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無菌操作_第1頁
口腔無菌操作_第2頁
口腔無菌操作_第3頁
口腔無菌操作_第4頁
口腔無菌操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第一節無菌操作對于口腔醫學從業人員來說,防止醫院內的交叉感染顯得尤其重要。要求臨床工作者必須掌握手衛生、基本的消毒以及自我防護的基本知識和具體操作。無菌操作也是實踐技能考試的必考內容。一、手衛生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制度和手衛生實施規范要求,在診療場所應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為醫務人員執行手衛生措施提供必要條件。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當開展手衛生工作的全員性培訓。使所有醫務人員加強無菌觀念和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掌握必要的手衛生知識,掌握正確的手衛生方法,保證洗手與手消毒效果。洗手步驟:首先取下雙手所戴所有飾物,修剪指甲,清理甲溝污物。在流動水下,使雙手充分淋濕。取

2、少量肥皂(或皂液),均勻涂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包括指背、指尖及指縫,具體揉搓步驟歸納為以下六步法:(1)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2)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互進行。(3)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4)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6)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最后在流動水下徹底沖洗干凈雙手,用消毒毛巾或潔凈紙巾擦干。注意:洗手消毒完成后均應保持拱手姿勢,不可接觸未經消毒的物品。二、戴手套雙手洗凈、干燥后將左右兩只手套相對。用示指和

3、大拇指夾持兩只手套的內邊,然后先將左手五指分開伸入左手手套的五指套中。再用左手持右手手套外面并打開手套邊,讓右手也同左手一樣分開五指分別插入手套的手指套中。用戴好手套的雙手持手套外面調整手指在指套中的位置。最后將手套邊緣套過雙側袖口,注意不要碰到衣袖或其他未消毒物品。注意:大拇指不能觸及手套反折部的外面,即手套內面。戴好手套的雙手合攏,舉在胸前無菌區域范圍內。三、口腔黏膜消毒囑患者張口,術者左手持口鏡牽開唇頰部或舌,暴露手術區域,先用干棉球擦干術區,再用無菌棉簽蘸取適量消毒劑,從手術中心區開始,由內向外涂擦,消毒的范圍應該超過手術區域。容易出現的問題及注意事項1.術區在使用消毒劑之前未用干棉球

4、擦干。2.涂擦消毒劑方式錯誤,如由外向內擦,或無規則涂抹。3.消毒劑蘸取過多,涂擦時在黏膜表面流淌。第二節口腔及頜面部基本檢查一、口腔一般檢查口腔一般檢查包括視診、探診、叩診、捫診和牙齒松動度的檢查,是口腔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必考內容。每項檢查操作前,需向被檢查者做適當的說明,檢查動作應盡量輕柔。考試要求兩位考生互為醫患,完成檢查并填寫檢查表。操作過程中考生需口述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項。術前準備:調節椅位,醫師位于口腔科治療椅的右前方或右后方,取坐位。肘關節高度與患者口腔高度在同一平面上。患者體位:調節治療椅,患者仰臥位,頭部與醫師肘部平行,檢查上頜牙時,患者咬合平面與地面呈45°角。檢查下

5、頜牙時,咬合平面與地面接近平行。檢查前調節好口腔科綜合治療臺的椅位和燈光,保證光線充足和良好的視野。調整燈光時注意將燈光逐漸上移至口腔,應將光線集中照射口腔,避免直射患者眼部。口腔檢查常用器械包括口鏡、探針、鑷子。有些特殊檢查還需要專門的器械和儀器,如叩診檢查需要的叩診器械,測試牙髓活力需要冰棍、牙膠棒、牙髓電活力測定儀等。檢查時應首先檢查主訴部位,然后再按一定順序,如從右上象限左上象限左下象限右下象限依次進行全口牙的檢查。1.視診:視診包括觀察患者的全身健康和精神健康狀況;頜面部發育是否正常,是否對稱,有無腫脹、畸形、腫物及竇道;牙齦是否充血腫脹以及腫脹的程度和范圍,是否存在竇道;黏膜色澤是

6、否正常,有無水腫、潰瘍、腫物;牙顏色、形態和質地變化,如齲損、著色、牙體缺損、畸形、隱裂以及磨耗等;觀察牙排列、數目是否正常、有無發育異常、牙列是否完整、有無缺失牙;觀察口腔中修復體的情況,如充填體是否完整、邊緣是否密合、有無繼發齲壞等。2.探診:探針大彎端用于檢查咬合面,三彎端用于檢查鄰面。探查齲或缺損部位的范圍、深淺、質地以及是否敏感及露髓;有無鄰面齲壞發生;充填體邊緣的密合程度,有無繼發齲及懸突;牙本質敏感的部位和敏感程度。探診方法:探診時采用執筆式握持探針,一定要有支點,動作輕巧。注意:普通探針不能用于牙周袋的探診,以免刺傷牙周組織。探查時還要注意鄰面的探診不要遺漏。3.叩診:使用金屬

