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畢業設計_第1頁
道路畢業設計_第2頁
道路畢業設計_第3頁
道路畢業設計_第4頁
道路畢業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畢業 (設計 )用紙 I 永州市地方新建公路 (地形圖第 28-32 頁) 摘 要 本設計是對永州市地方興建一級公路段( K0+000 K3+700)進行的道路工程設計。路基設計寬度為 24.5m,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本設計先整理了各種設計資料和依據,對沿線自然條件 、設計技術標準和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進行了研究。然后進行了路線設計,包括平面設計、縱斷面設計、橫斷面設計、平縱組合設計和土石方計算與調配。接著對路基進行設計:布置路基橫斷面,并對路基的排水、防護、擋土墻進行了設計。再就是對路面進行了設計:對道路行車進行了軸載換算后進行了路面結構 設計,并進行了應力驗算。 關鍵詞: 一級公路; 選線設計; 路基; 路面; 擋土墻 Yongzhou where the new highway (topographic maps 28-32 pages) 畢業 (設計 )用紙 II Abstract The design is the road design of the Yongzhou paragraph (k0+000 K3+700) engineering. Subgrade width of 24.5 m, four lanes two way. According to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basis for the design, We finish the road design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level design and vertical composition and deployment of calculation of earth and stone) by the natural conditions,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design technology and major economic indicators. Then the subgrade for the design: cross-sectional layout embankment and subgrade, protection and retaining walls were designed. Then on the pavement to the design: a road traffic axle load conversion after the design of the pavement structure, and the stress checking. Key words: Class-A highway; The alignment design; Pavement; Subgrade; Retaining wall 目錄 中文摘要 . I 外文摘要 . II 畢業 (設計 )用紙 III 1 工程概況 . 1 1. . 1 工程名稱1 1. . 2 設計路段長度1 1. . 3 道路結構1 1. . 4 地理及工程地質條件1 1.5 工程設計理由 . 1 1. . 6 工程設計目的2 2 路線設計 . 2 2.1 道路等級確定 . 3 2.1.1 設計交通量 . 3 2. 2 道路技術標準 . 4 2.3 選線的一般原則 . 4 2.4 路線方案比選 . 5 2.5 平曲線設計 . 7 2.5.1 平面曲線要素計算 . 7 2.5.2 曲線各主樁號計算 . 8 2. 6 縱斷面設計 . 9 2.6.1 縱斷面設計一般原則 . 9 畢業 (設計 )用紙 IV 2.6.2 縱坡設計 . 