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八年級(上)物理寒假作業(八)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2024秋?崇川區校級月考)如圖所示,在甲、乙兩個房間里相同的電爐上,同時燒開相同的兩壺水,
壺嘴都有噴出的“白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白氣”是水蒸氣
B.“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甲房間的溫度更高
D.“白氣”是水壺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2024秋?揚州月考)某同學招熱水、冰水和室溫水(水溫與室溫相同)分別裝入如圖所示的玻璃杯中,
一段時間后,發現其中兩只玻漓杯的杯壁上有小水珠出現。選項中關于小水珠的大致位置說法正確的是
A.裝有室溫水的水杯,小水珠出現在外壁液面上方
B.裝有冰水的水杯,小水珠出現在外壁液面上方
C.裝有冰水的水杯,小水珠出現在內壁液面上方
D.裝有熱水的水杯,小水珠出現在內壁液面上方
3.(2024秋?海南月考)“打鐵花”是流傳于豫晉地區的民間傳統的煙火,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液
態“鐵水”被表演者打到空中后,迅速變成微小固態顆粒,該過程中涉及的物態變化是()
A.凝固B.汽化C.凝華D.液化
4.(2024秋?任澤區期中)下列數據中,符合中學生實際情況的是()
A.腳的長度約為5cm
B.拇指寬度約為2cm
C.行走一步距離約為1500cm
D.心臟跳動一次需10s
5.(2024秋?崇川區校級月考)納米(nm)是一種長度單位,目前我國納米技術研究方面已經躋身世界前
列。則2.85XIO'm最接近下列哪個物體的長度()
A.教室的高度B.物理課本的長度
C.課桌的長度D.一個籃球場的長度
6.(2024秋?萬柏林區校級月考)在中考體育1000m考試中,獲得滿分的同學跑完全程所用的時間可能是
()
A.90sB.200sC.5minD.O.lh
7.(2024秋?新泰市期中)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倒車雷達是汽車停車或倒車時的安全輔助裝置.,利用的是聲能傳遞能量
B.我們無法聽到蝴蝶飛過的聲音,是因為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響度太小
C.《夢溪筆談》記載,行軍宿營時,士兵常用“伏地聽聲”的方法來判斷有無夜襲敵軍的馬蹄聲,是
利用空氣傳聲比固體快
D.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用玻璃瓶、水、筷子等自制水瓶琴時,通過調節瓶中的水量可以改變筷子敲
擊水瓶發出聲音的音調
8.(2024秋?襄州區期中)以下是教材中有關聲現象描述的圖片和文字,其中說法錯誤的是()
甲乙丙丁
A.圖甲可以說明真空不能傳聲
B.圖乙倒車雷達利用了聲音能夠傳遞信息
C.圖丙中的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振動時音調越低
D.圖丁中的音叉振幅越大,乒乓球被彈開的距離越遠
9.(2024秋?南皮縣校級期中)聲的利用非常廣泛,下列事例中利用聲傳遞能量工作的是()
A.利用B超檢查嬰兒的健康
B.利用次聲波探測地震
C.利用聲吶探測海深
D.利用超聲波攻擊敵人
10.(2024秋?武山縣月考)著名的“海市蜃樓”現象是由于海面附近空氣密度不均勻而形成的,下列有關
描述中正確的是()
A.海市蜃樓現象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白天靠近海面空氣的密度變大
C.漁船向周圍發射超聲波可探測海里的暗礁,說明聲音具有能量
D.漁夫用魚叉叉魚時應向看到魚的位置瞄準
11.(2024秋?江都區月考)下列現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釋的是()
B.水中的倒影
D.,會聚的光斑
12.(2024?涼州區校級二模)現代生活,智能手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容易
13.(2023秋?安州區期末)有些轎車的可視倒車影像系統是在車尾牌照的上方裝一個攝像頭(圖中圈內),
當汽車掛上倒擋時,倒車影像系統自動啟動,攝下的圖像顯示在屏上。若攝像頭焦距為05m,某次倒
車,車后2m處的物體要能清晰成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車后的物體成放大的像
B.與小孔成像原理一致
C.鏡頭相當于凸透鏡,像距可以為0.4m
D.倒車過程中,顯示在屏中的像越來越大
14.(2024秋?含山縣校級期末)用放大倍數為3倍的放大鏡來觀察一個10°的角,看到的角度為()
A.10°
B.30°
C.60°
D.均有可能,取決于透鏡與角之間的距離
15.(2024秋?江都區月考)一部大型沉浸式旅游演出《大運揚州一一琴鶴同鳴》于前不久在中國揚州運河
大劇院順利開展。該演出借助高科技的舞美設計,多角度的多媒體呈現,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揚州在舞
臺完美呈現。如圖所示是舞臺表演的情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舞臺上的激光屬于人造光源
B.激光筆直,說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C.舞臺后屏幕上呈現的彩色畫面是由紅、黃、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D.觀眾從各個方向都能看清臺上的演員,是因為光發生了漫反射
二,填空題(共5小題)
16.(2024秋?淮北期中)如圖所示,甲、乙、丙為水的三種形態,自然界中的水通過吸熱和放熱在三種形
態中實現相互轉化,其中為液態水的是(選填“甲”“乙”或"丙”)。
17.(2024秋?驛城區月考)如圖所示的是某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被測物體的長度為I
I1*6kcm
18.(2024秋?鄲城縣月考)聲現象和光現象是我們學到的重要物理現象,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請你
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分別寫出一項這兩種現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O
