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中醫臨床路徑_第1頁
中風中醫臨床路徑_第2頁
中風中醫臨床路徑_第3頁
中風中醫臨床路徑_第4頁
中風中醫臨床路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風病(腦梗塞)急性期中醫臨床路徑路徑說明:本路徑適合于西醫診斷為腦梗死的急性期患者。一、中風病(腦梗死)急性期中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一)適用對象中醫診斷:第一診斷為中風病(TCD 編碼:BNG080)。 西醫診斷:第一診斷為腦梗死(ICD-10 編碼:I63)。(二)診斷依據1、疾病診斷(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協作組中風病中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試行,1995 年)。(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 2010 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制定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 2010。2、疾病分期(1)急性期:發病 2 周以內。(2)恢復期:發病 2 周至 6 個

2、月。(3)后遺癥期:發病 6 個月以上。3、病類診斷(1)中經絡:中風病無意識障礙者。(2)中臟腑:中風病有意識障礙者。4、證候診斷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中風病(腦梗死)急性期診療方案”。中風病(腦梗死)急性期臨床常見證候:(1)中經絡(無意識昏迷者)風火上擾證風痰阻絡證痰熱腑實證陰虛風動證氣虛血瘀證(2)中臟腑(昏不知人或神志昏糊、迷蒙)痰蒙清竅證痰熱內閉證元氣敗脫證(3) 治療方案的選擇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中風病(腦梗死)急性期診療方案”、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ZYYXH/T22-2008)。1、診斷明確,第一診斷為中風病(腦梗

3、死)。2、患者適合并接受中醫治療。(四)標準住院日為21 天。(五)進入路徑標準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中風病(TCD 編碼:BNG080)和腦梗死(ICD-10 編碼:I63)的患者。2、病期屬于急性期。3、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本路徑。4、由腦腫瘤、腦外傷、血液病等引起的腦梗死患者可不進入本路徑。(六)中醫證候學觀察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不同證候的主癥、次癥、舌、脈特點。注意證候的動態變化。(七)入院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潛血。(2)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血流變、電解質、甲功五項、血沉

4、、C 反應蛋白、抗“O”、類風濕因子。(3)C肽、胰島素抗體(空腹、餐后2小時)(注:糖尿病病人必查)。(4)心肌壞死標志物、乙肝五項。(5)凝血四項及D-2聚體。(6)心電圖。(7)胸部 X 線片。(8)經顱多普勒超聲(TCD)(必要時選擇加做顱外段)。(9)血管功能評價(頸部血管彩超)。(10)頭顱影像學檢查(CT 或 MRI)。2、可選擇的檢查項目:根據病情需要而定,如腫瘤標志物全套、頭顱 MRA、CTA、同型半胱氨酸、心臟彩超、24 小時動態血壓、動態心電圖監測、腦電圖、雙下肢血管 彩 超、心理測評及智能測評等。(八)治療方法1、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中風病的治療需根據神志狀態辨

5、中經絡、中臟腑、以確定疾病之輕重及預后;中臟腑根據病人癥狀特點,辨閉證、脫證。 中臟腑 (1)痰熱內閉證 治法:清熱化痰醒神開竅。 推薦方藥: 羚羊角湯加減。羚羊角粉沖、生石決明先煎、夏枯草、菊花、龜板先煎、生地、丹皮、白芍、天竺黃、膽南星等。 羚角鉤藤湯和溫膽湯加減。羚羊角粉沖、生地、鉤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陳皮、梔子等。 (2)痰蒙清竅證 治法:燥濕化痰,醒神開竅。 推薦方藥:滌痰湯加減。制半夏、制南星、陳皮、枳實、茯苓、人參、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 (3)元氣敗脫證 治法:益氣回陽固脫。 推薦方藥:急予參附湯加減頻頻服用等。 中經絡 (1)

6、風火上擾證 治法:清熱平肝,潛陽息風。 推薦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鉤藤后下、生石決明先煎、川牛膝、黃芩、山梔、夏枯草等。 (2)風痰阻絡證 治法:息風化痰通絡。 推薦方藥:化痰通絡方加減。法半夏、生白術、天麻、紫丹參、香附、酒大黃、膽南星等。 半夏白術天麻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半夏、天麻、茯苓、橘紅、丹參、當歸、桃仁、紅花、川芎等。 (3)痰熱腑實證 治法:化痰通腑。 推薦方藥:星萎承氣湯加減。生大黃后下、芒硝沖服、膽南星、瓜萎等。 大承氣湯加減。大黃后下、芒硝沖服、枳實、厚樸等。 (4)陰虛風動證 治法:滋陰息風。 推薦方藥:育陰通絡湯加減。生地黃、山萸肉、鉤藤后下、天麻、丹參、白芍等。

