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綜合驗光儀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綜合驗光儀的總體結構包括把握臺、支架結構、座椅、驗光盤和遠近視標等部件。本章節僅介紹與驗光工作關系親密相關的驗光盤和遠近視標等主要部件。綜合驗光儀的主要結構驗光盤調整部件視標視孔主透鏡組內置輔鏡外置輔鏡球鏡組柱鏡組交叉圓柱透鏡旋轉式棱鏡投影遠視標近視標一、 綜合驗光儀的主要部件綜合驗光儀的主要部件包括驗光盤和遠近視標兩部分。1, 驗光盤驗光盤附設以下結構(1) 視孔。(2) 主透鏡組包括球鏡組與柱鏡組。(3) 內置輔鏡。(4) 外置輔鏡包括交叉圓柱透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s)和旋轉式棱鏡(Risley prism)。(5) 調整部件。2,
2、 視標(1) 投影遠視標。(2) 近視標。二、 驗光盤俗稱“肺頭”或“牛眼”,附設視孔、主透鏡組、內置輔鏡、外置輔鏡和各調整部件。1, 視孔位于驗光盤的最內側,左右各一,為被測眼視線透過的通道,視孔周邊附有柱鏡軸向刻度和柱鏡軸向游標。2, 主透鏡組(1) 球鏡1) 焦度范圍-20.00/m-+20.00/m。2) 級差0.25/m。3) 調整方法 球鏡粗調手輪:位于內置輔鏡刻度盤的外環,每旋一檔增減3.00/m球鏡焦度。 球鏡細調輪盤:每撥一檔增減0.25/m球鏡焦度。 球鏡焦度讀窗:位于球鏡細調輪盤內側。(2) 柱鏡1) 焦度范圍0-6.00/m。2) 級差0.25/m。3) 軸向0-180
3、度。4) 調整方法 柱鏡焦度手輪:位于驗光盤的最下方,每旋一檔增減-0.25/m柱鏡焦度。 柱鏡焦度讀窗:位于柱鏡焦度手輪內上方。 柱鏡軸向手輪:位于柱鏡焦度手輪外環。柱鏡軸向手輪的基底部可見柱鏡軸向游標和柱鏡軸向刻度盤。旋動柱鏡軸向手輪,可將游標調整指向預期的軸向刻度。旋動柱鏡軸向手輪時可見視孔區的柱鏡軸向游標發生聯動,兩游標指向的軸向刻度全都。3, 內置輔鏡(1) 內置輔鏡手輪:位于驗光盤外上方,每旋動一檔視孔內更換一種功能鏡片。(2) 內置輔鏡功能盤:內置輔鏡手輪基底部有一標有各種輔鏡功能英文縮寫的輪盤,調整內置輔鏡手輪,使選中的英文縮寫位于垂直向,則視孔便內置相應的內置輔鏡。1) O(
4、open aperture):無鏡片或平光鏡片。2) OC(occluded):遮蓋片。3) R(retinoscopy lens):視網膜檢影鏡片,通常為+1.50/m的透鏡,適用于工作距離為67cm的檢影檢測。4) PH(pinholes):1mm直徑小孔鏡片,用于排解被測眼非屈光不正性視力不良。5) P135(135polarize filter):135度偏振0.50(濾片,用于驗證雙眼矯正試片的屈光焦量是否平衡;檢測隱斜視、固視差異、影像不等和立體視覺等。6) P45(45度polarize filter):45度偏振濾鏡,與135度偏振濾鏡同時適用,功能略同。7) RL(red l
5、ens)紅色濾光鏡,用于檢測雙眼同時視功能,融合功能及隱斜視等。8) GL(green lens):綠色濾光片,與紅色濾光鏡同時使用,功能略同。9) ±0.50(cross cylinder):0.50/m交叉圓柱透鏡,用于遠用球鏡試片焦度的檢測和老視的檢測。10) RMH(red horizontal Maddox rod):紅色水平馬氏桿透鏡,用于檢測水平向隱斜視。11) RMV(red vertical Maddox rod):紅色垂直馬氏桿透鏡,用于檢測垂直向隱斜視。12) WMH(white horizontal Maddox rod):無色水平馬氏桿透鏡,功能同紅色水平馬
