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年級的語文教案怎么寫 初中語文教學要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引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知生活,以此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今天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八年級的語文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的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提高語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能力。 4、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物候知識,激發學生熱愛自然進而認識和了解自然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提高
2、語言概括力。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2、學習本文準確、生動、典雅的語言,體會本文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教學方法:合作討論法、點撥法、品味法 課型:講讀課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1課時 教學設想: 因為前一個單元已經進行了說明文的學習,學生對說明文的特點,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但本單元說明文是事理說明文,事理說明文所遵循的是邏輯順序,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理清段落間的邏輯順序。大自然的語言一文語言生動形象,是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所以也要讓學生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全文用一個課時進行教學。先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和結構。再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細
3、致的討論和研究,以進一步掌握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語言特點。 這是一節說明文閱讀課,采用主問題教學方法,設計了四個主問題:一、默讀課文,快速準確地篩選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點勾畫)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3、決定物候觀測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二、理清順序:1、分析本文的說明順序2、研讀第6-10段這幾個段落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三、體會語言:1、文章為什么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2、朗讀12自然段,對本文生動的語言細細咀嚼,認真品讀。四、拓讀運用。教學線索清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圖片,
4、教師導入:微風輕撫,燕子呢喃著春的消息;烈日炎炎,盛開的荷花告訴我們夏天已來臨;田野金黃,落葉送來了秋的請柬;大地蒼茫,飄飛的雪花講述著冬天的故事。人有語,物有聲,大自然也會說話。自然界就像一個智者,用他獨特的語言向人類傳遞著季節變化的種種消息。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16課去聆聽大自然的語言吧。 【設計意圖】.導入,通過優美的畫面,優美的語言,讓學生的情緒完全融合在這美妙的課堂意境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讀,整體感知 1、初讀文章,解決生字詞。 2、默讀課文,快速準確地篩選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點勾畫)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
5、定物候觀測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學生進入自學,在文中勾畫所需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自學,勾畫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把握文本內容,引導學生搜索、篩選相關信息并提取、概括文章要點,訓練學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互動交流展示成果 學生自學結束后,進行展示交流。1、3、4小題非常明確,從文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直接在班內展示即可。2小題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班內展示,教師視情況進行點撥。 【設計意圖】通過互動交流,使學生更清楚的掌握文章內容,在交流中理清文章思路。 (四)再讀,理清順序 1、分析本文的說明順序 2、研讀第6-10段這幾個段落順序能否調換,為
6、什么? 這兩個小題都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先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深入文本,靜靜思考,然后組內互動,最后班內展示。 明確: 1、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 2、6-10段這幾個段落順序不能調換,因為這幾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來說明的。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理清說明順序,體會文章條理性,讓學生明白,這種條理性不僅表現于文章的整體,也表現在文章的局部,文章的段與段之間都會有不同的邏輯順序。 (五)品讀,體會語言 1、文章為什么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 2、朗讀12自然段,對本文生動的語言細細咀嚼,認真品讀。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增強學生語言感悟能力。讓學生明白說明
7、文的語言風格有嚴謹質樸也有生動形象。 (六)拓讀,學會運用 作家郭沫若先生曾有過這樣的疑惑,你能幫他解決一下嗎? 兩個月前,在廣州,看見了玉蘭花開;兩個月后,在北京,又看見了玉蘭花。玉蘭花呀,我說,你走得多慢哪!費了兩個月工夫,你才到了京華。 郭沫若玉蘭和紅杏 【設計意圖】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物候知識,激發學生熱愛自然進而認識和了解自然的熱情。 結語:同學們,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它不但絢麗多彩,而且奧妙無窮。我們只有做一個細心人、有心人,才能讀懂它的語言,才會聽懂它的傾訴,才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七)布置作業 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以春夏秋冬某一個季節的特點為內容,寫一篇小短文,能適當