9 2.6.3 豎曲線計算 . 11 2.7 橫斷面設計 . 13 2.7.1 橫斷面設計基本要求 . 13 2.7.2 路拱橫坡度 . 13 2.7.3 路基邊坡、邊溝設計 . 13 2.7.4 橫斷面組成 . 14 2.8 曲線超高與加寬 . 14 2.8.1 曲線超高 . 14 2.8.2 曲線加寬 . 16 2.9 土石方調配 . 16 2.9.1 調配要求 . 16 2.9.2 調配方法 . 16 3 路基設計 . 1 3.1 路基設計 . 1 3.1.1 路基的高度和寬度 . 1 3.1.2 路基橫斷面設計 . 2 3.1.3 路基壓實 . 2 3.1.4 路基填料 . 2 3.1.5 路基處理 . 3 畢業 (設計 )用紙 V 3.1.6 路基邊坡處理 . 3 3.2 排水系統設計 . 3 4 擋土墻設計 . 1 4. 1 設計條件 . 1 4. 2 荷載換算 . 1 4. 3 主動土壓力基計算 . 1 4. 3. 1 計算破裂角 . 2 4. 3. 2 計算主動土壓力 . 3 4. 4 擬定擋土墻頂寬 . 4 4. 5 抗滑動穩定性驗算 . 4 4. 6 抗傾覆穩定性驗算 . 6 4. 7 基底合力偏心距驗算 . 7 4. 8 地基承載力驗算 . 7 4. 9 墻身強度驗算 . 8 5 路面結構設計 . 1 5.1 路面設 計的一般原則 . 1 5.2 面等級和面層類型 . 1 5.2.1 累計當量軸次計算 . 1 5.2.2 確定路面等級和面層類型 . 5 5.3 確定土基的回彈模量 . 5 畢業 (設計 )用紙 VI 5.4 路面結構組合設計 . 5 5.4.1 擬定路面結構組合方案 . 5 5.4.2 擬定路面結構層的厚度 . 5 5.4.3 各層材料設計參數 . 5 5.5 計算路面厚度 . 6 5.5.1 計算設計彎沉值 . 6 5.5.2 各驗算層材料容許拉應力 . 6 5.5.3 設計參數匯總 . 7 5.5.4 石灰土層厚度 . 7 結 論 . 9 致 謝 . 10 參考文獻 . 11 附錄一 外文參考文獻(譯文) . 錯誤 !未定義書簽。 附錄二 外文參考文獻(原文) . 錯誤 !未定義書簽。 畢業 (設計 )用紙 1 1 工程概況 1. 1 工程名稱 永州新建地方道路工程 1. 2 設計路段長度 詳細設 計總長約 4 公里 1. 3 道路結構 瀝青混凝土與水泥混凝土路面比較使用 1. 4 地理及工程地質條件 路線區地貌單元屬峰林坡立谷、殘丘洼地、河流階地及低山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沿線路地面黃海高程 183 368m,最大相對高差 185m。沖溝縱橫,大部分山坡陡峭,形成陡坎,溝谷切深一般為 20 40m,溝谷底寬度多數大于 1020m,地形坡度一般為 30 50,區內山脈頂部多呈條帶狀、少量呈橢圓狀;溝谷多為殘坡積的粘性土及碎石土堆積,厚度較大,山坡植被十分發育,灌木、雜草叢生。路線所經地區出露地層較多,地表為第四系的沖、 洪積層和殘、坡積層,其下伏基巖為下侏羅系砂巖、炭質頁巖,三迭系泥質灰巖、泥灰巖,二迭系碎屑巖,石炭系白云質灰巖、灰巖,泥盆系佘田橋組白云質灰巖、泥灰巖和跳馬澗砂巖及燕山早期花崗巖 1.5 工程設計理由 ( 1) 二廣、廈蓉兩條高速公路的修建將使藍山的區位優勢更加突出。藍山是廣東等沿海地區通往我省內地的第一站,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二廣、廈蓉兩條高速公路將貫穿藍山全境,為藍山連接珠三角和閩三角地區插上騰飛的翅膀。兩條高速公路修通后,將成為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黃金通道。 而藍山通往寧遠的公路,作為黃金通道的一 個分支,有助于湖南內部城市承接沿海產業畢業 (設計 )用紙 2 轉移,進一步完善黃金通道網。 ( 2) 近年來藍山 主動對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突出發展外向型加工貿易,積極探索工業化途徑,開創了外向型加工貿易發展的新局面,引起了省市領導、新聞媒體和兄弟縣市區的廣泛關注與重視。 要致富,先修路。