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部分校高三語文4月模擬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5年福建省部分校高三語文4月模擬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5年福建省部分校高三語文4月模擬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5年福建省部分校高三語文4月模擬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5年福建省部分校高三語文4月模擬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福建省部分校高三語文4月模擬考試卷(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025.4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須在試題卷、答題卡規定的位置填寫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生應認真核對答題粘貼的條形碼的“準考證號、姓名”與考生本人準考證號、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考生須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閱讀(72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在下述良好的現實條件保障下,我們對未來的黃河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其一,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黃河下游基本實現了安流。為應對氣候變化等帶來的極端水沙條件,相關部門開展了系統的科學研究和應對策略研究,相信我國有能力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水沙問題,保證流域安全。其二,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成效顯著。水土侵蝕和流域產沙有效降低,后續進一步開展的流域綜合治理,將有利于懸河問題的解決,保障下游河道穩定和健康發展。其三,環境保護和全流域的綜合開發。黃河流域已有幾十座水電站投入使用,通過上下游的科學調度可實現發電、防洪、水土保持等綜合效益。未來水土風光聯合發展的趨勢下,流域生態環境將進一步得到改善。其四,新形勢下的新技術、新產業、新資源發展。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下,黃河流域傳統能源行業向新能源行業革命勢不可擋。在此過程中新技術、新產業、新資源的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支撐點。其五,歷史人文資源的價值。歷史人文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伴隨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精神生活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可以預見,黃河流域在未來中華民族復興過程中,歷史人文資源將起到更大的作用。總而言之,正如對待我們古老的文明一樣,我們可以充滿信心地相信,黃河文明必將隨著中華文明的全面復興得到繁榮興盛。(摘編自張楚漢《黃河九篇》)材料二:隨著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實現,我國精神和物質的財富和力量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上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我們完全有能力應對黃河可能遭遇到的天災人禍,實現高質量發展。黃河下游兩岸1350千米的大堤已經做過多次全面加高培厚,在河南和山東境內開辟了北金堤和東平湖水庫兩個滯洪區,還在北岸齊河縣和南岸墾利區展寬了堤距,對防止凌汛時出現冰壩危及堤防,保衛濟南市和勝利油田的安全將起到重要作用。黃河上中游黃土高原地區廣泛開展了水土保持建設,采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治坡與治溝并舉的辦法,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1年末,黃土區水土保持一級區水土保持措施面積共44101平方千米;水土保持林包括喬木林35577平方千米,灌木林39432平方千米。同時,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共有水土保持治溝骨干工程5655座,總庫容57億立方米,已淤庫容23.47億立方米。一些地區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有所改善,輸入黃河的泥沙逐步減少,近年已基本得到控制。在黃河干流上于1957年開工興建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此后,全流域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3100余座,總庫容580億立方米。修建引水工程4500余處,提水工程2.9萬處;黃河下游還興建了向黃淮海平原地區供水的引黃涵閘94處。這些水利水電工程,在防洪、防凌、減少河道淤積、灌溉、城市及工業供水、發電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綜合效益,促進了沿黃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可以設想,如果黃河中游再遇到特大洪水,中長期的氣象預報會提前作出準確預報,并隨時更新。控制中心通過大數據運算和模擬推演,會提前制訂多種供選擇的應對方案,而且平時就對從源頭到入海口、從各級支流到干流實行無盲點、全天候的即時監控。調度中心會提前按需要做好人員、物資、器材和運輸工具的儲備,制訂好最佳人流、物流方案。對需要檢修、疏通、加固、調節、拆除、關閉、優化的工程和設施預先完成。經過長期全面整治和生態修復,原來水沙主要輸出區已經為人造林、草地、生態田園所覆蓋,水土流失輕微,能涵養水分,攔蓄一定量的降水。因此從降水開始,各種機制就開始運作。經過小流域的層層攔蓄,同樣大的降水,流入支流的水量已大大減少。支流和干流的設施也同時開始運作,或攔蓄,或分洪,或提前泄水騰出庫容。萬一任何一項指標接近臨界,或出現險情,控制中心與調度中心會同步發出警報和相應的指令,人流、物流會在第一時間以最快速度運行到位,消除災害于未成。即使形成局部災害,強大的國力也足以抵御和救助。(摘編自葛劍雄《黃河萬古流》)材料三:當數字孿生技術賦能古老黃河,一條奔涌在數字空間的“黃河”誕生了。數字孿生黃河是指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對自然水體可視化展現,并對工程調度和運動規律進行智能化模擬和前瞻性預演。建設數字孿生黃河,基礎是算據。相關單位廣泛運用衛星遙感、無人船圖像快速采集等技術,全方位收集黃河流域的水文數據、監測數據、業務數據等,實現從數到圖的轉化,構建三維立體場景。比如,建成了陜西潼關至黃河入海口1100多千米L2級數據底板,搭建起黃河小浪底至花園口、馬渡段、濟南段等典型三維場景,把1.68萬座中型以上淤地壩、1萬個取水口信息納入系統。建設數字孿生黃河,重點在算法。黃河三門峽至花園口降雨徑流模型基本完成改造,預報精度提升5%;開展黃河中游典型區洪水智能預報技術研究,建立黃河水工程聯合調度模型,一系列數字模型建設取得突破,大數據“跑”起來,實現了虛擬與現實的深度關聯互動。建設數字孿生黃河,關鍵靠算力。算力突破,不斷提高數字孿生黃河運行效率。當前,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持續升級黃河數據中心、黃河超算中心,為巨量數據的儲存、傳輸和運算提供了堅實技術支撐。(摘編自王浩《科技賦能守護母親河》)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中游水土保持成效顯著的當下,影響著下游河道穩定和健康發展的懸河問題,是黃河流域治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B.黃河下游全面加高培厚兩岸大堤,廣泛開展水土保持建設,安全狀況和生產條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C.三門峽大壩及后續水利工程的興建,不僅有效減少河道淤積,還在防凌、供水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推動沿黃地區經濟發展。D.陜西潼關至黃河入海口流域搭建的數個典型三維場景,實現了從數到圖的轉化,是我們建設數字孿生黃河的基礎。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黃河“水土風光聯合發展”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能發揮發電、防洪等綜合效益。B.材料二列舉的水土保持數據,可佐證材料一中“黃河中游治理成效顯著”的結論。C.雖已有較完備的管理體系,但如遭遇特大洪水,黃河中游仍可能會形成大規模災害。D.數字模型建設的突破,能深化虛擬與現實的關聯互動,提高數字孿生黃河運行效率。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以宏觀視角概述了黃河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條件,體現了對未來的樂觀態度。B.材料二列舉了開辟滯洪區等案例,指出傳統治黃技術的局限,呼吁采用新技術。C.材料二運用大量精確的數據,展現了黃河水利建設的成就,強化了論證的科學性。D.材料三“基礎是”“重點在”“關鍵靠”等語句,使論述重點突出,結構清晰。4.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論及黃河治理的策略,但側重點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4分)5.“黃河治理成果展”共設計“傳統智慧·現代科技·未來愿景”三個展區。請依據三則材料,為每個展區推薦一項代表性成果,并說明推薦理由。(6分)展區代表性成果推薦理由傳統智慧①②現代科技③④未來愿景⑤⑥(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早晨六點鐘

