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 設 廳 2010年7月,河南省城鎮體系規劃,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城鎮體系規劃是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 科學合理的城鎮體系是實現中原崛起的必要途徑,一、規劃編制背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隨著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全球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競爭不再是單個城市的競爭,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明顯加快,迅速帶動區域發展,提升了國家和區域經濟競爭力,已成為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城鎮體系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域范圍內,由一系列規模不等、職能各異的城鎮所組成,通過促進城鎮體系的發育和完善,形成結構明晰、功能互補、協調發展的城鎮空間體系和職能結構,形成城市群體的集合效應,帶
2、動區域發展。所以,城鎮體系規劃是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科學合理地引導城鎮發展的規模、速度和節奏,促進省域空間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城鎮空間經濟結構的優化,合理配置公共基礎設施及其他公共資源,吸引省域內外各類生產要素在市場機制下向城市群、其他大中城市、中小城鎮高效集聚,是實現中原崛起的重要途徑,2、規模結構特征 3、空間結構特征 4、城鎮化特征 5、存在主要問題,二、城鎮發展特征,1、歷史特征,1、歷史特征,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河南的城鎮體系在不同的歷史節點上曾經達到過較為先進的狀態,既有國際大都市洛陽、開封和國都安陽、鄭州,也有一批輔佐都城的諸侯城邦、藩王城府等二級城市,還有一大批以縣級政權治
3、所為主的中小城市。 河南城鎮發展歷史大致分為四個階段,自夏代起,先后有20多個朝代在河南建都,河南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余年 。東漢、唐至北宋,河南經濟文化達到鼎盛階段,宋代東京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夏,隋唐洛陽城,清明上河圖,北宋以后,由于全國政治經濟中心的遷移,交通區位條件的改變和自然災害的影響,河南城鎮在全國的地位逐步衰落。直到19世紀末,河南城鎮總體上一直保持著傳統農業社會相對均衡的城鎮空間格局,20世紀以來,由于京廣和隴海鐵路建設、省會搬遷、“一五”時期大批重點項目建設等原因,形成了一批新興的工業城市、交通樞紐城市和煤炭、石油等資源開發型城市,新興城市,改革開放以來
4、,河南城鎮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城市數量和城市規模迅速增長,相對合理的城鎮體系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河南省城鎮體系現狀圖,鄭州,鄭州,安陽,安陽,鶴壁,鶴壁,濮陽,濮陽,焦作,焦作,新鄉,新鄉,濟源,濟源,三門峽,三門峽,洛陽,洛陽,開封,開封,商丘,商丘,許昌,許昌,平頂山,平頂山,漯河,漯河,周口,周口,駐馬店,駐馬店,南陽,南陽,信陽,信陽,省會,省轄市,縣級市,省管市,城市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38個設市城市以全省1/6的人口、不足1的土地,創造了全省54.0的生產總值、59.3的第二產業增加值、62.1的第三產業增加值,38個設市城市以全省1/6的人口
5、、不足1的土地,創造了全省54.0的生產總值、59.3的第二產業增加值、62.1的第三產業增加值,設市城市38個,縣城85個,建制鎮753個。 等級序列完整,呈“金字塔”式結構,2、規模結構特征,城鎮和產業分布軸帶特征明顯,3、空間結構特征,六條主干交通沿線,分布了1個省轄市、11個縣級市和56個縣城,集中了全省約80%的城鎮人口和70%的GDP,集聚了全省60%的城市 城鎮化水平高出全省9.3個百分點 工業增加值占全省的60.9% 集聚了全省工業企業前50強中的39家,中原城市群集聚效應初顯,人均GDP空間分布圖,全省設市城市 50強企業空間分布,4、城鎮化特征,我省城鎮化進程,建國以來,我
6、省城鎮化進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1949,1960,1976,1994,2005,10,20,30,城鎮化水平(,起步階段 (年均增長0.45個百分點,停滯下 滑階段 (15年下降了2.5個百分點,恢復階段 (年均增長0.52個百分點,快速提升階段 (年增長1.35個百分點,城鎮人口(萬人,城鎮建設用地 (平方公里,十五”以來,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城鎮化水平年均增長1.5個百分點,城鎮基礎設施和居民住房明顯改善,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天然氣供氣總量、城鎮住宅竣工面積等分別達到“九五”末的2倍、3.3倍、3.65倍和2倍,城鎮化水平落后于全國12.3個百分點,居全國倒數