如今藍山已經擁有了對沿海產業轉移的黃金通道,為了進一步將沿海產業轉移到內陸城市,必須修建新的不同等級公路來配合產業轉移工作。 ( 3) 各個地方公路的建成,可以拉緊湖南各地人民的聯系,團結湖南各地人民的心,各地交流更加密切,從而拉緊人與人的距離。 ( 4) 寧遠屬湘南改革開放試驗縣,近年發展較快。對縣域以外的外商投資項目實行 “ 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審批 ” 方式。 1806、 1818、 1830三條省道貫通全境,二級永連公路寧遠段即將告竣。 但是隨著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原有的地方公路的等級與適應交通量已不能滿足需要,為了促進發展,修建寧遠到藍山的公路已成為不可缺少的項目了。 (5) 藍山的物流產業一直得不到提高,廣大人民也要求 建成一個結構合理、設施完善、技術先進、運轉高效的大型物流中心,使藍山成為湘粵物流體系的重要一環,為企業構建便捷的商貿物流通道。 藍寧公路的建成,可以方 便物流產業,帶動商貿發展,為建大型物流中心,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提供交通條件 (6) 我們在社會生活中都知道,要留住人才,就得給人才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藍寧公路的建成,使得人才可以在兩者之間選擇發揮空間,為兩地的各方面發展做出偉大的貢獻。而如今藍山做為沿海產業轉移第一站,人才的需求量極大,藍寧公路為產業轉移也可以做出微薄貢獻。 1. 6 工程設計目的 路線起點位于永州市藍山縣,止于永州市寧遠縣,區內公路交通較為發達,但隨著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原有地方公路的等級與適應交通量已不能滿足需要,需建設新的以集散交通功能 為主的地方快速公路。 2 路線設計 畢業 (設計 )用紙 3 2. 1 道路等級確定 所設計的道路屬于湖南省永州市,本次公路的建設對改善當地的交通狀況,加強市內各縣的聯系,加強了當地與各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擬建的藍山至寧遠段地區公路,地區公路主要服務于當地交通,為地方集散交通公路 。 2. 1. 1 設計交通量 設計交通量是欲建公路到達遠景設計年限時能達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輛 /日)。 本組選用交通組成及各型號車的軸載(前軸為單輪組,后軸為雙輪組)見表2-1: 交通組成及各型號車的軸載 表 2-1 型號 前軸載( kN) 后軸載( kN) 折算小客車系數 交通量(輛 /日) 折算后的交通量 解放 CA10B 19.40 60.85 2.0 600 1200 東風 EQ140 23.7 69.20 2.0 950 1900 東風 EQ245 32.70 2 33.60 2.0 400 800 黃河 JN150 49.00 101.60 3.0 250 500 躍進 NJ130 16.20 38.30 1.5 600 900 三湘 CK6891(大客車) 30.0 70.0 1.5 50 75 轎車 1.0 200 200 合計 5575 (交通量的年增長率 =8%) 畢業 (設計 )用紙 4 設計交通量目前一般按年平均增長率累計計算,根據公式: 1n0d )(1 NN ( 2-1) dN 遠景設計年平均日平均交通量(輛 /日) 0N 起始 年平均日交通量(輛 /日) 年平均增長率( %) n 遠景設計年限 預測年限按二級公路遠景設計按 15 年計算,則遠景設計年日交通量: 1n0d )(1 NN =5575 1150.08)(1 =16374 (輛 /日) 預測年限按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遠景設計年限 20 年計算, 則遠景設計年日交通量: 1n0d )(1 NN =5575 1200.08)(1 =24060 (輛 /日) 根 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JTGB01-2003),預測的設計交通量為四車道一級公路,所以此公路設計為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 2. 