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人教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人教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人教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人教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人教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8頁(共48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高二同步經典題精練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蓬江區校級模擬)近年來,廣州市天河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綠美天河生態建設為指引,多措并舉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奮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天河。下列有關措施中不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是()A.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并進行廢物的重復利用 B.對普通民眾加強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教育 C.在河流湖泊放生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 D.在自然保護區內建立鳥類遷徙廊道2.(2024秋?張家口期末)某自然保護區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森林中有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還有種類繁多的動物,如圖為一年中保護區內3種猛禽的種群密度變化情況。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建立該保護區對其中生物進行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 B.據圖可推測,該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在不同季節存在明顯差異 C.群落中每種生物占據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是生物與環境協同進化的結果 D.與草原生物群落相比,該保護區生物群落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更強3.(2024秋?邯鄲期末)大熊貓99%的食物來源于竹子,而森林砍伐、修路和農業生產等人類活動導致大熊貓的棲息地被分割、破壞。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大熊貓的食物和棲息地均屬于其生態位的研究范疇 B.割竹挖筍和放牧使大熊貓食物資源減少,這些因素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 C.森林具有土壤保持和水源涵養等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D.建立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對大熊貓最有效的保護4.(2025?廣東模擬)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體現了其間接價值 B.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多樣性逐漸降低 C.物種多樣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 D.為增加物種多樣性,從國外引進多種經濟作物和觀賞植物5.(2024秋?重慶期末)胡錦矗先生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生物學研究的奠基人,早在1974年胡教授團隊就開展了全國第一次大熊貓野外調查研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年齡結構為增長型的大熊貓種群其數量不可能減少 B.大熊貓自然種群個體數量少與其繁殖能力有關 C.人類活動可能會影響大熊貓的遷入率和遷出率 D.建立自然保護區可提高環境容納量,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6.(2025?內蒙古模擬)大興安嶺林區某鹿科動物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對維持當地生物多樣性有重要作用。下列保護措施不當的是()A.建立保護區,對其種群實施易地保護 B.開展當地生態修復,提高環境承載力 C.對受傷個體開展救助并及時放歸野外 D.建立生態廊道,防止其種群遺傳衰退7.(2024秋?南崗區校級期末)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以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保護和環境保護的說法錯誤的是()A.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B.控制人口增長、保護生物多樣性 C.先發展經濟,后治理環境 D.建立人口、環境、科技和資源消費之間的協調與平衡8.(2024秋?湖北期末)漳河水庫是湖北省管轄的大型人工水庫,也是湖北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庫區山水相連,風景秀麗,是湖北省旅游和避暑勝地之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用標記重捕法調查水庫中草魚的種群密度時,若因標記物導致草魚更易被捕食,則調查結果偏小 B.水庫中草魚、鰱魚、青魚分布于不同水層,這取決于它們的食物條件和棲息空間不同 C.水庫底泥中沉積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屬于生態系統中未利用的能量 D.漳河庫區是游客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9.(2024秋?南充期末)大樹杜鵑是一種集中分布于我國云南高黎貢山山區的高大喬木。它的分布范圍很小,很難引種到其他地方,屬于極危物種。大樹杜鵑林下凋落物厚,種子難以散布到土壤基質層,因此在自然環境中發芽率很低;幼苗生長緩慢,要生長很長時間才能開花;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環境下會死亡,幼樹死亡率高。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大樹杜鵑種子發芽率低是導致其種群數量稀少的直接原因之一 B.大樹杜鵑是一種高大喬木且分布范圍很小,可以采取逐個計數法調查其種群密度 C.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它們的生長環境,從而提高環境容納量,是保護大樹杜鵑的根本措施 D.人為將大樹杜鵑林下凋落物完全清理掉,一定能提高其種子發芽率10.(2025?高要區模擬)人類只是“地球村”中的成員之一,只有正確處理人與資源和環境的關系,才能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根據這一思想和生態學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水資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對生物圈的穩態造成嚴重威脅 B.人類利用信息傳遞原理,可以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從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C.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可以概括為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兩大類 D.雖然氮元素能在生物圈內循環,但是人們還是需要往農田不斷地施加氮肥11.(2024?諸暨市模擬)諸暨市高湖濕地公園是一個集城市蓄洪滯洪、生態游覽、休閑度假、文化展示和教育科普于一體的城市濕地公園。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濕地公園的多種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B.濕地公園的修建改善了白鷺等動物的棲息環境,屬于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 C.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數量越多,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 D.濕地中生活的白鷺不同個體性狀各異,是物種多樣性的體現12.(2024?浙江二模)生態倫理道德強調人類應尊重其他生物生存和發展的權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下做法與這一論點不相符的是()A.適當砍伐森林中的樹木,促進林木生長 B.鼓勵人們進入保護區給鳥類喂食和建巢 C.為一級保護動物白頭葉猴建立自然保護區 D.在高速公路的路基上修建動物穿行的涵洞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5?蓬江區校級模擬)沙灘是海島寶貴的自然和旅游資源,常孕育著一定面積的特有植物,如單葉蔓荊、狗牙根、腎葉打碗花等植物群落。單葉蔓荊能抗風沙、耐干旱等,具有防風固沙、改良土壤等重要功能。近年來,隨著海島沙灘的嚴重侵蝕和退化,單葉蔓荊群落受到極大威脅。回答下列問題:(1)海島上分布著不同的群落,區別海島上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單葉蔓荊群落中單葉蔓荊為優勢種,判斷單葉蔓荊為優勢種的依據是。(2)單葉蔓荊葉片較小,表皮較厚,根系發達,這對于其適應生長環境具有的意義是。從協同進化的角度分析,單葉蔓荊能占據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是其與協同進化的結果。單葉蔓荊具有防風固沙、改良土壤、藥用價值等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3)人類活動導致海島沙灘單葉蔓荊群落正在加速消失,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是。為修復單葉蔓荊群落,研究人員研究了單葉蔓荊群落面積與沙灘面積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據此提出保護和修復單葉蔓荊群落的一項措施:。14.(2024秋?天津期末)紫莖澤蘭原產于中美洲,入侵我國后在某些區域泛濫,危害當地生態和農業生產。研究人員擬采用替代控制法防治紫莖澤蘭,篩選出3種本地植物(南酸棗、假地豆和狗尾草)分別與紫莖澤蘭混種,一段時間后測定植物的生物量(有機干物質量),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紫莖澤蘭入侵后,一定時間內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的條件是(答出1點)。紫莖澤蘭泛濫后降低了入侵地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導致生態系統的能力下降。(2)根據實驗結果,3種本地植物中控制紫莖澤蘭生長最有效的是,判斷依據是。(3)紫莖澤蘭粉碎后可作為燃料,或加工后作為飼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5.(2024秋?