7、第五位、中部六省倒數第一,5、存在主要問題,城鎮化水平(,2005年全省城鎮化水平與全國、中部省份比較,城鎮化地區差距明顯,城鎮化水平(,2005年全省各分區城鎮化水平,城鎮體系結構不夠完善 省會鄭州城市規模小、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在全國城鎮體系中的等級地位不高 全省中等城市數量偏少,承上啟下的節點作用不夠突出 小城鎮數量多、規模小、功能不全,服務帶動鄉村地區發展的功能較弱 城鎮間互補性不強,經濟聯系不夠緊密,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不強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基礎設施總體水平低于全國,2005年全省城鎮基礎設施水平與全國比較,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2005年全省設市城市城建固定資產投資與全國比較
8、,三、城鎮發展條件,1、經濟,2005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達到10587億元,居全國第五位,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元,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2、人口,2005年底,全省總人口9768萬人,全省勞動年齡人口6899萬人,是全國人口大省和勞動力資源大省,3、綜合交通,陸路交通發達 全國鐵路網和公路網中 心,交通樞紐地位突出 航空運輸發展迅速 管道運輸初具規模,4、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優勢礦產有煤、石油、天然氣“三大能源礦產”;鉬、金、鋁、銀“四大金屬礦產”;天然堿、鹽、耐火粘土、藍石棉、珍珠巖、水泥灰巖、石英砂巖等“七大非金屬礦產” 礦產資源主要集中在豫北、豫西地區,礦產資源富集區,
9、人文和自然景觀資源豐富,人文和自然景觀資源主要分布在沿黃地區、南太行地區、伏牛山區、大別山桐柏山地區,為河南發展旅游業、建設文化強省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條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趨勢減緩,5、生態環境,造紙、建材、焦化、冶煉等重點行業和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工業企業基本實現穩定達標排放,部分城市和區域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建設取得較大發展,大力實施了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長江及淮河防護林、太行山綠化等重點生態工程及平原綠化、通道綠化、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 2005年全省林木覆蓋率達到22.6%,比2000年提高了5.6個百分點,四、發展機遇和挑戰,1、發展機遇,2、面臨的挑戰,五
10、、指導思想與規劃原則,1、指導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的城鎮發展新格局 發揮城鄉規劃的社會服務功能和對空間資源的調控作用,加快城鎮化進程,推進新農村建設,改變城鄉二元結構 遵循城鎮發展規律, 提高發展質量,增強核心競爭力,發揮城鎮的集聚和輻射作用 繼承和發揚歷史文化傳統,保護自然和人文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綜合協調,統籌兼顧 全面實現城鎮體系整體目標和長遠目標,同時兼顧不同地區的局部利益和階段性目標,把握好發展節奏和發展時序,為不同投資主體和各級行政主體提供發展的空間,2、規劃原則,順應規律,適度調控 堅持市場
11、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強化政府對公共資源和戰略性資源的有效控制,保持經濟發展活力,發揮政府對核心競爭要素和區域重要資源的配置整合職能,突出特點,分類指導 先發地區,重點引導發展建設模式的轉變,提供必要的資源增量;后發地區,重點提供發展的基礎條件和政策扶持 敏感地區(如生態敏感地區、戰略性資源地區),突出上級政府的控制與協調作用;一般地區,實施有限管治、合理引導,調動基層的發展積極性,明確事權,分級管理 明確各級政府在規劃實施中的事權。 對區域戰略性資源,提出剛性的規劃控制要求,由省政府直接監管或協調 對區域性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地方行政邊界地區的發展,提出明確的引導與協調要求,由省政府協調、監督
12、,地方政府實施管理 對各城鎮的發展方向和規模提出原則性要求,保留一定的彈性,以適應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具體建設由地方政府自主管理,1、區域發展戰略,六、全省區域發展戰略與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全省經濟社會實現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的發展,建設和諧河南,2、區域發展目標,區域經濟發展目標,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達到18100元。 2020年人均GDP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達到36200元,基本實現工業化,主要經濟發展指標趕上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區域社會發展目標,2、
