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七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_第1頁
專題七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_第2頁
專題七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_第3頁
專題七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七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知識梳理:1、閱讀選修四教材61頁、62頁,答復以下問題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 A、某物質的溶解性為難溶,那么該物質不溶于水 B、不溶于水的物質溶解度為0C、絕對不溶解的物質是不存在的D、某離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該離子在溶液中的濃度為02、在氯化銀飽和溶液中,尚有氯化銀固體存在,寫出其溶解平衡表達式 ;當分別向溶液中參加以下物質時,將有何種變化?粗略處理,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特點參加物質平衡挪動方向溶液中cAg+溶液中cCl發生變化原因0.1mol·L1HCl0.1mol·L1AgNO30.1mol·L1KI溶液0.1mol·L1

2、NH3·H2OH2O【歸納總結1 】1沉淀溶解平衡的特點:2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因素:1內因:2外因:濃度:加水沖稀,平衡向溶解方向挪動。溫度:絕大多數難溶鹽的溶解是吸熱過程,升高溫度,平衡向溶解方向挪動。其他:向平衡體系中參加可與體系中某些離子反響生成更難溶或更難電離或氣體的離子時,平衡向溶解方向挪動。3、完成以下問題,考慮沉淀溶解平衡的詳細應用有哪些?它們是如何實現的?參閱課本P62-651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雜質,可參加氨水調節pH至78,離子方程式為: 。2用H2S除去廢水中的Cu2+、Hg2+,相應離子方程式為: 。3CaCO3溶于鹽酸,離子方程式為: ;用沉淀

3、溶解平衡挪動原理解釋: 。4 MgOH2溶于NH4Cl溶液,離子方程式為 ; 用沉淀溶解平衡挪動原理解釋: 。5不溶于鹽酸的硫化物Ag2S溶于稀HNO3 , 離子方程式為 ; 用沉淀溶解平衡挪動原理解釋: 。6不溶于稀硝酸中的AgCl卻溶于氨水,離子方程式為: 。7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處理,使之轉化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再用酸除去。寫出該反響過程的離子方程式 ;用沉淀溶解平衡挪動原理解釋: 。【歸納總結2 】沉淀溶解平衡詳細應用:1沉淀的生成:在工業消費、科研、廢水處理等領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來到達別離或除去某些離子的目的。常見的方法有:調節溶液的pH法:使雜質

4、離子轉化為氫氧化物沉淀。加沉淀劑法:如除去溶液中的Cu2+、Hg2+,可參加Na2S、H2S等作為沉淀劑。2沉淀的溶解:酸溶解法;鹽溶液溶解法;氧化復原溶解法;絡合配位反響溶解法;3沉淀的轉化:向著生成更難溶的方向進展。4、1選修四63頁實驗3-3向3支盛有少量MgOH2沉淀的試管中分別滴加適量的蒸餾水、鹽酸和氯化銨溶液,寫出相關反響的化學方程式和實驗現象,并應用平衡挪動原理分析、解釋發生的反響。 2選修四64頁實驗3-4寫出相關反響的化學方程式和實驗現象,并應用平衡挪動原理分析、解釋發生的反響。3 選修四64頁實驗3-4寫出相關反響的化學方程式和實驗現象,并應用平衡挪動原理分析、解釋發生的反

5、響。【歸納總結3 】沉淀的溶解及轉化,其過程本質是沉淀溶解平衡的挪動。離子反響本質是反響物某些離子濃度減小。沉淀的轉化發生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與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區別從物質類別、變化過程分析?表達式的書寫上的區別?請以FeOH3為例說明。【反響練習】1、為除去溶液中的Fe2+,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直接加堿,調整溶液pH9.6 B. 加純銅粉,將Fe2+復原出來 C. 先將Fe2+氧化成Fe3+,再調整pH在34 D. 通入硫化氫,使Fe2+直接沉淀2、以MnO2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屬離子,通過添加過量難溶電解質MnS,可使

6、這些金屬離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經過濾除去包括MnS在內的沉淀,再經蒸發、結晶,可得純潔的MnCl2。根據上述實驗事實,可推知MnS具有的相關性質是 A. 具有吸附性 B. 溶解度與CuS、PbS、CdS等一樣 C. 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D. 溶解度小于CuS、PbS、CdS3、實驗:0.1mol·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l溶液等體積混合得到濁液a,過濾得到濾液b和沉淀c;像濾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出現渾濁;像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沉淀變為黃色。以下分析不正確的選項是 A. 濁液a中