2 道路技術標準 本項目為永州地方興建公路,所在地形為 平原微丘 地區,地形起伏不大,本設計采用一級公路標準, 設計車速為 80km/h,雙向四車道,路基寬度為 24.5m。其中行車道 4 3.75m,中間帶 3m(含 2 0.5 的路緣帶),硬路肩為 2 2.5m(含0.5 的路緣帶),土路肩寬度 2 0.75m。本設計年限為 15 年。汽車荷載等級采用公路 I 級,車道荷載的均布荷載標準值為 kq =10.5KN/m;集中荷載標準值按以下規定選?。簶蚝嬎憧鐝叫∮诨虻?5m 時, kP =180KN;橋涵計算跨徑等于或大于 50m時, kP =360KN;橋涵計算跨徑大于 5m,小于 50m 時, kP 值采用直線內插求得。上述計算得到的剪力效應值乘以 1.2 的系數。 2. 3 選線的一般原則 平原微丘區路線,因地形限制不大,選線應在基本符合路線走向的前提下,應著重考慮政治、經濟因素,正確處理對地形、地質的避讓與趨就,選線應注意畢業 (設計 )用紙 5 以下幾點: ( 1) 正確處理道路和農田的關系 ( 2) 合理考慮路線與城鎮的關系,高等級公路應盡量避免穿越城鎮、工礦區計較密的居民點 ( 3) 處理好路線與橋位的關系 ( 4) 注意土壤水文條件 ( 5) 正確處理新、舊路的關系 2. 4 路線方案比選 根據公路線路設計方案的特點,公路路線比較的綜合評價指標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則: (1)全面性原則 (2)科學性原則 (3)可比性原則 (3)可操作性原則 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原則 根據以上原則,在本路段起終點內有正選和比選兩條路線 ,如圖 2-1 圖 2-1 正選方案:路線起點位于梯田上方處,路線向東方向 前進 。 為了后面路線沿著山丘腳走 同時 減少挖方量 同時少占用農田 ,第一個轉交點設在 K0+773.5 處,向 右轉 8.50 , 之后路線沿著地面等高線 前進??紤]到路基寬度要避免 K2+840 處畢業 (設計 )用紙 6 池塘 ,同時為了減少挖方量要避免 K3+800 處 南面的山丘,路線在 K1+910.73 處設置了第二個交點,向左轉 9.50 。 為了爭取到路線沿著山谷走,同時考慮到縱斷面豎曲線與平曲線的組合 “平包豎” ,在 K3+17.42 處設置了第三個交點,向左轉28.170 。后面地形起伏不大比較平緩,路線沿著直線到設計終點。路線全長3.7km。 備選方案:路線起點位于正選方案 南 方 40m 處, 為了避開農田和 減少挖方量同時使路線比較平緩, 所以路線沿著平面圖等高線向西南方向前進。考慮到地形圖原因在 K0+356.1 處設置交點一,向左轉 410 。 考慮到后面路線沿著山丘腳走同時減少挖方量同時少占用農田 第二個交點設置在 K1+37.7 處,向右轉 12.50 。沿著等高線前進同時避免穿過 K2+200 處左右的池 塘 同 , 路線在 K1+859.9 處設置第三個交點,向右轉 70 。之后路線直線前進,為了路線不偏離方向到了在K2+996.7 處設置了第四個轉交點,向左轉 360 ,在后面地形起伏不大比較平緩,路線沿著直線到設計終點。設計全線長 3.8km。 兩方案主要技術比較 見表 2-2 方案比選 表 2-2 比較項目 正選 方案 比選方案 路線長度 3.7km 3.8km 線型 平 均園曲線半徑比比選方案大。路線順適 平均圓曲線半徑比正選方案小,路線順適 交點數目 3 個 4 個 曲線最小半徑 900m 500m 占用農田情況 占用農田少,較比選方案多 占用農田少,較正選方案少 填挖情況 高填深挖不多,土石方總量比比選方案少 高填深挖不多,土石方總量比正選方案多 比較結果 推薦 參考方案 比選結果, 比選雖占用農田比正選方案少,但是路線經高地較多,線型指標較正選方案差,交點數目比正選方案多用地面積和造價略高于正選方案。最后推畢業 (設計 )用紙 7 薦路線較短,線型標準較好,用地省造價較低的正選方案。 2. 