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三基考試題庫各章節試題集和(附有答案)_第1頁
精神科三基考試題庫各章節試題集和(附有答案)_第2頁
精神科三基考試題庫各章節試題集和(附有答案)_第3頁
精神科三基考試題庫各章節試題集和(附有答案)_第4頁
精神科三基考試題庫各章節試題集和(附有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精神醫學概論

(總分59,考試時間600分鐘)

一、名詞解釋

1.精神醫學

2.精神衛生

3.體液病理學

4.神經科學

5.聯絡會診精神病學

6.腦可塑性

7.心身醫學

8.行為醫學

二、選擇題

(-)A型題

1.關于神經遞質與精神活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腦內的神經遞質分成小分子阿片肽和大分子單胺類

B.神經遞質受體可以分為兩大類

C.5-HT功能增高與躁狂癥的發病有關

D.DA、5-HT、NE的受體均屬于G蛋白偶聯受體

E.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與皮層下邊緣系統DA功能亢進有關

2.當前廣泛提倡的新的醫學模式是()

A.生物醫學模式B.整體平衡模式

C.心理社會模式D.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E.社會文化模式

3.一般認為,使用成癮性物質后產生“快感”是由于()

A.突觸間隙DA濃度升高B.突觸間隙NE濃度升高

C.細胞內NE水平升高D,突觸間隙5-HT濃度增加

E.突觸間隙DA水平降低

4.下列關于精神活動的說法,哪項是錯誤的()

A.精神活動是大腦機能的產物

B.精神活動是以客觀現實為基礎的

C.病態精神活動與客觀現實脫離,因此與客觀現實無關

D.精神活動包括認知、情感、意志等過程

E.一般認為,人類是具有精神活動的唯一動物

5.對精神分裂癥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的陽性癥狀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A.皮層下邊緣系統DA功能亢進B.皮層下邊緣系統DA功能低下

C.5-HT系統功能亢進D.5-HT系統功能低下

E.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功能不足

6.關于神經系統的可塑性,以下說法哪項不對()

A.腦的結構與化學活動處于變化之中

B.從神經元到神經環路都可能存在

C.神經系統可塑性是行為適應性的生理基礎

D.外周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中都存在

E.只存在于機體的發育階段

7.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99年的統計,精神障礙占全球疾病總負擔的比重為()

A.10.5%(中低收入國家)、23.5%(高收入國家)

B.8%(中低收入國家)、15%(高收入國家)

C.6%(中低收入國家)、10%(高收入國家)

D.15%(中低收入國家)、30%(高收入國家)

E.5%(中低收入國家)、15%(高收入國家)

8.下列有關心身疾病的描述,哪項不對()

A.也稱為心理生理疾病

B.是一組與心理緊張有關的軀體疾病

C.有器質性病變或確定的病理、生理過程

D.冠心病和消化性潰瘍不屬于心身疾病

E.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預后中有相對重要的作用

9.以下精神障礙在全球疾病負擔中排首位的是()

A.酒精依賴B.雙相障礙

C.藥物依賴D.精神分裂癥及相關障礙

E.單相抑郁

10.以下不屬于心身醫學研究范圍的是()

A.把精神醫學與行為醫學的方法運用于軀體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之中

B.研究社會、心理因素與生物因素在疾病病原學、癥狀學、病程和預后中的相互作用

C.提倡醫療服務的整體觀念,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D.研究腫瘤的發病機制及其轉歸

E.研究特殊的社會、心理因素與正常或異常生理功能之間的關系

11.關于心理、社會因素與疾病的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以作為相關因素影響精神障礙的發生、發展

B.可以作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礙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C.可以在軀體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D.可以引起心身疾病

E.與軀體疾病毫無關系

12.關于精神病學與臨床其他學科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軀體疾病的癥狀可以作為心理應激導致焦慮、抑郁等情緒反應

B.各種軀體疾病均可影響大腦機能而出現精神癥狀

C.臨床上某些藥物可導致精神異常

D.精神疾病也可以伴隨一系列的內臟和代謝功能紊亂

E.精神異常也可以使某些藥物的療效下降

13.關于精神病學的發展簡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希波克拉底提出了精神病的體液病理學說

B.比奈爾把“瘋人院”變成了醫院

C.克雷丕林提出了疾病分類學原則

D.弗洛伊德創建的精神分析學派

E.巴甫洛夫奠定了生物精神病學基礎

14.以下不屬于“精神病學應在醫學課程中占重要位置”的理由是()

A.強調軀體和精神的統一

B.精神病學中技能對所有的醫生都很重要

C.在各科患者中,精神方面的問題最常見

D.適應精神衛生問題疾病譜的變化

E.與當前醫學模式轉變的趨勢不相符合

15.以下關于精神病學的學科地位,哪種說法正確()

A.精神病學是生物醫學的分支學科

B.精神病學是行為醫學的分支學科

C.精神病學是社會科學的分支學科

D.精神病學是臨床醫學的分支學科

E.精神病學是心理學的分支學科

(-)X型題

1.精神病理學是()

A.以心理學為基礎

B.生物精神病學的主要分支

C.從生物學角度探討精神疾病的病因

D.對異常思維、情感、行為等進行描述、命名、歸類

E.研究精神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與深層心理活動的關系

2.對心理因素與軀體疾病關系的正確理解包括()

A.心理因素可能是導致某些軀體疾病的原因

B.心理癥狀可以是軀體疾病的結果

C.心理因素可導致軀體癥狀

D.心理因素和軀體疾病是各自獨立的,沒有任何關系

E.任何軀體疾病的發生都與心理因素有關

3.與精神障礙關系密切的神經遞質包括()

A.興奮性氨基酸

B.抑制性氨基酸

C.單胺類神經遞質

D.神經肽

E.乙酰膽堿

4.神經系統可塑性變化具體表現在()

A.宏觀上可表現為腦功能的改變

B.突觸數目的改變

C.神經化學物質的改變

D.僅在中樞神經系統發生

E.微觀上有神經元突觸、神經環路的微細結構變化

5.精神疾病的康復和社區服務的宗旨是()