7、手持器械的平端,如金屬口鏡柄。不能用尖頭鑷子柄作叩診工具。叩診方法:執筆式握持器械,垂直向叩診叩擊牙尖或切緣,水平向叩擊牙冠部唇(頰)舌面中部或牙尖嵴,依據患牙對叩診的反應(包括叩痛和聲音清濁),判斷根尖部和牙周膜的健康狀況和炎癥程度。一般選擇正常鄰牙作為對照牙,先叩擊鄰牙作為對照。叩診的力量宜先輕后重。叩診結果叩痛(-):同正常牙。叩痛(±):患牙感覺不適。叩痛(+):重于適宜力量叩診,引起患牙輕痛。叩痛(+):輕力叩診,引起患牙劇烈疼痛。叩痛(+):測試牙反應介于叩痛(+)和叩痛(+)之間。4.捫診:用示指指腹于考官要求測試牙的鄰牙唇頰側或舌側牙齦的根尖部開始捫壓,慢慢向可疑患牙

8、根尖部移動,觀察是否有壓痛。如有壓痛則提示根尖周組織有炎癥存在。若根尖周已形成膿腫,應以示指和中指雙指輕放在膿腫部位,分別用兩指交替上下推壓按動,用指腹捫及波動感。5.牙齒松動度檢查:用鑷子夾住前牙切端或抵住后牙咬合面的窩溝,做唇舌向(頰舌向)、近遠中向和上下向搖動牙齒,觀察牙齒晃動的程度。度松動:僅唇舌向或頰舌向一個方向晃動,或晃動幅度小于1mm。度松動:兩個方向的晃動,即除唇舌向或頰舌向晃動外,近遠中向也有晃動,或晃動幅度在12mm之間。度松動:三個方向的晃動,即唇舌向或頰舌向、近遠中向和垂直方向均有晃動,或晃動幅度大于2mm。二、口腔特殊檢查口腔特殊檢查包括:牙髓溫度測驗、牙周探診檢查、

9、咬合關系檢查、顳下頜關節檢查、下頜下腺檢查。考試隨機抽查其中一項。1.牙髓溫度測驗牙髓活力測試包括溫度測試和牙髓電活力測試。操作前告知受試者牙髓活力檢查的目的和可能有的反應,如涼、熱、鉆入感、麻刺感、疼痛等,并教授有反應時的示意方式。正常情況下,牙髓對2050之間的溫度刺激一般無明顯反應。如發生炎癥,則對溫度刺激反應敏感;如發生變性或壞死,則反應遲鈍或消失。溫度測驗:可用冷試法(低于10)或熱試法(高于60)。測試牙面應選擇沒有牙體病損或充填體的完整牙面,一般選牙齒的唇、頰面的中1/3,亦可在舌面測試,測試前用干棉紗卷放置于測試牙的唇(頰)和(或)舌側,隔離唾液。測試時應以相鄰牙或對側同名牙作

10、對照。測試牙選擇:先測健康對照牙,再測可疑牙。對照牙選擇的順序:同頜同名牙為首選,如果該牙喪失或有病變,可選對頜對側同名牙或對側同名牙的鄰牙中與待測牙萌出時間接近、體積相當的牙齒。熱試法可用烤熱的牙膠置于濕潤牙面以觀察其反應。臨床意義:無反應,提示牙髓已壞死;出現短暫的輕度或中度不適或疼痛,表示牙髓正常;產生疼痛,但刺激源去除后即可消失,提示可復性牙髓炎的存在;疼痛反應在去除刺激源后仍持續一定時間,提示牙髓存在著不可復炎癥。一般急性牙髓炎表現為快速而劇烈的疼痛;慢性牙髓炎表現為遲緩且不嚴重的疼痛;有時冷刺激可緩解急性化膿性牙髓炎的疼痛反應。牙髓電活力測試:用牙髓活力電測驗器測試。該項測驗禁用于

11、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用于反映測試牙有無牙髓活力,但不能指示牙髓的不同病理狀態。在相同的電流輸出檔位下,測試牙與對照牙的電測值之差大于10時,表示測試牙的牙髓活力與正常有差異。如電測值達到最大時測試牙仍無反應,表示牙髓已無活力。因此,臨床上對電測反應的描述僅為正常和無反應兩個指標。將電測儀工作端放于牙面,將掛鉤掛于口角以構成電流回路。隨著電流逐漸增大,對測試牙造成刺激,患者示意測試牙有感覺,即應將工作端撤離牙面,記錄顯示的讀數。每牙測23次,取平均數值做結果。臨床意義:與對照牙反應一樣,提示受試牙牙髓正常;若反應值較大,即需較大的電流刺激才能達到正常牙髓相近的反應,提示牙髓有變性改變;若反應