煙臺期末)由于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共同作用,草地退化、草畜矛盾日趨嚴重,限制了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研究放牧對某草地植物群落的影響,研究人員設置了A組(禁牧)、B組(傳統放牧)和C組(傳統放牧+放牧前補飼飼料)三種放牧方式,研究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有機干物質量)組成,結果如圖1、圖2所示。(1)草原上不同地段分布著種類和密度不同的牧草,這體現了群落的結構。由圖1可知,放牧時由于牲畜的捕食和踐踏會使植物的地上生物量,由圖2推測牲畜取食的牧草主要是植物。(2)B組放牧下,植物可能成為群落的優勢種,原因是;C組放牧下,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3)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為實現草地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最大化,放牧時要確定合理載畜量并采取(答出1點)等措施。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高二同步經典題精練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CDAAAACADCB題號12答案B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蓬江區校級模擬)近年來,廣州市天河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綠美天河生態建設為指引,多措并舉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奮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天河。下列有關措施中不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是()A.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并進行廢物的重復利用 B.對普通民眾加強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教育 C.在河流湖泊放生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 D.在自然保護區內建立鳥類遷徙廊道【考點】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專題】正推法;生態環境;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生態文明是要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反對盲目地掠奪式開發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開發和利用;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全球合作。【解答】解:A、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并進行廢物的重復利用,減少污染,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A錯誤;B、對普通民眾加強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教育,有利于普通民眾認識并保護生物多樣性,B錯誤;C、放生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會降低當地的生物多樣性,C正確;D、在自然保護區內建立鳥類遷徙廊道,使同種鳥類可基因交流,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生物多樣性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熟練應用的能力。2.(2024秋?張家口期末)某自然保護區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森林中有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還有種類繁多的動物,如圖為一年中保護區內3種猛禽的種群密度變化情況。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建立該保護區對其中生物進行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 B.據圖可推測,該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在不同季節存在明顯差異 C.群落中每種生物占據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是生物與環境協同進化的結果 D.與草原生物群落相比,該保護區生物群落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更強【考點】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和類型.【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主要為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兩大類。就地保護是指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等,這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易地保護是指把保護對象從原地遷出,在異地進行專門保護。例如建立植物園、動物園以及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等,這是為行將滅絕的物種提供最后的生存機會。此外,建立精子庫、種子庫等,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等等。【解答】解:A、就地保護是指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等,這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建立該保護區對其中生物進行就地保護,A正確;B、從圖中3種猛禽種群密度在一年中的變化情況可知,不同季節猛禽數量有變化,而猛禽數量變化反映了其食物資源等的變化,可推測該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在不同季節存在明顯差異,B正確;C、群落中每種生物占據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是生物與環境以及生物與生物之間協同進化的結果,C正確;D、與草原生物群落相比,該保護區是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雖然森林生態系統物種豐富度一般較高,但僅從圖中3種猛禽種群密度變化不能直接得出該保護區生物群落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更強,因為還需考慮其他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等,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通過自然保護區猛禽種群密度變化的圖表,綜合考查了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結構和穩定性等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和圖表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生態系統相關問題。3.(2024秋?邯鄲期末)大熊貓99%的食物來源于竹子,而森林砍伐、修路和農業生產等人類活動導致大熊貓的棲息地被分割、破壞。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大熊貓的食物和棲息地均屬于其生態位的研究范疇 B.割竹挖筍和放牧使大熊貓食物資源減少,這些因素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 C.森林具有土壤保持和水源涵養等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D.建立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對大熊貓最有效的保護【考點】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和價值.【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價值、間接價值、潛在價值:(1)直接價值是指對人類的社會生活有直接影響和作用的價值,如藥用價值、觀賞價值、食用價值和生產使用價值等;(2)間接價值一般表現為涵養水源、凈化水質、鞏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蝕、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氣候、吸收污染物,調節碳氧平衡,在調節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的作用等等;(3)潛在價值是指目前人類尚不清楚的價值。【解答】解:A、研究大熊貓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A正確;B、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屬于密度制約因素,B錯誤;C、森林具有土壤保持和水源涵養等作用,這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錯誤;D、對大熊貓最有效的保護是就地保護,建立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屬于易地保護,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4.(2025?廣東模擬)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體現了其間接價值 B.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多樣性逐漸降低 C.物種多樣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 D.為增加物種多樣性,從國外引進多種經濟作物和觀賞植物【考點】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和價值.【答案】A【分析】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以下幾個關鍵的知識點: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之間的關系,生物多樣性與群落演替之間的關系,增加物種多樣性的手段.【解答】解:A、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就是指生態系統的調節功能,A正確;B、在群落演替的初生演替過程中,生物多樣性逐漸增加,B錯誤;C、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C錯誤;D、盲目引進物種會導致外來物種入侵,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生物多樣性的層次及保護措施,考查了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試題難度一般.5.(2024秋?重慶期末)胡錦矗先生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生物學研究的奠基人,早在1974年胡教授團隊就開展了全國第一次大熊貓野外調查研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年齡結構為增長型的大熊貓種群其數量不可能減少 B.大熊貓自然種群個體數量少與其繁殖能力有關 C.人類活動可能會影響大熊貓的遷入率和遷出率 D.建立自然保護區可提高環境容納量,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考點】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種群的數量特征.