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616頁,共=sectionpages1616頁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測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共4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我國化學先驅徐壽創造了部分元素的漢語名稱。下列元素名稱與符號均正確且一致的是A.貢(Hg) B.鋅(Zn) C.鈣(Cu) D.鋇(bA)【答案】B【解析】A、汞元素符號為Hg,元素名稱錯誤,故A錯誤;B、鋅元素符號為Zn,故B正確;C、鈣元素符號為Ca,故C錯誤;D、鋇元素符號為Ba,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故D錯誤。故選:B。2.元素組成了絢爛多彩的物質世界,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 B.硅 C.鋁 D.鐵【答案】A【解析】地殼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鋁,鐵,因此地殼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故填:A。3.下列物質的構成微粒與構成氧氣的微粒種類相同的是A.硫酸銅 B.氦氣 C.氨氣 D.金剛石【答案】C【分析】氧氣由氧氣分子構成。【解析】A、硫酸銅由硫酸根離子和銅離子構成,與構成氧氣的微粒種類不相同,故A不正確;B、氦氣由氦原子構成,與構成氧氣的微粒種類不相同,故B不正確;C、氨氣由氨氣分子構成,與構成氧氣的微粒種類相同,故C正確;D、金剛石由碳原子構成,與構成氧氣的微粒種類不相同,故D不正確;故選:C。4.我國成功研制的銫(Cs-133)原子鐘,使我國時間頻率基準的精度從30萬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萬年不差1秒。已知該銫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55,則該原子的中子數和質子數之差為A.133 B.78 C.55 D.23【答案】D【解析】我國成功研制的銫(Cs-133)原子鐘,則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3,已知該銫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55,則質子數=核外電子數=55,則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133-55=78;則該原子的中子數-質子數=78-55=23;故選:D。5.“諾貝爾"化學獎曾授予開創“飛秒化學”新領域的科學家,其利用激光光譜技術,使得觀測化學反應時分子中原子運動成為可能。你認為該技術不可能觀察到的是A.化學反應中原子的運動 B.原子的內部結構C.化學反應中分子的分解 D.化學反應中分子的形成【答案】B【解析】由于該題中給信息“運用激光光譜技術觀察化學反應時分子中原子運動”可知:觀測到原子的運動成為可能,而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化學變化中原子的運動、反應物分子的分解、生成物分子的形成都能觀察到,而看不到原子的內部結構,A、C、D正確,B錯誤;故選:B。6.以下是四種微粒的結構示意圖,下列屬于陰離子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A、由圖示可知:質子數=8,核外電子數=2+8=10,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屬于陰離子,符合題意;B、由圖示可知:質子數=17,核外電子數=2+8+7=17,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屬于原子,不符合題意;C、由圖示可知:質子數=11,核外電子數=2+8+1=11,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屬于原子,不符合題意;D、由圖示可知:質子數=11,核外電子數=2+8=10,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屬于陽離子,不符合題意。故選:A。7.水壺中的水沸騰后,壺蓋被頂起。從微觀角度解釋壺蓋被頂起的原因是A.水分子的體積變大 B.水分子的質量變大C.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 D.水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答案】C【解析】水壺中的水燒開沸騰后,壺蓋被頂起,是因為溫度升高,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故選:C。8.中國的鋰電池技術世界領先。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鋰是金屬元素 B.鋰原子的原子序數是3C.鋰離子核外電子數是3 D.鋰的相對原子質量是6.941【答案】C【解析】A、鋰帶有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A說法正確;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故鋰原子的原子序數是3,故B說法正確;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故鋰原子的原子序數是3,根據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鋰原子核外電子數是3,離子是原子得失電子形成的,故鋰離子核外電子數不是3,故C說法錯誤;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故鋰的相對原子質量是6.941,故D說法正確;故選:C。9.下列關于分子、原子和離子說法不正確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B.原子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離子,離子也可以構成物質C.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質子和電子D.