19.(2024秋?湄潭縣月考)“猴子撈月”是大家小時候聽過的故事,天上月亮的和水中的月亮距水面,哪
個更遠?哪個更亮?你認為(天上的更遠、水中的更遠、一樣遠),(天上的
更亮、水中的更亮、一樣亮)。
20.(2024秋?海州區期中)同學節在討論“如何在野外生存”的問題時提出:在野外如果沒有打火機等點
火設備,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學想出了一個“削冰取火”的辦法。你認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透鏡,這是利用了該透鏡對光線有作用。
三,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
21.(2024秋?江都區月考)如圖甲是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
(2)圖甲裝置中,應選取顆粒(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冰塊裝入試管內進行實驗;
(3)實驗中用溫水加熱試管口的物質時,燒杯中的水面應(選填“高于”、“低于”或“等
于試管中物質的上表面,采用“水浴法”加熱的好處是:
(4)根據多次測得數據繪制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分析圖像可知:冰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冰的熔點是C加熱到第6min時處于狀態;冰
熔化一共經歷了min;
(5)當冰全部熔化后,繼續加熱使燒杯中的水沸騰并持續一段時間,發現試管中的水始終不會沸騰,
其原因是:
(6)另一小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冰熔化時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產生這一現
象的原因可能是(填序號)。
①燒杯中的水過多
②對試管內物質不斷攪拌
③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
22.(2024秋?鎮江期中)小涵在學習吉他的過程中發現琴弦發出的聲音音調高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她決
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編號材料規格
長度(cm)橫截面積(mn?)
A尼龍551
B尼龍550.5
C尼龍801
D鍥合金①0.5
猜想I: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2:可能與弦線的長度有關:
猜想3:可能與弦線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如表所示的4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
(1)探究過程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步驟:
①實驗研究;②分析歸納;③提出問題(或猜想);④得出結論。
你認為小涵要完成探究的全過程,所采取步驟的合理順序應該是:o
(2)為了檢驗上述猜想1是否正確,應選編號兩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
(3)為驗證猜想3時,表中。的位置所缺的數據是o
(4)小涵選擇B和C驗證猜想2時,測出C發出的頻率較低,由此他得出“琴弦越長,振動越慢,音
調就越低”的結論是(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理由是。
四.計算題(共2小題)
23.(2024秋?尤溪縣期中)勻速直線運動路程的大小可以用v-l圖象中的矩形面積來表示。在變速直線
運動中,也可以用v-t圖象中的“陰影部分面積”(圖甲所示)來表示變速直線運動的路程大小。如圖
乙所示,一輛長途客車正在以vo=2Om/s的速度在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突然司機看見車的正前方32m
處有一只受到驚嚇的羊以6m/s的速度在公路上向前奔跑,司機經過1s后開始剎車。若從司機看見羊開
始計時,客車的v-t圖象如圖丙所示,求:
(I)在1s內,客車運動的路程;
(2)從司機看見羊到減速為零這段時間內,客車的平均速度;
(3)假設羊向前奔跑的速度大變,請通過計算說明,羊是否會被撞?
甲乙丙
24.(2024秋?單縣期中)我們知道,如表所示,一些介質中的聲速v/(m?s-1)
空氣(0℃)331冰3230
空氣(15℃)340銅3750
煤油(25℃)1324鋁5000
水(常溫)1500鐵5200
已知在長為0.85km的空金屬管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個聲音,兩聲相隔2.33s(此時氣溫
約為問:
(1)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另一端要多長時間?
(2)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該金屬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八年級(上)物理寒假作業(八)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題號1234567891011
答案DDABABDCDBB
題號12131415
答案DDAC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2024秋?崇川區校級月考)如圖所示,在甲、乙兩個房間里相同的電爐上,同時燒開相同的兩壺水,
壺嘴都有噴出的“白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白氣”是水蒸氣
B.“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甲房間的溫度更高
D.“白氣”是水壺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考點】液化的概念及現象.
【專題】應用題;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應用能力.
