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目 錄一、編制依據. 2二、工程概況 .2三、施工部署及技術要求. 3四、施工準備.13五、主要施工方法. 13六、 質量保證措施. 22七、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26八、 成品保護. 26九、 主要施工管理措施27十、安全文明及綠色環保施工 .27一、編制依據:1. C1號商業辦公等23項(南區)7號16號樓及地下車庫建筑、結構施工圖。2砼結構施工圖平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11G101-1、2、3)3.防空地下室縱筋最小搭接、錨固構造詳圖(07FG0105)4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5建筑安裝分項工程施工工藝規程(DBJ/T01-26-2003)6、公司I
2、S09001質量體系程序文件。二、工程概況: 2.1 C1號商業辦公等23項(南區)7號16號樓,本工程建設于大興區舊宮鎮南街村,東至五福堂七號路、南至三號路、西至六號路、北至五福堂二號路。建筑面積107915.10;主樓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裙房、地下車庫為框架結構。C7、C12、C14號商業樓地下2層,地上2層:地下二層建筑地面均-10.100m,地上建筑高度9.65m ;C9C10號辦公樓地下2層,地上7層,地上多層建筑高度為29.15m ;C8、C11、C13、C15、C16號商業辦公樓地下2層,地上12層,地上高層建筑為48.65m。各樓號±0.000絕對標高為37.100
3、m。 2.2 基礎構造形式:無上部結構的地下室和二層商業框架結構,采用柱墩 + 筏板;框架結構筏板厚0.40m,人防區域筏板配筋雙層雙向16200,板內設6400×400拉結筋;非人防區域筏板配筋雙層雙向14200,人防區域與非人防區域交界處鋼筋按受拉搭接。多層及高層樓號框架剪力墻結構,基礎為鋼筋混凝土筏板基礎。多層及高層樓號筏板厚10001400mm。地下車庫與樓號建筑物形成的地下建筑物面積大,加之樓號的層高不同,地下車庫的沉降、施工后澆帶貫穿其中;為保證工序順暢、以后澆帶為界,除樓號外基礎施工分為6個施工段。±0.000以上:本工程二層高的C7號.12號樓建筑面積較小、
4、不劃分流水段;其他樓號均劃分為2個施工流水段。2.3本工程設計場地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結構安全等級二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三級??拐饦嬙齑胧旱叵萝噹炜箓攘蚣芙Y構,抗震構造措施三級;樓號框架二級,剪力墻一級。本工程鋼筋種類為HRB400,HPB300級鋼筋:小直徑分布筋采用HPB300級鋼筋。2.3.1不同樓號、部位抗震等級見表:子項名稱地上樓層地下夾層地下1層地下2層C13#、C15#、C16 12/-2有夾層剪力墻框架剪力墻框架剪力墻框架剪力墻框架一級二級一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C8#.C9#.C10#.C11# C9.10#無夾層一級二級 一級二級二級三級(C
5、7#)、C14# 2/-2有夾層二級二級三級三級C12#二級二級三級地下車庫三級三級三級三級三級三級2.4地下車庫二層、一層部分設計為人防工程,防空地下室抗力級別為甲6級。各防護單元平時使用功能為汽車庫。人防工程出入口所有密閉門、防護密閉門嚴格按照設計圖的防護等級,密閉要求選用。防空地下室結構構造,除應滿足人防相關要求外,還應滿足相應抗震等級的要求。 A、所有人防墻上洞口(門框墻、臨戰封堵口等)四角均設216斜向筋,長度不小于1100mm。 B、人防抗力墻、底板、頂板的最外排鋼筋之間設6間距不大于500的梅花形拉結筋(單項設計較嚴格時,以單項拉結筋為準)。2.5對人防墻體混凝土強度等級的要求(
6、抗滲同所在部位等級):A、單體范圍內人防臨空墻,混凝土等級同單體(樓號);B、單體范圍外人防臨空墻,混凝土等級為C40;C、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時變化設在沉降后澆帶處。2.6豎向鋼筋錨入邊框梁(連梁、框支梁)構造:A、剪力墻墻身豎向鋼筋錨入框支梁LaE;B、在邊框梁高度范圍內的墻身水平筋綁扎到邊框梁箍筋內側; C、框支梁:框支梁上邊緣構件插筋錨固1.2LaE。2.7本方案若與現行規范、行業標準有抵觸時,以規范、標準為準。三、施工部署及技術要求:(一)本工程采用11G101-1、2、3構造詳圖標準:1、設計、圖集鋼筋連接構造: A、地下車庫梁配筋與單體梁配筋沖突時,應以單體配筋為準。 B、等高梁相
7、交處,較長跨梁底部鋼筋在較短跨梁底部鋼筋之上。 C、當梁平柱(墻)邊時,梁縱筋應置于柱(墻)縱筋內側。 D、當墻身水平分布鋼筋直徑不小于約束邊緣構件陰影區箍筋直徑,且豎向間距為陰影區豎向箍筋的整倍數時,可利用墻身水平分布筋代替約束邊緣構件的外側箍筋。 E、當邊緣構件有兩種直徑時,較大直徑鋼筋優先布置在邊緣構件端部和墻肢交叉位置。 F、板面負筋跨內延伸長度從近支座邊算起,兩側相同時僅在一側注明,支座鋼筋相同時采用能通則通的原則,不應在支座內分別錨固。 G、由于C地塊框架結構的跨度、進深較大,對于截面較大,但跨度不超8.0m時,其起拱值為3;對大跨、超高結構,拆模時的結構自重下沉量較難預測,故起拱
