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甘肅省武威、白銀、定西、張掖、隴南中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18年甘肅省武威、白銀、定西、張掖、隴南中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18年甘肅省武威、白銀、定西、張掖、隴南中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18年甘肅省武威、白銀、定西、張掖、隴南中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18年甘肅省武威、白銀、定西、張掖、隴南中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年甘肅省白銀市中考歷史試卷一、選擇題(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2分,共16分.)1.《史記》記載:“武王……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這反映的是()A.武王伐紂B.西周分封制C.春秋爭霸D.戰國七雄【答案】B2.使儒學居于獨尊地位,成為此后整個漢代以至兩千年封建社會間統治人民的正統思想的歷史事件是()A.秦始皇焚書坑儒B.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隋唐創立科舉制D.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成為此后整個漢代以至兩千年封建社會間統治人民的正統思想,選項B符合題意;而選項A秦始皇焚書坑儒,焚書諸子百家書籍,坑殺儒生,禁錮人們思想;選項C隋唐創立科舉制,是漢朝之后的選官法;選項D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是漢朝之后,禁錮人們思想;因此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所以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3.下列對明清時期歷史階段特征的總結中,最為準確的一項是()A.統一國家的建立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C.經濟重心的南移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答案】D學_科_網...學_科_網...學_科_網...4.劉新成、劉北成主編《世界史?近代卷》中說:“1840﹣1842年,天朝大國被英國一支數千人的海軍艦隊接連挫敗。中國的落后和西方的先遞最終在戰場上見了分曉。”該材料描述的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840﹣1842年,天朝大國被英國一支數千人的海軍艦隊接連挫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0﹣1842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選項A符合題意;而選項B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1860年;選項C甲午戰爭是1894-1895年;選項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1900-1901年;因此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所以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5.1957年我國生產鋼535萬噸,原煤1.3億噸,糧食1.95億噸。社會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1.3%,工農業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1.1%,農業為4.5%,工業為18%(其中輕工業12.9%,重工業25.4%)。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D.“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57年我國社會總產值增長,農業為4.5%,工業為18%(其中輕工業12.9%,重工業25.4%)”,由此判斷這與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1953年開始,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當時的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超額完成,開始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選項C符合題意;而選項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剝削制,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選項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選項D“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的失誤;因此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所以只有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6.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這一理論就是()A.人文主義B.馬克思主義C.理性主義D.列寧主義【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以他(馬克思)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由此判斷這是指馬克思主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從此無產階級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選項B符合題意;而選項A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核心;選項C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選項D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因此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所以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7.“新政不但對擺脫大蕭條危機起了最直接的作用,而且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新模式。”這里的“新政”是指()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蘇俄新經濟政策C.斯大林模式D.羅斯福新政【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新政不但對擺脫大蕭條危機起了最直接的作用,而且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新模式”,由此判斷這是指羅斯福新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以“新政”救治經濟危機;新政改變了過去資本主義發展自由放任的政策,由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和指導,使得美國經濟緩慢恢復過來,渡過了危機,選項D符合題意;而選項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蘇俄在十月革命后,非常時期實施的非常措施;選項B蘇俄新經濟政策,是1921年開始實行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選項C斯大林模式,是蘇聯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采用的一種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因此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所以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8.這場戰役是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這場戰役是()A.凡爾登戰役B.莫斯科保衛戰C.斯大林格勒戰役D.中途島海戰【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7月,蘇聯守軍頑強抵抗德軍的侵略,并發動反攻,1943年2月,取的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輝煌勝利。這場戰役不僅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形勢,而且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選項C符合題意;而選項A凡爾登戰役是一戰的轉折點;選項B莫斯科保衛戰,粉碎了希特勒的“閃電戰”;選項D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因此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所以只有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二、讀圖題(共8分)9.道路自信就是要進一步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閱讀下列圖片(注:國家領袖照片、地圖均摘自國家審定通過的教科書),回答問題。請回答:(1)圖1人物探索在中國走什么樣的道路?他的探索失敗說明了什么?(2)依據圖2,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出的中國革命道路是什么?(3)圖3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么?由圖2到圖3說明了什么?(4)從圖4所示會議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上了一條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答案】(1)道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道路(資本主義道路);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道路行不通(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2)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或工農武裝割據)。(3)事件:開國大典;說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是正確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大意正確即可酌情給分)(4)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解析】(1)根據圖1孫中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探索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他的探索失敗說明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2)根據圖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3)根據圖3《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是開國大典;由圖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到圖3《開國大典》,說明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是正確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贏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4)根據圖4《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上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點睛:抓住題眼“這次會議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上了一條發展道路”,這是解題的切入點,《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明確這次會議是1978年底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重新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這次全會后,全黨全國人民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開始走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道路。三、材料解析題(共8分)10.改革是一種普遍的歷史現象,它與歷史的發展相始終。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廢井田,開阡陌”是中國土地史上的重大變革,就是把標志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2014年6月4日《大眾日報》材料二:“農民在獲得人身解放時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在贖地時,農民必須先付贖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從國庫撥款墊付給地主,農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內每年以“贖地費”形式償還。……贖地費大大高出了當時的實際地價。”﹣﹣摘編自周一良、吳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材料三:在指導思想上推行多元化,蘇聯共產黨不再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政治上推行多黨制和議會政治,……經濟上推行私有化從根本上改變當時蘇聯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回答:(1)進行材料一中大變革改革家是誰?材料反映的是哪項改革的內容?(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改革?改革對該國發展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3)料三反映的是蘇聯的哪次改革?改革導致了怎樣的結果?【答案】(1)改革家:商鞅。內容:承認土地私有。(2)改革:1861年農奴制改革(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影響: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3)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結果:導致蘇聯解體。【解析】(1)關鍵材料一“廢井田,開阡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大變革的改革家是商鞅;材料“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反映的是承認土地私有。(2)根據材料二“農民在獲得人身解放時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改革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3)根據材料三“從根本上改變當時蘇聯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蘇聯戈爾巴喬夫改革;這次改革導致了導致蘇聯解體。點睛:抓住材料核心內容“在指導思想上推行多元化,經濟上推行私有化從根本上改變當時蘇聯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這是解題的關鍵;因為蘇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開始改革,從根本上改變當時蘇聯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激化了蘇聯社會的各種矛盾,引發了社會的動蕩和分裂,直接導致了蘇聯解體。四、簡答題(共8分)11.人類歷史上曾經發表過一系列宣言,簽署過諸多重要條約,對國家政治生活和世界格局產生過深遠影響。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綱領性文件是什么?(2)美國廢除黑人奴隸制度,使美國南北在政治體制上實現統一的法律文獻是什么?(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定這一體系的兩個重要條約分別是什么?(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兩極格局,構成這一格局的兩個條約組織分別是什么?【答案】(1)文件:《人權宣言》。(2)文獻:《解放黑人奴隸宣言》。(3)條約:《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4)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解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89年7月法國人民攻占巴士底獄后,革命形勢飛速發展,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頒布了《人權宣言》;因此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綱領性文件是《人權宣言》。(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戰爭時期,美國廢除黑人奴隸制度,使美國南北在政治體制上實現統一的法律文獻是《解放黑人奴隸宣言》。(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定這一體系的兩個重要條約分別是《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兩極格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對抗北約組織,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華約組織。北約和華約兩個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