A.功能訓練

B.全面康復

C.重返社會

D.提高生活質量

E.完全治愈,不再復發

6.新世紀精神病院的現代化前景是實行()

A.管理開放化

B.治療多元化

C.院內園林化

D.室內家庭化

E.醫療、護理工作合并

7.構成影響疾病的心理、社會因素包括()

A.應激性生活事件

B.情緒狀態

C.人格特征

D.父母的教養方式

E.社會階層和社會經濟狀況

8.下列生活事件中能作為應激源的是()

A.離婚、喪偶等家庭危機

B.學校與工作場所中的人際關系緊張

C.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

D.戰爭、移民等社會事件

E.個人的某種特殊遭遇

9.精神衛生(mentalhealth)的含義包括()

A.精神障礙的治療、預防和知識普及

B.指各類精神疾病的社會防治

C.探索保障人群心理健康的措施

D.減少和預防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

E.范圍比精神病學更為廣泛

10.可能與精神疾病的發生有關的因素有()

A.遺傳因素

B.應激性生活事件

C.感染

D.人格特征

E.個人的特殊經歷

三、填空題

1.精神病學在發展過程中分化出、、______三個學科群。

2.精神障礙是一類具有診斷意義的精神方面的問題,特征為、、等

方面的改變,伴有和/或。

3.21世紀是""的世紀,世界衛生組織也在積極倡導和推進全球性的“”研

究計劃,其中包括與及。

4.神經科學是精神病學聯系緊密的一個學科群,主要包括、、、

、等。

5.醫學心理學是以醫學為對象形成的應用心理學分支,研究在人體和

及其轉化過程中所起作用的規律。

6.行為醫學是一門將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和整合起來,并將這些技術應用于

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和康復的邊緣學科。

7.神經遞質在神經元的信號轉化中起著關鍵作用,腦內常見的神經遞質可大致分為和

兩大類,神經遞質與相應結合產生生物效應。

8.人格可以定義為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的總的和,此特征相對穩定并

可預測。

9.人格障礙是指性格自幼就明顯______、,達到了害人害己的程度。

10.和在精神障礙發生、發展中均起著重要作用,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共同影響人類行為。

11.精神病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疾病

的發展規律以及和的一門學科。

四、是非題

1.根據希波克拉底提出的精神病體液病理學說,抑郁癥是因為人體內的黏液過多,進入腦內破

壞它的活動所引起。()

A.正確B.錯誤

2.生物精神病學從心理學角度探討精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治療和預后。()

A.正確B.錯誤

3.與精神病學的名稱相比,精神醫學既能較好地涵蓋更廣的主要內容,也減少了對精神障礙患

者的誤解與歧視。()

A.正確B.錯誤

4.精神障礙包括失去現實檢驗能力、有明顯幻覺妄想的神經癥性障礙。()

A.正確B.錯誤

5.20世紀是精神病學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從此精神病被看作是需要治療的疾病。()

A.正確B.錯誤

6.弗洛伊德擴展了從病理心理角度來探討某些精神障礙的病因,并尋求治療的途徑。()

A.正確B.錯誤

7.精神病學的理論研究己經沿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走向多學科綜合探討。()

A.正確B.錯誤

8.精神疾病流行學一般歸屬生物精神病學,精神遺傳流行學歸屬于社會精神病學。()

A.正確B.錯誤

9.5-HT及其受體是精神醫學研究最廣泛的神經遞質和受體之一。()

A.正確B.錯誤

10.基因建成了如此復雜的人類大腦,基因是決定大腦復雜性的唯一因素。()

A.正確B.錯誤

五、問答題

1,簡述精神病學的主要分支學科。

2.如何從生物、心理、社會角度理解精神疾病?

3.簡述心身醫學的主要研究范圍。

4.說說新時期精神衛生工作面臨的挑戰。

5.簡述腦與精神活動的關系。

1.A2.D3.A4.C5.A6.E7.A8.D9.E10.D11.E12.E13.E14.E15.D

16.A,D,E17.A,B,C18.A,B,C,D,E19.A,B,C,E2O.A,B,C,D21.

A,B,C,D22,A,B,C,D,E23,A,B,C,D,E24.A,B,C,D,E25.A,B,C,D,E26.

錯誤27.錯誤28.正確29.錯誤30.錯誤31.正確32.正確

33.錯誤34.錯誤35.錯誤

36.臨床精神病學生物精神病學社會精神病學

37.情緒認知行為痛苦體驗功能損害

38.腦腦10年精神病學神經病學老年醫學

39.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神經生物化學精神藥理學腦影像技術

40.心理因素健康疾病

41.行為科學技術生物醫學技術

42.小分子大分子受體

43.情緒行為特征

44.偏離正常適應不良

45.生物學因素心理社會因素

46.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治療預防

47.精神醫學是臨床醫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研究各種精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病相、

疾病的發展規律以及治療和預防的一門學科。

48.精神衛生的含義比精神病學更為廣泛,主要內容包括精神障礙的治療、預防和知識普及,指

各類精神疾病的社會防治,探索保障人群心理健康的措施,減少和預防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

生。

49.希波克拉底認為人體存在四種基本體液: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如果四種體液中某

一種過多或過少,或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失常,人就生病。

50.神經科學是與精神病學聯系最緊密的一個學科群,是精神病學的主要生物學基礎學科。了解

精神病學的本質,尤其是精神疾病的物質基礎,是研究和理解精神疾病的發生、發展、轉變規律

和治療的重要基礎。

51.聯絡會診精神病學是指在綜合性醫院中,針對其他科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礙進行診治的工作及

研究。

52.腦可塑性是神經系統的主要特征,從神經元到神經環路都存在可塑性變化。神經系統的可塑

性表現在神經元突觸、神經環路的微細結構與功能的變化。腦可塑性己經成為行為適應性的生理

基礎。

53.心身醫學是研究精神和軀體相互關系的一個醫學分支學科。狹義的心身醫學是指研究心身疾

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防。廣義的心身醫學主要研究人類在健康、疾病中的生物、心理和社

會因素的相互作用。

54.行為醫學是將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行為科學技術和生物醫學技術整合起來,并將這些技術應