劉白羽南方的雨季開始了,向最后一條省界追擊敵人的部隊,已經兩日夜沒有睡眠,今天天黑以后只有在雨地里安置露營。全部宿營后,營長沈貴良巡視了一周,最后鉆進了他自己那間油布搭的“小房”。油布上唰唰響著雨聲。這時,有一個人在外面唧咕唧咕地走過去又走過來。沈貴良一骨碌爬起來,他聽出那是師長的聲音,他走出去敬禮。師長這樣興奮、快樂,拉了沈貴良的手說:“走!你去聽一聽,聽一下也好啊,這是什么聲音!”營長不知做什么,只有跟他走,走進旁邊一片樹林里的小屋。小屋就是整個師部。箱子、電臺和藥箱子,地下還有繩子、電線,擠滿人,簡直無法插腳了。師長帶營長走到桌前:那里點著燈。他聽見從那個小小的灰綠色收音機發出聲音,聲音很復雜,很嘹亮,分不清是唱還是叫喊,只是像一片大海在翻騰上下轟轟地叫嘯,———這是什么!?他舉眼看師長,師長嚴肅地對他搖搖手,又指一指收音機。漸漸他聽清這是人民的歡呼,突然從這無數萬人歡呼中發出一聲宏亮而雄壯的呼聲:“萬歲!”沈貴良聽著,一直聽到收音機里面毛主席在說:“同志們,你們辛苦了。”會散了他才走出小屋。雨已停止,天空露出一片繁星。他看見師長還在唧咕唧咕的走來走去,沈貴良一心一意的在聽,不知師長什么時候出來了。忽然師長止住他:“一營長,你知道什么是勝利?”沈貴良這時只知道快樂,這一問,他一時倒回答不出。前線情況在變化。剛才偵察隊送來情報:敵人從天黑以后在大規模移動,看情形有放棄橋梁、破壞橋梁的可能。師長根據這一情況宣布他的決心:“立刻抽調身邊這一個營,突擊搶橋!”師長對沈貴良看了一眼:“爭取早晨六點鐘過界!”“師長!一定。”二十分鐘以后,沈貴良把“成立新中國人民政府”的消息報告全營,火線上是來不及舉行什么慶祝會的,營在漆黑無比的山路上前進了。

