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語文期中復習-專題02 綜合性學習與名著閱讀(考點串講)_第1頁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語文期中復習-專題02 綜合性學習與名著閱讀(考點串講)_第2頁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語文期中復習-專題02 綜合性學習與名著閱讀(考點串講)_第3頁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語文期中復習-專題02 綜合性學習與名著閱讀(考點串講)_第4頁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語文期中復習-專題02 綜合性學習與名著閱讀(考點串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2

綜合性學習與名著閱讀八年級下冊期中考點串講圖文轉換知識梳理課堂小練01020304考點目錄名著導讀考點一:圖文轉換考點透視

知識梳理

課堂小練考點透視

新課標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用、聽說讀寫能力整體的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其考查重在引導考生開拓視野,以發現并利用生活中的語文學習資源,注意對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綜合運用、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通融。考點透視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考查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意識和綜合運用能力。綜合性學習題的主要特點是聯系學生實際,真實性強,且地方特點明顯,鄉土氣息濃郁,內容涉及口語交際、語段綜合、采訪、寫公益廣告、設計欄目、提建議等,與語言的實際運用相比,內容更加豐富,覆蓋面更廣,綜合性更強。考點概述

圖表、圖形等是形象化的語言,直觀簡明,信息量密集,能綜合檢測學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釋信息,并作出評價等諸多能力。它是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版塊中的最常考題型。圖表分兩類:一是表格。主要是統計表。二是圖形類。主要包括統計圖(柱形圖、折線圖、餅圖、條形圖、面積圖、散點圖、其他圖案)、流程圖、示意圖、地圖等。考點1:圖文轉換考點概述(一)圖標(徽標)類

1.介紹、描述圖標(徽標)內容描述、介紹圖標(徽標)內容,要對其進行客觀的介紹說明,不添加枝葉,不帶任何個人感情,不議論,不抒情。在此,注意“說明性”語言,其實就是用說明性語言按照說明順序將圖案內容表述清楚。說明的順序可采用先中間再兩邊,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外到內的順序。如果圖案有標題,則一定要先寫出標題(如“這是一幅題為‘……’的圖標(徽標)”),然后依次介紹畫面內容。

【答題格式】這是一幅題為“……”的圖標(徽標),畫面的中間/畫面的主體是……,畫面左面是……,右面是……,后面是……,上方是……,下方是……。考點概述(二)圖表類

1.分析題干,找方向。表格分析的題干一定要認真審讀,一旦審讀有誤就會造成數據分析統計錯誤,進而要返工重做,答題時間成本就會相對提高。

2.細看表頭。表頭是制作統計表格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是統計的標準和依據,也是分析表格的切入點之一。考點概述3.觀察表格數據、板塊變化。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⑴比高低,尋規律。圖標通過數字反映調查結果,能夠表明變化規律的關鍵點,則在最高點與最低點上,通過抓最高值或最低值可以快速把握圖表重心,明確試題的指向和要點。

⑵做統計,找走勢。圖表放映的只是現象的分項統計結果,試題則往往要求闡述某些規律性的結論,因此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在圖表基礎再做一些數值上的綜合統計工作,才能更好地總結出某種規律。4.歸類別,做概括。

由于圖標反映的是分項統計結果,反映的類別常常比較細致,而很

多時候試題的作答有字數限定的要求,如果思維局限在單純的分條敘述上,答案往往累贅臃腫,此時就要求我們在分類統計的基礎上再做一些合并同類項的工作,對答案進行瘦身。考點概述(三)漫畫類

漫畫題的解讀,一般有三種題型:漫畫表述、揭示寓意和談感想、感受。解答時需從以下方面把握:1.漫畫表述類

要做到語言簡明,畫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進行想象虛構,只需把漫畫內容客觀地描述出來。描述時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看標題:標題是漫畫的眼睛,有時透過這個“畫眼”,可以洞察整幅畫的主題。

(2)看畫面:做漫畫題時,一定要仔細、全面地觀察畫面。

(3)看畫中字;漫畫常常配有言簡意賅、畫龍點睛的語言文字,有時,它會成為我們弄清漫畫寓意的金鑰匙。考點概述2.揭示寓意類

要求揭示畫面中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關系。語言簡明講究,一般可選用“反映”“諷刺”“批評”“揭露”等詞語作為概括寓意的謂語中心詞。

(1)看畫面指向,對應相關現實。

(2)透過現象看本質,跳出畫面思畫外。

(3)多個角度想想看,創作動機是什么,確定最佳寓意點。

【答題格式】敘述畫面內容(如有標題,一定要寫出來)+揭示漫畫主題+指出諷刺意義。考點概述

【對聯常識儲備】

1、對句和出句字數要相等。

2、對句最好不要重復出句的字眼。

3、上下聯詞性要相對,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

4、上下聯內容相關。

5、一般情況下是仄起平收。

對聯要求上下聯要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表達一個主題。而不能風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語體風格要一致。考點2:對聯楹聯考點概述【答題技巧】