7、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 B. 濾液b中不含有Ag+C. 中顏色變化說明AgCl 轉化為AgI D.實驗可以證明AgI比AgCl更難溶4.以下結合實驗現象的反響方程式正確的選項是A切開的金屬Na暴露在空氣中,光亮外表逐漸變暗2Na+O2 = Na2O2B向AgCl懸濁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變成黑色2AgCl+S2-=Ag2S+2Cl-CNa2O2在潮濕的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變成白色粘稠物 2Na2O2 +2CO2=2Na2CO3+O2D向NaHCO3溶液中參加過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現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32-+2H2O5、自然界地

8、表層原生銅的硫化物經氧化、淋濾作用后變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層浸透,遇到難溶的ZnS或PbS,漸漸轉變為銅藍CuS。以下分析正確的選項是 A. 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 原生銅的硫化物具有復原性,而銅藍沒有復原性C. CuSO4與ZnS反響的離子方程式是Cu2+S2=CuSD. 整個過程涉及的反響類型有氧化復原反響和復分解反響6、同溫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 MgOH2;就溶解或電離出S2-的才能而言, FeS>H2S>CuS, 那么以下離子方程式錯誤的選項是 A. Mg2+2HCO3+2Ca2+4OH- =MgOH2+2CaCO

9、3+2H2O B. Cu2+H2S=CuS+2H+ C. Zn2+S2-+2H2O=ZnOH2+H2S D. FeS+2H+=Fe2+H2S7、以下解釋事實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不正確的是A.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2CH3COOH + CaCO3 Ca2+ + 2CH3COO- + CO2+ H2OB. 自然界各種原生銅的硫化物經氧化、淋濾作用后產生的硫酸銅,遇到難溶的PbS,漸漸的轉變為銅藍CuS:Cu2+ + SO42- + PbS CuS + PbSO4 C. 在鹽堿地含較多NaCl、Na2CO3上通過施加適量CaSO4,可降低土壤的堿性: CaSO4 + Na2CO3 CaC

10、O3+ Na2SO4D. 在燃煤時參加適量石灰石,可減少SO2的排放: 2CaCO3 + O2 + 2SO2 2CaSO3 + 2CO2 8、以下實驗事實不能用平衡挪動原理解釋的是溫度/20100FeCl3飽和溶液棕黃色紅褐色A. B.c醋酸 / mol·L-10.10.01 pH2.93.4C. D.9、粗制的CuSO4·5H2O晶體中含有Fe2+。提純時為了除去Fe2+,常參加少量H2O2,然后再參加少量堿至溶液pH=4,可以到達除去鐵離子而不損失硫酸銅的目的。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溶解CuSO4·5H2O晶體時要參加少量稀H2SO4 B. 參加H2O2,

11、將Fe2+氧化,2Fe2+ + H2O2 + 2H+ = 2Fe3+ + 2H2O C. 由于CuSO4的催化作用,會使部分H2O2分解而損失 D. 調溶液pH=4的根據是CuOH2比FeOH3更難溶10、實驗:將0.1 mol·L1 MgCl2溶液和0.5 mol·L1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得到濁液;取少量中濁液,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出現紅褐色沉淀;將中濁液過濾,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白色沉淀變為紅褐色;另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飽和NH4Cl溶液,沉淀溶解。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將中所得濁液過濾,所得濾液中含少量Mg2+B濁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OH2s Mg2+aq + 2OHaqC實驗和均能說明FeOH3比MgOH2難溶DNH4Cl溶液中的NH4+可能是中沉淀溶解的原因11、實驗:0.1 mol·L1 MgCl2溶液和0.2 mol·L1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得到濁液a,取少量濁液a過濾得到濾液b和白色沉淀c;向濁液a中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出現紅褐色沉淀。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A. 濾液b的pH=7 B中顏色變化說明MgOH2轉化為FeOH3C實驗可以證明FeOH3的溶解度比MgOH2的小D濁液a中存在沉淀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