這時,走在最前面的教導員、第一連連長同時驚叫了一聲。一下,他看見前面一片漆黑中有一處熊熊的火光正在燃燒。營長扭轉身猛叫起來:“敵人在燒橋!第一連沖上去!搶橋!搶橋!”他們在山上,前面是大河,火發亮,樹木在雨中閃光,第一連連長舉手一擺,就跳進山坡的荊刺叢中去了。戰士們跟在他后面,都不顧一切,就從石巖上、樹林中、荊棘里,刺刺地沖了下去,像一群英俊的雄鷹。橋上的火焰隨風飄卷,河水一片黑沉沉,只在血紅火光中照出險惡的怒濤。雨點迎面刺著戰士們的眼珠,可是他們的眼睛連閉也不閉一下,直視著那橋,直奔向那橋,橋在燃燒,橋在燃燒。營長跟第一連一道沖到河岸上。他看見橋在燃燒,可是剛剛燒起,橋架沒有崩塌。他瞪著兩只眼珠子,喊叫著、奔跑著,他覺得火在燒他自己,燒他的胸膛。槍聲啪啪、啪啪地響起來了。營長立刻從身旁一個戰士肩上一把把輕機槍搶過來,熟練地跑了幾步,撲在河岸,立刻向對岸射擊,掩護戰士們搶橋。立刻他發現身旁刺刺噴射著火花,另一挺機槍跟他并肩射擊了。子彈在空中嗤嗤地飛。他看見———火光中,有一個人影一歪,從橋上落下去,他看見火光照紅的驚濤駭浪,一下把那個同志吞沒了。他咬著牙急速發射……不久,槍聲停息了,戰士們在撲滅橋梁上的火焰了。營長爬起來,原來他整個身子剛才趴在一攤泥水里,他就帶著這身淋漓的泥水,笑著,————他忍不住從胸中發出笑聲。這時,他遇見教導員,原來教導員就是剛才在他緊身邊抱著那一挺機槍發射的,兩人相對笑了一下,走上橋。橋上余火未熄,橋下面河并不寬,不過水嘩嘩地流得很急。營長從橋上大踏步走過,突然在橋中心停住,低下頭,他看見微弱火光下逐漸發黑的河水還最后閃映著一閃一閃的亮光。他心里說不出的悲傷,他不知那是誰,不過他心里想:“同志!你犧牲在今天,今天!”教導員忽然從后面來的一個小戰士槍桿上,拿下一只小鐵筒,從里面取出一支寫標語的筆,彎著受過傷的腰桿子,聚精會神地在橋柱上寫下一行大字:十月一日夜間第一營第一連搶救此橋。不久天將黎明,曙光已照亮燒黑了的橋梁。營長不準部隊停止,立刻領導向省界突進。他在黎明中,連看也沒看一眼,就大踏步從敵人的尸體上跨過去,向前走。太陽出來以后,他們追擊敵人,上了一條山崗,這山崗上有密密的竹林和小馬尾松,透過樹林,看見朝霞。突然有緊響的啪啪、啪啪的馬蹄聲從后面傳來。營長走上山崗停下來,他向四周歡欣地展望,南方早晨的空氣是那樣無比的清新。遠近一片片稻田,給柔軟的微風吹蕩,初升的太陽像火焰一樣熔熔可愛,樹葉上閃著露水珠兒的亮光。那急奔的馬停止了。師長從上面跳下來,一點也不吁喘,一步步走向營長面前。營長驚訝地轉過身對他敬禮。師長指著自己腳底下說:“沈貴良同志!告訴戰士,這就是省界,最后一個省界!”營長兩眼驚喜地閃著孩子一樣的喜悅,大聲嚷叫:“師長,我們勝利地完成了任務。”師長皺著眉,沉默地望著四周。他望著。然后他低下頭看看手表,自語著:“勝利,———早晨六點鐘,———是啊!勝利是早晨六點鐘。”他揚頭命令營長:“我們不要停止,繼續前進呀!”(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南方雨季,戰士們為了追擊敵人,兩日夜沒有睡眠,只能在雨地里安置露營,凸顯戰斗環境的艱苦和戰事的緊迫性。B.文中對槍聲、子彈聲、馬蹄聲等的描摹,從聽覺的角度渲染了戰時的緊張氛圍,增強了場景的真實感。C.搶橋過程中,戰士們不顧個人安危,“像一群英俊的雄鷹”沖下山,沖入燃燒的火橋,展現了英勇無畏的集體形象。D.“初升的太陽像火焰一樣熔熔可愛”,“熔熔”喻指戰火殘留在營長心中的灼熱感,暗示戰爭創傷的不可磨滅。7.關于文中部隊收聽新中國成立消息的相關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聲音很復雜,很嘹亮,分不清是唱還是叫喊”,這一細節表明此時廣播信號并不穩定,符合戰時環境的特點。B.師長在收聽現場嚴肅地用動作示意營長專注收聽廣播,說明廣播內容非常重要,希望營長重視這一時刻。C.