8、值確定為4(加工箍筋時綜合考慮,避免梁超高)。懸挑結構按懸挑長度的6起拱,注意因起拱大鋼筋的延長。1.1 16鋼筋采用直螺紋套筒級接頭。機械連接接頭的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宜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范圍。在同一根鋼筋上宜少設接頭。1.2 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位于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對梁類、板類及墻類構件,不宜大于25%;對柱類構件,不宜大于50%。在任何情況下,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均不應小于300mm??v向受壓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況下不應
9、小于200mm。1.3 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于25時的錨固:×1.10系數;尚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范圍內各設置兩個箍筋。 1.4 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于500mm,凡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段內的機械連接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段。(1)機械連接接頭連接件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宜滿足縱向受力鋼筋最小保護層厚度的要求,連接件之間的橫向凈間距不宜小于25mm。(2)一、二級抗震等級剪力墻的加強部位,接頭位置應錯開,每次連接的鋼筋數量不宜超過總數量的50%,錯開凈距不宜小于500mm,其他情況剪力墻的
10、鋼筋可在同一部位連接。暗柱及端柱內縱向鋼筋的連接宜與框架柱相同。(3)樓層梁、板的底部縱向鋼筋的接長,應在支座或支座兩側1/3跨度范圍內。上部縱向鋼筋的接長,應在跨中1/3跨度范圍內。1.5 對于地下室筏形基礎底板結構梁,板的鋼筋連接位置:底部鋼筋應在跨中1/3跨度范圍內,上部鋼筋應在支座(柱或墻)或支座兩側1/3跨度范圍內。當鋼筋長度可穿過一連接區到下一連接區并滿足要求時,宜穿越設置。 (1)筏板的第一根鋼筋,距基礎梁、板邊為1/2板筋間距,且不大于75mm。(2)單獨基礎系雙向受力:沿短邊方向的受力鋼筋置于長向邊受力鋼筋的上面。1.6鋼筋混凝土女兒墻應每隔15m設20mm伸縮縫一道,用油膏
11、崁縫填實,做好防水工作。1.7未注明的次梁及井字梁支座處的主梁兩側每側各設3d50附加箍筋,d為主梁箍筋直徑,肢數同所在主梁。1.8 當梁一端與剪力墻順接或與柱相連而另一端與剪力墻丁接或與其他梁相連時,不管梁代號是KL還是L,僅在剪力墻順接或與柱相連端將箍筋按KL加密,但懸臂梁除外(半框架梁:一端與框架柱連接,另一端與梁連接,箍筋僅在靠柱一側加密)。不論是否同一梁號,相鄰跨鋼筋直徑、位置相同時,施工時盡量拉通。當梁高800時吊筋的彎起角度為45°,當梁高800時,為60°。1.9為防止板角部出現裂縫,板角部(L2/4范圍內)面筋加密,其直徑、間距同板邊的板面筋,配置要求與端
12、跨板相同.1.10在施工中,鋼筋代換應采取等強原則,尚應滿足規范有關鋼筋最小凈距,最大間距等規定;當需要以強度等級較高的鋼筋代替原設計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時,應按鋼筋受拉承載力相等的原則進行代換,并應滿足正常使用極限和抗震構造措施的要求。同時應征得設計單位的同意。1.11 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綁扎搭接區域內箍筋設置要求,以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為準。1.12梯段鋼筋標準構造:序號梯段構造構造方式1有樓梯梁時(AT型)上部縱筋跨內的端頭做90°直角、伸進踏步內Ln/4,錨固0.35Lab并彎折15d;下筋伸進梁5d、且至少伸過支座中線。2低端平板時(BT型)上部縱筋外伸水
13、平投影長度Ln/4,同時保證平板向踏步段延伸20d;梯板轉折的上部鋼筋交叉錨固La。下鐵伸入梁5d,b/23高端平板時(CT型)上部縱筋外伸水平投影長度Ln/4,同時保證向踏步段延伸(踏步段水平長/Lsn)Lsn/5;梯板轉折的下部鋼筋交叉錨固La。4層間板單支承(GT型)上部縱筋錨入梁0.35/0.6Lab,端頭彎折15d;上部縱筋外伸水平投影長度Ln/4,同時特殊要求(Lpn/層間踏步板長 +Lsn/踏步段水平長)/5。 2、本工程出入口所有密閉門、防護密閉門嚴格按照設計圖的防護等級,密閉要求選用。防空地下室人防臨空墻、門框墻配筋構造:A、臨空墻LKQ詳圖、LKQa詳圖,兩個節點的配筋型號
