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習知識點復習21第一冊文言文(二)一、基礎字詞(一)通假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1)鼓瑟希,鏗爾(“希”“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寡人之于國也(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2)涂有餓莩(“涂”通“途”,道路)(3)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勸學(1)雖有槁暴(“有”通“又”)(2)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秋水(節選)(1)涇流之大(“涇”通“徑”)(2)兩浚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辯”通“辨”)(二)古今異義寡人之于國也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2、也 古義:供養活著的人。今義:保養身體。勸學輮以為輪 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廣泛的學習。今義:學問廣博。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古義:特指長江與黃河。今義:泛指一切河流。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壞人的黨羽。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義:寄身、托身、容身。今義: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防災(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身上)。秋水(節選)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 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表示另提一話題。東面而視 古義:面向東。今義:方位名詞,與“西面”相對。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古義:指修養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義:不吝嗇;舉止自然,不拘束。(三)一詞多義子路
3、、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如果)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至于)宗廟之事,如會同(或者)如 起如廁(到去)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假如,如果)如火如茶(像拽口同)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方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計算面積的單位,縱橫各一里)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準則)方欲行,轉視積薪后(正,才)博學而無方(方法,辦法)往昔,不與,歸而形諸夢(給予)夫子唱然嘆日:“吾與點也。”(贊成)與 遂與外人隔絕(和)唯求則非邦也與(句末語氣詞)咸與維新(參加)寡人之于國也數罟不入洿池(cù 密、細密)數 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幾、若干)愿得補黑衣之數(數目、數量)直不百步耳,
4、是亦走也(僅、只)直 系向牛頭充炭直(價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與“曲”相對,不彎曲)涂有餓莩而不知發(打開)發 發閭左謫戌漁陽九百人(征發、派遣)野花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花開)主人忘歸客不發(出發)非我也,兵也(兵器)兵 窮兵黷武(戰爭)草木皆兵(士兵)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盡)驢不勝怒,蹄之(承受)勝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超過)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美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名詞,食物)食 魚鱉不可勝食也(動詞,吃)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介詞,比)于 寡人之于國也(介詞,對)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介詞,在)請以戰喻(介詞,用)以 可以無饑矣(介詞,憑借)以時入山林
5、(介詞,按)申之以孝悌之義(介詞,把)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停止)絕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絕)以為妙絕(極點)佛印絕類彌勒(非常)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斷絕)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強健、強壯)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有力的弓)強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強盛)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有余、略多)乃自強步,日三四里(qing,勉強)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借用)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乃吾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裝)假有人焉,舉我言復于我,亦必疑其誑(假如、如果)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遠看
6、)望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希望)先達德隆望尊(聲望)予猶記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農歷十五日)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聽見)博聞強志(見聞、見識)初聞涕淚滿衣裳(聽說聞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使上級聽見)況草野之無聞者歟(聲望、聲名)以勇氣聞于諸侯(聞名、出名 )掃后更聞香(用鼻子嗅)秋水(節選)以為莫己若(比得上)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像)若 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你,你的)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如果)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的樣子,似的)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危險)殆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近于,幾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恐怕)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