沈貴良收聽時從聽不懂、聽懂到聽完感到快樂,最終通過廣播跨越空間與慶祝現場“無數萬人”形成情感共鳴。D.這些內容看似與追擊敵軍的情節無直接關聯,實際上呈現了宏大的歷史背景,賦予故事特殊的時代意義。8.小說結尾師長自語:“勝利,——早晨六點鐘,——是啊!勝利是早晨六點鐘。”反復中蘊含深意,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9.小說對主人公的稱呼一直在“沈貴良”和“營長”之間切換,這樣處理有何效果?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宋太祖開寶六年四月,詔修梁、唐、晉、漢、周書。其五代史者乃后人總括之名也。七年閏十月,書成,凡一百五十卷,目錄二卷。監修者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薛居正。同修者為盧多遜、扈蒙、張澹、李昉、劉兼、李穆、李九齡。皆本各朝實錄為稿本。此官修之史也。其后,歐陽修私撰《五代史記》七十五卷藏于家。修沒后,熙寧五年,詔求其書刊行。于是薛、歐二史并行于世。至金章宗泰和七年,詔止用歐史,于是薛史漸湮。惟前明《永樂大典》多載其遺文,然已割裂淆亂,非薛史篇第之舊。恭逢我皇上開四庫館,命諸臣就《永樂大典》中甄錄排纂,其缺逸者,則采宋人書中之征引薛史者補之。于是薛史復為完書,仍得列于正史,遂成二十三史之數。今覆而案之,雖文筆迥不逮歐史,然事實較詳。蓋歐史專重書法,薛史專重敘事,本不可相無,以四五百年久晦之書,一旦復出俾考古者得參互核訂所以嘉惠后學誠非淺鮮也。(節選自趙翼《廿二史劄記》)材料二:歐陽修文章遠出居正等上,其筆削體例亦特謹嚴,然自宋時論二史者即互有所主。司馬光作《通鑒》,胡三省作《通鑒注》皆專據薛史,而不取歐史。沈括、洪邁、王應麟輩為一代博洽之士,其所著述,于薛、歐二史亦多兼采,而未嘗有所軒輊。蓋修所作,皆刊削舊史之文,意主斷制,不肯以記載叢碎自貶其體,故其詞極工,而于情事或不能詳備。至居正等奉詔撰述,本在宋初,其時秉筆之臣,尚多逮事五代,見聞較近,紀傳皆首尾完具,可以征信。故異同所在,較核事跡,往往以此書為證。雖其文體平弱,不免敘次煩冗之病,而遺聞瑣事,反藉以獲傳,實足為考古者參稽之助。又歐史止述司天、職方二考,而諸志俱闕,凡禮樂、職官之制度,選舉、刑法之沿革,上承唐典,下開宋制者,一概無征,亦不及薛史為有裨于文獻。(節選自《四庫全書總目》)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一旦A復出B俾C考古者D得參互E核訂F所以G嘉惠后學H誠非淺鮮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沒,音mò,死亡,與賈誼《過秦論》“始皇既沒”的“沒”音義均相同。B.第,但是,與《與妻書》中“第以今日事勢觀之”的“第”意思一樣。C.四庫,指中國古代圖書的部類,定型于《四庫全書》,即經、史、子、集。D.“不肯以記載叢碎自貶其體”與《小石潭記》中“以其境過清”的“以”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五代史》是薛居正奉命監修的官修史書,而《五代史記》本為歐陽修所撰的私家著述,后因朝廷重視被納入正史。B.司馬光和胡三省著述時以薛居正的《五代史》為依據,而歐陽修的《五代史記》因體例過于謹嚴,不被征信。C.歐陽修所著的《五代史記》以舊史為基礎,重視體例章法,講究文采,不記載瑣碎的內容。D.材料一主要闡述了薛、歐二史的成書與流傳情況,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材料二側重論述薛史的史料價值。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今覆而案之,雖文筆迥不逮歐史,然事實較詳。