8、描述“物候現象”,文體不限,不少于300字。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認知力與想象力,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組織材料和語言的能力。 八年級的語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2、學習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3、理解在貶謫期間孤獨悲涼的心境。 2、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系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的積累,能借助解釋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
9、情趣。 教學難點:理解在貶謫期間孤獨悲涼的心境。 4教學過程 1、導入 美麗的大自然帶給我們身心的愉悅與奇妙的體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會使我們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悶,流連其中,樂而忘返,林語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紙上的山水,今天,老師就帶大家踏著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足跡,瀏覽小石潭,賞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間寄寓著怎樣的情感?板書,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 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學習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理解在貶謫期間孤獨悲涼的心境 回顧全文,檢查復習 走進小石潭,我來讀一讀 師:讓我們一起來朗讀文章,感悟的感情。 首先來朗讀課文,注意生辟字的
10、音。 個別讀。 齊讀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走進小石潭,我來譯一譯 師:文言文不僅要讀準音,還要釋準意。 要求:翻譯句子時字字落實,語句流暢,注意重點詞。 請個別學生來疏通。 檢查個別字詞掌握情況。 二、走進小石潭,我來寫一寫。 這是一篇游記散文,課文按照瀏覽順序來寫,請你按課文內容用小標題的形式疏理出的寫作順序! 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勢記錄同游人 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形容小石潭,你會用哪一個字? 請以“小石潭真 ”為題,用描述性的語言寫出你對小石潭的印象,字數在100字左右。 教師點評: 剛才,同學們通過寫小石潭充分展示了小石潭的清、靜、綠、美、假如你現在就坐在小石潭
11、邊,你會有什么感受呢? 三、走進小石潭 ,我來說一說。 1、在幽靜的小石潭邊,我們都會感受到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邊又有什么感受?為什么他會有這樣的感受? 學生自讀課文,句畫出與心境有關的詞語及與心境相關的有關景物描寫的語句。 師:引導學生注意,文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怎么寫的?體現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提示: 水清: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皆若空游無所依,目光不撤,影布石上。 石奇,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屹為堪為巖 樹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魚歡,依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板書,水,石,樹,魚 學生討論, 師小結:小石潭幽深冷寂,孤凄悲涼,板書:景物特點,幽涼冷寂感受:孤凄悲涼。
12、 師:當時的境遇,柳宗元參與政治改革,失敗后被貶職,心中憤懣難平,試圖借助出水來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麗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暫時忘記愁苦,但這種快樂終究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多媒體展示:小石潭:幽深冷寂被貶的柳宗元孤凄悲涼觸景抒情,接景抒情,寓情于景,形似寫景實則寫情 2、通過大家的討論,我們感受到了小石潭的幽深冷寂和柳宗元的孤凄悲涼,這時假如你就在柳宗元的身邊,作為柳宗元一路去游玩的朋友,你會怎樣勸慰他呢?(多媒體展示文字,走進柳宗元柳宗元,我想對你說) 可以引導學生用上一些勵志的名句,如:有志者,事竟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13、志等。 四、走進文章,我來品一品。 (1)在本文中,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著意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氣氛,借景抒發了自己在貶官失意的孤凄悲涼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出行、游覽、返回的全過程,描述寫生動,細致入微,充滿詩情畫意,下面我們就走進文章,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今天,我給大家提供一個舞臺,希望你盡情展示,記住一句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提示: 1、品詞語。 找出精妙詞,以“我認為 詞(字)用得好,寫出了 ”為話題發言。 2、品句子。 找出精彩之句,以“我認為 句美,寫出了 ”為話題發言。 3、品情感。 以“我從文中 處,領會出 的心情”為題發言。 4、品寫法。
14、從寫景的角度、方法方面自由發言,老師可先做示范(板書:寓情于景) (2)總結全文,激發興趣。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游記散文中的杰作,而小石潭記更是歷代傳誦的散文名篇,小石潭人跡罕至,凄清幽靜,以簡練的文筆,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致的寫景狀物,文章出慢了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寄托了孤凄悲涼的感情,柳宗元的游記,就是這樣借景抒情,寫景寓情,他的永州八記值得一讀。 這節課雖結束,但對古詩文的學習僅是個開始,相信通過你的學習,你一定會成為一個才華橫溢的文人。 五、布置作業,我來練一練。 我來練一練你曾經游歷過那些地方,哪些景物曾觸動過你的心弦?(請運用自己學到過的寫作方法,寫一篇寫景短文,要寫出景物特點和自己
15、的感受) 提示寫法:借景抒情、動靜結合、側面描寫、抓住景物特點等。 八年級的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文章內容,掌握生字詞。 2.體會文章景物描寫的妙處,學習具體生動描寫景物的方法。 3.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不同的寫法,體會多變的筆法。 重難點突破 重點:學習具體生動描寫景物的方法。 難點: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不同的寫法,體會多變的筆法。 教法與學法 教法: 1.自讀點撥法:結合學習過程,點撥學生研讀文章,感悟文章的寫作技巧。 2.情境設置法:利用視頻和圖片,給學生以情境感,引領學生感受勃朗峰景色之美。 學法: 1.閱讀品味法:通過反復研讀與細致品味等活動,深入文本,感受這篇游記的獨特魅力。 2.