6、氏桿透鏡。13) WMV(white vertical Maddox rod):無色垂直馬氏桿透鏡,功能同紅色垂直馬氏桿透鏡。14) 6U:6底向上三棱鏡,與底向上三棱鏡,與旋轉棱鏡協作檢測遠水平向隱斜視、近水平向斜視角及AC/A。15) 10I:10底向內三棱鏡,與旋轉棱鏡協作檢測遠垂直向隱斜視及近垂直向斜視角。4, 外置輔鏡(1) 交叉圓柱透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s。1) 外環:標有P和A兩字母,P示焦力軸向,A示翻轉手輪軸向。2) 內環:內鑲交叉柱鏡,邊緣標有紅點和白點,紅點示負柱鏡軸向,白點示正柱鏡軸向。3) 翻轉手輪:位于外環A字母處,旋動翻轉手輪,可見內環圍
7、繞手輪所在的軸向翻轉。(2) 旋轉棱鏡Risley rotary prism1) 內環:內鑲三棱鏡透鏡。2) 外環:為三棱鏡底向的刻度盤,通常將刻度盤的0位對準垂直向或水平向。3) 底向手輪:位于外環邊緣,測試時旋動底向手輪,可見內環的發生聯動,內環邊緣上的底向游標指向外環的刻度,提示測定的棱鏡底向和三棱鏡度。5, 調整部件(1) 垂直平衡手輪及垂直平衡游標:用于使雙視孔透鏡的光學中心與雙眼被測眼瞳孔中心垂直向對齊。(2) 光心距手輪及光心距讀瘡:用于測定當雙視孔透鏡的光學中心與雙被測眼瞳孔中心水平向對齊時,雙側透鏡光學中心的距離,單位為mm。(3) 額托手輪及鏡眼距讀窗:用于調整并測定被測眼
8、前主點與試片透鏡后頂點的間距。(4) 集合掣:用于調整雙側驗光盤的集合角度及雙側視孔透鏡的光心距。三、 視標1, 投影遠視標(1) 視標投影儀:接受白熾光將檢測視標的影像投照在視標的面板上,其照度、亮度、對比度、清楚度、偏振光折射向和單色光的波長均要求符合規范。(2) 視標遙控器:視標投影儀的各項功能以功能鍵的形式排列在遙控器上,驗光師可依據屈光檢查的需要撳動功能鍵,從而把握視標投影儀的各項功能。1) 放射極:接受紅外線遙感技術將指令信息傳遞到視標投影儀。2) 開關鍵:用于開啟投影儀電源,通常在接通后顯示0.1的視力視標。3) 視力視標鍵:用于檢測遠視力,鍵旁側均標有該鍵所顯示視力視標類型及大
9、小。4) 選擇鍵:依據需要選擇性的顯示整排視力視標上的部分視標,如選擇顯示一行、一列或單一的視力視標。5) 替換鍵:依照鍵位所提示的方向依次替換顯示緊鄰的視力視標。如替換顯示緊鄰的一行、一列或單一的視力視標。6) 檢測視標鍵:用于屈光檢查或視功能檢查,鍵旁側標有該鍵所顯示的視標圖示。7) 紅綠鍵:在整 ? 投影視標的后方顯示左右等大的紅綠雙色背景。8) 復原鍵:視標遙控器已程序化處理,撳復原鍵可使檢查步驟恢復顯示初始視標。9) 進?鍵:依次向前顯示程序化檢查步驟。10) 退?鍵:依次后退顯示程序化檢查步驟。(3) 常用視標1) E視力視標、環形視力視標、數字視力視標及兒童視力視標。 協作鏡片:
10、球鏡驗光試片和圓柱透鏡驗光試片。 測試方式:單眼測試或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測定裸眼視力,定量分析被測眼戴矯正試片后的屈光矯正狀況。2) 散光盤視標 協作鏡片:圓柱透鏡驗光試片。 測試方式:單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被測眼散光所在的軸向和焦量。3) 紅綠視標 協作鏡片:球鏡試片。 測試方式:單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球鏡驗光試片矯正焦量。4) 遠交叉視標 協作鏡片:±0.50內置輔鏡和球鏡試片。 測試方式:單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球鏡驗光試片矯正焦量。5) 斑點狀(蜂窩狀)視標 協作鏡片:交叉圓柱透鏡和圓柱透鏡驗光試片。 測試方式:單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柱鏡驗光