13、區域發展目標,2010年,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文化強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和諧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3,城鎮新增就業人口450萬。 2020年,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文化強省地位確立,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和諧發展,區域生態環境目標,2、區域發展目標,2010年,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生態環境有效改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大中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80天以上,林木覆蓋率達到26以上。 2020年,
14、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得到全面控制,重要生態功能得到恢復,基本建設成為經濟高效、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國家生態省,區域城鎮化目標,2、區域發展目標,2010年,全省城鎮人口達到4000萬人左右,城鎮化水平達到40%左右。中原城市群城鎮化水平達到50左右。 2020年,全省城鎮人口達到5400萬人以上,城鎮化水平達到50%以上,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城鎮化水平達到65左右,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重點建設中原城市群,加快發展地區性中心城市,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加快縣城建設,培育一批有產業支撐的中心鎮,促進區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鎮協調發展,逐步
15、形成以鄭州為中心,洛陽為副中心,大城市為骨架,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依托,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七、城鎮發展和空間組織,1、城鎮發展戰略,2、城鎮體系空間組織,全省城鎮體系空間結構概括為:“一群、五區、兩帶、四軸、三級次軸,3、城鎮體系空間結構,一群,五區,兩帶,四軸,形成大、中、小城市等級序列完整、層級結構分明的“寶塔”型城鎮體系規模結構,4、城鎮體系規模結構,鄭州,洛陽,平頂山、開封、安陽、新鄉、 焦作、南陽、商丘、信陽,鞏義、鄧州、固始、新鄭、登封、新密、滎陽、中牟、 偃師、新安、伊川、尉氏、汝州、舞鋼、林州、滑縣、 輝縣、長垣、衛輝、沁陽、禹州、靈寶、義馬-澠池、 永城、民權、虞城
16、、夏邑、臨穎、新野、鎮平、唐河、 項城、淮陽、沈丘、太康、鹿邑、鄲城、新蔡、 汝南、西平、潢川,周口、駐馬店、許昌、漯河、 濮陽、鶴壁、三門峽、濟源,300萬,500萬,100-200萬,20-50萬,5-20萬,1200個小城鎮,回郭、欒川、嵩縣、汝陽、洛寧、宜陽、孟津、蘭考、杞縣、通許 開封、魯山、郟縣、湯陰、內黃、水冶、安陽、獲嘉、原陽、封丘 小冀、新鄉、延津、溫縣、修武、武陟、博愛、孟州、襄城、鄢陵 盧氏、柘城、睢縣、寧陵、淇縣、浚縣、清豐、范縣、南樂、臺前 舞陽、內鄉、南召、方城、社旗、桐柏、淅川、西峽、穰東、官莊 云陽、扶溝、西華、四通、上蔡、平輿、泌陽、正陽、羅山、息縣 商城、淮
17、濱、新縣、光山,5萬以下,城鎮規模,50-100萬,500萬人 1個 300萬人左右 1個 100-200萬人 8個 50100萬人 8個 2050萬人 42個 520萬人 64個,洛陽,鄭州,安陽,濮陽,鶴壁,新鄉,焦作,開封,商丘,許昌,平頂山,漯河,周口,南陽,駐馬店,信陽,三門峽,濟源,人口規模 城鎮數量,城鎮規模空間分布,鶴壁,洛陽,鄭州,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 省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區中心城市,地區副中心城市,縣域中心城市,形成主副結合、四級聯動、職能完備、分工合理、協作緊密、特色鮮明的城鎮體系職能等級結構,5、城鎮體系職能等級結構,根據資源和產業現狀特點,結合城鎮體系空間結