14、等一致;只是荷載作用側(防護區外)、附加鋼筋長度不同:LKQ詳圖附加筋:附加筋出基礎頂面長1.30m;LKQa詳圖附加筋:附加筋出基礎頂面長1.10m。B、門框墻型號、節點號:門框墻配筋表型號:AG;門框墻配筋表節點號:ac。 要求:門框墻配筋表型號門框配筋表節點認真區分。 C、所有人防墻上洞口(門框墻、臨戰封堵口等)四角均設216斜向筋,長度不小于1100mm。 D、人防抗力墻、底板、頂板的最外排鋼筋之間設6間距不大于500的梅花形拉結筋(單項設計較嚴格時,以單項拉結筋為準)。 E、人防門安裝吊點位于門扇寬度1/2處的上方,吊點采用專設吊環,在人防門廠家指導下預埋設置。3、嵌固部位標準:本工
15、程有地下室,嵌固位置-0.100m(嵌固部位除-0.100m外,人防工程在筏板面1/3底層凈高箍筋加密、嚴格執行人防標準)。梁上柱梁頂面;墻上柱墻頂面屬于結構嵌固部位。嵌固部位特性:(1)框架柱縱筋: A、嵌固部位縱筋露出長度Hn/3為非連接區,嵌固部位在首層-0.100m(人防區域筏板面同為嵌固部位)。 B、非嵌固部位縱筋露出長度Hn/6,hc,500,節點區上下的(Hn/6,hc,500)為非連接區。(2)對于地下室KZ,嵌固部位為地下室-0.100m(人防區域筏板面同為嵌固部位);故-0.100頂面處柱縱筋露出長度為Hn/3為非連接區,其余位置非連接區按Hn/6,hc,500。 4、柱基
16、礎插筋、箍筋、錨固標準構造: A、插筋長度:基礎厚度LaE,則彎折6d,150;B、基礎厚度=LaE,則彎折15d。4.1柱在基礎內的箍筋是非復合箍筋:A、當柱插筋保護層厚度5d(有外伸),則箍筋在基礎高度范圍的間距500且不少于兩道。B、當柱插筋保護層厚度5d /無外伸、邊柱,需要在基礎錨固區加密設置橫向箍筋。箍筋間距10d,100(d為插筋的最小直徑)。C、軸心受壓:獨立基礎、條形基礎高度不小于1200mm時,或當柱為大偏心受壓的獨立基礎、條形基礎高度不小于1400mm時,可僅將柱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鋼筋網上(伸至底板鋼筋網上的柱插筋之間間距不應大于1000mm),其他鋼筋滿足錨固長度LaE(
17、La)即可。4.2柱地下室增加(多出)鋼筋在嵌固部位的錨固構造:伸至柱頂LaE時直錨;伸至柱頂且0.5LaE時,則將柱縱筋彎錨12d即可。強調柱縱筋一定要伸至柱高度。4.3當頂層節點高度不足以容納柱筋的直線錨固長度時,柱頂有100mm厚的現澆板,采取伸至柱頂、且0.5LabE,向內或外彎折12d。A、框架柱頂層端節點處,柱外側縱向受力鋼筋彎弧內半徑比其他部位要大,是為了防止節點內彎折鋼筋的彎弧下發生混凝土局部被壓碎;鋼筋直徑不同、彎折內半徑不同:直徑不大于25mm時,6d;直徑25mm為8d。B、由于頂層柱外側縱向鋼筋的彎折半徑加大,節點區的外角會出現過大的素混凝土區,在框架柱頂層端節點外側上
18、角處,設置不少于3根10mm、每側長300mm,間距不大于150mm的角部附加鋼筋、與主筋綁牢。C、柱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5、剪力墻鋼筋標準構造:當配置水平非貫通縱筋時,可僅在單側標注跨內伸出長度,另一側不注,邊支座處非貫通縱筋的伸出長度值從支座邊緣算起。非貫通筋通常采用“隔一布一”方式,兩者組合后的實際分布間距為各自標注間距的1/2。A、地下室外墻底部非貫通鋼筋向層內的伸出長度值從基礎底板頂面算起。 B、地下室外墻頂部非貫通鋼筋向層內的伸出長度值從板底面算起。C、中層樓板處非貫通鋼筋向層內的伸出長度值從板中間算起,當上下兩側伸出長度值相同時可僅注寫一側。5.1墻外側縱筋與底
19、板縱筋搭接采用“墻插筋在基礎中錨固構造(三)”墻外側縱筋、與底板縱筋搭接、未注明橫向筋做法:外墻外側縱筋:伸至基礎底板,另彎折15d;基礎底板鋼筋:伸至外端頭,另彎折設計基礎頂面;未注明橫向筋:直徑同水平分布筋,間距不大于500,且不小于兩道。5.2剪力墻水平筋:A、端部無暗柱:配置雙列拉筋,端部彎折為10d。B、端部有暗柱:剪力墻水平筋端部有暗柱時,彎折為10d。C、斜角轉角墻:剪力墻內側水平筋伸至對邊彎折15d;外側連續通過。5.3端柱轉角墻:剪力墻與端柱平齊一側,水平筋必須伸至柱對邊彎折15d,平直段還要滿足0.6LaE的設計要求。A、端柱端部墻:剪力墻與端柱不平齊一側,水平筋滿足直錨時
20、,則到對邊不彎折;不滿足直錨,則彎折15b。B、剪力墻水平筋交錯搭接:交錯搭接長度為1.2LaE,錯開500。 C、剪力墻水平變截面:平齊一側鋼筋連續通過;D、針對剪力墻水平筋遇端柱,必須伸至端柱對邊,能直錨則直錨,不能直錨則彎折15b。5.4剪力墻豎向筋5.4.1墻插筋:11G101-3在基礎中的錨固(三),底板筋上反墻外側縱筋彎折未注明橫向筋做法,主要有三項:基礎底板鋼筋:伸至外端頭,另上反彎折設計基礎筏板面標高;外墻外側縱筋:伸至基礎底板,另彎折15d;未注明橫向筋:直徑同水平分布筋,間距不大于500,且不少于兩道。A、墻身豎向鋼筋連接構造:綁扎連接時,豎向鋼筋露出長度1.2LaE,雙排
21、筋時錯開500另搭接1.2 LaE;一、二級抗震等級剪力墻非底部加強部位或三、四級等級剪力墻豎向分布鋼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機械連接 ,露出長度均為500,雙排筋時錯開35b。 B、墻身豎向鋼筋變截面構造:變截面鋼筋一側鋼筋下層彎折12b,上層下插1.2LaE。C、豎向鋼筋連續通過時,需保證鋼筋的位置正確,有偏差時按照1/6坡差比例進行調整。D、豎向鋼筋封頂:豎向鋼筋伸至樓板或板頂彎折12b。5.5豎向鋼筋錨入邊框梁(連梁、框支梁)構造:A、剪力墻墻身豎向鋼筋錨入框支梁LaE;B、在邊框梁高度范圍內的墻身水平筋綁扎到邊框梁箍筋內側; C、框支梁:框支梁上邊緣構件插筋錨固1.2LaE。5.6剪力墻