11、試片的軸向和焦量。6) 偏振紅綠視標 協作鏡片:偏振濾鏡聯合球鏡驗光試片。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被測雙眼戴驗光試片后屈光狀態是否平衡。7) 雙眼平衡視標 協作鏡片:偏振濾鏡聯合球鏡驗光試片。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被測雙眼戴驗光試片后屈光狀態是否平衡。8) Worth四點視標 協作鏡片:紅色濾光鏡和綠色濾光鏡。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性分析被測眼雙眼同時視功能及融合力。9) 立體視視標 協作鏡片:偏振濾片。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被測眼立體視功能,并幫助診斷隱斜視。10)水平對齊視標協作鏡片:偏振濾片。測試方式:雙眼測試。 測
12、試目的:定性分析被測眼同時視功能及水平向隱斜視,定量分析雙眼影響不等。11) 垂直對齊視標 協作鏡片:偏振濾片。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性分析被測眼同時視功能及垂直相隱斜視,定量分析雙眼影象不等。12) 馬氏桿視標 協作鏡片:垂直或水平馬氏桿透鏡聯合旋轉棱鏡。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隱斜視。13) 十字環形視標 協作鏡片:紅色濾光鏡、綠色濾光鏡。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性分析被測眼同時視功能,定量分析隱斜視。14) 偏振十字視標 協作鏡片:偏振濾片。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性分析被測雙眼固視差異。15) 十字固視視標 協作鏡片:偏振濾鏡。
13、測試方式: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性分析被測雙眼固視差異。16) 鐘形盤視標 協作鏡片:偏振濾鏡。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被測眼旋轉性隱斜視。2, 近視標(1) 近視標刻度桿:豎直固定于驗光盤上方,近距離檢測時翻下,附有公制及英制的長度單位刻度,近視標盤可在刻度桿上移動,從而精確把握檢測距離。(2) 近視標盤:為一開孔的雙層紙板,紙質近視標卡夾于紙板中間,可通過旋轉近視標卡使不同的近視標自紙板夾的孔隙中露出,供近距離檢測時使用。(3) 常用視標1) 近E視力視標、數字視力視標和字母視力視標 協作鏡片:基礎試片和球鏡試片。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或單眼測試,近距離測試。 定量分析被