18、構,構筑以六大產業軸帶為主體、八類產業基地和若干產業集聚區為支撐的產業空間分布體系,把河南建設成國家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6、產業空間組織,加快發展京廣產業帶 規劃建設高新技術、食品、造紙、化纖紡織4大產業基地和15個工業園區及特色產業集群,重點建設隴海產業帶 規劃建設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汽車、電力、鋁工業、煤化工、石油化工等7大產業基地,積極培育18個工業園區及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新焦濟產業帶 規劃建設煤炭、電力、鋁工業、化工、汽車零部件、鉛鋅加工等6大產業基地和9個工業園區及特色產業集群,積極培育洛平漯產業帶 規劃布局能源、鋼鐵、鹽化工、建材、食
19、品等產業,建設成為河南中東部地區產業密集區,培育寧西(滬陜)產業帶 規劃布局生態旅游、能源、紡織、工藝品、食品、醫藥、汽車零部件、鹽化工生產集群或基地,培育大廣產業帶 規劃布局化工、機械、食品、紡織、衛材、文化旅游和勞務輸出基地,培育黃淮產業集聚區,六大產業軸帶,規劃建設食品、能源、有色金屬、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業、紡織和高新技術產業八類產業基地,產業基地,七類產業集聚區,八、城鄉協調發展,九、資源環境保護,1、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堅持節流為主、開源為輔、治污為本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優先滿足生活用水、重點抓好工業節水、積極提高農業用水效率,防治面源污染,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水,節約用
20、水 優化工業產業結構,推進高耗水行業節水改造,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嚴格用水定額管理,推行階梯水價。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降低1/3,達到60立方米/萬元。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和旱作農業技術,加快大型灌區節水改造,促進農業節水。農業用水效率提高1/5,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8。 加強城市節水。推廣節水設備和器具,加快供水管網改造,降低管網漏失率,推動公共建筑和住宅節水,搞好中水回用和雨水集蓄,開辟水源,加快建設引黃工程,積極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區配套工程,加快燕山、西霞院、出山店等水庫建設,水資源保護 水源地保護 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加強自備水源管理,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加強南
21、水北調中線工程、江河源頭和水庫等水源地保護。 水質保護 加強治淮、治黃工程建設,推進工業點源污染治理,有效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缺水地區嚴格限制高耗水產業的發展,引導需水量大的產業向豫南、豫西南水資源富集地區布局,產業布局和水資源承載力相協調,2、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現狀,農村居民點(68,建制鎮(7,獨立工礦(12,設市城市、縣城(13,河南省城鄉建設用地現狀,城鄉建設用地(10.8,城鄉建設用地占總面積的比重,其他(89.2)用地,2005年底,全省耕地面積11880萬畝,建設用地3150萬畝(其中,城鄉建設用地2700萬畝),未利用地3150萬畝,土地資源需求預測,到2020年全省城鎮、獨立工
22、礦和交通、水利等其他建設共需占用耕地3373平方公里,20062020年城鄉建設用地分類預測,補充耕地規模預測,全省通過各種復墾、開發措施和20%的農村居民點整理等,到2020年可補充耕地約4195平方公里,供需平衡,20062020年,全省城鎮、獨立工礦、交通、水利等各面建設用地年均需占用耕地33.7萬畝。年均可補充耕地合42.0萬畝,可以實現占補平衡,保障措施 嚴格保護基本農田。 嚴格控制城鄉建設用地標準,合理提高土地開發強度。 優先保障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重點保障中原城市群、地區中心城市、省政府確定的重點縣(市)發展用地。 推行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居民點用地減少相掛鉤,推進農村居民點的用
23、地整理,實施退宅還耕、還林。 深入開展土地“三項整治”,加大土地整理和復墾力度,黃河生態帶,南水北調中線生態帶,淮河生態帶,3、生態建設,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強制性保護,對生態脆弱區實施搶救性修復與治理,對生態良好區實施積極性保護與培育。構建“一環、三帶、五區”的區域生態框架,生態建設防護環,十、基礎設施發展規劃,1、綜合交通,堅持樞紐優先、適度超前的原則,優化結構,完善網絡,形成多元化的對外運輸通道、便捷的城際交通、完善的農村公路網絡,進一步提高河南在全國的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鐵 路 加快北京廣州和徐州蘭州鐵路客運專線、長治臺前泰安等鐵路建設,全省形成“三縱五橫”的鐵路網,五 橫,長治泰安線,