7、 鎮肝熄風湯加減。生龍骨先煎、生牡蠣先煎、代赭石先煎、龜板先煎、白芍、玄參、天冬9g、川牛膝、川楝子、茵陳、麥芽、川芎等。 (5)氣虛血瘀證 治法:益氣活血。 推薦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生黃芪、全當歸、桃仁、紅花、赤芍、川芎、地龍等。 注:中風、閉證、脫證、病情危重變化較快,預后不良。應根據CT辨別為缺血性還是出血性,一般出血性占多數。有小便失禁者應配以留置導尿,頭枕冰袋或戴冰帽,定期翻身拍背,定時吸痰、積極降低顱內壓,管理血壓。下胃管以保證飲食和服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營養支持。預防和治療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心電監護掌握心腎功能生命指征。腦出血患者若出血量大于30ml者可入腦外手術或碎

8、吸治療。2、辨證選擇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中藥注射液靜脈滴注。如:丹參注射液、紅花注射液、丹紅注射液、血栓通粉針、燈盞花粉針、丹參酮A注射液等可以選擇使用。3、針灸治療:生命體征平穩后可盡早應用針灸治療,可根據不同分期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4、耳針:利用耳穴治療中風后遺癥具有一定的療效。以腦干、枕、額、皮質下、心、肝為主穴醒腦開竅、寧心安神。 5、穴位注射:選用維生素B1注射液 100mg、維生素B12注射液 0.5mg 注入相關穴位促進機體血液循環,擴張周圍血管,改善外周血液分布,提高人體免疫力,并可改善腦部供血。 6、 穴位貼敷:把紅花、當歸等藥物研成細末,用醋、黃酒調成糊狀,放于膏藥上,再直接貼

9、敷穴位,通過刺激穴位,從而激發經氣,調動經脈的功能,以行氣血、營陰陽。 7、 中藥灌腸:采用中藥灌腸增加腸的蠕動,防止腸道內毒素吸收,活血清利、泄濁排毒,尤其適用于中風昏迷、危重癥病人。8、中藥霧化吸入:采用中藥制劑,以霧化設備將藥物霧化后直接吸入呼吸道,使局部藥物濃度增高,從而達到宣肺化痰之效。9、中藥熏洗療法:根據病情需要選擇。10、推拿治療:根據不同分期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11、治療設備及其他療法:根據病情需要選擇艾灸、拔罐療法、低中頻脈沖治療、TDP照射、高壓氧治療等。12、內科基礎治療: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維持與并發癥的預防和治療、血壓血糖的調整、顱內高壓和腦水腫、合并感染及發熱的處理原

10、則與方法等。可參照 2010 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制定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 2010。13、康復訓練:病情平穩后盡早進行康復訓練。14、護理:辨證施護。(九)出院標準1、病情穩定,主要癥狀有所改善。2、病程進入恢復期。3、沒有需要住院治療的并發癥。4、初步形成具有中醫特色的個體化的康復方案和二級預防方案。(十)有無變異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統疾病者,住院期間病情加重,需要特殊處理,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3、治療過程中發生了病情變化,出現嚴重并發癥時,退出本路徑。4、因患者及其家屬意愿而影響

11、本路徑的執行時,退出本路徑。中風病(腦梗死)恢復期中醫臨床路徑路徑說明:本路徑適合于西醫診斷為腦梗死的恢復期患者。一、中風病(腦梗死)恢復期中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一)適用對象中醫診斷:第一診斷為中風病(TCD 編碼:BNG080)。 西醫診斷:第一診斷為腦梗死(ICD-10 編碼:I63)。(二)診斷依據1、疾病診斷(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協作組起草制訂的中風病中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試行,1995 年)。(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制定的中國急 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 2010(2010 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發病 2 周

12、以內。(2)恢復期:發病 2 周至 6 個月。(3)后遺癥期:發病 6 個月以上。3、證候診斷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中風病(腦梗死)恢復期診療方案”。 中風病(腦梗死)恢復期臨床常見證候: 風火上擾證痰瘀阻絡證痰熱腑實證陰虛風動證氣虛血瘀證(3) 治療方案的選擇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中風病(腦梗死)恢復期診療方案”、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ZYYXH/T22-2008)。1、診斷明確,第一診斷為中風病(腦梗死)。2、患者適合并接受中醫治療。(四)標準住院日為28 天。(五)進入路徑標準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中風病(TCD 編碼:BNG08