【答案】D
【分析】液化是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液化要放熱。
【解答】解:ABD、壺嘴噴需的“白氣”是水壺中的水汽化產生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AB
錯誤、D正確;
C、甲房間內水壺嘴的上方“白氣”較多,說明水蒸氣液化時放出的熱量多,由此可以判斷出甲房間的
氣溫更低,故C錯誤。
故選:Do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液化現象的理解,屬于基礎題。
2.(2024秋?揚州月考)某同學將熱水、冰水和室溫水(水溫與室溫相同)分別裝入如圖所示的玻璃杯中,
一段時間后,發現其中兩只玻漓杯的杯壁上有小水珠出現。選項中關于小水珠的大致位置說法正確的是
A.裝有室溫水的水杯,小水珠出現在外壁液面上方
B.裝有冰水的水杯,小水珠出現在外壁液面上方
C.裝有冰水的水杯,小水珠出現在內壁液面上方
D.裝有熱水的水杯,小水珠出現在內壁液面上方
【考點】液化的概念及現象;液化的放熱特點.
【專題】應用題;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應用能力.
【答案】D
【分析】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為液態,液化要放熱。
【解答】解:A、盛室溫水的紙杯,杯壁不會有水珠形成,故A不符合題意;
BC、盛冰水的紙杯,小水珠附著在紙杯的外側(在冰水水面以下),因為冰水的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
氣溫度較高,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紙杯的外部,故BC不符合題意;
D、熱水溫度較高,水蒸發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杯壁的內側液面上方,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液化放熱的判斷,屬于基礎題。
3.(2024秋?海南月考)“打鐵花”是流傳于?豫晉地區的民間傳統的煙火,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液
態“鐵水”被表演者打到空中后,迅速變成微小固態顆粒,該過程中涉及的物態變化是()
A.凝固B.汽化C凝華D.液化
【考點】凝固的概念及現象.
【專題】溫度計、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凝固指物質由液態轉變成固態,凝固要放熱。
【解答】解:鐵水放熱形成固態顆粒,此過程是凝固過程。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了凝固現象,屬于基礎題。
4.(2024秋?任澤區期中)下列數據中,符合中學生實際情況的是()
A.腳的長度約為5cm
B.拇指寬度約為2cm
C.行走一步距離約為1500cm
D.心臟跳動一次需10s
【考點】時間的估測;常見的長度及估測.
【專題】長度、時間、速度;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首先對題目中涉及的物理最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
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解:A.中學生腳的長度在25cm左右,故A錯誤;
B.中學生拇指寬大約1.5cm到2cm左右,故B正確;
C.成年人的步幅約70cm,中學生的步幅略小于此數值,在60cm左右。故C錯誤:
D.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臟Imin跳動的次數在75次左右,跳動一次的時間接近1s。故D錯誤。
故選Bo
【點評】物理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見晟的值可幫助我們更好地學好物理,同時
也能讓物理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5.(2024秋?崇川區校級月考)納米(nm)是一種長度單位,目前我國納米技術研究方面已經躋身世界前
歹IJ。則2.85Xio'm最接近下列哪個物體的長度()
A.教室的高度B.物理課本的長度
C.課桌的長度D.一個籃球場的長度
【考點】常見的長度及估測.
【專題】長度、時間、速度;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根據生活經驗和對長度單位的認識進行分析。
【解答】解:2.85X109nm=2.85m,
A.教室的高度可能為2.85m,故A正確:
B.物理課本的長度約為26cm=0.26m,故B錯誤;
C.課桌的長度約為60cm,故C錯誤;
D.一個籃球場的長度約為28m,故D錯誤。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長度的估測,要認真觀察生活,注意收集生活中常見的長度數據。
6.(2024秋?萬柏林區校級月考)在中考體育1000m考試中,獲得滿分的同學跑完全程所用的時間可能是
()
A.90sB.200sC.5minD.0.1h
【考點】時間的估測.
【專題】長度、時間、速度;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根據生活經驗和對時間單位的認識進行分析。
【解答】解:1000m跑世界紀錄在150s以內,在中考體育1000m考試中,能夠拿到滿分的學生成績通
常在4min=240s以內,所以獲得滿分的同學跑完全程所用的時間可能是200s=3min20s,故B正確。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時間的估測,要認真觀察生活,注意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時間數據。
7.(2024秋?新泰市期中)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倒車雷達是汽車停車或倒車時的安全輔助裝置,利用的是聲能傳遞能量
B.我們無法聽到蝴蝶飛過的聲音,是因為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響度太小
C.《夢溪筆談》記載,行軍宿營時,士兵常用“伏地聽聲”的方法來判斷有無夜襲敵軍的馬蹄聲,是
利用空氣傳聲比固體快
D.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用玻璃瓶、水、筷子等自制水瓶琴時,通過調節瓶中的水量可以改變筷子敲
擊水瓶發出聲音的音調
【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聲與信息;比較不同介質的聲速大小.