7、目(回轉,掉轉)旋 及凱旋而納之(歸來,回來)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隨即,不久)(四)詞類活用1名詞作狀語(1)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向上;下,向下)(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每日)(3)秋水時至(時,按照時令)(4)順流而東行(東,向東)2名詞活用作動詞(1)樹之以桑(樹,種植)(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3)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王,稱王,此處指統一天下)(4)王無罪歲(罪,歸罪,歸咎)(5)是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喪,為辦喪事)(6)假舟揖者,非能水也(水,游水)3動詞活用作名詞(1)是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生,生者;死,死者)(2)雞豚狗彘之畜(畜,指喂養這件事)(3)學不可
8、以已(學,學習)(4)輮使之然也(輮,彎曲的辦法)(5)順流而東行(流,秋水,黃河之水)(6)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聞,見聞,學問)4動詞使動用法則移其民于河東(移,使遷移)5形容詞活用(1)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善行)(2)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謹癢序之教(謹,認真從事)(3)意動用法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少,以為少,小看)輕伯夷之義(輕,以為輕,輕視)(五)成語積累【五十步笑百步】w shí bù _iào bi bù 作戰時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9、。例句: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不同社會群體的文明程度也不會相差到哪里去。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批評,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青出于藍】qng ch yú lán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例句:這次兩位新老一代蟲族的相遇,是f91以他的經驗加上心理戰術和前期強大實力更勝一籌,還是eva以自己的實力證明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希望在這次能給大家帶來意外的驚喜。【鍥而不舍】qiè ér bù sh 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例句:他鍥而不舍的科學創造
10、精神、精明的商業頭腦和清醒的市場競爭意識,使他成為現代青年企業家中的佼佼者和創業者們爭相效仿。【望洋興嘆】wàng yáng _ng tàn 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例句:以因特網為代表的網絡媒體迅猛發展,令其他媒體望洋興嘆。二、文言句式1判斷句(1)非我也,歲也。(2)雖有稿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2倒裝句(1)狀語后置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樹之以桑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加之以師旅 “(2)賓語前置不吾知也何以伐為未之有也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3)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
11、強聞道百3被動句(1)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見于,表被動的固定句式)(2)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金石可鏤”為意義上的被動句式)4固定句式(1)或或(有的有的)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直耳(只罷了) 直不百步耳(3)是也(這是呀) 是亦走也(4)是何異于(這同有什么不同呢)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非則(不就)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見于(被恥笑)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三、名句名篇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車柔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車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礫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
12、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四、文學常識1論語: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
13、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2孟子: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縣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3荀子:戰國末期趙人荀況及其弟子所著。荀況本為孫氏,故此書又稱孫卿對書或孫卿子。西漢劉向整理時定為32篇。荀子(約前325-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4.莊子:也稱南華經或南華真經,計
14、52篇,今存33篇,其中內篇7,外篇15 ,雜篇11。一般認定內篇為莊子自撰,其余則出自莊子門人及后學之手。 莊子(約前369前286),我國戰國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國人。大體與孟軻同時而稍后。他出身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一生大都從事于講學、著述,但從游者不多。在諸子百家中,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成為戰國中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莊”之稱。五、作文素材1.在“侍坐”這場談話里,孔子所持的是完全不干預、不規定學生理想的“大撒把”姿態,沒有加任何限制,如必須符合儒家的某教義之類。這種平等對話式的教育方式,是明智的,也是完全符合教育教學的科學性與規律性的。使用角度:平等對話/和諧2
