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氯化物的流程資料_第1頁
甲烷氯化物的流程資料_第2頁
甲烷氯化物的流程資料_第3頁
甲烷氯化物的流程資料_第4頁
甲烷氯化物的流程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東輕工業學院2007屆本科生畢業設計第一章 項目背景簡介1.1 甲烷氯化物簡介1甲烷氯化物是c1氯烴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的總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溶劑。除本身可用作溶劑、脫脂劑、萃取劑、氣霧劑外,還是醫藥、農藥、合成纖維、塑料、有機硅和有機氟系列產品的生產原料。其中:(1) 一氯甲烷除少部分用于生產農藥(百草枯)、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和丁基橡膠外,大部分用于生產有機硅的基礎單體(甲基氯硅烷)。(2)二氯甲烷主要用作三醋酸纖維電影膠片的溶劑,少量用于醫藥。近年二氯甲烷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開始應用于金屬清洗、油漆剝離、聚胺酯樹脂發泡、化工及化妝品行業。其消費構成為:膠片3

2、040,醫藥1020,金屬清洗8,化工12,發泡及油漆剝離等2035。二氯甲烷目前國際上尚未正式列為受控物質,但其毒性已引起爭論,對其是否有致癌作用也尚無定論。美國國家環保總署將二氯甲烷列入b2級管理,認為它是一種可疑的致癌物質。 (3) 氯仿主要用于生產hcfc22 ,其次是醫藥、農藥、化工生產溶劑等。消費構成為:hcfc22 6870,醫藥1214,農藥6.2,溶劑56,其他45。(4) 四氯化碳絕大部分用于生產cfc-11和cfc-12,少量用于溶劑和清洗劑。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倫敦修正案,我國自2010年1月1日起完全停止四氯化碳的生產和消費。1.2 甲烷氯化物生產方法簡介2-6國際上擁

3、有甲烷氯化物生產技術的有美國道化學、美國鍛冶材料、日本信越化學、法國阿托化學、英國ici、荷蘭阿克蘇、日本德山曹達公司等。原料路線以甲醇法為主,甲烷法為輔;生產方法有熱氯化法、液相光氯化法、液相催化法。熱氯化以美國道化學為代表、液相光氯化法為法國阿托公司專有技術、液相催化氯化法為日本德山曹達公司的專有技術。我國甲烷氯化物生產始于1965年,生產方法主要是甲烷熱氯化法,甲醇法基本是空白。經過20多年發展,直至20世紀90年代初,二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大部分采用甲烷法,氯仿則以氯油法為主、甲烷法為輔,一氯甲烷除為農藥副產品外,主要是幾家有機硅廠采用甲醇液相催化氫氯化法生產。國內甲烷氯化物生產普遍存在著

4、規模小、布點分散、原料路線不合理、生產技術落后、設備腐蝕嚴重、開工率低、產品質量差、消耗高等缺點,大大落后于國外先進水平。1993年后,浙江巨化引進日本德山技術的30kt/a甲醇法甲烷氯化物裝置和上海氯堿總廠引進意大利tecnimont的以c1c3廢氯烴為原料生產10kt/a四氯化碳(聯產5kt/a四氯乙烯)裝置相繼投產,開創了我國甲烷氯化物生產水平向國際水平靠近的新紀元。此后,浙江巨化引進德山技術的第二套甲烷氯化物裝置(規模為45kt/a)、江蘇梅蘭采用stauffer技術的30kt/a和40kt/a兩套甲烷氯化物裝置相繼投產;以四川鴻鶴化工廠為代表的甲烷法甲烷氯化物裝置進行了改擴建并在技術

5、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瀘州化工廠對以甲醇為原料采用液相催化氫氯化法及熱氯化法生產氯仿和四氯化碳的國內工業化技術開發也取得了成功;江西星火化工廠采用甲醇液相催化氫氯化生產技術為有機硅配套的50kt/a氯甲烷裝置于2001年底投產,單臺反應器能力達到了25kt/a,其總體水平達到國際水平。到2003上半年,我國甲烷氯化物總能力已達到380.65kt/a,其中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生產能力分別為112.5 kt/a、90.6 kt/a、107.6 kt/a、69.95kt/a。包括正在建設和決定建設的項目(不包括已停產、停建及規劃的項目),預計到2005年我國甲烷氯化物總生產能力將達到88