原子中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答案】C【解析】A、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等粒子構成,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故A正確;B、原子如果得到電子變成陰離子,失去電子就變成陽離子,離子也可以構成物質,例如氯化鈉就是由離子構成,故B正確;C、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由于電子質量僅是質子或中子質量的1/1836倍,可忽略不計,所以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質子和中子,故C錯誤;D、原子中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故D正確。故選:C。10.我國新疆賽里木湖是世界三大“冰泡湖”之一,“冰泡”是由湖底植物釋放出的沼氣(主要成分甲烷)在上升過程中,因極寒氣溫導致冰封速度過快,被“鎖”在冰層之中而形成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冰泡”形成時水結冰速度比甲烷逸出的快B.溶解性強的氣體更容易形成“冰泡”現象C.“冰泡”中氣體分子不再運動D.“冰泡”中氣體分子大小發生了變化【答案】A【解析】A、根據題意可知,“冰泡”的形成,它要求溫度必須下降得非常快,使得湖面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結冰,而且結冰的速度要快于氣體沖出湖面的速度,故說法正確;B、“冰泡”的形成可說明甲烷難溶于水,故說法錯誤;C、“冰泡”中氣體分子仍然在不斷運動,故說法錯誤;D、溫度降低,分子間的間隔變小,而分子大小不會改變,故說法錯誤。故選:A。11.鎂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為24,鈉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為2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鎂原子和鈉原子都屬于金屬元素的原子B.鎂原子和鈉原子的質子數不同C.鎂原子和鈉原子的質量比為24:23D.相同質量的兩種物質中,鎂原子比鈉原子數目多【答案】D【解析】A、鈉、鎂均帶有“钅“字旁,均屬于金屬元素,因此鈉原子和鎂原子都屬于金屬元素的原子,故A說法正確;B、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即元素的種類是由質子數決定的,鈉、鎂屬于不同種元素,因此鎂原子和鈉原子的質子數不同,故B說法正確;C、鎂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為24,鈉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為23,原子的質量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之比,因此鎂原子和鈉原子的質量比為24:23,故C說法正確;D、相對原子質量越小,說明原子的實際質量越小,則其在相同質量的物質中原子個數就越多,相反,相對原子質量越大,說明原子的實際質量越大,則其在相同質量的物質中原子個數就越少,鎂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為24,鈉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為23,則相同質量的兩種物質中,鎂原子比鈉原子數目少,故D說法錯誤;故選:D。12.亞洲亞運會主火炬全球首創采用零碳甲醇(CH3OH))燃料。零碳甲醇實現了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是符合“碳中和”屬性的綠色能源。如圖是甲醇燃燒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該反應屬于氧化反應B.物質丙、丁都屬于空氣成分C.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分子種類都沒變D.一個甲醇分子由1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答案】C【解析】A、該反應是甲醇和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故A說法正確;B、丙為二氧化碳,丁為水,都屬于空氣成分,故B說法正確;C、由反應可知,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一定發生改變,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故C說法錯誤;D、因為分子由原子構成,所以一個甲醇分子由1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故正確;故選:C。13.一種有趣的鐘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圖所示,關于時針所對應的元素說法正確的是A.12:00對應的元素為非金屬元素B.2:00對應的元素化學性質不穩定C.6:00對應元素的原子電子數為12D.該鐘表的整點時間數值與該元素的質子數目相等【答案】D【解析】A、12:00時針對應的元素為鎂元素,鎂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2:00時針對應的元素為氦元素,氦屬于8電子穩定結構,化學性質穩定,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6:00時針對應元素為碳元素,碳元素的原子質子數為6,核外電子數為6,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鐘表式元素周期表可知:該鐘表的整點時間數值與該元素的質子數目相等,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14.分析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說法正確的是A.分子可以構成物質,所以物質一定都是由分子構成的B.化學反應通常伴隨著發光、放熱等現象,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反應都是化學反應C.氫氣具有可燃性,點燃前需驗純,則其它可燃性氣體點燃前均需驗純D.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化學性質,則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一定相似【答案】C【解析】A、分子可以構成物質,但物質不一定是由分子構成的,還可能是由原子和離子構成的,錯誤;B、化學反應通常伴隨著發光放熱等現象,但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電燈發光,錯誤;C、氫氣具有可燃性,點燃前需驗,純故所有可燃性氣體點燃前都需要驗純,正確;D、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不一定相似,如氦原子和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均為2,但化學性質不同,錯誤。