發生的事實。小結:上闋是實寫,下闋是虛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三幅真正的雨霖鈴圖(多媒體展示),并請為之擬恰當的標題。離別之前、離別之時、離別之后;別前、別時、別后。(沒有詩意,配不上畫,沒有突出“傷離別”的主題。)明確:“都門帳飲”“執手相看”“曉風殘月”。理由:第一:都要四字短語,以求形式上的整齊。第二,都用原詞中的詞句為題,保持統一,原汁原味,又有詩意,也讓人一看就明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這些標題能夠精妙地概括這三幅畫。第一幅畫,內容是“離別之前”,因為古人有餞別的習慣,所以取“都門帳飲”最好不過,一看就知道這是“離別之前”,而畫中兩人罷箸停杯,悵然相對的表情又突
24、出了餞別的“無緒”。這樣“傷離別”的主題就出來了。第二幅畫的是離別之時。取名為“執手相看”自有其妙。“執手相看”而不是“執手相訴”,這是無聲的分別。本已是愁苦不堪的戀人,生離死別,卻一句也說不出來,只是執手互相凝視,千言萬語、千般思慮愁苦都包含在兩雙含情的淚眼里。雖是無言,卻又“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把離別之傷表達得淋漓盡致。第三幅表現的是“離別之后”,這個不用多加解釋,“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用上一個“曉風殘月”,配上圖畫,誰都明白想表達什么情感了。即使只取“曉風殘月”也不影響表意,因為畫中的楊柳是最顯眼的。且“楊柳岸,曉風殘月”構設了一個非常美而又帶著憂郁
25、傷感的意境,帶著孤寂清冷的氣息,令人神往不已,這么有詩意的名字,配這畫最好不過了。四【深入探討】1 、剛剛通過品味雨霖鈴的畫境之美,我們大致了解了全詞的內容,理清了它的思路,初步感受了作者深沉的感情。但是,僅僅品味它的畫境之美是不夠的,因為有一些東西,包括一些承載了作者感情,對表達主題非常重要的意象都是畫不出來的,比如“寒蟬”“曉風”等。所以要更深入地賞析作品,體會情感,我們還要注意品味詞中的意象,包括那些畫不出的景和物。現在大家想想,三幅畫中,都有哪些景和物是對表達感情很有用,我們在品詞時要特別注意的?明確:第一幅畫中有“長亭”“寒蟬”;第二幅畫有“蘭舟”“船夫”“千里煙波”“暮靄”“楚天闊
26、”;第三幅畫有“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些意象都是非常重要的。2 、為什么說它們重要,能不能分析一下這些意象在詞中的作用?下面我先介紹一下這些意象在古代的蘊意和內涵,然后請同學來具體分析一下它們在本詞中的作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長亭:這是古人設在路邊的亭舍,常用作餞別。庾信哀江南賦中有“十里五里,長亭短亭”之句,李白在他的一首菩薩蠻中,有“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的名句。楊柳:寄別之物,因其枝條柔嫩,有“纏纏綿綿到天涯”之柔情,且“柳”諧音“留”,故常用來表達惜別懷遠之意。詩經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之句。李白有詩云:“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曉風:凌晨的涼風
27、。因為前面已交代“冷落清秋節”,故此處指深秋的凌晨清冷令人微帶寒意的風。在古人眼中,風也是最能觸動離愁別恨的事物。曹植七哀有“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明確:1、第一幅畫中需要認真品味的意象:寒蟬,長亭。我覺得“寒蟬”這個意象用得極好。在我們的印象中蟬總是在炎熱的盛夏鳴叫,很難把它跟“寒”聯系在一起,歷來文人筆下的蟬聲也嘈雜熱鬧,可在柳永的筆下為何如此凄寒?這一“寒”字含義豐富。第一,它指蟬本身覺得寒,故曰“寒蟬”;第二,這一“寒”字也點明了當時的天氣和季節,已是寒意襲人,不是盛夏而是清秋;第三,作者非蟬,怎么知道蟬“寒”呢?其實寒的不是蟬,而是人的心境。這一“寒”指的就是詩人心境的凄寒,所以