6、9.15kt/a,其中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分別為268.5kt/a、222.1kt/a、314.1kt/a、84.45kt/a。1.3 產品的市場需求1.3.1二氯甲烷的市場需求7 二氯甲烷又稱甲叉二氯、氯化次甲基。二氯甲烷可以用作不燃性溶劑,如金屬表面油漆層的清洗脫膜劑、三乙酸纖維脂電影膠片的溶劑、石油脫蠟溶劑、氣溶膠的推動劑、熱不穩定性物質的萃取劑。從從椰中提取食用油和羊皮提取羊脂的萃取劑、也用作低溫載體、礦物油的閃點升高劑、滅火劑、煙霧劑的推進劑、脲泡沫的發泡劑。目前,世界二氯甲烷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產品和國家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其未來產量的增減也因地區而異。由于美國、西歐

7、、日本相繼出口一些環保法規,嚴格控制排放,盡可能回收,預計美國等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消費將逐年遞減,而世界的其它國家和地區,如東歐、中東、亞洲和拉美等發展中國家對二氯甲烷的需求量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預計世界范圍內2000-2005年對二氯甲烷的需求量將以2%3%左右的速度增加。目前,我國二氯甲烷生產廠家主要為巨化集團,北京農藥二廠,天津大沽化工廠,河南南陽化工廠,四川自貢鴻鶴化工廠等。1998年我國二氯甲烷生產能力約為1.8萬t。而國內表現消費量為5萬t。從目前國內市場來看,二氯甲烷有很大的缺口。從二氯甲烷的國內應用前景分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加之國產膠卷的不斷發展,必將推動膠片行業的

8、發展。1993年我國進口二氯甲烷22431t,出口131t;1994年進口17946t,出口206t;1995年進口20718t,出口67t;1996年進口25119t,出口294t;1997年進口32565t,出口1425t;預計2005年消費二氯甲烷10萬t。自1995年以來,國內市場二氯甲烷價格比較穩定,不象其它化工產品經歷了大起大落的過程。1995年1月,國內市場二氯甲烷價格為8500-9800元/t;1995年7月,價格為9500元/t;1996年3月,為8600-9800元/t,與1995年初基本一致。1997年12月為8600元/t;1998年3月為8100-8700元/t,價格

9、有所下滑,主要是受整個化工市場行情回落的影響。估計近期國內市場二氯甲烷價格不會有大的波動,將以平穩為主。1.3.2 三氯甲烷的需求狀況 三氯甲烷為無色透明液體,是重要的有機合成原料,主要用于生產染料和藥品、致冷劑等。目前在中國三氯甲烷主要用于生產hcfc_22(二氟一氯甲烷)其消費量占總消費量的75%以上。另外,在醫藥工業中主要用作萃取劑等。預計2005年致冷劑的三氯甲烷消費將超過10萬t。由于世界至今尚未開發和生產出完全令人滿意的cfc11,cfc12的替代物。所以hcfc22被為空調和超級市場致冷劑的替代品。國外三氯甲烷也主要用于制備hcfc22。幾十年來,hcfc22被人們廣泛用作致冷劑

10、及用于制備有機氟高分子材料。20世紀90年代中期hcfc22生產發展迅猛,但是,hcfc22畢竟是破壞大氣臭氧層的物質,只是作為家用空調和商業制冷劑cfc11和cfc12的過渡產品。目前發達國家消費量已逐年3減少,全球將于2040年停止hcfc22作為制冷劑和發泡劑使用。但其作為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有機氟材料則不受限制。由于世界范圍內高分子有機含氟材料的需求增長非常快,因此基本抵消了制冷劑需求下降造成的影響,預計20002005年,世界對三氯甲烷的需求量將保持小幅增長,增長率不超過0.5%。三氯甲烷在2040年以前將以價格低廉而保持其應有的市場占有率。在2010年之前其在制冷劑方面的消費允許繼續