【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生態環境;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對種群數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年齡結構可以預測種群數量發展的變化趨勢。【解答】解:A、年齡結構為增長型的大熊貓種群,只是預示著未來種群數量有增長趨勢,但如果受到環境變化(如棲息地破壞、食物短缺等)、疾病等因素影響,其數量仍可能減少,A錯誤;B、大熊貓繁殖能力相對較弱,繁殖周期長、產仔數量少等特點,導致其自然種群個體數量少,B正確;C、人類活動(如開發建設、道路修建等)可能破壞大熊貓的棲息地,影響其遷移,進而影響大熊貓的遷入率和遷出率,C正確;D、建立自然保護區可改善大熊貓的生存環境,提高環境容納量,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種群的數量特征以及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等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通過對大熊貓保護相關問題的考查,檢驗學生對種群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的掌握程度。6.(2025?內蒙古模擬)大興安嶺林區某鹿科動物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對維持當地生物多樣性有重要作用。下列保護措施不當的是()A.建立保護區,對其種群實施易地保護 B.開展當地生態修復,提高環境承載力 C.對受傷個體開展救助并及時放歸野外 D.建立生態廊道,防止其種群遺傳衰退【考點】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專題】正推法;生物的進化;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自然保護區就是就地保護該地區珍貴稀有的動植物資源和生存環境,遷地保護則是把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遷移到動物園、科研所等進行保護和繁殖,對于珍稀瀕危物種,國家立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獵采并買賣。【解答】解:A、建立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而不是易地保護,A錯誤;B、開展當地生態修復,提高環境承載力,增加當地生物多樣性,B正確;C、對受傷個體開展救助并及時放歸野外,可以保護生物物種多樣性,C正確;D、通過建立生態廊道,消除地理隔離,有利于種群間的基因交流,防止其種群遺傳衰退,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生物多樣性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掌握有關的基礎知識,能夠充分獲取題中信息,再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作答。7.(2024秋?南崗區校級期末)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以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保護和環境保護的說法錯誤的是()A.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B.控制人口增長、保護生物多樣性 C.先發展經濟,后治理環境 D.建立人口、環境、科技和資源消費之間的協調與平衡【考點】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專題】正推法;生態環境;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生物的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解答】解:A、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A正確;B、控制人口增殖,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發揮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B正確;C、發展經濟需要考慮對環境的影響,不能先發展經濟,后治理環境,C錯誤;D、建立人口、環境、科技和資源消費之間的協調與平衡,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追求自然、經濟和社會的持久而協調的發展,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從題中獲取相關信息,并結合所學生物多樣性的知識作出正確判斷,屬于識記層次的內容,難度較易。8.(2024秋?湖北期末)漳河水庫是湖北省管轄的大型人工水庫,也是湖北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庫區山水相連,風景秀麗,是湖北省旅游和避暑勝地之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用標記重捕法調查水庫中草魚的種群密度時,若因標記物導致草魚更易被捕食,則調查結果偏小 B.水庫中草魚、鰱魚、青魚分布于不同水層,這取決于它們的食物條件和棲息空間不同 C.水庫底泥中沉積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屬于生態系統中未利用的能量 D.漳河庫區是游客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考點】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和價值;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空間結構;能量流動的概念和過程.【專題】正推法;生物的進化;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1、群落的空間結構分為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兩個方面。垂直結構表現為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水平結構表現為不同地段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也常呈鑲嵌分布。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包括:目前人類尚不清楚的潛在價值,對生態系統起到重要調節功能的間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的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直接價值。3、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稱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解答】解:A、若標記物導致更易被天敵捕食,則重捕時帶標記的個體數偏小,因此調查結果偏大,A錯誤;B、動物的垂直結構取決于它們的食物條件和棲息空間,B正確;C、水庫內底泥中沉積的有機物屬于生態系統中未利用的能量,C正確;D、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包括觀賞、經濟、醫用等價值,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生物多樣性、群落的結構特征、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等相關內容,要求學生掌握有關的基礎知識,能夠充分獲取題中信息,再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作答。9.(2024秋?南充期末)大樹杜鵑是一種集中分布于我國云南高黎貢山山區的高大喬木。它的分布范圍很小,很難引種到其他地方,屬于極危物種。大樹杜鵑林下凋落物厚,種子難以散布到土壤基質層,因此在自然環境中發芽率很低;幼苗生長緩慢,要生長很長時間才能開花;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環境下會死亡,幼樹死亡率高。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大樹杜鵑種子發芽率低是導致其種群數量稀少的直接原因之一 B.大樹杜鵑是一種高大喬木且分布范圍很小,可以采取逐個計數法調查其種群密度 C.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它們的生長環境,從而提高環境容納量,是保護大樹杜鵑的根本措施 D.人為將大樹杜鵑林下凋落物完全清理掉,一定能提高其種子發芽率【考點】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專題】材料分析題;生物的進化;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可以概括為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兩大類。就地保護是指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等,這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易地保護是指把保護對象從原地遷出,在異地進行專門保護。例如建立植物園、動物園以及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等,這是為行將滅絕的物種提供最后的生存機會。【解答】解:A、大樹杜鵑林下凋落物厚,種子難以散布到土壤基質層,因此在自然環境中發芽率很低,這就導致其數量難以增加,種群數量稀少,A正確;B、大樹杜鵑為高大喬木且分布范圍很小,數量很少,可以采取逐個計數法調查其種群密度,B正確;C、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就地保護,改善它們的生長環境,從而提高環境容納量,是保護大樹杜鵑的根本措施,C正確;D、人為將大樹杜鵑林下凋落物完全清理掉,會破壞其原有環境,不一定能提高其種子發芽率,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特征、群落結構、生物多樣性等知識,要求學生能夠分析題干獲取有效信息并能夠結合所學知識作答,對相關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并運用到實際問題的分析中是學習的竅門。10.(2025?高要區模擬)人類只是“地球村”中的成員之一,只有正確處理人與資源和環境的關系,才能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根據這一思想和生態學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水資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對生物圈的穩態造成嚴重威脅 B.人類利用信息傳遞原理,可以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從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C.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可以概括為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兩大類 D.雖然氮元素能在生物圈內循環,但是人們還是需要往農田不斷地施加氮肥【考點】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和價值.【專題】正推法;生態環境.【答案】C【分析】1、生物多樣性的保護:(1)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就地保護是保護物種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3)利用生物技術對生物進行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如建立精子庫、種子庫等.