24、月山荷澤線,隴海線,洛平漯阜線,寧西線,三 縱,焦枝線,京廣線,京九線,平頂山,漯河,洛陽,濟源,南陽,信陽,潢川,鄭州,商丘,新鄉,鶴壁,安陽,軌道交通 規劃建設鄭州、洛陽等特大城市軌道交通和以鄭州為中心的“半環+放射”的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漯河,平頂山,洛陽,濟源,焦作,新鄉,開封,鄭州,許昌,鶴壁,安陽,濮陽,周口,商丘,駐馬店,南陽,信陽,三門峽,六縱,八橫,六通道,河南省高速公路規劃圖,公路 完善高速公路網,改造升級干線公路,建設城際間快速通道,加快建設縣鄉公路,2010年底實現村村通,民 航 加快鄭州國際航空港建設,把鄭州航空樞紐建設成國家大型復合樞紐機場和國際貨運樞紐。 提高
25、洛陽、南陽機場的運輸能力,盡快成為國內重要的干線機場;改建商丘、魯山、明港等軍用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水運 加快淮河、沙穎河、渦河、沱河、唐(白)河及丹江、小浪底、三門峽等主要庫區港、航設施建設,交通樞紐 鄭州建設成為空、公、鐵三位一體的國際化、現代化的國家一級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洛陽、開封、漯河、南陽、商丘、信陽、新鄉、焦作等區域性交通樞紐建設,2、能源規劃,煤炭基地 加快鶴壁等六大礦區建設,重點開發禹州等資源富集地區,鶴壁煤田,義馬煤田,平頂山煤田,焦作煤田,鄭州煤田,永夏煤田,煤炭資源富集區,電源建設 重點圍繞豫北、豫南和沿隴海線三大火電集群規劃建設電源點,合理規劃城市熱電機組,隴海沿線火電
26、集群,核電站,豫北火電集群,豫南火電集群,電網建設 建設1000Kv特高壓輸電線路和電力外送通道,加快完善電網結構,形成河南電網500Kv主骨架,實現220Kv電網覆蓋到縣,油氣管道建設 規劃建設成品油管道、大型油品儲備中心和輸配樞紐以及陜西榆林至濮陽天然氣管線,預留“西氣東輸”二期工程通道,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區域性油氣輸配網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加快推進風電、秸稈發電和核電發展,適度發展抽水蓄能電站和燃氣電站,大力發展沼氣、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小水電和太陽能等農村綠色能源,3、社會服務設施,教育設施 優先發展高等教育,規劃建設鄭州、開封、洛陽、新鄉、南陽等高等教育基地,大學圖片,鞏固發展基
27、礎教育,優化城鄉教育布局,均衡配置中小學教育資源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規劃建設鄭州、洛陽、新鄉、許昌等職教基地;加強縣級職教中心、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建成一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醫療衛生設施 完善城市急救中心、疾病控制中心,合理布局區域性大型專業傳染病醫院。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網絡體系。2020年,省轄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覆蓋率達到95以上,縣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覆蓋率達到80,文化設施 加強文化場館建設,完善文化設施網絡。鄭州市重點建設為全省服務的大型文化設施,其他省轄市、縣城建設與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的文化設施,體育設施 2020年,鄭州市達到舉辦全國大型綜合運動會
28、的設施水平,省轄市達到全省綜合運動會和全國、國際單項運動會的設施水平。中心鎮以上城鎮建設配備一定規模的公共體育場館,社會保障設施 各級城鎮建設完善配套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和福利設施,4、城鎮市政基礎設施,道路交通 完善路網結構,加大路網密度,實行公交優先,配套建設公交場站和大型換乘樞紐,給水排水 擴大城鎮公共供水設施覆蓋范圍,加強水質監管,發展分質供水,到2020年,縣城以上城市用水普及率達到98以上,建制鎮用水普及率達到95%。 建立雨污分流排水體制,加強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以上,縣城達到80以上,建制鎮達到50,環衛及垃圾處理 完善城鎮垃圾收集和清運設施,
29、加快建設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場,城鎮(包括建制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供熱 加快集中供熱設施建設,鼓勵發展熱電聯供,擴大集中供熱覆蓋面,城市集中供熱率達到90,縣城達到60,燃氣 以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為主氣源,提高燃氣普及率,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85,園林綠化 以種植樹木為主,建設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點線面結合、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綠地系統。城市人均公共綠地、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12m2/人、38%和45,5、綜合防災體系,按照“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平災結合”的原則,加強避災、抗災、救災和防災設施的建設,完善城鄉協調統一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十一、文化及自然遺產保