11、增長。即使2040年停止作為制冷劑和發泡劑使用,但其作為含氟合成材料的用量將大幅增長,抵消了禁用的影響,未來十年,三氯甲烷仍處于有利的發展期,國內企業應抓住機遇,規模化生產。第二章 生產方案的確定2.1 生產規模本甲烷氯化物裝置的設計規模定為:年產二氯甲烷30kt,氯仿90kt、一氯甲烷10kt,副產鹽酸31%(wt)142kt/a稀硫酸88%(wt)6.3kt/a2.2 原料路線確定的原則和依據工業上生產甲烷氯化物的原料路線主要有甲醇法、甲烷法。甲醇法是以甲醇為原料與氯化氫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一氯甲烷再進行氯化反應生成多氯甲烷,氯化反應副產的氯化氫再作為甲醇氫氯化的原料,其原料來源方便,可長距

12、離運輸。甲烷法是以甲烷為原料直接氯化生產甲烷氯化物,其原料主要就近依托天然氣資源,長距離運輸受到局限。目前國外甲烷氯化物生產裝置以甲醇法為主,其次是甲烷法。從技術經濟比較上看,甲醇法優于甲烷法,所以目前美國已全部采用甲醇法;在歐洲只有三個廠、日本有兩個廠采用甲烷法,其生產能力分別占當地總生產能力的25%和30%,其余均采用甲醇法。本裝置采用甲醇法生產甲烷氯化物。表3-1 甲醇法與甲烷法生產甲烷氯化物工藝技術經濟比較表table 3-1 the economy comparison of methano processl and methaneprocess序號內容甲烷法甲醇法1原料宜靠近天然氣

13、產地甲醇來源較方便2耗氯量多少3副產鹽酸多少4碳利用率80%9598%5產品僅適于主產二氯甲烷和氯仿可聯產四種甲烷氯化物6產品調節比例二氯甲烷/氯仿4060%二氯甲烷/氯仿2080%7噸產品投資607.26美元583.06美元8生產成本484.4美元/t378美元/t注:噸產品投資及生產成本數字來源于國外某咨詢公司1983年對45400t/a甲烷氯化物裝置兩種原料路線的評價資料。甲烷法不包括天然氣凈化的投資;生產成本中未計副產品回收費用。2.3 氯甲烷的生產方法2.3.1、生產原理甲醇氫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氣相法。(1)液相法液相法是甲醇與鹽酸反應,反應式如下ch3oh + hclch3c

14、l + h2o反應過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ch3oh(ch3)2o + h2o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ch3cl + cl2ch2cl2 + hclch2cl2 + cl2chcl3 + hclchcl3 + cl2ccl4 + hcl(2)氣相法氣相法是氣化后的甲醇與氫氣在氯化器中反應,反應式為: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一氯甲烷再與氯氣反應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溫度約為130150;而氣相法的操作溫度大約300350。氣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較高的設備生產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氣態鼓泡通過液體催化

15、劑,由于接觸時間短,生產能力受到限制。工業生產中,液相法和氣相法都被采用。這兩種方法,除了反應器外,其它過程非常相似。液相法催化劑是以氯化鐵、氧化鋅一類的金屬氯化物的水溶液。氣相法的催化劑通常是氯化鋅、氯化銅和鋁,沉積在硅膠等載體上。2.3.2工藝流程甲醇氫氯化制甲烷流程如圖10-5所示。圖2-1 甲醇制甲烷氯化物流程圖1-氯化器;2-驟冷塔;3-精制;4-汽提塔;5-氫氯化反應器;6-洗滌塔;7-干燥塔;8-壓縮機;9-精餾塔注:表示四氯化碳;表示三氯甲烷表示二氯甲烷表示一氯甲烷液相法是將一定比例的甲醇和鹽酸以氯化鋅為催化劑在氫氯化反應器(5)中反應,生成一氯甲烷,未反應的甲醇和hcl在洗滌

16、冷凝塔(6)中形成含甲醇的酸性溶液,經精餾后回收的甲醇循環使用,經水洗后的一氯甲烷在干燥塔(7)中用硫酸洗滌反應過程中的二甲醚,并干燥一氯甲烷,純凈的一氯甲烷經壓縮到0.758mpa送氯化器(1)。一氯甲烷在氯化器中與氯氣反應,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通過改變進料比,可得到不同產物產量分布。氣體在驟冷塔(2)冷卻,再分離出大部分hcl,未分離的hcl和cl2在hcl氣提塔中(4)分離,hcl去氫氯化段,未反應的cl2返回氯化器。甲烷氯化物送入精餾塔(9),經精餾后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2.4 工藝技術方案的選擇 鑒于國內甲醇法生產甲烷氯化物的工藝技術尚不完備,與