使用“拆合法”對對聯最有效。

所謂“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個詞組,分別作對,最后又把分別對出的組合成一句。如“掃千年舊習”,就可拆為“掃——千年——舊習”三段分別對之。我們一看就知“掃”為動詞,可以迅速地對出“除、革、揚、去、建”等一大串;“千年”為數量詞,我們可以對出“百歲、萬載、一代、四時、三秋”等;“舊習”為偏正詞,可以對之“新風、惡俗、丑行、陋風”等。從中選出一些組合成“除——百歲——惡俗”、“革——萬載——陋風”、“展——一代——新風”等等。又如,“祖國——江山——好”,可以對之:“家鄉——風景——美”、“社會——政策——新”等。考點概述考點3:主題活動類主題活動設計主要涉及以下幾種題型:1.設計活動形式

在此提供常用的幾類活動形式:(1)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的方式:①上網、上圖書館查找資料;②調查采訪;③開展主題班會。(2)競賽活動方式:①演講比賽;②詩歌朗誦會;③作文競賽;④書法比賽;⑤辯論會;⑥故事會。(3)展覽類:①辦手抄報;②辦畫展。(4)講座類:①知識座談會;②討論會;③名家講座;④交流活動。(5)趣味活動類:①對對聯;②猜燈謎;③成語接龍。考點概述2.根據活動內容或主題寫出活動目的。

答題要領:(1)緊扣活動主題;(2)具有一定的針對性;(3)在材料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4)表述清晰簡潔,可用“為了……,通過……來……”的句式來表達。考點概述3.根據活動形式、主題,設計簡要的活動方案或簡單介紹活動步驟。

先確定活動的主題和形式,然后根據其設計活動方案或介紹活動步驟。設計活動方案要注意內容合理,可行性強,易操作。介紹活動步驟要明確活動的具體步驟以及設計這一步驟的理由。課堂小練1.(8分)(23-24八年級下·河北唐山·期中)學校開展“低碳生活,改變你我”的綜合性學習,請你參加活動。(1)活動手冊上有關于低碳生活的公益宣傳畫(見下圖),小語不懂其中“自行車”和“樹”的含義,請用通俗的語言向她解釋。(2)閱讀此宣傳畫,小文說:“原來低碳就是要加強體育運動啊!”小唐說:“不是吧,應該是平時生活要注意節儉。”對他們的觀點,說出你的看法。(3)請你幫助“宣傳組”撰寫宣傳標語。【標語一】建設綠色家園

增強

【標語二】合理利用資源

保護

課堂小練【答案】(1)自行車代指低碳生活方式,如少開私家車;樹代指低碳生活給地球帶來的盎然生機。(2)低碳生活不單是加強體育運動和生活節儉,更是一種節能減排的生活方式,一種保護地球的責任義務。(3)環保意識

生態平衡考點二:名著導讀考點透視

知識梳理

課堂小練考點透視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學、戲劇等文學樣式”、“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考點透視考查題型內容要點命題趨勢文學常識類考查名著的作者、朝代、國籍、作品名稱、主要人物等基本信息。如給出一段名著片段,要求寫出作者和作品名。1.注重素養:更加注重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考查。2.情境化突出:借助生活、學校、社會等多種情境,將名著閱讀與實際生活相結合。3.強調整本書閱讀:越來越重視對整本書閱讀的考查。4.文化傳承與價值導向明顯:注重選取具有文化內涵和思想價值的名著。內容理解類要求學生概括名著中的某個具體情節;給出人物相關的片段或事跡,讓學生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圍繞名著的主題思想進行提問。感悟體驗類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閱讀名著后的感悟、啟示或收獲。

作者介紹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實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知識整理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全書共13篇,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史記》等經典著作,并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以此展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主要內容知識整理

寫作目的

朱自清在《經典常談》的序言里說,他寫這部書,是為了給希望讀些經典的中學生做個向導,指點閱讀門徑,讓他們面對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無措。知識整理

讀經典的意義①了解古代社會狀況:古代典籍中記載著我國文明的發展軌跡,通過閱讀古代典籍,我們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國古代社會現實。②充實精神內涵:通過閱讀古代典籍,我們可以汲取先賢的智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知識整理

讀經典的意義③學習語文相關知識: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數千年的知識匯總,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體現了語言藝術之美,例如通過《說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經過,通過《詩經》可知詩歌藝術之美。④提升個人修養:古代典籍中記載了許多先賢的言論,從學習、交往、心志等多方面進行了闡述,閱讀古代典籍,我們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導自身之修養。知識整理

藝術特色語言流利暢達,娓娓道來,常有引人人勝之處。全書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讀起來明快利落。朱自清的傳統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學術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眾所能接受的廣度。內容精辟通俗