(2)其所著述,于薛、歐二史亦多兼采,而未嘗有所軒輊。

14.薛居正監修的《五代史》與歐陽修編撰的《五代史記》這兩部史書,對當下研究五代十國史而言,你認為哪部更具價值?(5分)

(四)閱讀IV(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臨江仙

朱敦儒紗帽籃輿青織蓋,兒孫從我嬉游。綠池紅徑雨初收。秾桃偏會笑,細柳幾曾愁。隨分盤筵供笑語,花間社酒新篘[注]。踏歌起舞醉方休。陶潛能嘯傲,賀老最風流。[注]籬,一種竹制的濾酒器具,此處指濾酒。15.下列對這首宋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春光明媚,詞人著紗帽、乘竹轎,在兒孫的陪伴下出游,輕松自在。B.池水澄碧如染,小徑落花滿地,詞人以明麗的色彩,描寫雨后春景。C.詞人眼中,桃花喜笑顏開,柳樹卻愁情滿懷,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D.結尾用典抒發情志,以“嘯傲”“風流”來表現詞人的情懷與風骨。16.這首詞表現了哪些人生之樂?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將進酒》中,李白以奔放的豪情表達對自我的肯定,并認為自己的才華終將得到施展的兩句是:“__,__。”(2)《項脊軒志》中,“__,__”兩句,是歸有光之妻對小妹好奇詢問的轉述,既表現了家庭成員間的親密,又暗含物是人非的悵惘。(3)閱讀Ⅱ中塑造了視死如歸的解放軍戰士群像,古代詩詞作品中,也有很多舍生忘死的勇士形象,如“__,__”。二、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4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榆樹生命力頑強,自生自長,從不有求于人。少時在北方的農村里隨大人栽樹,栽桃、李、楊、柳等,就是沒有人栽榆樹。每年四、五月間春風一起,滿天都是