5 平曲線設計 2. 5. 1 平面曲線要素計算 具體公式如下: 232402 RLLq ss ( 2-2) p342238424 RLRL ss ( 2-3) RL s6479.280 ( 2-4) qpRT 2tan ( 2-5) sLRL 21802 0 ( 2-6) RpRE 2sec ( 2-7) LTJ 2 ( 2-8) 式中: q 切線增長值 p 內移值 0 緩和曲線角 T 切線長( m); L 曲線長( m); E 外距( m); J 校正數( m); 轉角(度)。 本段路線 共有三個交點, 第三個交點 半徑為 900m,需要 設置緩和曲線,取 JD3作為演算示例。 平曲線、曲線要素計算示意圖 如圖 2-2: 畢業 (設計 )用紙 8 圖 2-2 JD3 平曲線圖 JD3 處, =28.170 , R =900m, 取 SL =100m 則: mRLLq ss 5090024010021002402 2323 p mRLRL ss 408.09002384 10090024 100238424342342 1831.39001006479.286479.280 RL s 82.275502 17.28tan08.09002tan qpRT 1002900180 14.31831.3216.2821802 0 sLRL m16.542 mRpRE 296.289002 16.28sec408.09002sec mLTJ 2316.54282.27522 2. 5. 2 曲線各主樁號計算 畢業 (設計 )用紙 9 17.42K3 JD 741.6K2 ZH 275.82 T- 8 1 4 . 6K2 HY 1 0 0 SL12.68K3 QZ342.14/2 /2L y 183.16K3 YH 342.14/2 /2L y 283.16K3 HZ 100 L S 所以曲線主點樁號 :ZH 點 K2+741.6 HY 點 K2+814.6 QZ 點 K3+12.68 YH 點 K3+183.16 HZ 點 K3+283.16 具體交點一,二設計情況見附圖 公路平面圖和附表直線曲線轉交表 2.6 縱斷面設計 縱斷面線性設計主要是解決公路線形在縱斷面上的位置,形狀和尺寸問題,具體內容包括縱坡設計和豎曲線設計兩項 2.6.1 縱斷面設計一般原則 縱斷面線形設計應根據公路的性質、任務、等級和地形、地質、水文等因素,考慮路基穩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對縱坡的大小,長短,前后的縱坡情況,豎曲線半徑大小及與平面線 形的組合關系等進行組合設計,從而設計出縱坡合理,線形平順圓滑的最優線形,以達到行車安全、快速、舒適,工程造價省,運營費用較少的目的。 2.6.2 縱坡設計 ( 1)縱斷面設計一般要求 畢業 (設計 )用紙 10 1)縱坡設計必須滿足標準的各項規定。 2)為保證車輛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順適地行駛,縱坡應具有一定的平順性,起伏不宜過大和過于頻繁。盡量避免采用極限縱坡值,合理安排緩和坡段,不宜連續采用極限長度的陡坡夾最短長度的緩坡。連續上坡或下坡路段,應避免設置反坡段。越嶺線壓口附近的縱坡應盡量緩一些。 3)縱坡設計應對沿線地于、地下管線、地質、水文、氣候和排水等綜合考慮,視具體情況加以處理,以保證道路的穩定與通暢。 4)一般情況下山嶺重丘區縱坡設計應考慮填挖平衡,盡量使挖方運作就近路段填方,以減少借方和廢方,降低造價和節省用地。 即縱向填挖平衡設計。 5)平原微丘區地下水埋深較淺,或池塘、湖泊分布較廣,縱坡除應滿足最小縱坡要求外,還應滿足最小填上高度要求,保證路基穩定。 即包線設計。 6)對連接段縱坡,如大、中橋引道及隧道兩端接線等,縱坡應和緩、避免產生突變。交叉處前后的縱坡應平緩一些, 7)在實地調查基礎上,充分考慮通道、農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 2)縱坡設計 從路線起點開始有 200m 路段為地勢為下坡路段, 如果 在 次設置一個凹曲線,坡度較陡路線起伏較大。 考慮到路線起伏較大的原因沒有在此處設置邊坡點。 此后 沿著 路線前進方向,地勢緩慢上升。 路線在 K1+700 K1+800 有路段要填方,填方量不大。 