22、邊緣構件豎向鋼筋連接構造:適用于約束邊緣構件陰影部分和構造邊緣構件的縱向鋼筋:無論是綁扎、機械連接,露出長度均為500;綁扎搭接長度為LiE,錯開0.3LiE另搭接一個LiE。5.5.1剪力墻上起約束邊緣構件縱筋:插筋1.2LaE。5.7地下室外墻當轉角兩邊墻體外側鋼筋直徑及間距相同時可連通設置,在轉角處搭接LiE 。內側鋼筋伸至對邊彎折15d。當頂板作為外墻的簡支支撐時,外墻內外側縱筋伸至板頂彎折12d。 5.8剪力墻連梁:A、端部洞口連梁上下鋼筋,在端支座直錨長度滿足LaE、600,可以直錨。否則,伸至墻外側彎折15d。B、但當端部支座為小墻肢時,連梁縱筋與框架梁相同。5.8.1連梁交叉斜
23、筋構造:連梁交叉斜筋、對角斜筋、對角暗撐鋼筋錨固條件均為LaE;600。5.8.2暗梁、邊框梁、暗柱:A、邊框梁、暗梁與連梁重疊時,邊框梁上部鋼筋可以替代連梁上部鋼筋;均錨固LaE、600。B、暗柱-是剪力墻的一部分,剪力墻本身完成連接構造,水平段(無要求時)伸至遠端,端頭彎折(水平投影長度)15d;分布鋼筋搭接-1.2LabE,錯開500;剪力墻屋頂:穿過暗梁,彎折12d錨入板內。6、框架梁KL縱筋構造標準:6.1貫通筋、非貫通筋、不伸入支座筋A、當直徑不同時,通長筋在Lni/3范圍內搭接Lie(按較小直徑);架立筋搭接150。6.2樓層梁端框架梁端節點A、端支座直錨節點:直錨長度滿足LaE
24、,0.5hc(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5d時可以直錨。B、端支座彎錨節點:當縱向鋼筋不能直錨時,縱向鋼筋伸至柱外側縱筋內側,彎折15d。6.3樓層框架梁中間節點A、樓層框架梁中間支座下部鋼筋直錨時滿足0.5hc+5d。B、當梁下部鋼筋不能在柱內錨固時,可在節點外搭接,相鄰跨鋼筋直徑不同時,搭接位置位于較小直徑一跨,搭接位置距離支座邊大于1.5ho(ho為梁高)。6.4 KL中間支座有高差,及寬度不同時的縱向鋼筋構造:當縱向鋼筋不能連續通過時,能直錨的直錨長度滿足LaE,0.5hc+5d,不能直錨伸至對邊彎折15d.6.5屋面框架梁WKL縱筋:6.5.1屋面框架梁上部、下部、中間節點筋: A、
25、與柱外側縱筋豎向搭接:按照規范標準,當梁上部和柱外側鋼筋數量過多時,宜改用梁、柱鋼筋直線搭接,接頭位于柱頂部外側。搭接長度自柱頂算起不應小于1.7LaE。當梁上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大于1.2%時,宜分兩批截斷,其截斷點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20d。B、屋面框架梁下部筋:下部筋直錨構造: 直錨長度為LaE,0.5hc+5d。(抗震屋面框架梁端支座)下部筋彎錨: 當下部筋不滿足直錨時,需彎錨。要求下部筋伸至梁上部縱筋彎鉤段內側,且0.4LaE,彎折長度為15d。 C、屋面框架梁中間節點 屋面框架梁中間支座下部鋼筋直錨時滿足LaE,0.5hc+5d。與樓層框架梁一致。 當梁下部鋼筋不能在柱內錨固時,可在節
26、點外搭接,相鄰跨鋼筋直徑不同時,搭接位置位于較小直徑一跨,搭接位置距離支座邊大于1.5 ho(ho為梁高)。6.6屋面框架梁有高差或梁寬不同時:A、底部有高差時,屋面框架梁低跨的下部鋼筋能直錨的,可以直錨,直錨長度LaE;無法直錨的,伸至柱對邊,彎折15d。當梁底部高差較小時,滿足一定條件,縱筋可以連續布置。與樓層框架梁一致當縱向鋼筋不能連續通過時,能直錨的直錨長度滿足LaE,0.5hc+5d,不能直錨伸至對邊彎折15d。B、頂部有高差時,梁頂面高的梁上部鋼筋,彎折長度為LaE +高差上端保護層;梁頂面低的梁上部筋直錨LaE。C、梁寬度不同時,屋面框架梁上部鋼筋彎折一個錨固長度;梁下部鋼筋彎折
27、15d,也可以直錨。6.7 KL、WKL箍筋,由于C地塊框架結構的跨度、進深較大,對于截面較大,但跨度不超8.0m時,其起拱值為3;對大跨、超高結構,拆模時的結構自重下沉量較難預測,故起拱值確定為4(加工箍筋時綜合考慮,避免梁超高):A、加密區范圍取值:抗震等級為二四級,1.5hb(梁截面高),500。B、箍筋末端做成135°彎鉤,彎鉤端頭平直段長度鋼筋直徑的10d,且75mm;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間距,100mm。C、次梁箍筋-端頭平直段長5d即可。D、(為施工方便,梁在柱內的箍筋在現場可用兩個半套箍搭接或焊接)。E、半框架梁:一端與框架柱連接,另一端與梁連接,箍筋僅
28、在靠柱一側加密。7、確定單向、雙向板的條件:A、單向板:L/B3;四邊支承的板,當長邊與短邊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時,為單向板。B、雙向板:L/B2;四邊支承的板,當長邊與短邊的比值小于或等于2時,為雙向板;當長邊與短邊的比值大于2而小于3時,也宜按雙向板的要求配置鋼筋。 7.1板在端支座的錨固構造:端部支座為梁、圈梁、剪力墻時,縱筋應伸至支座外彎折,當支座長度La時,就不彎折。A、板面筋彎折長度15d,水平段長度設計按、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為0.6Lab。其中,端支座是剪力墻時,水平段0.4Lab。B、板底筋伸入支座5d,且至少到支座中心線。C、板筋起步距離:梁邊1/2板筋間距。7.2板其他