(4)利用生物技術對生物進行瀕危物種進行保護.如人工授精、組織培養和胚胎移植等.2、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1)個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2)種群: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傳遞.(3)群落和生態系統: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經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解答】解:A、水資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對生物圈的穩態造成嚴重威脅,A正確;B、信息傳遞可以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從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B正確;C、建立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是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此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還有易地保護、法律保護、生物技術保護等,C錯誤;D、雖然氮元素能在生物圈內循環,但農田生態系統中輸出量大于輸入量,因此人們還是需要往農田不斷地施加氮肥,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等,要求考生識記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識記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作用;識記物質循環的特點等知識,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11.(2024?諸暨市模擬)諸暨市高湖濕地公園是一個集城市蓄洪滯洪、生態游覽、休閑度假、文化展示和教育科普于一體的城市濕地公園。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濕地公園的多種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B.濕地公園的修建改善了白鷺等動物的棲息環境,屬于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 C.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數量越多,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 D.濕地中生活的白鷺不同個體性狀各異,是物種多樣性的體現【考點】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和價值;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和類型.【專題】正推法;生態系統;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2)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3)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解答】解:A、濕地公園有涵養水源的作用,這是間接價值,其他的休閑度假等作用應該是直接價值,所以說應該體現的是直接和間接價值,A錯誤;B、這里的修建應該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改善,應該屬于就地保護,不是易地保護,B正確;C、應該是物種數量越多,穩定性越強,而不是生物數量越多穩定性越強,C錯誤;D、對于白鷺來說,性狀各異應該是遺傳多樣性的體現,沒有涉及到多個物種,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熟練應用的能力。12.(2024?浙江二模)生態倫理道德強調人類應尊重其他生物生存和發展的權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下做法與這一論點不相符的是()A.適當砍伐森林中的樹木,促進林木生長 B.鼓勵人們進入保護區給鳥類喂食和建巢 C.為一級保護動物白頭葉猴建立自然保護區 D.在高速公路的路基上修建動物穿行的涵洞【考點】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和價值;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專題】正推法;生態環境;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指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又叫就地保護。【解答】解:A、適當砍伐森林中的樹木,改變群落的結構,有助于促進林木生長,A正確;B、鼓勵人們進入保護區,給鳥類建巢、喂食,會干擾生物的正常生存,B錯誤;C、白頭葉猴是我國特有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為保護白頭葉猴,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就地保護,C正確;D、在高速公路的路基上修建動物行走的涵洞,可降低對野生動物生活的干擾、盡量保護當地的原生態環境,保持物種多樣性,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生物多樣性的概念,掌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5?蓬江區校級模擬)沙灘是海島寶貴的自然和旅游資源,常孕育著一定面積的特有植物,如單葉蔓荊、狗牙根、腎葉打碗花等植物群落。單葉蔓荊能抗風沙、耐干旱等,具有防風固沙、改良土壤等重要功能。近年來,隨著海島沙灘的嚴重侵蝕和退化,單葉蔓荊群落受到極大威脅。回答下列問題:(1)海島上分布著不同的群落,區別海島上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種組成。單葉蔓荊群落中單葉蔓荊為優勢種,判斷單葉蔓荊為優勢種的依據是株數多、覆蓋面廣以及生物量大。(2)單葉蔓荊葉片較小,表皮較厚,根系發達,這對于其適應生長環境具有的意義是單葉蔓荊能夠在干旱、風沙等惡劣條件下生存并繁衍。從協同進化的角度分析,單葉蔓荊能占據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是其與無機環境以及群落中其他生物協同進化的結果。單葉蔓荊具有防風固沙、改良土壤、藥用價值等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和直接價值。(3)人類活動導致海島沙灘單葉蔓荊群落正在加速消失,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是人類活動會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為修復單葉蔓荊群落,研究人員研究了單葉蔓荊群落面積與沙灘面積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據此提出保護和修復單葉蔓荊群落的一項措施:擴大沙灘面積。【考點】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和價值;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群落的概念和物種組成;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1)物種組成株數多、覆蓋面廣以及生物量大(2)單葉蔓荊能夠在干旱、風沙等惡劣條件下生存并繁衍無機環境以及群落中其他生物間接和直接(3)人類活動會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擴大沙灘面積【分析】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解答】解:(1)物種組成是區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海島上分布著不同的群落,這些群落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物種組成。對于單葉蔓荊群落來說,單葉蔓荊作為優勢種,其數量在群落中占據絕對優勢,這體現在它的株數多、覆蓋面廣以及生物量大等方面。(2)單葉蔓荊的葉片較小、表皮較厚、根系發達,較小的葉片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較厚的表皮可以保護葉片免受風沙的侵襲,而發達的根系則可以深入土壤吸收水分和養分,這些特征是對其生長環境的適應,其意義是單葉蔓荊能夠在干旱、風沙等惡劣條件下生存并繁衍。從協同進化的角度來看,單葉蔓荊能夠占據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是其與無機環境以及群落中其他生物協同進化的結果。單葉蔓荊具有防風固沙、改良土壤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單葉蔓荊具有藥用價值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3)人類活動導致海島沙灘單葉蔓荊群落正在加速消失,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是人類活動會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根據圖中單葉蔓荊群落面積與沙灘面積之間的關系可知,沙灘面積越大,單葉蔓荊群落面積就越大,因此要保護和修復單葉蔓荊群落,可以擴大沙灘面積。故答案為:(1)物種組成株數多、覆蓋面廣以及生物量大(2)單葉蔓荊能夠在干旱、風沙等惡劣條件下生存并繁衍無機環境以及群落中其他生物間接和直接(3)人類活動會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擴大沙灘面積【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群落、生物多樣性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熟練應用的能力。14.(2024秋?天津期末)紫莖澤蘭原產于中美洲,入侵我國后在某些區域泛濫,危害當地生態和農業生產。研究人員擬采用替代控制法防治紫莖澤蘭,篩選出3種本地植物(南酸棗、假地豆和狗尾草)分別與紫莖澤蘭混種,一段時間后測定植物的生物量(有機干物質量),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紫莖澤蘭入侵后,一定時間內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的條件是生長條件適宜、缺乏天敵、競爭力強、適應性強(答出1點)。紫莖澤蘭泛濫后降低了入侵地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導致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下降。(2)根據實驗結果,3種本地植物中控制紫莖澤蘭生長最有效的是假地豆,判斷依據是假地豆與紫莖澤蘭混種后,假地豆自身生長沒有明顯變化,而紫莖澤蘭的生物量下降最明顯。(3)紫莖澤蘭粉碎后可作為燃料,或加工后作為飼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考點】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和價值;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和類型.【專題】圖像坐標類簡答題;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答案】(1)生長條件適宜、缺乏天敵、競爭力強、適應性強自我調節(2)假地豆假地豆與紫莖澤蘭混種后,假地豆自身生長沒有明顯變化,而紫莖澤蘭的生物量下降最明顯(3)直接【分析】入侵種往往在入侵地能夠大量繁殖,其原因是入侵地的生長條件適宜、缺乏捕食者等天敵、入侵種本身競爭力強、適應性強,在與本地物種的競爭中占據優勢,生物入侵會導致入侵地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降低,穩定性降低。