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仁恕”教育之花在校園綻放_第1頁
讓“仁恕”教育之花在校園綻放_第2頁
讓“仁恕”教育之花在校園綻放_第3頁
讓“仁恕”教育之花在校園綻放_第4頁
讓“仁恕”教育之花在校園綻放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讓“仁恕”教育之花在校園綻放 -我也談“仁恕”太和縣孫樓小學 范俊2015年5月讓“仁恕”教育之花在校園綻放 -我也談“仁恕”“仁恕教育”的提出是縣教育局陳玉健局長的又一大教育舉措。對全縣師生提出了“仁恕學生”“仁恕教師”的標準。時下,自私、任性、缺乏愛心是當今我國獨生子女的共同特點。長此下去,我們的和諧社會怎么實現?面對孩子的缺失,我們的教育該做些什么?我想,作為一名“仁恕教育”思想的忠誠捍衛者,我想從以下幾點與大家分享對仁恕教育的理解。一、培養孩子的仁慈之心“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人之初,性本善。性

2、相近,習相遠。”孩童自小,天真可愛,像一張白紙,涂上什么顏色,便顯出什么顏色。因此,對孩子的教育,從幼小時便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一顆愛惜萬物的仁愛之心,用此心推及一切,則更能善待生命,愛護眾人。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個三口之家。小女孩穿著很漂亮的花裙子,跟著爸爸媽媽一起走。忽然,小女孩看到螞蟻在地上爬,便故意用腳去踩它們。媽媽告訴她說:“你不要去踩它們,小心它們咬你。”小女孩竟然說:“咬就咬唄,我就踩死它們。”從一位四五歲的小姑娘的嘴里說出來的話,聽到我們的耳里,顯得那么刺耳。沒有一顆仁愛心,不能愛護自然界的小生靈,無視它們的痛苦,實際已在長養自己的殘忍心與麻木心了。愛護生靈,其實就是在愛護我

3、們的一顆仁慈之心。孩子若能對小動物都有愛心,那更何況是身邊的親人呢?心地柔軟慈悲,也才更能體會他人的心境,感知他人的需要與痛苦,給予關懷、幫助。因此,培養孩子這仁慈之心何等重要。別看孩子小,以為他不懂事,當我們愿意教他們時,他們也是很容易就可以學會的。我們何不從小培養孩子這美麗的仁慈之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也讓他們更和諧地與自然界和睦相處呢?二、讓孩子從小學會“寬恕”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自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便體現了一個“恕”字。“恕”,就是寬恕,原諒,寬容。通常的“寬容”,即原諒他人一時的過錯,不錙銖必較,不耿耿于懷,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學會寬容別人,就是學會善待自己。怨恨

4、只能永遠讓我們的心靈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寬容,卻能讓我們的心靈獲得自由,獲得解放。有這樣一則寓言,說的是兩匹馬同行,一匹將另一匹的脖頸咬傷了,結果被咬的反而主動安慰因咬傷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馬。故事雖小,卻揭示了天地間動人的品德,那便是寬容。 寓言中動物的寬容是以德報怨,佛教中彌勒的寬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怎樣來理解寬容呢?其實,寬容是一種境界。 寬容如水。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時的敵視,使人們冷靜下來,從而看清事情的本來緣由。同時,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馬理智地選擇了寬容,最終兩者和好如初。試想一下,倘若它針鋒相對,以同樣的方法還擊對方,那么除了兩敗俱傷,

5、頭破血流之外,還能帶來什么呢?因此可以說,寓言中的國馬其實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報怨”。 寬容似火。心平如水的寬容,已屬難得;雪中送炭的寬容,更可貴,更令人動容。從寓言中我們看到,犯下過錯的那匹馬已認識到自身的荒謬而羞愧難當,這時被咬的馬體現出的寬容與安慰,便恰似一團火焰,明亮而溫暖。寬容,不僅融化了彼此的冰凍,更將愛的熱力輻射進對方的心窩。選擇寬容,也就選擇了理解和溫情,同時也選擇了人生的海闊天空。 寬容是詩。寬容是一首人生的詩。至高境界的寬容,不是僅僅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處理上,而是升華為一種對宇宙的胸襟,對人生如詩般的氣度。寬容的涵義也不僅限于人與人的理解與關愛,而是內心對

6、于天地間一切生命產生的曠達與博愛。寓言中的馬無法到達這種境界,而這種境界對于人類卻是如此的真實和深刻。 正因為寬容如水,使紛繁經過過濾變得純凈;正因為寬容似火,使平淡通過鍛燒日趨鮮明;更因為有這詩般的寬容,才賦予人生以藝術,賦予生命以永恒。 “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這是作家雨果的一句名言。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離不開寬容的心,唯有懂得寬容的人,才能得到大家寬容。讓我們用“寬容”這個粘合劑,將人與人的距離拉近,心與心的裂縫愈合,手牽手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三、把“仁恕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為我們的教育做些什么?應該為我們的孩子做些什么?我們要培養孩子具有一顆仁慈寬恕之心。學校是孩子受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教師應該根據學科特點,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教學生怎樣做人,對學生不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以引導,讓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寬容而仁慈的心,讓學科的知識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落實到教學中、課堂上、學生心中。說到底, “仁恕”的本質就是愛。“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不要奢望每一位學生都出類拔萃。是花,他們定能絢麗多彩,是草,也能綠染大地。仁恕,不僅體現著一個人自身的修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