15、.保護環境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兩千年前,山林湖泊該是很多吧,孟子則已提出:“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他已經意識到濫捕濫伐的危害,告誡人們要注意生態平衡。使用角度:環境與生存3.學習要注重積累,要有恒心,要專一,這是常識,也是真理,我們有不少同學,能把荀子的勸學一文背得滾瓜爛熟,但在實踐中,卻又忘記了這幾條最基本的原則。我們可以捫心自問,自己做到“積土成山”嗎?做到“鍥而不舍”嗎?做到“用心一也”嗎?使用角度:學習/恒心/說與做基礎達標1.選出下列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a.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b. 莫春者,春服既成c.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d. 則知
16、明而行無過矣解析:b.“莫”通“暮”,c.“無”通“毋”不要,d.“知”通“智”,智慧。答案:a2.選出加點詞與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 )a.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 蚓無爪牙之利c.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d.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解析:a. 古義:廣泛的學習。今義:學問廣博。b.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壞人的黨羽。c. 古義:指修養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義:不吝嗇;舉止自然,不拘束。答案:d3.選出與例句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項( )例句:如或知爾,則何以哉a.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b. 宗廟之事,如會同c.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 沛公起如廁解析:c句與例句中的“如”均作“如果”
17、理解。a.至于b.或者,d. 到去。答案:c4.選出對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 )a.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法) b.唯求則非邦也與(參與)c.數罟不入洿池(多次,屢次) d.涂有餓莩而不知發(打開)解析:a. 正道,指是非準則b. 句末語氣詞c. cù 密、細密。答案:d5.選出對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盡)b.魚鱉不可勝食也(名詞,食物)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d.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解析:b項“食”的含義應為“吃”,動詞。答案:b6.選出對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分組正確的一項是(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18、是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雞豚狗彘之畜 則移其民于河東 秋水時至王無罪歲 順流而東行 輕伯夷之義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a. / b. /c. / d. /解析:名詞作狀語:;名詞用作動詞:;動詞活用作名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答案:a7.選出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 )a. 筆者感到十分奇怪,為何我們一定要向外國不文明的游客看齊,而不向文明的游客看齊?你拿出這樣的照片,還擺出一番道理,以此證明自己騎牛有理,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么?b. 著名電影攝影師池小寧有一大串值得驕傲的好作品,相信知名度的高低已無關緊要。遺憾的是文藝界痛失了這樣一位
19、人才,但愿有后來者后來居上。c. 我們滿懷信心地期望新聞出版界抓住機遇,鍥而不舍,大力提高報刊編校質量,以此回報廣大讀者的關愛;同時呼吁社會各界,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豐富和發展,為造福子孫后代,竭盡所能,推動促進報刊提高編校質量。d. 到了“九馬畫山”前,爭相做智者的熱望,更是提起大家的興趣,人人極目遠望,努力地在尋找那隱藏在山石中的九匹馬,可惜江水太淺,游船不能近前,人們只能望洋興嘆,遠觀而已。解析:后來居上:后來的超過先前的。有以稱贊后起之秀超過前輩。用在此句中與其前面的“后來者”意義重復,所以該處應該用“青出于藍”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答案:b8.文學常識填空。 是記載孔子及其學
20、生言行的一部書。孔子,名丘,字仲尼, 時魯國陬邑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 家、政治家、 家。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名軻,字子輿, 中期鄒國,著名的思想家、 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 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子是 末期趙人荀況及其弟子所著,西漢 整理時定為32篇。荀子,名況,戰國末期 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莊子也稱 或南華真經。莊子,我國戰國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國人。在諸子百家中,他繼承并發展了 的思想,成為戰國中期 學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莊”之稱。答案:論語 春秋 思想 教育戰國 政治 儒家戰國 劉向 趙南華經 老子 道家9.將下列文
21、段的橫線處補充完整。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 。 , 筋骨之強, ,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答案:積水成淵 故不積跬步 騏驥一躍 駑馬十駕 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1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
22、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8.參考答案: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常受外國軍隊的侵犯,加上內部又有饑荒,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五畝大的住宅場地,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雞、豬、狗的畜養,不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畝大的田地,不耽誤它的生產季節,幾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饑餓了。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須發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負或頭頂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