12、值較小:則表明牙髓處在較敏感狀態;若無反應:說明牙髓已壞死。2.牙周探診檢查牙周探診是了解牙周袋探診深度、附著水平、探診后出血情況,還應使用普通探針探查根面牙石情況,并用普通探針(彎探針)探查后牙有無根分叉病變。檢查時應注意支點穩定,探針盡可能靠牙面,與牙長軸方向一致,力量輕微約為2025g,以提插方式移動探針。檢查使用標有刻度的牙周探針。牙周袋測量:通常分別在牙的頰(唇)、舌(腭)側之遠中、中央、近中三點作測量記錄,檢查齦緣到袋底的深度。每個牙要記錄6個位點。附著喪失的測量應在牙周袋深度測量后進行。附著水平=牙周袋深度-齦緣至釉牙骨質界的距離。社區牙周指數(CPI)檢查檢查器械CPI牙周探針

13、。探針尖端為一小球,直徑為0.5mm,在距頂端3.55.5mm處為黑色涂抹的區域,距頂端8.5mm和11.5mm處有兩條環線。測牙齦溝或牙周袋的深度,探針在3.5mm和5.5mm的刻度便于測定牙周袋的深度。檢查方法同牙周探診,將CPI探針輕緩地插入齦溝或牙周袋內,探針與牙長軸平行,緊貼牙根,沿齦溝從遠中向近中移動,作上下短距離的顫動,以感覺齦上牙石,同時查看出血情況,并根據探針上的刻度觀察牙周袋深度。探針使用力量不超過20g。完成檢查并記錄檢查結果。3.咬合關系檢查咬合關系檢查主要包括磨牙咬合關系、前牙覆、覆蓋關系、及上下中切牙間的中線關系。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合時與下頜第一恒磨牙的遠中

14、頰尖相對,為近中(近中尖對尖)。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合于下頜第一,二恒磨牙之間時為完全近中。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合時與下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相對為遠中(遠中尖對尖)。上頜第一恒磨牙的遠中頰尖咬合于下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溝時為完全遠中。覆關系中上前牙牙冠覆蓋下前牙牙冠超過13者稱為深覆,可分為3度:度深覆,上前牙牙冠覆蓋下前牙超過冠13而不足12者;度深覆,上前牙牙冠覆蓋下前牙超過冠12而不足23者;度深覆,上前牙牙冠覆蓋下前牙超過冠23者。覆蓋關系中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離超過3mm以上者,稱為深覆蓋,分為3度:度深覆蓋,覆蓋為35mm;度深覆蓋,覆蓋為57mm;度深覆蓋,覆蓋為7

15、mm以上。反覆蓋時,下前牙切端位于上前牙切端之唇側,常在嚴重的下頜前突前牙反時呈現。上下前牙切端無覆關系:垂直向呈現間隙者為前牙開,開亦分為3度:度開,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間隙在3mm以內;度開,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間隙在35mm之間;度開,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間隙在5mm以上。上下中切牙間的中線關系中線有無偏斜,分別以上下中切牙的各自中線與面部中線比較分析上下切牙中線偏斜的原因。顳下頜關節檢查顳下頜關節檢查主要通過望診、觸診、聽診等方法進行檢查。主要包括:面部外形通過望診觀察面部雙側是否對稱、有無小下頜畸形、角前切跡加深、下頜骨各部有無畸形,上、下頜中線是否居中等。開口型偏斜或歪曲,開閉運動出現關

16、節絞鎖等。髁狀突運動度以兩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內,向前方觸診,以兩手拇指分別置于兩側耳屏前關節外側,囑患者作張閉口運動,檢查髁狀突的動度。正常人的張口度約相當于自身示指、中指、無名指三指末節合攏時的寬度,平均約為3.7cm,臨床上張口受限分為4度:輕度:上下切牙切緣間僅可置二橫指,約22.5cm。中度:上下切牙切緣間僅可置一橫指,約12.0cm。重度:上下切牙切緣間距不足一橫指,約1cm以內。完全性:完全不能張口,也稱牙關緊閉。5.下頜下腺檢查下頜下腺檢查常采用望診和觸診的方法,觸診則常用雙手合診法檢查。檢查:腺體的大小,形態;有無腫塊以及腫塊的大小、質地、邊界是否清楚、有無壓痛等;導管是否變硬或呈條索狀改變,有無結石;以示、中、無名3指平觸并由后向前推壓,觀察導管口以檢查下頜下腺的分泌液情況等。附:口腔檢查表檢查人:姓名:性別:男女檢查日期:檢查結果:口腔檢查表使用說明1.檢查下列項目,將異常表現按所示符號登記在相應牙位的空格表中。牙體情況符號:0無異常 1有齲 2有充填體無齲(包括窩溝封閉) 3有充填體有齲 4缺失5牙體損傷6牙發育異常 視診下的牙齦出血:無0、有1;牙石:無0、有1;松動度:0°、°、°、°;扣痛:、±、;根尖部捫痛:無0、有1;2.口腔其他情況視診所見如未見異常,在相應出用“”表示;如有異常,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