29、鋼筋,分布鋼筋,抗溫度鋼筋搭接:A、抗裂構造鋼筋自身及其受力主筋搭接長度為150;B、抗溫度筋自身及其與受力主筋搭接長度為LiE。8、標準圖07FG01P58人防內、外墻與頂板、底板、樓板的連接構造: 部位參(b)頂板厚度外墻厚度做法標準構造備注外墻筋露出基礎h =樓層凈高1/3樓層凈高+liF1/3樓層凈高+2×liF底板外墻插筋外墻內筋露出基礎地下2層時地下1層時施工縫高度+liF 且500+liF施工縫高度+2×liF 且500+2×liF 基礎底板下排鋼筋伸至外墻筋內側上翻向上彎折基礎面;或上彎15d基礎底板基礎底板上排鋼筋上筋伸至下彎錨筋內向下彎折15d
30、外墻外側縱向鋼筋位置:外側基礎底面彎折總長度1.5laF外墻縱筋根部外墻內側縱向鋼筋伸至基礎底向外彎折彎折12d中樓板上排鋼筋伸至外墻筋內側向下彎折15d地下一層頂板中樓板下排鋼筋上排彎錨筋內側向上彎折15d外墻外側頂層縱筋梁底梁頂向內彎折總長度1.5laF外墻頂層縱筋外墻內側頂層縱筋伸至板頂后向外彎折12d頂層板上排鋼筋伸至外墻筋內側向下彎折15d人防頂板頂層板下排鋼筋上排筋彎錨內側向上彎折15d 8.1 a、P58內(臨空)墻縱筋與頂板、樓板和底板的連接部位內(臨空)墻與頂板、樓板和底板的連接做法標準構造備注墻體插筋露出基礎地下2層時地下1層時施工縫高度+liF且500+ liF在一個層面
31、搭接施工縫高度/且500伸入基礎部分a伸入基礎/彎鉤長度b豎直長度/基礎厚度數值見下表墻筋伸入頂層樓板墻筋頂層向外彎折0.5laF+彎折12d或0.7 laF指人防范圍頂板 8.2 b、內(臨空)墻插筋錨固豎直長度與彎鉤長度對照表豎直長度b0.5laF0.6laF0.7laF0.8laF彎鉤長度a12d且15010d且1508d且1506d且1509、地下4#、5#人防樓梯詳圖設計特殊要求:防倒塌棚架填充墻應采用在沖擊波作用下易破碎的材料,不得與柱采用鋼筋拉結。(二)技術準備:1、最外層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凡未注明者均按下表取值(單位:mm),且均不小于受力筋
32、直徑。 環境類別板、墻、殼梁、柱、桿備注非人防工程人防工程非人防工程人防工程 一類15202025基礎的保護層厚度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于40mm,上部為20mm。二類a20202525b25253535注:1、以上為結構設計保護層總標準;以下為針對性的標準,兩者不一致時嚴格執行后者,并符合人防工程厚度要求。為保證保護層厚度的一致性,只在本頁面對保護層進行敘述。2、基礎的保護層厚度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于40mm,上部為20mm。3、擋土墻:與土壤接觸面30mm,其他20mm,且不小于受力筋直徑。4、非人防頂板混凝土保護層:20mm(衛生間),15mm(其余),且不小于受力鋼筋直徑。2
33、、基礎底板、外墻地下二層砼強度等級C35,抗滲等級P8;地下一層外墻,車庫頂板,-1.950m車庫頂板面的樓號外墻:砼強度等級C35,抗滲等級P6。各樓號-10.200±0.000以上結構砼強度等級另詳。 3、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修正系數縱向搭接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2550100C1.21.41.64、不同部位鋼筋錨固LaE,搭接長度LiE一覽:序號鋼筋種類抗震等級C25C35防空地下室C35防空地下室C40C40C45C50D25D25D25D251HRB400一、二級/LaE46d37d3438313433d32d31d1.1>25LaE×1.140.7d36
34、.335.234.11.2Lie/2555.2d44.4d4146374139.638.437.21.3Lie/5064.4d51.8d4852444846.244.843.42三級/LaE34d此欄為人防部分30d29d28d2.1>25LaE×1.137.4d注:1 錨固200mm;2 縱向搭接300mm;3 受壓搭接長度200mm。4 LaE對應人防LaF5 Lie對應人防LiF 33d31.930.82.2Lie/2540.8d36d34.833.62.3Lie/5047.6d42d40.639.2注:1、小直徑分布筋采用HPB300級鋼筋、吊鉤另有大樣圖;幕墻埋件錨固
35、筋采用HRB335,不在此例。2、人防工程門框、墻體的插筋、錨固、保護層施工:搭接嚴格執行防空地下室縱筋最小搭接、錨固、保護層構造標準要求。3、后澆女兒墻C25,錨固、搭接見上表。4、二次結構范圍:構造柱、圈梁、水平系梁、壓頂梁、過梁、欄板等,除結構施工圖中特別注明外均采用C20;另編制墻體砌筑方案明確錨固、搭接標準。4.1結構設計說明:除構造詳圖外另增加防空地下室結構設計標準圖07FG0105(2007年合訂本)。本人防工程標注“人防設計分界線”位于地下車庫內,防空地下室抗力級別為甲6級。人防區域內頂板、次梁等非抗震構件縱向受拉鋼筋按最小錨固長度LaF和最小搭接長度LiF標準取用。剪力墻、框