23、沒有挨餓受凍的,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而稱王,是不曾有過的事。閱讀廣場【文本集訓】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琴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
24、與點也!”1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攝乎大國之間 攝:夾,迫近 b因之以師旅 因:因為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彈奏解析:b.“因”應解釋為“接著”。答案:b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應講作( )a他 b你 c自己 d其中解析:根據說話的具體環境推斷其準確的意義。答案:c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釋與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方六七十a有朋自遠方來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c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d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解析:a.方向,方位;b.方圓,縱橫,見方;c.正,正要;d.方形,與“圓”相對。答案:b4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
25、勇,且知方也。譯:參考答案:我去處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氣,而且得為人的道理。5孔子為什么“喟然嘆曰我與點也”答:參考答案:曾晳的答話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樂景象。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禮義之邦的治國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隱含的出世隱居心態,深深地感動了他,因而他“喟然嘆曰我與點也”。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題。“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
26、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6選出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 )a谷不可勝食也/刑人如恐不勝 b勿奪其時/奪項王天下者c涂有餓莩而不知發/非常之謀難于猝發 d非我也,兵也/行軍用兵之道解析:a.盡,完;b.失掉,耽誤/奪取;c.打開/發生;d.兵器/用兵的戰略,策略答案:a7翻譯面的句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
27、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參考答案:貴族家的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不知道開倉賑濟。百姓死了,就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年成不好。”這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歸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8“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什么修辭手法說明了什么道理?參考答案:用比喻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統治者的暴政。9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別提出了發展生產的哪三條措施?參考答案:第一段:不違農時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第二段:五畝之宅,樹之以桑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百畝之
28、田,勿奪其時。10據文意,在孟子看來,行王道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參考答案: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和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復習效果檢測二第i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題3分)1.選出對通假字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 )a.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 b. 奉厚而無勞(“奉”通“俸”,俸祿)c.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戴”通“袋”,布袋) d. 兩浚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辯”通“辨”)解析:c項中的通假字為“頒”,通“斑”。答案:c2.選出對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 )a. 秦伯說,與鄭人盟(告訴,下指示) b. 賈人夏則資皮(積蓄,儲備)c.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地盤) d. 吾嘗跂
29、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盼望)解析:a. 同“悅”,喜歡,高興;c.計算面積的單位,縱橫各一里;d.遠看。答案:b3.選出與例句中加點詞語活用情況相同的一項( )例句:夜縋而出a. 順流而東行 b. 越國以鄙遠c. 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 d. 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解析:a句與例句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均為名詞作狀語。b.名詞的意動用法,c.名詞活用作動詞,d.使動用法。答案:a4.選出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全部相同的一組( ) 今老矣,無能為也己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故愿望見太后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a. b. c. d. 解析:全不相同。古義:不能。今義:沒有能力。古義:夫,