而 在 K3+60 處地勢達到最高點 , 結合平面圖看 為 R=900 的圓曲線 并且為山谷 。 考慮到 豎曲線與平曲線的組合原則 使線形有能有視覺舒暢、視線誘導好的效果。本設計在此設置變 坡點, 并且沿途無控制點。因此從起點沿著坡度 1.2%直線 上升到坡頂,路線再以坡度 1.1%直線下降 到設計 終點。 豎曲線各項指標見表 2-2 豎曲線各項指標 表 2-2 畢業 (設計 )用紙 11 設計車速( km/h) 80 最大縱坡( %) 5 最小縱坡( %) 0.3 凸型豎曲線半徑( m) 一般值 4500 極限值 3000 凹形豎曲線半徑( m) 一般值 3000 極限值 2000 本設計取 豎曲線 R=8000m 2.6.3 豎曲線計算 本路段設這一個豎曲線,豎曲線示意圖如圖 2-3 圖 2-3 豎曲線示意圖 豎曲線要素計算公式: 121 ii ( 2-9) RL ( 2-10) 2LT ( 2-11) Rxh 22 ( 2-12) 畢業 (設計 )用紙 12 RTE 22 ( 2-13) 式中: 坡差;( i上坡為 “ ” ,下坡為 “ ” ) L 豎曲線長度; T 豎曲線切線長; h 豎曲線上任一點豎距; E 豎曲線外距; R 豎曲線半徑 。 變坡點樁號 603 K 1i =1.2% 2i =-1.1% R=8000m 則: 023.0012.0011.0121 ii 為凸型豎曲線 mRL 184023.08 0 0 0 mLT 9221842 mRTE 529.02 2 計算設計高程 起點樁號為 603 K -T=3060-92=2968 起點樁號為 9682 K 終點樁號為 603 K +T=3060+92=3152 終點樁號為 1523 K 樁號 9802 K 處: 橫距 1x ( 9802 K ) -( 9682 K ) =12m 畢業 (設計 )用紙 13 豎距 Rxh 2211 =80002 122=0.009m 切線高程 =340.234+12 0.012=340.378m 設計高程 =340.378-0.009=340.37m 其他個點高程見附圖縱斷面設計圖 2.7 橫斷面設計 公 路橫斷面設計應在 公路 的紅線寬度范圍內進行。橫斷面形式、布置、各組成部分尺寸比例應按道路類別、級別、計算行車速度、設計年限的機動車道、交通特性、交通組織、交通 、地上桿線、地下管道、地形等因素統一安排,以保障車輛和人行交通的安全暢通。 2.7.1 橫斷面設計基本要求 橫斷面的設計要求,是使道路橫斷面的布置及幾何尺寸應能滿足交通、環境、用地經濟、城市地貌等要求。路基是支承路面,形成連續行車道的帶狀土、石結構物。它既要承受由路面傳來的車輛荷載,又要承受大自然因素作用。因此,路基橫斷面設計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 1) 路基的結構設計應根據其使用要求和當地自然條件,并結合施工條件進行設計; ( 2)路基的斷面形式和尺寸應根據道路的等級、設計任務書的規定以及道路的使用要求,結合具體條件要求; ( 3)照顧當地農田基本建設的需要; 2.7.2 路拱橫坡度 查公 路路線設計規范( JTG-D20-2006) 一級公路由路中央向兩側傾斜 ,位于中等強度降雨地區是,路拱橫坡度宜為 2%;位于降雨強度較大地區時,路拱很破度可適當增大。 本設計取路拱坡度為 2%,路拱坡度采用雙向坡面,由路中央向兩側傾斜 ,路肩橫坡度取 3%。 2.7.3 路基邊坡、邊溝設計 當 H150 93 3.1.4 路基填料 沿線筑路用土采用備土形式,取土以利用低產田和被公路分割的邊角地以及開挖河道、魚塘等解決,在填土較高、沉降較大的地段可以利用工業廢渣(粉煤灰等)做路基填料。填方路基宜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或沙性土作為填料。 礫(角礫)類土,砂類土應優先選作路床填料,土質較差的細粒土可填于路基底部,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時,應分層填筑,每一水平層均采用同類填料。 細粒土做填料,當土的含水量超過較高時,應采取晾曬或摻入 石灰、固化材畢業 (設計 )用紙 3 料等技術措施進行處理。 