36、架柱、框架梁等抗震構件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錨固長度LaE和最小搭接長度LiE按抗震要求取用。所有位于人防區內的基礎構件、墻體以及梁板構件其縱筋錨固長度應同時不小于LaF。地下室外墻、頂板混凝土強度等級C35;地下(樓號除外)1、2層圖中所示的墻柱混凝土強度等級C40。4.2防空地下室結構設計比較國標詳圖:縱向受拉鋼筋最小保護層、最小錨固及搭接長度、同一砼強度等級,區分、細化了d25,d25的錨固、搭接系數,以“人防設計分界線(見上表中部)”為標準嚴格執行。 5、在人防工程施工期間,將邀約人防門廠家對防護密閉門、防護設施密閉門的門框、墻體、吊環等鋼筋加工、安裝進行監督,指導。并適時將人防門吊入地下室
37、安裝位置。以下對柱、梁箍筋加密區的箍筋間距取最小值,加密區域取最大值進行了要求,不得在加密區范圍進行縱向鋼筋連接或搭接:1)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區箍筋最大間距sb:取梁縱向鋼筋直徑的8倍,梁截面高度的1/4和150mm,設計間距標準四者中的最小值;框架梁中部箍筋間距依據原位標注為準。A、框架梁箍筋加密區1.5h/梁高,且500。2)本工程嵌固部位除-0.100m外,人防工程在筏板面1/3底層凈高箍筋加密(執行人防標準)。3)框架柱箍筋加密區,箍筋間距sc:sc取柱縱向鋼筋的8倍及150mm,及設計間距標準,取其最小值(柱根100mm)。A、箍筋加密區范圍:柱長邊,1/6柱凈高,500,取最大值。
38、5.1人防樓板、開孔等鋼筋連接、錨固標準:部位連接做法其他地下二層外墻與樓板連接下鐵伸至外墻向上彎折15d上鐵伸至外墻向下彎折15d地下一層外墻與樓板連接下鐵伸至外墻向上彎折15d上鐵伸至外墻彎折向下1.7LaFLaF代號為錨固代號墻體開圓孔(300D1000)212搭接1.2 LaF,內外各一根附加鋼筋212,放在主筋平面墻體開方孔(300L700)每邊214216,錨固LaF墻體開方孔(700L1000)每邊216;且不小于被截斷的鋼筋面積,端頭錨固LaF另每角補強214,端頭錨固LaF洞口上過梁鋼筋錨固過梁入支座600且LaF臨空墻.相鄰防護單元間隔墻,內配筋盡可能采用整根鋼筋若遇工程實
39、際情況必須斷開時,宜在距離底板面H/3高度處連接與非人防工程不同人防內墻、墻體鋼筋連接同臨空墻構造基礎筏板:人防區域與非人防區域交界處鋼筋按受拉搭接。 注:如有時發現梁、柱鋼筋保護層過大或過小,究其原因不屬綁扎,而是配料表尺寸不準或彎曲成型工藝質量問題,給綁扎工序提供了不合格因素,遇此情況應及時完善彎曲成型工藝措施的改進。6、施工圖中未注明的板內分布筋應滿足下表:現澆板分布鋼筋的直徑和間距序號受力鋼筋直徑受力鋼筋間距100150180200181062002128200620031482006200416102008200注:a、離地面30m以上且懸挑長度大于1200mm的懸挑板,以及位于抗震
40、設防區懸挑長度大于1500mm的懸挑板,均需配置8200mm的底筋;其余情況按上表選用。 b、單向板分布筋選用時除滿足上表外,尚應滿足按板厚確定的分布筋要求。板厚h(mm)75h100100h140140h170170h200分布筋620082508200102507、現澆板內埋設機電暗管時,管外徑不得大于板厚的1/3,交叉管線應妥善處理,并使管壁至板上下邊緣凈距應不小于25mm。8、現澆懸臂挑檐板或天溝板的伸縮縫間距不應大于15m,伸縮縫隙寬不小于20mm,縫隙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滲漏措施處理。9、澆筑樓、屋面混凝土時,應支設臨時馬道,以保證板面鋼筋的準確定位,嚴禁踩踏面筋。10、人防、電梯井道
41、工程:A、局部人防工程設在地下二層,人防頂板為鋼筋混凝土現澆板,厚度滿足防護要求;B、人防工程門框、墻體的插筋、錨固、保護層施工:搭接嚴格執行防空地下室縱筋最小搭接、錨固。C、人防門吊環制作、預埋與人防門廠家溝通,嚴格執行行業標準。D、電梯井道、機房、基坑等與生產廠配合,施工前應核對、結構圖紙中未預留的孔洞均需按照電梯土建施工圖準確預留。11、勞動力安排:鋼筋工種成型運輸綁扎人數90/施工區30/施工區140/施工區12、結構驗收前對實體鋼筋保護層進行檢驗,工序施工中須高度重視:13、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部 位允許偏差部 位允許偏差梁類構件+8,-5板類構件+6,-3人防構件執行人防受
42、力鋼筋保護層構造標準注:1.對梁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分別進行驗收。13.1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為合格;13.2合格點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應判為合格;13.3每次檢驗的合格點率最大偏差均不大于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14、鋼筋連接:直徑16mm的鋼筋采用直螺紋連接接頭,在施工中隨機截取。按同批鋼筋、同種連接形式制作不少于3根的接頭試件,同時對應截取接頭試件的母材,進行抗拉強度試驗,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加工。14.1鋼筋直螺紋套筒級接頭現場檢驗:接頭的現場檢驗按驗收批進行。同一