17、國外差距較大,國內正規引進的日本德山技術(浙江巨化)、法國atochem技術(寧夏大元)、西班牙阿拉貢技術(四川鴻鶴)雖然技術先進,但軟件費較高、裝置投資較大,故本工藝采用成熟的甲醇氣相催化氫氯化/一氯甲烷熱氯化工藝,由美國wen公司提供技術和工藝包。14第三章 生產工藝流程介紹3.1 工藝流程說明3.1.1工藝原理(1)氫氯化反應氣態甲醇和氯化氫在溫度300、壓力0.45mpa(g)條件下,以活性氧化鋁為催化劑,反應生成一氯甲烷和水,其反應方程式如下:ch3oh+hclch3cl+h2o (hr=-7060kcal/kmol)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熱通過道生a移出,應特別要注意熱點的產生,尤其

18、是新更換催化劑時,反應溫度超過330時,容易發生結焦反應,結焦的碳沉淀在催化劑上進而影響催化劑的活性,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換熱管破裂,為了避免熱點的發生,應使道生a一直循環,且應保持其高液位,其液位應沒過氫氯化反應器換熱管。該反應還伴有以下副反應:2ch3oh ch3och3+h2o生成的二甲醚的量依賴于加入到反應器中的氯化氫和甲醇的比例,如果甲醇過量則會產生較多的二甲醚。為了減少副產物且提高甲醇利用率,本工藝使氯化氫過量約15。為了限制乙醇及高級醇與氯化氫反應而產生的高沸物的量,必須使用高純度甲醇。原料的預熱溫度不可過低,以免氯化氫冷凝形成鹽酸造成設備、管道腐蝕,設備和管道的腐蝕會使催化劑

19、失活,反應效率降低。(2)氯化反應氯甲烷和氯氣在溫度430、壓力0.73mpa(g)條件下直接進行熱氯化反應生成甲烷氯化物的混合物,其反應方程式如下:ch3cl+cl2ch2cl2+hcl (hr=-24.66kcal/mol)ch2cl2+cl2chcl3+hcl (hr=-23.76kcal/mol)chcl3+cl2ccl4+hcl (hr=-21.06kcal/mol)反應是強放熱反應,為了控制反應正常、平穩進行,一氯甲烷的進料比例要遠遠超過化學計量式比例,嚴格控制反應溫度,同時還必須使大量的產物循環回流急冷。過量的氯甲烷也是為了防止反應產物進入爆炸范圍(在相反條件下,氯氣和氯甲烷會發

20、生劇烈反應生成碳和氯化氫)。氯化氫也是防止爆炸的稀釋劑。值得注意的是,重的碳氫化合物和氯乙烷雜質也會和氯氣發生反應生成重的氯碳化合物,這些重組分雜質可以通過嚴格控制氫氯化反應原料甲醇的純度而加以控制。 3.1.2工藝流程簡述整個工藝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氫氯化單元、(2)氯化單元、(3)甲烷氯化物精制單元(4)氯化氫吸收及鹽酸解吸單元(5)廢水處理和尾氣洗滌單元。另外還配備酸堿貯存單元、冷凍單元、蒸汽及冷凝水回收單元等輔助設施。(1)氫氯化單元原料甲醇經甲醇汽化器在150氣化,并由1甲醇過熱器加熱至180、再經2甲醇過熱器加熱至220;來自氯化單元的氯化氫氣體由氯化氫過熱器加熱至220,

21、過熱的甲醇和氯化氫氣體壓力為0.4mpa(g),混合后進入裝有活性al2o3固體催化劑的列管式固定床氫氯化反應器內進行氫氯化反應生成一氯甲烷和水,反應溫度300,反應壓力0.36mpa(g)。氫氯化反應產物含有一氯甲烷、水、過量氯化氫以及少量未反應的甲醇和副產物二甲醚,在急冷塔與冷凝的35氯化反應產物直接接觸,急冷至137,使一氯甲烷氣體和約22%的稀鹽酸分離。含有少量甲醇和二甲醚的一氯甲烷氣體出激冷塔后經酸冷凝器進一步冷卻至35(冷卻溫度過高會導致氣體中水分含量的增加),冷凝分離出夾帶的鹽酸,冷凝的鹽酸及部分氯甲烷液體返回激冷塔用以冷卻熱的氫氯化反應產物。冷卻后的35一氯甲烷氣體進入脫重塔脫