16、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小組合作,充分準備,學習游記的語言和技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CAI課件、與本文有關的拓展資料。 學生:1.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勾畫語句,形成初步的閱讀體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約5分鐘)導入法一: 出示勃朗峰的圖片,介紹: 勃朗峰,又譯為白朗峰,是阿爾卑斯山的峰,位于法國的上薩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的交界處。勃朗峰的最新高度為海拔4810.90米(2021年9月15日),它是西歐的峰。 勃朗峰每年都能夠吸引大量的游客前來滑雪、登山等等,勃朗峰也深深吸引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前去游賞。今天,讓我們隨著這位大作
17、家走近勃朗峰。(板書課題:登勃朗峰) 導入法二: 板書課題及。 師:本文的是美國小說作家馬克吐溫。他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有一次因為看不慣國會議員在國會通過某個法案,因此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個廣告,上面寫著:“國會議員有一半是混蛋?!眻蠹堃毁u出,許多_電話隨之而來,這些國會議員可不認為自己是混蛋,紛紛要求馬克吐溫更正。馬克吐溫于是又刊登了一個更正:“我錯了,國會議員,有一半不是混蛋。” 有一次,馬克吐溫應邀赴宴。席間,他對一位貴婦說:“夫人,你太美麗了!”不料那婦人卻說:“先生,可是遺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樣的話回答你?!鳖^腦靈敏、言辭犀利的馬克吐溫笑著回答:“那沒關系,你電可以像我一樣說假話?!?這位
18、幽默大師真是機智幽默啊!今天,他給我們帶了怎樣的驚喜呢?請看他的散文登勃朗峰。 圖片具有可視性、直觀性可使學生具體直觀地感受到所學課文的內容,同時運用圖片導入生動形象,更容易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趣聞軼事導入,可激發學生對作品的閱讀興趣,同時加深對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 (約16分鐘)1.學生默讀課文,解決生字讀音。(投影) 翌日(yì)塵埃(i)絡繹不絕(luòyì) 轔轔(lín)焦炙(zhì)俯瞰(kàn) 蠼峻(chán)獨踞(jù)蒼穹(qióng) 紛至沓來(tà)霓裳(chá
19、;ng)驟然(zhòu) 皚皚(i)拾階(shè) 2.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投影) (1)翌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 (2)絡繹不絕:絡繹:前后相連,連續不斷;不絕:不斷。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 (3)美不勝收:勝:盡。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 (4)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從前。指態度沒有任何變化,還是像從前一樣。 (5)紛至沓來:紛:眾多,雜亂;沓:多,重復。形容接連不斷的到來。 (6)名副其實:副,符合,彼此相稱。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 (7)霓裳羽衣:以云霓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裝束美麗。 (8)驟然:來得很突然,
20、沒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發生了,沒給任何準備。 (9)拾階:拾,輕步而上。逐步登階。 3.介紹及著作。(投影) 馬克吐溫(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演說家。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譽為“文學的林肯”。是19世紀后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之一。主要作品有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耶歷險記等。 4.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閱讀,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理清本文的寫作思路,劃分段落層次。 明確: 文章記敘了一行登勃朗峰的過程。 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6段)
21、:描寫登上勃朗峰的見聞 第二部分(第711段):敘述一行下山的經歷。 5.具體分析: (1本文是一篇游記,請以的游蹤為線索,梳理登勃朗峰的過程。 學生在默讀的同時進行圈點批注,探究答案: 明確: 早晨八點多,徒步上路,路上見到很多坐車的男女。 取道黑首,抵達高地,沿途看到諸多美景。 拾階而上,看到巍峨壯觀的勃朗峰及其周圍的山峰。 就地而坐,飽覽美景,心有所悟。 雇了馬車,美餐暢飲。 車夫車技高超,一路顛簸疾馳,先于其他人到達沙蒙尼,住進旅館的上等房問。 (2)第一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寫作重點是什么? 明確:這一部分主要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具體生動地描寫了登勃朗峰途中所見美景。涼爽的樹