【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
【答案】D
【分析】(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2)人耳的聽覺范圍是20Hz-20000Hz;
(3)古代的偵察兵把耳朵貼在地面上,從而能夠及早的發現敵人的活動情況,是利用了不同介質中,
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的原理;
(4)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振動快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物體振動越慢,音調就越低;
【解答】解:A、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強的特點,汽車的倒車雷達就是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來工作的,故
A錯誤:
B、我們無法聽到蝴蝶飛過的聲音,是因為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頻率低,音調低,不在人耳的聽覺
范圍內,故B錯誤;
C、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聲,固體傳聲效果最好,且固體傳聲速度大于氣體傳聲速度,所以士兵
常用“伏地聽聲”的方法來判斷有無夜襲敵軍的馬蹄聲,故C錯誤;
D、用玻璃瓶、水、筷子等自制水瓶琴時,水瓶裝水最多,振動最慢,發出聲音的音調最低,通過調節
瓶中的水量可以改變筷子敲擊水瓶發出聲音的音調,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考杳了聲音的利用、聲音的傳播、音調與頻率的關系、人耳的聽覺范圍等知識,體現了物理知
識在戰爭中的應用,趣味性強,有利于學生對該知識點的識記和掌握。
8.(2024秋?襄州區期中)以下是教材中有關聲現象描述的圖片和文字,其中說法錯誤的是()
甲乙丙丁
A.圖甲可以說明真空不能傳聲
B.圖乙倒車雷達利用了聲音能夠傳遞信息
C.圖丙中的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振動時音調越低
D.圖丁中的音叉振幅越大,乒乓球被彈開的距離越遠
【考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聲與信息;聲音的傳播條件.
【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
【答案】C
【分析】將甲乙丙丁四個圖涉及的物理情景,與對應的物理知識相聯系,然后加以分析,即可確定選擇
項中對物理情景分析的正誤,從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解.:A、將玻璃罩中的空氣抽出,聲音逐漸變小,推測若抽成真空,將聽不到聲音,即真空不
能傳聲,故A正確;
B、倒車雷達利用的是超聲波,原理是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B正確;
C、圖內中的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振動的頻率越高,聲音的音調越高,故C錯誤;
D、圖丁中的音又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距離越遠,故D正價。
故選:Co
【點評】掌握聲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響度跟振
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色跟物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
9.(2024秋?南皮縣校級期中)聲的利用非常廣泛,下列事例中利用聲傳遞能最工作的是()
A.利用B超檢查嬰兒的健康
B.利用次聲波探測地震
C.利用聲吶探測海深
D.利用超聲波攻擊敵人
【考點】聲與能量;聲與信息.
【專題】應用題;聲現象;應用能力.
【答案】D
【分析】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
【解答】解:A.聲音能傳遞信息和能量,用B超檢查身體,屬于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故A錯誤;
B.利用次聲波預測地震,屬于利用聲波傳遞信息,故B錯誤;
C.用聲吶探測海深,屬于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故C錯誤;
D.用超聲波攻擊敵人,屬于利用聲音傳遞能量,故D正確。
故選:Do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聲的利用;知道聲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10.(2024秋?武山縣月考)著名的“海市蜃樓”現象是由于海面附近空氣密度不均勻而形成的,下列有關
描述中正確的是()
A.海市蜃樓現象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白天靠近海面空氣的密度變大
C.漁船向周圍發射超聲波可探測海里的暗礁,說明聲音具有能顯
D.漁夫用魚叉叉魚時應向看到魚的位置瞄準
【考點】光的折射現象;聲與信息.
【專題】應用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比熱容、熱機、熱值;應用能力.
【答案】B
【分析】(1)光線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或者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就會出現光的折射現
象,例如水池底變淺、水中筷子變彎、海市蜃樓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根據水的比熱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熱容大的特點分析;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解答】解:
A、海市蜃樓,是由于光在不均勻的大氣中發生折射形成的,故A錯誤;
B、由于水的比熱容較大,相同情況下的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熱晟,水的溫度升高的低,所以海面附件
水的溫度低、密度大,故B正確;
C、漁船向周圍發射超聲波可探測海里的暗礁,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C錯誤;
D、將魚叉對準所看到魚的下方叉魚是因為光從水中進入空氣中時,在水面處發生了折射現象,故D錯
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了光的折射現象、水的比熱容大的應用、聲音的利用,屬于基礎題。
II.(2024秋?江都區月考)下列現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釋的是()
水中的倒影
【考點】光的反射現象;光的折射現象;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
【專題】應用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應用能力.