22、除甲醇、二甲醚和重組份,脫重塔是一填料塔,含有重組分的甲醇液體貯存在脫重塔塔釜,每兩周取出一次送往甲醇回收塔回收其中的甲醇和氯甲烷。出脫重塔的一氯甲烷氣體溫度13.7,壓力0.33mpa(g),經脫重塔頂冷凝器冷卻至12,經氣液分離罐分離出冷凝的液體,液體回流至脫重塔。氯甲烷氣體進入硫酸干燥塔除去其中殘余的水和二甲醚,硫酸干燥塔上部是泡罩型板式塔,下步為填料塔,氣體先在干燥塔下部同88的硫酸接觸除去夾帶的大部分水分和二甲醚,然后進入干燥塔上部,同98的硫酸接觸除去殘留的水分和二甲醚。干燥后的一氯甲烷氣體送入脫輕塔除去輕組分,脫輕塔是一填料塔,在脫輕塔底獲得溫度47.7,壓力0.96mpa(g)

23、高純度氯甲烷液體產品,經脫輕塔出料冷卻器冷卻至35后儲存于氯甲烷產品檢測槽,氯甲烷產品檢測槽操作溫度35,操作壓力0.89mpa(g)。脫輕塔塔頂產品溫度44.9,壓力0.94mpa(g)含有少量氮氣、氧氣及微量氯化氫氣體,經脫輕塔頂冷凝器冷卻至42.8,經氣液分離罐分離出冷凝的液體,液體回流至脫輕塔,為了平衡系統組成、釋放惰性氣體,同時也為了平衡氯化反應的進料量,20未冷凝的氣體進入氯甲烷冷凝器冷凝成液體作為氯化反應的液態原料,另外80未冷凝的氣體進入氯甲烷過熱器加熱至60后直接送入氯化工段作為氯化反應的原料。在激冷塔中冷凝分離出的22的鹽酸先依靠重力進入激冷槽,然后依靠系統壓力送入氣提塔回

24、收其中的氯甲烷、甲醇和其它有機物。氣提塔是一填料塔,塔頂氣相為120,0.05mpa(g)的含有少量氯化氫和水的甲醇,在35冷凝回收,并在170再度汽化后,返回到氫氯化反應產品分離罐與氯化反應產物一起進入下步工序,塔釜排出液為124,0.07mpa(g)22%鹽酸,經稀酸冷卻器冷卻至35后送至氯化氫吸收及鹽酸解吸單元。脫重塔底排出的重組份送往甲醇回收塔,分別回收重組分中的甲醇和一氯甲烷。由于重組分的數量較少,故考慮為間歇操作。甲醇回收塔是一填料塔,直接安放在回收塔釜罐上,首先在0.395mpa(g),99.7蒸餾出其中的氯甲烷,然后在0.335mpa(g),106.3,蒸餾出其中的甲醇。回收的

25、氯甲烷經兩段冷卻至35后冷凝為液體貯存在氯甲烷回收罐,然后用泵送往脫重塔。回收的甲醇經一段冷卻后冷凝為液體貯存在甲醇回收罐,然后用泵送往甲醇貯槽。蒸餾殘渣主要為無用的重組分,排入廢物罐另行處理。(2) 氯化單元來自氫氯化單元的一氯甲烷貯槽的一氯甲烷液體與循環的液相氯烴混合后進入氯甲烷蒸發器,出蒸發器的氯甲烷氣體溫度75,壓力0.88mpa(g),來自氫氯化單元的一氯甲烷氣體在氯甲烷預熱器內在0.88mpa(g)壓力下被預熱至75,兩股氯甲烷氣體混合后進入氯化反應原料混合器,原料氯氣在氯氣預熱器內在1.24mpa(g)壓力下被預熱至75,也進入氯化反應原料混合器。一氯甲烷和氯氣在反應器中進行熱氯