言辭暢達知識整理章節內容概括《說文解字》第一

秦以前:戰國末期,由于文字統一的需要,出現了“倉造字”的傳說。秦以后:始皇時,小篆成為國書,不久便有了隸書;漢末,字體由橢圓變為扁方,形成了標準的隸書;魏晉之際,變為“今草”;魏代將隸書去了挑筆,變為“正書”;晉代稱為“楷書”,宋代又改稱為“真書”。《周易》第二

戰國末期道家學說、陰陽家的學說盛行,儒家借卦爻辭發揚儒家哲學,留存下來的便是《易傳》;此外還有《文言》《系辭》兩傳;到了漢代,又新發現了《說卦》《序卦》《雜卦》三種傳,后稱這三種傳為《逸易》。知識整理《尚書》第三

《尚書》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話;也有記事的,大都是戰國末年人的制作。《詩經》第四

春秋時詩的主要作用在樂歌;孔子時代,孔子采取斷章取義的方法,用《詩》來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詩三百》成為懦家的“六經”之一。三禮第五

漢代學者所傳習的有三種經和無數的“記”,三種經是《儀禮》《禮古經》《周禮》:《禮記》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述之作。漢代所見的“記”很多,流傳到現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記》和四十九篇《小戴記》。后世所稱《禮記》,多半專指《小戴記》。知識整理《春秋》三傳第六

三傳為《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三傳特別注重《春秋》的勸懲作用。三傳解釋經文時,常常不顧上下文穿鑿附會起來;三傳之中,公羊、穀梁兩家全以解經為主,左氏卻以敘事為主,參考群籍,詳述史事。四書第七

“四書”按照普通的順序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是《易}《書》《詩》《禮》《春秋》。《禮記》里的《大學》,本是一篇,朱子給分成經一章,傳十章。《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書,是子思記下來傳給孟子的,書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長。《論語》是孔子弟子們所記。《孟子》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孫丑、萬章等共同編定的。知識整理《戰國策》第八

戰國時期諸國關系緊張,戰爭隨時可起,擔負外交的策士和游說之士開始受到重用。當時各國所重的是威勢,策士所說原不外戰爭和詐謀;但要因人因地進言,廣博的知識和微妙的機智都是不可少的。漢代劉向在漢初著名說客蒯通整理和潤飾的基礎上,把這些策士的說辭編成了《戰國策》。《史記》《漢書》第九

司馬遷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他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史記》體例有五:十二本紀,記帝王政跡,是編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記世代為主。八書,記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記侯國世代存亡。七十列傳,類記各方面人物。《漢書》漢班固著,其妹班昭奉漢和帝命令與馬續參考皇家藏書,續寫班固遺作。知識整理諸子第十

春秋末年,封建制度開始崩壞,在這個大變動當中,一些才智之士觀點不同,但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這便是諸子之學,大部分可以稱為哲學。諸子都出于職業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貴族的末一級,但到了春秋戰國之際,“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稱。辭賦第十一

屈原是我國歷史里永被紀念的一個人。《楚辭》中《離騷》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時所作。茍子的《賦篇》最早稱“賦”。《賦篇》總題分詠,安排客主,問答成篇,開后來賦家的風氣。《漢書·藝文志·詩賦略》分賦為四類。東漢以來,班固作《兩都賦》,后張衡仿其作《二京賦》,晉左思又仿作《三都賦》。知識整理詩第十二

漢武帝立樂府,采集代、趙、秦、楚的歌謠和樂譜。漢末,一般文體都走向整煉一路;晉代詩逐漸排偶化、典故化;唐初諧調發展,成立了律詩絕句,稱為近體;不是諧調的詩,稱為古體,又成立了古近體的七言詩;宋初的詩專學李商隱,末流只知道典故對偶;南宋的三大詩家都是從江西派變化出來的。文第十三

春秋時期列國交際頻繁,外交的言語關系國體和國家的利害更大,也稱為“辭”,又稱為“命”,又合稱為“辭命”或“辭令”;戰國時代,游說之風大盛;孔子開了私人講學之風,從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記事文也伴隨著議論文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漢武帝時期盛行辭賦;梁昭明在《文選》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標準;歐陽修和蘇軾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現了“話本”;明代八股文盛行。知識整理課堂小練1.(5分)(24-25八年級下·江蘇鎮江·階段練習)閱讀《經典常談》,完成下面小題。(1)東漢許慎編著的《

》,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是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2)“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號,指示那無形的事類。三是“會意”,會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為一個字,這一個字的意義是那幾個字的意義積成的。四是“形聲”,也是兩個字合成一個字,但一個字是形,一個字是聲;形是意符,聲是音標。”請根據上述材料分別寫出下列漢字的造字條例。【示例】日:象形

①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