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遺傳分析_第1頁
細菌遺傳分析_第2頁
細菌遺傳分析_第3頁
細菌遺傳分析_第4頁
細菌遺傳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細菌和病毒的遺傳(一) 名詞解釋:1. 原養型:如果一種細菌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也就是它能合成它所需要的各種有機化合物,如氨基酸、維生素及脂類,這種細菌稱為原養型。2. 轉化(transformation):指細菌細胞(或其他生物)將周圍的供體DNA,攝入到體內,并整合到自己染色體組的過程。3. 轉導:以噬菌體為媒介,把一個細菌的基因導入另一個細菌的過程。即細菌的一段染色體被錯誤地包裝在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內,通過感染轉移到另一受體菌中。 4. 性導(sexduction):細菌細胞在接合時,攜帶的外源DNA整合到細菌染色體上的過程。 5. 接合(coniugation):指遺傳物質從

2、供體“雄性”轉移到受體“雌性”的過程。 6. Hfr菌株:高頻重組菌株,F因子通過配對交換,整合到細菌染色體上。7. 共轉導(并發轉導)(cotransduction):兩個基因一起被轉導的現象稱。 8. 普遍性轉導:能夠轉導細菌染色體上的任何基因。 9. 局限轉導:由溫和噬菌體(、)進行的轉導稱為特殊轉導或限制性轉導。以噬菌體的轉導,可被轉導的只是噬菌體在細菌染色體上插入位點兩側的基因。10. att位點:噬菌體和細菌染色體上彼此附著結合的位點,通過噬菌體與細菌的重組,噬菌體便在這些位點處同細菌染色體整合或由此離開細菌染色體。11. 原噬菌體(prophage):某些溫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后,其

3、DNA整合到宿主細菌染色體中。處于整合狀態的噬菌體DNA稱為。12. 溶原性細菌:含有原噬菌體的細胞,也稱溶原體。13. F菌株:帶有F因子的菌株作供體,提供遺傳物質。 (二) 是非題:1. 在大腸桿菌中,“部分二倍體”中發生單數交換,能產生重組體。( )2. 由于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環狀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上,從而在結合過程中產生不同的轉移原點和轉移方向。( )3. 受體細菌可以在任何時候接受外來的大于800bp的雙鏈DNA分子。( )4. 在中斷雜交試驗中,越早進入F-細胞的基因距離F+因子的致育基因越遠。( )5. 在接合過程中,Hfr菌株的基因是按一定的線性順序依次進入F-菌株的,

4、距離轉移原點愈近的基因,愈早進入F-細胞。( )6. F因子整合到宿主細胞染色體上,偶然會帶有細菌染色體片段不準確環出,這時的F因子為F因子。( )7. F因子由于帶有宿主細胞染色體片段,所以很容易整合到宿主細胞上。( )8. 特殊性轉導是由溫和噬菌體進行的轉導。( )9. 轉化和轉導在進行細菌遺傳物質重組的過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體,后者是細菌的染色體。( )10. F因子所攜帶的外源DNA進入受體菌后,通過任何形式的交換都能將有關基因整合到受體菌染色體組中。( )答案:1. (-) 2. (+) 3. (-) 4. ( +) 5. (+ ) 6. (+) 7. (+) 8. (-

5、) 9. (-) 10. (-) (三) 選擇題:1在Hfr×F-的雜交中,染色體轉移過程的起點決定于 ( ) (A)受體F-菌株的基因型 (B)Hfr菌株的基因型 (3)Hfr菌株的表現型 (D)接合的條件 2在E.coli F(+)str(s)lac(+) 與 F(-)str(r)lac(-)兩菌株的雜交中,預期的菌株將在下列哪種培養基上被選擇出來( ): (A)乳糖培養基 (B)乳糖、鏈霉 等培養基 (C)葡萄糖、str培養基 (D)阿拉伯糖培養基 3在噬菌體的繁殖過程中,形成噬菌體顆粒的時候,偶而會發生錯誤將細菌染色體片段包裝在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內。這種假噬菌體稱為(4)。 (