【解答】解:(1)由于入侵地環境比較適合紫莖澤蘭繁殖,并且入侵地沒有其天敵(例如捕食者),在與本地物種競爭中更加占據優勢等多方面原因,使得紫莖澤蘭能在入侵地大量繁殖;紫莖澤蘭泛濫后降低了入侵地群落的物種豐富度,使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降低、營養結構更加簡單,自我調節能力減弱,穩定性也降低。(2)分析圖1可知,與其他兩種植物相比,與假地豆混種后,紫莖澤蘭的生物量最低且下降幅度最大,分析圖2可知,紫荊澤蘭與假地豆混種后,假地豆自身的生長沒有明顯變化,因此采用假地豆混種能有效控制紫莖澤蘭生長。(3)直接價值是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紫莖澤蘭粉碎后可作為燃料,或加工后作為飼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故答案為:(1)生長條件適宜、缺乏天敵、競爭力強、適應性強自我調節(2)假地豆假地豆與紫莖澤蘭混種后,假地豆自身生長沒有明顯變化,而紫莖澤蘭的生物量下降最明顯(3)直接【點評】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5.(2024秋?煙臺期末)由于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共同作用,草地退化、草畜矛盾日趨嚴重,限制了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研究放牧對某草地植物群落的影響,研究人員設置了A組(禁牧)、B組(傳統放牧)和C組(傳統放牧+放牧前補飼飼料)三種放牧方式,研究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有機干物質量)組成,結果如圖1、圖2所示。(1)草原上不同地段分布著種類和密度不同的牧草,這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由圖1可知,放牧時由于牲畜的捕食和踐踏會使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明顯減少,由圖2推測牲畜取食的牧草主要是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2)B組放牧下,菊科植物可能成為群落的優勢種,原因是牲畜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為菊科植物的生長騰出空間,菊科植物占據優勢;C組放牧下,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人工投放飼料中的化學能。(3)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為實現草地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最大化,放牧時要確定合理載畜量并采取放牧前補飼飼料或補種牧草(答出1點)等措施。【考點】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和價值;群落的空間結構;能量流動的概念和過程.【專題】圖像坐標類簡答題;生物的進化;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理解能力.【答案】(1)水平明顯減少莎草科和禾本科(2)菊科牲畜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為菊科植物的生長騰出空間,菊科植物占據優勢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人工投放飼料中的化學能(3)間接放牧前補飼飼料或補種牧草【分析】1、群落的空間結構分為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兩個方面。垂直結構表現為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水平結構表現為不同地段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也常呈鑲嵌分布。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包括:目前人類尚不清楚的潛在價值,對生態系統起到重要調節功能的間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的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直接價值。【解答】解:(1)草原上不同地段分布著種類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呈現出鑲嵌的特點,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由圖1可知,與A組(禁牧)相比,B組、C組的地上生物量均大幅度減少,說明放牧時由于牲畜的捕食和踐踏會使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明顯減少。由圖2可知,B組、C組中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顯著低于A組,由此科推測牲畜取食的牧草主要是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2)B組放牧下,菊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顯著增加,為該條件下最大,可能成為群落的優勢種。結合(1)中分析,該條件下,牲畜主要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為菊科植物的生長騰出空間,菊科植物占據優勢。C組為傳統放牧+放牧前補飼飼料,因此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人工投放飼料中的化學能。(3)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調節了生態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結合A組、B組、C組三種條件下的結果分析,要實現草地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最大化,放牧時要確定合理載畜量并采取放牧前補飼飼料或補種牧草等措施。故答案為:(1)水平明顯減少莎草科和禾本科(2)菊科牲畜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為菊科植物的生長騰出空間,菊科植物占據優勢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人工投放飼料中的化學能(3)間接放牧前補飼飼料或補種牧草【點評】本題考查生物多樣性、群落的結構特征、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等相關內容,要求學生掌握有關的基礎知識,能夠充分獲取題中信息,再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作答。

考點卡片1.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知識點的認識】1、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生物多樣性的內容(2)生物多樣性形成的進化歷程生物的進化歷程可概括為: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從無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3、生物進化的實質: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命題方向】題型一: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典例1:(2015?河南一模)關于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正確的說法是()A.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進化歷程B.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單細胞、進行有氧呼吸C.生物多樣性形成也就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D.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是不會相互影響共同進化的分析:生物進化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共同進化的過程,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生物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是按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順序.生物多樣性重要包括:基因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物進化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必然結果.解答:A、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進化歷程,共同進化是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A正確.B、生物的進化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則先有單細胞生物,后有多細胞生物,早期地球與現代地球相比,沒有大氣層或大氣層很薄,氧氣是在自養型生物出現以后才逐漸生成和增多的,則生物先進行無氧呼吸;B錯誤.C、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C錯誤.D、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因此生物的進化與無機環境的變化是相互影響的;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題型二:生物進化的條件典例2:(2014?青島一模)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從根本上講,若沒有突變,進化將不可能發生B.遷入、遷出不會造成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C.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選擇的對象D.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問的生存斗爭實現的分析: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通過隔離形成新的物種.基因頻率的改變會受到突變、選擇、遷移和遺傳漂變的影響.自然選擇的實質是環境對變異所對應的基因的選擇,因而可以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解答:A、突變對于群體遺傳組成的改變表現在兩個方面:它提供自然選擇的原始材料,如果沒有突變,選擇就無法發生作用;突變本身就是影響基因頻率的一種力量;故A正確.B、基因頻率的改變取決于遷入率及遷入個體與原群體之間的基因頻率差異;故B錯誤.C、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選擇直接對象是生物的變異性狀;故C錯誤.D、生物進化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共同進化的過程,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生物進化的相關知識,此題容易混淆,基本知識必須扎實,易混知識必須區分清楚.2.