26、化反應,反應溫度430、反應壓力0.73mpa(g),生成多氯代甲烷氯化物。氯化反應的氣體產物進入急冷塔由來自再循環塔進料槽的液體噴淋冷卻至98,激冷塔是填料塔,塔頂流出物經激冷塔冷卻器冷卻至40后相分離,液相依靠重力進入再循環塔進料槽,氣相進入一級冷凝器冷卻到13后相分離,液相依靠重力進入再循環塔進料槽,氣相進入二級冷凝器冷卻到28后相分離,液相被送往再循環塔,氣相主要是氯化氫并含有少量甲烷氯化物和惰性氣體,溫度28,壓力0.643mpa(g)的,其中大部分返回氫氯化單元作為氫氯化反應的原料,多余部分去氯化氫吸收和鹽酸解吸單元,回收其中的甲烷氯化物,并副產31的鹽酸。熱交換器進料槽操作溫度2

27、8,操作壓力0.63mpa(g),其中的物料為的甲烷氯化物和鹽酸(槽中物料經干燥器干燥,使物料的水分含量需維持在20ppm,以減少設備腐蝕),槽中物料一部分被送往一級冷凝器作為冷卻介質,在一級冷凝器殼程中部分冷卻介質氣化并經除霧器除去夾帶的液體后返回氯化反應器,未氣化的冷卻介質經泵送入再循環塔內。槽中物料剩余部分被送往氯甲烷蒸發器氣化,然后返回氯化反應器。再循環塔進料槽操作溫度36,操作壓力0.72mpa(g),其中的物料主要為甲烷氯化物和少量鹽酸(槽中物料經干燥器干燥,使物料的水分含量需維持在20ppm,以減少設備腐蝕),槽中物料部分被送往激冷塔冷卻熱的氯化反應產物,槽中物料 剩余部分經循環

28、塔底熱交換器加熱至62.3后進入再循環塔。在循環塔用以除去粗甲烷氯化物中的氯甲烷、氯化氫和不溶性氣體。循環塔為篩板塔,塔頂出氣(主要是氯甲烷和氯化氫)溫度114.5,壓力0.99mpa(g)經循環塔頂冷凝器冷卻至91,部分冷凝液作為再循環塔的回流液,不凝氣返回到氯化反應器。再循環塔塔底排出液溫度140.3,壓力1.06mpa(g),與再循環塔進料槽來物料經循環塔底熱交換器換熱冷卻至50后再經循環塔底出料冷卻器冷卻至40,送往精制單元進行甲烷氯化物分離。(3)精制單元二氯甲烷精制系統由再循環塔來的粗甲烷氯化物儲存于粗產品貯槽,貯槽操作溫度40,操作壓力0.2mpa(g),粗產品貯槽中的粗甲烷氯化

29、物由二氯甲烷泵送到二氯甲烷塔,二氯甲烷塔是一常規的 篩板式分離塔,塔底排出液主要是氯仿、四氯化碳和少量重組分。鹽酸及水,溫度130,壓力0.54mpa(g),經二氯甲烷塔底出料冷卻器冷卻至38,然后送往粗氯仿槽。塔頂餾出物為含有微量氯化氫和水分的二氯甲烷,溫度93.1,壓力0.41mpa(g),經二氯甲烷塔頂冷凝器冷卻冷凝成66.5的液體,進入二氯甲烷塔回流罐,回流罐中冷凝的二氯甲烷,經二氯甲烷冷卻器進一步冷卻至35,與常溫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一起用泵送入二氯甲烷堿洗分層器,堿洗分層器在常溫常壓下操作。在分層器內,二氯甲烷夾帶的少量鹽酸被氫氧化鈉中和,水相和有機相分離,上層水相約含5的氫氧化鈉及