故選:C。15.利用氧氣傳感器對微粒的運動進行探究(如圖甲)。按以下三個步驟依次進行實驗:①塑料瓶敞口放置;②雙手貼在瓶外壁上;③將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測出氧氣的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是A.MN段能說明氧分子被分解B.Q點氧氣體積分數最低約為30%C.PQ段的體積分數明顯下降,說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小D.NP段和MN段的體積分數變化情況相比,說明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答案】D【解析】A、乙中MN段說明氧分子不斷運動的,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瓶口向上敞口放置氧分子由于運動進入空氣中,不能說明分子被分解(物理變化中分子不會發生變化),選項A錯誤;B、分子始終在不斷運動,Q點氧氣濃度最低,此時Q點氧氣體積分數最低約為21%,選項B錯誤;C、PQ段氧氣體積分數顯落下降,是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溫度較高,氧分子更快更多地從瓶口向下逸出,選項C錯誤。D、MN段和NP段相比較,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進入空氣中的氧分子的速率增大,選項D正確。故選:D。第II卷非選擇題(共55分)16.(7分)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維方式。(1)金剛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其中由分子構成的是。(2)構成氮氣的粒子是(填“氮分子”或“氮原子”)。(3)從宏觀角度看,汞由組成;從微觀角度看,汞由構成。(4)下列分別是表示水、銅和氯化鈉三種物質的實物及微觀圖示:其中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是(填化學式),氯化鈉是由(填微粒符號)構成的。【答案】(1)C60(2)氮分子(3)汞元素汞原子(4)H2ONa+、Cl-【解析】(1)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C60是由C60分子構成的,故填:C60;(2)氮氣是由氮分子構成的,故填:氮分子;(3)從宏觀角度看,汞是由汞元素組成的;汞是金屬單質,從微觀角度看,汞是由汞原子構成的,故填:汞元素;汞原子;(4)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銅是金屬單質,是銅原子構成的,氯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填:H2O;Na+、Cl-。17.(8分)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材料的進步,半導體材料的不斷發展,加快了智能芯片的不斷革新。(1)從第一代到第四代半導體材料,含有的非金屬元素共有種。不同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2)鎵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鎵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圖3所示。①鎵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②鎵原子結構示意圖中x=,y=,其核外有個電子層。(3)鎵的合金(主要由金屬原子構成)可代替汞制作體溫計,是目前汞體溫計的最佳替代品。據此可以推測:鎵的合金常溫下的狀態為。鎵銦錫合金溫度計測溫時合金柱變長,這一現象的微觀原因是。【答案】(1)4/四質子數(或核電荷數)不同(2)69.723134/四(3)液態溫度升高,鎵的合金中原子間間隔變大【解析】(1)從第一代到第四代半導體材料,含有的非金屬元素有硅、砷、氮、氧元素,共有4種元素;不同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或核電荷數)不同(2)①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鎵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72;②在原子中,原子的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所以X=31,故鎵原子結構示意圖中y=31-2-8-18=3;其核外有4個電子層;(3)鎵的合金可代替汞制作體溫計,說明鎵的合金常溫下的狀態為液態;鎵的合金溫度計測溫時合金柱變長,是因為溫度升高,鎵的合金中原子間間隔變大。18.(10分)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1)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遞增的順序排列而成。化學家編制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2)硅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3)12號元素的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比較容易(選填“得”或“失”)電子,該元素屬于元素。(4)由第11號元素與第17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由(填化學符號)構成,由第12號元素組成的物質由構成。(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縱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下列各組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是。a.Be和He
b.B和C
c.C和Si