種群的數量特征【知識點的認識】一、種群: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二、種群的特征:(1)數量特征(核心問題):①種群密度: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預測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一般根據年齡結構)(2)空間特征:指組成種群的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態或布局.(3)遺傳特征:遺傳的單位,繁殖的單位.三、種群的數量特征(一)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調查方法:①總數調查:逐個計數.②取樣調查:計數種群一部分,估算種群密度.1、樣方法﹣﹣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法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2)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樣:①五點取樣法: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要求一致,適用于總體為非長條形.②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條形的總體,先將總體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例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以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如圖所示:(4)計數原則: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個數.(5)調查記錄樣表及計算公式:種群密度=所有樣方內種群密度合計/樣方數樣方X1X2X3X4X5X6X7X8種群密度N1N2N3N4N5N6N7N8(注意:這里的N1、N2指的是樣方的種群密度,而不是指樣方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2、標志重捕法(1)前提條件: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重捕的概率相等.調查期內沒有新的出生和死亡,無遷入和遷出.(2)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3)計算公式:=(4)注意事項:①標志不能過于醒目;②標志一段時間內不能消失;③標志不能影響個體生活,不影響重新捕捉;④調查期間種群不能有個體的遷入或遷出.(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在單位時間內新產生(或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2、意義: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密度.(1)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增加;(2)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降低;(3)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不變.(三)遷入率和遷出率1、概念:在單位時間內遷入(或遷出)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2、意義: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四)性別比例性引誘劑應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某種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從而降低出生率,達到殺蟲效果.)1、概念: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2、類型、雌雄相當型、雌多雄少型、雌少雄多型.2、意義:影響種群密度.(五)年齡組成(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1、年齡組成的類型:(1)A增長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越來越大(2)B穩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保持穩定(3)C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越來越小2、意義:預測種群密度變化趨勢四、種群數量特征間的相互關系:①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種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圍內種群數量越多.種群數量與種群密度呈正相關.②對一個自然種群來說,影響種群數量變動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③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④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密度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是作為預測一個種群的種群數量的決定因素.⑤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⑥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量.⑦影響種群數量的主要因素: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命題方向】題型一:種群數量特征的綜合考察典例1:(2013?浙江)下列關于出生率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某種群年初時的個體數為100,年末時為110,其中新生個體數為20,死亡個體數為10,則該種群的年出生率為10%B.若某動物的婚配制為一雌一雄,生殖期個體的雌雄比越接近1:1,則出生率越高C.若通過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出生率會更高D.若比較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穩定型的出生率最高分析:種群的數量特征有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和遷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數量的變化,但年齡組成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數量變化的,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影響數量變化的.解答:A、根據出生率的計算應該是20%,自然增長率是10%,故A錯誤;B、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較高,故B正確;C、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出生率會降低,故C錯誤;D、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增長型的出生率最高,使得種群密度增加,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種群數量特征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中檔題.題型二:年齡組成的判斷典例2:(2010?海南)甲、乙、丙是同一物種的三個種群,其年齡組成見表.三個種群年齡結構的類型為()年齡期個體數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長型,乙是穩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穩定型,乙是增長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長型,乙是增長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個種群都是穩定型分析:本題是根據種群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數目判斷不同種群的年齡結構的類型.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時期的個體數目比例,分為增長型、穩定性和衰退型,增長型幼年個體比例多,老年的個體比例少,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大;穩定性是幼年個體、成年個體、老年個體比例相當,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基本保持穩定;衰退型是幼年個體比例少,老年個體比例多,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小.解答:由表格數據可知,三個種群的種群數量相等,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數目可以代表不同年齡段的比例,甲種群幼年個體比例高,老年個體的比例低,屬于增長型;乙種群幼年個體、成年個體、老年個體的比例相當,屬于穩定型;丙種群幼年個體比例低,老年個體比例高,屬于衰退型.故選:A.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年齡結構的概念,年齡結構三種類型的判斷,對基礎知識的記憶是解題的關鍵.題型三:圖示分析預測典例3:(2013?洛陽一模)某島嶼上生活著一種動物,其種群數量多年維持相對穩定.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如圖為某年該動物種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齡結構(每月最后一天統計種群各年齡組的個體數),關于該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A.該種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為零B.天敵的遷入可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C.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D.大量誘殺雄性個體不會影響該種群的密度分析:該題主要考查了種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諸多因素.種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種群密度.種群數量的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決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從而直接影響了種群數量的變化.而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又受各種環境條件(天敵數量的多少、季節更替以及食物質量和數量的變化等)的影響.解答:A、從題中柱形圖的分析可知,未成熟個體從2月底到6月逐漸增多,從6月到12月逐漸減少至12月變為0,而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因此該種群出生時間大概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為0,A正確;B、引入的天敵可能對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捕食具有選擇性,從而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B正確;C、由題圖可知,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C正確;D、大量誘殺某種動物的雄性個體,會導致性別比例的失調,進而通過出生率的明顯降低,使種群的密度的減小,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種群的年齡結構和影響種群密度的因素,分析題圖獲取有效信息是解題的突破口對于A選項的分析是難點,解題時要結合題圖信息與題干信息分析解答.