30、護與開發,1、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加強歷史文化名城(鎮、村)、文物古跡、近現代優秀建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編制實施保護規劃,明確保護對象,劃定保護范圍,落實保護措施,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保護資金籌措機制。重點保護好名城傳統格局、歷史街區、世界和國家文化遺產,突出歷史文化特色,2、自然遺產保護 搞好資源普查和評價,積極申報和設立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編制保護規劃,劃定保護范圍,明確保護措施,加強保護管理,3、 旅游開發 積極推進黃河、京廣旅游發展帶和嵩山、南太行、伏牛山、桐柏大別山和豫東等旅游區的開發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和服務基地建設,建設鄭州等一批旅游名城和荊
31、紫關等一批旅游名鎮,旅游開發空間組織,構建“兩帶、五區”旅游產業發展空間格局,十二、政策分區與空間管治,1、政策分區,生態保護區 包括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保護區,淮河源頭、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等重要水源保護區,沿黃生態防護林等重點生態防護林帶,產業重點發展區 包括括規劃的產業發展軸帶、產業基地、產業集中區和各類開發區。 重點交通通道及樞紐地區 主要包括鄭州綜合交通樞紐地區、鄭州新鄭國際航空樞紐地區、鄭開大道沿線及省政府指定的其他地區,區際協調區 包括跨市縣行政區,城市之間、河流上下游之間、相關功能區之間的地區,高速鐵路、鐵路、城際
32、軌道、高速公路通道及其沿線地區。 一般性政策地區 包括上述四類區域以外的城鎮規劃區、鄉村建設地區和其他地區,2、分級管治,一級管治區省級事權管治 以省級事權為主導,省政府直接實施管治的區域。主要指生態保護區、重要交通通道與樞紐地區和其他省政府指定的區域。 二級管治區省級事權與地方事權協調管治 省級事權實施協調、監督,相鄰地區協商開發,地方政府實施管理。主要指產業重點發展區、區際協調區。 三級管治區地方事權管治 三級管治區是由地方政府事權引導的區域,主要指一般政策性地區,十三、分區發展指引,中原城市群 豫北城鎮發展區 豫東城鎮發展區 豫南城鎮發展區 豫西南城鎮發展區 豫西城鎮發展區,中原城市群,
33、全國重點發展的八大城市群之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能源基地和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全省參與國際國內合作與競爭的主導區域,促進全省經濟發展的動力源,統籌區域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先導區和示范區,2、空間結構,以鄭汴一體化為突破口,依托交通軸線、圈層式推進,規劃“三圈、四帶”的空間結構,3、空間發展重點,構建鄭州都市圈,拓展中心城市發展空間,充分發 揮鄭州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以鄭汴一體化為先導,積極推進鄭州與洛陽、新鄉、許昌等周邊城市在城市功能、產業結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對接。 以鄭州、洛陽為中心,以90-120分鐘通勤時間為標準,構建城市
34、群快速交通體系。 培育發展京廣、隴海、洛平漯、新焦濟四條產業帶,4、主要城市規模與城鎮化目標,豫北城鎮發展區,豫北地區,聯系京津冀城市群和晉冀魯的門戶和重要通道;全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糧食基地。鋼鐵、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產業密集區和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先導區;風景名勝及生態文化旅游區,規劃形成“三心四軸、多維開放”的網絡結構,2、空間結構,3、主要城市規模與城鎮化目標,注:濮陽市含濮陽縣城,豫東城鎮發展區,豫東地區,河南東部門戶,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前沿地區,全國重要的現代農業基地和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加工制造業基地,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勞務輸出基地,紡織、食品等產業集群,平