14、測眼近視力及近矯正視力。2) 近交叉視標 協作鏡片:基礎試片、交叉柱鏡輔鏡和球鏡試片。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或單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被測眼調整量及適宜的老視處方。3) 近十字視標 協作鏡片:基礎試片和球鏡試片。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或單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被測眼調整量及比較性調整。4) 近散光盤視標 協作鏡片:基礎試片和柱鏡試片。 測試方式:單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被測眼近距離散光。5) 橫向單行視標 協作鏡片:基礎試片、6底向上三棱鏡輔鏡及旋轉棱鏡。 測試方法式: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被測眼近水平向斜視角及AC/A。6) 縱向單列視標: 協作鏡片:基礎試片、10底向
15、內三棱鏡輔鏡及旋轉棱鏡。 測試方式:雙眼測試。 測試目的:定量分析被測眼比較性集合和近垂直向斜視角。第二章 驗光前預備工作一、 開啟電源開啟電源總掣,分別檢視投影視標、近讀燈、檢影鏡、座椅制動開關是否接電。二、 視孔試片恢復0位檢查驗光盤視孔試片的球鏡讀窗,若前次驗光的球柱鏡片留置于視孔,應旋動球鏡焦度手輪將視孔試片回“0”。蓋因若被測眼誤用過矯的負透鏡觀看遠視標,則會誘發調整,從而影響測定結果。故驗光師每次驗光結束后應準時將視孔試片恢復0位。三、 調整被測眼高度囑被測者取舒適姿勢坐于檢測座椅,升降座椅高度,通常大致使被測雙眼的中心與對側墻面上懸掛的視標板的坐標中點相對。四、 調整垂直平衡旋動
16、垂直平衡手輪,觀看被測雙眼與視孔垂直向相對位置,務使視孔透鏡的光學中心與被測眼瞳孔中心垂直向對齊。通常使平衡標管(或平衡槽)中的氣泡居中。若遇垂直性眼位偏斜并發強迫頭位或原發性頭位偏斜時,可適當調整驗光盤的傾斜程度,以被測眼瞳孔與試片的光學中心垂直向對齊為度。五、 調整光心距1, 瞳孔間距的檢測:旋動光心距手輪,將電腦驗光儀所測得的瞳距數值輸入光心距讀窗。旋動柱鏡軸向手輪,使視孔邊緣的柱鏡軸向標記對準軸向刻度盤90度位置,然后微量旋動光心距手輪,務使被測眼瞳孔中心與上下柱鏡軸向標記呈直線對齊。使雙視孔透鏡的光學中心間距等于被測雙眼瞳孔中心的間距。調整完畢后,可于光心距讀窗讀取眼鏡處方遠用光心距
17、(同于被測眼瞳孔間距)書記,單位為mm。2, 視線距的檢測:由于視線是凝視目標與凝視黃斑的連線,故將眼鏡的光學中心放置于視線上則更為合理,檢測方法如下。(1) 右眼視孔調整為1mm小孔輔鏡PH。(2) 左眼遮蓋,視孔調整為OC。(3) 投放馬氏桿視標。(4) 調整光心距手輪。(5) 使右眼看到點狀視標位于小孔視野中心。(6) 左眼視孔調整為小孔輔鏡PH,右眼遮蓋。(7) 使左眼看到點狀視標位于小孔視野中心。(8) 雙眼視孔調整為小孔輔鏡,同時凝視點狀視標。(9) 微度調整光心距手輪,于光心距讀窗讀取并記錄遠視線距。六、 調整鏡眼距囑被測者的額部與額托緊密穩定接觸,檢測者可從鏡眼距讀窗觀看被測眼
18、角膜頂點的位置,觀看距離約為20cm。 調整觀看角度,使讀窗內的長線恰好落在讀窗外框中心的土焦連線上。若被測眼角膜頂點與讀窗的中心長線刻度相切,則提示鏡眼距為13.75mm。長線刻度的眼側有數條短線刻度,每刻度的間隔為2mm。若角膜前頂點與第一條短線相切,則鏡眼距為15.75mm,依此類推。旋動額托手輪可把握被測眼與視孔試片透鏡后頂點的間距,盡量使角膜的前頂點與讀窗的中心長線刻度相切。鏡眼距的大小影響著驗光試片對被測眼所產生的焦力,參考框架眼鏡后頂點與眼的前主點平均距離,通常以鏡眼距為13.75mm為標準鏡眼距。框架眼鏡的鏡眼距確定后,驗光試片的鏡眼距若不等于標準鏡眼距, D1=D±