43、施工條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形式、同規格的接頭每500個為一驗收批;不足5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每一驗收批必須在工程結構中隨機截取3個試件做單向拉伸試驗。在現場連續檢驗10個驗收批,其全部單向拉伸試件一次抽樣均合格時,驗收批接頭數量可擴大一倍。試件不合格時雙倍數目復試。四、施工準備:4.1材料準備:4.1.1抗震等級為一、二、三級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其縱向受力鋼筋為普通鋼筋時,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且鋼筋在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實測值不應小于9%。A、吊環、吊鉤采用HPB300級鋼筋制作
44、,嚴禁使用冷加工鋼筋。吊環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應小于30d,并應焊接或綁扎在鋼筋骨架上。B、焊條;E43焊接一級鋼、型鋼;E55焊接三級鋼;兩種不同鋼材連接時,采用與低強度鋼材相適應的焊條。4.1.2連接絲頭加工:鋼筋下料采用砂輪切割機加工方法切斷;鋼筋端面宜平整并與鋼筋軸線垂直;不得有馬蹄形或扭曲;鋼筋端面不得有彎曲。4.1.3連接套筒:連接套筒按照所需規格、型號標準制造,重要尺寸(外徑、長度)及螺紋牙型、精度應經檢驗滿足產品設計要求。4.1.4綁絲采用22號火燒絲。4.1.5墊塊及保護層控制:用砂漿墊塊,塑料卡、梯子筋、不同型號定位卡或撐桿等。4.1.6盤條鋼筋調直采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
45、。4.2技術準備4.2.1按施工現場平面圖的位置,將鋼筋場地進行清理、平整。準備好墊木,已加工鋼筋按綁扎順序分類堆放,按部位、規格、種類標識清楚,并對銹蝕鋼筋除銹。HPB300(級)鋼筋隨用隨加工,防止生銹。4.2.2核對鋼筋的級別、型號、形狀、尺寸及數量是否與設計圖紙及加工配料單相同。4.2.3按設計和標準規范要求,詳細掌握本工程接頭百分比,不同直徑錯開長度值。4.3.作業條件4.3.1鋼筋施工前應將現場清理干凈,彈出鋼筋底板等鋼筋位置線。4.3.2彈好墻身、暗柱、洞口位置線;并將混凝土接槎處的浮漿全部剔除到露石子,用水沖洗干凈,不留明水。此時,如果樓板未澆,墻頂標高應比樓板底模上皮標高高出
46、5mm,最大不超10mm。4.4筏板貫通筋在不同樓號方向不同;但在裙房、車庫筏板沒有約定,經比對分析、由于長寬方向的多樣化及人防部位的配筋不同,施工現場負責人根據所在部位自行確定: A、C8號樓基礎筏板中貫通筋Y向頂部鋼筋位于上排,底部鋼筋位于下排;X向頂部鋼筋位下排,底部鋼筋位于上排。B、C9C10號、C11號、C13號、C15號、C16號樓基礎筏板鋼筋布置:X向頂部鋼筋位于上排,底部鋼筋位于下排;Y向頂部鋼筋位下排,底部鋼筋位于上排。五、主要施工方法:5.1基礎鋼筋加工、綁扎:5.1.1地下車庫框架柱為獨立基礎,鋼筋下料前認真區分不同基礎鋼筋的規格、型號;基礎鋼筋按其不同平面尺寸、深度,基
47、礎-40mm/側的保護層及與筏板底筋相交處、為基礎鋼筋的錨固(La)起點。 5.1.2獨立基礎鋼筋綁扎完之后,用混凝土墊塊墊在受力筋下面,按剖面檢查鋼筋的規格,型號、間距是否符合圖紙要求。5.1.3基礎底板鋼筋的綁扎:在墊層上按軸線和各個基礎的剖面號,劃分受力筋的間距,筏板的第一根鋼筋,距基礎梁、板邊為1/2板筋間距,且不大于75mm劃起,不足一個間距的按一個間距加放,綁扎采用正反十字扣,綁絲頭朝構件內側。5.2擴展(條形)基礎鋼筋的加工綁扎:5.2.1基礎鋼筋的規格、型號、種類較多;條形基礎HPB300鋼筋末端彎起180°彎鉤,其彎弧彎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后平
48、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5.2.2基礎鋼筋的綁扎:在墊層上按軸線和各個基礎的剖面號,劃分受力筋的間距,第一根鋼筋距基礎邊緣50mm劃起,不足一個間距的按一個間距加放。5.2.3條形基礎交接處配筋,如下圖所示。L形交接時,縱橫墻受力鋼筋重疊布置,該部分分布鋼筋取消但需搭接;T形交接時,重疊處橫墻受力鋼筋間距加倍至縱墻處(入至長向基礎1/2+墻外皮),分布鋼筋滿足搭接倍數,如下圖所示:5.2.4基礎鋼筋綁扎完之后,用混凝土墊塊墊在受力筋下面,按剖面檢查鋼筋的規格,型號、間距是否符合圖紙要求。5.3有梁式筏板基礎:基礎的鋼筋配置包括梁和筏板兩部分,布筋考慮“以梁為先”:5.3.1比較兩個方
49、向上的基礎梁,從中判斷強者(等高時選跨度較小者,不等高時選高度較大者),與強梁相垂直布置第一層(最底層)板筋;5.3.2在第一層板筋之上并與其垂直布置“強梁”的底層縱筋和第二層板筋(“強梁”的箍筋與第一層板筋在同一層面上插空走過);5.3.3再在其上布置另一方向上梁的底層縱筋;5.3.4當兩向軸網正交布置時,圖面從左至右為X向,從下至上為Y向;樓號采用筏板基礎,厚1.01.40m。5.3.5二層及無上部結構的地下室基礎、采用獨立基礎 + 400厚筏板,其中人防區域筏板配筋雙層雙向(級鋼)16200,板內設6400×400拉結筋;非人防區域筏板配筋雙層雙向14200,人防區域與非人防區