【答案】B
【分析】(1)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
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2)當光照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例如:平面鏡成像、水中倒影等;
(3)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偏折,發生折射現象,如:看水里的魚比實際
位置淺、凸透鏡成像等。
【解答】解:A.鉛筆好像在水面折斷是鉛筆反射的光線斜射入空氣中發生了折射,折射光線進入人眼,
人眼逆著光線看去,所看到的是鉛筆的虛像,像比物體的位置高,屬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題意;
B.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B符合題意;
C.墻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
D.會聚的光斑是因為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利用光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此題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體現
了生活處處是物理的理念。
12.(2024?涼州區校級二模)現代生活,智能手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容易
導致視力下降。圖中關于近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的原理圖正確的是()
甲乙丙丁
A.乙丁B.乙丙C.甲丁D.甲丙
【考點】近視眼的形成原因;近視眼的矯正.
【專題】圖析法;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
【答案】D
【分析】近視眼是由于晶狀體對光線的會聚作用太強,使遠處物體射來的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前方,由
此可以確定哪一個圖表示r近視眼的成像情況。近視眼配戴當透鏡進行矯正。
【解答】解?:近視眼是由于晶狀體焦距太短,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由圖知,甲圖的光線會聚在視網膜
的前方,所以甲圖表示近視眼的成像情況;為了使光線會聚在原來會聚點后面的視網膜上,就需要在光
線進入人眼以前發散一些,所以應佩戴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的凹透鏡來矯正,則丙圖是近視眼的矯正原
理圖。
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圖示的四個圖來源于課本,分別表示了遠視眼和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的光路圖。明確近視眼與
遠視眼的成因是解決此題的關鍵。
13.(2023秋?安州區期末)有些轎車的可視倒車影像系統是在車尾牌照的上方裝一個攝像頭(圖中圈內),
當汽車掛上倒擋時,倒車影像系統自動啟動,攝下的圖像顯示在屏上。若攝像頭焦距為05m,某次倒
車,車后2m處的物體要能清晰成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車后的物體成放大的像
B.與小孔成像原理一致
C.鏡頭相當于凸透鏡,像距可以為0.4m
D.倒車過程中,顯示在屏中的像越來越大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專題】應用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透鏡及其應用;應用能力.
【答案】D
【分析】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之一:物距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是照相機或攝像機;
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
【解答】解:
A.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倒車時物距u>2f,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錯誤;
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而攝像頭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兩者的成像原理不同,故B錯
誤;
C.某次倒車,車后2m處的物體要能清晰成像,則像距的范圍因為攝像頭的焦距f=0.5m,
所以像距應大于0.5m而小于Im,不可能為0.4m,故C錯誤;
D.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倒車過程中,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則顯示在屏中的像越來越
大,故D正確。
故選:D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了解和掌握,是?道基礎題。
14.(2024秋?含山縣校級期末)用放大倍數為3倍的放大鏡來觀察一個10°的角,看到的角度為()
A.10°
B.30°
C.60°
D.均有可能,取決于透鏡與用之間的距離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專題】應用題.
【答案】A
【分析】根據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和放大的倍數無關,只和兩條邊張開的度數有關來解答此題。
【解答】解:放大鏡放大的只是角的兩邊長,但角的大小與它的邊長大小無關,所以用一放大倍數為3
倍的放大鏡觀察一個10°的角,看到的角的度數仍然是10°。
故選:Ao
【點評】此題學生容易錯選B,記住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吏和放大無關,這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5.(2024秋?江都區月考)一部大型沉浸式旅游演出《大運揚州一一琴鶴同鳴》于前不久在中國揚州運河
大劇院順利開展。該演出借助高科技的舞美設計,多角度的多媒體呈現,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揚州在舞
臺完美呈現。如圖所示是舞臺表演的情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舞臺上的激光屬于人造光源
B.激光筆直,說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C.舞臺后屏幕上呈現的彩色畫面是由紅、黃、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D.觀眾從各個方向都能看清臺上的演員,是因為光發生了漫反射
【考點】光的三原色;光源的概念與判斷;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漫反射.
【專題】應用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應用能力.
【答案】C
【分析】(1)本身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反射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線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線還是平行射出,這種反
射是鏡面反射;平行光線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這種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解:A、本身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舞臺上的激光屬于人造光源,故A正確;
B、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所以激光筆直,故B正確;
C、舞臺后屏幕上呈現的彩色畫面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錯誤:
D、觀眾從各個方向都能看清臺上的演員,是因為光發生了漫反射,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光源的分類、光的直線傳播、色光的三原色和漫反射,是一道光學綜合題。
二,填空題(共5小題)
16.(2024秋?淮北期中)如圖所示,甲、乙、丙為水的三種形態,自然界中的水通過吸熱和放熱在三種形
態中實現相互轉化,其中為液態水的是甲(選填“甲”“乙”或"丙”)。
【考點】水的三態變化.