28、,這一“寒蟬”用得極妙,一開篇就渲染了凄涼傷感的氣息,突出了“傷離別”的主題。至于“長亭”,從注釋可知,古人常在長亭送別,此處用長亭,既交代了地點,又暗寓離愁別緒,也有其妙。2、 第二幅畫的意象:蘭舟。“蘭舟”是對船的美稱,并非是一定要用香木蘭做的船。用蘭舟可以告訴讀者,作者走的是水路。另外,在詞中“蘭舟”其實指的是駕船的人,即船夫。它在表達主題方面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催”字上,本來“驟雨初歇”,該是上船啟程的時候了,這時候船夫告知將要開船也再正常不過了,但在作者聽來,卻是聲聲催心,直讓兩人肝腸寸斷,船夫不解作者此時的心意啊!一個“催”字傳神地寫出了這一對戀人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的心情,把離別之
29、傷很好地表現了出來。“千里煙波”“暮靄”“楚天闊”對表達情感也極為重要,因為詩人是乘舟而去,由水路而別。“千里”極言路程的遙遠;“楚天闊”,一個“闊”字極言楚天的廣闊遼遠,可是路程越遠,楚天越闊,重逢的希望就越渺茫,越讓人傷感。“暮靄”是說暮色中的楚天充滿了濃密深沉的煙靄,可其實作者的離愁別恨比這暮靄還要深、還要濃;“煙波”,云霧如煙般籠罩的江面,既寫出了江面的環境,又寫出這對戀人重聚的希望渺茫。離別之情都融在這些景物中了。3、 第三幅畫的意象:“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包含了三個意象,都是表達離情的典型意象。“楊柳岸,曉風殘月”是作者酒醒后看到的景象。詞人情絲不斷,愁緒難遣,只好借酒澆愁,可是
30、“借酒澆愁愁更愁”,酒后醒來卻又偏偏看到岸邊的楊柳,天邊的殘月。見柳而不能留,月缺而不圓,使作者不禁黯然神傷,這時晨風習習,自然更覺寒意襲骨,凄涼悲傷。這三個意象組成的意境曠遠深沉,讓人心傷而神往。小結:通過對意象的分析,我們對作品有了更深刻的感觸和理解,現在我們再一次走進這讓人神傷的離別,充滿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好好體會一下作者的情感。(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詞)五、分析了詞中意象,品味了作者情感,相信大家都已在詩詞的純美藝術王國里游了一趟,現在,我們來概括一下這首詞的藝術特點。(學生討論)1 、描寫的虛實相生。這首詞上闋敘述別情別景,下闋設想別后相思,詞的上闋寫臨別的情景,是實寫;下闋寫別后的想象,是虛寫。或實景傳虛,或虛景實寫,既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又拓展了作品的藝術境界,虛實相生,相得益彰。2 、情景交融、。詞中寫了不少景物,都是承載著作者深沉的感情的,或融情入景,或因情見景,都是以冷落凄清的秋景來渲染襯托難以割舍的離情,感情真切誠摯,情調哀怨傷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出售電梯塔吊合同范本
- 奶茶店商鋪合同范本
- 病句主客顛倒22題及答案
- 2025版標準工程合同管理協議模板
- 2025合同履行的全面履行原則
- 2025年個體商戶門面租賃合同范本
- 2025 北京市房屋買賣合同 北京房產交易平臺
- 2025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樣本
- 2025光伏發電承包協議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呼和浩特租房合同范本
-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
- 2025年光大銀行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帶答案)
- 消防更換設備方案范本
- 2024年環境影響評估試題及答案
- 【初中歷史】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學期歷史中考復習提綱
- 《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nbt10096-2018)
- 全過程工程咨詢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湖南省2025屆高三九校聯盟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新版
- 2025年營銷技能考試試題及答案
- 家具全屋定制的成本核算示例-成本實操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