用于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和康復的邊緣學科。

55.精神病學在發展過程中分化出許多新的分支學科,概括為三個學科群:一是臨床精神病學,主

要包括精神疾病分類學、聯絡會診精神病學、兒童精神病學、老年精神病學、司法精神病學、職

業精神病學、軍事精神病學等;二是生物精神病學,主要包括遺傳精神病學、精神生物化學、精

神藥理學、精神疾病影像診斷學等;三是社會精神病學,包括社區精神病學、文化精神病學、跨

文化精神病學、精神疾病流行學、預防精神病學等。精神醫學各分支學科之間存在著廣泛的相互

聯系,上述學科群之間的劃分只是相對的。

56.精神障礙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生物學易感性是必要因素,但不能足以

說明疾病的發生與發展的全部過程;心理、社會因素可能是必要因素,但也不足以解釋全部的病

因。由于神經系統的可塑性,心理的、社會文化的東西通過記憶、學習等會使大腦的結構、化學

和神經活動不斷發生變化。

應激性生活事件、情緒狀態、人格特征、性別、父母的養育方式、社會階層、社會經濟狀況、種

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際關系等均構成影響疾病的心理、社會因素。心理、社會因素既可以作為

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礙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也可以作為相關因素影響精神障礙的發生、發展,還

可以在軀體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導致心身疾病。

57.心身醫學主要研究人類在健康、疾病中的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相當廣泛。

主要范圍為:(1)研究特殊的社會、心理因素與正常或異常生理功能之間的關系。(2)研究社會、

心理和生物因素在疾病的病因、癥狀學、病程和預后中的相互作用。(3)提倡醫療模式的整體觀

念,即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4)把精神醫學與行為醫學的方法應用于軀體疾病的治療、

預防和康復中。(5)研究心身疾病,一組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的軀體疾病,由精神因素引起、

具有器質性病變的表現或確定的病理生理改變。

58.新時期精神衛生工作面臨的挑戰有:(1)繼續引進分子生物學先進技術和理論,發揮我國遺

傳資源和中醫中藥豐富資源的優勢,不斷推動我國精神疾病生物學基礎的研究。(2)推行開放

式的精神病院管理模式,重視發展精神疾病社區康復工作。(3)重視發展老年期精神障礙的醫

護康復機構。(4)急需在綜合性醫院開展精神衛生服務和心理咨詢,促進聯絡會診精神病學規

范化、標準化的科學發展。(5)繼續重視精神病學和心理科學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6)改

進醫學教育中的精神科教學工作。(7)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引起重視。(8)重視精神衛生

科普教育,減少社會上對精神病人的歧視和偏見,以期能對精神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愈

病人,能回歸社會,適應正常社會生活。

59.大腦是一切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類所有的精神活動均由大腦調控。正常的大腦功能產生

正常的精神活動,異常的大腦功能與結構可能導致精神活動的異常。大腦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聯

系形成了神經環路,構成行為和精神活動的結構基礎。腦通過不同環路處理信息,并對所處理的

信息進行整合,并結合與之有關的觸覺、聽覺體驗,既往的經歷、記憶等,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覺

體驗。神經遞質在這整個過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神經遞質與相應受體結合,產生生物效應,然

后通過第二、第三信使系統調節其效應的時程和強度。人體內有多種神經遞質和受體,腦的不同

部位有不同的神經遞質和受體分布,參與不同的精神活動。大腦還具有可塑性,從宏觀和微觀上

都處于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之中,從而影響整個精神活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精神活動的影響。

第二?四章精神醫學的神經結構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基礎

(總分23,考試時間600分鐘)

一、名詞解釋

1.邊緣系統

2.基底節

3.第二信使

二、選擇題

(-)A型題

1.大腦額葉約占整個大腦皮質的()

A.1/2B.1/3

C.3/4D.2/5

E.2/3

2.以下哪一區又稱運動區()

A.Broadmann4區

B.Broadmann6區

C.Broadmann8區

D.Broadmann44區

E.Broadmann45區

3.Papez回路上任何病損都會影響到哪一方面的功能()

A.運動B.語言

C.情緒D.記憶

E.視覺

4.人類中大約有多少比例的人優勢半球在左大腦半球()

A.80%B.85%

C.90%D.95%

E.99%

5.參與睡眠、飲食、情緒的調節,與性活動有關的神經遞質是()

A.DAB.5-HT

C.GABAD.Ach

E.NE

6.與注意、記憶及學習功能有密切關系的神經遞質是()

A.DAB.5-HT

C.GABAD.Ach

E.NE

(-)X型題

1.兩側中央旁小葉損害后可以出現哪些障礙()

A.運動

B.感覺

C.排尿

D.排便

E.言語

2.邊緣系統中參與情緒調節的有()

A.杏仁核

B.紅核

C.海馬

D.扣帶回

E.黑質

3.額葉最前部的哪些區(Broadmann區)屬于高級神經活動即精神活動中樞()

A.9

B.10

C.11

D.46

E.47

三、填空題

1.大腦半球的五個葉包括、、、、o

2.優勢半球的功能除了司外,還與、、及能力有

關,其思維方式是邏輯能力。

3.非優勢大腦半球與、、、及有關。

4.腦肽的中樞效應主要有三方面:①、②、③o

5.電生理學的研究發現睡眠有兩個時期:即和。

四、是非題

1.根據顯微結構的差異,人們對皮層作了新的分區,其中比較流行的是1909年卜勞德曼

(Broadmann)所作的48個分區。O

A.正確B.錯誤

2.在優勢半球三角部和島蓋部,有一個運動性言語中樞,叫作Broca區(44、45區)。()

A.正確B.錯誤

3.神經遞質都需要第二信使的參與,才能在突觸后細胞引起生物學效應,這樣才能完成信息傳

遞的全過程。()

A.正確B.錯誤

4.優勢半球的頂葉實際上是負責語言信息的認知功能,非優勢半球的頂葉與視覺空間信息的認

知能力有關。()

A.正確B.錯誤

五、問答題

1.神經遞質應具備哪些條件?