【專題】溫度計、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應用能力.
【答案】甲。
【分析】(1)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
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
態的過程叫凝固。
(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
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解答】解:由題圖可知,物質由丙一甲一乙,都是放熱,則丙是氣態、甲是液態、乙是固態,即甲液
態水。
故答案為:甲。
【點評】本題考查了水的三態變化,屬于基礎題。
17.(2024秋?驛城區月考)如圖所示的是某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被測物體的長度為2.38emo
IR,.cm
【考點】測量物塊的長度;根據刻度尺判斷分度值.
【專題】長度、時間、速度;應用能力.
【答案】1mm;2.38。
【分析】由圖知,一大格表示1cm,一大格有10個小格,據此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據物體的左、
右側對應的刻度值得出物體的長度。
【解答】解:一大格表示1cm,一大格有10個小格,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lmm,物體的左側對
應的刻度值為12.00cm,右側對應的刻度值為14.38cm,則物體的長度是:1=14.38cm-1200cm=2.38cm。
故答案為:1mm;2.38。
【點評】本題考查長度的測量,屬于基礎題。
18.(2024秋?鄲城縣月考)聲現象和光現象是我們學到的重要物理現象,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請你
根據所學知識,結合口常生活經驗,分別寫出一項這兩種現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能傳遞信息,都具有能最;
不同點: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考點】光、聲傳播比較.
【專題】聲現象: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應用能力.
【答案】都能傳遞信息,都具有能量: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分析】根據聲音和光在傳播過程的特點和它們產生的現象進行比較后解答。
【解答】解:聲音和光的相同點:都能在空氣中傳播;都能反射;都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都是一種波
等;
聲音和光的不同點: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和光的傳播速度不同.
故答案為:都能傳遞信息,都具有能量;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點評】要想解答此題,必須知道聲音和光的傳播特點,在傳播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現象等。
19.(2024秋?湄潭縣月考)“猴子撈月”是大家小時候聽過的故事,天上月亮的和水中的月亮距水面,哪
個更遠?哪個更亮?你認為?樣遠(天上的更遠、水中的更遠、一樣遠),天上的更亮(天上
的更亮、水中的更亮、一樣亮)。
【考點】像與物的距離;像與物大小相等.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應用能力.
【答案】一樣遠;天上的更亮。
【分析】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離跟月光到水面的距高相等;人看到物體
的明亮程度取決于進入人眼的光線數量。
【解答】解: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離跟月亮到水面的距離相等,所以天
上月亮的和水中的月亮距水面一樣遠;月光照射到水面上,一部分光折射進入水中,一部分反射回空氣
中成像,反射進入人眼的光線數量少,看起來暗。
故答案為:一樣遠;天上的更亮。
【點評】此題涉及到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等知識點,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準確把握平面鏡成像中
的物像等距這i特點。
20.(2024秋?海州區期中)同學們在討論“如何在野外生存”的問題時提出:在野外如果沒有打火機等點
火設備,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學想出了一個“削冰取火”的辦法。你認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透鏡,這是利用了該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考點】凸透鏡的會聚作用.
【專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綜合能力.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成一點,這點是凸透鏡
的焦點,焦點的溫度很高。
【解答】解:冰可以磨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凸透鏡。
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凸透鏡后面能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光斑是凸透鏡的焦點,凸透鏡焦
點的溫度很高,物體放在焦點時,達到物體的著火點,物體被點燃。
故答案為:凸;會聚。
【點評】(1)掌握透明的物質都可以制成凸透鏡,例如水、冰、玻璃、水晶等等,凸透鏡材料不同,會
聚作用相同。
(2)知道面對太陽光時,凸透鏡焦點處的溫度很高。
二.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
21.(2024秋?江都區月考)如圖甲是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
77七
甲乙
(1)除圖中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秒表
(2)圖甲裝置中,應選取顆粒較小(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冰塊裝入試管內進行實驗;
(3)實驗中用溫水加熱試管中的物質時,燒杯中的水面應高于(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試管中物質的上表面,采用“水浴法”加熱的好處是加熱使冰塊受熱均勻;
(4)根據多次測得數據繪制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分析圖像可知:冰是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冰的熔點是0℃;加熱到第6min時處于固液共存狀態;冰熔
化一共經歷了4min;
(5)當冰全部熔化后,繼續加熱使燒杯中的水沸騰并持續一段時間,發現試管中的水始終不會沸騰,
其原因是水雖然能達到沸點,但是不能繼續吸收熱量,所以不會沸騰:
(6)另一小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冰熔化時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產生這一現
象的原因可能是③(填序號)。
①燒杯中的水過多
②對試管內物質不斷攪拌
③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
【考點】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探究固體熔化時實驗器材以及固體的選擇;探究固體熔化時
受熱均勻的實驗方法;探究固體熔化時的實驗數據以及圖像處理;沸騰的條件.