30、指示代詞,那,這。夫人,那個人。今義:尊稱一般人的妻子。古義:希望看到。今義:希望將來能達到某種目的的想法。古義:特指長江與黃河。今義:泛指一切河流。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表示另提一話題。答案:a二、(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5-7題。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關?”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
31、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關。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5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鄒忌修八尺有余 修: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愛c朝服衣冠 衣:衣服 d于是入朝見威王 朝:朝廷解析:衣:動詞,穿衣。答案:c6對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焉用亡鄭以陪鄰 皆以美于徐公a相同,相同 b相同,不相
32、同c不相同,不相同 d不相同,相同解析:于:介詞,介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理解為“向”;介詞,表比較,比;連詞,相當于“而”,表目的,來;動詞,以為,認為。答案:c7下列語言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贊美于前,比較于后,發自內心,出自真情。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表達了對鄒忌的至真至誠,同樣發自肺腑。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從容言之,貌似深思熟慮,實則阿諛逢迎。d齊王對鄒忌“王之蔽甚矣”的話,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聞過則喜,認為“善”,表示贊同,并且馬上付諸實施,制定了對進諫者的獎勵辦法。解析:b項小妾的話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戰戰兢兢。答案:b三、(
33、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駕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8.下列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跬:古代的半步。b風雨興焉 興:起興。c駕馬十駕 駕:馬拉車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駕”。d金石可鏤 鏤:雕刻。解析:興:興起,產生。答案:9.比較下列兩組句中加下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
34、確的一項是()a和不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也相同。c和相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解析:能愿動詞;目的連詞,來;承接連詞,并列連詞。答案:10.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這段文字中,作者用十個比喻論證學習要逐步積累,要堅持不懈,要專心致志。b人們掌握知識、培養品德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積累、逐步發展、由不知到知、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c朽木與金石對比,說明“不折”與“可鏤”的關鍵在于“不舍”與“舍”。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對比論證,意在說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用心專一。解析:項說明“不折”與“可鏤”的關鍵應該在于“舍”與“不舍”,選項中恰恰顛倒了。答案:(說明“不折”與
35、“可鏤”的關鍵在于“舍”與“不舍”)第ii卷(共120分)四、(16分)11.補出下劣文段中的空缺部分。(6分)吾嘗終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 ,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善假于物也。參考答案: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 聲非加疾也 而致千里 假舟輯者 君子生非異也12.將下面一段話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36、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參考答案: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摘我的過錯的,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里的, 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還偶爾有人來進諫;滿一年以后,就是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就戰勝了別國。五、(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題。庖丁解牛 莊子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37、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38、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蓋:大概b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擊c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墜下d善刀而藏之。 善:修治解析:蓋,通“盍”,何,怎么。答案:a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b手之所觸,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c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以無厚入有間解析:“以”作介詞“憑、用”解;a項“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作介詞“替、給”解,“為之躊躇滿志”作介詞“因為”解;b項“手之所觸”用
39、在主謂之間,“始臣之解牛之時”作結構助詞“的”;c項“而刀刃若新發于硎”的“而”表轉折,“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的“而”表修飾。答案:d15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庖丁解牛論理深刻透徹,層層相扣,邏輯嚴密。先說“所好者道也”,提綱挈領;然后具體分述解牛經過的三個階段;最后,以“怵然為戒”說明要想獲得自然之道以達到養生的目的,還必須注意在關鍵地方小心謹慎,專心致志。b文章語言精練而富有表現力。“觸、倚、履、踦”四個字活靈活現地再現了庖丁解牛的嫻熟技術;比擬庖丁進刀合桑林之舞,中經首之會,有聲有色;解牛結束“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的怡然自得神態躍然紙上。c庖丁