2.腦內主要有哪四條多巴胺通路?簡述各條通路的神經解剖及生理功能。

l.B2.A3.C4.D5.B6.D7.A,B,C,D8.A,C,D9.A,B,C,D,E10.錯誤

11.正確12.錯誤13.正確

14.額葉枕葉頂葉潁葉島葉

15.言語功能順序邏輯分析抽象思維

16.空間知覺藝術能力音樂能力直覺領會能力創造能力

17.鎮痛作用激素作用精神效應

18.非快速眼球運動睡眠(NREMS)快速眼球運動睡眠(REMS)

19.大腦的邊緣系統是指位于大腦半球內側面中央部分的一群灰質結構及其間相互連接的纖維

束。它包括扣帶回內側面、潁葉、顆葉海馬、潁極等內側皮質,這是種族演化過程中的區域。

20.大腦半球白質之中還包藏了幾個灰質塊,位于大腦半球腹底部,緊鄰間腦的外上方,名為基

底節,包括尾狀核、豆狀核、杏仁核和屏狀核。

21.將信息經過一系列分子生物學作用機制,由細胞表面傳送到細胞內部,并引起生物學效應。

參與這一階段運作的物質便是第二信使。

22.神經遞質應具備的條件是:(1)在突觸前神經細胞內合成,這類神經細胞具有合成神經遞質

的前體及相應的酶系統。(2)當神經沖動到達突觸前神經元時,能將儲存的遞質釋放到突觸間

隙中去。(3)作用于突觸后神經細胞膜上的相應受體,可產生生理效應。(4)發揮作用后,可

通過滅活或再攝取而迅速終止其效應,以保證突觸傳遞的靈活性。(5)用人工方式制造的該物

質能產生具有與突觸前神經元釋放的相應遞質同樣效果;另外,該物質在突觸后膜的效應和其生

理性傳遞,可以被同一種阻斷劑所拮抗。

23.這四條多巴胺通路是:(1)黑質紋狀體通路,神經纖維起源于黑質A9細胞群,終止于紋狀

體,其主要作用是與乙酰膽堿能神經元共同調節肌緊張及共濟活動;(2)中腦邊緣通路,神經

纖維起源于中腦腹側All細胞群,終止于邊緣系統,此通路常常影響復雜的情緒與行為;(3)中

腦-皮質通路,神經纖維起源于中腦腹側A10細胞群,終止于前額葉,此通路與高級精神活動有

關;(4)結節-漏斗通路,神經纖維起源于弓狀核A12細胞群,終止于正中隆起的門脈,這條通

路與內分泌有關,特別是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第五章精神醫學的遺傳學基礎

(總分14,考試時間600分鐘)

一、名詞解釋

1.寄養子研究法

2.關聯分析

二、選擇題

(-)A型題

1.首先開展精神分裂癥的家系調查的是()

A.1928年Luxenburger

B.1916年Rudin

C.1987年Egeland

D.1955年Morton

E.1966年Heston

2.在細胞水平上最重要的遺傳結構是()

A.脫氧核糖核酸(DNA)B.核糖核酸(RNA)

C.堿基D.染色體

E.蛋白質

3.目前的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是一種()

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B.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

C.X連鎖隱性遺傳疾病D.X連鎖顯性遺傳疾病

E.多基因遺傳疾病

(-)X型題

1.通過基因組掃描和定位克隆方法,已經被闡明阿爾茨海默病(AD)相關疾病基因有。

A.APP基因

B.PS1基因

C.PS2基因

D.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ACE基因)

E.ApoE基因

2.常用的遺傳學研究技術有()

A.膜片鉗技術

B.分子雜交技術

C.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

D.基因芯片技術

E.轉基因技術

三、填空題

1.精神疾病的遺傳學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2.候選基因的關聯研究提示與心境障礙的發病關系密切的基因有:、

3.分子雜交技術主要有、、等。

4.遺傳性疾病的基因定位和標記物系統中主要檢測的DNA序列多態性有:

5.從基因角度看,遺傳性疾病包括兩類:和

五、問答題

1.簡述精神疾病遺傳學的研究內容。

2.何謂基因連鎖?試述連鎖分析的基本原理。

1.B2.D3.E4.A,B,C,E5.B,C,D

6.連鎖分析受累同胞對分析和受累家系成員分析連鎖不平衡分析關聯分析候選基因法

7.多巴胺系統有關的基因5-羥色胺系統相關基因

8.Southern雜交Northern雜交Western雜交

9.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可變數量串聯重復序列(VNTR)短串聯重復序列(STR)

單核昔酸多態性(SNP)

10.單基因疾病多基因疾病

11.在遺傳學研究中,為了更好地排除環境因素的干擾效應,將患病父母的子女撫養在無親緣關

系的家庭環境中,觀察其發病情況,這種研究方法稱寄養子法。

12.關聯分析是在可能的疾病候選基因附近選擇遺傳多態標記,通過群體中無親緣關系的病例組

與表型正常的對照組人群間的分布差異比較,獲得某一遺傳標記等位基因與疾病關聯的相對危險

度,推測所研究的遺傳標記與疾病易感位點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或連鎖不平衡。

13.精神疾病遺傳學是研究人腦遺傳結構及功能與人類精神活動之間遺傳調控的一門學科。重點

關注三個方面問題: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在精神疾病發病中地位和作用;疾病的遺傳方式;遺傳

因素如何致病。主要包括基于人群和家系的群體研究、細胞遺傳學研究和分子遺傳學研究。

14.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所以在同一染色體上的不同基因可以共同傳遞信息,稱為基因

連鎖。其基本原理如下:在疾病家系中,位于同一染色體上的兩個位點(致病基因與遺傳標記志)

會共同傳遞給后代,但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會發生交換和重組。重組率越高,兩個位點在一起遺

傳給后代的機會就越小。通過用覆蓋密度適當的遺傳標記在患病家系中進行連鎖分析,以此找到

與某一遺傳標記緊密連鎖的致病基因座,從而確定該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粗略位置。

第六章精神醫學的社會文化學基礎

(總分5,考試時間600分鐘)

一、是非題

1.現代社會中,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醫學知識的推廣和普及,精神疾病的診斷越來越少。()

A.正確B.錯誤

2.在多數精神疾病的診斷過程中,精神科醫生的個性、個人經驗和風格、診斷檢查的時間、所

處的社會文化背景等對診斷結果影響不大。()

A.正確B.錯誤

3.一般地說,處于社會劣勢的群體(如低社會階層),精神疾病患病率較低;而處于社會優勢的群

體(如高社會階層),精神疾病患病率較高。()

A.正確B.錯誤

二、問答題

1.社會文化對精神疾病診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2.我國心理治療領域主要有哪幾個方面的問題?