30、少量的氯化鈉,依靠重力作用送往廢水處理單元。下層有機相為含微量水分的二氯甲烷,用泵送至二氯甲烷共沸塔。共沸塔是一填料塔,塔頂操作溫度45.5,操作壓力0.03mpa(g),塔底操作溫度48.4,操作壓力0.04mpa(g),在共沸塔內,殘留的水分和部分二氯甲烷以共沸物形式從塔頂蒸出(為保證二氯甲烷產品含水量足夠的低,約須蒸出進料的35),經二氯甲烷共沸塔頂冷凝器冷卻至34,冷凝為液體,返回到二氯甲烷堿洗分層器。塔底排出液(二氯甲烷產品)經二氯甲烷共沸塔底出料冷卻器冷卻至35冷卻后進入二氯甲烷成品檢測槽。二氯甲烷檢測槽操作溫度35,操作壓力0.03mpa(g),為保證二氯甲烷產品質量,減少二氯甲

31、烷的揮發,在二氯甲烷檢測槽內添加少量穩定劑。氯仿精制系統粗氯仿槽操作溫度38,操作壓力0.05mpa(g),貯槽中的粗氯仿和四氯化碳由氯仿塔進料泵送到氯仿塔,氯仿塔是一常規的 篩板式分離塔,塔底排出液主要是四氯化碳和少量重組分、鹽酸及水,溫度111,壓力0.165mpa(g),經粗四氯化碳冷卻器冷卻至40,然后送往重組分檢測槽。塔頂餾出物為含有微量氯化氫和水分的氯仿,溫度65,壓力0.015mpa(g),經氯仿塔頂冷凝器冷卻冷凝成50的液體,進入氯仿塔回流罐,回流罐中冷凝的氯仿,經氯仿冷卻器進一步冷卻至40,與常溫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一起用泵送入氯仿堿洗分層器,堿洗分層器在常溫常壓下操作。在分層

32、器內,氯仿夾帶的少量鹽酸被氫氧化鈉中和,水相和有機相分離,上層水相約含5的氫氧化鈉及少量的氯化鈉,依靠重力作用送往廢水處理單元。下層有機相為含微量水分的氯仿,用泵送至氯仿共沸塔。共沸塔是一填料塔,塔頂操作溫度68.2,操作壓力0.03mpa(g),塔底操作溫度71,操作壓力0.04mpa(g),在共沸塔內,殘留的水分和部分氯仿以共沸物形式從塔頂蒸出(為保證氯仿產品含水量足夠的低,約須蒸出進料的35),經氯仿共沸塔頂冷凝器冷卻至40,冷凝為液體,返回到氯仿堿洗分層器。塔底排出液(氯仿產品)經氯仿產品冷卻器冷卻至40冷卻后進入氯仿成品檢測槽。氯仿檢測槽操作溫度40,操作壓力0.02mpa(g),為

33、保證氯仿產品質量,減少氯仿的揮發,在氯仿檢測槽內添加少量穩定劑。四氯化碳精制系統重組分檢測槽操作溫度40,操作壓力0.04mpa(g),貯槽中的粗四氯化碳由四氯化碳塔進料泵送到四氯化碳塔,四氯化碳塔是一常規的 篩板式分離塔,塔底排出液主要是重組分及微量鹽酸及水,溫度94.8,壓力0.068mpa(g),排入重組分貯槽,重組分定期裝入重組分桶,另外處理。塔頂餾出物為含有微量氯化氫和水分的四氯化碳,溫度83.1,壓力0.025mpa(g),經四氯化碳塔頂冷凝器冷卻冷凝成60的液體,進入四氯化碳塔回流罐,回流罐中冷凝的四氯化碳,經粗四氯化碳冷卻器進一步冷卻至40,與常溫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一起用泵送入四氯化碳堿洗分層器,堿洗分層器在常溫常壓下操作。在分層器內,四氯化碳夾帶的少量鹽酸被氫氧化鈉中和,水相和有機相分離,上層水相約含5的氫氧化鈉及少量的氯化鈉,依靠重力作用送往廢水處理單元。下層有機相為含微量水分的四氯化碳,用泵送至四氯化碳干燥器。在干燥器內去除了殘留水分的四氯化碳產品送入四氯化碳成品檢測槽。四氯化碳檢測槽操作溫度40,操作壓力0.03mpa(g),為保證四氯化碳產品質量,減少四氯化碳的揮發,在四氯化碳檢測槽內添加少量穩定劑。(4)氯化氫吸收及鹽酸解吸單元氯化氫吸收氯化單元副產的hcl(含少量氯甲烷)溫度28,壓力0.643mpa(g)的,其中大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