d.F和N(6)鈉離子核外電子排布與(填元素符號)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答案】(1)核電荷數門捷列夫(2)14(3)失金屬(4)Na+、Cl-鎂原子(5)c(6)Ne【解析】(1)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核電荷數遞增的順序排列而成;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編制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2)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硅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14;(3)12號元素是鎂元素,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2,少于4個,在化學變化中比較容易失電子,該元素屬于金屬元素;(4)由第11號元素(鈉元素)與第17號元素(氯元素)組成化合物是氯化鈉,氯化鈉中鈉元素化合價是+1,氯元素化合價是-1,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氯化鈉的化學式是NaCl,構成該物質的微粒是鈉離子和氯離子,離子符號分別為Na+、Cl-;12號元素是鎂元素,鎂元素組成的物質是鎂,鎂屬于金屬,由鎂原子構成;(5)a、Be和He不是同一族,化學性質不相似,鈹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2,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化學性質比較活潑,氦原子是稀有氣體原子,化學性質極不活潑,化學性質不相似,不符合題意;b、B和C不是同一族(縱行)的元素,元素化學性質不相似,不符合題意;c、C和Si最外層電子數都是4,是同一族,反應中都不容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相似,符合題意;d、F和N不是同一族,氟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7,反應中極容易得到電子,化學性質很活潑,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5,反應中容易得到電子,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化學性質不相似,不符合題意。故填c。(6)鈉為11號元素,最外層有1個電子,小于4,失去最外層1個電子形成鈉離子。其核外電子排布與10號氖原子(Ne)核外電子排布相同。19.(10分)【科普閱讀】人類智慧元素——碘碘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體缺碘可能造成智力殘障,故碘有“智力元素”之稱。碘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健康成人體內碘的總量約為缺乏碘會導致甲狀腺腫大。為預防因缺碘引起的。疾病,國家規定在碘缺乏地區的食鹽中添加碘,在我們日常食用的加碘鹽中常加入的補碘劑為碘酸鉀(KIO3),碘酸鉀受熱易分解。碘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除在海水、海帶、海魚和貝類等動植物中含量較高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巖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碘易被海藻吸收,所以人們可以從海藻中提取碘。單質碘(I2)是一種紫黑色有光澤的固體,由分子構成,加熱時升華為漂亮的紫色蒸氣。碘具有毒性和腐蝕性,常溫下可以和活潑金屬直接作用,碘單質遇淀粉會變成藍色,主要用于制取藥物、染料、碘酒、試紙和含碘化合物等。碘是小衛星電推器的理想燃料。其工作原理為:加熱固態碘使其升華成氣體,然后在高速電子的轟擊下使其變成碘離子與自由電子,接著碘離子被加速至排氣口排出,成功推動目標向前。碘的價格低廉、產量豐富、儲存方便,因此是離子推進器的高效推進劑。(1)結合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分析,x=,碘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填“得到”或“失去”)電子形成碘離子,寫出碘離子的符號。(2)食用加碘鹽是預防碘缺乏病最簡便、安全、有效的方式。加碘鹽中的“碘”指的是(填“原子”或“分子”或“元素”),烹飪食物時,由加入碘鹽的時機推測,碘鹽的化學性質是。除食用碘鹽外,我們還可以從一些食物中補充碘,如。(3)固體碘、碘蒸氣遇淀粉都會變藍,請從微觀角度解釋其原因。(4)以下微粒與碘原子化學性質相似的是。A. B. C. D.(5)碘用于離子推進器的優點是。【答案】(1)53得到I-(2)元素受熱易分解海帶(合理即可)(3)均是由碘分子構成,分子構成相同,化學性質相同(4)AB(5)碘的價格低廉、產量豐富、儲存方便【解析】(1)由碘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可知,碘原子核內質子數為53,而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核數=質子數=電子數,故x=53;碘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7>4,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使最外層達到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形成碘離子,碘離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符號為I-。(2)加碘鹽中的“碘”不是以單質、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這里所指的“碘”是強調存在的元素,與具體形態無關,故加碘鹽中的“碘”指的是元素;烹飪時,待食物煮熟后加入碘鹽,說明碘鹽的熱穩定性差,受熱容易分解。含碘豐富的食物包括海藻、海帶等。(3)固體碘與碘蒸氣均是由碘分子構成,分子構成相同,化學性質相同,故固體碘、碘蒸氣遇淀粉都會變藍;(4)A原子、B原子與碘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均是7,化學性質相似。故選AB;(5)碘的價格低廉、產量豐富、儲存方便,因此是離子推進器的高效推進劑。20.(10分)科學理論的建立與發展是一代代科學家不懈努力的結果。人們對物質構成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1)原子的結構①湯姆森之前,科學家對原子的認識是。