22、林,巉峻的巖壁.巍峨的勃朗峰,奇形怪狀的山峰,色彩斑斕的彩霞,瞬息萬變的光影,無不令人神往。 (3)第二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寫作重點是什么? 明確:第二部分主要運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寫人敘事。這一部分主要刻畫了車夫的形象:他性格豪爽、車技高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夯實基礎,因為語言文字是感情的載體。 介紹,加深學生對馬克吐溫的印象,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 自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走入文本,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運用各種符號標記、批注、勾畫,培養了學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積極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把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逐層深入把握學習重點,結合文章內容,由整體到
23、具體, 三、合作探究。 (約18分鐘)l.理解重點句子。 天氣灼熱難當,乘坐在緩慢爬行的騾背之上和轔轔前進的馬車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真是可憐可憫。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為什么認為乘坐馬車的和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 學生交流后回答:旅游,本就是置身自然、親近山水。作為游客,應該盡可能腳踏實地,徒步而行,感受自然的魅力。而這些人乘車、騎騾,不但“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不能“在樹林中避暑納涼”,而且失去了旅游的樂趣和意義,豈不“可憐可憫”! 我們可在樹林中避暑納涼,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錢坐車,就一定要使他們的旅行物有所值。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這段話應該用怎
24、樣的語氣和語調朗讀?表現出什么樣的心理?) 學生交流后答:這段話要讀得輕松、輕快。為自己感受到了旅游的樂趣而喜悅?!拔镉兴怠币辉~褒義貶用,表達了對乘車、騎騾的人的含蓄嘲諷。 自然界中最美麗最精致的造物,莫過于肥皂泡泡了:剛才空中的華麗色彩,天衣云錦,恰如那在陽光下破裂并蔓延開去的肥皂泡。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這里聯想到肥皂泡,抒發了怎樣的感慨?) 學生交流后答:這是對生活的一種感悟和感慨:生活中美麗精致的東西,都是過眼云煙,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就像美麗的肥皂泡終會破裂。因此,我們要珍惜當下,樂活當下。 如果這位王爺的車技略欠敏捷或者說,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離開阿冉提時喝得酒氣醺醺結果
25、就不會是這樣的了。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這句話表現了什么樣的心情?) 學生交流后答:這句話表現了的愉快心情。由于車夫的技術高超,他們才能夠趕上并超過長長的游客車隊,得以住進上等房間。對此歡欣慶幸并對車夫駕車的技術表示贊嘆。 2.歸納寫作技法。 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不同的寫法,體會多變的筆法。 小組合作交流后,教師明確: 寫上山,用的是散文筆法,繪景抒情:通過描繪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和變幻的光影,表現勃朗峰周圍的奇妙景色,引出的無限感慨;寫下山,用的是小說筆法,寫人敘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富有傳奇色彩,幽默風趣,吸引讀者。 3.小結: 本文記述了一行人登勃朗蜂的過程。全文
26、以的游蹤為線,具體形象地描繪了勃朗峰美不勝收的景物,并刻畫了一個駕車技術高超、性格豪爽的車夫形象。研讀、揣摩句子含義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揣摩語言,養成揣摩語言的習慣可以加深其對語言文字運用技巧的理解,不斷增強自己的語感。 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培養學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發學生的積極主觀能動性。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課堂小結能有效體現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完整性,突出教學重點,為學生復習鞏固提供導向性。 四、對照梳理。 (約6分鐘)本文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同為游記,但閱讀后的感受大不相同,請從文章內容和寫作方法的角度比較兩篇文章