1.錯誤2.錯誤3.錯誤

4.社會文化對精神疾病診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1)在大多數精神病學的診斷過程中缺乏客

觀指標。許多精神疾病的診斷除了以“標準”的心理測驗為基礎以外,主要是基于醫生對病人外

表、語言、行為和社會功能等方面的主觀評價。然而,精神科醫生的個性、個人經驗和風格、診

斷檢查的時間、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等對主觀評價都具有重要的影響。(2)精神疾病診斷分類

本身十分混亂多變。精神疾病中有許多類別仍然是相互重疊的,隨著病情的發展變化,病人可能

在不同的時候符合不同的分類診斷。(3)在診斷過程中,政治和道德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精神

病學專家在作診斷時,可能要受到社會與政治勢力、他們同事的意見以及他們自己道德觀念的影

響。

5.目前,我國心理治療領域主要有以下問題:(1)忽略文化背景的影響,或有意回避較多涉

及文化因素的理論和技術,對西方方法進行生搬硬套。(2)生物學取向過強,否定心理治療的

價值,或者過分強調文化差異,盲目拒斥西方心理治療技術。(3)由于迄今為止尚無國家規范

的培訓-執照制度,設有督導制度,很多人盡管富有熱情,但不得不“無師自通”,不僅理論素養

欠缺,而且養成了不良臨床風格亦不自知。(4)在實踐層面,對神經癥、對兒童情緒及品行障

礙的心理治療已經有較多的嘗試,但對精神病的社會心理康復治療缺乏信心,研究與實踐不多。

第七章精神醫學的心理科學基礎

(總分70,考試時間600分鐘)

一、名詞解釋

1.心理學

2.經典條件反射

3.感覺適應

4.注意

5.記憶

6.遺忘

7.散發型思維

8.James-Lange情緒理論

9.情操

10.意志品質

II.自我實現

12.趨避沖突

13.興趣

14.人格

15.能力

二、選擇題

(一)A型題

1.在目前的國際學科分類中,心理學屬于()

A.哲學B,社會科學

C.自然科學D.邊緣學科

E.交叉學科

2.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A.心理特征B.心理現象

C.心理過程D.認識過程

E.心理規律

3.人類反映客觀現實的最高形式是()

A.知覺B.感覺

C.記憶D.自我實現

E.意識

4.下列哪一種是負誘導()

A.由睡眠到覺醒

B.專心工作時,對周圍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C.小孩臨睡前的“鬧覺”

D.先學習材料,對學習材料的抑制作用

E.后學習材料,對先學習材料的抑制作用

5.事前有預定目的,不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B.不隨意注意

C.浮動注意D.隨意后注意

E.隨意注意

6.一般成人在同一時間內能把握4?5個沒有聯系的漢字是指()

A.視覺同時注意廣度B.視覺繼時注意廣度

C.聽覺同時注意廣度D.聽覺繼時注意廣度

E.瞬時記憶廣度

7.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叫作()

A.反映B.知覺

C.感覺D.直覺

E.表象

8.能夠引起某種感覺持續一定時間的最小刺激量叫作()

A.感應性B.感覺閾限

C.感受性D.差別感覺閾限

E.絕對感覺閾限

9.“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現象叫作()

A.感覺對比B.差別感受性

C.錯覺D.感覺喪失

E.感覺適應

10.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屬性的整體反映叫作()

A.映象B.感受性

C.感覺D,知覺

E.表象

11.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

A.識記后不會遺忘B.遺忘是逐漸產生的

C.遺忘是先快后慢的D.遺忘是先慢后快的

E.若及時復習,遺忘就不會發生

12.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來反映客觀事物,達到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的過程稱

為()

A.形象思維B.創造性思維

C.抽象思維D.集中型思維

E.發散型思維

13.情緒狀態對腦電波影響最明顯的是()

A.a波B.Pl</sub>波

C.()波D.6波

E.B2</sub>波

14.誰提出了“本末倒置”的情緒理論()

A.CannonB.Arnold

C.PavlovD.Schachter

E.James

15.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支配并調節行動、克服困難和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稱()

A.計劃B,動機

C.隨意活動D.意志

E.特殊能力

16.一個人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合理地采取決定和執行決定的意志品質是()

A.自覺性B.堅韌性

C.自制性D.果斷性

E.計劃性

17.由事物或活動本身引起的興趣屬于()

A.物質興趣B.精神興趣

C.短暫興趣D.間接興趣

E.直接興趣

18.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稱()

A.intelligenceB.ability

C.aptitudeD.specialability

E.reactivity

19.Hipocrates的黏液質相當于哪種神經類型()

A.強一不平衡型B.強一平衡-靈活型

C.強一平衡-不靈活型D.弱型

E.穩定外向型

20.流體-晶體智力是誰提出的()

A.GuilfordB.Cattell

C.ThurstoneD.Spearman

E.Thorndike

(-)X型題

1.有關心理研究實驗法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實驗法只在實驗室里通過儀器才能進行

B.心理實驗一般只能在動物身上進行

C.實驗法的本質是控制無關變量的影響

D.實驗法能得到眾因定果的關系

E.實驗法重復性好,省時

2.知覺區別于感覺的特點包括()

A.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反映

B.具有選擇性

C.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的結果

D.依賴于過去的知識和經驗

E.受個體當時的興趣、需要、動機、情緒和個性等因素制約

3.下列有關短時記憶的描述,哪些是正確的()