【解題方法點撥】1、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2、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未來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而性別比例是預測未來種群數量變化的次要依據.3、樣方法注意事項:(1)樣方應隨機選取(2)樣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喬木:10m×10m;②如果種群個體數較少,樣方面積需要適當擴大;③應以物種個體數達到最穩定時的最小面積計算.(3)樣方數目:總體面積大要多取,總體面積小可少取.(4)樣本統計:位于樣方邊線上的植物計數相鄰兩邊及其交點上的植物;不同生長期的個體都應統計.4、標志重捕法注意事項:(1)前提: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獲的概率相等.(2)標記技術:標記物和標記方法不能影響被標記動物的正常活動;也不能導致其發生疾病、感染等;標記符號必須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又不能過分醒目.3.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知識點的認識】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調查方法:①總數調查:逐個計數.②取樣調查:計數種群一部分,估算種群密度.1、樣方法﹣﹣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法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2)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樣:①五點取樣法: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要求一致,適用于總體為非長條形.②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條形的總體,先將總體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例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以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如圖所示:(4)計數原則: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個數.(5)調查記錄樣表及計算公式:種群密度=所有樣方內種群密度合計/樣方數樣方X1X2X3X4X5X6X7X8種群密度N1N2N3N4N5N6N7N8(注意:這里的N1、N2指的是樣方的種群密度,而不是指樣方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2、標志重捕法(1)前提條件: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重捕的概率相等.調查期內沒有新的出生和死亡,無遷入和遷出.(2)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3)計算公式:=(4)標志重捕法中的標志技術:①標志物和標志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傷害.②標志不能過于醒目.原因:過分醒目的個體,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系,最終有可能改變樣本中標志個體的比例而導致結果失真.③標志一段時間內不能消失;④標志不能影響個體生活,不影響重新捕捉;⑤調查期間種群不能有個體的遷入或遷出.【命題方向】題型一:樣方法及其注意事項的考察典例1:(2012?海南)某小組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隨機取樣B.選擇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C.根據調查數據估算該種群密度D.根據地段的形狀確定取樣方法分析:種群密度的調查一般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在利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需注意隨機取樣、樣方大小合適,并且樣本數據足夠大等.解答:A、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最關鍵是進行隨機取樣,以使所得數據更加接近準確值,A正確;B、據A項可知,取樣時應隨機取樣,不能在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B錯誤;C、根據調查數據取平均數可估算該種群的種群密度,C正確;D、根據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樣方法,如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等,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利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相關注意點,難度不大,解題關鍵是識記和理解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相關知識.題型二:取樣方法的考察典例2:(2010?海南)某同學擬調查一個面積為100hm2草地上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設計了四個調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計數該草地上該種植物的全部個體數目B.設置1個1m2樣方,計數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C.隨機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D.在該種植物密集處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分析:該草地的面積比較大,直接把該地區的所有該種植物統計一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應選用樣方法,樣方法的注意點是本題解題的關鍵.解答: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一般為樣方法.該草地上全部個體數全部統計難度較大;只選取一個樣方的數目進行調查不具有代表性;一般隨機設置1m2的樣方為宜,并且盡量選擇多個樣方求平均值.故選C.點評:本題著重考查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和樣方法的注意點,考查了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典例3:(2010?徐匯區一模)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是()①選取一個該種群分布比較均勻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按照長度畫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為1m2的樣方②選取一個該種群分布比較密集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按照長度畫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不同的樣方③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取其最大值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④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取其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計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具體過程為: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五點取樣法或等距取樣法)→計數→計算種群密度(取平均值).解答: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選取樣方→計數→計算種群密度.①選取樣方時要隨機取樣,不能參入主觀意識,且選取的樣方大小要相同,①正確;②選取樣方時要隨機取樣,不能選取種群分布比較密集地塊,且樣方大小要相同,②錯誤;③計算種群密度時,要取平均值,不能以最大值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③錯誤;④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最后取其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④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重點考查樣方法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一般過程,能注意相關細節,特別是取樣的時候,要注意隨機取樣,而且樣方的大小要相等,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題型三:標志捕重法的考察典例4:某農場面積為140hm2,農場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黑線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鷹前來捕食,某研究小組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100只,標記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獲280只,發現其中有2只帶有標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鷹的遷入率增加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B.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約為100只/hm2C.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說明農場群落的豐富度下降D.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第三營養級含能量少分析: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N)÷第一次捕獲并標記的個體數=第二次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即=,解得X=14000只/140hm2,所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為14000÷140=100只/hm2.解答:A、鷹是鼠的天敵,鷹的數量肯定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A正確;B、由以上分析可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為100只/hm2,B正確;C、物種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但并未滅絕,C錯誤;D、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遞減,因此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第三營養級含能量少,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間關系、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特征、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等知識,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能運用標志重捕法計算種群密度;識記群落的特征;理解和掌握生態系統能量的流動特點.