橋涵臺背和擋土墻墻背填料,應優先選用內摩檫角值較大的礫(角礫)類土,砂類土填筑。 高等級公路路基填料最小強度和填料最大粒徑應符合的規定,砂類土填筑。 3.1.5 路基處理 ( 1)一般路基處理原則:路基河塘地段,先圍堰清淤、排水,并填入石灰。 ( 2)路床處理 a. 路床土質應均勻、密實、強度高,上路床壓實度達不到要求時,必須采取晾曬,摻石灰等技術措施。 b. 挖方地段的路床為巖石或土基良好時,可直接利用作為路床,并應整平,碾壓密實。地質條件不良或土質松散,滲水,濕軟,強度低 時,應采取防水,排水措施或摻石灰處理或換填滲水性土等措施,處理深度可視具體情況確定。 c. 填方路基的基底,應視不同情況分別予以處理 基底土密實,地面橫坡緩于 1: 5 時,路基可直接填筑在天然地面上,地表有樹根草皮或腐殖土土應予以處理深除。 由 公路路基設計規范 JTJ013 95 知, 路堤基底為耕地或土質松散時,應在填筑前進行壓實,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二級公路路堤基底的壓實度(重型)不應小于 90%,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 80cm)時,基底的壓實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壓實度標準;基底松散土層厚度大于 30cm 時,應翻 挖再回填分層壓 實體 。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二級公路路堤與橫向構造物 (涵洞 ,通道 )連接處應設置過渡段 ,路積壓實度不應小于 96%,并注意填料強度 ,地基處理等綜合設計。過渡段長度宜按 23 倍路基填土高度確定。 3.1.6 路基邊坡處理 路基邊坡坡度的大小,取決于邊坡的土質、巖石的性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等自然因素和邊坡的高度。 本次設計路路段屬于弱風化,故路塹邊坡采用 1: 1。 地形起伏較大的山丘,表面覆蓋層按 硬塑堅硬狀亞粘土,并且路堤高度較小。本次設計路堤邊坡采用 1:1。 3.2 排水系統設計 畢業 (設計 )用紙 4 路基排水是為了維護 道 路 正常使用和保持行車暢通,保持路基能常年處于干燥或中濕,并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從而保證路面鋪砌在可靠的基礎上 ( 1)邊溝 本次設計坡度為 1: 1梯形邊溝 ,邊溝縱坡度同縱斷面坡度相同。挖方路段和少量填方路段需要設置。 路段詳細見附圖排水設計圖。 ( 2)排水溝 沿途填方路段 為了更好的引水,保護路基。排水溝設計為梯形,坡度為1:1.本次設計排水溝設置見附圖排水設計圖。 ( 3)截水溝 由于路段有處于山谷中,兩邊路塹都需設置截水溝。同時還有多數路段處于山坡中,都需要 設置。詳情見附圖排水設計圖 ( 4)橋涵設計 路線沿途并 無河流,本設計無需設置橋梁。 在路線 K1+180 處,填方路段位于山坡上山坡上方水流無法下流,在此設計一處蓋板橋涵。 涵洞形式為高 2米,寬 1.5 米的單孔蓋板涵洞 畢業 (設計 )用紙 1 4 擋土墻設計 4.1 設計條件 ( 1) 幾何參數: 擋土墻墻高 H=6m,取基礎埋置深度 D=1.25m,擋土墻縱向分段長度取 L=10m; 墻面與墻背平行,墻背仰斜,仰斜坡度 1:0.2, = 11.31 ,墻底(基底)傾斜度 tan0=0.190,傾斜角0=10.76; 墻頂填土高度 a =2.5m,填土邊坡坡度 1:1, =arctan( 1) 1 =45 , 汽車荷載邊緣距路肩邊緣 d =0.75m; ( 2) 力學參數: 墻后填土砂性土內摩擦角 =34 ,填土與墻背外摩擦角 = /2=17 ,填土容重 =18kN/m3 ; 粘性土地基與漿砌片石基地的摩擦系數 40.0 墻身采用 2.5 號砂漿砌 25 號片石,墻身砌體容重 k =22kN/m3 ,砌體容許壓應力 a =600kPa,砌體容許剪應力 =100kPa,砌體容許拉應力 wl=60kPa; 地基容許承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