的榆錢,那就是它的種子。在河邊、路旁、墻根、院角,甚至房頂上的磚縫瓦溝里,一場新雨過后都能長出一窩一窩的榆苗。對榆樹,①春天里要做的事不只是“栽”而是“拔”,②若不隨時拔掉它,③它的根就會鉆透你的房頂,④撐裂你的院墻。⑤我曾看到過從南京明城墻上取下來了一株小榆樹,⑥其根伸進墻縫,⑦竟清晰地拓印出當年燒磚工匠的名字。我親歷過與小榆苗的較量,榆苗“未曾出土先有‘韌’,長到一尺成鋼絲”,不管你怎么使勁,哪怕捋脫它的綠皮,只剩一根白色的筋條,它還是不肯投降,而這時你的手指反倒被它勒出了血。世上大概再沒有這么

的樹種了。就因它的韌性,榆條常用來當繩子捆扎柴草;榆皮被孩子們擰成“皮鞭”,甩得震天響;榆皮面則被農家的主婦們調和其他雜糧去下鍋;榆木一般會被派去做車軸或者油坊里榨油用的“油梁”,總之,是在干最重、最苦的活。如要形容人之老實、堅守,則曰:榆木疙瘩。18.下列句子中的“就是”與文中加點的“就是”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我與地壇》)B.要不怎么說,就是一條狗也得托生在北京城里嘛!(《茶館》)C.阿Q以為他要逃了,搶進去就是一拳。(《阿Q正傳》)D.不管在它們的宇宙中怎么尋找,就是沒有這條丟失的鯉魚的蹤影。(《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20.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1.文中畫波浪線的“榆木疙瘩”,詞典中的釋義是:堅硬的榆樹根,比喻思想頑固。此處認為可以用來形容“人之老實、堅守”,你覺得是否合適?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6分)22.校運會即將舉行,體育委員向班主任張華老師口頭匯報了準備情況。為保證本班順利參賽,張華老師擬向全班同學發布一則通知。請根據文字內容,完成通知的主體部分。要求:信息準確,語言得體,不超過100個字。(6分)老師,老師!咱們班的校運動會準備工作現在基本搞掂了!班長李明帶著我們開了三次會,還專門去操場踩了場呢!開幕式表演我們本打算是情景劇表演的,但文藝委員說時間太緊,最后大家決定以團體操表演出場了。團體操動作已經設計好了,特別能突出我們班的特色呢!但也得抓緊練習了!對了,出場時本來想租用統一服裝的,但不少同學開幕式后馬上要參加比賽,不太方便,我們就統一穿白色短袖配藍色運動褲吧?運動會比賽報名的事兒,截止時間是明天下午5點,但目前男子3000米,女子1500米兩個長跑項目還沒人報名!這會影響班級文明班評比的,您能不能在班里再動員一下?通

知各位同學:————————————————————————————————————————————————————————————————————————————————————————張華2025年×月×日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關心人本身,應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當你們埋頭于圖表和方程時,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愛因斯坦《科學和幸福》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一、閱讀(72分)(一)(19分)1.(3分)C2.(3分)C3.(3分)B4.(4分)①材料二闡述各項傳統水利工程實踐所取得的綜合治理效益;②材料三聚焦創新的數字化技術,強調通過智能化模擬和前瞻性預演優化治理效果。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5.(6分)示例:①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建設

②采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治坡與治溝并舉的辦法,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明顯成效。③控制中心與調度中心實現協同響應

④遇到緊急情況,人流、物流能以最快速度運行到位,消除災害于未成。⑤數字孿生黃河全面建成

⑥對自然水體全面實現可視化展現,高效率實現虛擬與現實的深度關聯互動。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二)(16分)6.(3分)D7.(3分)A8.(4分)①“早晨六點鐘”是部隊完成搶橋任務、跨越省界的具體時間,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②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早晨,既揭示了革命的意義,也表明勝利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9.(6分)①稱“沈貴良”便于表現人物個體的感觸與認識,稱“營長”便于突出人物的責任與擔當;②不同稱呼的切換呼應故事場景的變換,使敘事節奏變化自然,豐富人物形象。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三)(22分)10.(3分)BFH11.(3分)B12.(3分)B13.(8分)(1)(4分)如今重新審讀薛居正的《五代史》,雖然文筆遠不及歐陽修的《五代史記》,但是它記載的事實比較詳細。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2分;“案”“逮”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2)(4分)他們的著述,對薛居正、歐陽修的兩部史書也多有兼顧采用的地方,不曾把它們分出高下優劣。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2分;“兼采”“軒輊”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14.(5分)