【專題】定性思想;溫度計、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答案】(1)秒表:(2)較小;(3)高于:加熱使冰塊受熱均勻:(4)晶體;0:固液共存:4:(5)水
雖然能達到沸點,但是不能繼續吸收熱量,所以不會沸騰;(6)③。
【分析】(1)實驗過程中需要記錄時間,因此還需要秒表;
(2)顆粒較小的冰塊受熱均勻;
(3)加熱時,燒杯中的水面應高于試管中物質的上表面才能使被加熱物質充分受熱:采用“水浴法”
加熱除了使冰塊受熱均勻外的好處是升溫過程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
(4)冰屬于晶體,晶體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結合圖內分析即可;加熱到第6min時冰處「熔
化過程中;
冰的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時間是8min-4min=4min;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
量,溫度保持不變,內能增大;
(5)水沸騰需要同時滿足達到沸點和繼續吸熱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據此分析即可;
(6)冰的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解答】解:(1)實驗過程中需要記錄時間,因此還需要秒表;
(2)顆粒較小的冰塊受熱均勻;
(3)加熱時,燒杯中的水面應高于試管中物質的上表面才能使被加熱物質充分受熱:采用“水浴法”
加熱使冰塊受熱均勻,升溫過程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
(4)由內圖可知,4?8min吸收熱最,溫度不變,冰處于熔化過程,有固定的熔點,所以冰是晶體;
冰熔化過程中保持0℃不變,所以冰的熔點是0℃,加熱到第6min時,冰處于熔化過程,所以第6min
時處于固液共存態;冰從第4min開始熔化,到8min完全熔化完畢,大約持續了4min;
(5)水沸騰需要達到沸點且吸收熱量,因為燒杯中的水沸騰后溫度不再升高,導致試管內外沒有溫差,
試管中的水雖然能達到沸點,但是不能繼續吸收熱量,所以不會沸騰:
(6)冰熔化時吸熱溫度不變,但實驗中觀察到冰熔化時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是由于溫度計的玻璃泡
碰到容器側或底部,就可以持續吸收外部熱顯,導致溫度緩慢上升,故選③。
故答案為:(1)秒表;(2)較小;(3)高于;加熱使冰塊受熱均勻;(4)晶體;0;固液共存;4;(5)
水雖然能達到沸點,但是不能繼續吸收熱量,所以不會沸騰;(3)③。
【點評】本題考查實驗儀器的選擇、晶體的熔化、加熱方式、以及現象分析等知識點和能力,屬于綜合
題目。
22.(2024秋?鎮江期中)小涵在學習吉他的過程中發現琴弦發出的聲音音調高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她決
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編號材料規格
長度(cm)橫截面積(mn?)
A尼龍551
B尼龍550.5
C尼龍801
D饃合金①0.5
猜想1: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2:可能與弦線的長度有關;
猜想3:可能與弦線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如表所示的4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
(1)探究過程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步驟:
①實驗研究;②分析歸納;③提出問題(或猜想);④得出結論。
你認為小涵要完成探究的全過程,所采取步驟的合理順序應該是:。
(2)為了檢驗上述猜想1是否正確,應選編號A、B兩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
(3)為驗證猜想3時,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數據是55,
(4)小涵選擇B和C驗證猜想2時,測出C發出的頻率較低,由此他得出“琴弦越長,振動越慢,音
調就越低”的結論是不正確(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理由是沒有控制琴弦的橫截面
積相同,
【考點】音調與發聲體的形狀、尺寸和材料的關系.
【專題】聲現象;獲取知識解決問題能力.
【答案】(1)③①②④;(2)A、B;(3)55;(4)不正確:沒有控制琴弦的橫截面積相同。
【分析】振動頻率的高低跟發聲體的形狀、尺寸和材料有關,一般情況下,發聲體的長度越長,頻率越
低;長度越短;頻率越高。
【解答】解:(1)科學探究的先后順序為提出問題(或猜想)、實驗研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所以
該實驗的研究過程是:③?②④。
(2)為驗證猜想1,琴弦發出聲音音調的高低,是否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應選擇長度和材料都相
同,而橫截面積不同的琴弦,即A、B進行研究。
(3)如果驗證猜想3,即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應控制長度和橫截面積
相同,而琴弦的材料不同,故應選B、D進行探究,則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數據是55。
(4)在驗證猜想2時,若選擇B和C進行研究,B、C的長度不同,橫截面積也不同,不能得出琴弦
越長,振動越慢,音調就越低的結論,即該結論是不正確的,因為沒有控制琴弦的橫截面積相同,所以
應控制琴弦的材料、橫截面積相同,長度不同。
故答案為:(1)③?@④;(2)A、B;(3)55;(4)不正確;沒有控制琴弦的橫截面積相同。
【點評】題主要考查了音調與頻率關系等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四.計算題(共2小題)
23.(2024秋?尤溪縣期中)勻速直線運動路程的大小可以用v-t圖象中的矩形面積來表示。在變速直線
運動中,也可以用vt圖象中的“陰影部分面積”(圖甲所示)來表示變速直線運動的路程大小。如圖
乙所示,一輛長途客車正在以vo=2Om/s的速度在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突然司機看見車的正前方32m
處有一只受到驚嚇的羊以6m/s的速度在公路上向前奔跑,司機經過1s后開始剎車。若從司機看見羊開
始計時,客車的圖象如圖丙所示,求:
(1)在1s內,客車運動的路程;
(2)從司機看見羊到減速為零這段時間內,客車的平均速度;
(3)假設羊向前奔跑的速度/變,請通過計算說明,羊是否會被撞?