27、的異同。 (同桌討論并回答) 教師歸納: 1.兩篇文章都是游記,都用生動的筆觸描繪出大自然無與倫比的美景。不同的是,本文寫景重在表現自然的賞心悅目,令人熱愛與贊美;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重在表現自然的莊嚴神圣,令人敬畏與崇拜。 2.兩篇文章都以的游蹤為線索展開全文。本文運用變化的筆法,先以散文手法描繪景物,抒發感慨;再以小說筆法敘述事件,刻畫人物。細細讀來,感受到一份別樣的幽默。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則巧妙地將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突出了雪域高原的壯美、神圣,表現出對自然的崇敬,給人印象深刻,讓人久久回味。這一環節,通過比較閱讀把兩篇內容相關而又有所不同的課文聯系起來進行鑒賞,是一種“同中求異
28、,異中求同”的思維過程。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幫助識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19.登勃朗峰 馬克吐溫 上山見聞:濃墨重彩繪景抒情表達多樣 下山經歷:簡筆勾勒寫人敘事筆法多變 八年級的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積累重點字詞: 2、了解我國航母及艦載機概括。 3、整體感知文章內容,訓練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4、揣摩新聞特寫的寫作方法:品析文章簡潔的語言,詳略得當的手法。 5、感受祖國的強大,激發自豪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掌握新聞特寫的方法,學會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處理文章的詳略。 教學過程: 第一步:檢查預習積累,夯實基礎,習慣培養。 1、重點的字積累:著陸凜
29、冽默契殫精竭慮鐫刻桅桿嫻熟一絲不茍浩瀚 2、多音字:著著陸高著兒著火調調動調動載三年五載載人 3、重點詞語積累: 白手起家:比喻原來沒有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立起一番事業。 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 鐫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勢盛大,也形容廣大或繁多。 嫻熟:熟練 4、背景介紹:艦載機是航母編隊實施艦隊防空、抵近威懾、縱深打擊和戰場控制任務的核心裝備,如果把航母編隊比作一名武士,艦載戰斗機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劍,因此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于2021年11月23日正式進行了著艦試飛。本文報道的就是這場訓練的情況。 第二步:初讀課文,把握文章整體內容,劃分結構 1、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 本文采用現
30、場特寫的形式,抓住殲-15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這一句有歷史意義的事件,生動在縣里舉世矚目的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的過程,表達了強烈的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2、劃分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4、交代著艦的環境及著艦前的準備情況,敘述此次著艦的意義和困難。 第二部分:2-19、詳細報道了艦載機成功著艦的過程。 第三部分:20-25描寫了艦載機成功著艦后,人們激動、幸福的場景。 第三步,研讀課文,掌握文章寫法特色 1、“一著驚海天”文章標題的妙處? “一著”是指我國利用阻攔索使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驚海天”生動地寫出了此舉造成的影響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艦載戰斗機著艦的大環境
31、,也指整個世界。“一著”和“驚海天”對比鮮明,很容易讓讀者心頭一震,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3、第一段屬于什么描寫?有何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對海天環境進行了一個全景式的描寫,使航母、海洋、風浪交織成一幅壯美的圖畫。為下文詳寫艦載機在困難重重之下成功著艦作鋪墊。 4、研讀第二部分,分析用了哪些方法來突出而又生動形象地表現當時緊張而又驚心動魄的場面的?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開始了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著艦“的艱難危險性之大,語言生動形象,也渲染了緊張的氣氛,使讀者為之捏一把冷汗。 讀12-15段的對話描寫體會簡潔的語言描寫和詳略的處理。 對話描寫,語言簡潔準確,讓讀者更加直觀易懂,讓艦載戰斗