A.信息保持1分鐘以內的記憶

B.容量有限,為7±2創克

C.主要以言語聽覺特性編碼

D.遺忘是自然消退或干擾的結果

E.短時記憶與近事記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4.馬斯洛所謂的缺失需要包括()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相屬和愛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實現需要

5.下列有關動機的描述,正確的是()

A.動機是個體內在的動力組織

B.需要和刺激是動機產生的兩個必要條件

C.動機是一種內在過程,隱藏在行為背后,不能直接觀察

D.動機具有引發、指引和激勵的功能

E.動機沖突是人類心理痛苦的根源

6.下列哪些學者提出過人格類型說()

A.Kretschmer

B.Sheldon

C.Pavlov

D.Hippocrates

E.Eysenck

7.下列有關氣質的描述,哪些是正確的()

A.氣質是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

B.氣質是個體的心理面貌,可以直接測量

C.氣質是一種天賦的個性心理特征

D.氣質具有獨特性和穩定性

E.氣質是性格發展的基礎

8.巴甫洛夫的神經類型是根據哪些特性組合的()

A.強度

B.平衡性

C.靈活性

D.穩定性

E.興奮性

三、填空題

1.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是德國心理學家于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的。

2.反射弧由______、、、、________五個環節構成。

3.注意的品質包括、、等方面。

4.信息加工理論將記憶分為、、_____三個環節。

5.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5個需要層次是、、、、。

6.Allport根據特質影響和決定個人行為程度,將特質區分為、、3個

層次。

7.吉爾福特的智力三維結構模式將智力活動分為、、3個維度。

8.知覺具有、、、等特點。

9.巴甫洛夫把動物高級神經活動分為、、、四種類型,以

此解釋人的四種氣質類型。

10.根據記憶的內容,可以把記憶分為、、、四種。

四、是非題

1.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是擴散和集中。()

A.正確B.錯誤

2.記憶痕跡的完全消失稱遺忘癥。()

A.正確B.錯誤

3.注意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

A.正確B.錯誤

4.情緒是個體生理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情況下產生的體驗,是人和動物共有的心理現象。()

A.正確B.錯誤

5.James-Lange情緒理論認為情緒體驗中最主要的是認知評價過程。()

A.正確B.錯誤

6.在出乎意料的緊張情況下引起的情緒狀態叫作激情。()

A.正確B.錯誤

7.一個人總的、穩定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總和稱為人格。()

A.正確B.錯誤

8.最早提出人格特質理論的是G.W.AIlport。()

A.正確B.錯誤

五、問答題

1.簡述人類心理過程的基本內涵和內在聯系。

2.研究心理活動必須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3.什么是操作性條件反射?與經典條件反射有何區別?

4.簡述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和基本規律。

5.人類意識有什么特點?

6.心理因素與精神疾病有什么關系?

7.知覺有哪些基本特性?

8.簡述Maslow的需要層次論。

9.什么是吉爾福特的三維智力結構模型?

1.C2.B3.E4.B5.D6.A7.C8.B9.E10.D11.C12.C13.A14.E15.

D16.D17.E18.B19.C20.B21.A,B,D22,B,C,D,E23.

A,B,C,D,E24.A,B,C,D25.B,C,D,E26.A,B,C,D,E27.A,C,D,E

28.A,B,C29.錯誤30.正確31.錯誤32.正確33.錯誤34.

錯誤35.正確36.正確

37.馮特(W.Wundt)1879

38.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39.注意廣度注意穩定性注意分配

40.編碼貯存提取

41.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屬關系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42.主要特質重要特質次要特質

43.操作內容產品

44.知覺的選擇性知覺的整體性知覺的恒常性知覺的理解性

45.強一不平衡型強一平衡-靈活型強一平衡-不靈活型弱型

46.形象記憶詞語記憶情緒記憶動作記憶

47.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過程(認知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簡稱知、情、意)的發

生、發展規律,研究個性心理(如能力、氣質、性格等)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研究心理過程和個性

心理相互關系的規律的科學。

48.經典條件反射指巴甫洛夫通過實驗所發現的條件反射,是條件反射的一種。條件反射是動物

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適應環境的變化,在非條件反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經典條件反射是條件刺激

(前)和無條件刺激(后),連同出現(強化)若干次后,使本來不能引起那個反應(原來由無條件刺激

所引起的)的條件刺激單獨出現時也能引起同樣的反應。它的神經機制是在大腦皮層上形成暫時

神經聯系。

49.感覺適應指刺激持續作用于感覺器官可以使其感受性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叫做感覺適應。感

覺適應可以是感受性提高,也可以是感受性降低。

50.注意是在各種認識活動里都能夠表現的一種狀態,使心理活動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它本身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

51.不同學者有不同定義,記憶是“過往的痕跡”或“以往經歷的重現”,是比較廣泛的定義。

認知學派把記憶定義為對輸入信息的編碼,儲存和提取。

52.遺忘指感知過、體驗過、思考過的對象或現象不能再認或回憶,或者再認或回憶發生錯誤的

現象。遺忘的快慢與所記的材料、學習程度和主觀心理狀態有關。

53.散發型思維是指問題有多種答案,朝著各種可能解決的方向,去探索各種解決問題的正確答

案的思維過程,其主要特點是求異和創新。

54.James-Lange情緒理論認為,情緒是對機體變化的知覺,機體的生理變化在情緒體驗中是第一

位的,個體的情緒是直接由生理變化引起的,可概括為:刺激情境機體生理變化情緒體驗。

55.情操指人對具有一定文化價值或社會意義的事物所產生的復合情感,又稱高級情感。情操主

要包括道德感、審美感、理智感以及其他情感,如宗教情感、愛等。

56.意志品質指個體在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比較明確的、穩定的意志特點。在人的意志行動過程

中,意志有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和堅韌性等品質。

57.自我實現是馬斯洛的一個重要概念,是人類需要的最高層次,即指最大限度地實現個人先天

潛能的基本趨向。它代表人格發展的最高水平,即個人充分發展自己的人格,使人格各部分都很

和諧。

58.趨避沖突指一個事物既有利又有害,棄之可惜、取之難受,進退兩難,此時產生的激烈內心

矛盾斗爭,稱之為趨避沖突。這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沖突,也是神經癥患者最常見的心理沖突。