13、0)和腦梗死(ICD-10 編碼:I63)的患者。2、疾病分期屬于恢復期。3、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本路徑。4、由腦腫瘤、腦外傷、血液病等引起的腦梗死患者,不進入本路徑。(六)中醫證候學觀察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不同證候的主癥、次癥、舌、脈特點。注意證候的動態變化。(七)入院檢查項目1、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潛血。(2)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血流變、C 反應蛋白、電解質。(3)乙肝五項。(4)凝血四項及D-2聚體。(5)心電圖。(6)胸部 X 線片。(7)經顱多普勒超聲(TCD)(必要時選擇加做顱

14、外段)。(8)血管功能評價(頸部血管彩超)。(9)頭顱影像學檢查(CT 或 MRI)。2、可選擇的檢查項目:根據病情需要而定,如腫瘤標志物全套、頭顱 MRA、CTA、同型半胱氨酸、心臟彩超、24 小時動態血壓、動態心電圖監測、腦電圖、雙下肢血管 彩 超、心理測評及智能測評等。(八)治療方案1、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1)風火上擾證 治法:清熱平肝,潛陽息風。 推薦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鉤藤后下、生石決明先煎、川牛膝、黃芩、山梔、夏枯草等。 羚角鉤藤湯加減。羚羊角粉沖、生地、鉤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丹參等。 (2)痰瘀阻絡證 治法:息風化痰通絡。 推薦方藥:

15、化痰通絡方加減。法半夏、生白術、天麻、紫丹參、香附、酒大黃、膽南星等。 半夏白術天麻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半夏、天麻、茯苓、橘紅、丹參、當歸、桃仁、紅花、川芎等。 (3)痰熱腑實證 治法:化痰通腑。 推薦方藥:星萎承氣湯加減。生大黃后下、芒硝沖服、膽南星、瓜萎等。 大承氣湯加減。大黃后下、芒硝沖服、枳實、厚樸等。 (4)陰虛風動證 治法:滋陰息風。 推薦方藥:育陰通絡湯加減。生地黃、山萸肉、鉤藤后下、天麻、丹參、白芍等。 鎮肝熄風湯加減。生龍骨先煎、生牡蠣先煎、代赭石先煎、龜板先煎、白芍、玄參、天冬9g、川牛膝、川楝子、茵陳、麥芽、川芎等。 (5)氣虛血瘀證 治法:益氣活血。 推薦方藥:補陽還五

16、湯加減。生黃芪、全當歸、桃仁、紅花、赤芍、川芎、地龍等。 2、針灸治療3、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選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注射液靜脈滴注。如:丹參注射液、紅花注射液、丹紅注射液、血栓通粉針、燈盞花粉針、丹參酮A注射液等可以選擇使用。4、耳針:利用耳穴治療中風后遺癥具有一定的療效。以腦干、枕、額、皮質下、心、肝為主穴醒腦開竅、寧心安神。5、穴位注射:選用維生素B1注射液 100mg、維生素B12注射液 0.5mg 注入相關穴位促進機體血液循環,擴張周圍血管,改善外周血液分布,提高人體免疫力,并可改善腦部供血。 6、穴位貼敷:把紅花、當歸等藥物研成細末,用醋、黃酒調成糊狀,放于膏藥上,再直接貼敷穴位

17、,通過刺激穴位,從而激發經氣,調動經脈的功能,以行氣血、營陰陽。7、中藥灌腸:采用中藥灌腸增加腸的蠕動,防止腸道內毒素吸收,活血清利、泄濁排毒,尤其適用于中風昏迷、危重癥病人。8、中藥霧化吸入:采用中藥制劑,以霧化設備將藥物霧化后直接吸入呼吸道,使局部藥物濃度增高,從而達到宣肺化痰之效。9、中藥熏洗療法:根據病情需要選擇。10、推拿治療:根據不同分期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11、治療設備及其他療法:根據病情需要選擇艾灸、拔罐療法、低中頻脈沖治療、TDP照射、高壓氧治療等。12、內科基礎治療: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維持與并發癥的預防和治療、血壓血糖的調 整、顱內高壓和腦水腫、合并感染及發熱的處理原則與方法等。可參照臨床診療指南神經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3、康復訓練:進行規范的康復訓練。14、護理: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