19、LD2/(1000-LD)式中D為驗光焦度,D1為標準鏡眼距焦度,L為驗光試片的鏡眼距比標準鏡眼距增大的差值。正透鏡試片焦度隨著鏡眼距縮小而減小少,若驗光試片的鏡眼距大于標準鏡眼距,開具處方時須加修正焦度;負透鏡試片的焦度隨著鏡眼距縮小而增大,若驗光試片的鏡眼距大于標準鏡眼距,開具處方時須減修正焦度。例 2-1 已知 驗光焦度D=10.00/m 鏡眼距差值L=2mm 求 眼鏡焦度D1解:D1=D+ LD2/(1000-LD)=10.20/m。例2-2 已知 驗光焦度D=-10.00/m 鏡眼距差值L=2mm 求眼鏡焦度D1解 D1=D+ LD2/(1000-LD)=-9.80/m七、調整集合在
20、進行近距離檢測時,雙被測眼必需同時內收才能凝視同一近目標,矯正試片必需適當等量向內傾轉,以保證被測眼視線能垂直通過視孔試片透鏡的光學中心。可通過調整機會讓掣使視孔試片向內傾轉,在調整集合掣時可見光心距讀數發生轉變,通常依據近檢測距離計算被測眼的近光心距,利用近光心距精確把握集合掣的調整量值。具體計算方法見近距離檢測有關章節。第三章 視網膜檢影檢測 依據被測眼視網膜反射光的特點從客觀的角度來定量分析其屈光狀態,稱為視網膜檢影。綜合驗光儀設有專供視網膜檢影檢測的工作透鏡。一、 視網膜檢影原理1, 視網膜檢影鏡的基本結構:經過平行調整的正弦波光源,經45度斜置的平面鏡反射到被測眼瞳孔內,被測眼的眼底
21、視網膜被照亮后就會發出橙紅的反射光。平面鏡上有一圓孔可供檢測者窺見被測眼瞳孔內的反射光。接受點狀投影光,反射光呈一條光帶,稱為反射光帶。2, 視網膜反射光的移動規律:視網膜反射光通過被測眼的屈光間直射處眼外,若將屈光間質看成透鏡,受透鏡影響,必定在被測眼的遠點聚焦,近視眼發生匯聚,遠視眼發生散開,正視眼則平行傳播。 若將被測眼看成未知透鏡,在移動透鏡時,分析通過透鏡看到的目標與透鏡之間相對移動的特點,就可以推斷目標和觀看眼在透鏡的焦距范圍之內,還是在透鏡的焦距范圍之外。由于被測眼不能移動,則代之移動視網膜檢影鏡射出的光源,并促使反射光移動,觀看投射光相對反射光的移動特點,仍舊可以推斷被測眼遠點
22、所在范圍,被測眼遠點位于被測眼與視網膜檢影鏡之間,兩者發生逆向移動,稱為逆動;被測眼遠點位于被測眼與視網膜檢影鏡之間,兩者發生逆向移動,稱為逆動;被測眼遠點位于被測眼之后或檢影鏡之后,兩者發生同向移動,稱為順動。用已知透鏡將其遠點調整到特定位置,通過對已知透鏡進行定量分析就可以測定被測眼的屈光狀態。3, 視網膜反射光移動的光學原理(1) 順動:當被測眼為遠視眼、正視眼或遠點距離大于檢影工作距離的近視眼時,則被測眼的反射光無實焦點或焦點落在檢測者觀看眼的后面。被測眼內的反射光呈正立的象,此時將檢影鏡的平面鏡向下傾轉時,反射光上方被平面鏡圓孔的上緣遮蓋變黑,好像形成反射光下移的現象,由于反射光移動
23、的方向與平面鏡傾轉的方向相同,故稱為順動。(2) 逆動:當被測眼為遠點距離小于檢影工作距離的近視眼時,則被測眼的反射光焦點落在檢測者觀看眼與被測眼之間,被測眼內的反射光先聚后散形成倒置的象,此時將檢影鏡的平面鏡向下傾轉時,被測眼內的反射光的下方被平面鏡圓孔的上緣遮蓋變黑,好像形成反射光上移的現象,由于反射光移動的方向與平面鏡傾轉的方向相反,故稱為逆動。(3) 中和:當被測眼(或通過已知透鏡的調整)的遠點距離等于檢影工作距離時,則被測眼的反射光以尖銳的焦點落在平面鏡的圓孔上。此時將檢影鏡的平面對下少量輕轉時,被測眼的反射光不受遮蓋,表現為光明的橙紅的反射光布滿被檢眼瞳孔區;將檢影鏡向下過度傾轉,