59.興趣是在需要基礎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根據興趣的傾向性可

以把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

60.人格用于心理學時,意指一個人總的、穩定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包括個體內在的、具有

動力性質的行為傾向性和表現于外的、相對穩定的獨特行為模式兩個方面,前者主要是由遺傳因

素所決定的,后者是前者在環境因素作用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61.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總是與活動聯系在一起,

并直接影響著活動的順利完成,因此人們總是以某種活動來考察人的能力。

62.心理過程包括人的認識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意志過程。所謂認識過程是指人們認識客觀

事物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和思維等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指人對客觀事物

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和體驗的心理過程;意志過程是指人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支配、

調節行動,從而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知、情、意三者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互相促進發展

的。人在認識過程和意志過程中經常伴有一定的情緒和情感,意志過程又總是以一定的認識為前

提,而人的情感和意志又可以促進人的認識的發展。

63.人的心理活動極其復雜,各心理過程之間又存在密切的內在聯系,所以要科學地認識人的心

理活動的規律,揭示人完整的心理面貌,就必須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尊重客觀事實,按事物的本來面貌來反映事物。這一點在心理學研究中尤其重

要。具體來說,就是要從心理現象產生所依存的客觀條件及其表現和作用來揭示心理的發生發展

的規律性。(2)發展性原則:運用動態發展的觀點去研究處于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心理現象,不僅

要了解個體目前的心理特點,還要了解個體心理發展過程和預測將來可能會出現的心理特征。(3)

系統性原則:運用整體和辯證的觀點去研究千變萬化、互相依存的心理現象。不僅要了解心理活

動產生的原因、條件、時間和地點,還要了解心理活動的內存關系及其影響因素,在聯系和相互

關系中全面地分析、考察和探究心理活動的真正規律。

64.操作性條件反射又稱工具性條件反射,指Skinner通過實驗建立的條件反射。Skinner把白

鼠或鴿子放在一個箱子里,箱內安裝有機關,當它們偶然碰到這個機關(鼠踩、鴿啄),就有食丸

掉下來,重復多次后,它們就自動地碰這個機關以便獲得食物,此時條件反射建立了。在此基礎

上,還可進一步訓練它們當特定信號出現時去碰這個機關而得到食物。

操作性條件反射與經典條件反射有三點區別:①操作性條件反射中,無條件刺激不明確,經典

條件反射的無條件刺激是明確的一一食物。②操作性條件反射中的無條件反應不是由強化刺激

引起的。③經典條件反射中先有食物后有反應,而操作性條件反射中先有反應后有食物,關系

正好相反。

65.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就是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興奮過程大腦皮層處于去極化狀態,

跟有機體的某些活動的發生或加強相聯系,抑制過程大腦皮層處于極化狀態,與有機體的某些活

動減弱或停止相聯系。興奮和抑制均是大腦皮層眾多神經元活動的結果,若眾多神經元電位變動

的相位相同,則表現為興奮;相位相反,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抑制。

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的規律有二:(1)興奮和抑制的擴散和集中。在刺激的作用下,

興奮和抑制過程起初雖然發生于大腦皮層的一定部位的神經細胞中,但它們不是停滯不動的,而

是要向鄰近部位的神經細胞傳布,這就是興奮和抑制的擴散。在擴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們又逐

漸向原來發生的部位聚集,這就是興奮和抑制的集中。(2)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誘導。興奮和抑制

緊密聯系著,其中一種神經過程可以引起或加強另一種神經過程,這種現象稱為神經過程的相互

誘導。若是興奮過程引起或加強周圍或同一部位的抑制過程稱為負誘導;若是抑制過程引起或加

強周圍或同一部位的興奮過程稱為正誘導。

66.意識是人的高級心理,是人類心理與動物心理的本質區別。它既是自然歷史長期發展的結

果,又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人類意識作為反映客觀現實的最高形式,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概括性:對客觀事物做出“凡這樣必那樣”的認識就是概括,如凡是水就可以滅火、凡是木

頭都可以被火點燃等等。這種概括性認識只有人類才有,動物的認識沒有真正的概括性。(2)目

的性(預見性):指當事物沒有出現前,就有所預見,按預見行動,這是概括性的必然結果。如“要

滅火就用水”。人的行動是有目的性或預見性的,能根據預見到的結果來辦事。(3)主觀能動性:

指人能夠根據目的和對客觀事物規律的認識,使客觀事物服務于自己。主觀能動性是以概括性和

目的性為前提的。(4)社會制約性:意識是在生產勞動中同語言一起產生的社會產物,其發生發

展受社會條件的制約。意識的內容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當然也受社會制約。人的生活要寄

托于一定的社會地位,就得根據自己的社會地位所要求的方式來行動,他的思想、情感和意志都

服從于他的社會地位。

67.所謂心理因素指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作用或重要作用的心理現象,一般包括

情緒、人格和認知評價系統三個方面。心理因素與精神疾病的關系是復雜的。在有些疾病中,心

理因素是致病性的,如瘴病、焦慮性神經癥;在有些疾病中,心理因素只是促進因素,如器質性

精神疾病;有時心理因素僅是一個偶然影響因素;有時心理因素不是疾病的原發病因,但對疾病

的發展和預后有一定影響。心理因素與精神疾病的關系除了其不利的一方面外,也有它有利的一

方面。在心理咨詢和治療中,治療家通過改變個體的情緒、人格、認知方式和價值觀,可使患者

病情緩解或痊愈。

68.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部分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

整體的綜合的反映。人類知覺有四個基本特性:(1)知覺的選擇性:指能迅速地從背景中選擇出

知覺對象的特性。具體地說,在進行知覺時,盡管同時接受很多刺激,但我們總是把其中的一些

當作知覺對象,而把另一些當作知覺背景。知覺的選擇性受如下一些因素的影響:對象與背景的

差別、對象各部分的組合、對象的活動性以及個體當時的心理狀態。(2)知覺的整體性:在刺激

不完備的情況下,知覺仍可把部分個別屬性有機地聚集在一起,保持其完備性,這種特性稱知覺

整體性。要將分散或不完備的對象組織為整體的原則有:接近性原則、相似性原則、封閉性原則、

連續性原則和良好圖形原則。(3)知覺的恒常性: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它給予我們的感覺刺