甲乙丙
【考點】速度推導公式求解路程和時間;V?t圖像描述物體的運用.
【專題】長度、時間、速度:理解能力.
【答案】(1)1S在內,客車運動的路程為20m;(2)從司機看見羊到減速為零這段時間內,客車的平
均速度為為m/s;(3)羊不會被撞。
【分析】(1)由5=5可得1S內客車的路程;
(2)由圖象可知,客車的路程為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由速度公式v=)可得平均速度;
(3)分別計算客車和羊在4秒內通過的路程,可知羊會被撞。
【解答】解:(1)1s內客車的路程為si=vot=2Om/sXls=20m:
⑵從司機看見羊到減速為零這段時間內,客車的路程為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s=^x20m=60m,
客車的平均速度為v="粵=12nVs:
(3)當客車速度為6nMs時,經過的路程為S2=20m+X.3m=57.5m,
羊在4s內通過的路程為S3=V3t3=5m/sX4s=20m,
因為S3+37m=20m+42m=62m>S2,故羊不會被撞。
答:(1)1s在內,客車運動的路程為20m;
(2)從司機看見羊到減速為零這段時間內,客車的平均速度為12m/s;
(3)羊不會被撞。
【點評】本題考查速度公式的靈活運用,有一定難度,讀懂圖象是關鍵。
24.(2024秋?單縣期中)我們知道,如表所示,一些介質中的聲速v/(m?s“)
空氣(0℃)331冰3230
空氣(15℃)340銅3750
煤油(25℃)1324鋁5000
水(常溫)1500鐵5200
已知在長為0.85km的空金屬管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個聲音,兩聲相隔2.33s(此時氣溫
約為15℃)。問:
(1)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另一端要多長時間?
(2)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該金屬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考點】不同介質的聲音速度;聲音速度的計算.
【專題】聲現象;應用能力.
【答案】(1)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另一端要2.5s;
(2)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5000m/s;該金屬管可能是由鋁制成的。
【分析】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根據速度公式口=*和聲速來進行計算。
【解答】解:(1)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另一端的時間為:£2=工=品%=2.5s;
(2)聲音在金屬管中傳播需要的時間為:l]=t2-At=2.5s-2.33s=0.17s;
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為:%=黯=5000m/s;查表可知:該金屬管可能是詔制成的。
L]U.1/3
答:(1)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另一端要2.5s;
(2)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5000m/s;該金屬管可能是由鋁制成的。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會根據速度公式進行計算。
考點卡片
1.常見的長度及估測
【知識點認識】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9《朋友讓我們道聲再見》教學設計+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心理健康四年級下冊(教科版)
- 2023七年級數學下冊 第3章 因式分解3.3 公式法第1課時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學設計 (新版)湘教版
- WPS表格中的數據運算(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信息技術龍教版
- 2023三年級數學下冊 三 美麗的街景-兩位數乘兩位數信息窗3 多彩的街道夜景第4課時教學設計 青島版六三制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 第十章 熱力學定律 3 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3)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3-3
- Unit3 My School SectionA Pronunciation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8 《世說新語》二則2024-2025學年新教材七年級上冊語文新教學設計(統編版2024)
- 一年級體育上冊 第四課廣播操第二節教學設計
- 賀卡創意美術課件
- Module 7Unit 1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 GB/T 33744-2025應急避難場所管護使用規范
- GB/T 45120-2024道路車輛48 V供電電壓電氣要求及試驗
- 《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南》解讀
- 2024年中考模擬試卷道法(全國卷)
- 企業微信客戶端操作手冊
- 2025年廣東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選聘事業單位常設崗位3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景觀綠化工程土建工程報驗申請表3
- 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
- 2024年10月全國自考《財務管理學》試題及答案
- 人工智能設計倫理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學
- 2024年中考語文復習: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含練習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