【解題方法點撥】1、樣方法注意事項:(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1)樣方應隨機選取(2)樣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喬木:10m×10m;②如果種群個體數較少,樣方面積需要適當擴大;③應以物種個體數達到最穩定時的最小面積計算.(3)樣方數目:總體面積大要多取,總體面積小可少取.(4)樣本統計:位于樣方邊線上的植物計數相鄰兩邊及其交點上的植物;不同生長期的個體都應統計.2、標志重捕法注意事項:(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1)前提: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獲的概率相等.(2)標記技術:標記物和標記方法不能影響被標記動物的正常活動;也不能導致其發生疾病、感染等;標記符號必須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又不能過分醒目.4.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知識點的認識】一、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以細菌為例)﹣﹣數學模型1、類型:數學模型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兩種,分別是數學表達式和曲線圖,其中前者比較準確,后者更為直觀.2、建立的步驟:研究方法研究實例提出問題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細菌每20min分裂一次模型假設提出合理的假設資源和空間無限,細菌的種群增長不會受密度影響.建立模型用數學形式對事物性質進行表達.Nn=2n,N代表細菌數量,n表示第幾代.修正檢驗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觀察、統計細菌數量,對所建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二、種群數量增長的兩種曲線1、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1)模型假設:在食物(養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和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假定種群的起始數量為N0(親代),種群的數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數增長,第二年的數量是第一年的λ倍,且世代間不重疊,該種群后代中第t代的數量為Nt.(2)建立模型:Nt=N0λt(3)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連續增長(沒有最大值);增長率不變.模型中各參數的意義:N0為該種群的起始數量,t為時間,Nt表示t年后該種群的數量,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2、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1)原因: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就會加劇,以該種群為食的捕食者數量也會增加.(2)特點:①種群內個體數量達到環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值(K值)時,種群個體數量將不再增加;②種群增長率變化,種群數量由0→K/2時,增長率逐漸增大;種群數量為K/2時,增長率最大;種群數量由K/2→K時,增長率不斷降低;種群數量為K時,增長率為0.思考:a、右圖中t1是對應種群數量為K/2時,t2是對應種群數量為K值.b、右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由于環境阻力而死亡的個體數,用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分析,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通過生存斗爭淘汰的個體數量.(3)應用: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后,由于食物減少和活動范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棲息環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降低其K值.三、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1、野生生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一般將種群數量控制在環境容納量的K/2時,種群增長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資源數量最多.當種群數量大于K/2時,可以獵捕一定數量該生物資源,且獲得量最大.過度獵取時,種群增長速度雖然較快,但資源總量減少.2、為害蟲的預測及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四、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1、自然因素: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2、人為因素:動物棲息地環境的破壞;生物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環境污染等.【命題方向】題型一:種群數量變化圖分析典例1:(2014?寧夏二模)西花薊馬是一種外來入侵害蟲,主要寄生在各種植物的花內,寄主范圍廣泛,同時極易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西花薊馬在不同寄主上的種群動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可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西花薊馬的種群密度B.西花薊馬在入侵地的種群數量呈現J型增長C.西花薊馬種群數量變化與寄主生長周期特點有關D.殺蟲劑難以改變西花薊馬抗藥性基因的頻率分析:西花薊馬是一種外來入侵害蟲,營寄生生活,不能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西花薊馬種群數量變化有寄主依賴性,沒有呈現J型增長,其群數量變化受寄主的影響較大,與寄主生長周期特點有關.解答:A、西花薊馬是一種外來入侵害蟲,營寄生生活,不能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故A錯誤;B、西花薊馬種群數量變化有寄主依賴性,沒有呈現J型增長,故B錯誤;C、西花薊馬種群數量變化受寄主的影響較大,與寄主生長周期特點有關,故C正確;D、殺蟲劑可以選擇抗藥性基因,而使種群的基因的頻率改變,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以西花薊馬為素材,結合曲線圖考查種群的數量變化,意在考查學生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典例2:(2014?威海一模)在調查某林場松鼠的種群數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右圖所示的曲線.據此圖分析得到的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A.前4年該種群數量基本不變,第5年調查的年齡組成可能為衰退型B.第4到第8年間種群數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敵增多C.第8年時種群數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間種群數量增加,且呈“S”型曲線增長D.如果持續第16到第20年間趨勢,后期種群數量將呈“J”型曲線增長分析:據圖分析,0~4年時λ=1,種群數量不變;4~10年時λ<1,種群數量減少;在10~20年時λ>1,種群數量持續增加.解答:A、前4年,λ值為定值,λ=1,說明種群增長率為0,種群數量保持不變,第5年時λ<1,說明種群增長率為負值,種群數量下降,年齡組成為衰退性,A正確;B、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有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B正確;C、第8到10年間λ值<1,種群數量減少,第10年的種群數量最少,“S”型曲線的增長率應該是先增加后減少,而圖中第8到第16年種群增長率先減少后者增加,C錯誤;D、由圖示曲線圖趨勢知如果持續第16到第20年間趨勢,λ大于2,而且基本不變,說明種群數量將持續增加,呈“J”型曲線增長,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群數量變化曲線,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和判斷能力,解題時注意S型曲線的種群增長率先增加后減少,J型曲線的種群增長率不變.題型二:種群增長曲線分析典例3:如圖表示有限環境中某一種群增長的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①K值是環境條件所允許達到的種群數量最大值;②在K值時,種群的增長率最大;③如果不考慮遷入遷出等其它因素,理論上在K值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設這是魚的種群,當種群達到K值時開始捕撈,可持續獲得最高產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分析:K值是環境條件所允許達到的種群數量最大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數量不變,種群增長率為0;在處,種群增長率最大,在種群達到值時開始捕撈,才可持續獲得最高產量.解答:①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又稱為K值,①正確;②在K值時,種群數量基本穩定,種群增長率為0,②錯誤;③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若不考慮不考慮遷入遷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時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③正確;④要想持續獲得最高產量,捕獲之后種群數量不得低于,④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群數量知識,意在考查對知識的識記及理解,屬于容易題.題型三:種群增長率曲線圖分析典例4:如圖表示某種魚遷入一生態系統后,種群數量增長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B.若在t2時種群的數量為K,則在t1時種群的數量C.捕獲該魚的最佳時期為t2D.在t1~t2時,該魚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分析:閱讀題干和題圖可知,本題涉及的知識是種群數量增長率隨時間的變化和種群數量的變化,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的基礎知識,并解析題圖結合問題的具體提示綜合作答.解答:A、根據種群的增長率變化圖,t2時種群增長率為0,可以確定該種群的數量變化符合S型曲線,A錯誤;B、若在t2時種群的數量為K,則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