6、A)假噬菌體 (B)F因子 (C)溫和性噬菌體 (D)轉導顆粒4大腸桿菌A菌株(met-bio-thr+leu+)和B菌株(met+bio+thr-leu-)在U型管實驗培養后出現了野生型(met+bio+thr+leu+),證明了這種野生型的出現可能屬于( ) (A)接合 (B)轉化 (C)性導 (D)都不是 答案:1. (B) 2. (B) 3. (D) 4. (B)(四) 填空題: 1在原核生物中, 是指遺傳物質從供體轉換到受體的過程;以噬菌體為媒介所進行的細菌遺傳物質重組的過程稱 。2戴維斯的“U”型管試驗可以用來區分細菌的遺傳重組是由于 還是由于 。3細菌的遺傳重組是由接合還是由轉導

7、所致,可以通過 試驗加以鑒別,其依據是 。4用S(35)標記的噬菌體感染細菌放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而后分離菌體和培養液,絕大部分的放射性將在 測得。5將E.Coli放入含有氚標記的胸腺嘧啶培養基中培養一個世代,取出后再在無放射性的培養基中培養2個世代,被標記的細胞比例應該是 。6入噬菌屬于 噬菌體,噬菌體是通過一種叫做 的擬有性過程實現遺傳重組。7用ab+菌株與a+b菌株混合培養可形成ab、a+ b+重組型。但在混合前,如果把它們分別放在戴維斯U型管的兩側,若不能形成重組體,說明其重組是通過 產生的。如果重組前用DNA酶處理,若不能形成重組體,說明其重組是通過 產生的。如果在重組前用抗血清(如

8、P22)處理,若不能形成重組體,說明其重組是通過 產生的。8野生型T4噬菌體能侵染大腸桿菌B菌株和K12()株,形成小而邊緣模糊的噬菌斑,而突變型T4噬菌體能侵染大腸桿菌B菌株,形成大而邊緣清楚的噬菌斑,但不能侵染K12()株。通過兩種不同突變型的雜交,可以估算出兩個突變型之間的重組值,大腸桿菌K12()株在估算兩個突變型重組值試驗中的作用是 。9以噬菌體為媒介所進行的細菌遺傳物質的重組過程稱為 。答案:1.接合轉導 2. 轉化接合 3. U型管 細菌是否直接接觸 4. 液體培養基5.25%6.溫合性轉導 7.接合 轉化轉導 8. 選擇重組體 9. 轉導(五) 問答與計算:1從遺傳學的角度看,

9、細菌雜交與高等生物的雜交的主要區別是什么?答:高等生物遺傳物質的傳遞是通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進行的,并遵守分離規律 ,兩親的遺傳貢獻是相等的。而細菌遺傳物質的傳遞是單向的,不遵守分離規 律,兩親的遺傳貢獻是不相等的。 2為什么在特殊轉導中,環狀染色體比棒狀染色體容易溶源化? 答:特殊性轉導是由噬菌體染色體從供體(宿主)染色體上環出的特定基因的轉導, 轉導體本身為環狀。與環狀受體染色體只要一個單交換即可插入,而與棒狀染 色體則要偶數次交換方能插入。 3為什么用P(32)和S(35)標記噬菌體能證明進入細菌細胞的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答:因為DNA分子不含S而含P,而蛋白質分子含S而不含P

10、,因此利用P(32)標記的只 能是DNA,而S(35)標記的只能是蛋白質,而不是DNA。經過測定,如果進入細菌的是P(32)而不是S(35),就證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 4原噬菌體位于E.coli的gal和bio基因之間,而lac和gal基因相距約10分鐘。 問得到lac-gal轉導顆粒的機率有多大?答:機率近于零。因為lac座位太遠,不能噬菌體的頭部。 5某菌株的基因型為ACNRX,但基因的順序不知道。用其DNA去轉化基因型為acnrx的菌株,產生下列基因型的菌株:AcnRx,acNrX,aCnRx,AcnrX和aCnrx等,問ACNRX的順序如何? 答:NXARC或CRA

11、XN 6用一野生型菌株的DNA轉化ala- pro- arg-的突變型菌株,產生下列不同類型的菌落:ala+pro+arg+(8400),ala+pro-arg+(2100),ala+pro-arg+(840),ala+pro+arg-(420),ala-pro+arg+(1400),ala-pro-arg+(840),ala-pro+arg-(840)。求這些基因間遺傳圖距和順序?答:RF(ala-pro)=0.37; RF(ala-arg)=0.25; RF(pro-arg)=0.30 7用一般性轉導對細菌的三個基因作圖,宿主細胞是a+bc+。轉導噬菌體感染這個細胞,裂解釋放后,再悉染ab