35、原文化旅游區,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雙心多極,一帶五軸”的點軸式結構,3、主要城市規模與城鎮化目標,注:周口含商水縣城,豫南城鎮發展區,豫南地區,聯系長江三角州和長江經濟帶的門戶,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前沿地區,全國重要的現代農業基地和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加工制造業基地、畜牧產品基地,全省重要的勞務輸出基地,紡織、生物醫藥、食品等產業集群,紅色旅游和生態旅游區,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兩主三副,井字軸帶”的空間結構,3、主要城市規模與城鎮化目標,豫西南城鎮發展區,豫西南地區,西部地區資源輸出和聯系長三角的重要通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聯系長江經濟帶、西南經濟區的重要通道和門戶。全省重要
36、的糧食、棉花、油料、中藥材等優勢農產品基地,文化和生態旅游區,規劃形成以南陽為核心,主副結合、星狀放射的空間結構,2、空間結構,3、主要城市規模與城鎮化目標,豫西城鎮發展區,豫陜晉黃河 金三角經濟協作區,豫西地區,豫陜晉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地區資源輸出的重要通道。全省重要的能源、煤化工、鋁工業、有色金屬和林果生產加工基地,食品、醫藥等產業集群,重要的生態文化旅游區,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兩翼、T字型”空間結構,3、主要城市規模與城鎮化目標,注:三門峽含陜縣縣城,十四、近期行動計劃,1、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設,依托鄭開大道,加快鄭汴產業帶建設,積極推進兩市在功能、城區、空間
37、、產業、服務、生態、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對接,十四、近期行動計劃,1、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設,深化完善鄭汴產業帶的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社會設施、環境保護、農村居民點改造等專項規劃和各個組團的詳細規劃。 積極建立基礎設施開發投融資機制,加快鄭汴產業帶的道路交通、供排水、防洪、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白沙、官渡、汴西組團開發提供支撐。 編制中原城市群規劃交通規劃,推進鄭汴軌道交通建設,十四、近期行動計劃,1、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設,推進鄭開大道沿線區域村莊遷并,整合土地資源,為產業帶建設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十四、近期行動計劃,1、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設,積極探索和推進鄭(州)許(昌)、洛(陽)偃 (師)、鄭(州)新(鄉)一體化發展,搞好城市布局、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協調與銜接,2、加快中心城市發展,加快鄭州發展 加速提升鄭州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增強鄭州市對全省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依托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鄭東新區, 推進現代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物流、金融、信息等第三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江省杭州及周邊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學試題(含答案)
- 保密協議模板
- 海口房屋買賣合同
- 個人公積金商業貸購房合同
- 15 我們不亂扔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幼兒表演性舞蹈創編實例
- 員工加班調休統計分析報告審核獎懲管理制度
-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生物和環境是統一體第十九章 生態系統第一節 生態系統的組成教案
-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 第1單元 長度單位 教案
- 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治課件
- 新形態一體化教材
- 室內設計原木風格研究現狀
- MOOC 涂附磨具-河南工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車間班組長崗位競聘述職報告課件模板
-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題(無答案)
- 2020年春季學期云南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系列教材一年級下冊《童眼看云南》教案教學設計
- 2024春期國開電大法學本科《國際法》在線形考(形考任務1至5)試題及答案
- 食品采樣檢測流程
- 工程材料力學性能(束德林第三版)課后習題答案
-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