激,由于某些別的條件的變化而在一定限度內有變化時,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不變。知覺的恒常

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亮度恒常性、太小恒常性、形狀恒常性及聲音聽覺恒常性。(4)知覺的

理解性:指人在知覺中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當前的知覺對象,并用語詞加以概括,賦予它

確定的含義。

69.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A.H.Maslow提出的需要和動機理論認為,人的主要需要是按層次組

織起來的。他把人類的需要概括為五個層次:①生理需要,如饑餓、口渴等;②安全需要,如

安全感、穩定感;③相屬關系和愛的需要,如社交、歸屬和認可的需要、親友愛的需要;④尊

重需要,如威信、自尊;⑤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是馬斯洛的一個重要概念,即指最大限

度地實現個人先天潛能的基本趨向,它代表人格發展的最高水平,指個人充分發展自己的人格,

使人格各部分都很和諧。后來,他又把需要層次改為七級,即在“尊重需要”之上加上“認知需

要”和“美的需要”。馬斯洛把需要概括為三個大層次: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心理

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1970年他又在自我實現需要之上增加了一個超級

需要。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屬關系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稱缺失需要,把認知需要、

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稱為生長需要或存在需要。

70.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J.P.Guilford)認為智力活動有三個維度:操作、內容和產品。操作

即智力活動的過程,包括認知、記憶、發散思維、聚合思維和評價五類。這些操作的內容可能是

圖形、符號、語義和行為四種。第三個維度是智力活動的結果(產品),包括單元、類別、關系、

系統、轉換和蘊含六類。所以整個模型包括120種組合(5種操作X4種內容X6種產品),每一組

合代表一種獨特的因素。

第八章精神障礙的病因學和發病機制

(總分6,考試時間600分鐘)

一、選擇題

1.病因相對明確的精神障礙是()

A.精神分裂癥B.人格障礙

C.神經癥D.酒精性幻覺癥

E.躁狂癥

二、填空題

1.和______在精神障礙發生、發展過程中均起著重要作用。

2.精神疾病遺傳學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基于人群和家系的、和

3.有4種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基因,分別是、、、

三、是非題

1.遺傳因素在所有精神疾病的發病中都有一定作用。()

A.正確B.錯誤

四、問答題

1.精神障礙的病因有哪些?

1.D2.錯誤

3.生物學因素心理社會因素

4.群體研究細胞遺傳學研究分子遺傳學研究

5.APP基因PS1基因PS2基因apoE基因

6.盡管我們對精神疾病的病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到目前為止,精神疾病的病因尚未充分闡

明。為了探討精神疾病的各種致病因素,可從兩方面來尋求,一是生物學因素,二是心理社會因

素,這兩者往往是相互作用的。生物學因素包括遺傳因素、性別與年齡、理化和生物因素以及器

質性因素等;心理社會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生活事件因素和自然災害因素、環境因素、文化因素

和移民因素等。目前的研究僅表明它們可能與精神疾病的致病有關,還沒有發現某種因素就是某

個精神疾病的必要而充分的原因。精神疾病并非由單一的致病因素所導致,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

用形成的。精神疾病的發生常常是生物因素與心理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在不同精神疾病

的致病因素中兩者各有偏重。

第九章精神障礙的分類和診斷標準

(總分36,考試時間600分鐘)

一、名詞解釋

1.多軸診斷

2.等級診斷

3.診斷標準

二、選擇題

(-)A型題

1.精神疾病分類的目的主要是()

A.找出具有相似臨床特征的病人群體B.有利于相互交流

C.有助于合理的治療與預防D.有助于預測疾病的轉歸

E.以上都對

2.DSM系統從哪個版本開始引入多軸診斷原則()

A.DSM-IB.DSM-II

C.DSM-IIID.DSM-1II-R

E.DSM-VI

3.ICD是下列哪個診斷標準的英文縮寫()

A.國際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B.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C.疾病及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分類

D.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

E.國際死亡原因統計分類

4.CCMD是下列哪個診斷標準的英文縮寫()

A.國際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B.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C.疾病及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分類

D.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

E.國際死亡原因統計分類

5.DSM是下列哪個診斷標準的英文縮寫()

A.國際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B.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C.疾病及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分類

D.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

E.國際死亡原因統計分類

6.ICD-10將精神疾病分為幾類()

A.9B.10

C.14D.16

E.17

7.CCMD-3的分類原則是()

A.病因學分類B.癥狀學分類

C.解剖學分類D.系統分類

E.兼顧病因病理學分類和癥狀學分類

8.下列按照等級診斷的標準,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器質性精神癥狀與分裂性精神癥狀并存時,優先診斷器質性精神病

B.精神分裂癥狀與情感性精神障礙癥狀并存時,優先診斷精神分裂癥

C.情感性精神障礙與神經癥癥狀并存時,優先診斷情感性精神障礙

D.痣癥和神經癥各種癥狀并存時,優先診斷痣癥

E.廣泛性焦慮和強迫癥并存時,優先診斷廣泛性焦慮

9.對于一位尚未緩解的分裂癥患者,如果又罹患了器質性精神障礙,根據CCMD-3應該診斷為

()

A.只診斷精神分裂癥B.只診斷器質性精神障礙

C.同時診斷上述兩種疾病D,以上答案都對

E.以上答案都錯

10.DSM從哪一版本開始不再使用“器質性精神障礙”這-?術語()

A.DSM-IB.DSM-II

C.DSM-IIID.DSM-III-R

E.DSM-VI

11.下面哪個不是DSM-IH及ICD-10取消精神疾病與神經癥之間劃分的原因()

A.同一原因的精神疾病可以表現神經癥性,也可以表現為精神病性

B.神經癥和精神病的概念不夠明確

C.傳統的情感障礙屬于精神病性的障礙,但實際上有許多輕躁狂和抑郁患者并不表現為精神病

性的癥狀

D.神經癥與精神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