24、則反射光被完全遮蓋,被檢眼瞳孔區完全被遮蓋,這種現象稱為中和。二、 檢測方法1, 確定主子午軸向(1) 全都性移動:以帶狀光檢影鏡為例,檢影鏡必需在與其帶狀投影光相垂直的軸向掃描移動,即水平的投射光帶沿垂直向掃描移動,垂直的投射光帶沿水平向掃描移動。當用檢影鏡掃描一條子午線時,若帶狀投射光與反射光帶所指向的方位相同,即二者為平行線,且二者移動的子午軸向也相同,則無論二者是順動還是逆動,均稱為全都性移動,若二者順動稱為全都性順動,若二者逆動稱為全都性逆動,證明所掃描的子午軸向為被測眼的主子午軸向。當確定一條主子午軸向后,另一條主子午軸向與其相差90度角(相互垂直)。(2) 非全都性移動:若帶狀投
25、射光所掃描的子午軸向不是被測眼的竹子無軸向時,則帶狀投射光與反射光帶所指向的軸向不相全都,即二者不相平行,且當掃描視網膜檢影鏡時,二者的移動方向也不相全都,稱為非全都性移動。故在確定被測眼的散光軸位時,首先要分析帶狀投影光在靜態時與反射光帶所指向的軸向是否全都,繼而要觀看在動態掃描帶狀投射光時,帶狀投射光移動的子午軸向與反射光帶移動的子午軸向是否全都(無論是順動還是逆動)。若呈現非全都性移動,則須急躁地旋轉調整帶狀投射光的子午軸向,使其與反射光帶所指向的軸向相全都。2, 中和反射光(1) 順動檢影:比較順動和逆動反射光的中和過程,可以發覺反射光從順動過渡到中和較易辨認。為了利用順動反射光來進行
26、檢影檢測,通常依據電腦自動驗光儀的檢測結果,預加過矯-0.50/m-0.75/m的負球鏡試片來轉變近視眼最初表現出的逆動,并使每條鐘面子午軸向的反射光均處于順動狀態。若為遠視則欠矯+0.50/m-+0.75/m。不必擔憂負球面透鏡帶來的調整可能會干擾檢測結果,由于利用綜合驗光儀進行視網膜檢影時所預置的+1.50/m工作透鏡具有很好的霧視功能。(2) 推斷中和度:以帶狀光檢影鏡為例,在推斷中和程度時,通常對反射光帶有三個評定標準,即亮度、移動速度和寬度。接近中和時,反射光帶呈現出較亮、移動較快、變得較寬大。達到中和時,反射光帶最亮,寬度占據整個瞳孔空間。因此觀察暗淡、窄小、移動緩慢的放射光帶時,
27、提示需要增減較大焦度的試片。當反射光帶變亮,移動變快,寬度變大時,須每次遞變較小焦度(0.25/m)的試片。由于已事先用負球面透鏡將反射光帶的移動性質調整為順動來進行檢測,故須實行遞減負球鏡試片焦度(遠時增加正球鏡試片焦度),使反射光逐步達到中和。3, 記錄和分析檢影結果(1) 中和第一子午軸向:確定了主子午軸向的方位后,認真掃描并比較兩條主子午軸向的反射光帶,找出反射光帶移動較快、較亮、較寬大的主子午軸向,由于該主子午線接近中和狀態,故稱為第一子午軸向。用帶狀投射光在這條主子午軸向掃描,實行逐步削減負球鏡試片(遠視逐步增加正球鏡試片)的方法進行中和。畫線記錄第一子午軸向,并在線端記錄中和焦度
28、。(2) 中和其次子午軸向:用上述方法掃描并中和與第一條主子午軸向相垂直的另一條主子午軸向。畫線記錄與第一子午軸向垂直的其次子午軸向方位,并在線端記錄中和焦度。記錄兩條主子午軸向上中和焦度的圖形稱為光學十字圖。(3) 處方轉換:將視網膜檢影所獲得的光學十字圖轉換為屈光處方,若視網膜檢影所獲得的光學十字圖提示兩個主子午軸向的中和焦度全都,則證明被測眼沒有散光,該焦度的符號和量值就是處方的球性透鏡;若視網膜檢影所獲得的光學十字圖提示兩個主子午軸向的中和焦度不同,則須將視網膜檢影所獲得的光學十字圖分解為兩個光學十字圖,分別表示處方球鏡焦度和柱鏡焦度。留意表示柱鏡焦度的光學十字圖中,0焦度所指向的軸向