1897年,湯姆森在實驗中發現所有原子都能釋放出一種帶負電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如果你在當時的實驗現場,根據這一實驗結果,你推理獲得的結論是。②盧瑟福等科學家在湯姆森研究的基礎上,根據a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結論,提出了原子的模型。③在化學變化中,構成原子的微粒不變,可變。分子的結構十九世紀初,科學家們提出早期的分子學說,部分觀點如下:觀點1: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觀點2:分子質量等于組成它的原子質量總和。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①按現代分子理論,觀點1是否正確?。②原子、分子質量很小,為計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對原子質量,結合觀點2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序號)。A.相對原子質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數值變大的計量原理B.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原子質量與一個碳-12原子質量1/12的比值C.相對分子質量等于組成它的所有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D.1個分子質量一定大于1個原子質量離子的結構①Mg和Mg2+兩種粒子具有相同的。A.核外電子數 B.化學性質 C.質子數 D.電子層數②鋰、鈉、鉀等金屬很容易失去電子,所以常被用作電池材料。研究表明,半徑越大的金屬離子越容易在電池正負極之間移動,充電速度越快。如圖是鋰、鈉、鉀三種金屬的離子半徑大小,電池容量相同的這三種電池,充滿電的時間最短的是離子電池。【答案】(1)①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電子原子可分,原子內部存在帶正電荷的粒子②核式(有核行星)③原子核(質子和中子)核外電子(或電子)①不完全正確(或不正確)②ABC(3)①C②鉀/K【解析】(1)①湯姆森之前,科學家對原子的認識是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1897年,湯姆森在實驗中發現所有原子都能釋放出一種帶負電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電子。原子能釋放出電子,且原子不帶電,故原子中含有帶正電荷的粒子,故推理獲得的結論是原子可分,原子內部存在帶正電荷的粒子;②盧瑟福等科學家在湯姆森研究的基礎上,根據a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結論,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有核行星)模型;③在化學變化中,構成原子的微粒原子核不變,核外電子可變。(2)①觀點1不正確,因為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等;②A、原子的質量很小,書寫和使用都不方便,故國際上一致同意采用相對質量,即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故相對原子質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數值變大的計量原理,符合題意;B、相對原子質量是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符合題意;C、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符合題意;D、1個分子質量一定比組成它的原子的質量大,但是不一定比其它原子質量大,如氫分子的質量小于鐵原子,不符合題意。故選ABC。(3)①A、Mg的核外電子數是12,Mg2+的核外電子數是10,故不符合題意;B、Mg的化學性質活潑,Mg2+的化學性質相對穩定,故不符合題意;C、Mg和Mg2+這兩種粒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符合題意;D、Mg的電子層數為3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7《我堅持我成功》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心理健康四年級下冊北師大版
- 18文言文二則《鐵杵成針》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 《冰融化了》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科學三年級上冊教科版
-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三單元 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氣 第三節 呼吸保健與急救教學設計設計(新版)濟南版
- 2018春蘇科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八單元第24章同步教學設計:8.24.1人體的免疫防線
- 行政工作總結課件
- 2023三年級英語上冊 Unit 4 I have a ball Lesson 20教學設計 人教精通版(三起)
- 9 端午粽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一年級下冊統編版
- Unit 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A(2a~2f)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 Unit 9 Section B 2a-2e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GB/T 16895.36-2024低壓電氣裝置第 7-722 部分:特殊裝置或場所的要求電動車供電
- 草莓栽培技術(課堂PPT)課件
- 機耕橋施工方案
- 貨車掛靠協議完整
- 教學能力大賽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控制+教案
- 二手車營銷策劃方案
- 鋼格構柱組合式塔吊方案(專家認證)
- 工程結算單(樣本)
- 中小學科學學科分項等級評價操作手冊
- 校園小品劇本多人10人 校園多人小品劇本
- 完整欠條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