40、技藝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其一,強調對技術的追求(”進乎技矣”)。其二,在反復實踐中積累經驗,探求規律,運用規律。其三,謹慎小心,尊重規律:“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從來不驕傲大意。d庖丁解牛闡明了莊子的養生之道。其主觀意圖是宣傳消極處世的人生哲學,在人類社會中,人們只有像庖丁那樣避開矛盾;客觀上卻告訴人們,只要反復實踐,積累經驗,就能像庖丁一樣,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律,做到“游刃有余”。解析:c項,其一,“強調對技術的追求”錯。莊子不停留在掌握具體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規律作為實踐的目標。答案:c1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臣之
41、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3分)譯文:(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3分)譯文:(3)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4分)譯文:參考答案:(1)我所愛好的,是(事物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2)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3)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對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余地的啊!17原文中的“躊躇滿志”作為成語,其在現代漢語中應該解釋為(3分)答:參考答案:形容從容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六、(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16題。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與張幸自青州入魏,尋復南奔。
42、有氣干,拳勇過人,能手執鞍橋,倒立馳騁。年二十余,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請洪仲,洪仲深讓之而不為報。永乃發憤讀書,涉獵經史,兼有才干。晚為奉禮郎,賜爵貝丘男,除中書博士。王肅之為豫州,又以永為王肅平南長史。咸陽王禧慮肅難信,言于孝文。曰:“已選傅修期為其長史,雖威儀不足,而文武有余矣。”肅以永宿士,禮之甚厚;永亦以肅為帝眷遇,盡心事之。情義至穆。時裴叔業率王茂先、李定等東侵楚王戍,肅復令永將伏兵擊其后軍破之。獲叔業傘扇鼓幕甲仗萬余。兩月之中,遂獻再捷。帝嘉之,遣謁者就豫州策拜永安遠將軍、鎮南府長史、汝南太守、貝丘縣男。帝每嘆曰:“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裴叔業又圍渦陽,時帝在豫州
43、,遣永為統軍,與高聰、劉藻等救之。永曰:“深溝固壘,然后圖之。”聰等不從,一戰即敗。聰等棄甲奔懸瓠,永獨收散卒徐還,賊追至,又設伏擊之,挫其銳。聰等徙邊,永免官爵而已。不經旬,詔永為汝陰鎮將,帶汝陰太守。中山王英之征義陽,永以寧朔將軍、統軍,圍遏其南門。義陽既平,英使司馬陸希道為露布,意為不可,令永改之。永亦不增文采,直與之改,陳列軍儀,處置形要,而英深賞之。后除恒農太守,非心所樂。時英東征鐘離,表請永,求以為將,朝廷不聽。永每言曰:“馬援、充國,竟何人哉?吾獨白首見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長,故在任無多聲稱。年逾八十,猶能馳射,盤馬奮槊。常諱言老,每自稱六十九。還京,拜光祿大夫。卒,贈齊州刺
44、史。(節選自北史•傅永傳)注露布:不緘封的公文。后多指捷報、檄文等。懸瓠:地名。1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a尋復南奔 尋:尋找。b洪仲深讓之而不為報 讓:責備。c聰等不從,一戰即敗 一:與“即”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d吾獨白首見拘此郡 見:表示被動,相當于“被”。解析:尋:副詞,不久。答案: a1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永”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的一組是(4分)( ) 涉獵經史,兼有才干 兩月之中,遂獻再捷 賊追至,又設伏擊之,挫其銳 永亦不增文采,直與之改,陳列軍儀,處置形要 而英深賞之 年逾八十,猶能馳射,盤馬奮槊a
45、b c d解析:所謂“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說的是傅永既善于作戰,又兼具文才。句說的是王英欣賞傅永的情況,句說的是后來傅永不服老的豪壯情形。答案:c2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a年輕時的傅永能知恥而后勇,發憤讀書,這也為他以后建功立業奠定了必要的基礎。b孝文帝曾選用傅永擔任王肅的長史,認為他威儀不足,文武才能有余,這表現出了孝文帝對他的信任。c高聰等人當初沒有聽從傅永要首先加強防守的建議,使作戰失利,后來傅永所受的處罰相對來說輕一些。d傅永被罷免了恒農太守的職務后心里很不高興,這導致朝廷最終沒有同意讓他隨王英東征鐘離。解析:d項“后除恒農太守,非心所樂”
46、的解釋錯誤,文中也沒有“導致”的意思。答案:d2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肅以永宿士,禮之甚厚;永亦以肅為帝眷遇,盡心事之。譯文:(2)然于御人非其所長,故在任無多聲稱。譯文:參考答案:(1)王肅因為傅永是久有名望的人,對他很敬重有禮;傅永也因為王肅被孝文帝寵信重用,而盡力事奉他。(6分)(2)可是使用人不是他擅長的事情,所以在職位上沒有多少名聲。(4分)七、(60分)22. 作文。(60分)牽掛,新華字典上解釋為:“因放心不下而想念,掛念。”實際生活中,有人說:“牽掛是一種幸福,被人牽掛也是一種幸福。”有人說:“牽掛是一種守侯,是一種責任。”還有人說:“牽掛是一種擁有,是一種擁有之后的富有。”當然,有人還說:“無牽無掛,那才叫瀟灑。”“牽掛是一種負擔,一種累贅”林林總總,說法不一。對此,你有何看法?請你以“牽掛”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點撥思路設計一:寫散文。用“情”去揭示、謳歌牽掛的涵義與韻致。實際上,生活中的種種情,莫不是一種美麗的牽掛。比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是親情的牽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友情的牽掛;“曉鏡但愁云鬢改,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財務人員合同書范本
- 2025年上海企業(事業)單位勞動合同
- 2025勞動合同書(示范文本)
- 2025二手房買賣合同全文版
- 2025餐廳臨時廚師勞動合同
- 2025水利工程建筑施工合同(范本)
- 《貓咪與花園:互動教學課件》
- 2025標準別墅裝修合同范本
- 大學生職業規劃190
- 申請甲方盡快簽合同協議
- 傳承紅色基因-匯聚強軍力量課件-高中主題班會
- 油茶的加工廠可行性方案
- 《傳播學教程》教案x
- 《小兒支氣管肺炎》課件
- 皮膚科護士的實踐經驗與案例分享
- 代煎中藥管理制度
- 轉氨酶升高患者護理查房
- 《高中信息技術課分層教學的探索與研究》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結題報告
- 對輥式破碎機設計
- 財產險水災現場勘查及理賠定損標準
- JB-T 2302-2022 雙筒網式過濾器 型式、參數與尺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