12、+c細胞,獲得各基因型細胞如下:a+b+c,3;a+bc+,46;a+b+c+,27,abc+,1;a+bc,23。三基的順序及各距如何(假定abc總是并發轉導)?答:b31a27c 8為了確定T4噬菌體r區兩突變間的重組值,用兩種突變噬菌體加倍感染大腸桿菌品系B。裂解液以1:10(7)比例稀釋后涂敷在品系K上,又以1:10(9)比例稀釋 后涂敷在品系B上。在K和B中分別發現2個和20個噬菌斑。試計算重組值?答:0.2。 9在Hfr leu+ str s×F- leu- strr 中,如果要得到重組體leu+ strr,如何選擇重組體?為什么?(leu+為亮氨酸原養型,leu-為亮氨

13、酸營養缺陷型,str s為鏈霉素敏感型,strr為鏈霉素抗性)。 答:在基本培養基中加鏈霉素。因為重組體leu+ strr是抗鏈霉素的,而Hfr leu+ str s后菌株是鏈霉素敏感型,在有鏈霉素的培養基上將被殺死。10解釋為什么不同的Hfr菌株具有不同的轉移起點和方向?答:不同Hfr株的F因子整合到細菌染色體中的位點及方向不同;F因子的位置和方向決定了轉移起點和方向。11細菌和病毒的遺傳物質的傳遞方式與真核生物有何不同?答:細菌缺乏明確的核膜和線粒體等細胞器,也不能進行典型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因此它的染色體傳遞和重組方式與真核生物不盡相同。病毒是比細菌更為簡單的生物,它們也是只有一條染色

14、體,即單倍體。有些病毒的染色體是DNA,另外一些病毒的染色體是RNA。所以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質外殼及其包被的核酸所組成的顆粒。由于病毒缺乏代謝和分裂所必要的細胞質和細胞器,所以它們必須侵染細胞并接管宿主細胞的代謝機器,以提供本身所需要的一切物質。他們必須生活在細胞內。真核生物的有性過程特征在于形成配子時的減數分裂。遺傳物質的交換、分離和獨立分配的機制都是通過減數分裂實現的。雖然細菌和病毒不具備真核生物配子進行融合的過程,但它們的遺傳物質也必須從一個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細胞,并且也能形成重組體。細菌獲取外源遺傳物質有四種不同的方式:轉化、接合、轉導和性導。當一個細菌被一個以上的病毒粒子所侵染時,噬菌體

15、也能在細菌體內交換遺傳物質,如果兩個噬菌體屬于不同品系,那么它們之間可以發生遺傳物質的部分交換(重組)。12用噬菌體P1進行普遍性轉導,供體菌的標記是pur+nad-pdx+,受體菌的標記是pur-nad+pdx-。轉導后選擇具有pur+的轉導子,然后在1000個pur+轉導子中,檢定其它供體菌的標記是否同時轉導過來。具體結果如下:基因型 菌落數nad+pdx+ 12nad+pdx- 243nad-pdx+ 501nad-pdx- 244 合計 1000請問:1. pur和 nad的共轉導率是多少? 2. pur和pdx的共轉導率是多少? 3. nad和pdx在pur的同一邊,還是在它的兩側?

16、4.您能作出這三個標記基因的遺傳連鎖圖嗎?請在此基礎上解釋上述的實驗結果。答:1. pur和 nad的共轉導率是:501+244pur+nad-501+244+12+243pur+nad+ pur+nad-×100%= ×100%=74.5%2. pur和pdx的共轉導率是:501+12pur+pdx+501+244+12+243pur+pdx-+ pur+pdx+×100%= ×100%=51.3%3.依傳統作圖原理,三個基因位點的交換重組中,位于中間的基因重組子個數最少,在這里有12個pur+nad+pdx+,與供體pur+nad-pdx+類型相比較,基因nad+發生了改變,所以nad位于中間,也就是nad和pdx在pur的同一邊。4.根據上面的計算和推論可知,這三個標記基因的遺傳連鎖圖為:pur nad pdx pur+nad-pdx+為親本型類型,所以其數目最多。因為pur+nad-pdx-和pur+nad+pdx-為單交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