32、機著艦這個高端的試驗事件更加平時,為讀者揭開高科技的神秘面紗。簡簡單單的對話,簡簡單單的口令,是對當時緊張、嚴肅、莊重的氣氛的詮釋,在那樣一個緊張的時刻,容不得人有半個多余的字。 細讀地18自然段,看一看本段重點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及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運用了對偶和夸張、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一句話。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艦載機著艦時的浩大的聲勢,具有感染力。運用細節描寫,“尾鉤牢牢地掛住“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艦載機著遇到到第二道阻攔索的情形。”滑行數十米“”穩穩地“描繪出艦載機著艦遇到阻攔索后停下來的情景。 本段在詳略的處理恰到好處,真實生動的再現了驚人的一幕。 5、第三部分,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文章描寫
33、艦載機著艦過程時多次描寫了現場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表現了人們對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次著艦的關注。烘托當時緊張的氛圍、勝利的喜悅等。增強新聞的現場感,增強感染力。側面描寫表現了艦載機著艦風險極大、意義重大,從而突出了主題。 第四步:拓展延伸 1、有人說,這是一篇振奮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訊。情結合文章內容和現實,談談你的理解。 2、總結本文的寫作特色:敘事完整,鋪排有序;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采用排比、比喻修辭手法。 作業:一課一練特寫鏡頭描寫法寫一個給你深刻印象的鏡頭描寫 八年級的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壺口瀑布的美。 2、了解游記的特點及學習方法 3、理清思路,明
34、確寫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夠在賞析句子的同時抓住景物特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壺口瀑布的美。 教學難點: 理清思路,明確寫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夠在賞析句子的同時抓住景物特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黃河像一條騰飛的巨龍,穿行在西北黃土高原的秦晉大峽谷中,當流經壺口時,寬約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馬蹄狀瀑布群。主瀑布寬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濤聲轟鳴,水霧升空,驚天動地,氣吞山河,為黃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國僅次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今天我們就通過梁衡的游記散文壺口瀑布一同去領略“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奇特景觀吧。(板書課題及) 二、新授課文: 單
35、元導讀:首先,翻到第五單元的單元導讀,仔細閱讀,然后說一說,你從中有什么發現? 從單元導讀中我們知道,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游記,那么什么是游記? 游記是文學體裁之一,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某地的政治生活,.生活,風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等等,并表達思想感情。 游記的特點,先游后記,親見真聞。學游記,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二、簡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其代表作品有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等。 三、整體感知 1、認識生字詞。 鑄(zhù)告誡(jiè)推搡(sng)霎時(shà) 馳騁(chng)漩渦(xuán)寒噤(jìn)迂回(y) 汩汩(g)濕漉漉(lù)震耳欲聾(zhèn) 潺潺(chán)前呼后擁(yng)怒不可遏(è)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鐵路旅客運輸服務出站服務80課件
- 活動演出保證金協議
- 搜救雷達應答器SARTGMDSS綜合業務課件
- 鐵路班組管理班組安全管理課件
- 特種貨物運輸車輛運用與管理課件
- 鐵路路基與軌道64課件
- 《GB 14891.7-1997輻照冷凍包裝畜禽肉類衛生標準》(2025版)深度解析
- 中華文化課件下載
- 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生涯發展展示
- 中專傳統文化課件
- 江蘇省2024年中職職教高考文化統考烹飪專業綜合理論真題試卷
- 2025年電力人工智能多模態大模型創新技術及應用報告-西安交通大學
- 離婚協議書電子版下載
- 招商銀行入職培訓招商銀行新員工試題
- 威海職業學院學籍檔案簿
-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2單元 練習二》教學課件PPT小學公開課
- 長期購銷合作協議書參考
- 入團志愿書(2016版本)(可編輯打印標準A4) (1)
- 警棍盾牌術基本動作
- 撰寫課題申請書的五個關鍵(課堂PPT)
- 英語作業分層設計案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