29、為處方的柱鏡的軸向。例31 已知:水平向中和焦度為-3.00,垂直向中和焦度為-3.00求:被測眼處方。解:作被測眼的光學十字圖被測眼處方:-3.00。例32 已知:水平向中和焦度為-3.00,垂直向中和焦度為-4.00。求:被測眼處方。解:作被測眼的光學十字圖,被測眼處方 :-3.00-1.00*180。4, 工作距離的換算(1) 換算原理:通常把綜合驗光儀的驗光盤置于操作者手臂的長度范圍內,這樣可以一手操作視網膜檢影鏡,另一手更換被測眼前的透鏡試片。從被測眼主點至檢影鏡窺孔之間的距離稱為工作距離。 可以想象,假定工作距離為1m,當達到中和時,被測眼的遠點在1m處,表示在中和時被測眼屈光狀態
30、為1.00/m近視。因此不管被測眼前的試片是多少焦度,處方都必需加上-1.00/m(或減去+1.00/m),稱為工作距離的補償,經過補償后,被測眼的遠點就從1m處移到了無限遠。由于工作距離所形成的屈光等值必需從檢測結果(即視網膜檢影鏡所測得的中和焦度)中減去,從而換算出被測眼實際的屈光不正的焦度。為了便于計算,通常該距離要選擇一個整數(如100cm、67cm或50cm)。工作距離對檢影結果的影響可以用公式計算如下:D=D1-1/d2 (公式31)式中D為處方焦度,D1為檢影中和焦度。d2為工作距離(以m為單位)。由公式31可知:1) 工作距為1m,則處方焦度為中和焦度減+1.00/m或加-1.00/m。2) 工作距為2/3m,則處方焦度為中和焦度減+1.50/m或加-1.50/m。3) 工作距為1/2m,則處方焦度為中和焦度減+2.00/m或加-2.00/m。(2) 工作透鏡1) 工作透鏡的使用方法:綜合驗光儀附設有標為R的功能輔片,即為預加+1.50/m或+2.00/m的正球性透鏡,在67cm或50cm處進行檢影時,中和焦度即為處方焦度,可省去對工作距離換算的麻煩。2) 工作透鏡的原理:若在被測眼前預置+1.50/m正球性透鏡,在檢影時就必需先投放等量-1.50/m負球性透鏡將其抵消,則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中醫經典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重點名校2025屆初三第二學期化學試題4月月考試卷含解析
- 天門職業學院《分子生物學A》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化工廠外來人員安全培訓
- 2025蚌埠市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年上海市勞務派遣合同范本
- 2025履行合同簽訂流程
- 2025新版購房合同
- 2025年餐飲業商鋪租賃合同
- 2025年公寓租賃合同書
- 壓力容器年度自查表
- 23CG60 預制樁樁頂機械連接(螺絲緊固式)
- -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課件
- 小學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課件設計
- 讀書與教師專業成長
- sat數學考試試題
- 泰國介紹英文
- 中國的農業和工業
- 家長進課堂之日常急救小常識
- 整本書閱讀教學之《蘋果樹上的外婆》導讀課設計
- 幼兒園自主性游戲實施策略研究 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