示例一:①薛居正監修的《五代史》更有價值。②薛史編纂者距離史事較近,記載可信度高;③薛史雖敘事煩冗,但保留了一些珍貴史料;④薛史體例完備,內容豐富,參考面廣。評分參考:答出第①點給1分;②③④三點,答出一點給1分,答出兩點給2分,答出三點給4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示例二:①歐陽修撰寫的《五代史記》更有價值。②歐史以舊史為據,審慎擇取,史識出眾;③歐史體例謹嚴,文采出眾,書寫典范。評分參考:答出第①點給1分;答出第②點給2分;答出第③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參考譯文:材料一:宋太祖開寶六年四月,詔令修撰梁、唐、晉、漢、周五代的史書。“五代史”是后人總括的名目。開寶七年閏十月,《五代史》修成,共一百五十卷,目錄二卷。監修官是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薛居正。一同參與修撰的有盧多遜、扈蒙、張澹、李昉、劉兼、李穆、李九齡。史書都以各朝的《實錄》為底本。這是官修的史書。其后,歐陽修私人修撰《五代史記》七十五卷,藏在家中。歐陽修去世后,熙寧五年,詔令索取歐陽修的《五代史記》刻印發行。于是薛居正、歐陽修的兩部《五代史》一同在世上流行。到金章宗泰和七年,詔令只采用歐陽修的《五代史記》,于是薛居正的《五代史》逐漸湮沒無聞。明朝《永樂大典》多收錄薛居正《五代史》散失的文字,但已割裂混亂,不是薛居正《五代史》篇章次序的原貌了。恭逢我朝皇上開設四庫館,詔令諸位大臣到《永樂大典》中甄別、編纂,那些散失的篇章,就采取宋人書中引用薛居正《五代史》的內容進行補充。于是薛居正《五代史》又成為完整的史書,仍然能列于正史之中,湊成二十三史的數目。如今重新審讀薛居正的《五代史》,雖然文筆遠不及歐陽修的《五代史記》,但是它記載的事實比較詳細。大概說來,歐陽修的《五代史》專門注重寫法,薛居正的《五代史》專門注重敘事,本來就無法相互替代。一部在四五百年間長久被埋沒的史書,如今重現于世,使考訂古籍的人能夠據以參考核訂,用來惠澤后進求學的人,作用的確不小啊。材料二:歐陽修文章遠遠高出薛居正等人之上,他的用筆、體例也特別慎重嚴肅,然而從宋代時評論歐陽修和薛居正二人的《五代史》就各有傾向。司馬光作《資治通鑒》,胡三省作《資治通鑒注》,都只依據薛居正的《五代史》,而不取信歐陽修的《五代史》。沈括、洪邁、王應麟這些人是一代知識淵博的人士,他們的著述,對薛居正、歐陽修的兩部史書也多有兼顧采用的地方,不曾把它們分出高下優劣。大致說來,歐陽修的《五代史》都是修改刪減舊史的文章,以主觀判斷確定文章體式,不肯因為史事記載的雜亂瑣碎,損害自己修史的體例,因此他的《五代史記》用語精致工巧,對于史事有時不能做到詳細完備地記載。至于薛居正等人奉詔修撰《五代史》,本在宋朝初年,那時執筆的大臣,大多曾在五代做過事,所見所聞時間較近,紀傳都首尾完備,可以采取憑信。所以史事存在不同時,比較考查事情的真實情況,往往以薛居正的《五代史》作為依據。薛居正的《五代史》雖然文章體例平淡無力,不免有順序雜亂煩瑣冗長的毛病,但遺聞瑣事反而借此獲得流傳,確實足可作為考查古史的人對照查考的幫助。再說歐陽修的《五代史》只記述司天、職方二“考”,而各方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