50、域交界處鋼筋按受拉搭接。 1)主樓筏板基礎外伸(筏形板邊緣側面封邊構造同樣用于基礎梁外伸部位),筏板外邊緣側面封邊構造外伸鋼筋彎鉤U形構造封邊側面構造筋:外伸鋼筋彎鉤:底、頂部筋對應彎折12d;U形構造封邊:12U形筋200端部彎折200;側面構造筋:12200在U形筋內側,鋼筋搭接La(即lab標準)。 2)主樓筏板與地庫筏板連接,兩板之間有后澆帶間隔,構造位置依據800mm寬后澆帶區分:在主樓一側,后澆帶外側與主樓筏板外側相垂直;車庫筏板較后澆帶內側、(邊坡腳垂直于后澆帶)比后澆帶寬300mm。淺基底車庫筏板深基筏板過度的坡角為60°,車庫筏板底筋穿越后澆帶于主樓筏板處錨固/La
51、。5.4剪力墻鋼筋的綁扎:5.4.1工藝流程: 彈縱橫向鋼筋位置在基層頂板(底板)上彈墻體、暗(構造)柱外皮線和模板外控制線接長豎向鋼筋并檢查接頭質量 綁扎暗柱及過梁、連梁鋼筋綁豎向和水平梯子筋 綁墻體水平鋼筋設置馬凳鐵、墊塊和拉鉤 墻體、柱、頂板、梁鋼筋驗收 1)彈墻體、暗柱外皮線,模板控制線,清理受污甩槎鋼筋。根據保護層厚度,對鋼筋位置偏移的按1:6校正甩槎縱筋,如有較大位移時,通過設計院出具的處理方案認真校正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 2)接長豎筋、(級鋼)規格較多:剪力墻先安裝預制的梯子筋,梯子筋代替豎向筋;梯子豎筋除20及更大規格外,均采用比豎向筋大一個規格的鋼筋制作,水平梯子筋規格為12
52、同水平筋,長度比墻厚小2mm,端頭用無齒鋸鋸平后刷防銹漆;綁扎墻筋前對設置的梯子筋吊垂直,再綁扎暗柱和過梁、連梁鋼筋,墻體豎向設置頂模梯子筋1200;綁墻體水平鋼筋時,第一根水平筋距地面50mm,剪力墻厚為300600,配筋為雙層(或三層)雙向,剪力墻從地下室頂層。 3)墻體鋼筋主要部位做法:A、門洞連梁:主筋深入墻體La/LaE;箍筋距洞口邊50為第一個連梁箍筋,屋頂層LaE位置另綁扎箍筋,直徑與肢數同跨中,間距150。B、角窗連梁:連梁主筋伸至另一端梁 + 彎折600,箍筋在轉角處設三根放射箍筋,其中角位置一根,兩側距角50計三根。C、施工洞:主筋伸入墻體LaE600,上下各220、箍筋同
53、連梁;施工洞頂、側邊墻筋伸出100,施工完后用8雙向雙排鋼筋與墻筋焊接補齊,澆注高于一個強度等級的無收縮混凝土。 4)剪力墻筋為雙向受力鋼筋,所有鋼筋交叉點應逐點綁扎,一、二級抗震等級剪力墻豎向分布鋼筋50錯開搭接,1.2LaE在(基礎)樓層頂面搭接,另一根高度錯開500,搭接LaE。 5)雙(三)排鋼筋之間應固定間距、采用支撐或拉筋,以固定雙(三)排鋼筋的骨架間距。支撐用12以上鋼筋制作,長度比墻體小2mm,用無齒鋸鋸平端頭刷防銹漆。拉筋6、8(級鋼)鋼筋制作,成形后的外尺寸每側10mm保護層的厚度標準要求,間距均梅花形布置。A、剪力墻拉筋兩端應同時鉤住外排水平鋼筋和縱向鋼筋,還應與剪力墻內排(2排時)水平縱筋和豎向縱筋綁扎在一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全國電子工業版初中信息技術第一冊第3單元3.1活動1《走進“互聯網+”》教學設計
- 獎懲及改進工作記錄表
- 過程質量檢查表
- 九年級英語上冊 Module 5 Museums Unit 2 If you ever go to London make sure you visit the Science Museum第三課時教學設計(新版)外研版
- 人教版(三起)(2001)三年級上冊 第7課 玩打字游戲 教學設計
- 2024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白城分公司勞務派遣項目招聘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中考作文專題訓練:《審題立意》教學設計
- 2024北京首旅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市場化選聘總經理助理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新目標 (Go for it) 版八年級上冊Section B第2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 七年級地理上冊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2 (新版)新人教版
- 2025年入團考試練習試題(100題)附答案
- 感染性休克指南解讀
- JGJ/T235-2011建筑外墻防水工程技術規程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鋼管和管件選用規定
- BLM(含樣例)(培訓調研)課件(PPT 121頁)
- 第4期一文打盡xps圖譜分析教程及在各領域的應用avantage操作指南
- 公司流程文件管理規范
- 平原東站維修工區軌道車庫施工組織設計
- 在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等]像藝術家一樣思考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